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护理计划”

如何编写“护理计划”

一、关于“护理计划”的书写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倪爱玲,李倩,徐宇红[1](2022)在《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开发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并在南院区投入使用,北院区仍采用自由文本输入的方式记录电子护理记录单。实施1年后从2个院区各抽取230份出院病历对比护理记录,通过查看录像资料对比护士的记录效率。结果南院区护理记录结构正确率、符合专科护理指南率、护理诊断/评价及护理措施记录量与合格率显着高于北院区(均P<0.01);2个院区相同科室(内分泌科、儿科除外)护理记录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能提高护理书写质量和数据质量,但用于部分专科会增加记录时间,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杜静,徐明明,廖国琼,余红[2](2021)在《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实习反思日志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实习反思日志的效果。方法按照进入临床实习的时间将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62名和观察组63名。两组均采用传统临床带教,对照组每周撰写心得体会,观察组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按描述、感受、评价、分析、总结和行动计划6步每周书写实习反思日志。结果实习10个月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各维度评分及床边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对实习带教总体评价及建立临床思维,提升理论知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循证能力方面的评价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临床实习中,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反思日志,有利于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并赢得护生对实习带教的好评。

梁惠冰,刘玲,钟彩棠,陈宝英,程少玲,张慧玲,周玲[3](2021)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肺炎路径式电子护理记录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重症肺炎路径式电子护理记录中采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60例重症肺炎住院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未采用PEWS护理记录模板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与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PEWS护理记录模板的30例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护理干预时间与评估病情时间、患儿非计划入监护室率、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时间较对照组显着提升,评估病情时间显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得到显着提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入监护室率显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 PEWS评分建立以分值为导向的电子护理记录方式可进一步缩短书写记录时间,增加护士直接评估病情和进行护理干预时间,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及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升记录的准确性,在避免记录缺陷的基础上,降低患儿的非计划入监护室率,提高护理文书的及时性、客观性,缩短书写护理记录时间,减轻护士压力,临床应用效果显着。

王亚萍[4](2021)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参考国外护士处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教育背景,构建科学合理的、实用的、适合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确定培训大纲中各课程的重要性,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药物处方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调研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与护士处方教育相关的文献,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查找国外知名大学官网中与护士处方教育相关的内容,充分了解国内外护士处方教育现状。结合我国护理本科、研究生教育现状,拟定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初稿。2.半结构访谈法依据专家纳入标准分别选取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专业的专家各2名,共计6名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整理分析访谈结果,经小组讨论后修改形成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第一轮咨询问卷。3.改良德尔菲法邀请省内外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中从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的专家共30名进行专家咨询,咨询关于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内容,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结果。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咨询结果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的计算。确定培训大纲中各培训内容的权重,运用克朗巴赫ɑ系数和相关系数对培训大纲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1.专家的代表性较好,咨询结果可靠从专家基本情况可看出,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且均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代表性较好。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和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740和0.135(P<0.001)。由此可见,专家对本课题的关注程度和认可度较高,所有专家对此培训大纲的认同度也较为一致,咨询的结果可靠。2.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咨询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后,最终确立了适用于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其共涵盖了课程导论、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相关法律法规、诊疗伦理与药物管理、课程考核等六个课程版块,这六板块共有18项课程内容(包含91项授课内容和2项考核内容),并根据培训内容设定了相应的培训目标以及学时数,共116个学时(1学时=50min),此外,还确定了讲授、案例分析、PBL、演示法、翻转课堂、实验室高仿真模拟教学等培训方式。3.培训大纲中培训课程的权重结果培训大纲中六个板块(课程导论、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相关法律法规、诊疗伦理与药物管理、课程考核)的权重依次为0.145、0.169、0.178、0.165、0.173、0.165。除第一章课程导论的权重较低,与其它单元权重相差较大外,其余单元权重相差不大。4.培训大纲的信效度评价结果信度方面,除第一单元“课程导论”外,其余课程单元与所包含的章节内容的内部信度依次为0.589、0.848、0.890、0.707、0.827;除第二章与其两节内容间信度较差外,其余章节的内部信度都较好;效度方面,这六章内容以及各章与所包含的各节内容间的相关性较好,由此看来,此培训大纲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培训大纲内容全面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为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孙慧群[5](2020)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为关注点,旨在运用文献分析、Delphi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及其指标体系和权重,并通过小样本实测分析,验证指标体系品质,以期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客观、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以便真实、客观的反映当前MNS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效果和实际水平,同时为其他高校完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1)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方式等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以明确过程性考评内容及方式,并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参考,初步构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草案。再采用预调查法,选择专家对初步形成的问卷草案进行指标修改及结构调整,以形成正式咨询问卷。(2)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即函询开始就为专家提供结构化的问卷,同时提供研究背景等信息,方便专家在短时间内即可做出判断)进行专家函询,并根据函询结果对问卷指标进行不断删减及修改,使用Excel 2016和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3)在德尔菲专家咨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系数。(4)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校已进行临床实习6个月的38名MNS研究生,用构建的过程性考评指标体系,以实践导师组织考核小组的形式对MNS研究生进行评价调查,检测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本研究共选取了7个省市涵盖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专家的27位专家完成了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两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92.6%;权威系数分别为0.895、0.899;总体Kendall’s W分别为0.241(P<0.001),0.315(P<0.001),表明专家对各级指标意见趋于一致。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护理教学查房、护理小讲课、护理个案病例报告、护理质量改善报告、护理文献研讨课及护理病历书写6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78项三级指标和132条评价标准组成。(2)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其中6项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护理教学查房(0.1866)、护理小讲课(0.1802)、护理个案病例报告(0.1780)、护理质量改善报告(0.1158)、护理文献研讨课(0.1754)及护理病历书写(0.1640)。(3)实测分析共发放评价表38份,回收38份,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评总分平均为82.63±4.8分,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79,一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40、0.780、0.826、0.801、0.774、0.818。结论:本研究构建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护理教学查房、护理小讲课、护理个案病例报告、护理质量改善报告、护理文献研讨课及护理病历书写6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78项三级指标和132项评价标准组成。函询专家权威性较高,函询结果可靠,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及区分度较好,能够有效帮助临床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及时为MNS研究生提供具体情境下的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反馈,还能让MNS研究生详细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获得下一步改善的具体建议,对MNS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与实习质量控制有指导作用。

