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镇计划免疫诊所的几点体会

建立乡镇计划免疫诊所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乡镇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黄振华[1](2013)在《中国农户:功能变迁与政府介入 ——以龙村8户调查为基点》文中提出本文以农户为考察基点,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农户家庭功能变迁与政府介入的互动关系。作为一项相关性研究,农户家庭与国家政权是笔者考察的中心变量,同时构成本文叙述的基本主体。通过此项研究,笔者力图从农户家庭功能变迁的视角揭示政府介入乡村的动力机制和基本途径,并尝试建构不同于以往的政府与农民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式。农户家庭是本文研究的中心。为此,笔者不仅选择赣南龙村作为基本的田野调查区域,同时挑选了8户农民作为本文研究的调查基点(参见第一章)。本文所呈现的几乎所有研究内容最初都源于对这些重点农户的一系列深度访谈。在叙述逻辑上,本文以农户功能的多重性理论为基础,沿着“生育—生产—消费—赡养—教育”的研究逻辑展开。在农户生育层面,笔者重点讨论了农户生育功能变迁中政府介入行为的两面性:一方面,出于完成计划生育工作的行政性指令,政府强力介入并努力控制农户的生育冲动,促使农户生育功能长期处于弱化状态;另一方面,面对农户家庭提高生育质量的内在需要以及农民保障能力的不足,政府通过“接生革命”、计划免疫等途径适时介入到农户生育过程当中(参见第二章)。在农户生产层面,笔者以上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重点讨论了农户家庭生产从土地约束型向劳力约束型的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土地的集中化还是生产的社会化,都反映了传统家庭生产方式的式微以及农户生产过程中一系列公共需求/社会风险的增长。面对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社会风险,作为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并没有沉默,而是通过多种生产支持政策逐步介入其中(参见第三章)。在农户消费层面,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农民正日益进入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社会当中,家庭消费的持续扩张产生了诸如公共性依赖、货币支出压力、消费安全等公共需求/社会风险。这些公共需求/社会风险是以往农民不曾遇到或者很少遇到,但随着农户消费的不断扩张却愈益强烈,从而对政府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参见第四章)。在家庭赡养层面,笔者着重讨论了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的基本境况与现实压力。无论是赡养的阶段性、倒逼式养老抑或子女在赡养老人上的卸责态度,都反映了当下农村孝道的衰弱与家庭养老的困境。伴随家庭赡养功能的持续弱化,作为赡养对象的老人和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均行动起来以应对可能的赡养危机(参见第五章)。在家庭教育层面,由于双系教育结构的弱化、家庭教育价值的消解、教育方式的异化以及代际隔阂的冲击等原因,农户家庭教育功能日趋弱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农户家庭中出现了明显的“文化反哺”现象以及国民教育(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更替过程(参见第六章)。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家户主义传统的国家,传统中国农户功能极为完备,农民绝大多数社会需求(生育、生产、消费、赡养、教育等)大体都可以在家庭组织中得到满足,对外部社会的依赖很小,相应对政府介入的需求也很低;然而,伴随新政权的建立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功能呈现出不断弱化的总体趋势,农民个体需求越来越难以在家庭组织中得到满足,对外部社会的依赖相应大幅增加,并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更多的公共需求/社会风险,这些公共需求/社会风险的产生促使政府日益深入的介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参见第七章)。以农户功能变迁视角下政府介入行为的考察为基础,本文进一步提出并建构了一种新的政府与农民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式,即适应性政府介入模式,或者称为政府介入的适应模式。适应性政府介入模式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1)遵循农民本位主义的政府介入原则,以农民需求为基本出发点;(2)政府介入过程中个体农民的自主性和自愿性:(3)政府与农民的利益相容性,农民是政府介入的受益人,并对政府报以政治认同。从理论内涵来看,适应性政府介入模式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强制性政府介入模式的新理论模式,它重构了政府与农民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政府行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参见第七章)。

姜彩玲,梁发波[2](2011)在《浅谈省示范化接种门诊的创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形势下群众对计划免疫服务的需求和疫苗接种种类、接种剂次的增加,群众对接种环境和接种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示范化接种门诊的创建成为当今预防接种工作的一种需求,为提高示范化接种门诊的普及率,现分析创建示范化接种门诊的几点体会。1一般资料

