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睿[1](2020)在《克伦特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印刷行业的蓬勃发展,印刷企业对于印刷设备及耗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着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制造,促进了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以CTP设备和CTP版材为主的印前行业发展迅猛。印前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资本力量进入该行业,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截止2018年末,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突破1.27万亿,年增速达5.40%,创五年来新高,整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印刷大国。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将超过1.4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给CTP制版行业带来了春天,同时也给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者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供应商与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以及替代产品的出现都促使该行业的利润率持续下降,尤其是低端CTP设备和普通CTP版材已经进入红海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继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并创造新的利润点是克伦特公司亟需分析研究并调整升级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作者所在单位深圳克伦特印刷设备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整理等方法,获得了行业市场规模、市场需求量、不同品牌产品定价以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诸多基础数据。运用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对克伦特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得出该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同时竞争压力愈发激烈的结论。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进行营销策略改进,我们借助SWOT分析法,对克伦特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指出克伦特公司硬件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低、营销渠道管理混乱等诸多营销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运用STP策略将公司产品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确定市场定位。并在4P营销理论框架下,构建克伦特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指出,在产品方面,要利用波士顿矩阵重新构建克伦特公司的产品组合,用新产品策略将目前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细分出新的蓝海市场而获取利润增长;在价格方面,采取更多灵活定价方式和支付方式以激发市场活力;在渠道方面,规范现有渠道模式,并开发新的渠道模式;在促销方面,打破现有促销方案的局限性,在促销过程中加入个性化元素,如增加文化内涵和增加情感因素。最后,为了确保克伦特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了优化组织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控制风险等保障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帮助克伦特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并从红海市场中细分出新的蓝海市场。

蒲嘉陵[2](2019)在《印刷及关联传媒产业和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印刷产业和技术经过"铅与火"代表的模拟技术时代、"光与电"代表的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并存的时代,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向"0和1"代表的数字时代的转变,在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正在迈向智能化时代。微小功能单元及其排列组合在适当载体上的精准摆放是印刷技术的内核,当这些微小功能单元以及它们在空间的排列组合以满足视觉感知和评判(即可视化)为目的时,就派生出了人们熟悉的传媒印刷和产品,如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等;当这些微小功能单元以及它们在空间的排列组合以满足图形化为目的时,就衍生出了人们不太熟悉的印刷制造和产品,如装饰印刷、功能印刷、印刷电子、3D打印等。这才是印刷内核和外延的完整架构,传媒印刷仅仅是印刷的半壁江山,还有另一片疆域等待人们的涉足和开拓。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显示媒体为基础的数字出版已经超过以传媒印刷为基础的传统出版,成为出版的主流。这导致了出版产业的重新洗牌,时事、新闻、娱乐、信息、工具等更加适合数字出版的内容将毫不迟疑地选择以互联网+显示媒体的方式来呈现和输出,高品质画册、教科书、样本、收藏、文献等类别的内容也将继续选择传统印刷方式予以呈现和输出,两者将达成一种新的平衡。跨媒体使传统出版物可以直接跨接到网络或其他媒体内容,引发一种全新的混合媒体阅读体验,当然,从网络或其他媒体也可以直接产生印刷产品。这种平衡和全新的阅读体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在出版领域的具体体现。

贾欢欢[3](2016)在《纳米喷墨制版系统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纳米喷墨制版技术是一种利用喷墨技术将经分色、RIP、拼大版后的文件信息通过喷墨打印方式精确打印在经特殊涂布处理的版材上,在印版上形成图文区和非图文区,而无需显影、定影及冲洗等繁琐工序,直接加热固化就可获得上机印版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这种新型制版技术不仅降低了耗材成本,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彻底解决了印刷制版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制版技术,但在其市场化、产业化推进之前,还缺乏专门针对喷墨制版系统的评测和优化,以保证整个喷墨制版系统在实际印刷生产过程中的印品质量稳定性。本课题旨在针对纳米喷墨制版技术自身特点,从印版、印品质量角度对现有喷墨制版系统进行系统优化,解决一些系统集成方面的质量问题,以保证印品质量,进而推动喷墨制版系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首先,对纳米喷墨制版技术和设备等进行了基本介绍,并从理论上对喷墨制版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进行了解析;然后,在科学、合理地确定影响纳米喷墨制版系统制版质量的关键因素、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专门针对纳米喷墨制版系统的评测标版和一系列相关实验来对其进行系统评测;最终针对不同市场划分的要求,提出了优化后的印刷解决方案。根据纳米喷墨制版系统从印刷到宏观印版以及微观评测的结果,再结合之前的理论分析对其进行了优化和对比实验,提出了纳米喷墨制版系统优化的对策,形成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系统优化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混合网点由于网点边缘存在着随机散点,不仅降低了偏差墨滴在人眼视觉上的敏感度,大大减少宏观上深浅不一条纹出现的几率,而且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每PASS横线输出时的频率,从而降低干涉纹的出现几率,进而提高了印版和印品图像质量;而每PASS随机打印模式打破了每PASS横向字车方向上的周期性,将墨滴落点位置的偏差分散开来,降低其在视觉上的敏感度,进而显着提高了印版和印品图像质量。