张明明[6](2020)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通过德尔菲法明确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构成元素和内涵,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框架初步构建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对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界定及考核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工具,也为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明确了努力方向。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筛选理论框架并回顾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研究现状,收集初始指标,通过专家会议及研究小组讨论,拟定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级草案,采用德菲尔专家函询法,基于“问卷星+微信”移动平台对国内20名内科护理专家进行函询,经过两轮调查后,采用AHP确定指标权重并排序,形成最终版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1.专家积极性方面:第一轮函询问卷发放20份,收回20份,有效回收率100%,第二轮函询问卷发放20份,回收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两轮函询各有10位和3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2.专家权威程度方面:第一轮函询专家判断依据为0.875,熟悉程度为0.770,权威系数为0.823,第二轮函询专家判断依据为0.883,熟悉程度为0.778,权威系数为0.835。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Cr),均大于0.7,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3.专家协调程度方面:一、二、三级指标的Ka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339、0.200、0.196,总体指标的Kandall和谐系数为0.202。专家协调程度经χ2检验后,P<0.01,表明专家评分趋于一致,有统计学意义。4.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二轮函询后,一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06~4.94,变异系数为0.05~0.22;二级指标的赋值均数在4.11~4.94分,变异系数0.05~0.18,三级指标赋值均数为4.22~5.00分,变异系数0.00~0.19;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以及53个三级指标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别为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管理能力、沟通教育能力、职业发展。二级指标分别为身心素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依法执业、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学基本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应急/急救技能、评判性思维、护理文书的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协调能力、环境安全、慢病管理、同事间沟通、与领导的沟通、照护对象或监护人的沟通和教育、继续教育、自我展示。5.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构建:通过AHP得出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分别为:0.333、0.137、0.229、0.044、0.182、0.076;二级指标组合权重为 0.003~0.139;通过比例分配法得出三级指标组合权重为0.001~0.073。各判断矩阵的CR<0.1。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理论框架基础上,经文献分析、课题组讨论起草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框架,并进行专家预调查,通过两轮多中心专家函询检验,确定终极版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严谨科学,结果真实可靠,同时,本研究采用AHP法客观展现本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为我国当前内科护理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综合考评提供了权威的测评工具。

