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行和布鲁氏菌病预防

草原旅行和布鲁氏菌病预防

一、草原旅行与布鲁氏菌病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金锋淑,李岩,孔庆熔[1](2021)在《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将2020年新春,以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多方位分析疫情给城市、国家、国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和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空缺;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提出建立国家-省(城市群)-市县-乡(社区)四个层级的疫情防控体系,为完善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探索探索;并建议尽快编制相关导则来指导和落实疫情防控规划。

付全[2](2021)在《锡林郭勒盟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和ARIMA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明确现阶段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的流行特征;建立ARIMA模型,前瞻性预测锡林郭勒盟2020年人间布病发病情况,验证ARIMA模型现实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模型为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疫情的预警和流行趋势的判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布病防控措施。方法从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0-2019年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的年统计表、地区统计表、年龄统计表、人群分类统计表,运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和图表制作。基于锡林郭勒盟2010-2019年人间布病月发病数组成的时间序列,运用SPSS 26软件构建ARIMA模型,短期预测2020年的月发病数和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结合真实监测值,计算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观察真实监测值和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的关系,判断未来的流行趋势。结果研究期间,发病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10年,最低的年份是2017年。一年四季均有布病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3-8月)。十年间,发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地区依次为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男女性别比为1.67:1.00,且男、女间平均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5-49岁年龄组病例最多。职业以牧民为主,其次是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学生。布病月发病数组成的时间序列经过平稳化处理(自然对数转换、一阶差分、一阶季节性差分)、模型识别、筛选、检验等一系列操作,最终确定了ARIMA(1,1,1)(1,1,0)12模型,运用模型预测2020年1-12月的发病情况,1-12月的预测结果分别为43例、57例、85例、92例、118例、122例、136例、123例、94例、81例、128例、149例。与真实监测值比较,平均绝对误差为22例,平均相对误差为22.92%。各月的真实监测值均在预测值95%置信区间的范围内,提示2020年锡林郭勒盟布病疫情平稳,无暴发或流行的可能。结论(1)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的年份分布呈现稳中有降低的趋势;季节分布呈现春夏季节相对秋冬季高发的特点;地区分布除二连浩特市以外其余旗县均处于相对平行及高发状态;人群分布主要以男性、中青年、牧民为主;针对以上流行特征制定今后的工作防控措施。(2)依据ARIMA(1,1,1)(1,1,0)12模型预测2020年的月发病数,预测效果良好,证明了ARIMA模型在锡林郭勒盟布病应用的可行性。(3)ARIMA模型很好地判断了锡林郭勒盟2020年人间布病的流行趋势,疫情整体处于正常水平,无暴发或流行的可能,建议将ARIMA模型推广到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的防控工作中。

付全,郭威,米景川,尉瑞平,塔娜,李晓燕,张文强,梁晗玮,王群颖[3](2021)在《2009-2018年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时空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重点疫区和潜在危险区,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乌兰察布市2009-2018年布病病例数据,再应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结果可视化。结果 2009-2010年布病发病率超过300/10万的旗县为四子王旗,2011年为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和永和县;2009、2010、2012和2013年乌兰察布市布病发病率在旗县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2009年低-低聚集区分布于丰镇市,2010年低-低聚集区分布于凉城县,2013和2015年高-低聚集区都分布于察哈尔右翼后旗。结论明确了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四子王旗分别为乌兰察布市布病的重点疫区和潜在危险区,建议加强察哈尔右翼后旗养殖场从业人员的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的监督。

