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首发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首发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然然,任媛媛,张小燕,竺晓凡,杨文钰[1](2021)在《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诊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儿初诊时即表现为急变期的临床特征。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科收治的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为首诊的2例CML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及骨髓检查、基因检查等结果,并对2例患儿进行随访。同时,以"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last crisis""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结果 2例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以及发热、腹痛等,既往均不存在CML病史。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CML急变期。治疗上应用达沙替尼口服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但是2例患儿分别在诱导和巩固化疗阶段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均取得了血液学的缓解,其中例2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但是2例患儿均在诊断后9~10个月出现了疾病复发。通过文献检索,检测到2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共22例患儿。其中最大宗的文献报道了17例初诊即为CML-急变期的患儿,14例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3例仅采用TKI单药治疗。17例中,有1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终13例存活(5年生存率74%),4例死亡,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78个月)。结论以ALL为首诊的儿童CML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可以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与ALL进行鉴别。治疗上可应用二代TKI联合化疗诱导缓解以取得血液学缓解,对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寻找HLA匹配的供者。此类患儿可能出现迅速复发,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范腾[3](2020)在《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文中研究指明临床研究表明,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临床有效。为进一步完善复方青黄散临床疗效、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对复方青黄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利用MDS转基因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和作用机制探讨。研究一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1年半的6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使用复方青黄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相关因素。患者一般资料描述采用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61例MDS患者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后:16例获得血液学改善(16/61,26.2%),40例获得血液学稳定(40/61,65.6%),5例治疗无效(5/61,8.2%),血液学进步率为91.8%。(2)61例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85.59±26.6g/L)较治疗前(79.23±21.28g/L)显着升高(p=0.016)。(3)61例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1.14±0.63×109/L)较治疗前(1.01±0.53×109/L)升高,无显着差异(p=0.12)。(4)61 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43.67±37.79 × 109/L)较治疗前(44.35±38.23×109/L)无显着改变(p=0.93)。(5)61 例患者在治疗后 3 月(260ml)、6月(180ml)以及1年半(80ml)的输血量较治疗前(350ml)显着减少(p=0.0004)。(6)年龄小于60岁,染色体核型预后好和中等及IPSS-R低危和中危患者复方青黄散治疗后疗效较好。(7)61例患者使用复方青黄散后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复方青黄散治疗MDS患者的血液学进步率为91.8%,复方青黄散对红系改善较为明显。