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肿瘤的对抗

中医与肿瘤的对抗

一、传统中药与肿瘤的对抗(论文文献综述)

何嘉欣[1](2021)在《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丁香苷(xanthotoxin)化学名称为 Syringoside,又名(2R,3S,4S,5R,6S)-2-羟甲基-6-[4-[E)-3-羟基丙-1-烯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氧杂环己烷-3,4,5-三醇,现有研究表明,刺五加中有效成分紫丁香苷有显着抗肿瘤作用。目前对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药理研究较少,且目前紫丁香苷单体的提取分离工艺不成熟,导致紫丁香苷单体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对紫丁香苷单体的提取分离工艺及其对治疗疾病产生作用机制的药理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分离,将影响因素设定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乙醇浓度设置50%,75%,95%三个梯度,提取时间设置1h,1.5h,2h三个梯度,提取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三因素进行设计,并测定不同条件下紫丁香苷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法从刺五加中提取紫丁香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提取1.5h。在此基础上,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对提取物进行萃取,经硅胶柱层析和纯化分离得到紫丁香苷,采用HPLC法测定对紫丁香苷标准品和提取的紫丁香苷样品进行纯度检测,标准品纯度为99.7425%,紫丁香苷样品纯度为95.1882%。以胃癌HGC-27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出紫丁香苷对于HGC-2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紫丁香苷的IC50值175.29μmol/L;HE染色结果紫丁香苷对于HGC-27细胞有显着细胞毒作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紫丁香苷作用下,HGC-27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低剂量组68.20±2.771%,中剂量组22.82±1.769%,高剂量组15.0±1.2290%,P<0.05,实验说明紫丁香苷对于胃癌HGC-27细胞具有显着的增值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应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得紫丁香苷靶点18个;GeneCards、OMIM、DiGseE数据库预测胃癌相关靶点蛋白11842个;应用软件Venny 2.1和Cytoscape 3.2.1构建紫丁香苷-抗胃癌网络,得交集靶点17个;应用String数据库和软件Cytoscape 3.2.1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分子对接分析得出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核心靶点有12个,Bax蛋白和Bcl-2蛋白关联的蛋白最多;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0个GO生物过程和29个KEGG通路,在靠前的20个生物过程和通路中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涉及10个核心靶点,凋亡通路包含7个核心靶点,综合评定GO功能富集结果,预测出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最为相关,可能通过调控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进行以下实验:PI单染法检测紫丁香苷诱导HGC-27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给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紫丁香苷确能诱导HGC-27细胞凋亡,中剂量组(180μmol/L)HGC-27细胞的凋亡率最高;免疫组化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内Bax、Bcl-2两种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紫丁香苷给药剂量逐渐升高,HGC-27细胞内Bax蛋白活性逐渐增强、BCL-2蛋白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紫丁香苷作用HGC-27细胞48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G1期的峰高逐渐增加,并且有显着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值为22.100±1.513;紫丁香苷给药组低、中、高组值分别为33.433±1.002、37.233±1.168、71.467±0.833,对HGC-27细胞周期阻滞明显,紫丁香苷给药组G0/G1期细胞达到70%以上,随剂量的增大数量增多。综上所述,文章提出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从刺五加原药材中提取紫丁香苷,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为1.5h,经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纯化,分离得出紫丁香苷纯度95.1882%,为紫丁香苷提取工业化提供研究基础。此外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其有效机制一是通过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二是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实验结果为紫丁香苷临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薛抗胜[2](2021)在《基于整体质量控制的秦皮多成分定量研究及其查耳酮对抗肿瘤新靶标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拟对秦皮的质量控制以及抗肿瘤活性开展研究,一方面运用一标多测法对秦皮总香豆素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基于秦皮多成分定量分析整体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对秦皮中成分及其类似物针对新的抗肿瘤靶标开展活性研究。方法:本课题以白蜡树皮为目标进行供试品溶液提取方法考察和色谱条件考察。采用一标多测法对白蜡树皮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研究,以秦皮甲素Esculin为对照品,选择3个指标性成分,分别计算其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进行含量计算。最后采用一标多测法测定17批白蜡树皮中总香豆素的含量,建立验收标准,构建秦皮整体质量控制标准。在建立了秦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我们对秦皮中主要香豆素及黄酮类成分,开展了抗肿瘤新靶标的活性研究,发现黄酮类物质对新靶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拓展结构,发现黄酮类似物查耳酮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尤其是长春花中提取的119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新靶标具有抑制作用。但是查耳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含量较低,为了有效地得到查耳酮类化合物,我们建立了在PPh3/I2作用下的苯乙酮和苯甲醛的缩合反应得到查耳酮类化合物。结果:1)优化后的供试品制备方法为:准确称量500 mg秦皮粉末,置于100 m L圆底烧瓶中,加入提取溶剂25 m L(乙醇:水=75:25,v/v),回流加热,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1次。冷却,补足失重,摇匀,离心,用0.45μm微孔滤膜进行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当进样量为2μL时,溶剂效应不明显。当进样量为5μL时,色谱图中溶剂效应较为明显。因此在制备供试品溶液之后增加了用水稀释的步骤。最后准确地将1 m L滤液转移至2 m L容量瓶中,用水调节至体积,混合。2)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紫外波长334nm;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4.6×100mm,3.5μm);流动相系统为甲醇-0.1%H3PO4溶液;流动相酸度为0.1%的磷酸水溶液;流动相中甲醇比例为17%,梯度如下(0-10 min,17%-17%甲醇;10-20 min,17%-50%甲醇);流速为1.5 m 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5μL时,达到最佳色谱分离条件。3)采用该SSDMC法测定17批白蜡树皮中总香豆素的含量,建立验收标准,其中总香豆素含量达到2.50%为合格标准。结果显示,13批白蜡树皮的总香豆素含量达到要求,合格率为76.5%。通过计算SSDMC/ESM的值表明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对119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改造,将合成并分离纯化得到的16个119类似物进行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活性评价体外活性筛选,得到抗肿瘤活性提高的化合物。体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以苯乙酮和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以PPh3/I2为催化剂,以Me CN为溶剂,在温度80℃下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查耳酮,产率为26%,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接下来通过筛选反应条件,探讨了溶剂,催化剂的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产率的影响,总结出最优化的反应条件:在1,4-二氧六环为溶剂,PPh3/I2为1.0 equiv,在回流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率为60%。另外,我们还考察了在不加PPh3/I2催化剂的情况下,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发生反应,结果发现期望产物查耳酮的产率仅为20%。结论:本课题采用一标多测法进行秦皮总香豆素含量计算,建立秦皮的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并构建秦皮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将建立的一标多测法应用于17批白蜡树皮含量测定,通过SSDMC/ESM的值表明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采用该SSDMC方法对秦皮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建立验收标准,总香豆素含量达到2.50%为合格标准。该方法可以为相近中药的统一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提供示范性研究。通过系统的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PPh3/I2作用下的苯乙酮和苯甲醛的缩合反应的方法,我们首次报道这种合成方法,可以避免苯乙酮和苯甲醛在强碱条件下的缩合,对常见化学基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同时,对一系列的查耳酮化合物进行新靶标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发现了多个活性显着提高的化合物。