黄天鹏[4](2020)在《内蒙古羊种布鲁氏菌的追溯及其节肢动物新宿主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独特的自然气候和游牧的生活环境,为蜱虫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蜱虫在干旱草原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众所周知,蜱虫不仅会通过直接叮咬的方式对宿主皮肤造成炎症反应,而且其可以作为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其中布鲁氏菌病也可能属于蜱传疾病之一。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区经常发生人和动物的布鲁氏菌病,严重影响着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从2015年至2020年期间,采集呼伦贝尔地区各发育期的草原革蜱作为试验材料。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草原革蜱的不同性别,不同发育期和不同器官组织,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检测了羊种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基因及其产物。更为重要的是,在成蜱和蜱卵中成功分离出8株羊种布鲁氏菌,强有力的证实了草原革蜱可能是内蒙古地区羊种布鲁氏菌的天然贮存宿主之一。随后,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草原革蜱原代细胞中,将羊种布鲁氏菌的分离菌株进行蜱细胞侵染试验。通过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在草原革蜱原代细胞胞浆内中检测到了有效的布鲁氏菌菌体。该试验表明,羊种布鲁氏菌可以适应蜱细胞胞内环境。本研究主要的试验结果描述如下:1.从2015—2020年期间,选择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牧业四旗(包括新巴尔虎旗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和牙克石地区共23个牧区点采集蜱虫样本,并进行蜱虫种型鉴定:应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呼伦贝尔地区4月下旬至6月下旬期间的优势蜱种确定为草原革蜱;根据16S rRNA基因和CO I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地区的草原革蜱与新疆、俄罗斯、河北和吉林地区的草原革蜱来源于同一祖先。2.首次在2015—2019年期间对内蒙古地区的1911只草原革蜱体内检测了布鲁氏菌的Bcsp31特异性基因。结果发现草原革蜱体内携带布鲁氏菌Bcsp31特异性基因的总阳性率最高地区可以达到87.80%。同样方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蜱虫(包括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体内均成功检测到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该试验结果提示,草原革蜱体内布鲁氏菌存在周期较长,很有可能是牧区造成家畜布鲁氏菌病一直发病流行的潜在原因之一。3.以常规布鲁氏菌的分离方法,分别在饱血草原革蜱及其蜱卵中成功分离得到8株布鲁氏菌。通过布鲁氏菌的分型试验证实其中6株分离株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分别命名为B.melitensis IMHT1、B.melitensis IMHT2、B.melitensis IMHT3、B.melitensis IMHT4、B.melitensis IMHT5 和 B.melitensis IMHT6;其余 2 株为羊种 2型布鲁氏菌:分别命名为B.melitensis IMHT7和B.melitensis IMHT8。其中4株布鲁氏菌分离株经MLST分析结果表明:该4株布鲁氏菌属于同一 ST型,而且与内蒙古地区已知的参考菌株序列处在同一分支上,提示这些布鲁氏菌株之间存在亲缘的进化关系。将这4株布鲁氏菌的16S rRNA基因分别注册于GeneBank,注册号分别为:MT611102.1,MT611103.1,MT611104.1 和 MT611105.1。4.蜱虫的中肠和唾液腺组织是已见报道蜱传疾病将相应病原体成功进行机械性传播的关键组织。本试验在基因水平上,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成功在蜱虫的该2种组织中定量检测到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拷贝数;在蛋白质水平上,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同样上述2种组织中成功检测出布鲁氏菌BCSP31蛋白。该结果提示,草原革蜱存在牛羊群间传播布鲁氏菌病的潜在风险。5.将草原革蜱唾液腺和中肠组织的原代细胞进行分离和体外培养。通过对培养条件优化,筛选出蜱细胞最佳的培养条件。随后将已经分离到的布鲁氏菌侵染唾液腺和中肠的原代细胞。布鲁氏菌分离株侵染情况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的方法成功进行检测。该试验结果提示,布鲁氏菌分离株能够适应体外培养的蜱虫原代细胞胞内环境。总之,通过一系列连续性试验,较系统的为内蒙古地区(特别是呼伦贝尔地区)羊种布鲁氏菌在牛羊群中爆发流行原因进行溯源,并初步论证了草原革蜱是能够长期携带布鲁氏菌的节肢动物宿主,可能具有传播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潜在风险。

王晓欢,姜海[5](2020)在《全球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全球人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重点描述全球分布及热点变化。方法以查找官方公布的国家报告为第一标准数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信息系统平台的OIE-FAO-WHO年度报告中的人布病资料为第二标准数据,通过数据提取与转换,计算各国年度发病率,描述全球人布病流行分布概况。结果人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是肯尼亚(203.07/10万)、也门(89.96/10万)、叙利亚(47.26/10万)、希腊(42.96/10万)和厄立特里亚(21.82/10万)。较2006年Georgios Pappas等发表的全球人布病分布的数据有了显着的变化,许多流行区的布病流行状况已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疾病新热点也不断出现,特别在非洲地区和中东地区,布病疫情呈现起伏。结论近十年来,人布病的全球流行分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发病率差别很大,总体呈下降趋势。

赵媛[6](2020)在《宁夏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宁夏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其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分析发病率与牲畜存栏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宁夏制定因地制宜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2017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发病数据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自然环境及牲畜存栏数相关数据来源于宁夏统计年鉴,以县级单位为空间单元。