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

一、钝顶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血脂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晴[1](2020)在《羊栖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羊栖菜,马尾藻科,别名海菜芽、鹿角尖等,在中国有较长的食用和药用历史。针对羊栖菜的降血糖研究已有报导,但大多数是通过采用动物实验验证提取成分的功效,鲜有从糖酶抑制的角度,特别是以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为目标从羊栖菜中筛选活性成分。本研究从羊栖菜中分离纯化可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组分,探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组分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食源性降糖组分开发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羊栖菜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羊栖菜多糖,由单因素实验结果可知,羊栖菜多糖的提取优化参数为:提取温度50℃、加酶量0.9%、pH 10、底物浓度4%、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羊栖菜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1.51%。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从羊栖菜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酸性多糖SFP-1。2、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SFP-1的半抑制浓度为0.681 mg/mL,效果优于阿卡波糖(1.308 mg/mL)。初步动力学研究其为可逆混合型抑制。同时,SFP-1具有较好的温度和酸碱稳定性,能在30~100℃和pH 3~10时保持较高的抑制活性。并且能够在模拟胃肠液中保持较好的抑制活性。通过荧光光谱、CD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SFP-1与α-葡萄糖苷酶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SF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固有荧光表现出静态猝灭作用,并在结合过程诱导了α-葡萄糖苷酶的构象变化。这些结果表明,SFP-1有可能成为用于功能性食品的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化学结构分析表明,SFP-1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0.63×103,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组成,其相对摩尔比为15.17:7.72:4.92:1.99:4.04:23.07。SFP-1的硫酸基含量为3.0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分析结果显示,SFP-1的糖链中同时具有α-型以及β-型糖苷键。由高碘酸氧化结果可知SFP-1糖链中可能含有1→或1→6糖苷键、1→2或1→4糖苷键;由Smith降解产物可知SFP-1糖链中一定含有1→4糖苷键。4、热重分析表明SFP-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原子力显微镜显示在溶液中的SFP-1以不规则颗粒结构存在,多糖单链的高度约为0.5-1.5 nm高于单个多糖链(0.1-1 nm)。这些结果表明SFP-1可能具有分支、发生缠绕,多糖分子中存在聚集现象,X射线衍射与刚果红试验分别表明SFP-1为无定型结构,并且无三螺旋的空间构象。

张然[2](2020)在《卵囊藻科的系统发育及富含多糖藻株的筛选》文中研究表明卵囊藻科(Oocystaceae)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小型球状绿藻,大多数为浮游种类,常见于淡水水体如小型的湖泊和池塘中。卵囊藻科形态多样,结构体制丰富,但形态学变异程度较高,对其准确的分类鉴定存在着困难。如今分子系统发育学的兴起,可更有效的帮助我们结合形态学对卵囊藻科进行分类鉴定。卵囊藻科多糖含量丰富,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辐射等功能,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对采集的4株卵囊藻科藻株进行了分类鉴定,旨在发现新物种,解决原有的分类问题;随后对40株卵囊藻科藻株进行了生理测定及多糖的提取,旨在筛选出富含多糖的藻株,并探究多糖含量与物种和环境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生产应用打下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藻株12和191分别采自天津市和云南省,两者具有十分相似的卵囊藻属的形态特征和完全相同的18S rDNA和rbcL cpDNA基因序列,为同一种的不同株系。形态学观察显示,相比于卵囊藻属的其它成员,该种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即单片叶绿体中多数蛋白核且较深的叶绿体颜色;分子系统发育学显示,该种被定位于卵囊藻亚科(Oocystoideae)内,与马索卵囊藻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但由于卵囊藻属的分类学问题还未解决,我们暂将其鉴定为卵囊藻属下一未定种,即Oocystis sp.12&191。(2).藻株14采自天津市,为淡水类群。形态学观察显示,该种与典型的卵囊藻属成员不同,无典型的群体形态;分子系统发育学显示,藻株14在三棵进化树中均被定位于卵囊藻亚科(Oocystoideae)主枝的基部,与另一支卵囊形未定种(Oocystis sp.CAUP H 1110,KY038331)组成独立支系,并与粒囊藻支系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同样由于卵囊藻属的分类学问题还未解决,我们暂将其确定为卵囊藻科下一未定属种,即Oocystaceae sp.14。(3).藻株83采自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内路旁喷泉池中,为淡水浮游类群。形态学观察显示,该种细胞有着卵囊藻科忽球藻属Neglectella的典型特征。但相比于该属的其他成员,藻株83具有十分独特的胶群体形态;系统发育学显示,忽球藻属成员分为两大支,即单生忽球藻(Neglectella solitaria)支系和佩氏忽球藻(Neglectella peisonis)支系,藻株83被定位在佩氏忽球藻支系。由于超微结构观察的缺乏,我们暂将其定为忽球藻属下一未定种,即Neglectella sp.83。(4).藻株LXD-1、LXD-5、LXD-25、LXD-33、LXD-41、LXD-44、LXD-50、LXD-103和LXD-128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藻株LXD-128的叶绿素b含量较高;LXD-2、LXD-24、LXD-43、LXD-54和LXD-76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藻株LXD-59、LXD-64、LXD-85、LXD-117、83的多糖含量较高。以上卵囊藻科藻株的色素积累和多糖含量可进行规模化的提取应用。

孙彦峰[3](2019)在《绿球藻多糖的提取优化和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绿球藻是一种低等原核生物属于绿藻,藻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等,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文献报道,藻多糖具有延缓衰老、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血栓、增强抗辐射的能力,降低血糖及调节机体免疫等生物活性作用。并且多糖具有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独特理化特性,目前已经实现了在食品、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本论文从绿球藻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和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研究热水浸提法提取绿球藻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再次选择每个因素中三个较优水平设计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影响绿球藻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获得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6 g/mL时,实验条件最优,绿球藻的提取率可达到4.21%。为了研发保鲜效果好的复合活性包装膜,将不同剂量的绿球藻多糖与壳聚糖复合制成可食活性膜,并测定了其物理性能(厚度、密度、溶解度、溶胀度、透明度、水蒸气透过率)和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也考察了复合膜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添加0.5%1%的绿球藻多糖可增加壳聚糖复合膜厚度、密度、溶解度、溶胀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减少水蒸气透过率,当绿球藻多糖0.5%时,透明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无显着差异。可见,绿球藻多糖作为天然活性物质能够很好地容入壳聚糖膜中,形成紧密结构的复合膜,制备成的复合膜有良好的阻湿性能及抗氧化性,有利于其保鲜性能的提升。