宋萍萍[7](2019)在《呼吸科护士书写护理计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计划存在的问题,加强培训,提高临床护士书写护理计划的能力、掌握其书写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方法统计2014年7月~2015年5月呼吸科所有护士书写护理计划,找出存在问题,分析讨论。结果后半年护士书写护理计划的水平明显提高,能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钱嘉璐[8](2020)在《胎儿异常引产妇女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及表达性书写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胎儿异常引产妇女为研究对象,旨在描绘其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心理轨迹,调查并了解PTG和相关心理变量的现状水平;构建并实施表达性书写干预措施,探讨其对胎儿异常引产妇女PTG及相关的心理学变量的影响,完善胎儿异常引产妇女PTG的表达性书写干预措施,以期丰富其心理资本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应对机制,为推广此类人群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胎儿异常引产妇女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及现状水平研究:1、胎儿异常引产妇女的质性访谈:通过对20名胎儿异常引产妇女进行访谈,了解其从得知诊断到出院后1个月期间的心理动态变化过程,描绘PTG发展心理轨迹。2、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心理韧性量表简化版(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10,CD-RISC10)、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C-PTGI)对219名入院接受引产手术的胎儿异常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心理韧性和PTG水平,并探讨变量间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胎儿异常引产妇女表达性书写的干预效果研究:1、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析表达性书写对于胎儿异常引产妇女的作用效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引产妇女随机分入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接受3次表达性书写干预,采用IES-R,CD-RISC10,C-PTGI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以及干预后1个月共3个时间点收集2组的测评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索表达性书写干预对胎儿异常引产妇女PTG及相关的心理变量的干预后即刻和1个月随访的效果。2、对参与表达性书写干预(实验组)的研究对象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其参与干预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表达性书写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补充建议。结果1、质性访谈发现共析出5个主题和15个亚主题,胎儿异常引产妇女从得知诊断到出院后1个月期间的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呈现创伤反应期、反刍性沉思期、怀念告别期、积极应对期和创伤后成长期5个阶段过程。量性调查结果显示:胎儿异常引产妇女的PTSD总分为“26.09±14.16”,CD-RISC-10总分为“24.37±6.49”,C-PTGI总分为“58.45±14.24”,处于中等水平,C-PTGI单条目均分显示人生感悟维度最高(3.27±0.73),其次分别为个人力量(3.15±0.81)、与他人关系(2.90±0.95)、新的可能性(2.86±0.93)、自我转变(2.31±0.71)。相关性分析显示,PTSD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PTG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TSD与PTG两变量呈正相关。2、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干预组44人,对照组37人完成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1个月的3次问卷测评,干预前,两组各研究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PTG: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后即刻测评,除与他人关系维度,干预组和对照组在C-PTGI总分、人生感悟、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自我转变维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1个月测评,除人生感悟、个人力量和与他人关系维度,两组在C-PTGI总分、新的可能性和自我转变维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除与他人关系维度,表达性书写干预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在C-PTGI总分、人生感悟、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上和自我转变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SD: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即刻,除高唤醒维度,IES-R总分、侵扰和回避维度上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在IES-R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在IES-R总分及各维度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IES-R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上交互效应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心理韧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心理韧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结束后1个月,两组胎儿异常引产妇女心理韧性得分仍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心理韧性得分略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象质性访谈析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结果显示表达性书写能够促进理性和系统的思考、转换视角、宣泄情感、变通应对策略、改善情绪健康;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是研究对象缺乏理解、胎儿异常的病耻感;对于表达性书写干预措施改进的建议是增加心理反馈和指导、提高延续性;未来发展的方向体现在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扩展到家庭成员和采用电子化的书写方式。结论(1)本研究中质性访谈探索出胎儿异常引产妇女的创伤后成长轨迹,为制定住院期间针对性的表达性书写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医护人员应当根据各阶段心理特点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康复。量性调查结果表明,胎儿异常引产人群值得引起临床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升;心理韧性能够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要充分调动个体内在心理潜能和资源,缓解负性情绪,提升积极情绪。(2)表达性书写干预措施的实施和效用评价表明,在干预后即时,表达性书写能够缓解PTSD的症状,促进PTG水平的提升;表达性书写对于PTG具有较长的效用(1个月),但对于PTSD的长期效用不显着。此干预措施对心理韧性的提升没有显着作用。胎儿异常引产妇女愿意接受表达性书写干预,能够从其中获益。因此干预有助于提升PTG水平,一定程度改善PTS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今后可以通过表达性书写联合其他心理干预、提高干预的延续性、改变干预的形式等方式来提高干预效果。

