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龚自珍诗歌的现代特征

论龚自珍诗歌的现代特征

一、论龚自珍诗歌的近代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1](2022)在《龚自珍诗歌的二律背反现象及其成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宏观视阈来看,龚自珍的诗歌在思想价值与艺术审美上,存在着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就思想领域而言,龚自珍在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的同时,却又竭力维护之,甚至企图通过"自改革"来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从艺术范畴来看,龚诗一方面大有冲破古典格律之势,呈现出近代诗自由化、通俗化、口语化的新特征;另一方面却又以佛学、朴学、音韵学等专门之学入诗,呈现出学人诗奥僻艰涩、佶屈聱牙的旧风貌。龚诗旧风貌与新特征并存的二律背反现象,乃是理想与现实、理学与诗学、复古与求变等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龚诗的二律背反现象,探究其深层次的形成原因,可全面、准确地反映龚氏的诗歌风貌及诗史地位。

李晨[2](2020)在《文学史的选择:论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文中研究指明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与一般的清诗经典化理路不同,从实证角度看,龚自珍与袁枚的诗学接力难于落实,但其诗之个性独造、复古生新等特征符合"性灵说"所倡导的诗学精神,也让龚自珍诗歌在其所处时代中展现出高度的原创性品质,奠定了"经典化"基石。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其一,清末延至民初是"经典化"的开始时期;其二,民国时期是"经典化"程度加深的量变积聚时期;其三,龚自珍诗的"经典化"定格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龚自珍诗"经典化"的探究,不难发现"近代"这一概念在龚自珍诗研究史上的关键意义和突出价值。换言之,龚自珍诗的"经典化"展现出事实上的"近代"和观念上的"近代"两方面作用。

贺国强[3](2018)在《龚自珍诗歌的现代性与“《春秋公羊》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龚自珍的《春秋公羊》学对"私"和"个人主义"的推扬,带有某些现代性因素。受公羊学的影响,其诗歌体现出叛逆传统的私人情感体验,具有一种"现代性欲望"。同时,龚自珍诗歌将自我主观欲望的现代想象性和传统儒家群体诗学的政教性并置、背离,反映了现代性的过渡、短暂、偶然特征,亦与以文士为基础的常州公羊学派,喜好文章"经世"的特点密切结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雯艺[4](2018)在《龚自珍诗歌创作倾向研究》文中认为龚自珍是晚清文学界的大诗人、大思想家,他的诗文作品数量丰厚,备受后人推崇。但作品的辉煌并未让龚自珍留下完整的文学理论着述,他的诗歌创作观念都蕴藏在他的诗、文、词的创作中。本文主要联系龚自珍的诗歌创作实践,结合他诗歌作品以及文章写作中的文学观念和美学思想,对其主要诗歌创作倾向做出具体分析。本文一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阐述龚自珍身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他诗歌创作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分析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尊史”倾向。龚自珍提出了“善入”、“善出”之说,既要求作者全面地了解生活,同时提出创作者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观点,强调关注现实生活,抒写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史一家”的观念则主张诗人作诗的目的与史官作史一样,是为了实现对社会现实政治状况的批评而作。另外,“尊史”情怀也体现在他善于运用“借古讽今”的文学创作手法。第二章,探讨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尊情”倾向。龚自珍将“情”分为“阴气”和“阳气”,讲究“尊心”,运用“畅情”的方式抒发情感。“感慨”说强调作家应敢于畅言胸中是非,为那些悲凉的现实吟诵。第三章,重点关注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尚奇”倾向。龚自珍推崇前人奇异光怪之诗风,擅长运用“奇”象和“奇”境来表达所见所闻,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文艺体裁进行创作。第四章,探析龚自珍诗歌创作的“贵真”倾向。龚自珍注重诗文创作的清新自然,借鉴了“童心说”,追崇纯真的思想感情,提出“完”的诗文理想,重视作家个性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力图达到诗与人的合一。结语部分,主要陈述了龚自珍诗歌创作观念对近代诗坛、新文学革命的影响。同时,总结回顾了论文的叙述逻辑,以及论文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秦帮兴[5](2017)在《龚自珍与经世思潮研究综述》文中认为一、龚自珍研究1.生平研究方面。龚自珍年谱的整理,最早有吴昌绶所撰《定庵先生年谱》。该谱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梓行,虽有导路之功,但只是一个类似大事记的记录,非常粗疏。宣统元年(1909),黄守恒所撰《定庵年谱稿本》作为上海时中书局版《定庵文集》的附录面世,其中有补录龚橙挚友日记中关于龚自珍的记录,但也有穿凿附会处。另外,