赵丹[4](2017)在《螺旋藻及其制剂活性成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单四级杆质谱法(HPAE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三种分析方法对螺旋藻活性成分螺旋藻多糖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研究。探讨螺旋藻的活性成分组成,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对螺旋藻中主要活性成分螺旋藻多糖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市售螺旋藻粉、螺旋藻片、螺旋藻胶囊三个常见剂型从单糖组成及含量、微量元素组成及含量、重金属元素组成及含量三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旨在为螺旋藻多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螺旋藻活性成分的鉴定、制剂的质量研究奠定基础,为螺旋藻产品的研制、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HPAEC-PAD方法采用CarboPac PA20色谱柱分离13种糖类化合物,去离子水、NaOH和NaAC三元梯度洗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选用糖的四波形电位采样;HPAEC-MS方法采用CarboPac PA20色谱柱分离,去离子水、NaOH和NaAC三元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检测;UPLC-MS/MS方法采用Acquity BEH Amide色谱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分离13种糖类化合物;螺旋藻多糖经超声辅助提取,响应面优化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螺旋藻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Sevage试剂(正丁醇:氯仿,4:1,v/v)除蛋白,On Guard II RP固相萃取小柱除脂净化;螺旋藻制剂经HPAEC-PAD方法测定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螺旋藻制剂经微波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HPAEC-PAD方法采用CarboPac PA20色谱柱,去离子水、0.1 mol/L NaOH和0.4 mol/L NaAC三元梯度洗脱,流速0.45 mL/min,柱温30°C,进样量25μL;HPAEC-MS方法采用CarboPac PA20色谱柱,去离子水、0.1 mol/L NaOH和0.4 mol/L NaAC三元梯度洗脱,流速0.45 m L/min,柱温30°C,进样量25μL,选择离子扫描模式检测;UPLC-MS/MS方法采用Acquity BEH Amide色谱柱,10 m M甲酸铵溶液和含10 mM甲酸铵-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C,进样量5μL,流速0.2 m L/min。螺旋藻多糖经超声波辅助提取后,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响应面实验优化的螺旋藻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55°C,超声时间45 min,液料比为30 mL/g。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提取,除脂除蛋白净化后的螺旋藻多糖含量为4.336%(mg/g)。通过螺旋藻多糖单糖组成及含量、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对螺旋藻的30个样品三种剂型(螺旋藻粉、螺旋藻片和螺旋藻胶囊)进行质量评价,96%样品中均含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果糖、核糖,个别样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它们的含量在0.343889.4 mg/g之间。8个共有峰组分含量大小分布依次为: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果糖>核糖。每种剂型单糖组成及含量均相差较大。经ICP-MS测定的微量元素Li、Cr、V、Mn、Co、Cu、Zn、Se、Ni含量在0.472609.93μg/kg,三种重金属元素As、Cd、Pb含量在0.3332.88μg/kg之间,其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重金属元素Pb含量最高。三种剂型螺旋藻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螺旋藻片重金属含量较低。结论建立的13种常见糖类化合物的HPAEC-PAD、HPAEC-MS、UPLC-MS/MS三种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准确、特异性强。可为糖类化合物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响应面法优化的超声辅助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植物多糖的提取。ICP-MS方法测定螺旋藻制剂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结果准确、可靠。糖含量及元素测定结果可为螺旋藻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螺旋藻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为螺旋藻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吕子君[5](2016)在《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生长、营养、消化和免疫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对海南长臀鮠(Cranoglanis multiradiatus)生长、营养、消化和免疫的影响。用基础饲料驯养海南长臀鮠鱼种7天后,选取初始体重为5.78±0.01g、规格一致的健康鱼种750尾,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分别在15个循环水系统养殖。每组分别用添加量为0、0.5%、1%、2%和3%的钝顶螺旋藻饲料喂养。养殖试验60d结束后,停饲24h,测定生长性能、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血液生理生化、消化酶和HSP70表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各组海南长臀鮠的存活率差异不显着。钝顶螺旋藻添加组的形体指标,如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等,与对照组(0%)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生长指标方面,1%添加组长臀鮠最高,其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50%、45.87%和26.14%,差异显着(p<0.05)。饵料系数以1%添加组最低,比对照组下降了29.71%(p<0.05)。本试验各组的常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但随着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粗蛋白也有所增加,而粗脂肪有下降的趋势。每组营养成分中,谷氨酸在每一组的含量均为最高,天门冬氨酸次之。试验各组含量最低的胱氨酸为长臀鮠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2%添加组的长臀鮠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比其它组高。在必需氨基酸指数方面,2%添加组>3%添加组>0.5%添加组>1%添加组>对照组(0%)。饱和脂肪酸总量以3%添加组最低,比对照组下降了1.5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3%添加组最高,比对照组高了0.6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0.5%添加组>对照组(0%)>2%添加组>1%添加组>3%添加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螺旋藻添加组的SOD、CAT、总蛋白、白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MDA、TC和TG含量则随螺旋藻添加量增加呈下降趋势。肝脏中的SOD活性和CAT活性比血清中的高,血清中的MDA活性比肝脏中的高。肝脏和肠道的淀粉酶和肝脏的胰蛋白酶无显着差异(p>0.05)。肠道胰蛋白酶活性1%添加组比对照组显着提高了47.53%(p<0.05)。3%添加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比对照组显着提高58.18%(p<0.05),2%添加组和3%添加组肠道脂肪酶分别比对照组显着提高了40.88%和38.29%(p<0.05)。在HSP70表达量方面,螺旋藻对各组的作用效果明显,各添加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5.03%、93.30%、117.51%和136.94%(p<0.05)。结论:一定添加量的螺旋藻能加快长臀鮠生长效率、节约饵料、改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提高肌肉营养价值、增强对饵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抗氧化活力、降低血脂水平、提高免疫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螺旋藻添加量对长臀鮠作用不同的依据,分别制定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配合饲料。