贾文玉[3](2021)在《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析探讨猪苓多糖对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临床样本中探讨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与肿瘤分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探究均一猪苓多糖(HPP)调节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发挥抗膀胱癌作用,在巨噬细胞亚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猪苓均一多糖活化巨噬细胞抗肿瘤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第一节:膀胱癌组织中M2亚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的关系研究收集29例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病理分级)和膀胱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M2亚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CD206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分析M2亚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膀胱癌的分级、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第二节:均一猪苓多糖对BBN模型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影响收集课题组前期采用BBN膀胱癌模型大鼠进行HPP药效研究的膀胱癌组织石蜡块,取空白组、模型组、HPP处理组及卡介苗处理组,将石蜡组织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CD206、CD16、CD86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HPP干预的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亚型的变化情况。第三节: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直接作用研究将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用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ng/mL)的佛波酯诱导为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形态、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及细胞膜表面分子CD14、CD68的表达情况判断出最佳的诱导浓度作为后续实验中的巨噬细胞模型。提取的均一猪苓多糖(HPP)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干预,采用RT-PCR法研究HPP对巨噬细胞中IL-1β、IL-6、TNF-α以及INOS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CD16、CD40和CD23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HPP干预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72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活化的巨噬细胞上清,按照巨噬细胞上清:新鲜培养基1:1的比例处理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24 H和48 H的细胞活力变化,EDU增殖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48 H的增殖情况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增殖能力和成球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48 H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以及通路分子JAK2-STAT5/NF-κB蛋白的表达。JAK2抑制剂AZD1480给予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处理后,检测P-JAK2的表达情况及膀胱癌细胞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第四节:基于亚型分析对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探讨用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均一猪苓多糖10 μ g/mL、T24肿瘤细胞上清:新鲜培养基1:1进行处理,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膜表面分子CD209、CD301、CD172 α、CD36、CD163、CD16、CD23 及 CD206 的表达情况。细胞因子的检测是在刺激剂活化巨噬细胞72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上清,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 TNF-α、IL-6、IL-10、CCL2、IL-1 β、CCL18、CCL24、CCL22、CXCL9、CCL17、IL-23p40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的表达情况。整理数据,根据上述细胞因子及细胞膜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HPP活化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的机制。结果:第一节: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以及病理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M2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163、CD206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均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P<0.05),在高级别膀胱癌中的表达均高于低级别膀胱癌(P<0.05)。CD163、CD20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与CD206相比较,CD163和Ki-67表现出了更强的相关性(P<0.001)。第二节:与空白组大鼠相比较,BBN膀胱癌模型大鼠肿瘤组织内CD163和CD20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CD16和CD86显示出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较,BCG组和HPP组的CD163和CD206的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只在CD163表现出显着性(P<0.05),CD86和CD16的表达量均表现出来升高的趋势,但未表现出来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BN膀胱癌大鼠的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BCG和HPP干预后肿瘤组织中Ki-67明显减少(P<0.05)。第三节:HPP在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未表现出细胞毒性(P>0.05);50 ng/mL PMA是THP-1诱导为巨噬细胞的最佳浓度;HPP能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IL-1 β、IL-6、INOS、TNF-α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上调细胞表面分子CD86、CD23、CD40、CD16(P<0.05)。HPP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的细胞活力,并伴有时间依赖性(P<0.05);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的克隆形成能力,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使得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减少肿瘤细胞向S期过度,从而抑制肿瘤增殖(P<0.05);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促进晚期凋亡,细胞凋亡时伴有细胞体积的皱缩,并伴有凋亡抑制蛋白Bcl-2水平下降(P<0.05);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细胞迁移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上调E-cadherin的表达。HPP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下调人膀胱癌细胞系EJ、T24细胞中通路分子 JAK2-STAT5/NF-κB 的表达(P<0.05);JAK2 抑制剂 AZD1480 能够抑制 JAK2磷酸化蛋白P-JAK2的表达(P<0.05)、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的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P<0.05)。第四节:HPP上调细胞因子TNF-α、IL-1 β、IL-23 P40、IL-10及细胞膜受体CD16、CD86、CD23、CD40、CD36 的表达,下调了 CCL2、CCL24 及 CD209、CD301、SIRPα 的表达,对于 TGF-β、IL-6、CCL22、CCL17、CCL18、CXCL9、CD163、CD206 无明显影响;肿瘤细胞上清能够上调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TGF-β、IL-6、IL-10、CCL2、IL-1 β、CCL18、CCL22、CCL24 及细胞膜表面受体 SIRP α、CD36、CD16、CD86、CD209、CD163、CD23 的表达,下调 TNF-α 表达,对于 IL-23、CXCL9、CCL17、CD40、CD206、CD30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1、膀胱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肿瘤的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级及恶性程度有关。2、HPP能够下调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上调M1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促进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向M1亚型极化,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3、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EJ的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阻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是通过JAK2-STAT5/NF-κB通路实现的。4、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杀伤肿瘤细胞,并通过减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来发挥抗膀胱癌作用;肿瘤细胞通过诱导TAMs分泌炎症抑制因子及免疫抑制分子诱导免疫系统的失活,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汪珺[4](2021)在《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数据挖掘和验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筛选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药组药对的配伍规律,提炼李家庚教授的遣方用药特色和学术思想,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对数据挖掘肺癌药对进行验证,以期更准确地将数据挖掘得到的临证经验应用于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并为后续研究打开思路。方法1.筛选李家庚教授2016-2019年于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门诊病案,使用通过Access2010数据库开发的病案录入系统,将筛选后的病案进行录入并对录入后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将清洗后的数据导入到Weka3.6数据挖掘软件中,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再使用Pajek2.0复杂网络软件以节点大小区分频次高低,以节点颜色区分药物功效,以关联规则的药对分析结果为基础计算节点连线参数,以聚类分析结果作为核心圈药物来绘制复杂网络图。