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分复用系统测试探讨

波分复用系统测试探讨

一、WDM系统测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吕凯,唐建军,张安旭,李俊杰[1](2021)在《骨干全光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向新基建,中国电信提出"云网融合"转型战略,率先提出和践行"全光网"理念。其中,骨干全光网先行一步,目标是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一二干线融合骨干全光网络,夯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带宽基石。基于需求分析,对中国电信骨干全光网当前采用的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高速大容量全光传输、扩展波段、新型光纤、全光交换等技术。对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工作提供参考,共同推动全光网技术的发展。

瞿思炜,杨彦甫,向前,张群[2](2021)在《频偏条件下的低复杂度主从载波盲相位搜索算法》文中认为针对存在残余频偏的光频梳波分复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盲相位搜索算法的主从载波恢复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存在频偏的光频梳相干波分复用系统。该系统使用盲相位搜索算法获取主通道的相位噪声,获取的相位噪声进一步用于初始化从通道相位噪声;使用测试相位自适应的相位追踪器对从通道的相位噪声进行校正。通过自适应调整测试相位的个数和中心位置,实现了可容忍频偏的低复杂度载波相位恢复。仿真结果表明,当使用80 GHz间隔的五线光频梳作为发射端和本地振荡光源时,相对于各通道独立的载波恢复方案,本方案在不牺牲相位噪声容忍度的前提下,将从通道的计算复杂度降低了80%。

朱敏慧[3](2021)在《适用于大容量光梳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系统容量和速率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干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是实现高吞吐量长距离传输的关键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的精度和复杂度直接影响着信号恢复的质量和速度。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容量和速率,会出现接收端DSP代价增大等问题。光学频率梳,具有相位相干性、稳定性等特点,将其用作WDM系统的光源,可以有效降低DSP的计算复杂度,对应用于长距离核心骨干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光梳系统长距离传输的DSP算法,并与传统的以激光器阵列为光源的WDM系统进行对比。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光学频率梳多波长光源的相位相关性,使得主从相位估计(MS-CPE)算法的应用成为了可能。但是,通过对长距离光信号传输效应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长距离传输的累积色散会导致不同信道信号的相位相干性被破坏,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两种性能改进方法,一是采用增加主信道数目的两级CPE算法;二是在光域添加延时模块恢复信号的相位相干性。搭建光梳仿真系统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传统WDM系统相比,CPE模块的复杂度分别下降65.3%,93.5%,传输距离为2800km时平均SNR损失在0.79d B,0.74d B以内。在非线性影响下,两种方法同样能保持很好的性能。2.为了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采用了联合均衡算法,以降低信道间保护带宽压缩出现的信道间干扰问题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三种联合均衡算法,基于LMS和RLS的联合均衡性能更好,CMA算法性能略差。同时,当系统以高频谱效率工作时,激光器的波长漂移,会导致信道间干扰的恶化,造成系统性能的急剧下降。光频梳多波长光源的使用,可以采用主从频偏估计补偿算法实现多波长的载波恢复。与无频偏和波长漂移时比较,光梳系统由于各信道的波长偏移量相同,信道间串扰得到有效抑制,SNR损失小于1d B,而传统WDM系统损失超过3d B。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都说明光梳系统在实现大容量长距离传输时有明显的优势。