张立伟[4](2015)在《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出版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进化都与出版技术密不可分,出版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的真实缩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蓬勃发展。目前,从科技史角度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站在多学科视角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科学发展、深化中国出版史研究、完善出版史学科体系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发展、IPV6核心网及3G移动网络技术在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等重大技术突破为线索,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过程划分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奠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繁荣,也带来了包括科技、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一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出版领域得到应用,我国实现了一系列出版技术的突破。第一,实现了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重大突破,汉字实现了数字化;第二,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印刷业进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崭新时期;第三,磁、光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信息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我国出版领域数字化的基础,电子出版技术开始出现,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巨大变革。我国在对国外各类磁带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引进的基础上,研发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CUJA)和《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光盘版);出现了以软盘形式出版的电子期刊;方正书版、科印微机排版系统、华光普及型(BD)排版系统、4S高级科技文献书刊编排系统、"WP"软件等计算机排版软件得到了初步应用,我国出现了期刊的数字化萌芽。1994年4月20日,一条带宽只有64K的国际专线接入中国,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在文化产业崛起、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逐步兴起。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在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赋于了传统期刊出版方式和运营模式以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也给期刊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网络信息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期刊采编技术、制版及印刷技术、发行及阅读技术的数字化变革,期刊出版逐步向网络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IPV6核心网的建立及移动3G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期刊稿件采编技术发展方面,期刊网络采编系统被广泛采用,一批期刊群采编平台得到了建设与发展,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期刊的数字发行与阅读发面,一些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得以建立,期刊发行实现了开放阅读、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3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开始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向移动媒体终端,三网融合、三屏功能合一技术进一步深入,数字期刊的移动终端阅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采用P2P技术并集合了Flash动画、tvc视频、音频、web控件、3D技术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催生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壮大,VIVA无线新媒体手机杂志等一书手机期刊出版平台迅速发展。同时,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的变迁。我国一些数字期刊出版平台先后采用了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专业期刊平台呈现出市场分工逐步细化的态势;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期刊出版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史,其变迁过程呈现出迅速性、渐进性及集成性的特征;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文化产业的崛起与繁荣、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等因素推动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并对传统期刊出版业产生了双重影响。未来,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其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产业链条及行业标准、版权保护及监管机制、集群创新及赢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要彻底扫除上述发展的障碍,实现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持续创新,就必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要不断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在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期刊数字出版的集群创新机制及有效的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实现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海祥[5](2012)在《从Drupa看印刷技术的变革》文中指出Drupa 2012印刷展刚刚落幕。在这个4年一度的大型国际展会上,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全新的印刷技术,其中不乏革命性成果。根据历史经验,这些在Drupa 2012亮相的全新印刷技术将对未来印刷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资深的印刷行业人士,沈海祥先生从1986年开始,对历届Drupa展会进行了参观访问,而且多次在国内的报告会上就Drupa的新技术发表主题演讲,对于Drupa的发展轨迹和近年印刷技术变革有着清晰的认识。为了解Drupa历史,更好地面向印刷业的未来,我们特别邀请沈海祥先生撰写了此篇文章。该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以历届Drupa展会为重要节点,主要围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对印刷技术变革的影响,历届Drupa在印刷技术变革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促进国内印刷技术变革中所做出的努力等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印刷技术的变革历程。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了《数码印刷的"无声渗透"》、《德鲁巴上观"风向"》等文章,从各个方面剖析Drupa引领的新趋势、引发的新思考,供读者参考。

沈海祥[6](2012)在《从drupa看印刷技术的变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刚刚落幕的drupa2012上,很多展商都推出了全新的技术,其中不乏革命性的成果,它们将对未来印刷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本期开始,《印刷技术》将特设"drupa风暴眼"栏目,与您一同回顾drupa2012上的创新成果。作为印刷行业资深人士,沈海祥先生从1986年开始,对历届drupa展会都进行了参观访问,其对于历届展会的变化和近年印刷技术变革有着清晰的认识。为了解drupa展会上印刷技术的发展轨迹,更好地预测印刷业的未来,我们特别邀请沈海祥先生撰写此文,作为本栏目的开篇,以时间为主线、以历届drupa展会为重要节点,系统地回顾近年来印刷技术的变革历程。

邓小娇[7](2012)在《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年-2010年)》文中认为《近现代上海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2010)》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文化传播学、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上海书刊印刷业在生产、技术、人员、以及与社会文化、出版的互动等这些方面,做了清晰的脉络梳理。并重点分析上海的书刊印刷在社会发展变迁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业态。分析在书刊印刷技术、从业人员相关要素、书刊印书的经营上都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上海的书刊印刷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等。本论文从历史的思维角度出发,对于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上海书刊印刷业做变迁分析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上海的书刊印刷自20世纪30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成为全国甚至是远东的书刊印刷中心。