应用SPSS23.0软件构建ARIMA模型,筛选最优模型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布鲁氏菌病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应用趋势性分析、重心迁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时空扫描分析的方法,分析宁夏布鲁氏菌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空间聚集性,应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与牲畜存栏数的相关性,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找出影响布病发病率的自然环境因素。结果:1、在时间分布上,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现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5月份发病率最高。ARIMA(0,1,0)(1,1,0)12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宁夏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发病率随时间推移而缓慢上升。2、在空间分布上,2007-2017年间,宁夏布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较高的现状。重心迁移分析发现,2007年,发病率重心位于永宁县,2008年后迁移至红寺堡区。自相关结果显示,2012、2013以及2016年发病率存在全局自相关性,Moran’s I值分别为0.308533、0.281359和0.149646,且Z值均大于1.96(均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年的“高-高”聚集区位于红寺堡区和同心县,而“低-低”聚集区位于泾源县、惠农县、平罗县和贺兰县;2013年的“高-高”聚集区位于同心县,“低-低”聚集区位于泾源县、平罗县和贺兰县;2016年仅存在平罗县、贺兰县、西夏区以及金凤区这四个“低-低”聚集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发病率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聚集在每年3-8月,宁夏吴忠市为其地理聚集区。3、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伴随着羊数量的增高而增高,根据广义线性模型确定平均气温、风速、森林面积及草地面积是影响布鲁氏菌病发病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结论:1、根据2019-2020年宁夏布鲁氏菌病月发病率的预测结果,对宁夏布鲁氏菌病应持续加强警惕,在每年发病率较高的3-7月,即春夏牲畜繁殖季节,加强对农牧民的卫生宣传教育,在接羔等活动时注意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施。2、宁夏近年来布鲁氏菌病高发地区相对稳定,“高-高”聚集区位于宁夏中部偏东地区,最有可能的时空聚集区位于以盐池县为中心,半径100.93km的区域,聚集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的“高-高”聚集区与时空扫描得到的一级聚集区均为宁夏布病高发区域,两种方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对于此类布鲁氏菌病高发区域,当地防疫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防疫力量,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牧民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意识。3、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伴随着羊数量的增高而增高,平均气温、风速、森林面积及草地面积是影响布鲁氏菌病发病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因此在自然环境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加强羊群的管理,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庄淑博[7](2019)在《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草原牲畜流动防疫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畜牧业养殖为主,牲畜养殖数量位列全国前列,但牲畜传染疾病的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牲畜的传染疾病不仅会造成牧民经济的损失也会导致很多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由此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为牲畜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但现有防疫车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巴彦淖尔地区的牲畜养殖现状以及疫病发生种类进行了调研和梳理,对草原地理环境、防疫设备现状、专业人员操作动线、用户对防疫车的需求以及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寻求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及设计确立目标。其次,在防疫车等相关功能车辆的现有结构及专业人员原有的操作动线进基础上,寻求各部分功能之间的异同点,研究防疫车各功能之间整合的方式。最后,运用模块化设计理论,对防疫车内的设备及构架进行新的组合和布局,旨在创造一种更高效、安全、可靠的防疫车疫病防治的方式。本文运用模块化组合方式的设计理念,针对性地解决了防疫车功能分散的问题,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快速有效遏制牲畜传染疾病扩散的目的。将车厢内部空间向外延伸的方式扩展了防疫车的使用空间,丰富了防疫车整体功能空间的设计,是对防疫车功能优化的一种新改良和尝试。

马锡慧,肖漓,钱叶勇,李超,石炳毅[8](2018)在《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9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患者肾移植术后3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以上午发热为主,持续时间3 d,感染途径不明、其他感染症状不明显,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周效果不佳。经血培养确诊为羊布鲁氏菌感染。及时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抗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疗效良好。随访至该患者出院后1年,移植肾功能稳定,再未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结论肾移植术后感染途径不明的布鲁氏菌病极为罕见,常见症状为波浪热。当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早多次进行血培养等相关检测尽快确诊,治疗方案为利福平与多西环素联合使用。