2.选取薏苡仁-威灵仙药对作为研究对象,以“薏苡仁”、“威灵仙”为关键词,检索TCMSP数据库中二者有效成份及其作用靶点,并获取有效成份靶点的基因。以“lung cancer”为关键词检索Uin Prot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和TTD数据库中肺癌相关基因及标靶,剔除重复的基因和标靶,获取疾病靶点的基因。通过R软件将药物有效成份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以获取薏苡仁、威灵仙干预肺癌的可能靶点。将有效成份靶点和肺癌相关靶点导入“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工具Cytoscape3.7.2中,以构建薏苡仁-威灵仙和靶点的网络图,并以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节点(node)表示药物的有效成份和疾病靶点。将薏苡仁、威灵仙有效成份干预肺癌的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获取PPI网络图,选取STRING数据库中“Multiple proteins”功能,并将种属设置为“homo sapiens”。勾选PPI网络图中“hide disconnected nodes in the network”选项,将“minimum required interaction score”的数值设置为0.4,最后导出PPI图和“string_interactions”文件。选取“string_interactions”文件中富集在前30的核心蛋白,导入到DAVID数据库,将种属设置为“homo sapiens”,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3.选取小鼠75只,在其右侧腋窝下接种Lewis瘤细胞,0.2 m L/只。移植瘤细胞4~5天后,观察腋窝下肿瘤。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且右侧腋窝下肿瘤体积约为100 mm3的小鼠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即模型(Model,MOD)组、薏苡仁-威灵仙药对低剂量(Yiyiren-Weilingxian,YW-L)组、薏苡仁-威灵仙药对中剂量(Yiyiren-Weilingxian,YW-M)组、薏苡仁-威灵仙药对高剂量(Yiyiren-Weilingxian,YW-M)组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组,每组15只。以薏苡仁20 g、威灵仙15g制作水煎液,并浓缩成每毫升含生药0.45g的浓缩液备用。MOD组给予20 m L/kg/d的生理盐水灌胃;CTX组给予30 mg/kg/d的环磷酰胺灌胃;YW-L组给予4.55 g/kg/d的薏苡仁和威灵仙浓缩水溶液灌胃;YW-M组给予9.1 g/kg/d薏苡仁和威灵仙浓缩水溶液灌胃;YW-H组给予18.2 g/kg/d薏苡仁和威灵仙浓缩水溶液灌胃;上述给药总体积均为20 m L/kg。各组连续灌胃30 d,每日1次。灌胃结束后进行取材,小心打开小鼠胸腔,摘取肺部肿瘤称重,剪取部分肿瘤组织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以备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剩余部分肿瘤组织,置于液氮保存以备进行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1.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临证规律本研究筛选出李家庚教授2016-2019年期间诊治的肺系疾病病案共653例(肺癌207例、慢性支气管炎244例、过敏性鼻炎202例),男性有314例,占总数的48.1%,女性有339例,占总数的51.9%。李教授辨治肺癌的常见证型有阴虚毒热证、痰浊壅肺证、肺郁痰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核心处方有:桑杏汤加减,治疗阴虚毒热证;止嗽散合三拗汤化裁,治疗痰浊壅肺证;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肺郁痰瘀证;四物汤化裁,治疗气滞血瘀证;生脉散合止嗽散化裁,治疗气阴两虚证。常用的核心药对有:白花蛇舌草配重楼长于清热解毒抗肿瘤;款冬花配蒸百部、炙麻黄配杏仁、苏叶配杏仁长于宣肺止咳平喘;荆芥配防风、藿香配防风长于祛风解表;薏苡仁配威灵仙长于消肿散结;丹参配赤芍、丹参配白芍、丹参配炒山楂养血活血之用;陈皮配炒山楂长于行气活血。李教授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证型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肾阳不足证。核心处方有:三拗汤加减,治疗风寒袭肺证;银翘散加减,治疗风热犯肺证;黄芩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证;黛蛤散化裁,治疗肝火犯肺证;四君子汤化裁,治疗肺脾气虚证;真武汤化裁,治疗肾阳不足证。常用的核心药对有:款冬花配蒸百部、炙麻黄配杏仁长于止咳化痰宣肺平喘;荆芥配防风、藿香配防风、藿香配荆芥长于化湿解表散寒;金银花配连翘、蒲公英配连翘长于清热解表;丹参配赤芍、丹参配川芎长于养血活血;葛根配钩藤长于平肝息风;炒麦芽配炒谷芽长于消食和胃。李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证型有肺气虚寒证、肺经蕴热证、肺脾气虚证、肝肺不和证、肾阳不足证。核心处方有:荆防败毒散合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肺气虚寒证;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肺经蕴热证;四君子汤合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肝肺不和证;真武汤化裁,治疗肾阳不足证。常用的核心药对有:苍耳子配辛夷花、白芷配辛夷花、白芷配苍耳子长于通鼻窍;荆芥配防风、藿香配佩兰长于化湿解表散寒;金银花配连翘、板蓝根配连翘、板蓝根配金银花、蒲公英配连翘、蒲公英配金银花长于清热解表;炒枳壳配制香附长于疏肝行气;白芍配丹参长于养血活血等。李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用药情况为:清热药常用赤芍、玄参、连翘、白花蛇舌草、重楼、黄芩、金银花等,补虚药常用黄芪、白芍、炒白术、麦冬、太子参、仙灵脾、生地等,解表药常用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桑叶、葛根等,化痰止咳平喘药常用法半夏、杏仁、炙麻黄、款冬花、蒸百部、桔梗、前胡等,消食药常用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炒神曲,活血化瘀药常用丹参、川芎、延胡索、炒莪术、鸡血藤等,理气药常用陈皮、制香附、炒枳壳、薤白、佛手等,化湿药常用藿香、佩兰、砂仁、厚朴、苍术,利水渗湿药常用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草、金钱草等,平肝息风药常用炒地龙、全蝎、钩藤、煅牡蛎、制僵蚕等,收涩药常用五味子、乌梅、浮小麦、海螵蛸、山茱萸,安神药常用茯神、炙远志、煅龙骨、合欢皮、酸枣仁,祛风湿药常用威灵仙、桑枝、桑寄生、独活等,止血药常用白茅根、仙鹤草、白及、侧柏炭、茜草等,另外还常用开窍药石菖蒲、泻下药火麻仁和郁李仁以及攻毒杀虫止痒药地肤子。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薏苡仁-威灵仙药对抗肺癌机制研究TCMSP数据库显示薏苡仁和威灵仙有效成份分别有9个和11个,薏苡仁干预肺癌的有效成份有6个,威灵仙有3个,薏苡仁在薏苡仁-威灵仙药对干预肺癌中居于主导地位,“成分-靶点”网络图显示薏苡仁-威灵仙药对干预肺癌有效成份为Stigmasterol(豆甾醇)、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Sitosterol alpha1(谷甾醇α1);PPI网络图显示ADRA2A、CSAP3、JUN、MAOA、ADRA1B、SLC6A4、HSP90AA1、MAOB、PTSG2、ADRA1A为薏苡仁-威灵仙干预肺癌的核心靶基因;KEGG富集显示薏苡仁-威灵仙干预肺癌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钙(calcium)信号通路、雌激素(Estrogen)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3.薏苡仁-威灵仙药对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小鼠瘤重及抑瘤率结果显示,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中瘤重减轻(P<0.01,P<0.05),抑瘤率增加。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中瘤重减轻(P<0.05),而抑瘤率增加。HE染色结果显示,MOD组瘤体中细胞排列紊乱且紧密,可见变形坏死的细胞,部分区域有明显的核固缩。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瘤体中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有大量变形和坏死的细胞,核固缩较为明显,部分瘤体边缘有淋巴细胞浸润,其中CTX组瘤体中细胞变形坏死最为明显。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中绿色荧光数量和密度增加。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中绿色荧光数量和密度增加。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Bcl-2、Bax和Caspase-3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P<0.01),而Bcl-2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0.01)。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而Bcl-2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m 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而Bcl-2的m RNA表达水平减少(P<0.05,P<0.01)。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m RNA表达水平增加(P<0.01),而Bcl-2的m RNA表达水平减少(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P<0.01)。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P<0.01);与MOD组比较,YW-L组、YW-M组、YW-H组和CTX组小鼠肺组织中p-PI3K-Tyr607、p-AKT-Thr308和p-m TOR-Ser244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P<0.01)。与YW-L组比较,CTX组小鼠肺组织中p-PI3K-Tyr607、p-AKT-Thr308和p-m TOR-Ser2448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P<0.01)。结论1.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包括:(1)重视固护卫气;(2)重视调畅气机,从肝治肺;(3)重视从痰瘀论治肺病;(4)重视固护脾胃;(5)灵活施药,轻灵平稳。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包括:(1)辨证辨病结合,相辅相成;(2)经方时方合用,相得益彰。2.薏苡仁-威灵仙药对主要是通过调节炎症、糖代谢和雌激素等途径干预肺癌。薏苡仁-威灵仙药对干预肺癌具有多途径和多层次的特点,一方面可以直接调节细胞周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调节炎症和雌激素水平而干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3.薏苡仁-威灵仙药对具有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胥旸[5](2021)在《柴胡皂苷D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文中提出乳腺癌仍然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癌症之一。预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增加。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约不到四分之一。相对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更具侵略性,并可能通过局部浸润扩散或血液及淋巴循环引起远处转移,以及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自噬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并且被认为是维持细胞体内平衡的关键过程。