白舸[9](2019)在《基于GROW教练模型构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Goal-运用GROW教练模型设计护士分层培训的研究路线;了解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需求;制定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内容;为规范护士分层培训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1)Reality-采用《护士培训现状和培训内容需求调查问卷》对研究医院各层级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目前的培训现状和对培训内容的需求;(2)Option-充分查阅现有的文献,并结合现状和需求的调查结果,拟定《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初稿。并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条目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定量评分。结合筛选指标和专家意见,对各级内容进行梳理,初步形成《护士分层培训体系》;(3)Way forward-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从而进行层次单排序、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分层体系是否有逻辑混乱,最终形成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结果(1)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N0、N1层级的护士,最高培训需求为专业知识;N2、N3层级的护士,最高培训需求为专业技术;N4层级的护士,最高培训需求为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护士长最高培训需求为行政管理能力。护士分层等级、胜任工作情况、是否希望接受更多的培训和接受培训时间对护士的培训需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总体为4.09±0.55。培训内容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专业技术、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2)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专家函询:两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91±0.04,两轮函询的总体协调系数分别为0.566和0.607,经过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01;(3)护士培训体系的指标权重设置: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比例为专业知识(0.3488)、专业技术(0.3488)、人文素质与自我发展(0.1163)、教学科研(0.1163)、护理管理能力(0.0698)。对培训体系进行一致性检验,各级指标的一致性比例均等于0。结论(1)通过护士培训现状和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护理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培训需求,护士的培训需求受护士分层等级、胜任工作情况、接受培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些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护理人员越来越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护士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更倾向于专业技能、人文素质等方面。不同层级护士的最高培训需求符合各层级护士的能力要求;(2)通过Delphi法和AHP法结合,建立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人文素质与自我发展、教学科研、护理管理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149个三级指标。培训体系的设置符合逻辑,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3)本研究建立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具有层次鲜明的结构特点,各层级护士的分层培训重点与护士的分层培训需求一致,并符合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体现了护士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何小菁[10](2018)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的结晶。病历档案管理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历经近百年历史。归纳此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总结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规律,对于掌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脉络,把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规定,医务人员重视病历产生与运行过程,以及具体到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员开展病历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病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史上的第一家病案室,开启我国集中统一管理病历档案的新篇章。依据档案管理理论,将病历档案管理划分为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主要部分。病历档案管理的演进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病历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开展相关工作。作者将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相关的特定事件相结合,首次将1921年至今的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历经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中,不变的是病历档案管理的客体,相对变化的病历档案管理的流程、内容和任务。管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建好病历档案和用好病历档案具有各自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阶段与管理模式。作者以病历档案管理内容的演进与发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出四个阶段对应的四类病历档案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对国内外病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作者在厘定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定义,分析四个病历档案管理阶段的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等理论在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应用。作者将1921年至1981年期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时期确定为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此阶段通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等环节实现管好病历档案。建立病案室,医院实现对病历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提供病历档案实体。此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是在病案室内进行。这一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病历档案实体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好病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前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管好病历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业务、科学研究等提供实体利用服务,体现为病历档案的备查、备考和凭证作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无法对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导致病历归档之后,发现病历档案内涵质量不高或存在缺陷时无法弥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医疗业务增长提速,病历档案数量快速增加,利用病历档案的频率与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82年卫生部从国家层面第一次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和《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分别从医院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两个层次对病历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将全程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病历档案管理。这便要求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要走出病案室与临床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医务人员写好病历。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将病历档案管理职能前移到诊断治疗、检验检查和护理服务等病历运行阶段。病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病案室,工作流程需要在原有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的基础之上,超前到临床业务阶段,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管理内容,控制病历的产生与运行,实现写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纳入病历档案管理范畴,标志着病案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全程管理模式阶段,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成为病历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医院之外的利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同年卫生部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病历档案管理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借助于电子病历系统,成为深化卫生改革、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病历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不仅病历档案数量增长加快,而且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利用等都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关注病历档案内涵为主的管理内容,但是仅关注全程管理病历档案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快速、及时响应病历档案信息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前所建的病历档案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病历档案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了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病历档案管理的窘境,客观上需要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改善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任务。病历档案管理需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可以为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快速、及时提供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实现建好病历档案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既可以满足病历档案实体管理要求又可以实现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需求。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如何“用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健康管理要求病历档案跨医疗机构共享,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病历档案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病人,而是需要将病历档案信息纳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病历档案,产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病历档案的形式也不断拓展,由文本向图形、影像、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感信号,从单系统数据向大数据转换,并且出现从一个医疗机构向多个医疗机构转换,从医疗机构向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转换;病历档案数据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病历档案数据生产和挖掘,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病历档案数据不断丰富,病历档案管理精细至数据层面,病历档案数据管理的结果将会不断提升病历档案的知识价值。病历档案数据管理一方面会将管理的对象向组成病历档案信息的数据转移;另一方面会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结果的价值,通过病历档案知识生产,充分挖掘病历档案的价值。作者对近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提出,可以依据典型事件划分病历档案管理阶段,且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发展阶段具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基于病历档案管理二元性特点,在理出管好、写好、建好、用好这一发展主线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病历档案管理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大,流程更加复杂,由实体管理不断向信息管理演进与发展的规律。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是不断满足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作者关于病历档案管理演进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病历档案管理员掌握病历档案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二、关于“护理计划”的书写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护理计划”的书写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开发与应用
        1.2.1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开发过程
        1.2.2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运行前准备
        1.2.3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使用方法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个院区出院病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及记录量比较
    2.2 2个院区出院病历护理记录单数据质量比较
    2.3 2个院区各个科室护理记录单书写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可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3.2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可提高护理文件的数据质量
    3.3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对护士书写效率的影响存在科室差异
4 小结