周静如[4](2020)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间非线性监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持续性爆发式增长,光纤通信系统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主流技术之一,正面临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挑战。相干光通信系统因其接收灵敏度高、频谱利用率高并且可以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电域对信号进行恢复等优点,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系统性能的损伤主要源于以色度色散和激光器线宽等为代表的线性损伤、以信道内非线性效应和信道间非线性效应为代表的非线性损伤。而线性损伤以及信道内非线性效应已经被广泛研究,并产生了 一系列成熟的DSP均衡算法。因此信道间非线性效应成为制约波分复用(WDM)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其监测、抑制和均衡在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差分导频(DP)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方法具有高准确性、低复杂度的特点。DP信号在频域上具有单频特性,可以利用该特性很好地区分经过传输后信号中的不同功率成分,实现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监测。因此,本论文基于DP信号研究了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监测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DP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实验研究。基于DP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技术,在前期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验证其实用性的实验方案。本论文进一步推导了实验中DP信号经过链路传输后产生的各个功率成分在频域上的分布位置,并搭建了 25 GBaud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三信道WDM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信道入纤功率高于4 dBm时,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监测误差小于1.5 dB。当单信道入纤功率低于4 dBm时,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监测误差随之增大。针对这种现象,进一步搭建了与实验系统条件相同的仿真系统,讨论了造成信号损伤的主要噪声源由放大自发辐射(ASE)噪声转化为非线性噪声的临界入纤功率。2.一种改进的基于DP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方法。本论文对传统的基于DP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方法中的重要测量步骤(ASE噪声功率的测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根据双偏振系统中各个偏振态上传输的信号功率比值等于其对应产生的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比值,可以直接对信号采样带宽上的ASE噪声功率求解。本论文搭建了 28 GBaud双偏振十六进制正交幅度调制(DP-16QAM)的五信道WDM系统进行了验证。当单信道入纤功率在0~6 dBm时,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的监测误差小于1 dB,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改进后的方案简化了监测步骤,降低了运算复杂度,提高了测量过程的可操作性。

毛锐[5](2020)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格式识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高清视频流,云和5G等带宽消耗服务的出现,流量容量需求日益增长。高阶调制带来的高带宽利用率和相干接收带来的高灵敏度使得相干光通信在核心网的传输中举足轻重;在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相干光通信技术在接入网中同样大放异彩;相干光通信与波分复用、光正交频分复用的结合使得城域网容量大大增加。如今,无线网络立足5G,正向第六代移动网络发起冲锋,光通信也同样面临架构和技术上的更新。新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带宽利用率的高阶调制格式技术、提高可靠性的高维调制技术、以及旨在使传输达到香农极限的概率整形技术、根据瞬时流量需求和链路调整带宽和调制格式的灵活收发机技术等。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加入,光网络中可能出现多种调制格式并存、多种调制格式灵活转换的情况。目前相干光通信中对高阶调制格式信号的解调均衡补偿等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大多基于调制格式中的幅度、相位或是频谱特征。不同调制格式的特征不同,所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不同,解映射方式也不尽相同,混用将导致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幅上升。因此调制格式信息的识别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论文研究了相干光通信中调制格式识别相关技术,解决调制格式在不同场景下高可靠、快速识别,重点研究了光正交频分复用场景下的调制格式识别、波分复用场景下的调制格式识别、以及针对星座成型与标准调制格式同时存在时的盲调制格式识别。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OFDM空子载波的调制格式识别方案本文提出一种利用OFDM空子载波的调制格式识别方案。该方案采用一种基于OFDM冗余子载波的信息编码方案实现调制格式信息加载,配合一种高鲁棒性的解码方案,解决了信道恶劣情况下基于特征的调制格式识别率低的问题。该方案编码方案可扩展,冗余子载波同时用作载波相位恢复算法。该方案在算法复杂度与识别所需码元个数性能上优于基于特征的调制格式识别,在编码效率上性能相近。仿真研究了方案对正常传输的误码率影响、识别率性能随OSNR变化以及方案对于子载波数目N的扩展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斯托克斯变换的调制格式识别以及基于幅度直方图特征的调制格式识别相比,本方案普遍可以多容纳10-15dB的信噪比劣化而达到同样高的识别率。(2)基于正交码字的调制格式信息编码方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码字的调制格式信息编码方案。该方案利用哈达玛矩阵挑选正交且互不为循环移位的码组作为编码信息,利用互相关系数作为判决参数设计调制格式识别方案,调制格式信息以边带信息传输。仿真研究了方案的误码率性能与调制格式识别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100GHz波长间隔的波分复用系统下,本方案的误码率性能损失不大。与基于特征聚类的调制格式识别相比,本方案可以在信噪比劣化5-10dB的情况下实现同样识别率。(3)基于多级卷积神经网络的盲调制格式识别方案本文提出一种多级卷积神经网络盲调制格式识别方案。该方案提出并采用一种快速采样方案将数据流转化为可变大小的矩阵作为神经网络可见层输入。方案采用两个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整体分类与纠错。仿真分析了方案的识别率性能与采样码元个数对识别率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添加了星座成型星座的数据中,本方案实现超过99%的识别率,与基于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的调制格式识别以及基于复数时间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调制格式识别相比可以多容纳至少5dB的信噪比恶化。