同时,对癌症细胞而言自噬也是一种有效的逃逸机制,它和各种癌症对药物的耐药性相关。自噬通常是由几种自噬相关蛋白的协同作用引发的,一开始自噬体会把部分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包围在自己体内,然后会与溶酶体结合转变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自噬溶酶体会降解。多种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统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及降低耐药性等优势。并且近年来,在中药提取物对肿瘤作用的研究上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一种以柴胡为原材料提取的三萜皂苷。现有的研究报道显示,柴胡皂苷D的功能十分复杂,已经发现的功能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不仅有卵巢癌和肺癌,还包括肝癌和成胶质细胞瘤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SD对人乳腺癌MDA-MB-231在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首先要进行对细胞的培养,将其培养在96孔板当中,每个孔板用相异浓度的药物,培养时间为半天,一天还有2天时间。然后,将每个孔中的细胞用CCK-8溶液处理后,在37℃孵育2小时,使用酶标仪测量450nm处的吸光度值;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先对细胞悬液密度进行调整为3×105个/ml,之后接种到6孔板中,每孔2ml,等待细胞生长达到70%左右的时候,对其进行加药处理,药物处理时间为一天,用FITC-Annexin V和碘化丙啶进行染色,随后通过Flow Jo软件进行分析;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采用不相同浓度的SDS-PAGE胶分离蛋白质。把分离的蛋白质转移至PVDF膜上,并选用5%牛奶在室温下对其封闭半小时。把膜与一抗置于4℃的温度下孵育过夜;将培养的细胞用p CMV-m Cherry-GFP-LC3B转染,加入药物处理24小时,拍照前用4%低聚甲醛固定,最后使用荧光显微镜捕获图像。结果:1.SSD作用于细胞后,12小时的IC50值为5.49μM;24小时的IC50值为6.85μM;48小时的IC50值为10.41μM。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8μM)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总百分数有明显的提高(P<0.05),低浓度组(4μM)和中浓度组(6μM)和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SSD在12h内诱导MDA-MB-231细胞产生大量的胞内空泡。4.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经Rapa处理的细胞(阳性对照)中黄色和红色点的数量增加。而在SSD处理的情况下,细胞中大量红色和绿色点的形成,并呈现黄色覆盖。5.LC3BⅡ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在12h达到高峰后下降(RAPA为阳性对照)。P62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ATG7和Beclin1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外采用SSD和CQ对细胞进行处理时,LC3B表达量在数据上比单独用SSD和CQ处理的组更高。结论:研究数据表明,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能被SSD诱导发生凋亡,同时也能够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自噬溶酶体的形成。这一结果也为自噬降解的抑制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关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史新萌,刘玉萍,瞿鼎,黄琳清,陈彦[6](2021)在《抑制HIF-1α表达的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体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缺氧,缺氧微环境可导致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的过度表达。HIF-1α是缺氧应答中最为关键的转录因子,可通过激活下游基因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肿瘤血管生成、能量代谢异常、耐药性增加、侵袭和转移。因此,下调HIF-1α的表达是一条目前被认为治疗实体肿瘤的很有前景的途径。然而,大多数现有的HIF-1α抑制剂的临床效果受到低效性和高毒性的限制。由此,针对HIF-1α的过度表达研发强效安全的新型药物尤为重要。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化学成分可直接或间接抑制HIF-1α的激活,在对抗低氧诱导的肿瘤进展过程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综述汇总了近十年内直接或间接抑制HIF-1α表达的各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与讨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作为参考。

王贞[7](2021)在《靶向性抑制剂干预SPOP通路抗肾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肾癌中,大约90%的患者显示出VHL基因突变而使VHL蛋白失活,致使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2α蛋白不能经泛素化途径降解,导致HIF-1α和HIF-2α蛋白在细胞质中积累,并由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中与β亚基结合,启动SPOP基因(Speckle-Type POZ Domain Protein)的转录,从而导致SPOP蛋白过表达,并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大量积累。SPOP蛋白的过表达导致下游抑癌底物蛋白过度降解,致使促癌基因相关通路激活,细胞增殖加快,进而促进肾癌的发生。研究表明SPOP蛋白是通过MATH(Meprin-Associated Traf Homology)结构域和底物蛋白结合,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干预SPOP与底物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剂,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肾癌的发展进程;并验证化学干预SPOP通路对抗肾癌作用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对先导化合物6b进行结构优化,用差示扫描荧光(Nano 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nanoDSF)的方法对得到的65个衍生物进行初筛,以确定能够与SPOP蛋白结合的化合物;接着用MTT的方法对65个化合物进行筛选,确定化合物对ccRCC细胞抗增殖作用的影响;结合nanoDSF和MTT的实验方法,确定在体外能与SPOP蛋白结合并且抗ccRCC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的化合物6lc;接着用nanoDSF,常规DSF,核磁滴定(NMRTitration)以及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方法在蛋白水平确证6lc是否可以结合SPOP蛋白;然后用药物亲和力反应靶标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实验,验证6lc能否提高细胞内SPOP蛋白的稳定性;接着通过CO-IP实验和UB实验,确证6lc能否干预细胞内SPOP与PTEN的相互作用;用Western bolt的方法,验证6lc对SPOP-相关通路蛋白的影响。接着为寻找SPOP抑制剂的新结构化合物,对MCE中药单体化合物库进行筛选。采用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的方法对MCE中药单体化合物库中的720个中药单体进行高通量筛选,检测化合物是否能与SPOP结合;然后用常规DSF(Conventional Scanning Fluorimetry,DSF)的方法对初筛到的66个中药单体进行验证;对验证后能与SPOP结合的阳性化合物,用GST-Pull down实验确证在体外是否能够干预SPOP蛋白与PTEN蛋白(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的相互作用,进而筛选到中药单体-漆树酸;而后在细胞水平上,采用克隆形成实验以及划痕实验,验证漆树酸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细胞的抗细胞增殖以及抗细胞迁移的作用;接着用细胞内热迁移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CETSA),验证漆树酸是否能够提高细胞中SPOP蛋白的热稳定性;接着通过细胞内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和Ubiquitination(UB)实验,确证漆树酸能否干预细胞内SPOP蛋白与PTEN蛋白的相互作用;最后,用Western bolt的方法验证漆树酸对SPOP-相关通路蛋白的影响。研究发现MATH结合的底物大都含有SBC基序,基于这个理论基础,本课题进行了SPOP多肽类抑制剂的研究。首先采用计算机虚拟筛选,对虚拟筛选的多肽类分子片段进行打分评判,确定了可能与SPOP蛋白结合的101条多肽;将101条多肽合成,用荧光偏振FP的方法对筛选到的101条多肽进行体外实验,验证这些多肽能否与底物竞争性结合SPOP蛋白,FP实验筛选到多肽Pep38;为确定多肽Pep38为何能竞争天然底物与SPOP蛋白结合,对多肽Pep38和SPOP蛋白进行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接着用激光共聚焦的方法验证Pep38以及N端添加穿膜肽的多肽TAT38的透膜性;体外GSTPull-down实验验证多肽Pep38和TAT38抑制SPOP-底物蛋白相互作用的能力;然后用Co-IP实验验证细胞裂解液中Pep38或TAT38对SPOP-PTEN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接着用Co-IP和UB实验验证全细胞中TAT38对SPOP-PTEN蛋白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底物蛋白泛素化水平的影响,Western bolt的方法验证TAT38对SPOP-相关通路蛋白的影响。接着对添加不同类型的穿膜肽的11个多肽进行验证以获得活性更好的多肽,MTT实验确定11个多肽对ccRCC细胞抗增殖活性的影响;接着用GST Pull-down以及Western bolt实验验证抗增殖活性较好的Pep38-3和Pep38-9对SPOP-底物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能力。研究结果对6b进行5种方式的结构优化,得到65个化合物;结合nanoDSF和MTT实验,确定化合物6lc对SPOP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对两种ccRCC细胞均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IC50分别为2.1 μM和3.5 μM;此外,化合物6lc分别在2.5μM和1 μM能够显着抑制ccRCC细胞系A498和OS-RC-2的集落形成,抑制效率优于先导化合物6b和其他结构类似物;DSF、NMR滴定法、SPR实验均证实抑制剂6lc在体外能够结合SPOP蛋白;DARTS实验验证6lc能够提高细胞内SPOP蛋白的稳定性;CO-IP和UB实验证明化合物6lc干预两种ccRCC细胞系中SPOP与底物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抑癌因子PTEN和DUSP7的稳定和积累,并降低下游p-AKT和p-ERK的蛋白丰度。对MCE中药单体化合物库的720个中药单体用荧光偏振FP的方法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有66个中药单体与SPOPMATH蛋白结构域有结合;常规DSF方法确证其中17个中药单体与SPOPMATH有特异性的结合;体外GST-Pull down实验验证漆树酸能够干预SPOP与PTEN的相互作用;细胞内CETSA实验验证漆树酸能够提高细胞内SPOP蛋白的稳定性;细胞内CO-IP和泛素化实验验证漆树酸能够干预SPOP与PTEN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抑制底物蛋白的泛素化水平,使SPOP相关通路的抑癌基因底物蛋白含量升高,癌基因相关的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从而抑制癌基因通路;克隆形成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漆树酸可以抑制ccRCC细胞A498和OS-RC-2的增殖和迁移。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共获得101条多肽;经荧光偏振FP实验验证后最终确定多肽Pep38;在解析复合物晶体结构后,发现Pep38可以被MATH结构域特异识别,多肽抑制剂Pep38中额外的氨基酸形成稳定的β链,从而增强抑制剂与MATH结构域的结合;添加TAT穿膜肽序列后提高多肽的通透性,这使TAT38保留在蛋白水平和在ccRCC细胞中干预SPOP和PTEN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TAT38抑制细胞内底物蛋白的泛素化水平,抑制癌细胞中抑癌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肾癌细胞系A498和OS-RC-2的增殖;通过进一步的优化,添加不同的穿膜肽,发现活性更好的多肽Pep38-3和Pep38-9,但是它们在细胞水平不能抑制SPOP信号通路。结论一,通过结构修饰,合成系列6b结构类似物,阐明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验证了化学小分子6lc干预SPOP通路对抗肾癌的影响;二,从中药单体库中进行SPOP抑制剂中药单体的筛选,希望能够筛选出新结构的小分子,便于后续优化获得活性更好的SPOP抑制剂,从中筛选到了候选化合物漆树酸-AA,并验证了 AA对抗肾癌的作用机制;三,对多肽类抑制剂的筛选,得到多肽Pep38以及能够穿过细胞膜的TAT38,从不同方面回答了化学干预SPOP对抗肾癌的影响,也提示开发SPOP多肽类抑制剂的可能性。