自此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上海的书刊印刷在全国书刊印刷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已不复书刊印刷中心的地位。尤其是本世纪80、90年代以后,印刷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的书刊印刷步入微利时代,尤其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印刷业发展非常的迅速,上海远远落后。分析上海的书刊印刷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是对于历史的一种总结和回顾,也是为了对于当前上海书刊印刷业在数字时代下,在转型时期如何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作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史料分析、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的基础上,得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本人做了基础性的梳理,并进行了多次的再整理。本文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企业管理制度理论等对上海书刊印刷业变迁和社会变迁的研究初探,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一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这些宏观环境、国家层面的控制力影响着书刊印刷的生产关系,促使书刊印刷业调整生产力,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达到平衡。二是,技术层面的技术革新是书刊印刷业变迁的直接动力,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使得书刊印刷业的形态,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的变化。三是,微观层面上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不断革新对于书刊印刷的发展起到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匡导球[8](2009)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和科技背景下,中国出版技术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对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探索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向现代出版技术转型的动因、机制与变迁模式,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变迁,目前仍是学术界很少涉足的领域。界定出版技术的定义、性质及其构成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前提。出版技术是指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是反映在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等装备,网络形态的系统、程序等软件,以及出版过程中体现的信息组织理念、工艺流程和实施手段。出版技术是观念形态与操作形态的统一,而非出版过程中具体工艺过程的简单拼加。出版技术至少包括编辑技术、复制技术、介质制造技术和发行技术四个方面。出版技术的每次重大创新,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改进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科学划分出版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基础。从社会形态、技术手段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技术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84年;1985年至2000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迁轨迹。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技术、出版救国的新思潮、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近代化。铅活字技术与半机械化印刷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出版生产的效率,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印装水平、发行方式也得到全面更新;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编辑形态和编辑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编辑形制基本形成。中国出版业核心技术、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经济规模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实现了深刻变革.1950年后,出版业整体过渡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出版各部门产量、质量都得到显着提高,编辑、制版、印刷、装订及发行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配套.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版技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实质性突破,且各技术门类发展不平衡。80代初,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因原料供给、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而此阶段编辑技术从选题、内容编排到校正、定稿等环节日益完善和规范,标志着编辑技术体系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发行体制解决了发行覆盖面小、渠道残缺堵塞等技术难题。在出版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受工业制造水平影响,投入生产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不多,但在研发方面仍有不少突破,为80年代中期出版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奠定了基础。现代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始于1985年,以北大激光照排技术通过国家鉴定为标志。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而走向“光与电”,“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编辑技术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各种适合海量存储的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的问世使信息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数字出版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营销管理等应用软件,出版发行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外延,建立在“机械复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出版形态已不是出版业的全部,出版产业开始走向以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为表现形式的信息生产和再生产。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出版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进化规律,呈现出加速性、累积性、一体化和数字化等特征。出版技术并不是按照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驱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2)文化启蒙、民族运动与文化建设的政治推动;(3)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4)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5)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表现为技术——需求双重诱因模式、政府行为诱因模式与企业行为诱因模式。不同的创新机制,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也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轨迹。