张彤[6](2016)在《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螺旋藻是一种低等原核生物——蓝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品原料,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大量的研究表明,螺旋藻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在农业、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从螺旋藻产糖培养基的优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方法、螺旋藻多糖的纯化及其化学性质鉴定以及螺旋藻体外抗氧化活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螺旋藻产糖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最佳浓度。碳酸氢钠为21g/L,氯化钠度为1.0g/L,磷酸氢二钾为0.3g/L,硝酸钠为1.0g/L,硫酸钾为0.6g/L;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螺旋藻产糖培养基,影响螺旋藻胞内多糖含量的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依次为:硝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钾。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碳酸氢钠21.6g/L、磷酸氢二钾0.30g/L、硝酸钠1.40g/L、硫酸钾0.60g/L。在此最佳条件下,螺旋藻的胞内多糖含量为(19.5±0.15)%。3.根据产糖量的多少,比较了螺旋藻多糖的多种提取方法。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功率500W,工作2s,间歇5s,总提取时间10min,保护温度0℃。热水浸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为:pHH12,80℃热水浸提4h。用超声波清洗仪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0W、40min、45℃。超声后再水提的最佳工艺为:pHH10,超声10min,70℃热水浸提4h,此方法的多糖得率最高。4.利用响应面法,将超声后再水提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螺旋藻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功率510w、超声时间10min、水提温度70℃、水提时间4.1 h,螺旋藻多糖提取率为(6.34±0.015)%。5.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对螺旋藻多糖进行了纯化。将螺旋藻胞内和胞外的粗多糖经过去蛋白、脱色、透析等一系列的纯化,去掉了蛋白质、色素以及小分子等杂质,得到了较为纯净的多糖成品。将得到的多糖成品进行了进一步的纯化。采用了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经过蒸馏水和氯化钠的梯度洗脱,最终得到SPS1、SPS2、SPS3、SPS4、SPS5、SPS6六个组分。将上述组份经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与验证,洗脱峰均呈现为对称性的单峰,表明其组分都较为均一。6.采用多种方法对上述六个组分进行了反复冻融试验、Molish反应、碘反应、三氯化铁反应、茚三酮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等对其化学性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PS1、SPS2、SPS3、SPS4、SPS5、SPS6这六个组分均为多糖。7.通过对超氧阴离子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鉴定了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随着螺旋藻多糖的纯度不断提高,其抗氧化作用也不断增强。螺旋藻胞内多糖的各个组份中,SPS3对O2-·、R的清除能力均为最强,分别达到了(88.58±2.4)%和(78.4±1.3)%。SPS2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92.03±2.3)%。螺旋藻胞外多糖中SPS6对02-··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1.13±1.3)%,SPS4对R-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69.71±0.9)%,SPS5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6.84±1.4)%。总体而言,螺旋藻胞内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胞外多糖。

邱明[7](2015)在《螺旋藻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螺旋藻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人类未来最优良的食物资源和未来食粮”。螺旋藻中含有藻多糖、藻蓝蛋白、β-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但目前国内螺旋藻厂家的产品主要以螺旋藻粉为主,深加工水平较低,原料未得到充分利用。本工作以福清市新大泽有限公司提供的极大螺旋藻干粉为原料,研究螺旋藻综合利用技术,分别得到小分子色素组分(叶绿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和藻多糖粗提物。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与表征,主要采用pH选择性沉淀-膜分离-离子交换树脂组合纯化技术,制备得到高纯度螺旋藻多糖,并对螺旋藻多糖的产品质量与组成进行表征。进一步对所制备得到的高纯度螺旋藻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初步研究。本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螺旋藻综合提取工艺路线。以螺旋藻干粉为原料,分步提取得到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粗提物,剩余藻渣可用于饲料添加剂,实现了螺旋藻的全物料综合利用。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各组分的提取条件。1)β-胡萝卜素提取优化条件:采用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温度45℃,料液比为1:2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h,提取率为94.8%。2)叶黄素提取优化条件:采用中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温度40℃,料液比为1:2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h,提取率为96.4%。3)叶绿素提取优化条件:采用高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温度40℃,料液比为1:15,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4h,提取率为98.4%。4)藻蓝蛋白提取优化条件:提取温度30℃,料液比为1:2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h,藻蓝蛋白提取率达95.0%。5)螺旋藻多糖提取优化条件: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6h,提取次数两次,加入的碱为0.5%(w/v),得率为7.84%,纯度8.90%。2.分离纯化得到了高纯度螺旋藻多糖,并进行了结构的初步表征。本工作改进了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本工作采用pH选择性沉淀-膜分离-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螺旋藻多糖,纯度为96.3%,得率为1.06%。