孟凡玲,杨宏坤[3](2010)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确保儿童健康》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强和改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仅是摆在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面前的严峻课题,也

周航[4](2010)在《中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已进入综合保健时代。综合保健是指从全人群多维健康切入,以人群的生命周期为服务对象,采取从健康促进、保健预防、合理正规治疗到康复的全面保健措施,组织并发动全社会支持并积极共同参与,以达到延长人群的健康寿命、提高并维护人群的良好生活质量的目标。综合保健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内容包括: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模式的相关问题。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某些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行定位,确定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期管理、运行、统筹、补偿等模式进行试探性的探讨,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良好发展的配套政策。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进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本研究以整体分析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为补充,将案例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以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为例,对其发展的阶段性进行分析,对研究建立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相同又有乡土特色的卫生服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状况大大改善,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其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医疗模式向社区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预防保健等各项服务的开展也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量有了显着提高,经济运营状况大大好转,并逐步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研究中发现了我国在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科室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没有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真正理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还不能真正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某些预防保健服务功能的开展还不是很理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缺乏长效稳固的投入机制做保障等。在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政策选择应当倾向于强化政府健康责任的体现、优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产品提供等几方面,以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和卫生服务的利用。政府的协调功能、建立于不同计划之间的平衡机制、公平性在不同计划之间,在计划内外成员的医疗保障方面得到的体现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公平性在现阶段都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中国原有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正在逐步衰退,这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对其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制度在设计方面本身也欠缺可持续性,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所以,一旦它所依赖的经济、社会等体制背景发生变化,必将暴露其在设计方面的所有缺陷。作为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参保模式、筹资水平、补偿模式、支付模式都亟待改善。综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其成功经验值得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运用和推广;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应当抓紧实现乡镇卫生院从队伍和功能上真正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应当加强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为社区卫生服务某些服务功能的开展奠定队伍基础。

高崇武,宋留平[5](2008)在《延安市宝塔区城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探索和体会》文中认为