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技术创新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其结果是技术进步的速率加快、周期变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为主导的多维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出版技术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一味引进成套设备,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依赖性,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出版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缺乏技术自主性,稍有不慎,将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出版传播技术的变迁是自然世界的动态进化过程,从印刷、网络出版到跨媒体出版,出版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增加了出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版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以及网络出版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中国出版技术创新已走过“引进创新”阶段,正致力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未来方向应是“自主创新”。为此,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改进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技术激励扩散机制,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实现出版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动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孙德忠[9](2009)在《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印刷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印刷技术迅速向国际水平靠近,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骨干印刷企业。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印刷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在把中国印刷工业“做大”的同时实现“做强”,促进中国成为世界印刷基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论文以印刷业发展的国内外借鉴和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论文对全球印刷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对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印刷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对我国印刷业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我国印刷企业的管理需求,为印刷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借鉴。论文构建了印刷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半人马”构型管理体系。在界定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技术、人才与管理,并通过对技术、人才的管理能力解析得到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是管理能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与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四部分组成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分析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论文分析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机理。分析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开放性、输入的平权化、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涨落、非稳定性等耗散结构特征,研究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竞争与合作,识别管理体系中的快变量与慢变量,推导其役使关系,得出文化是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序参量的结论,并分析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在耗散结构条件下,经过协同作用产生的分形特性。论文分析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机理。在分析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的基础上,提出管理体系的超循环发展模式,研究超循环基础上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机制;研究管理体系的冲突型与分支型突变模式,提出管理体系的势的内涵,并探讨其势函数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管理体系的吸引子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混沌是管理体系发展的最终结果。论文对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在关系进行了验证。在综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目标管理竞争力、知识管理竞争力、价值链管理竞争力与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的指标体系,并分别设计一阶因子模型与二阶因子模型验证四个管理竞争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最后选择典型印刷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从管理视角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在对投影寻踪方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构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等级进行设定;通过对我国30家样本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要素指标的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运用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从总体结果与分项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发现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瓶颈。论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从分别提升目标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价值链管理能力、战略联盟管理能力的视角提出完善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

蒲嘉陵[10](2008)在《从数据看中国印刷产业的发展(上)》文中认为本文综合了不同渠道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中国在过去十多年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基本数据和年增长数据。研究发现1995~2007年12年间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保持在14.5%以上,12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6.7%,是同期我国GDP平均年增长率的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克伦特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市场营销理论与相关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2.1.1 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2.1.2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2.1.3 市场竞争战略之“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2.2 工业品市场营销现状研究
    2.3 印刷设备及耗材市场营销现状研究
第3章 行业简介及克伦特公司概况
    3.1 行业简介
        3.1.1 印刷行业简介
        3.1.2 产业分布及行业集中度
        3.1.3 CTP市场简介
    3.2 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
        3.2.1 公司简介
        3.2.2 公司现有营销流程
        3.2.3 营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4章 克伦特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分析
        4.2.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2.3 营销中介分析
        4.2.4 消费者分析
        4.2.5 竞争者分析
        4.2.6 社会公众分析
    4.3 克伦特公司SWOT分析及企业发展战略
        4.3.1 克伦特公司SWOT分析
        4.3.2 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发展战略
第5章 克伦特公司市场调研及STP策略
    5.1 克伦特公司市场调研