陈莉莉[6](2017)在《龚自珍《己亥杂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龚自珍是我国近代开端第一位“但开风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己亥杂诗》是道光十九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创作的一组大型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是其人生中最为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意在通过对这组大型组诗的全面解析,挖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展现一个更为丰满的龚自珍形象。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是对龚自珍《己亥杂诗》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的梳理与叙述,并对其研究价值作简要阐述。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现存材料对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创作历程及动机进行阐述。主要对龚自珍辞官南归历程进行梳理,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思想情感,为下文深入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是对《己亥杂诗》内容和题材的分类。《己亥杂诗》全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除了记述了诗人在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感想外,还涉及到自己的家事、经历、学术等众多方面,更是在诗中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这一部分通过分类整理对《己亥杂诗》全本进行整体地把握,为下文的艺术分析和思想探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是对《己亥杂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主要是根据《己亥杂诗》末尾程金凤女士对龚诗的评价分为思想、语言和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己亥杂诗》典雅瑰丽的语言,“尊情”的文学思想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第四章是分析《己亥杂诗》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与发展。《己亥杂诗》在艺术上不仅对七绝诗歌进行了发展和创新,还以其深刻而犀利的思想影响启迪着后世,掀起一股学龚热潮。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概括,也是对龚自珍及《己亥杂诗》意义与地位的评价。

沙先一,赵玉民[7](2016)在《定庵诗的经典化历程及其文学史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定庵诗在清代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经典化过程随着晚近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历经波折。定庵诗经过清代传统文人、同光体诗人、维新派文人的评价与定性,完成了初步的经典化;经过革命派的批判与南社文人的推崇,进而确立了其经典化地位。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定庵诗经历了一次与前代文学作品大不相同的经典化历程,这一历程与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钱志熙[8](2016)在《论龚自珍诗歌的复与变》文中研究指明文学创作的成熟,表现在作家对复变关系的自觉把握上,作家在文学史的位置也往往决定于此。龚自珍在诗史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位,这与对其诗歌的复变关系尚未作出很好的研究有关系。龚氏的整个学术文章,都体现出逆今复古的特点,龚诗是对清代盛平诗风的一种逆反。其个人在诗学方面的主观祈向,是超越明清甚至部分地超越唐宋,向汉魏六朝乃至诗骚的艺术精神回复。在这种艺术观念的主导下,龚氏在诗体、诗格、诗法方面,都作出了创新,或者说以复古为创新。

赵宏[9](2013)在《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研究》文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集合体。宗教文化既有外在的现象层面,也有内在的精神层面;历史上的宗教文化总是某个社会整体文化背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多种文化因素的集合体。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的创造主体虽然是信奉这一宗教的群体,但作为特定社会、特定时代中的宗教文化,是社会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中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清代的宗教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宗教文化的再生产,这种文化的再生产,不仅是在代际之间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有所创造的再生产。清嘉庆以后,社会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诗人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半封建、半殖民地境地的社会大转变时期。此时,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以“援儒入佛”、“佛儒兼治”的思维方式,化出世情结为入世思想,形成了以“经术求治术”的社会批判思想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作为近代思想文化的先驱,龚自珍接触到了佛教思想并受其影响颇深。龚自珍出身于传统的士大夫家庭,自幼就受佛教的熏习,随父入京,侍亲居京师法源寺南,尝逃塾就寺门读书。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聪颖的学识天资,使龚自珍在青年时期就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汉学功底,对古代文物、金石文字、西北边疆地理、经学、佛学、道教皆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诗词和古文创作更是名满东南。然而不幸的是,龚自珍生不逢时,虽饱读诗书、胸怀天下,却始终仕途坎坷、终生不遇,郁郁寡欢而终。在漫长的徘徊、挣扎与探索之中,龚自珍“以佛附儒”、“援儒入佛”,最终寻找到了心灵舒缓和解脱的佛教哲学思想。随着佛教思想对龚自珍的侵染,其人生轨迹和诗文创作作品皆附着了浓厚的佛学思想特色,带有佛教色彩和禅意。本论文的研究既是对龚自珍诗文作品重新界定的一种开拓与尝试,也是对其佛学思想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纽带的爬梳和阐释,通过系统、完整的研究,全面地阐述了“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的内在联系,厘清了佛学思想对龚自珍其人及其诗文创作的贡献和影响,探讨了龚自珍的佛学理论渊源、影响及其诗文作品审美价值和功利意义,并通过对“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关系”研究,进一步展现了清代儒、释思想调和文化背景下居士佛学的独特风貌。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龚自珍方内方、方外交游、佛教典籍、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之关联研究、龚自珍的“援佛入儒”思想的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注重佛学理论的深度探索与诗文作品的相互衔接和映衬,着重研究龚自珍崇尚的“天台宗”佛学思想及龚定庵的佛学思维、佛学思想内涵、佛学精神对其诗文创作的启发、渗透与影响,进而形成了对“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关系”的完整认知。