研究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目的:为了解复方青黄散药效学,本研究建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M11PTD/WT/Runx1Δ/Δ和TPM+移植小鼠的转基因MDS模型小鼠。M11PTD/WT/Runx1Δ/Δ和TPM+小鼠发病后,将其骨髓移植到受体鼠体内(B6J和B6J*129),TPM+移植小鼠给予多西环素食物诱导发病,M11PTD/WT/Runx1Δ/Δ移植小鼠则等待发病。移植后监测小鼠移植物嵌合度。小鼠发病后将16只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青黄散或PBS灌胃治疗,每周5次,连续4周。复方青黄散给药小鼠药物剂量为4.2mg/kg/天,PBS组给予100ul/天。评价给药前、后小鼠血常规的变化,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1)M11PTD/WT/Runx1Δ/Δ和TPM+移植小鼠移植1月后移植物嵌合度检测:M11PTD/WT/Runx1Δ/Δ移植小鼠CD45.2+细胞群所占百分比为76.19±3.21%,TPM+移植小鼠中,GFP+细胞群所占百分比为74.59±7.22%。(2)复方青黄散和PBS治疗组小鼠治疗前血常规基线。PBS组和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的基线一致(p=0.32,0.19,0.55)。(3)复方青黄散和PBS组小鼠治疗后血常规变化。①治疗后第8,15,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红蛋白较PBS组小鼠血红蛋白显着升高(p=0.009,0.026,0.015);②治疗后第8,15,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红细胞较PBS组红细胞显着升高(p=0.005,0.012,0.004);③治疗后第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小板较PBS组小鼠显着升高(p=0.029)。(4)复方青黄散组和PBS组小鼠生存时间:PBS对照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7.5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记录至128天,仍未得到中位生存时间,复方青黄散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PBS组显着延长(p=0.04)。结论:复方青黄散可改善MDS模型小鼠贫血、血小板减少,延长其生存时间。研究三 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为了解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MDS小鼠和正常小鼠及MDS患者和正常人的细胞进行体内、外作用机制和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CCK-8法分析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和人的细胞以及MDS小鼠和人的细胞的细胞活力的作用;(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DS小鼠复方青黄散和PBS干预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前体细胞分化;(3)采用克隆形成簇、红细胞爆发集落形成簇和红细胞集落形成簇分析,对MDS小鼠骨髓和正常小鼠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复方青黄散对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4)采用免疫蛋白电泳和定量PCR,探讨复方青黄散对MDS克隆和正常克隆的分子学作用机制。结果:(1)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细胞、MDS患者细胞、正常小鼠和人脐带血细胞无细胞活力抑制作用,可促进MDS-L细胞分化。(2)MDS小鼠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后,红细胞前体细胞群Ⅰ、Ⅱ较PBS组显着增加(p=0.014,p=0.031),成熟红细胞群Ⅳ较PBS组显着减少(p=0.039);复方青黄散组正常造血干细胞群较PBS组显着增加(p=0.006),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脾脏较PBS组显着减小(p=0.032)。(3)体外TPM+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TPM+、TPM-小鼠骨髓细胞和正常小鼠骨髓的BFU-E和CFU-E培养结果显示:复方青黄散组BFU-E和CFU-E的克隆计数和细胞数均较PBS组增加(p<0.05)。(4)正常小鼠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后,小鼠的LSK,MPP2,MPP3,MPP4及Pre-CFU-E、Pro-E+CFU-E细胞群均较PBS组增加(p<0.05),两组小鼠的脾脏重量和血常规改变无差异(p>0.05)。(5)复方青黄散可下调M11PTD/WT/Runx1Δ/Δ细胞HIF1A蛋白及下游Binp3,Binp31,Ldha,Hk2,Ddit4基因表达,上调M11PTD/WT/Runx1Δ/Δ细胞P53、MDM2、VHL蛋白的表达。(6)复方青黄散可上调正常细胞GATA1、GATA2、GATA3蛋白表达。结论:复方青黄散通过促进MDS克隆和正常细胞的红系分化而改善贫血。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下调MDS克隆HIF1A表达,发挥抑制MDS克隆作用,使MDS克隆向正常红系分化;上调正常细胞的GATA1、GATA2、GATA3,促进正常细胞的红细胞系分化。