陈秋兰[9](2017)在《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时空分析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布鲁氏菌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的传染源是染病的动物。该病近年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对其流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对其疾病负担进行评价,从而为调整疾病控制策略和资源提供依据。然而,当前针对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时空分析方法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揭示疾病的时间趋势和时空格局,可以更加直观地阐明疾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衡量疾病负担的重要结局指标,但布鲁氏菌病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在我国也仍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致力于揭示近十年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索研究布鲁氏菌病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从而为调整防控策略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提高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有用信息,并为系统开展布鲁氏菌病疾病负担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本研究基于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所获取的布鲁氏菌病个案数据,通过时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分析及预测发病趋势,通过疾病地图、全局莫兰指数、Getis-Ord’s统计量、时空扫描统计量等时空分析方法基于省级、区县级及乡镇级等不同尺度分析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的时空格局。选择新疆某医院作为现场,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布鲁氏菌病住院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临床特征和相关就医行为,通过欧洲生命质量学会开发的ED-5Q-3L量表(中文大陆版)来评价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一)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变化趋势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4/10万上升到2014年的4.2/10万,年均增长率为12.9%。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3-7月份为发病高峰。利用2001-2013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发病数建立ARIMA模型,经检验ARIMA(0,1,1)(1,1,0)12为最优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14年发病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仍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绝对误差仅为3.9%,该模型预测精确度较高。2.基于省级尺度的时空格局此十年间全国累计99.3%(332734/335205)的病例发生在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报告病例占比逐年增加,从2005年占0.3%上升至2014年的1.8%。79.8%(293234/335205)的病例发生在内蒙古及其相邻8省(即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及甘肃)。但是,此9省报告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总数占全国构成比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占全国96.4%下降到2014年的69.4%。3.基于区县尺度的时空格局有布鲁氏菌病报告的区县占比从2005年的17.0%上升到2014年的60.0%。有布鲁氏菌病病例报告的区县整体从传统的牧区如内蒙古、新疆和西藏;逐渐向农区如东北三省,山西、河北等中部省份逐渐蔓延,进而向南方不断扩散。全国高发病率的区县数不断增加,发病率超过10.0/10万的区县从2005年的125个(占4.2%)上升到2014年的422个(占14.3%)。而这些区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及相邻8省,此9省发病率超过10/10万的区县占比亦呈上升趋势:从 2005 年的 12.6%(116/919)上升到 2014 年的 36.2%(332/919)。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在区县尺度存在在空间聚集性,发病热点地区由内蒙古的中部和东部,逐渐扩展到内蒙古西部和周边的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及宁夏等少部分地区;2011年新疆开始出现热点地区,从中部逐渐向南北呈条状延伸。此十年间基于区县尺度共探测出97个时空聚集群,其中95个发生1-8月份,位置变化趋势同热点区域。Ⅰ类时空聚集群位置相对稳定,从内蒙古中部及东部,呈向东北蔓延的趋势,2014年始向西回缩,并向南蔓延,涉及区县数不断增加。4.基于乡镇尺度的时空格局高发地区在乡镇水平亦存在时空聚集性。以山西省为例分析。2005年该省有31.5%的乡镇有病例报告(439/1394);到2014年该比例上升至82.5%(1153/1394)。该省发病率高于10.0/10万的乡镇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15.3%(212/1394)上升 2014 年的 59.9%(887/1394)。发病率高于 50.0/10 万的乡镇所占比例则从2005年的5.2%(72/1394)上升为2014年的12.5%(174/1394)。这些高发病率的乡镇从山西北部逐渐向中部及南部蔓延,总体集中于适合农业生产和养殖的盆地和相邻的高原地区。此十年间山西基于乡镇尺度探测出55个时空聚集群,主要集中在1-8月份,从山西北部逐渐向中部和南部蔓延,一些时空聚集群位置相对稳定。(二)住院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次共调查了 237名住院患者,男性占62.7%,平均年龄为41.6±15.0岁,少数民族占73.0%,69.2%的患者生活在农村地区,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占47.3%)和初中(占32.1%)为主。