欧崇阳[6](2007)在《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通过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等重点工作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的结构性改变。然而此前我国医疗卫生系统(Health Delivery Systcm HDS)的发展虽然为提高我国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也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但近年来HDS的体制改革却备受争议,集中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力等等。这就要求我国HDS必须调整内部结构,以“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为系统目标,对系统进行结构诊断和重排,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重建适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人群健康的医学服务管理研究》(70333002)的研究方向,并受2005年度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性科学研究项目《医疗卫生系统的Multi-Agent微观模型构建研究》资助。本研究依据复杂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综合运用卫生服务研究方法,在总课题设计框架下,重点应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技术,通过对我国宏观HDS的系统性现况分析,确定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的主要回路,通过文献归纳分析方法确定我国HDS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FA)构建宏观HDS绩效测量模型,在灰色关联分析(GRA)和系统基模分析(SAA)的基础上,针对宏观HDS机构资源结构障碍,宏观HDS主体行为障碍,子系统协调机制与宏观HDS绩效差障碍等4个主要方面主要问题建立我国宏观HDS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而编制系统结构模拟与辅助决策软件(DSS),通过软件模拟与政策干预实验分析,探讨我国HDS动态行为特征和内部运行机制,发现系统结构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并提出解决系统结构性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能够辅助宏观卫生战略决策,为我国卫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定量研究的依据,并提供了宏观层面卫生政策制定的方法体系,模型系统平台与软件辅助决策工具。资料与方法:研究资料来源包括现场调查资料,课题前期调研资料,现有文献资料等;在总课题设计的系统结构框架下,通过对我国宏观HDS现况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解剖系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应用文献归纳分析方法,归纳我国宏观HDS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HDS绩效测量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思考与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HDS结构进行系统性分析,筛选主回路与关键变量进行量化,依次构建宏观HDS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复杂系统仿真与模拟技术,构建宏观HDS模拟与干预实验软件平台,模拟分析系统动态行为特征和内部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HDS系统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现况分析结果:在当前由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到发展完善的系统转型时期,宏观HDS呈典型的重医轻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医院轻社区,资源结构呈与人群健康需要相悖的以医院为主体的“倒三角”结构特征。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它促进了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增长、HDS系统资源总量的递增与人群健康水平的提升,但其健康分布不均衡,筹资公平性和反应性差,系统整体绩效水平低;与国际上许多类型的HDS一样,我国宏观HDS改革面临着资源总量有限,结构不合理,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现状,其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HDS机构资源结构障碍,宏观HDS主体行为障碍,子系统协调机制与宏观HDS绩效差障碍等4个主要方面。逻辑分析结果:我国宏观HDS由政府、人群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三类主体组成,是以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决策单元,通过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系统的核心是人群在二元化的城市HDS和农村HDS的流动。研究从建模角度出发把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方按照其自然状态区分为健康人群、常见病患病人群与危重病患病人群;将医疗卫生系统的供方按照其对人群的不同作用位置与功能类型,分为医疗服务子系统、公共卫生服务子系统、社区卫生服务子系统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子系统。供方系统的结构是依据需方的实际健康需求确定的,并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外环境下,分别体现不同的投入产出规律。供需双方的交互影响,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我国宏观HDS的总体特征。系统动力学分析结果:利用文献归纳分析方法,确定我国宏观HDS的结构障碍、主体行为障碍、子系统协调机制障碍以及宏观HDS绩效降低等主要问题,根据主回路分析建立宏观HDS逻辑模型,并将系统细分为人群就医选择模块、人群就医流动模块宏观HDS结构模块与宏观HDS绩效模块等4部分。进而以供需方基本特征、主体行为影响因素和宏观HDS资源结构等为主要线索分析各子模块内的因果与反馈关系,构建我国宏观HDS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与干预研究结果:我国宏观HDS表现为以医院为主体的系统结构特征,系统行为与人群健康的目标发生偏移,子系统协调障碍,导致了医疗服务的昂贵、不公平和系统的整体低效率,降低了宏观HDS的绩效。模拟研究发现由于正常补偿回路的缺失,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现有系统结构下难有发展;干预研究发现现有结构下人群就医选择的趋高行为与宏观HDS结构的资源两极分化趋势很难受到有效调控,在以医院为主体的宏观HDS资源配置结构中,各系统均以机构的经济补偿反馈回路为主体行为,很难形成以人群健康为主要产出目标的增强回路,宏观HDS政策干预能力弱化。干预研究表明,加强CHS建设与配套制度改革的组合政策在改变系统结构演化趋势与主体行为方面更为有效系统发展的政策建议:我国宏观HDS改革在控制医疗服务系统过度发展的同时,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和农村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通过存量资源调整和增量资源优化配置达到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比例,通过相关系统规制的科学设计影响主体行为,改善系统绩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本研究以宏观HDS模型体系作为HDS模拟与政策干预的“实验室”,通过对系统结构、相关制度、卫生政策与外部环境等的条件模拟研究,获得宏观HDS动态行为特征与内部运行机制。研究以概念模型作牵引,以逻辑模型为过渡,以系统模型为核心,以系统结构为基础,以行为模拟为依据,以系统功能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了宏观HDS的系统模拟与政策干预实验,为医疗卫生政策研究提供先进的量化分析模拟工具。本研究进行过程中,作者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2篇,2篇论文参加会议交流,形成专着《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建模研究》1本(副主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本研究是复杂系统理论在宏观HDS建模研究中的尝试,由于宏观HDS多投入、多产出、非线性、反直观等动态复杂反馈系统的特点,其运行涉及到社会、经济、人口及卫生政策等诸多因素,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相互之间关系复杂,构建宏观HDS模型系统的工作量巨大,模型有待于进一步细化,使用合理工具量化因素关系,实现所有变量的逻辑回路与函数关系。

田建三[7](2006)在《以实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 落实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文中研究说明淳安是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一直以来,由于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预防保健工作发展缓慢。2004年吕祖善省长在淳安调研时提出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试点。淳安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推出了责任医生制度,即按“整合资源,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原则,每1500人口配备1名医生负责责任村内公共卫生事务,在乡政府和院长的领导和协调下,防保医生与责任医生条块结合,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各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项目于04 年7月正式实施以来,通过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逐渐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工作体系,以“淳安模式”向全省推广。淳安县疾控中心及时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融入这套体系,将基层疾控工作要求、指标和指令性任务、项目任务等纳入考核,发挥技术指导、培训的优势,促使基层疾控工作落在实处,并得以快速发展。当然, 乡村两级防疫体系效率不高、县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出现断层及如何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等问题仍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探索和改善。