王慧睿,郭淑利,李波,王万里,王松云[4](2018)在《以急变期为首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三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急变期为首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以急变期为首发的C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首发症状均类似急性白血病。结果 3例患者主要表现均为脾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骨髓中原始细胞大量增殖、骨髓中期相细胞费城染色体阳性(Ph+),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分叶粒细胞可检测到bcr-ahl1融合信号,bcr-ahl1融合基因p210阳性,缺乏典型的CML慢性期病史。结论以急变期为首发的CML患者由于骨髓中存在大量原始细胞,且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白血病,从而在初诊时易被误诊为Ph+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遗传学及基因组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缪晓娟,邓锐,范方毅,何光翠,苏毅[5](2017)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AL)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例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漏诊时间为(12.20±8.36)d,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2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伴风湿性节炎各1例;漏诊4例,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荨麻疹2例,慢性胃炎伴荨麻疹、钩虫病伴继发性贫血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2例行骨髓移植治疗,7例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病情平稳,未见复发。结论遇及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时,要考虑到AL可能,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漏诊率。

娄世锋,陈林,陈姝,周慷,罗云,邓建川[6](2005)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始的慢粒急淋变1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无血缘关系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起始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以ALL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儿行无血缘关系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17天开始恢复造血(WBC0.6×109/L>0.5×109/L),+22天血小板>20×109/L,+30天骨髓示正常增生性骨髓象,PH(-),无病生存>110天。结论:无血缘关系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对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起始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有较好疗效。

张福明,袁长吉,张淑芹,王冠军,李红兵,刘晓玲,赖增新[7](2003)在《以急淋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1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免疫标记技术及染色体检测法。结果:骨髓象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为主,粒细胞比例相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高;细胞表面标记以CD19、CD20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同时开展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1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吴敏媛,刘继华,王彬,赵辉,胡亚美[8](2000)在《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文中研究说明

白炎,谭子兴,张德芳[9](1985)在《单克隆抗体初步用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文中研究表明 白血病作为一种造血组织的肿瘤,其血液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性都具有多样性。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用抗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白血细胞进行免疫分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白血病的多样性,指示白血细胞分化程度,并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是较为理想的分型方法。我国免疫分型工作目前尚未充分开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关单克隆抗体。为此我们初步制备了几种抗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以这些抗体为主,对40例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细胞进行了免疫分型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吴敏媛,刘继华,赵辉,王斌[10](2000)在《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附1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二、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3)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研究方案
        1.4 病例选择
        1.5 纳入和排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疗效评价标准
        1.8 患者资料
        1.9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外周血细胞计数
        2.3 输血量改变
        2.4 不同年龄疗效比较
        2.5 不同性别疗效比较
        2.6 不同染色体核型疗效比较
        2.7 不同IPSS-R危度疗效比较
        2.8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MDS小鼠模型建立及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骨髓细胞提取
        1.3 药物干预方案
        1.4 外周血细胞计数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1.6 动物实验伦理
        1.7 仪器和设备
        1.8 试剂
        1.9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MDS小鼠移植物嵌合度检测
        2.2 复方青黄散干预前MDS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2.3 复方青黄散干预后MDS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2.4 复方青黄散干预后MDS小鼠生存时间
        3.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细胞
        1.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1.5 q-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1.6 Western-bol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1.7 克隆形成蔟分析
        1.8 实验仪器及耗材
        1.9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复方青黄散对小鼠和人源细胞细胞活力的作用
        2.2 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骨髓造血的作用
        2.3 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2.4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造血的作用
        2.5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2.6 复方青黄散对MDS克隆的分子作用机制
        2.7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
        2.8 复方青黄散中雄黄、青黛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文献综述
    (一) 中医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二) 西医诊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三) 红细胞分化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5)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误诊情况
    1.4 诊断及治疗
    1.5 随访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诊断
    2.3 误漏诊原因分析
    2.4 防范措施

(7)以急淋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骨髓形态学:
    1.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4 染色体检查:
    1.5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2 结果
3 讨论

(8)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提纲范文)

病历摘要
讨论

(10)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附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讨论

四、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诊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分析[J]. 张然然,任媛媛,张小燕,竺晓凡,杨文钰.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04)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D]. 范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以急变期为首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三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J]. 王慧睿,郭淑利,李波,王万里,王松云. 白血病·淋巴瘤, 2018(05)
  • [5]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J]. 缪晓娟,邓锐,范方毅,何光翠,苏毅. 临床误诊误治, 2017(06)
  • [6]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始的慢粒急淋变1例[J]. 娄世锋,陈林,陈姝,周慷,罗云,邓建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5(03)
  • [7]以急淋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J]. 张福明,袁长吉,张淑芹,王冠军,李红兵,刘晓玲,赖增新. 吉林医学, 2003(05)
  • [8]三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表现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 吴敏媛,刘继华,王彬,赵辉,胡亚美.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01)
  • [9]单克隆抗体初步用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J]. 白炎,谭子兴,张德芳.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985(06)
  • [10]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附1例报告)[J]. 吴敏媛,刘继华,赵辉,王斌. 白血病, 2000(05)

标签:;  ;  ;  ;  ;  

3例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首发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