董立梅[10](2012)在《龚自珍运河诗文研究》文中认为清代,大运河一线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得风气之先,是当时中国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灵人杰,运河沿线孕育聚集了众多的着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短暂的一生,从生平活动到文学创作都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生于运河,到移家、科考、为官,南北往返,路过了无数的沿岸重镇,途中与文士、学者交往互动,诗词唱和,其间的交游、学术活动等都对龚自珍的思想、创作产生了影响。龚自珍是一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行旅过程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运河诗文,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途中纪行交游、民情风俗、自然风光、运河旅况等,都走近了龚自珍的生活,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慷慨论国事的行旅文人,龚自珍的运河诗文反映出独特的思想文化境界与审美风格特色。诗文中表现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时代社会思考,充满了对腐朽社会的批判和改革社会的理想。艺术风格上,雄奇与哀艳两种审美情趣交织并存于龚自珍的运河诗文中,表现为剑气和箫心的两重性。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龚自珍的运河诗文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二、论龚自珍诗歌的近代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龚自珍诗歌的近代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龚自珍诗歌的二律背反现象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批判与维护并存的思想矛盾性
二、通俗与晦涩同在的艺术复杂性
三、龚诗二律背反现象的成因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第二,理学与诗学的碰撞。
    第三,复古与求变的融合。

(2)文学史的选择:论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 源自性灵:“经典化”的逻辑起点
二 诗文共鸣:“经典化”的生成渐进
三 肇启近代:“经典化”的书写定格
余 论

(3)龚自珍诗歌的现代性与“《春秋公羊》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龚自珍“公羊学”中的现代性因素
二、龚自珍诗歌的“现代性欲望”
三、龚自珍诗歌的古代“英雄主义”与“现代性”之矛盾

(4)龚自珍诗歌创作倾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尊史”倾向
    1.1 “善入”与“善出”
        1.1.1 “善入”的含义
        1.1.2 “善出”的内涵
    1.2 “诗史一家”
        1.2.1“诗史一家”的蕴意
        1.2.2 对传统“诗史”观念的承袭
    1.3 推崇“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尊情”倾向
    2.1 “尊情”而出,“畅情”而发
        2.1.1 情的涵义之一:“旦阳之气”
        2.1.2 情的涵义之二:“阴气”
        2.1.3 情的表现形式:“畅情”
    2.2 “感慨”的诗文批评标准
        2.2.1 抒发真情实感
        2.2.2 “感慨”出于“愤慨”
        2.2.3 长久的情感积累
第三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尚奇”倾向
    3.1 继承前人诗作的“奇”风
        3.1.1 直接模仿前人的奇诗
        3.1.2 继承前人的反常创作观念
    3.2 善于营造“奇”境
        3.2.1 塑造神话“奇”境
        3.2.2 造“怪”象和“怪”境
    3.3 尊尚各式诗体
        3.3.1 四言体
        3.3.2 乐府诗
        3.3.3 谣辞
第四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的“贵真”倾向
    4.1 贵诗文天然之美
        4.1.1 文贵天然
        4.1.2 诗顺自然
    4.2 力倡“童心说”
        4.2.1 “童心”即赤子之心
        4.2.2 “童心”是回归初心
    4.3 “完”的诗学理想
        4.3.1 诗与人为一
        4.3.2 偏重敢想直言的表达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龚自珍《己亥杂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二、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创作历程及动机
三、《己亥杂诗》的内容和题材分类
    (一)政论诗
        1.揭露封建末期的现实和矛盾
        2.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二)怀旧诗
    (三)赠别诗
    (四)爱情诗
    (五)佛理诗
    (六)生活随笔
四、《己亥杂诗》的艺术特色
    (一)文学思想
    (二)典雅瑰丽的语言
        1.绚丽的色彩
        2.典雅的内涵
        3.特定的意象
    (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1.浪漫主义的历史渊源
        2.浪漫主义的特色
五、《己亥杂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与发展
    (一)文学形式的新发展
        1.对七绝发展的影响
        2.形式结构的创造
    (二)掀起“龚癖”热潮
    (三)对社会及人们的警示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定庵诗的经典化历程及其文学史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庵诗的经典性美质
二、定庵诗的经典性建构
    (一)清代传统文人对定庵诗经典性的争论
    (二)维新派对定庵诗经典化的推动
三、定庵诗经典地位的确立
    (一)章太炎对定庵诗的批判
    (二)南社文人对定庵诗的推崇
    (三)定庵诗经典性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余论