雷平平[6](2020)在《相干光传输系统非线性均衡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态势愈加蓬勃,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新型技术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无数的网络新业务,如网络直播、4K超高清电视、导航及自动驾驶等等,这对承担互联网主要流量的光纤骨干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观此种种,光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毫无疑问是以大容量、高速率以及长距离为导向的。高阶调制格式是增加光通信速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它对相位变化敏感;除此之外,使用密集波分复用增大带宽也是一种方式,但它也有许多技术上的难关需要突破。长距离光通信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光纤克尔效应累积的非线性相位噪声,它会使信号发生畸变;而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严重,大大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所以补偿信号的非线性损伤是发展骨干光网络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对抗非线性效应的主要方法是数字后向传播算法,其本质是通过对损伤信号进行虚拟的光纤反向传播,但极高的计算复杂度使得它难以用于实时的高速率光传输。人工智能算法在过去几年里飞速发展,被引入到光通信中解决各类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非线性噪声均衡上的应用;研究了改进的深度神经网络对非线性效应的均衡能力,提出了一种性能优异的单层函数链神经网络,函数链神经网络可以看成一个扁平化的深度神经网络,通过求广义逆的方式即可完成快速训练。该方法在均衡性能上优于改进的深度神经网络均衡器,并具有更加低的复杂度。针对波分复用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提出了一种联合均衡的方式,该方式普遍适用于各类神经网络在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均衡;并提出了使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对深度神经网络均衡器进行训练,使得均衡器在波分复用系统中的训练开销大大降低。基于联合均衡和迁移学习的神经网络非线性均衡有望在未来的应用当中成为一种可选的非线性效应对抗方案。

唐比[7](2020)在《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通信系统中联合载波恢复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数据中心光互联将在整个网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通信容量大、频谱效率高的相干光通信技术结合波分复用技术在长距离光通信中应用广泛,但是其结构较复杂、算法复杂度较高,不能满足短距离数据中心通信的要求。得益于光频梳优良的特性,如频率稳定、谱线相位相干性好、平坦度好等,用光频梳作相干光波分复用系统(WDM)的光源,有助于在接收端通过联合数字信号处理降低复杂度。将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WDM系统用于短距离数据中心光互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有希望在简化复杂度的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针对相干光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本文分别研究了载波频偏估计和载波相位恢复。一方面,本文介绍了三种已有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FFT的低复杂度的两级频偏估计算法,并在数值仿真和实验中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4th-FFT算法和FFT+CZT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估计精度相当的情况下,复杂度分别下降了80%和60%以上。另一方面,本文研究了Viterbi&Viterbi相位恢复算法和盲相位搜索算法(BPS);在BPS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切比雪夫误差距离计算的简化BPS算法,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之后在仿真中研究了测试相位个数、分块长度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OSNR下简化BPS算法和经典BPS算法的BER表现,比较了两种算法的线宽容忍度,最后在光B2B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完成单载波下载波恢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WDM系统中研究了主-从结构联合载波恢复技术,将本文提出的算法引入了联合载波恢复框架,分析了不同载波恢复方案的复杂度。首先在仿真中研究了不同传输场景不同方案下的SNR损伤,仿真结果表明在短距离下(40公里及以下)联合载波恢复带来的SNR损伤在0.3dB以内。最后,搭建了基于单个强度调制器的电光光频梳作光源的相干光WDM系统实验平台,在实验中验证了两个不同信道相位的高相关性,获得了光B2B、50公里光纤传输后的SNR损伤和BER表现。实验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WDM系统有降低DSP复杂度的潜力。