(2)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实习反思日志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实习带教方法
        1.2.1 成立反思日志带教团队
        1.2.2 护生培训
        1.2.3 反思日志书写结构及要点
        1.2.4 反思日志撰写要求
    1.3 评价方法
        1.3.1 评判性思维能力
        1.3.2 床边护理综合能力
        1.3.3 临床带教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2.2 两组实习前后床边护理综合能力考核得分比较
    2.3 两组对临床带教效果评价比较
3 讨论
    3.1 撰写实习反思日志有助于提升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3.2 撰写实习反思日志有助于提升护生的床边护理综合能力
    3.3 撰写实习反思日志有助于护生对实习教学形成正面评价
4 小结

(3)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肺炎路径式电子护理记录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评价指标和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士护理干预时间
    2.2 对比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
    2.3 对比患儿非计划入监护室率
3 讨论

(4)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培训大纲的构建
    2.1 拟订培训大纲草稿
    2.2 专家咨询问卷的编制
    2.3 专家咨询的实施
    2.4 数据处理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半结构访谈结果
    3.2 德尔菲咨询结果
    3.3 第一轮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咨询结果
    3.4 第二轮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咨询结果
    3.5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最终咨询结果
    3.6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权重设置
    3.7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4.2 培训大纲的科学性分析
    4.3 培训大纲的全面性分析
    4.4 培训大纲的适用性分析
    4.5 培训大纲的前瞻性分析
    4.6 本培训大纲与国外护士处方教育体系对比分析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2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3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
致谢
个人简介

(5)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7 技术路线
2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函询问卷的初步构建
    2.1 成立课题小组
    2.2 指标体系函询问卷草案形成
    2.3 指标体系函询问卷初步拟定
    2.4 小结
3 德尔菲法确定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1 德尔菲法的实施
    3.2 专家可靠性分析
    3.3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及分析
    3.4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3.5 讨论与小结
4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基本步骤
    4.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3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4 讨论与小结
5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评指标体系的实测分析
    5.1 对象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内科新护士
        1.4.2 能力、核心能力、护士核心能力
        1.4.3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1.5 理论框架
        1.5.1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理论框架
        1.5.2 角色理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新护士评价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新护士评价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新护士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
        2.2.2 国内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
第三章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系统性原则
        3.1.3 可比性原则
        3.1.4 可操作性原则
        3.1.5 经济性原则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Delphi法
        3.3.3 层次分析法
        3.3.4 比例分配法
    3.4 技术路线图
    3.5 指标体系基本架构的构建
        3.5.1 课题组组成
        3.5.2 评价指标的初选
        3.5.3 专家预咨询
        3.5.4 选择专家
        3.5.5 设计专家函询问卷
        3.5.6 实施专家函询调查
        3.5.7 统计学分析
        3.5.8 伦理学原则
    3.6 质量控制
        3.6.1 指标体系框架形成阶段
        3.6.2 预咨询阶段
        3.6.3 专家咨询阶段
        3.6.4 统计分析阶段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2 专家的积极系数
    4.3 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
    4.5 专家意见整理
        4.5.1 第一轮函询结果分析
        4.5.2 第二轮函询结果分析
第五章 权重分析
    5.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图
    5.2 构造判断矩阵
        5.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5.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5.3 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
    5.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5.5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5.6 确定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
第六章 讨论
    6.1 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分析
    6.2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分析
    6.3 研究结果的指标分析与权重
        6.3.1 一级指标分析
        6.3.2 二级、三级指标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性
    7.3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呼吸科护士书写护理计划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存在问题
    3.1 护理诊断
        3.1.1 护理诊断不全
        3.1.2 护理诊断陈述不规范、格式不正确
        3.1.3 护理诊断排序不正确
    3.2 护理目标
        3.2.1 护理目标陈述不对
        3.2.2 目标混淆
        3.2.3 目标设定与实际不符
    3.3 护理措施
        3.3.1 措施混淆
        3.3.2 措施不具体
        3.3.3 措施不全、不符合实际
    3.4 实施与评价
        3.4.1 评价不及时
        3.4.2 评价不具体
        3.4.3 无改进措施
4 对策
5 结论