卞勉励[8](2021)在《新型中药五环三萜金衍生物通过抑制TrxR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瘤氧化还原系统的紊乱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着特点,肿瘤细胞在大量增殖的同时伴随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不断增加。由于ROS浓度较高时,肿瘤细胞产生抗氧化物质的能力增强,以对抗ROS诱导的细胞死亡。研究表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在多种疾病中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重要的抗肿瘤作用靶点之一。此外,ROS在维持内质网的稳态至关重要,氧化蛋白等不断在内质网折叠的过程中,激发TrxR将电子传递给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通过清除ROS,破坏氧化还原稳态。研究发现,在靶向TrxR的药物设计中,与肿瘤损伤程度及病理进程密切相关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eulum stress,ERS)的激活,成为TrxR的潜在下游机制。有趣的是,ROS和ERS的共激活是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量ROS和ERS的共存增加了不同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释放(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包括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细胞表面的暴露、高迁移率蛋白(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外的转运以及大量ATP的释放,这些信号作为ICD过程中肿瘤细胞发挥免疫原性的关键。DAMPs的释放可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提高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原呈递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T细胞依赖性的免疫反应,即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后破坏其细胞膜,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扩大和增强免疫效应。研究表明,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的抗肿瘤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此类化合物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其仅能屈居辅助性治疗。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金化合物具有明确的TrxR抑制活性,在抗肿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因而本研究将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与金进行有效配位,发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金离子的双功能作用,从而达到强效抗肿瘤的目的。考虑到将中药活性成分与金属的作用机理相结合,发挥两者的双功能特性已成为创新药物研发中的焦点,尤其在免疫抗癌药物的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是通过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直接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抗肿瘤作用。因此,我们创新性的提出:将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与金进行有效配位,得到新一类能够通过高效抑制TrxR活性的化合物,其在参与氧化还原调节的过程中,直接导致ROS的大量产生,进一步诱发ERS信号的激活,从而诱导肿瘤细胞ICD效应,达到强效抗肿瘤的目的。本论文首先合成了一系列五环三萜代表性化合物(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熊果酸(Ursolic acid,UA))的炔丙基金(Ⅰ)化合物,并筛选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MCF-7,HT-29,HepG2,A2780)的抗肿瘤活性,选择出优势化合物(OA的炔丙基金化合物OA-Au)进行深入的机制探讨及体内活性评价。结果显示,OA-Au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且与化合物OA相比,显着抑制TrxR酶活性。此外,ROS表达显着升高。电镜结果显示,OA-Au能明显促进内质网管腔的扩张,即内质网发生肿胀,及ERS状态下特征性表达的大量半透明空泡。表明了 OA-Au显着抑制TrxR活性进而促进ROS表达,诱导A2780细胞发生ERS,且达到相较于OA更强效的抗肿瘤活性。接下来,我们使用ROS清除剂NAC及ERS抑制剂Salubrinal进行反向验证。结果表明,ROS清除剂NAC作用下,能够显着抑制ERS标志因子CHOP及Calnexin的表达。同样地,ERS抑制剂Salubrinal也能够明显抵消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及TrxR的抑制活性。体内实验结果与体外结果完全一致,发现OA金化合物显着抑制肿瘤生长,且肿瘤模型组的组织中表现出较高的TrxR活性,给药组TrxR活性显着下降。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一致表明,肿瘤组织中ERS及凋亡标志物表达较低,给药后这些因子表达被显着上调。因此,我们推断OA-Au可能通过抑制TrxR活性进一步激活ERS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外,我们还合成了一系列五环三萜的氮杂环卡宾金(Ⅰ)化合物。同样的方法我们验证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TrxR抑制活性。筛选出优势化合物甘草次酸氮杂环卡宾金(GA-Au)进行接下来的机制研究。由于ROS及ERS的共存是诱导ICD效应的先决条件,我们进一步检测了 ERS相关指标及Ca2+的表达,证实了药物作用下,内质网发生了显着的应激调节。并通过电镜超微观察内质网形态学变化进行验证,结果一致表明GA-Au能够明显激活ERS。此外,我们检测了化合物对肿瘤免疫系统及DAMPs相关信号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GA-Au显着促进钙网蛋白(CRT)在细胞表面暴露;此外,ELISA检测给药后细胞上清中HMGB1表达,发现给药组HMGB1表达显着增加,表明大量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外转运,同时检测出伴有大量ATP的释放。这些信号作为ICD过程中肿瘤细胞发挥免疫原性的关键,在GA-Au作用下,显着被激活。最后,对免疫呈递机制进行研究,分离并制备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并将其与药物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共培养,验证DCs的成熟率,并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2的表达。由于B细胞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刺激体液免疫;TNF-α是一个典型的细胞免疫因子,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标记物;而IL-12可以刺激激活T细胞的增殖和诱导产生细胞杀伤作用的T淋巴细胞和诱导NK细胞的活化。结果表明,化合物能够显着促进DCs成熟,促进相应细胞因子激活及T细胞增殖,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这也进一步解释了该化合物强效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能够确证五环三萜金(Ⅰ)化合物与母体化合物(OA、GA、UA及BA)相比,其抗肿瘤活性显着提高,优势化合物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其通过抑制TrxR表达,促进ROS的大量堆积,并激活ERS相关信号通路,最终诱导肿瘤细胞ICD的发生。本论文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确证了中药五环三萜金(Ⅰ)化合物的抗肿瘤效果并对其深入的机制研究,为寻找合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开拓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王琳[9](2021)在《保肝药物对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合理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使用常用保肝药物对改善肿瘤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比较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或谷胱甘肽注射液来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对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的保肝效果进行meta分析。研究方法:1.系统评价部分:在Pubmed、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肿瘤患者化疗的同时,以异甘草酸镁或双环醇或谷胱甘肽作为预防性保肝药物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2020年08月。对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应用Rev Man5.3软件统计。2.临床观察部分: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0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359例,分为A、B、C三组。对照组A组118例,为仅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B组120例,为化疗基础上预防性使用谷胱甘肽注射液的患者。C组121例,为预防性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化疗患者,三组在经过一周期的化疗后,观察肝损伤发生率和相关症状在各组之间的差异。3.中药系统评价:在Pubmed、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全面检索,胃癌患者在单纯化疗方案基础上加入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为建库—2020年07月。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对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1.