        5.1.1 市场调研内容
        5.1.2 市场调研结论
    5.2 克伦特公司STP策略
        5.2.1 市场细分
        5.2.2 目标市场选择
        5.2.3 市场定位
第6章 克伦特公司营销目标及4P营销策略
    6.1 克伦特公司营销目标设定
        6.1.1 CTP设备营销目标
        6.1.2 CTP版材营销目标
        6.1.3 八方云产品营销目标
    6.2 克伦特公司4P营销策略优化
        6.2.1 产品策略优化
        6.2.2 价格策略优化
        6.2.3 渠道策略优化
        6.2.4 促销策略优化
第7章 克伦特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
        7.1.1 重构市场部
        7.1.2 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
    7.2 管理保障
        7.2.1 与供应商关系管理
        7.2.2 公共关系管理
        7.2.3 渠道管理
        7.2.4 客户关系管理
    7.3 文化保障
    7.4 人才保障
    7.5 服务保障
    7.6 财务保障与风险控制
        7.6.1 财务保障
        7.6.2 风险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克伦特公司CTP系列产品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印刷及关联传媒产业和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印刷产业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印刷产业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1.2 CTF与CTP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1.3 印刷产业的智能化发展YM
2 我国印刷产业的发展
    2.1 我国印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2 我国传统印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3 我国数字印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 印刷技术的内核与外延:对印刷的再定义
    3.1 传媒印刷的特点
    3.2 印刷制造的特点
    3.3 对印刷的再定义
4 传媒形态的演变
    4.1 出版传媒的发展与变迁
    4.2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技术原理
5 出版传媒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5.1 出版产业的转型
    5.2 出版产业结构和M规Y模CMY
    5.3 出版传媒产业转型驱动分析
6 重新审视印刷与出版的关系
7 互联网+显示媒体带来的冲击
8 结语

(3)纳米喷墨制版系统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喷墨制版与喷墨制版体系
    2.1 喷墨制版原理
        2.1.1 喷墨技术
        2.1.2 喷墨制版原理
    2.2 喷墨制版体系
        2.2.1 喷墨制版系统相关概念
        2.2.2 喷墨制版设备
        2.2.3 喷墨制版软件控制
3 评测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
    3.1 评测需求分析和指标
        3.1.1 喷墨制版系统的评测需求分析
        3.1.2 评测指标
    3.2 评测方案设计
        3.2.1 印刷评测方案设计
        3.2.2 印版宏观评测方案设计
        3.2.3 印版微观评测方案设计
        3.2.4 实验物料和实验环境
    3.3 评测过程的技术实现
        3.3.1 评测方案的技术实现
        3.3.2 数据分析与评测
4 喷墨制版系统优化
    4.1 印版微观层面优化
        4.1.1 单墨滴形态检测
        4.1.2 喷头斜喷检测
        4.1.3 最佳单墨滴尺寸推算
        4.1.4 最佳加网角度选择
    4.2 印版宏观层面优化
        4.2.1 现有多PASS打印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和优化思路
        4.2.2 混合网点优化方案及实施
        4.2.3 混合网点优化结果分析
        4.2.4 随机打印模式优化方案及实施
        4.2.5 随机打印模式优化结果分析
    4.3 系统优化解决方案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附录

(4)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概念界定、产业发展概况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期刊与杂志
        二、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
        三、期刊数字出版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一、传统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发展迅猛
        二、多媒体网络杂志数字出版初具规模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值波动中增长
        四、期刊数字出版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第三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三、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第一节 背景:改革开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二、落后的出版技术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四、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型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 汉字数字化与电子照排技术的突破
        一、"748工程"与汉字数字化
        二、彩色照排技术实现国产化
        三、汉字照排技术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存储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一、磁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五节 中国期刊的数字化萌芽
        一、高校学报论文磁带文献库的研制
        二、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的研制
        三、软盘电子期刊的发行
        四、计算机排版软件的初步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第一节 背景:文化产业崛起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
        一、文化产业崛起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兴起
        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革新
        三、网络及信息存储技术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变革
        一、期刊稿件采编流程的改变
        二、期刊编辑模式的转变
        三、计算机排版软件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制版及印刷技术的进步
        一、CTP技术实现期刊的计算机直接制版
        二、数字他直接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节 期刊发行技术、阅读方式变迁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一、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发行技术变迁
        二、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阅读方式变迁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轨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第一节 背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变革
        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广泛使用
        二、期刊群采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三、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发行技术的进步
        一、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的建立
        二、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行技术的应用
        三、期刊手机出版发行技术的兴起
        四、网络多媒体杂志的大量涌现
    第四节 期刊阅读技术的革新
        一、移动网络技术与期刊移动终端阅读
        二、多媒体互动技术与期刊多媒体阅读