(8)胎儿异常引产妇女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及表达性书写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总体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质量控制
3 第一部分:胎儿异常引产妇女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及现状水平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资料分析方法
    3.5 研究结果
4 第二部分:胎儿异常引产妇女表达性书写的干预效果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工具
    4.4 数据收集
    4.5 资料分析
    4.6 研究结果
    4.7 胎儿异常引产妇女表达性书写质性评价
5 讨论
    5.1 胎儿异常引产妇女的心理轨迹及其对构建和实施干预措施的启示
    5.2 胎儿异常引产妇女 PTSD,心理韧性和 PTG 的现状水平和相关性分析
    5.3 胎儿异常引产妇女表达性书写干预效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悲伤支持对围产期丧失家庭焦虑、抑郁、悲伤症状影响的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基于GROW教练模型构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Goal-文献回顾及研究设想
    1.1 护士分层培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GROW教练模型
    1.3 研究相关概念
    1.4 研究设想
第二部分 Reality-护士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Option-护士分层培训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对培训内容设置的启示
    3.2 对象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Way forward-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权重设置和体系建立
    4.1 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5.1 本研究总结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4 下一步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病历档案
        2.1.2 病历档案管理
        2.1.3 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档案管理理论
        2.2.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2.3 全程管理理论
        2.2.4 数据管理理论
        2.2.5 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
        2.2.6 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第三章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1921-1981)
    3.1 建立病案室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
    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3.2.1 收集
        3.2.2 整理
        3.2.3 鉴定
        3.2.4 保管
        3.2.5 供应
    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分析
        3.3.1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定义
        3.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3.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不足
    3.4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1982-2001)
    4.1 两个文件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
    4.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4.2.1 规划
        4.2.2 指导
        4.2.3 监督
        4.2.4 协助
    4.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分析
        4.3.1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4.3.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4.3.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2002-2015)
    5.1 一个纲要标志进入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
        5.1.1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要求建好电子病历系统
        5.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5.1.3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5.1.4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5.1.5 电子病历系统的三类功能
        5.1.6 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5.1.7 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5.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5.2.1 采集
        5.2.2 组织
        5.2.3 存储
        5.2.4 传递
        5.2.5 利用
    5.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分析
        5.3.1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5.3.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5.3.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
    5.4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2016—)
    6.1 进入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6.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6.2.1 数据生产
        6.2.2 数据挖掘
    6.3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
        6.3.1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定义
        6.3.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特点
    6.4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驱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
        7.1.2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7.1.3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四、关于“护理计划”的书写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评价[J]. 倪爱玲,李倩,徐宇红. 护理学杂志, 2022(01)
  • [2]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实习反思日志的效果[J]. 杜静,徐明明,廖国琼,余红. 护理学杂志, 2021(24)
  • [3]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肺炎路径式电子护理记录中的临床应用[J]. 梁惠冰,刘玲,钟彩棠,陈宝英,程少玲,张慧玲,周玲. 现代医院, 2021(06)
  • [4]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D]. 王亚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孙慧群.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6]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张明明. 山东大学, 2020(10)
  • [7]呼吸科护士书写护理计划存在问题及对策[J]. 宋萍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9)
  • [8]胎儿异常引产妇女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及表达性书写的干预效果研究[D]. 钱嘉璐. 浙江大学, 2020(02)
  • [9]基于GROW教练模型构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D]. 白舸.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D]. 何小菁. 南京大学, 2018(04)

标签:;  ;  

如何编写“护理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