本工艺与传统水煮、浓缩、醇沉工艺相比,工艺简单,纯度显着提高;且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和水煮浓缩的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具有较大推广性。纯化后得到的高纯度螺旋藻多糖经气相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H谱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主要由L-鼠李糖、D-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4.0184:0.7885:0.3813:0.0413:0.0152;螺旋藻多糖含有的基团有O-H、C-H、乙酰氨基的C=O、甲基、内醚键(C-O-C)的C-O和羟基的C-O;糖环主要是吡喃环,其糖苷键的构型既有α型又有β型。3.螺旋藻多糖体内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具有显着的降血糖和改善血糖调节水平作用,药效与阳性药物相当。高纯度螺旋藻多糖的降血糖活性高于螺旋藻粗多糖,但不与多糖含量成比例递增;说明藻多糖成份起主要降血糖作用,螺旋藻粗多糖可能含有其他降血糖组分。4.螺旋藻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02-)的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但活性显着低于Vc;高纯度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于螺旋藻粗多糖,但与多糖的含量不呈线性关系,可能螺旋藻粗多糖中还含有其他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测定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我们发现,螺旋藻多糖可以显着提高小鼠血清中SOD、CAT、GSH-PX酶活力和降低血清中MDA含量,能够有效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齐清华[8](2014)在《螺旋藻多糖与藻蓝蛋白分离纯化工艺及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螺旋藻含有大量蛋白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活性多糖与藻蓝蛋白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活性功能,因此越来越多地被开发为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此外,藻蓝蛋白可作为天然色素或荧光试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生活水平升高,人们的健康、养生理念逐渐增强,营养品和保健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螺旋藻保健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2012年媒体曝光国内几大知名品牌螺旋藻片的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尽管之后国家药监局经检测证明这些品牌的螺旋藻片中铅含量并未超标,但是消费者对螺旋藻类保健品质量的信任已经受到了影响,阻碍了螺旋藻产业的发展。目前螺旋藻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质量控制不规范,具体体现在重金属铅污染过程的跟踪不到位,以及产品重要功效指标的控制成份不明确;产品单一,缺乏深加工产品,原料加工利用的综合效益不高。目前国内螺旋藻产品形式主要为藻粉,或将藻粉制成胶囊、压片或添加到其它食品中。将螺旋藻中多糖、藻蓝蛋白等成分提取分离,研制生产为功效、用途各异的系列螺旋藻产品,如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色素或荧光试剂等,可以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本实验的原料为钝顶螺旋藻,由福建省神六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室通过实验证明其中铅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本文综合考虑多糖、蛋白质(包括藻蓝蛋白)的得率、纯度、工艺复杂程度、生产成本等,考察并评价分离螺旋藻多糖与蛋白质、纯化藻蓝蛋白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螺旋藻产品的多种技术工艺路线,可方便地根据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及时选择适宜的生产技术路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对加工获得的螺旋藻多糖进行小鼠体内降血糖活性实验,为多糖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实验中比较了30-50%硫酸铵两步沉降法、双水相萃取法、树脂法和盐酸沉降法对多糖与蛋白质分离效果,其中硫酸铵两步沉降法和双水相萃取法都需要大量硫酸铵,使得后续操作(如除盐)比较繁琐;树脂法分离效果虽好,且树脂成本较低、工艺简单,但是多糖收集液pH很高,蛋白质在吸附过程中发生了变性,同时多糖活性可能被破坏。结果证明盐酸法的分离效果较好,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的优点。将螺旋藻水提液调节至pH3.5,在室温静置5min后离心即可实现多糖与蛋白质(包括藻蓝蛋白)的初步分离,上清液中多糖得率为70.14%,蛋白质沉降率为98.07%(藻蓝蛋白沉降率为99.23%)。此工艺得到的多糖,通过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活性实验,证明具有明确的降血糖作用。硫酸铵沉降法与双水相萃取法可用于藻蓝蛋白的纯化,这两种简单工艺易于工业规模化生产。藻蓝蛋白经过30-60%硫酸铵两步沉降法,纯度(A620/A2so)由0.34达到0.72,得率约为70%。螺旋藻水提液采用14%MgSO4、6%PEG2000、0.5%KCl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后收集上相,再采用12%PEG,6%MgSO4的双水相体系对藻蓝蛋白进行反萃取,藻蓝蛋白回收率达92.66%,藻蓝蛋白纯度由1.42提高到2.64。通过稳定性实验可知藻蓝蛋白在作为食品或色素时,应在低温、酸性环境、避光的条件下储存。

陈玮,刘启顺,李曙光,赵小明,彭强,高振,胡建恩,杜昱光[9](2012)在《微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微藻是一种在海洋和陆地广泛存在的藻类,其含有的多糖一般为酸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概述不同微藻多糖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展望。

熊伟,谭德勇,陈贵元,左绍远[10](2010)在《云南天然钝顶螺旋藻片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优化与脱色脱蛋白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云南钝顶螺旋藻片中多糖的提取与纯化工艺,并筛选出云南钝顶螺旋藻多糖脱色、脱蛋白的最佳方法。方法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提取云南钝顶螺旋藻片中多糖的方法,以提取多糖物质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为测定指标,分别考察不同实验方法对多糖脱蛋白、脱色的影响。结果云南钝顶螺旋藻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温度为80℃,水提时间2 h,固液比1∶15,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18%,水提温度和固液比是影响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三氯乙酸脱蛋白法为云南钝顶螺旋藻片多糖脱蛋白的最佳方法,活性炭脱色法对云南钝顶螺旋藻多糖片的脱色效果优于过氧化氢脱色法。结论云南钝顶螺旋藻片粗多糖的纯化,脱色与脱蛋白方法的优化为进一步研究云南钝顶螺旋藻片的生物活性提供了基础。

二、钝顶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血脂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钝顶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血脂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羊栖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概述
        1.1.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来源
        1.1.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1.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抑制动力学
    1.2 海藻多糖的研究概况
        1.2.1 海藻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
        1.2.2 海藻多糖的结构研究及构效分析
        1.2.3 海藻多糖的活性研究
    1.3 羊栖菜研究概况