60.2%的患者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29.5%的患者有家庭成员患有布鲁氏菌病。31.2%(74/237)的患者报告有骨关节系统并发症。患者本次住院平均天数为9.3±2.4天。45.6%(108/237)的患者首次就诊时选择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但在首诊时仅13.9%(15/108)获得确诊。病情最严重时有19.0%的患者不能下床活动,14.3%无法自己洗漱或者穿衣,21.9%无法进行日常活动,20.3%的患者有极度的焦虑或者沮丧,49.4%的病例有极度疼痛或不适。另有相当病例报告存在自我照顾困难(21.1%)、中度焦虑或沮丧(53.6%)、中等疼痛或不适(42.6%)、行动不便(44.7%)、日常活动困难(34.2%)。患者自我健康评分平均为59分(标准差为21分)。健康效用值均数为0.4900(标准差为0.2900)。平均每例患者的QALD损失为平均45.42天(标准差为63.64天),即QALY损失为0.12年(标准差为0.17年)。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并发症、有严重基础疾患、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负面影响因素。结论及建议1.近十年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呈加重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态势,涉及区县数不断增加。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从内蒙古向相邻省份扩散,涉及地理范围不断增大。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不仅在区县级尺度呈现出时空聚集性,高发地区在乡镇尺度亦呈现出时空聚集性,时空聚集群涉及地理范围不断扩大。2.布鲁氏菌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受损严重,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切实存在,有并发症、有严重基础疾患、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负面影响因素。3.以上两点提示,我国布鲁氏菌病疾病负担严重。当前亟需加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特别为热点地区投入更多资源,加强热点地区的联防联控工作,避免疫情向周区域边蔓延。在高发地区则应考虑把布鲁氏菌病防治中心下移至乡镇级别,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防治能力建设,以提高诊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患者早诊早治,减轻布鲁氏菌病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损害。应进一步开展我国布鲁氏菌病疾病负担研究,为调整防控资源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王祥[10](2017)在《山西省人布鲁氏菌病时空聚集特征及可视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县(区)级行政区域为空间单元创建山西省人布鲁氏菌病地理信息数据库,描述全省20112015年人布鲁氏菌病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探索空间分布关系和时空聚集特征及某些可能影响布病分布的相关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山西省制定有效、合理的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现有的山西省布病监测数据,并从《山西省统计年鉴》、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地理空间数据云收集其它相关数据,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空间单元对山西省布病开展系统研究。首先,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描述布病的分布特征,并揭示疾病的空间关联类型;继而,应用时空扫描统分析的方法,准确探测山西省布病的高危时空聚集区;并应用Arc Gis10.2.2等相关软件对以上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山西省人布鲁氏菌病分布特点:(1)4060岁年龄的人有较高的报告病例数,且男性的报告病例数要高于女性,布病患者大部分从事农牧业工作;(2)20112015年人布鲁氏菌病的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发生在37月份,其中以5月最高;(3)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北部县区,大致呈南低北高和西低东高的弧形趋势,这些地区大都为海拔1500-1800m,牧业发达且以牛羊为主的地区。全局Moran’s I系数显示,20112015年山西省119县(区)人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呈聚集性分布。局部Moran’s I系数显示,5年期间共有43个县区为“高-高”聚集区,且这些县区均集中在山西省北方。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指出山西省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一共有9个,分别为一级时空聚集区和8个次级时空聚集区。其中一级时空聚集区(LLR=4087.85,RR=3.98,P<0.001)的聚集中心为新荣区,半径为158.03km,聚集时间段始于2013年1月1日,止于2014年12月31日,总人口数为580.47万人,所辖县区数为21。次级时空聚集区主要有:(1)以榆社县为中心,辖4个县区,聚集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LLR=475.71,RR=3.18,P<0.001),总人口数为89.18万人;(2)以永和县为中心,辖1个县区,聚集于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LLR=319.34,RR=9.62,P<0.001);(3)以沁源县为中心,辖2个县区,聚集于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LLR=145.27,RR=2.90,P<0.001)。结论:本研究针对山西省最近几年人布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围绕其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空间分布关系和时空聚集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可以较好且形象直观的:(1)描述山西省布病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特点;(2)探索山西省布病的空间分布关系和时空聚集性。提示山西省布病的防控工作应将重点放到北部的一些县(区),应特别注意在春、夏季节从事牛、羊养殖的人群。