杨桃[8](2019)在《弹性城域光网络中相干接收DSP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自动驾驶、5G等新兴网络业务和应用的出现,城域网承载的数据流量快速增长,流量模式愈发多样,城域光网络成为数据流量的主要承载者。现行城域光网络主流的基于固定调制格式、固定连接配置、固定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的连续传输方式,难以满足时延敏感、带宽需求多样、动态突发性强的新兴业务需求。未来城域光传输迫切需要调制格式灵活可变、链路速率可调、频谱/功率高效利用、传输损伤自适应补偿、适应动态突发传输的调制解调技术支持。单载波偏振复用m阶正交幅度调制(PM-mQAM)相干检测方案采用灵活的调制格式并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可实现高速高效大容量长距离传输,成为弹性城域光网络的主流技术方案。然而,随调制阶数升高,格式灵活的PM-mQAM系统对残余色散、偏振模色散、偏振串扰、激光器频偏/线宽、强滤波以及光纤非线性等损伤更加敏感,现有针对固定调制格式、非突变信道损伤以及连续传输模式设计的相干接收DSP算法,格式通用性、复杂度、性能之间矛盾突出,不同算法相互制约,难以实现多格式通用、低复杂度、高损伤容忍度、动态自适应地高效补偿各种传输损伤。围绕上述技术难题,本文针对弹性城域光网络中相干接收DSP算法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均衡解复用算法仅适用单一调制格式,不能满足弹性城域光网络所需要的对多种动态变化的PM-mQAM格式信号通用处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座坐标变换的多格式通用盲均衡解复用算法。该算法采用一种多格式通用的星座坐标变换方法,对高阶QAM信号进行统一坐标变换,将高阶QAM信号转变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信号,在不增加额外计算复杂度下,实现PM-mQAM信号的残余色散、偏振模色散、偏振串扰等损伤的多格式通用补偿。16Gbaud PM-4/16/64-QAM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对多种QAM信号实现格式通用地自适应均衡与偏振解复用,而且较传统半径引导算法(RDA)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PM-16/64QAM的收敛开销分别降至RDA算法的12%和23%。16Gbaud PM-QPSK/16-QAM光背靠背和800km传输离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实现格式通用的均衡与偏振解复用,且相比传统算法具有基本相当的OSNR容限。2、针对现有主流载波恢复算法格式通用性与低复杂度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下多符号间隔相位差分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不仅适用于多种调制格式,且复杂度降低为四次方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的13%,通过16Gbaud PM-QPSK/16QAM和8Gbaud PM-32QAM离线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多格式估偏性能;此外,基于接收信号到星座图对角线的偏移距离与线宽引入的相位旋转角度之间的准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多格式通用的载波相偏估计算法,复杂度可降为主流盲相位搜索(BPS)的14%左右;为进一步提升相偏估计算法处理高阶QAM信号时的线宽容忍性能,本文基于扩展QPSK分割方法设计了一种大线宽容忍的多格式通用相偏估计算法,该算法采用扩展QPSK分割将高阶QAM系统可用于相偏估计的符号比例成倍增加,在16Gbaud PM-16/32/64-QAM系统仿真中分别实现了 25%、45%和51%的线宽容忍度提升,并在16Gbaud PM-QPSK/16QAM离线实验中验证了与传统算法基本相当的OSNR容限。3、针对现有算法补偿Nyquist WDM系统中强滤波和信道内光纤非线性损伤时算法性能和复杂度的突出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氏距离近似计算的低复杂度、多格式最大后验概率(MAP)算法,接收端通过配置所有调制格式的训练码型查找表支持多格式损伤抑制,采用近似欧氏距离计算去除了传统MAP中的大规模乘法运算,计算复杂度降低66%。三载波20Gbaud PM-16QAM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MAP算法较无MAP算法,在光背靠背条件下将BER=2E-2所需的OSNR降低1.5dB,长距离光纤传输下将传输距离提升28%,可容忍-0.5 GHz~0.5 GHz的载波中心频率漂移。三载波20Gbaud PM-16QAM Nyquist WDM背靠背和700 km传输离线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与传统MAP算法OSNR容限及光纤非线性容忍度基本相当,较无MAP算法具有1.5 dB的OSNR容限提升以及2.6 dB的入纤功率范围扩展。4、数据流具有强突发性是弹性城域光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弹性城域光突发相干接收系统中信道损伤快速变化、调制格式动态切换、均衡解复用和相偏估计算法相互制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均衡解复用与相偏估计联合处理方案。该方案中均衡解复用算法采用一种两阶段复合误差函数,可加快预收敛速度并提升稳态收敛精度,联合处理有效减轻了相位噪声对均衡解复用算法性能的恶化作用。20Gbaud PM-16/32QAM光突发相干接收系统仿真结果显示,该联合处理方案采用训练序列有效加快了算法预收敛速度,16/32QAM的收敛开销分别降低至全盲算法的33%和37%,两阶段复合误差函数使算法具有较低的稳态均方误差,均衡解复用与相偏估计联合处理有效缓解了二者相互制约的问题。