        1.3.1 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研究
        1.3.2 羊栖菜多糖的活性研究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羊栖菜活性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2.1 前言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羊栖菜多糖的提取
        2.3.2 单因素试验
        2.3.3 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
        2.3.4 Sephadex G-200 柱层析纯化
        2.3.5 多糖含量的测定
        2.3.6 硫酸基含量的测定
        2.3.7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岩藻糖标准曲线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4.3 羊栖菜多糖的DEAE-52纤维素柱层析
        2.4.4 羊栖菜多糖的Sephadex G-200 柱层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栖菜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作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SF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3.3.2 影响SFP-1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素的分析
        3.3.3 SFP-1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研究
        3.3.4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SF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分析
        3.4.2 影响SFP-1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素的分析
        3.4.3 SFP-1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羊栖菜活性多糖组分的结构初探
    4.1 前言
    4.2 实验试剂与设备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SFP-1分子量的测定
        4.3.2 SFP-1单糖组成分析
        4.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
        4.3.4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4.3.5 核磁共振(NMR)分析
        4.3.6 SFP-1的热重分析(TG)
        4.3.7 刚果红实验
        4.3.8 X射线衍射(XRD)测定
        4.3.9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多糖分子量测定
        4.4.2 单糖组成测定
        4.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4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4.4.5 核磁共振分析
        4.4.6 SFP-1的热重分析(TG)
        4.4.7 刚果红实验
        4.4.8 X射线衍射测定
        4.4.9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4.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卵囊藻科的系统发育及富含多糖藻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卵囊藻科简介
        1.1.1 卵囊藻科的分类地位及分布
        1.1.2 卵囊藻科的系统发育
        1.1.3 卵囊藻科的工业应用
    1.2 卵囊藻科多糖及其功能
        1.2.1 藻多糖的调节免疫作用
        1.2.2 藻多糖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1.2.3 藻多糖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1.2.4 藻多糖的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辐射作用
    1.3 卵囊藻科粗多糖的提取方法
        1.3.1 溶剂提取法
        1.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3.3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4 酶辅助提取法
    1.4 卵囊藻科的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4株卵囊藻科藻株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样品的形态观察
        2.2.3 藻株的分离纯化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4株卵囊藻科藻株的系统发育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藻株及其培养条件
        3.1.2 主要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DNA的提取
        3.2.2 PCR扩增
        3.2.3 系统发育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基于核18S rDNA的卵囊藻科系统发育分析
        3.3.2 基于叶绿体rbcL序列的卵囊藻科系统发育分析
        3.3.3 基于核18S rDNA和叶绿体rbcL序列联合的卵囊藻科系统发育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40株卵囊藻科藻株的生理测定及其多糖的提取
    4.1 实验材料
        4.1.1 藻株及其培养条件
        4.1.2 主要实验仪器
    4.2 生理指标及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4.2.1 生长曲线的测定
        4.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2.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4.2.4 卵囊藻科藻粉的制作
        4.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6 样品的测定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生长时期卵囊藻科藻株生长曲线检测
        4.3.2 卵囊藻科藻株色素含量的分析
        4.3.3 卵囊藻科藻株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分析
        4.3.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4.3.5 卵囊藻科多糖的提取率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绿球藻多糖的提取优化和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GD简介
    1.2 多糖及其主要功能
        1.2.1 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1.2.2 多糖的抗病毒、抗菌和抗辐射作用
        1.2.3 多糖的抗肿瘤和调节免疫作用
        1.2.4 多糖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1.3 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1.3.1 溶剂浸提法
        1.3.2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3 超声辅助提取法
        1.3.4 酶法提取
    1.4 壳聚糖复合膜研究进展
        1.4.1 壳聚糖复合膜发展历程
        1.4.2 壳聚糖/藻多糖复合膜简介
        1.4.3 壳聚糖/藻多糖复合膜的优势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绿球藻粗多糖的提取优化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曲线绘制
        2.2.2 多糖提取工艺及提取率计算
        2.2.3 设计单因素实验
        2.2.4 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实验
        2.3.2 响应面优化分析实验
    2.4 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