        三、"开放存取"技术与期刊开放阅读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应用与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变迁
        一、期刊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的采用
        二、专业期刊平台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
        三、"网络发行量"概念的首次提出
        四、"云计算"技术实现期剥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迅速性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渐进性
        三、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集成性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技术基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社会动因: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
        四、文化动因:从文化产业崛起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学科支撑: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方兴未艾
    第三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影响
        一、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
        二、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
        三、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
        四、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五、对传统期刊出版业的双重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
        三、教育与科研是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四、业界的合理竞争是推动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要加强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
        二、期刊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
        三、"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四、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五、期刊数字出版技木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
    第三节 当前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状况凸显
        二、产业链条尚不健全,行业标准严重滞后
        三、版权困局亟需破解,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集群创新水平不高,有效的赢利模式还未真正形成
    第四节 提升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
        三、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
        四、促进期刊数字出版集群创新,逐步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年-2010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学术回顾
        一、史料
        二、对书刊印刷变迁机制的理论分析
        三、多角度探讨上海书刊印刷发展
        四、问题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第二章 建国前上海书刊印刷业发展概述(1930—1949)
    第一节 背景概述
        一、民国时期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
        二、现代意义出版印刷的产生
    第二节 上海——近代书刊印刷业的中心
        一、繁荣一时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二、战乱中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第三节 解放前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特点
        一、民营资本构成占主流
        二、商业化的经营模式
        三、印刷技术的先进性和依赖性
第三章 建国后上海书刊印刷的恢复与提高(1950-1977)
    第一节 建国后书刊印刷业的大调整
        一、薄弱的书刊印刷业
        二、逐渐复苏的书刊印刷业
        三、对图书出版业的有力支撑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一、上海书刊印刷力量的调整与转移
        二、书刊印刷管理体制格局的形成
        三、上海书刊印刷仍旧发挥主导作用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书刊印刷业(1978—2010)
    第一节 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繁荣
        一、供不应求的书刊印刷市场
        二、上海书刊印刷业的向前发展
    第二节 书刊定点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一、 书刊印刷定点的背景
        二、两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的发展
        三、出版系统书刊印刷的改革
    第三节 新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
        一、微利时代的来临
        二、书刊印刷的数字化
第五章 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变迁分析
    第一节 上海书刊印刷行业的变迁
        一、书刊印刷技术的前进
        二、书刊印刷从业人员相关要素的转移
        三、书刊印刷业经营形态的转移
    第二节 书刊印刷行业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分析
        一、书刊印刷生产和社会的互动分析
        二、国家强制指令和国家引导
        三、技术变革影响分析
        四、企业管理制度影响
    第三节 展望
        一、现阶段上海书刊印刷业的SWOT分析
        二、结语
论文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答辩委员会签名
致谢

(8)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出版技术、技术体系及其发展轨迹
        一、出版技术的内涵界定
        二、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
        三、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历史遗产
        一、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对西方近代出版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分期
        一、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年至1949年)
        二、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年至1984年)
        三、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至2000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1949)
    第一节 近代出版技术传入的历史背景
        一、晚清西学东渐与近代出版起源
        二、文化启蒙运动与近代出版高潮
        三、洋务运动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第二节 近代印刷、造纸与装订技术的引进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及普遍应用
        二、近代机器造纸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三、出版物新式装订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编辑理念、编辑与发行技术更新
        一、编辑理念的更新
        二、编辑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发行技术的更新
    第四节 新型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出版业转型
        一、中国近代出版技术的革新过程
        二、新型出版机构的出现及其商业化
        三、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1984)
    第一节 50年代初期出版业的整合与改造
        一、50年代初期出版业发展概况
        二、私营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工业化战略"与出版业布局调整
    第二节 印刷技术的发展