二、草原旅行与布鲁氏菌病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原旅行与布鲁氏菌病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背景
2疫情防控规划的提出
    2.1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协同性
    2.2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响应公共卫生需求
3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3.2韧性城市建设中疫情防控前瞻规划的缺失
4疫情防控规划编制难点与重点
    4.1疫情防控规划难点
        4.1.1城市疫情隐患风险评估
        (1)评估内容
        (2)应用模型探索
        4.1.2病原追踪系统
        4.1.3隔离单元规模估算
    4.2疫情防控规划重点
        4.2.1防控标准的制定
        4.2.2疫情防控体系的建立
        (1)疫情防控体系
        1)区域疫情防控体系
        2)防控工程设施体系
        (1)公共卫生
        (2)医疗设施
        (3)物资储备
        4.2.3疫情防控用地布局
5疫情防控规划初步内容
    5.1总则
    5.2疫情类型
        (1)传染病疫情类型
        (2)疫情影响力分类
    5.3疫情防控标准
    5.4疫情防控体系
        5.4.1疫情隐患区
        5.4.2疫情防控体系
        (1)国家层面
        (2)省级-城市群层面
        (3)市县层面
        (4)乡-社区层面
        5.5疫情防控措施
        5.5.1工程措施
        (1)选址要求
        (2)防控医疗设施
        (1)传染病专门医院
        (2)应急医院
        (3)防控物资储备库
        5.5.3非工程措施
        (1)大数据应用系统
        (3)疫情举报、监管系统
        5.6生命线工程
        5.7灾后恢复
        5.8规划实施措施
        5.8.1组织编制
        5.8.2规范编制
        5.8.3明确责任
        5.8.4严格实施
        5.8.5多方协调
6结论

(2)锡林郭勒盟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和ARIMA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描述性研究
    2.2 ARIMA模型
3 讨论
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布病的流行现状及 ARIMA 模型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2009-2018年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建立数据库
        1.2.2 流行特征与地图制作
        1.2.3 空间自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概况
    2.2 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发病率可视化
    2.3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4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3 讨论

(4)内蒙古羊种布鲁氏菌的追溯及其节肢动物新宿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关于布鲁氏菌及布鲁氏菌病的概述
    1.2 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1.2.1 世界性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1.2.2 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1.2.3 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1.3 布鲁氏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3.1 限制性基因长度多态性
        1.3.2 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PCR)
        1.3.3 普通PCR鉴定
        1.3.4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1.3.5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
    1.4 蜱虫与布鲁氏菌病
    1.5 蜱
        1.5.1 蜱的栖息特点
        1.5.2 蜱的分类
    1.6 蜱传疾病
        1.6.1 蜱传细菌性疾病
        1.6.2 蜱传病毒性疾病
        1.6.3 蜱传寄生虫性疾病
    1.7 蜱虫唾液腺和中肠组织在病原传播中的作用
        1.7.1 唾液腺与病原体传播相关性
        1.7.2 中肠与病原体传播相关性
    1.8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一 羊种布鲁氏菌的溯源及其分离与分型试验
    2.1 主要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蜱虫样本的采集
        2.2.2 蜱虫传统形态学观察
        2.2.3 草原革蜱的孵化
        2.2.4 蜱虫基因组DNA的提取
        2.2.5 蜱虫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的扩增与分析
        2.2.6 蜱虫体内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检测
        2.2.7 布鲁氏菌的分离与培养
        2.2.8 布鲁氏菌分离株的种属鉴定
        2.2.9 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10 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分析
    2.3 结果
        2.3.1 蜱虫采集结果
        2.3.2 蜱虫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
        2.3.3 草原革蜱的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结果
        2.3.4 蜱虫体内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检测结果
        2.3.5 蜱虫体内布鲁氏菌分离结果
        2.3.6 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型鉴定结果