王光全,金飙,李铮,姜永刚,沈世奎[9](2018)在《陆地G.654.E光纤400G传输性能验证与应用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评估陆地G.654.E光纤上400G WDM系统的传输性能,中国联通在山东济南—青岛G.654光纤光缆试点工程上开展了多设备厂家参与的不同G.654.E光纤400G WDM系统传输能力测试及研究工作,充分验证了G.654.E光纤对400G WDM系统传输能力的提升,包括系统最佳入纤光功率和系统误码率(BER)等关键性能指标,详细介绍了该现网测试验证评估工作及相应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部署建议。

于飞[10](2015)在《波分技术在干线传输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随着通信行业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和宽带业务的迅猛增长,并伴随着LTE时代的到来,以太网100GE接口和POS接口的出现,对传输网络的带宽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骨干网大容量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网络扩容问题急待解决,而传统的空分复用和时分复用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波分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波分技术一直沿着更高传输容量、更长传输距离和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骨干传输网络的现状,结合100G波分技术的发展情况,从波分技术的原理出发,分析波分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应用场景,最后结合一级骨干网项目工程,设计波分网络的传输平台。主要工作包括干线传输网中WD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及WDM系统测试方法与结果分析;具有业务需求分析,波分系统的容量确定、WDM系统站型的配置,光缆测试、线路色散和衰耗等的补偿以及模拟计算整个系统的OSNR,在OSNR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对系统整体性能进行测试验收,出具测试验收报告,保证系统在投入运行后能够达到设计前的要求,满足扩容的需求。最后,展望未来波分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全光网络的发展方向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二、WDM系统测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DM系统测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骨干全光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单波传输速率演进
2 频谱扩展技术
    2.1 扩展C波段
    2.2 C+L波段
3 G.654E新型光纤
4 全光交换技术
5 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6 结束语

(2)频偏条件下的低复杂度主从载波盲相位搜索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基本原理
    2.1 主从载波联合恢复
    2.2 一种频偏条件下的低复杂度主从载波盲相位搜索算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频偏影响下的从相位追踪
    3.2 计算复杂度
4 结 论