        3.2.2 物理性能测定
        3.2.3 机械性能测定
        3.2.4 结构表征
        3.2.5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物理性能
        3.3.2 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
        3.3.3 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结构分析
        3.3.4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螺旋藻及其制剂活性成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螺旋藻简介
    1.2 螺旋藻多糖的生物活性
        1.2.1 抗肿瘤作用
        1.2.2 降糖、降血脂
        1.2.3 对胃、肾脏、肝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1.2.4 抗氧化抗疲劳作用
        1.2.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3 螺旋藻多糖的提取
        1.3.1 浸提法
        1.3.2 超声辅助提取法
        1.3.3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4 酶提取法
        1.3.5 加速溶剂萃取法
        1.3.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4 分析方法简介
        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2 红外光谱
        1.4.3 纸色谱与薄层色谱法
        1.4.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4.6 气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
        1.4.7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1.4.8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1.5 螺旋藻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分析
    1.6 螺旋藻制剂的质量评价
第2章 螺旋藻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材料
    2.2 方法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淋洗液的配制
        2.2.3 流动相的配制
        2.2.4 实验条件
        2.2.5 方法学考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PAEC-PAD方法建立
        2.3.2 HPAEC-MS方法建立
        2.3.3 UPLC-MS/MS方法的建立
    2.4 方法学考察
        2.4.1 HPAEC-PAD方法线性关系、LOD及LOQ
        2.4.2 HPAEC-MS方法线性关系、LOD及LOQ
        2.4.3 UPLC-MS/MS方法线性关系、LOD及LOQ
        2.4.4 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
        2.4.5 方法重复性考察
        2.4.6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2.4.7 加标回收率考察
    2.5 小结
第3章 超声辅助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研究
    3.1 仪器、试剂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材料
    3.2 方法
        3.2.1 螺旋藻多糖的提取
        3.2.2 多糖的水解
        3.2.3 除脂固相萃取小柱的选择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
        3.3.3 沉淀蛋白方法
        3.3.4 除脂固相萃取小柱的选择
        3.3.5 螺旋藻多糖的水解条件
    3.4 小结
第4章 螺旋藻制剂质量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4.1 仪器、试剂与材料
        4.1.1 仪器
        4.1.2 试剂
        4.1.3 材料
    4.2 方法
        4.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4.2.2 样品处理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HPAEC-PAD方法实际样品分析结果
        4.3.2 ICP-MS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4.3.3 螺旋藻样品分析结果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5)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生长、营养、消化和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长臀鮠
        1.1.1 长臀鮠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1.1.2 长臀鮠资源与养殖状况
    1.2 螺旋藻
        1.2.1 螺旋藻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1.2.2 螺旋藻的营养概况
        1.2.3 螺旋藻的生长特性
        1.2.4 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因素
        1.2.5 螺旋藻干燥工艺
        1.2.6 螺旋藻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
    1.3 螺旋藻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用鱼
        2.1.2 实验饲料
    2.2 饲养管理
    2.3 采样与处理
        2.3.1 生长和形态测定
        2.3.2 肌肉常规营养分析
        2.3.3 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测定
        2.3.4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3.5 消化酶活性测定
        2.3.6 HSP70测定
    2.4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生长性能
        3.1.1 生长指标
    3.2 营养指标
        3.2.1 常规营养成分
        3.2.2 氨基酸含量及营养评价
        3.2.3 脂肪酸含量
    3.3 血液生理生化
        3.3.1 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
        3.3.2 脂代谢指标
        3.3.3 其它生理生化指标
    3.4 消化酶活性
    3.5 HSP70测定
4 讨论
    4.1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营养指标的影响
        4.2.1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4.2.2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4.2.3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4.3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
        4.3.1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2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脂代谢的影响
        4.3.3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血液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5 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HSP70表达量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螺旋藻的简介
        1.1.1 螺旋藻的发现历史
        1.1.2 螺旋藻的生长习性与分布
        1.1.3 螺旋藻的化学成分
        1.1.4 螺旋藻的应用
    1.2 螺旋藻多糖及其功能
        1.2.1 螺旋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1.2.2 螺旋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2.3 螺旋藻多糖的调节免疫作用