        2.3.7 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分析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试验二 草原革蜱不同发育阶段及其不同组织中布鲁氏菌的检测试验
    3.1 主要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蜱虫的人工孵化及其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蜱虫中肠和唾液腺基因组DNA的提取
        3.2.3 蜱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检测
        3.2.4 蜱虫中肠和唾液腺中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定量检测
        3.2.5 重组质粒pGEX-Bcsp31的构建与鉴定
        3.2.6 重组菌pGEX-Bcsp31的原核表达
        3.2.7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8 蜱虫中肠和唾液腺中布鲁氏菌特异性蛋白的检测
    3.3 结果
        3.3.1 蜱虫不同发育阶段中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检测结果
        3.3.2 蜱虫中肠和唾液腺中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检测结果
        3.3.3 蜱虫中肠和唾液腺中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
        3.3.4 重组质粒pGEX-Bcsp31的构建与鉴定结果
        3.3.5 重组蛋白的检测与纯化结果
        3.3.6 蜱虫中肠和唾液腺中布鲁氏菌特异性蛋白的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4 试验三 蜱虫原代细胞的培养及布鲁氏菌分离株的侵染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方法
        4.2.1 草原革蜱中肠和唾液腺原代细胞的培养
        4.2.2 蜱虫细胞的形态学鉴定
        4.2.3 蜱虫细胞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2.4 布鲁氏菌分离株侵染蜱细胞试验
        4.2.5 免疫荧光检测试验
        4.2.6 透射电镜检测试验
    4.3 结果
        4.3.1 蜱虫细胞培养条件的筛选结果
        4.3.2 草原革蜱中肠和唾液腺原代细胞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4.3.3 草原革蜱传代细胞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4.3.4 免疫荧光检测试验结果
        4.3.5 透射电镜检测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5 全文讨论
6 全文结论
7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宁夏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学方法
        1.2.1 ARIMA模型
        1.2.2 地图绘制
        1.2.3 趋势性分析
        1.2.4 重心迁移
        1.2.5 空间自相关
        1.2.6 扫描统计分析
        1.2.7 相关性研究
2 结果
    2.1 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时间分布
        2.1.1 2007-2017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县(区)发病率
        2.1.2 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1.3 基于乘积季节ARIMA模型的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预测
    2.2 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空间分布
        2.2.1 三维趋势分析
        2.2.2 发病率重心迁移分析
        2.2.3 发病率热图分析
        2.2.4 自相关分析
        2.2.5 时空扫描分析
    2.3 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与家畜存栏数、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3.1 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与家畜存栏数的相关性分析
        2.3.2 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3 讨论
    3.1 布鲁氏菌病的时间分布
    3.2 布鲁氏菌病的空间分布
    3.3 布鲁氏菌病与牛、羊、猪存栏数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
    3.4 研究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况与危险因素
    1 布鲁氏菌病的人群分布
    2 布鲁氏菌病的时间分布
    3 布鲁氏菌病的空间分布
    4 布鲁氏菌病传播的危险因素
    5 布鲁氏菌病相关数学模型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草原牲畜流动防疫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防疫车应用相关因素概述
    2.1 地理特点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条件
    2.2 牲畜养殖与疫病概况
        2.2.1 牲畜养殖情况
        2.2.2 牲畜感染疫病的种类与现状
    2.3 防疫设备应用现状
        2.3.1 防疫设备应用现状
        2.3.2 防疫人员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块化防疫车的可行性分析
    3.1 模块化在防疫车设计中的可行性与优势
    3.2 功能要素
        3.2.1 基本功能模块
        3.2.2 空间拓展功能模块
        3.2.3 车体分离组合模块
    3.3 结构要素
        3.3.1 总体结构
        3.3.2 重点结构
    3.4 操作方式要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防疫车模块化设计原则
    4.1 功能空间的协调性
        4.1.1 车厢内部操作空间的协调性
        4.1.2 车厢外部功能空间的协调性
    4.2 使用时间的同步性
        4.2.1 车厢内外部操作时间的同步性
        4.2.2 车头车身操作时间的同步性