(3)适用于大容量光梳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1.2.1 相干光通信的发展态势
        1.2.2 基于光梳的相干光WDM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光梳的相干光波分复用系统
    2.1 相干光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结构
    2.2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2.2.1 IQ不平衡补偿
        2.2.2 色散补偿
        2.2.3 偏振解复用与均衡
        2.2.4 载波恢复
    2.3 光学频率梳
        2.3.1 光学频率梳简介
        2.3.2 光梳通信系统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梳系统的载波相位估计研究
    3.1 主从相位估计
        3.1.1 主从相位估计原理介绍
        3.1.2 主从相位估计的性能
    3.2 累积色散对光梳相位噪声相关性的影响
        3.2.1 色散走离原理分析
        3.2.2 色散走离对相位相干性的影响
        3.2.3 色散走离对主从相位估计算法的影响
    3.3 两级相位估计算法补偿残余相位噪声
        3.3.1 第二级相位估计算法补偿残余相位的方法及性能分析
        3.3.2 增加主信道数目提升外侧信道信号性能
        3.3.3 光纤非线性对电域方法的影响
    3.4 采用光域延时模块恢复信号相位相干性
        3.4.1 光域恢复相干性的方法
        3.4.2 光域恢复相干性方法的性能分析
        3.4.3 光纤非线性对光域方法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容量高频谱效率的光梳通信系统
    4.1 高频谱效率系统中的信道间串扰与联合均衡技术
        4.1.1 联合均衡算法
        4.1.2 联合均衡算法性能分析
    4.2 波长漂移造成的频率偏移与主从频偏估计
        4.2.1 原理介绍
        4.2.2 性能分析
    4.3 波长漂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补偿
        4.3.1 波长漂移对WDM系统的影响
        4.3.2 波长漂移对光梳系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间非线性监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非线性效应
    2.1 相干光通信系统原理
        2.1.1 相干光信号调制原理
        2.1.2 相干光信号接收原理
    2.2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2.2.1 SPM效应
        2.2.2 XPM效应
        2.2.3 FWM效应
        2.2.4 SRS效应
        2.2.5 SBS效应
    2.3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噪声估计模型
        2.3.1 高斯噪声模型
        2.3.2 加强型高斯噪声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差分导频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的实验研究
    3.1 基于差分导频信号的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监测方法的原理
    3.2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制定
    3.3 实验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
        3.3.1 实验平台搭建与系统参数
        3.3.2 实验监测结果
    3.4 关于基于差分导频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功率方法适用范围的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改进的基于差分导频信号监测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的方法
    4.1 基于差分导频信号的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4.2 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监测原理
        4.2.1 OSNR监测原理
        4.2.2 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监测原理
    4.3 关于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监测的仿真验证
        4.3.1 OSNR监测结果
        4.3.2 信道间非线性噪声功率监测结果
    4.4 改进的基于差分导频信号的信道间非线性噪声监测方法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格式识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技术以及调制格式识别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相干光通信概述
        2.2.1 相干光通信起源与发展
        2.2.2 相干光通信的特点
        2.2.3 相干光通信调制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FDM空子载波的调制格式识别方案
    3.1 引言
    3.2 OFDM基本原理
        3.2.1 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
        3.2.2 正交频分复用原理
        3.2.3 循环前缀
        3.2.4 训练序列与信道补偿
    3.3 基于OFDM空子载波调制格式识别方案
        3.3.1 发送端调制格式信息加载方案
        3.3.2 接收端调制格式信息解析方案
        3.3.3 本方案算法复杂度与编码效率分析
    3.4 仿真系统设计与结果分析
        3.4.1 仿真系统设计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DM系统的正交码字调制格式识别方案
    4.1 引言
    4.2 波分复用系统基本原理
    4.3 基于WDM系统的正交码字调制格式识别方案
        4.3.1 基于正交码字的发送端调制格式信息加载方案
        4.3.2 基于互相关系数的接收端调制格式信息解析方案
    4.4 仿真系统设计与结果分析
        4.4.1 仿真系统设计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星座成型调制格式识别
    5.1 引言
    5.2 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5.2.1 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概述
        5.2.2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5.3 基于霍夫曼编码的星座成型基本理论
    5.4 多级卷积神经网络调制格式识别
        5.4.1 数据快速采样算法研究
        5.4.2 多级卷积神经网络设计
    5.5 仿真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6)相干光传输系统非线性均衡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发展现状
    1.3 论文内容规划及创新性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系统及非线性效应
    2.1 相干光通信系统
        2.1.1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结构
        2.1.2 接收机的中数字信号处理
    2.2 非线性效应及其传统均衡方法
        2.2.1 光波传输过程
        2.2.2 自相位调制
        2.2.3 交叉相位调制
        2.2.4 四波混频效应
        2.2.5 数字后向传播算法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均衡
        2.3.1 机器学习算法概述
        2.3.2 神经网络原理
        2.3.3 深度学习及复数等效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单载波系统中的非线性均衡