        一、凸版印刷技术的兴衰
        二、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三、凹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四、书刊装订技术的提升
    第三节 出版材料制造技术的突破
        一、造纸技术体系的完善
        二、制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三、油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编辑与发行技术的创新
        一、编辑技术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书刊装帧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化发行技术流程的构建
    第五节 出版理念、经营机制更新与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一、出版理念的更新
        二、出版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型
        三、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2000)
    第一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中国出版技术创新
        一、新科技革命与出版业技术创新
        二、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出版产业兴起
        三、全球化推动出版产业和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748"工程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一、"748"工程:突破"铅与火"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及其原理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其发展
    第三节 信息处理数字化与编辑技术体系变革
        一、采编系统数字化技术
        二、出版信息存储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三、出版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第四节 高新印刷技术普遍应用与出版介质的更新
        一、现代高速印刷机械的普遍使用
        二、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三、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
        四、新型出版介质制作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发展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数字出版技术及其形态演变
        二、新型出版模式与出版技术平台
        三、基于信息化的出版管理与发行模式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机制与路径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特征
        一、出版技术成果的累积性
        二、出版技术发展的加速性
        三、出版技术一体化
        四、出版技术数字化
    第二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
        二、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政治推动
        三、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
        四、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行业内部竞争的市场推动
    第三节 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
        二、出版技术国家主导型创新模式
        三、出版技术国家诱导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
    第四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路径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引进创新
        二、中国出版技术的集成创新
        三、中国出版技术的原始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出版技术进步改变人类文化交流方式
        三、网络出版技术改变人类信息传播格局
    第二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改进出版技术引进方式
        二、技术研发必须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
        三、技术创新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四、技术进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节 新时期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
        一、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
        二、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
        三、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途径
    第四节 推动出版技术进步的创新思考
        一、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科技环境
        二、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扩散激励机制
        四、优化出版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组织研究现状
        1.2.2 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1.2.3 印刷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2.1 竞争理论
        2.1.1 企业竞争力理论
        2.1.2 核心竞争力理论
    2.2 现代管理理论
        2.2.1 知识管理理论
        2.2.2 价值链管理理论
        2.2.3 目标管理理论
        2.2.4 战略联盟理论
    2.3 自组织理论
        2.3.1 耗散结构理论
        2.3.2 超循环理论
        2.3.3 协同学理论
        2.3.4 突变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印刷企业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印刷业发展现状
        3.1.1 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印刷业发展现状
    3.2 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 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
        3.2.2 我国印刷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3 我国印刷企业发展的管理需求
        3.3.1 定位能力的目标管理需求
        3.3.2 心智能力的知识管理需求
        3.3.3 机动能力的价值链管理需求
        3.3.4 协同能力的战略联盟管理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4.1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4.1.1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4.1.2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4.1.3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要素解析
    4.2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4.2.1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
        4.2.2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特征
    4.3 "半人马"构型的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4.3.1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半人马"构型
        4.3.2 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4.3.3 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4.3.4 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4.3.5 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4.3.6 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联系与作用关系
    4.4 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