系统评价部分:本研究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研究,合计2230名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可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率(RR=0.43,95%CI:0.30~0.61,P<0.01),尤其是3/4度肝损伤的患者(RR=0.33,95%CI:0.31~0.51,P<0.01),并降低ALT水平(MD=-32.03,95%CI:-47.11~-16.95,P<0.01),AST水平(MD=-25.61,95%CI:-38.15~-13.07,P<0.01)以及TBIL水平(MD=-3.82,95%CI:-5.97~-1.67,P<0.01),但对ALP水平(MD=-19.90,95%CI:-54.86~15.06,P=0.26)和DBIL水平(MD=-2.09,95%CI:-5.12~0.95,P=0.18)没有明显影响。2.临床观察部分:一周期化疗后A、B、C三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4.07%,36.67%,34.71%。3/4度肝损伤发生率为:7.63%,0%,0.83%。对三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两组(B,C)与对照组(A)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与C两观察组无明显差异。化疗前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AST、ALT、ALP、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周期化疗后A组检查结果优于B,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的系统评价部分:本研究共纳入了37篇文献,合计2779例样本数。研究结果显示5种(参芪扶正、康艾、黄芪、艾迪、消癌平)注射剂可明显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RR=0.54,95%CI:0.46~0.63,P<0.01)。同时对血液指标与其他不良反应指标做次要结局指标分析的结果显示,中药干预化疗对降低白细胞减少(RR=0.71,95%CI:0.66~0.77,P<0.01),降低血小板减少(RR=0.68,95%CI:0.60~0.78,P<0.01)情况有保护作用,对减少肾功能发生损害情况(RR=0.60,95%CI:0.43~0.83,P<0.01),减少恶心呕吐情况(RR=0.76,95%CI:0.70~0.82,P<0.01),减少腹泻情况(RR=0.67,95%CI:0.55~0.83,P<0.01),减少神经毒性情况(RR=0.66,95%CI:0.56~0.79,P<0.01)均有保护作用,同时,中药干预化疗还可能与降低脱发的发生有关(RR=0.85,95%CI:0.72~1.00,P=0.05)。结论:1.系统评价部分:保肝药物可能对预防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产生影响。2.临床观察部分:谷胱甘肽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单纯化疗相比可以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化疗中预防性保肝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中药的系统评价部分:综合meta结果分析可知,在单纯的化学治疗方案中加入中药进行干预保肝治疗可有效降低肝损伤情况的发生。

周文[10](2020)在《氧化苦参碱通过调控miR-520/VEGF轴抑制肺癌增殖和迁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15%。对于占肺癌8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准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已达到稳定水平。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是一种从有活性的喹嗪类生物碱,OMT不仅能通过对炎症、氧化压力、自噬等生理过程的调节来保护机体的组织和器官,还在抗癌中有着卓越的疗效,但是其发挥抗癌活性的详细机制仍然不清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OMT抗肺癌的效果和潜在机制。实验方法:1、应用miRNA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对OMT(1.0 mg/m L)处理72 h后A549细胞和对照组A549细胞中表达的miRNAs进行了检测。2、使用在线数据库对差异miRNAs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得到的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的通路进行整理并分析。3、使用qRT-PCR,蛋白质印记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0个病例中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iR-520和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4、使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记技术检测了不同剂量OMT处理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H69细胞和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中miR-520和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5、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了不同剂量OMT处理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6、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对miR-520和VEGF的互作关系进行鉴定。7、通过MTT、Transwell、集落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对转染miR-520模拟物的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集落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8、使用Western blot实验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标志物的表达进行检测。9、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对具有较高miR-520表达水平的A549细胞的成瘤能力进行检测。结果:1、miRNA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共检测到770个miRNAs,并且,当设定差异倍数为2时,共筛选得到55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上调表达的miRNA共43个,下调表达的miRNA共12个。2、通过在线数据库的预测和分析,最有可能在OMT处理A549细胞中发挥作用的5条信号通路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白介素信号、钙粘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3、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化学实验证明:肺癌组织相比癌旁组织,miR-520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且VEGF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并且在肺癌组织中miR-520和VEGF的表达水平还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趋势。4、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OMT处理后的H69细胞和A549细胞中miR-520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且VEGF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降低,这种差异在高剂量的OMT(1.0、1.5 mg/m L)处理时具有显着性差异。5、集落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表明OMT处理后的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着降低。6、双荧光素酶实验的结果说明,miR-520能够通过与VEGF 3’UTR区域结合而直接靶向VEGF,证明VEGF是miR-520的直接靶基因。7、MTT、Transwell、集落形成和划痕愈合实验证明高miR-520表达水平抑制肺癌细胞发增殖、迁移和侵袭。8、Western blot实验证明高miR-520表达水平的显着降低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标志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9、高miR-520表达水平的A549细胞的成瘤能力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miR-520降低了A549细胞的成瘤能力。结论:miR-520表达水平的提高能够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降低A549细胞的致瘤性。OMT处理可以上调miR-520的表达,miR-520表达的上调能够抑制VEGF的表达,OMT以此实现对肺癌发展的抑制。

二、传统中药与肿瘤的对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统中药与肿瘤的对抗(论文提纲范文)

(1)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天然抗肿瘤药物研究现状
    1.2 刺五加研究进展
        1.2.1 药用植物刺五加的资源现状
        1.2.2 刺五加有效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3 刺五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4 刺五加的临床应用
        1.2.5 刺五加质量控制的成分研究现状
        1.2.6 刺五加中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1.3.1 复方中药配伍研究
        1.3.2 中药及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
        1.3.3 预测中药及复方新的适应症
        1.3.4 阐释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
    1.4 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概述
    1.5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现状
        1.5.1 胱天蛋白酶途径
        1.5.2 线粒体途径
        1.5.3 死亡受体途径
        1.5.4 内质网途径
    1.6 课题来源及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研究内容
        1.7.1 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1.7.2 紫丁香苷对肿瘤细胞活性影响
        1.7.3 网络药理学预测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
        1.7.4 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2 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试验药品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紫丁香苷提取工艺优化
        2.3.2 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
        2.3.3 紫丁香苷MS结构鉴定
        2.3.4 紫丁香苷纯度检测
    2.4 实验结果
        2.4.1 紫丁香苷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2.4.2 紫丁香苷提取分离
        2.4.3 紫丁香苷结构鉴定
        2.4.4 紫丁香苷纯度
    2.5 本章小结
3 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活性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细胞株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药品及试剂
        3.2.4 试剂配置
        3.2.5 细胞传代培养
    3.3 实验方法