        1.2.4 螺旋藻多糖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1.2.5 螺旋藻多糖的抗氧化、抗辐射以及抗衰来作用
    1.3 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方式
        1.3.1 热水浸提法
        1.3.2 碱液浸提法
        1.3.3 超声波破碎提取法
        1.3.4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5 反复冻融破壁提取法
        1.3.6 酶辅助提取法
    1.4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1.4.1 螺旋藻多糖的去蛋白
        1.4.2 螺旋藻多糖的脱色
        1.4.3 螺旋藻多糖的透析
        1.4.4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1.4.5 凝胶过滤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螺旋藻产糖培养基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螺旋藻藻种纯化
        2.2.2 螺旋藻培养
        2.2.3 各物质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
        2.3.2 响应面法优化螺旋藻产糖培养基试验
    2.4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螺旋藻粗多糖提取率的计算
        3.2.2 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螺旋藻多糖
        3.2.3 热水浸提法提取螺旋藻粗多糖
        3.2.4 超声水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
        3.2.5 超声波破碎后水提法
        3.2.6 超声后水提的响应面优化
    3.3 结果分析
        3.3.1 超声波破碎法的优化
        3.3.2 超声波破碎后的水提与直接热水浸提法的比较与优化
        3.3.3 超声水提的工艺优化
        3.3.5 超声后水提的响应面优化
    3.4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性质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4.2.2 螺旋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多糖的脱蛋白、脱色以及透析
        4.3.2 多糖的DEAE-52柱分离
        4.3.3 多糖的G-100柱分离
        4.3.4 螺旋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能力测定
        5.2.2 清除烷基自由基(R~-)的能力测定
        5.2.3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5.3 结果分析
        5.3.1 螺旋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
        5.3.2 螺旋藻多糖对烷基自由基(R~-)的清除能力
        5.3.3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5.4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螺旋藻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及符号一览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螺旋藻概述
        1.1.1 螺旋藻的发现和应用
        1.1.2 螺旋藻的习性
        1.1.3 螺旋藻的营养价值
    1.2 螺旋藻的应用价值
    1.3 螺旋藻中主要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提取制备工艺
        1.3.1 β-胡萝卜素
        1.3.2 叶黄素
        1.3.3 叶绿素
        1.3.4 藻蓝蛋白
        1.3.5 螺旋藻多糖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螺旋藻活性物质的综合利用
    引言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螺旋藻综合提取工艺
        2.2.2 螺旋藻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2.3 螺旋藻多糖含量的测定(硫酸苯酚法)
        2.2.4 螺旋藻多糖蛋白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螺旋藻综合利用技术路线
        2.3.2 螺旋藻中β-胡萝卜素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3 螺旋藻中叶黄素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4 螺旋藻中叶绿素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5 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6 螺旋藻多糖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与表征
    引言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粗多糖除蛋白
        3.2.2 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粗多糖
        3.2.3 蛋白含量和多糖损失率的测定
        3.2.4 螺旋藻多糖理化性质的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螺旋藻多糖的粗分离工艺
        3.3.2 离子交换柱法纯化螺旋藻多糖
        3.3.3 螺旋藻多糖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螺旋藻多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初步研究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2.2 螺旋藻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2.3 螺旋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2.4 螺旋藻多糖还原力测定
        4.2.5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实验的测定
        4.2.6 螺旋藻多糖体内抗氧化实验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
        4.3.2 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3.3 螺旋藻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螺旋藻多糖与藻蓝蛋白分离纯化工艺及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 螺旋藻概述
        1.1 研究历史
        1.2 生物学特性
        1.3 营养价值
    2 螺旋藻多糖研究进展
        2.1 多糖提取方法
        2.1.1 热水浸提法
        2.1.2 碱液浸提法
        2.1.3 微波辅助提取法
        2.1.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2.1.5 反复冻融破壁提取法
        2.1.6 酶辅助提取法
        2.2 多糖脱蛋白
        2.2.1 Sevag法
        2.2.2 三氯乙酸法
        2.2.3 三氟三氯乙烷法蛋白酶法离子交换树脂法
        2.2.4 蛋白酶法
        2.2.5 离子交换树脂法
        2.2.6 径向流动色谱法
        2.3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
        2.3.1 不同药物对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2.3.2 小鼠种类及药物溶媒对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2.3.3 药物剂量对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2.3.4 给药前禁食时间对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2.3.5 给药方法对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3 藻蓝蛋白研究进展
        3.1 藻蓝蛋白提取方法
        3.1.1 反复冻融破壁
        3.1.2 溶胀法破壁