        4.4.1 目标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4.4.2 知识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4.4.3 价值链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4.4.4 战略联盟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4.4.5 契合关系综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
    5.1 管理体系耗散结构自组织运行条件
        5.1.1 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5.1.2 管理体系输入的平权化
        5.1.3 管理体系的远离平衡态
        5.1.4 管理体系的非线性作用
        5.1.5 管理体系的涨落
        5.1.6 管理体系的非稳定性
    5.2 管理体系协同作用自组织运行机理
        5.2.1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竞争
        5.2.2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合作
        5.2.3 管理体系快慢变量的识别
        5.2.4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役使关系
        5.2.5 文化是管理体系的序参量
    5.3 管理体系运行的分形结果
        5.3.1 结构分形
        5.3.2 过程分形
        5.3.3 功能分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
    6.1 管理体系的超循环演化
        6.1.1 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
        6.1.2 管理体系的催化循环
        6.1.3 管理体系的超循环
        6.1.4 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
    6.2 管理体系的突变进化
        6.2.1 管理体系的突变模式
        6.2.2 管理体系的势与势函数
        6.2.3 管理体系的吸引子
        6.2.4 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6.3 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
        6.3.1 管理体系混沌效应的成因分析
        6.3.2 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模型
        6.3.3 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混沌式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验证
    7.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7.2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指标体系设计
        7.2.1 管理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2.2 管理体系指标选择
        7.2.3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指标体系
    7.3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结构方程验证模型设计
        7.3.1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分析与相关假设
        7.3.2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设计
    7.4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的实证分析
        7.4.1 数据收集
        7.4.2 数据质量分析
        7.4.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7.4.4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绩效评价
    8.1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概述
        8.1.1 投影寻踪方法研究综述
        8.1.2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基本步骤
    8.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8.2.1 管理体系绩效的内涵界定
        8.2.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
        8.2.3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功能
    8.3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3.1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8.3.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等级设定
    8.4 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8.5 管理体系绩效的投影寻踪评价
        8.5.1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8.5.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
        8.5.3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完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研究
    9.1 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前提
        9.1.1 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
        9.1.2 创新性实施印刷企业目标管理
        9.1.3 注意目标管理的评价与控制
    9.2 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关键
        9.2.1 建立知识集约的管理体系
        9.2.2 强化知识交流与共享
        9.2.3 加速持续的知识创新
    9.3 价值链的增值是完善管理体系的落脚点
        9.3.1 再造印刷企业价值链
        9.3.2 提升印刷企业价值链协同性
    9.4 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完善管理体系的保障
        9.4.1 树立战略联盟竞合的思想
        9.4.2 建立有效的联盟制度体系
        9.4.3 加强联盟文化融合
        9.4.4 创建动态学习机制
    9.5 自组织运行与发展是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的源泉
        9.5.1 加强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9.5.2 增大远离平衡与涨落
        9.5.3 增强管理体系的非线性
        9.5.4 提升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能力
        9.5.5 增强管理体系的突变性
    9.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克伦特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董睿. 山东大学, 2020(05)
  • [2]印刷及关联传媒产业和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 蒲嘉陵. 数字印刷, 2019(01)
  • [3]纳米喷墨制版系统优化的研究[D]. 贾欢欢.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5)
  • [4]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张立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5]从Drupa看印刷技术的变革[J]. 沈海祥. 印刷经理人, 2012(07)
  • [6]从drupa看印刷技术的变革[J]. 沈海祥. 印刷技术, 2012(13)
  • [7]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年-2010年)[D]. 邓小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8]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匡导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9]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D]. 孙德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02)
  • [10]从数据看中国印刷产业的发展(上)[J]. 蒲嘉陵. 印刷工业, 2008(08)

标签:;  ;  ;  ;  ;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现代印刷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