高崇武,宋留平,王奍珍,吴春玲,刘东芳,张永宏[8](2006)在《延安市宝塔区城市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做法和体会》文中认为延安市宝塔区所辖20个乡镇、3个办事处、611个行政村、 20个社区,户籍与流动人口51.6万人。其中,城区常住、流动人口约24.7万人,0-7岁儿童17 740名(其中流动儿童5 947名)。近3年来,我们在狠抓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实践中深感此项工作的艰难与压力。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手段已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2002年,我们通过认真详实的调研证实:城区0-7岁儿童建卡率仅为11.11%,建证率为48.9%。四苗覆盖率不到50%,城市计划免疫工作之薄弱可见一斑。面对这种状况,宝塔区提出“稳固农村,强化城市、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我们密切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研讨、论证,制定出台了一整套针对本区实际的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运行,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城市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据2005年8月全区计划免疫工作考评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建卡率高达916.67%、建证率达97.5%, 四苗覆盖率达85.95%。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措施收到了显着的成效。

孟庆杰,刘甲[9](2005)在《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文中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介绍山东省章丘市加快三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开展三个“五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工作经验的同时,还介绍了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建立农村卫生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加大卫生改革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李仁鹏,宋立志,张丽,徐爱强[10](2005)在《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成立乡镇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立乡镇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户:功能变迁与政府介入 ——以龙村8户调查为基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费孝通命题”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困惑
    三、研究视角及其价值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五、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六、几点说明
第一章 村庄概述与农户背景
    一、赣闽粤边区与村庄地理
    二、宗族源流与聚落形成
    三、村政变迁与村庄经济
    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五、8个农户家庭的观察
第二章 生育变迁与政府介入
    一、传统家庭生育形态
    二、计划生育:政府介入与农户抵制
    三、“生男偏好”:农户抵制的动因分析
    四、选择性更替:生育观念的变迁及其机制
    五、生育质量:农户需求与能力的倒挂
    六、生育质量的政府保障
    七、生育:从自发到保障
第三章 生产弱化与政策扶持
    一、实践中的家庭生产方式
    二、家庭生产:国家介入及其后果
    三、家庭生产:打工经济的冲击与重塑
    四、生产弱化的效应分析(一):规模经营的张力
    五、生产弱化的效应分析(二):社会化及其风险
    六、生产弱化中的政府扶持
    七、生产:从自主到扶持
第四章 消费扩张与公共保障
    一、被生产束缚的消费
    二、消费国家化与糊口经济的延续
    三、乡村经济的勃兴与消费的扩张
    四、消费扩张中的公共性依赖
    五、消费的货币化与压力感
    六、消费安全观的出现
    七、基于生活消费的政府保障
    八、消费:从自足到补足
第五章 养老困境与赡养的国家化
    一、家庭赡养的社会基础
    二、家庭赡养的弱化:基于老人生活的维度
    三、家庭赡养的弱化:倒逼式养老的产生
    四、赡养困境(一):公开的理由
    五、赡养困境(二):隐秘的机制
    六、破解困境:父母们的防老策略
    七、赡养责任的国家化:价值与限度
    八、赡养:从家庭到国家
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式微与国民教育的兴起
    一、家庭教育弱化(一):双系结构的松弛
    二、家庭教育弱化(二):内在价值的消解
    三、家庭教育弱化(三):家长心态的转换
    四、家庭教育弱化(四):代际隔阂的冲击
    五、文化反哺:逆向家庭教育的凸现
    六、公共教育需求与国民教育的兴起
    七、教育:从家庭到学校
第七章 理论回应与模式建构
    一、回应“费孝通命题”
    二、政府介入:从强制到适应
    三、适应性介入:模式建构与理论启示
    四、适应性介入:实践困境与约束条件
    五、强制与适应:解释政府行为的两个面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问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农民萧文枫的百年家史
附录C 四户农家2011年家庭收支明细汇编
致谢