        3.3.1 MTT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增殖抑制作用
        3.3.2 HE染色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活性的影响
        3.3.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4 实验结果
        3.4.1 MTT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增殖抑制作用
        3.4.2 HE染色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活性的影响
        3.4.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网络药理学预测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预测紫丁香苷作用靶点
        4.2.2 预测胃癌相关靶点蛋白
        4.2.3 构建“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靶点”网络
        4.2.4 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
        4.2.5 生物过程与通路分析
    4.3 预测结果
        4.3.1 紫丁香苷与胃癌疾病相关靶点搜集
        4.3.2 “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4.3.3 PPI网络分析
        4.3.4 GO功能富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1 实验细胞株
        5.2.2 实验药品及试剂
        5.2.3 试剂配制
        5.2.4 细胞传代培养
    5.3 实验内容及方法
        5.3.1 PI单染法检测紫丁香苷诱导HGC-27凋亡
        5.3.2 免疫组化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影响
        5.3.3 PI单染色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5.3.4 统计学处理
    5.4 实验结果
        5.4.1 紫丁香苷诱导HGC-27凋亡
        5.4.2 紫丁香苷对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5.4.3 紫丁香苷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5.4.4 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整体质量控制的秦皮多成分定量研究及其查耳酮对抗肿瘤新靶标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基于整体质量控制的秦皮多成分定量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查耳酮对抗肿瘤新靶标的作用研究(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查耳酮对抗肿瘤新靶标的作用研究(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项目支持
个人简介

(3)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析探讨猪苓多糖对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卡介苗的研究进展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三、小结
    第二节 巨噬细胞作为膀胱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一、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二、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膀胱癌的作用
        四、巨噬细胞作为治疗靶点的抗膀胱癌研究
        五、小结
    第三节 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多糖的开发与中医理论的渊源
        二、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四、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膀胱癌组织中M2亚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统计学分析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节 均一猪苓多糖对BBN模型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统计学分析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节 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直接作用研究
        一、THP-1来源巨噬细胞模型的建立及HPP对巨噬细胞的极化作用
        二、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对于人膀胱癌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节 基于亚型分析对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统计学分析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4)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数据挖掘和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伤寒论》中肺病的论治
        1.1 从太阳病论治肺病
        1.2 从阳明病论治肺病
        1.3 从少阳病论治肺病
        1.4 从太阴病论治肺病
        1.5 从少阴病论治肺病
        1.6 从厥阴病论治肺病
    2.《金匮要略》中肺病的论治
        2.1 肺脏自病
        2.2 肺卫相关
        2.3 脏腑相传
第二部分 李教授辨治肺系疾病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案资料来源
        1.2 病案资料筛选
        1.3 纳入、排除、疗效评价标准
        1.4 标准化
    2.研究方法
        2.1 数据录入
        2.2 数据清洗
        2.3 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病案资料的基本信息
        3.2 李教授辨治肺癌的病案数据挖掘结果
        3.3 李教授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案数据挖掘结果
        3.4 李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的病案数据挖掘结果
        3.5 李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病案综合数据挖掘结果
    4.结论
        4.1 重视固护卫气
        4.2 重视调畅气机,从肝治肺
        4.3 重视从痰瘀论治肺病
        4.4 重视固护脾胃
        4.5 灵活施药,轻灵平稳
    5.李教授辨治肺系疾病验案举隅
第三部分 薏苡仁-威灵仙药对治疗肺癌的验证研究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薏苡仁-威灵仙药对抗肺癌机制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结论
    2.薏苡仁-威灵仙药对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实验结果
        2.6 结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李教授辨治肺系疾病学术思想
        1.1 辨证辨病结合,相辅相成
        1.2 经方时方合用,相得益彰
    2.李教授对三种肺系疾病的病机认识
        2.1 李教授对肺癌的病机认识
        2.2 李教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机认识
        2.3 李教授对过敏性鼻炎的病机认识
    3.李教授“散、清、消、补”四法辨治咳嗽
    4.薏苡仁配伍威灵仙共奏抗癌之功
        4.1 薏苡仁-威灵仙治疗肺癌的潜在靶点
        4.2 薏苡仁-威灵仙药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肺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医案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李家庚教授病案录入采集系统界面
    附录三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5)柴胡皂苷D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及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靶向性抑制剂干预SPOP通路抗肾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肾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1.1 中医对肾癌的认知
        1.1.2 肾癌的病因
        1.1.3 中药对肾癌的治疗进展
        1.1.4 中药单体成分漆树酸(Anacardic acid,AA)的研究进展
    1.2 肾癌的现代治疗进展
        1.2.1 肾癌现状及发生的原因概述
        1.2.2 肾癌的病理表现
        1.2.3 肾癌治疗进展
    1.3 E3泛素连接酶接头蛋白SPOP对肾癌发生的影响
        1.3.1 SPOP蛋白的结构
        1.3.2 SPOP蛋白的功能
        1.3.3 泛素化降解途径及Cullin3 E3泛素连接酶
        1.3.4 SPOP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对底物蛋白的影响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SPOP化学合成类抑制剂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用细胞系、质粒以及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用培养基及试剂配制方法
        2.1.5 化学合成类小分子来源
    2.2 实验方法
        2.2.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2 转化
        2.2.3 质粒提取
        2.2.4 SPOPMATH和PTEN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2.5 常规荧光扫描法(Conventional Scanningluorimetry,DSF)实验
        2.2.6 GST-Pull down实验方法
        2.2.7 差示扫描荧光技术(Nano 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nanoDSF)
        2.2.8 核磁滴定(NMR Titration)
        2.2.9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2.2.10 细胞培养
        2.2.11 细胞增殖实验(MTT)
        2.2.12 克隆形成实验(Cloning Formation Assay)
        2.2.13 药物亲和力反应靶标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
        2.2.14 细胞内免疫共沉淀实验(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2.2.15 细胞内泛素化实验(Ubiquitination,UB)
        2.2.16 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olt)
        2.2.17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2.3 实验结果
        2.3.1 SPOP抑制剂的优化原则
        2.3.2 差示扫描荧光技术(nanoDSF)测定化合物与SPOP~(MATH)结构域的结合作用
