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三管疗法”的护理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三管疗法”的护理

一、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三管疗法”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秦启明[1](2020)在《食管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胸外科术后最严重,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也是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围术期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和查阅文献,选取与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麻醉时间、BMI(身高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水平、吻合部位,病理分期、分化、主动脉硬化、既往史、术后肺部感染、ASA分期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食管胃吻合口瘘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总计300患者中,术后总吻合口瘘发生率3.67%(11/300)。各项指标中:年龄、性别、术中出血、BMI(身高体重指数)、病理分期、分化、主动脉硬化、既往史、ASA分期等指标在未发生吻合口瘘组与吻合口瘘组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白蛋白水平吻合口瘘组平均值40.6(±2)g/L,无吻合口瘘组平均值42.5(±4.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时间吻合口瘘组平均值5.4(±1.7)小时,无吻合口瘘组平均值4.0(±0.9)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行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0.43%(7/23),右胸顶吻合口瘘发生率3.91%(2/51),弓上吻合口瘘发生率0.61%(1/165),弓下吻合口瘘发生率1.64%(1/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3.72%(7/51),未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1%(4/24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手术吻合部位,麻醉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吻合部位(P=0.001,OR=0.058)、麻醉时间(P=0.021,OR=0.505)、术后肺部感染(P=0.011,OR=8.441)、术前白蛋白水平(P=0.031,OR=1.315)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1.手术吻合部位、麻醉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2.胸中下段食管癌选择胸内吻合、积极预防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可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陈健[2](2017)在《贲门癌术后并发消化道胸腔瘘的诊断与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胸腔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例贲门癌术后并发消化道胸腔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并发消化道胸腔瘘患者中有1例死于呼吸窘迫及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患者痊愈,术后1863 d恢复进食,平均住院时间为37.5 d,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24个月对上消化道行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造影,无癌症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患者生活恢复良好。结论贲门癌切除重建后,无论选择何种手术方法,患者均可能并发消化道胸腔瘘,若出现气短、高热、脉率增快等不明原因症状时,需尽快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和胸部CT检查,并予以空肠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以提高贲门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徐凯[3](2016)在《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诊治新模式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和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近来,我单位开展了一项对于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新的诊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早期DSA下瘘口造影、放置瘘口引流管冲洗和胃镜下钛夹夹闭的诊治模式处理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发生胸腔内吻合口瘘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4981岁(平均67±6岁)。原发病为食管中段癌42例,食管下段癌11例及贲门癌2例。根据诊治方法的差异分成传统诊疗组和新模式诊疗组。其中传统诊疗组31例,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病例,所有患者采取传统诊治法,在怀疑吻合口瘘后行食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充分引流及感染控制后置入食管支架;新模式诊疗组24例,为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病例,所有患者采取新模式诊治法,在怀疑吻合口瘘时立即在DSA下直接吻合口造影,明确瘘口位置及探查瘘腔形态及大小,根据探查情况行瘘腔内置管引流或冲洗,控制感染后逐步退出瘘腔内引流管,后经胃镜钛夹夹闭瘘口,少数钛夹治疗失败者行食管支架置入。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资料的术前一般情况、吻合口瘘确诊时间、确诊吻合口瘘后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资料的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传统诊疗组,新模式诊疗组吻合口瘘确诊时间显着缩短(1.2±0.8比3.6±2.2,t=5.212,P<0.001),确诊吻合口瘘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6.4±11.9比55.5±25.4,t=4.992,P<0.001)。两组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15例和4例,死亡例数分别为7例和1例,相对于传统诊疗组,新模式诊疗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下降(16.7%比48.4%,?2=6.019,P=0.014),总体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4.2%比22.6%,P=0.119)。结论在我们的临床初步研究中,早期介入诊断、早期瘘腔内置管引流或冲洗及后期胃镜下钛夹夹闭的诊治新模式较传统的保守治疗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够明显缩短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周期,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总体死亡率也明显下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贾辉,俞明锋,尹荣,任斌辉,邱宁雷,许林[4](2016)在《生物医用胶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难愈性吻合口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生物医用胶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难愈性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来14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吻合口不愈窦道,应用生物医用胶进行粘堵。结果:14例吻合口瘘患者经首次医用胶封堵窦道后即刻行上消化道造影(GI)检查,其中10例窦道消失,瘘口成功封堵,1周后再次GI检查,无造影剂外漏,吻合口瘘治愈。2例患者第1次堵胶后GI检查:窦道缩小,观察1周后再次堵胶成功;1例患者首次堵胶成功,但再行GI检查示瘘口仍未愈合,经第2次堵胶成功,之后1周复查GI示吻合口瘘愈合。1例患者堵胶3次,吻合口瘘愈合。结论: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吻合口瘘进行粘堵不是常规治疗吻合口瘘方法,但对经久不愈性吻合口瘘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孙琦,孙振宇,徐富仁,张卫民,顾敏威[5](2014)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22例胸内吻合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1]。国内外有文献报道吻合瘘发生率3%5%,死亡率35%50%[2-3]。1995年1月—2005年12月,作者共行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于胸内吻合手术2 058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58例食管胃胸内吻合患者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贲门癌。2 058例患者中男1 235