(4)中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相关理论依据
        1.2.4 简要评论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农村社区(Community)
        1.3.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1.3.3 通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历史变迁
    2.1 我国农村医疗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
        2.1.1 1949年之前
        2.1.2 1949年—1970年代末期
        2.1.3 1970年代末期—1990年代初期
        2.1.4 19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期
        2.1.5 2000年—至今
    2.2 我国农村医疗体制衰退的原因和影响
        2.2.1 我国农村医疗体制衰退的原因
        2.2.2 我国农村医疗体制衰退的影响
    2.3 现阶段我国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探索之路——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3.1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
        2.3.2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
        2.3.3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与发展要求
        2.3.4 村级卫生机构资源拥有情况
    2.4 本章小结
3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
    3.1 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变迁过程
        3.1.1 英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1.2 美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1.3 澳大利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1.4 德国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1.5 新加坡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2 发展中国家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进程及现状
        3.2.1 墨西哥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2.2 泰国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3 国外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3.3.1 国外政府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模式分析
        3.3.2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3.3.3 国外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3.3.4 国外关于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研究及其局限
        3.3.5 我国开展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模型评价与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模型评价
        4.1.1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2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方法选取
    4.2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1 思想观念及相关研究滞后
        4.2.2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4.2.3 农村社区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简陋
        4.2.4 社区医疗各项制度问题凸显
        4.2.5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滞后
        4.2.6 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模式陈旧
        4.2.7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补偿机制不完善
        4.2.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中忽略了对农民筹资意向的解读
    4.3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效果评价
        4.3.1 工作情况总结
        4.3.2 满意度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案例分析
    5.1 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案例分析
        5.1.1 航头镇推进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做法
        5.1.2 章丘市开展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做法
        5.1.3 张家港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建设的做法
    5.2 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案例分析
        5.2.1 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行效果
        5.2.2 东海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5.3 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地区比较
        5.3.1 主要做法
        5.3.2 存在的共性问题
    5.4 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经验教训
        5.4.1 经验
        5.4.2 教训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6.1 把握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6.1.1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6.1.2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
        6.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6.2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6.2.1 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工作
        6.2.2 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6.2.3 发展全科医学,提高服务质量
        6.2.4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6.2.5 建立有乡土特色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2.6 完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延安市宝塔区城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探索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主要做法
    2.1 改革管理服务模式,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新机制
    2.2 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为免疫规划工作构筑稳固的工作阵地
    2.3 抓出生源头, 堵漏种源尾, 确保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到免疫接种的权利
    2.4 实施拒种干预, 协调相关部门, 建立齐抓共管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格局
    2.5 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重视免疫规划工作氛围
    2.6 定期督导培训, 严格奖罚兑现
    2.7 总结经验, 完善措施, 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向更高更优的方向发展
3 几点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关键
    3.2 自身作为是基础
    3.3 宣传工作是先导
    3.4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愈加突出