        2.3.3 SPOP抑制剂对ccRCC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初筛
        2.3.4 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分析
        2.3.5 SPOP抑制剂6lc特异性抑制ccRCC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研究
        2.3.6 nanoDSF实验验证化合物6lc与SPOP蛋白的结合作用
        2.3.7 常规DSF实验验证化合物61c与SPOP蛋白的结合作用
        2.3.8 NMR和SPR实验验证6lc与SPOP蛋白的结合作用
        2.3.9 6lc能够干预细胞内SPOP与底物蛋白的相互作用并降低底物蛋白的泛素化水平
        2.3.10 6lc干预肾癌细胞中致癌SPOP信号通路
    2.4 小结
第三章 SPOP中药单体抑制剂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细胞系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中药单体来源
    3.2 实验方法
        3.2.1 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实验
        3.2.2 细胞划痕实验(WoundHealing)
        3.2.3 细胞内热迁移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CETSA)
    3.3 实验结果
        3.3.1 SPOPMATH和PTEN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3.3.2 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实验检测720个中药单体与SPOPMATH蛋白是否有结合
        3.3.3 常规荧光扫描法(Conventional Scanning Fluorimetry,DSF)对FP实验筛选到的中药单体进行验证
        3.3.4 用GST-Pull down实验在体外验证中药单体对SPOP与底物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3.3.5 nanoDSF实验确证漆树酸(Anacardic Acid,AA)能够与SPOP蛋白结合
        3.3.6 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SPOP (OE-SPOP)后,AA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更敏感
        3.3.7 克隆形成实验发现AA能够抑制ccRCC细胞的增殖
        3.3.8 细胞划痕实验发现AA能够抑制ccRCC细胞的迁移
        3.3.9 细胞内热迁移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验证AA能够增强SPOP蛋白热稳定性
        3.3.10 细胞内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验证AA能够干预胞内SPOP与底物蛋白的结合
        3.3.11 细胞内泛素化实验(UB)验证AA能够抑制SPOP对底物蛋白的泛素化
        3.3.12 AA能够抑制SPOP下游相关通路的蛋白水平
    3.4 小结
第四章 SPOP多肽类抑制剂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用细胞系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计算机虚拟筛选
    4.2 实验方法
        4.2.1 等温滴定量热(ITC)实验
        4.2.2 MATH/Pep38复合物的结晶和结构解析
        4.2.3 细胞内激光共聚焦实验
    4.3 实验结果
        4.3.1 SPOP蛋白MATH结构域多肽类抑制剂的筛选
        4.3.2 候选多肽能够与天然底物竞争性结合SPOP~(MATH)蛋白
        4.3.3 多肽与MATH结构域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
        4.3.4 Pep38和TAT38的透膜性研究
        4.3.5 体外TAT38对SPOP-底物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4.3.6 细胞内TAT38对SPOP与PTEN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4.3.7 在ccRCC细胞中,TAT38抑制PTEN的泛素化水平并抑制SPOP信号通路
        4.3.8 添加不同穿膜肤后的Pep38对细胞抗增殖活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附录
    附件一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新型中药五环三萜金衍生物通过抑制TrxR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肿瘤是困扰当今医学界的重大难题
    1.2 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1.3 中药与金属配位在抗肿瘤中的显着优势
    1.4 本论文的科学假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五环三萜炔丙基金(Ⅰ)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五环三萜炔丙基金(Ⅰ)化合物抑制TrxR诱导ROS-ERS激活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五环三萜氮杂环卡宾金(Ⅰ)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五环三萜氮杂环卡宾金(Ⅰ)化合物激活ROS-ERS诱导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二 综述
附录三 本论文涉及的五环三萜炔丙基金及五环三萜氮杂环卡宾金化合物的核磁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保肝药物对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保肝药物预防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纳入文献的标准
        2.2.2 排除文献的标准
        2.3 资料提取
        2.4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纳入文献评价结果
        3.3 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
        3.3.1 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亚组分析
        3.3.2 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肿瘤化疗患者ALT水平的影响
        3.3.3 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肿瘤化疗患者AST水平的影响
        3.3.4 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肿瘤化疗患者TBIL水平的影响
        3.3.5 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肿瘤化疗患者ALP水平的影响
        3.3.6 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肿瘤化疗患者DBIL水平的影响
        3.4 发表偏倚风险及异质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异甘草酸镁与谷胱甘肽预防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治疗方法
        2.3 肝损伤发生的定义
        2.4 观察指标
        2.4.1 有效性指标
        2.4.2 安全性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有效性分析
        3.2.1 化疗一周期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3.2.2 肝损伤发生情况
        3.2.3 肝功能单项指标异常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中药干预胃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效果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文献纳入标准
        2.1.2 文献排除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数据提取
        2.4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评价结果
        3.4 meta分析
        3.4.1 肝功能损害的meta分析
        3.4.2 其他指标的meta分析
        3.5 发生偏移风险及异质性分析
        3.5.1 肝功能损害的异质性分析
        3.5.2 其他观察指标异质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保肝药物防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氧化苦参碱通过调控miR-520/VEGF轴抑制肺癌增殖和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前言
第一章 氧化苦参碱处理的肺癌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的筛选
    1.1 背景与目的
    1.2 材料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OMT影响miR-520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1 背景与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miR-520/VEGF轴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3.1 背景与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四、传统中药与肿瘤的对抗(论文参考文献)

  • [1]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D]. 何嘉欣.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整体质量控制的秦皮多成分定量研究及其查耳酮对抗肿瘤新靶标的作用研究[D]. 薛抗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析探讨猪苓多糖对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D]. 贾文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李家庚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数据挖掘和验证研究[D]. 汪珺.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柴胡皂苷D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及自噬的影响[D]. 胥旸.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抑制HIF-1α表达的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史新萌,刘玉萍,瞿鼎,黄琳清,陈彦. 药学学报, 2021(10)
  • [7]靶向性抑制剂干预SPOP通路抗肾癌的研究[D]. 王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新型中药五环三萜金衍生物通过抑制TrxR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 卞勉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保肝药物对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合理性研究[D]. 王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氧化苦参碱通过调控miR-520/VEGF轴抑制肺癌增殖和迁移研究[D]. 周文. 汕头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医与肿瘤的对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