徐志宏[6](2014)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比较及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比较四种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及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离体食管胃模型中的引流量。探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总结“综合引流法”在食管吻合口瘘及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中的应用经验。研究方法:1.使用猪的食管胃制作离体食管胃模型,采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及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离体食管胃模型中进行多次模拟胃肠减压,观察各种胃肠减压方式在对模型胃肠减压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负压值,停止引流的负压值,停止引流时的食管模型中的胃液柱高度和总引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胃肠减压效果。2.从1998至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经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筛选出173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将17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3组,详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影像学资料、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并发症(主要为食管瘘和术后肺炎)及术后四天患者胃肠减压引流出胃液的量等信息。对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引流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ANOVA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从而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的在临床上胃肠减压的效果,并了解不同的胃肠减压方式所发生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无差异。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从1998年1月至今所收治的4例复杂的食管吻合口瘘患者(经常规胸腔引流及胃肠减压无效)及3例经早期治疗失败的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出治疗该类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即及时手术治疗并通过“综合引流法”能有效提高本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综合引流法是在传统引流方法(胸腔引流+胃肠减压+十二指肠营养管+纵膈引流管)上增加了瘘口T管引流、双重多侧孔胃肠减压管引流,通过多管齐下,使胸腔、纵膈和食管瘘口周围得以充分引流,从而使胸腔及瘘口处保持清洁干燥,促进破裂口处的组织愈合,缩短了愈合时间。研究结果:1.使用无菌手套对离体的食管胃的引流量为0ml,在其过程中最大负压值为0cmH2O,几乎没有效果。使用手风琴的对离体食管胃的胃肠减压中,引流开始时可产生的最大负压值可达100cmH2O以上,但很快就会下降到20-25cmH2O左右,在停止引流时离体食管胃的胃液柱的高度为20-30cm左右,引流量在55-80ml左右。使用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时,所产生的最大负压值为140cmH2O左右,并随着时间的负压逐渐下降30cmH2O左右,引流量为120ml-130ml左右。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过程中,其所产生的负压值为40cmH2O,且整个引流过程负压值平稳,其几乎将500ml的胃液引流全部引流出。总之,无菌手套在离体的食管胃模型中不产生引流作用。开放式负压引流比手风式引流的引流时间长,引流量更多,相比封闭式负压引流两者都不能将模型中的胃液完全充分的引流,而且两者产生的负压波动性较大、不稳定。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引流量最多的是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其次是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再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最后是手套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过程中产生的最大负压值是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其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再次是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最后是手套引流。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中开放式负压吸引及手风琴胃肠减压的最大负压值大于100cmH2O以上,其较大的负压吸引是否会造成造成胃粘膜的出血、坏死,封闭式负压胃肠减压方式是否会造成大量胃液的丢失容场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需要待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2.173例患者其中术后行手套胃肠减压的患者有6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43.62ml、46.29ml、50.90ml、52.63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3例。手风琴胃肠减压的患者有3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53.25ml、61.38ml、75.16ml、80.38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3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的患者有8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67.04ml、89.48ml、103.12ml、105.19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4例。比较结果显示手套胃肠减压、手风琴胃肠减压、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术后四天的引流量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吻合口发生率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P>0.05),术后四天的引流量与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率两两对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3.4例复杂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胸腔清理、胸腔引流、纵隔引流、双重胃肠减压及瘘口处T管引流。7例患者胸腔及纵膈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14-29天,T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30-36天,胃管拔除并开始进食的时间为术后第39-40天,进食后均未出现胸痛、呛咳、发热、吞咽困等不适,顺利进食后2周出院。患者在出院后2-3月来院复查,复查结果:均普食顺利,食管钡餐造影未见食管狭窄,1年后电话随访均进食良好,无吞咽困难不适。研究结论:1.离体实验证实,四种胃肠减压引流方式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能充分引流且所产生的负压稳定,引流效果最佳。2.临床常用的三种胃肠减压方式其引流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最多,其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方式,手套胃肠减压的的引流量最少。3.临床上食管癌术后患者其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相关性,即吻合口漏与引流量无关。4.包括双重多侧孔胃管引流、瘘口T管引流、纵膈引流、胸腔引流的“综合引流法”在各种复杂食管吻合口瘘及自发性食破裂的治疗中极其重要,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王从容,王丽娟[7](2013)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防治现状》文中认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国外报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4%~20%,国内报告为1.8%~5.2%。笔者依据所阅文献总结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前处理、手术操作、预防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王有贵,洪卫东,卢金山,陈健,汪苏波,张琨,倪玉宝[8](2013)在《4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主要探讨70岁及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自2008年5月-2012年8月共手术40例70岁及以上的食管癌贲门癌的患者,分析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其中食管下段癌3例,食管中段癌29例,食管上段癌1例,贲门癌7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70~82岁,食管-胃弓上吻合术30例(颈部吻合1例),食管-胃弓下吻合10例,左进胸38例,右胸腹二切口1例,右胸颈腹三切口1例。结果 39例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3例,占7.5%;切口愈合不良6例,占15%;心律失常2例,占5%;肺部感染4例,占10%;消化功能紊乱5例,占12.5%;胸腔积液5例,占12.5%,均给予积极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70岁及以上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控制感染,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正确、及时处理基础性疾病,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大多可以康复出院。