(8)论龚自珍诗歌的复与变(论文提纲范文)

(9)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佛学原始
    第二节 佛典之于龚前时代的发展、接受状况说略
    第三节 选题研究综述
        一、选题研究背景
        二、选题研究意义
    第四节 选题追求的学术标的和研究方法
        一、选题的学术标的
        二、选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龚自珍的佛学因缘
    第一节 龚自珍身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佛学背景
        二、家学渊源
        三、龚自珍家世地缘的佛教影响
    第二节 龚自珍方内方外交游考略
        一、龚自珍的方内交游
        二、龚自珍的方外交游
第三章 龚自珍的佛学思想
    第一节 龚自珍“援儒入佛”的居士佛学
    第二节 龚自珍与“天台宗”
    第三节 龚自珍的《发大心文》
    第四节 龚自珍的《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
    第五节 龚自珍的《南岳大师象赞》
    第六节 龚自珍的《支那古德遗书序》
    第七节 龚自珍的《法性即佛性论》与《最录三千有门颂》
第四章 佛学思维与龚自珍诗文构思
    第一节 佛法阔大的声色场与龚自珍的艺术想象力
    第二节 “剑气”“萧心”与“一心三观”
    第三节 《已亥杂诗》呈示的佛学思想
    第四节 “普度众生”与诗思灵光
    第五节 “顿悟禅机”与诗歌触媒
    第六节 “戒”“律”与诗的规矩
第五章 龚自珍“援儒入佛”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龚自珍“援儒入佛”思想对佛学研究的影响
        一、“纸上苍生”之叹
        二、“于无声处惊雷”
        三、“但开风气不为师”
    第二节 “慈悲为怀”的龚自珍之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10)龚自珍运河诗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龚自珍生平活动与运河的关系
    (一) 运河城市与定庵生平
    (二) 名士风气与运河
    (三) 佛教信仰与运河
二、 龚自珍与运河重镇淮安关系研究
    (一) 辛酉初游
    (二) 己亥之游
    (三) 辛丑之游
三、 龚自珍运河诗文创作
    (一) 运河行旅中的《己亥杂诗》及其少量行旅词
    (二) “编年诗”中相关运河的描述及其词作中的运河
    (三) 龚自珍运河文
四、 龚自珍运河诗文所反映的思想与审美特色
    (一) 社会批判思想
    (二) 社会更法思想
    (三) 运河诗文审美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龚自珍诗歌的近代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龚自珍诗歌的二律背反现象及其成因[J]. 王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文学史的选择:论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J]. 李晨. 文学遗产, 2020(03)
  • [3]龚自珍诗歌的现代性与“《春秋公羊》学”[J]. 贺国强. 广西社会科学, 2018(11)
  • [4]龚自珍诗歌创作倾向研究[D]. 陈雯艺.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5]龚自珍与经世思潮研究综述[J]. 秦帮兴.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7(02)
  • [6]龚自珍《己亥杂诗》研究[D]. 陈莉莉. 绍兴文理学院, 2017(02)
  • [7]定庵诗的经典化历程及其文学史意义[J]. 沙先一,赵玉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8)
  • [8]论龚自珍诗歌的复与变[J]. 钱志熙. 求是学刊, 2016(02)
  • [9]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研究[D]. 赵宏. 吉林大学, 2013(04)
  • [10]龚自珍运河诗文研究[D]. 董立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论龚自珍诗歌的现代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