    3.1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均衡器
        3.1.1 传统神经网络的缺陷
        3.1.2 深度神经网络均衡器
    3.2 基于函数链神经网络的均衡器
        3.2.1 函数链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3.2.2 改进的函数链神经网络
        3.2.3 函数链网络的优点
    3.3 理论与实验验证
        3.3.1 基于单载波16QAM系统的仿真平台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3 基于单载波16QAM系统的实验验证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载波系统中的非线性均衡
    4.1 基于神经网络的联合均衡
        4.1.1 WDM传输系统结构
        4.1.2 联合均衡
        4.1.3 联合均衡结果及分析
    4.2 基于迁移学习的多载波均衡
        4.2.1 单载波逐一均衡
        4.2.2 迁移学习
        4.2.3 迁移学习在均衡中的应用
        4.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WDM系统实验验证
        4.3.1 实验平台配置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通信系统中联合载波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干光通信中载波恢复研究现状
        1.2.2 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概述
    2.1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2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损伤
    2.3 数字信号处理关键算法
        2.3.1 IQ不平衡补偿
        2.3.2 色散补偿
        2.3.3 均衡与偏振解复用
        2.3.4 载波恢复
    2.4 相干光WDM系统
        2.4.1 基于激光器阵列的相干光WDM通信系统
        2.4.2 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WDM通信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波频偏估计及载波相位恢复研究
    3.1 载波恢复概述
    3.2 载波频偏估计
        3.2.1 基于差分相位的频偏估计算法
        3.2.2 基于FFT的频偏估计算法
        3.2.3 一种新的基于FFT的两级频偏估计算法
        3.2.4 载波频偏估计算法性能分析与复杂度比较
    3.3 载波相位恢复
        3.3.1 Viterbi&Viterbi相位恢复算法
        3.3.2 BPS相位恢复算法
        3.3.3 基于BPS相位恢复算法的简化算法
        3.3.4 载波相位恢复算法性能分析与复杂度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光频梳的联合载波恢复研究
    4.1 主-从结构联合载波恢复
        4.1.1 基本理论
        4.1.2 收发端光频梳固有频差对系统的影响
        4.1.3 复杂度比较
    4.2 基于VPI的仿真及分析
        4.2.1 仿真系统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基于电光光频梳的实验验证及分析
        4.3.1 实验系统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弹性城域光网络中相干接收DSP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光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意义
    1.2 弹性城域光网络中相干接收DSP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技术挑战
        1.2.1 研究现状
        1.2.2 技术挑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格式通用的自适应均衡与偏振解复用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坐标变换的多格式通用自适应均衡与偏振解复用算法
        2.2.1 算法基本原理
        2.2.2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2.3 算法仿真验证和性能分析
        2.3.1 16GBaud PM-mQAM系统仿真模型
        2.3.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2.4 离线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
        2.4.1 16Gbaud PM-QPSK/16QAM离线实验平台及关键参数
        2.4.2 离线实验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格式通用的低复杂度载波恢复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极坐标下多符号间隔相位差分的多格式通用频偏估计算法
        3.2.1 基于极坐标下多间隔相位差分的多格式通用频偏估计算法原理
        3.2.2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3.2.3 16Gbaud系统仿真及离线实验验证
    3.3 基于线性近似的低复杂度、多格式通用相偏估计算法
        3.3.1 基于线性近似的多格式通用相偏估计算法原理
        3.3.2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3.3.3 16Gbaud系统仿真及离线实验验证
    3.4 基于扩展QPSK分割的大线宽容忍度相偏估计算法
        3.4.1 基于扩展QPSK分割的相偏估计算法原理
        3.4.2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3.4.3 16Gbaud系统仿真及离线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调制格式Nyquist WDM系统低复杂度强滤波和光纤非线性损伤抑制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低复杂度、支持多格式的Nyquist滤波和光纤非线性损伤抑制MAP算法原理
        4.2.1 传统MAP算法原理
        4.2.2 基于近似欧氏距离运算、支持多格式的MAP算法原理
        4.2.3 算法近似精度和计算复杂度分析
    4.3 算法仿真验证和性能分析
        4.3.1 三载波20Gbaud PM-16QAM Nyquist WDM系统仿真模型
        4.3.2 算法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4 三载波20Gbaud PM-16QAM Nyquist WDM系统离线实验验证
        4.4.1 基于光纤环路系统的离线实验平台搭建
        4.4.2 离线实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光突发相干接收中均衡解复用与相偏估计联合处理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PM-QPSK光突发相干接收DSP处理整体方案和核心算法
        5.2.1 PM-QPSK光突发相干接收DSP处理整体方案
        5.2.2 PM-QPSK光突发相干接收DSP处理核心算法
    5.3 基于训练序列、支持多格式的均衡解复用与相偏估计联合处理算法
        5.3.1 联合处理算法基本原理
        5.3.2 算法可行性分析
    5.4 联合处理算法系统仿真模型和结果分析
        5.4.1 联合处理算法系统仿真模型
        5.4.2 20Gbaud PM-16/32QAM系统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缩略词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9)陆地G.654.E光纤400G传输性能验证与应用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超高速传输对新型光纤的需求
2 G.654.E光纤多厂家400G WDM系统测试
    2.1 400G测试系统配置
    2.2 400G WDM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2.2.1 系统传输代价
        2.2.2 系统性能提升
3 G.654.E光纤应用部署建议
4 结束语