陈建,郑建,江吕泉,吴昊,陈林松[9](2013)在《经鼻双置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鼻双置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明确诊断为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n=13)采用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入瘘腔引流管进行负压吸引,对照组(n=12)采用传统"胃管+胸管+空肠造瘘管"治疗,对两组稳定时间、治愈时间、死亡率、胸管放置时间及数量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经鼻双置管法治疗组的稳定时间、治愈时间、胸管放置时间及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着性。结论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

侯秋雨,韩戟,单清华[10](2013)在《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诊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中实施胸腔内吻合术的患者126例,其中9例发生胸腔内吻合口漏,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X线胸片、B超及胸部CT结果选择并改进治疗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再次手术,采用改良的三管治疗,治愈率为100%。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其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一旦发生吻合口瘘,采取恰当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死率,B超和CT结合使用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采用改良三管治疗,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二、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三管疗法”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三管疗法”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术前资料
    3. 手术方式选择
    4. 手术方法
    5. 术后治疗
    6. 吻合口瘘的诊断与治疗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贲门癌术后并发消化道胸腔瘘的诊断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诊治新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
    诊疗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生物医用胶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难愈性吻合口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22例胸内吻合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比较及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四种胃肠减压方式对食管胃引流量影响的基础研究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二部分 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三部分 综合引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综合引流治疗复杂的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附3例报告)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防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
2 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2.1 患者自身因素
    2.2 手术前处理相关因素
    2.3 手术操作
3 吻合口瘘的治疗
    3.1 保守治疗
    3.2 手术治疗
4 小结

(8)4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3.2 术中处理
    3.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3.1 术后一般性处理
        3.3.2 心律失常的预防处理
        3.3.3 吻合口瘘的预防处理

(9)经鼻双置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3 病例分组
    1.4 治疗方法
    1.5 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诊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三管疗法”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秦启明. 山东大学, 2020(02)
  • [2]贲门癌术后并发消化道胸腔瘘的诊断与临床分析[J]. 陈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1)
  • [3]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诊治新模式探讨[D]. 徐凯. 苏州大学, 2016(01)
  • [4]生物医用胶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难愈性吻合口瘘[J]. 贾辉,俞明锋,尹荣,任斌辉,邱宁雷,许林. 现代医学, 2016(03)
  • [5]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22例胸内吻合瘘的临床分析[J]. 孙琦,孙振宇,徐富仁,张卫民,顾敏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23)
  • [6]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比较及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临床研究[D]. 徐志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2)
  • [7]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防治现状[J]. 王从容,王丽娟. 西部医学, 2013(07)
  • [8]4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 王有贵,洪卫东,卢金山,陈健,汪苏波,张琨,倪玉宝. 中华全科医学, 2013(04)
  • [9]经鼻双置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J]. 陈建,郑建,江吕泉,吴昊,陈林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09)
  • [10]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诊治研究[J]. 侯秋雨,韩戟,单清华. 医学综述, 2013(03)

标签:;  ;  ;  ;  ;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三管疗法”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