        3.1.3 超声波破壁
        3.1.4 化学试剂法破壁
        3.1.5 酶溶法
        3.2 藻蓝蛋白纯化
        3.2.1 盐析法
        3.2.2 等电点沉降法
        3.2.3 色谱法
        3.2.4 双水相萃取
        3.2.5 反胶团萃取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螺旋藻多糖与蛋白质的初步分离
    1 硫酸铵沉降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1.1.2 仪器
        1.2 方法
        1.2.1 螺旋藻水提液提取方法
        1.2.2 硫酸铵沉降法流程
        1.2.3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1.2.4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1.2.5 藻蓝蛋白含量及纯度测定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1.3.2 蛋白质标准曲线
        1.3.3 硫酸铵沉降多糖与蛋白质
        1.3.4 硫酸铵沉降藻蓝蛋白
    2 双水相萃取法
        2.1 材料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方法
        2.2.1 螺旋藻水提液的制备
        2.2.2 双水相相图的制作
        2.2.3 双水相体系的配制
        2.2.4 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EG2000-硫酸镁双水相相图
        2.3.2 PEG2000质量分数对双水相体系及藻蓝蛋白萃取的影响
        2.3.3 硫酸镁质量分数对双水相体系及藻蓝蛋白萃取的影响
        2.3.4 离子强度对双水相体系及藻蓝蛋白萃取的影响
        2.3.5 pH值对双水相体系的影响
        2.3.6 正交试验
        2.3.7 双水相反萃取藻蓝蛋白
        2.3.8 藻蓝蛋白萃取与反萃取
    3 树脂法
        3.1 材料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方法
        3.2.1 螺旋藻水提液
        3.2.2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
        3.2.3 静态吸附试验
        3.2.4 动态吸附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溶液pH值对树脂吸附多糖、蛋白质性能的影响
        3.3.2 717树脂动态吸附蛋白质
    4 酸沉降法
        4.1 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方法
        4.2.1 螺旋藻水提液
        4.2.2 pH值对盐酸法沉降多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2.3 时间对盐酸沉降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H值对盐酸法沉降多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3.2 时间对盐酸沉降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章 藻蓝蛋白的纯化及稳定性实验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藻蓝蛋白提取方法
        2.2 DEAE SephadexA25柱层析
        2.3 Sephadex G200柱层析
        2.4 藻蓝蛋白稳定性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DEAE SephadexA25柱层析
        3.2 Sephadex G200柱层析
        3.3 藻蓝蛋白稳定性实验
        3.3.1 pH值对藻蓝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3.3.2 温度对藻蓝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3.3.3 光照对藻蓝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3.3.4 酒精对藻蓝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4 结论
第四章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活性实验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螺旋藻多糖制取
        2.2 四氧嘧啶溶媒对小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的影响
        2.3 螺旋藻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氧嘧啶溶媒对小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的影响
        3.2 螺旋藻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微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藻多糖的结构特征
2 生物活性
    2.1 抗肿瘤活性
    2.2 抗病毒活性
    2.3 抗衰老和抗氧化活性
    2.4 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
    2.5 调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2.6 抗辐射活性
    2.7 其他
3 展望

(10)云南天然钝顶螺旋藻片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优化与脱色脱蛋白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云南钝顶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
    2.2 云南钝顶螺旋藻多糖的纯化
    2.3 云南钝顶螺旋藻粗多糖的脱色方法
        2.3.1 过氧化氢脱色
        2.3.2 活性炭脱色
    2.4 云南钝顶螺旋藻粗多糖脱蛋白的方法
        2.4.1 三氯乙酸-Sevage
        2.4.2 三氯乙酸法
        2.4.3 Sevage法
    2.5 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3 结果
    3.1 云南钝顶螺旋藻多糖提取的工艺
    3.2 云南钝顶螺旋藻多糖脱色方法的比较
    3.3 云南钝顶螺旋藻多糖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4 讨论

四、钝顶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血脂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羊栖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D]. 张梦晴. 江南大学, 2020(01)
  • [2]卵囊藻科的系统发育及富含多糖藻株的筛选[D]. 张然. 山西大学, 2020
  • [3]绿球藻多糖的提取优化和壳聚糖/绿球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孙彦峰. 山西大学, 2019(01)
  • [4]螺旋藻及其制剂活性成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 赵丹. 佳木斯大学, 2017(03)
  • [5]钝顶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生长、营养、消化和免疫的影响[D]. 吕子君.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6]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张彤.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7]螺旋藻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 邱明. 福州大学, 2015(07)
  • [8]螺旋藻多糖与藻蓝蛋白分离纯化工艺及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D]. 齐清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0)
  • [9]微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陈玮,刘启顺,李曙光,赵小明,彭强,高振,胡建恩,杜昱光. 中国海洋药物, 2012(03)
  • [10]云南天然钝顶螺旋藻片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优化与脱色脱蛋白方法研究[J]. 熊伟,谭德勇,陈贵元,左绍远. 时珍国医国药, 2010(11)

标签:;  ;  ;  ;  ;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