(10)波分技术在干线传输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 论文内容结构
2 WDM系统原理及理论分析
    2.1 WDM系统原理
        2.1.1 WDM系统的工作原理
        2.1.2 WDM系统的分类
        2.1.3 WDM系统的传输方式
    2.2 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2.2.1 光源技术
        2.2.2 光放大技术
        2.2.3 光滤波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干线传输网中WD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3.1 干线传输网络的结构及其现状
        3.1.1 干线传输网的结构
        3.1.2 干线传输网的现状
    3.2 干线传输网中WDM系统设计要求
    3.3 WDM传输系统设计
        3.3.1 业务需求分析
        3.3.2 WDM系统节点选取和站型设置
        3.3.3 WDM系统的波长分配
        3.3.4 WDM传输系统配置
        3.3.5 WDM系统保护方案设计
    3.4 WDM系统线路设计
        3.4.1 常用光纤介绍
        3.4.2 光缆路由情况
        3.4.3 非线性效应
        3.4.4 光缆测试
        3.4.5 色散补偿
        3.4.6 衰耗补偿
        3.4.7 WDM系统OSNR的模拟计算
    3.5 网络总体拓扑结构
    3.6 本章小结
4 WDM系统测试方法与结果
    4.1 WDM系统测试参考点配置
    4.2 WDM系统主光通道测试
        4.2.1 MPI-S点每通道输出功率及功率差
        4.2.2 MPI-S点发送总光功率
        4.2.3 MPI-R点每通道输入功率及功率差
        4.2.4 MPI-R点总输入功率
    4.3 WDM系统信噪比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教育经历

四、WDM系统测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骨干全光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 吕凯,唐建军,张安旭,李俊杰.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12)
  • [2]频偏条件下的低复杂度主从载波盲相位搜索算法[J]. 瞿思炜,杨彦甫,向前,张群. 光学学报, 2021(17)
  • [3]适用于大容量光梳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D]. 朱敏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间非线性监测技术的研究[D]. 周静如.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5]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格式识别技术研究[D]. 毛锐.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相干光传输系统非线性均衡算法研究[D]. 雷平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基于光频梳的相干光通信系统中联合载波恢复研究[D]. 唐比.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弹性城域光网络中相干接收DSP算法研究[D]. 杨桃.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9]陆地G.654.E光纤400G传输性能验证与应用建议[J]. 王光全,金飙,李铮,姜永刚,沈世奎. 邮电设计技术, 2018(06)
  • [10]波分技术在干线传输网中的应用研究[D]. 于飞. 浙江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波分复用系统测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