(6)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背景
    2.项目来源
    3.研究目的与意义
    4.研究内容
    5.资料来源
    6.研究方法
    7.技术路线
    8.相关概念
第1部分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建模设计
    1.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分析
    2.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分析
    3.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外部环境
    4.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概念模型
    5.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的建模设计
        5.1 人群就医选择模块
        5.2 人群就医流动模块
        5.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模块
        5.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模块
    6.讨论
第2部分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现况与绩效测量
    1.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现况
        1.1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供方现况
        1.2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需方现况
    2.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诊断
        2.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障碍
        2.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障碍
        2.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子系统协调机制障碍
        2.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差
    3.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测量
        3.1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测量方法与步骤
        3.2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测量模型
        3.3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测量模型分析
    4.讨论
第3部分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逻辑分析
    1.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分析
        1.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分析方法
        1.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的灰色关联分析主要步骤
        1.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的灰色关联结果分析
    2.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关联分析
        2.1 人群关联分析
        2.2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关联分析
        2.3 政府行为关联分析
    3.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回路分析
        3.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障碍的主回路分析
        3.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障碍的主回路分析
        3.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子系统协调机制障碍的主回路分析
        3.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差的主回路分析
    4.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逻辑模型
    5.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逻辑模型检验
        5.1 咨询专家情况
        5.2 专家咨询结果分析及修正
    6.讨论
第4部分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构建
    1.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建模假设
        1.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假设
        1.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供方结构假设
        1.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需方结构假设
        1.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政府角色假设
        1.5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假设
    2.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主要变量
        2.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流位变量
        2.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流率变量
        2.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辅助变量
        2.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初始变量
        2.5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系统观测变量
        2.6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随机变量
    3.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主要函数关系确定
        3.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通用函数关系
        3.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人口函数关系
        3.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需求函数关系
        3.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人群就医行为模型
        3.5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供给函数关系
    4.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主要函数与变量
    5.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SD模型主要表函数
    6.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流图
        6.1 人群就医选择模块
        6.2 人群就医流动模块
        6.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模块
        6.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模块
    7.讨论
第5部分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模拟与检验
    1.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检验步骤
        1.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边界检验
        1.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适应性检验
        1.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行为适应性检验
        1.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真实性检验
    2.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模拟
        2.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城乡结构演化模拟
        2.2 城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模拟
        2.3 各子系统内部结构演化模拟
        2.4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模拟分析
    3.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模拟
        3.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供方主体行为障碍模拟
        3.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需方主体行为障碍模拟
        3.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模拟分析
    4.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子系统互动模拟
        4.1 子系统间的不合理竞争
        4.2 人群就医选择行为与系统行为的交互
        4.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子系统互动模拟分析
    5.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模拟
        5.1 人群健康水平模拟
        5.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公平性模拟
        5.3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模拟分析
    6.讨论
第6部分 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干预与政策实验
    1.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政策干预实验
        1.1 提高MDS医疗价格的对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的影响
        1.2 CHS投入对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的影响
    2.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主体行为政策干预实验
        2.1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供方主体行为政策干预实验
        2.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需方主体行为政策干预实验
    3.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干预实验
    4.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干预对策分析
        4.1 以结构为核心进行宏观医疗卫生系统重构
        4.2 以主体行为为推动力促进宏观医疗卫生系统结构演化
        4.3 以人群健康为目标指导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改革
        4.4 以促进系统良性互动为重点完善政府的调控职能
        4.5 开放医疗卫生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改造国有医院
        4.6 发展完善的宏观政策研究理论和方法
    5.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附件
    附件1 现场调查相关材料
    附件2 宏观医疗卫生系统软件系统
    附件3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状
    附件4 专着和文章目录

(8)延安市宝塔区城市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思维创新,体制创新
2 制定并实行“产科医院首针接种建证制”
3 推行并强化儿童入学、入园、入托《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力度
4 打破“瓶颈”,勇找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突破口
5 组建了拒种儿童干预工作队
6 资料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7 建立了专干例会制度,完善了监督考评机制
8 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力度
9 几点体会
    9.1 领导重视是关键
    9.2 经费支持是保障
    9.3 宣传工作是先导
    9.4 自身作为是前提

(10)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主要做法
    2.1 适应形势, 改革创新, 大胆探索预防接种管理服务模式转变的新路子
    2.2 明确目标, 增加投入, 推动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3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促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健康发展
        2.3.1 切实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硬件”和队伍建设
        2.3.2 完善预防接种门诊的各项规章制度
        2.3.3 加强疫苗使用管理, 保证安全注射
        2.3.4 分级负责, 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3 几点体会
    3.1 提高了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和疫苗的利用率
    3.2 提高了疫苗预防接种质量, 减少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提高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3.4 稳定了基层计划免疫队伍, 树立了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形象
4 问题和打算

四、成立乡镇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户:功能变迁与政府介入 ——以龙村8户调查为基点[D]. 黄振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2]浅谈省示范化接种门诊的创建[J]. 姜彩玲,梁发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9)
  • [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确保儿童健康[J]. 孟凡玲,杨宏坤.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S1)
  • [4]中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周航. 东北林业大学, 2010(12)
  • [5]延安市宝塔区城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探索和体会[J]. 高崇武,宋留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05)
  • [6]我国宏观医疗卫生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 欧崇阳.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4)
  • [7]以实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 落实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A]. 田建三.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 2006
  • [8]延安市宝塔区城市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 高崇武,宋留平,王奍珍,吴春玲,刘东芳,张永宏. 职业与健康, 2006(12)
  • [9]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J]. 孟庆杰,刘甲.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4)
  • [10]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J]. 李仁鹏,宋立志,张丽,徐爱强. 中国计划免疫, 2005(01)

标签:;  ;  ;  ;  ;  

建立乡镇计划免疫诊所的几点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