    4.3 操作方式的简易性
    4.4 能源消耗的节能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实践
    5.1 设计定位
    5.2 防疫车应用结构展示
    5.3 防疫车各功能模块使用方式说明
    5.4 车厢内外部功能空间展示
    5.5 车体外观造型展示
    5.6 防疫车最终效果展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9)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时空分析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首字母缩略语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论文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
        3.1 论文主要内容
        3.2 研究技术路线
        3.3 论文框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时空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时间序列分析
        3.3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3.4 热点分析(Getis-Ord's local Gi(d))
        3.5 回顾性的时空聚集性分析
        3.6 数据分析方法
        3.7 相关定义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特征
        4.2 时间趋势分析
        4.3 基于省级尺度的时空格局分析
        4.4 基于区县尺度的时空格局分析
        4.5 基于乡镇尺度的时空格局分析
    5. 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布鲁氏菌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现场选择
        3.2 样本量计算
        3.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3.4 调查方法
        3.5 调查内容及数据采集方法
        3.6 相关定义和数据分析方法
        3.7 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纳入情况
        4.2 病例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4.3 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4.4 患者就医行为和相关经历
        4.5 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受损情况
        4.6 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4.7 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布鲁氏菌病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2 布鲁氏菌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1. 本研究创新性及研究意义
    2. 本研究结论与建议
    3. 下一步研究思路
附表
附录
    附录一 传染病病例报告卡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及调查问卷(未成人版)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及调查问卷(成人版)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山西省人布鲁氏菌病时空聚集特征及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人群分布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空间自相关分析
    2.5 时空扫描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布鲁氏菌病的空间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草原旅行与布鲁氏菌病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A]. 金锋淑,李岩,孔庆熔.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 2021
  • [2]锡林郭勒盟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和ARIMA模型的建立[D]. 付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3]2009-2018年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时空分析[J]. 付全,郭威,米景川,尉瑞平,塔娜,李晓燕,张文强,梁晗玮,王群颖.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03)
  • [4]内蒙古羊种布鲁氏菌的追溯及其节肢动物新宿主特性研究[D]. 黄天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5]全球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J]. 王晓欢,姜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10)
  • [6]宁夏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 赵媛.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7]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草原牲畜流动防疫车设计研究[D]. 庄淑博.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8)
  • [8]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马锡慧,肖漓,钱叶勇,李超,石炳毅. 器官移植, 2018(03)
  • [9]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时空分析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D]. 陈秋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11)
  • [10]山西省人布鲁氏菌病时空聚集特征及可视化研究[D]. 王祥.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标签:;  ;  ;  ;  

草原旅行和布鲁氏菌病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