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危害因素分析及流体相容性试验研究

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危害因素分析及流体相容性试验研究

一、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及入井流体配伍性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董沅武[1](2021)在《低渗透砂岩油藏增产过程中储层损害的微观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全球油气资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我国已探明的低渗透油藏储量在石油储量占比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已成为重要的勘探增储目标。与常规砂岩油藏相比,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特殊性决定了储层开发过程中一般需要一定的增产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水力压裂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增产的有效方式,但是压裂增产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以江汉油区新沟嘴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将地质资料、施工措施与效果以及储层微观地质特征与室内评价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储层改造过程中入井流体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从微观角度对储层敏感性伤害及储层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目标储层属于硬石膏胶结低渗透砂岩,压裂作业导致储层的温度、压力及地层流体矿化度等变化会改变地层原有水敏性矿物硬石膏的溶解-沉淀条件,储层具有明显成垢倾向,储层伤害主要表现在水敏性伤害、酸敏性伤害以及微粒运移。导致水敏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硬石膏水化膨胀及分散/运移、溶解再沉淀,次要原因是储层中少量的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和运移。通过以上研究,针对性的对目标储层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为新沟嘴嘴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帮助。

易琳[2](2020)在《C18区块三元复合驱室内与矿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河油田动用高凝油储量2.65亿吨,其中规模最大的C18块上报地质储量6374万吨,2020年产油20.1万吨,储量、产量分别占高凝油储量、产量的24.1%、18.7%。该块目前已进入双高开发期,水驱开发矛盾突出,亟需探索新方式提高采收率,支撑低油价下油田效益发展。区块1986年投入开发,同年10月转注水开发,历经基础井网建设、5次细分加密调整及多级分注合采综合调整三个主要开发阶段,2010后在区块东部主体部位开展了规模深部调驱,见到了一定效果。但2000年后受长井段分注合采的影响,区块长期处于高含水低速开采状态。为验证双高期高凝油油藏化学驱可行性及潜力,选择该块开展化学驱先导试验,攻关高凝油化学驱技术,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完善化学驱技术序列。该项目针对区块地质特征,开展室内驱油实验优选配方体系,设计矿场试验方案,分析、完善工艺技术,通过化学驱注入、举升工艺、配套工艺等设计,确定最优开采方案,对试验效果进行持续跟踪,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李坤豫[3](2020)在《渤中34-9油田钻完井液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渤中34-9油田钻完井过程中不可避免对储层造成损害,为了有效保护储层,本文对渤中34-9油田储层岩心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并探讨了其储层损害机理;在分析渤中34-9油田钻井已发生的复杂情况基础上,为满足渤中34-9油田钻井安全和储层保护的需要,对渤中34-9油田钻完井液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渤中34-9油田储层岩心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34-9油田储层为中等偏弱速敏,临界流速为1.00 m L/min;(2)渤中34-9油田储层为中等偏弱水敏,临界矿化度为4694 mg/L~9388 mg/L;(3)渤中34-9油田储层无酸敏;(4)渤中34-9油田储层为中等偏弱碱敏,临界p H值为10;(5)渤中34-9油田储层为中等偏强应力敏感性,临界应力3.5 MPa。优化了渤中34-9油田12-1/4"井段PEC钻井液配方,优化后的PEC钻井液配方中减少了封堵剂种类及其加量,优化后的PEC钻井液具有较好抑制性、抗温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同时其流变性能、滤失性能以及封堵性能与优化前的PEC钻井液基本相当。优化了渤中34-9油田定向井8-1/2"井段PEM钻井液配方,优化后的PEM钻井液滤失量更低;优化后的PEM钻井液配方中封堵剂种类及其加量减少,优化后的PEM钻井液具有较好抑制性、抗温性和抗污染性,同时其流变性能、滤失性能、润滑性以及封堵性能与优化前的PEM钻井液基本相当,优化后的PEM钻井液储层保护能力优于优化前的PEM钻井液。优化了渤中34-9油田水平井EZFLOW钻井液配方,优化的EZFLOW钻开液具有较好抑制性和抗污染性能,同时其流变性能、滤失性能、润滑性以及封堵性能优于PRD钻开液体系,且优化的EZFLOW钻开液在后期无破胶液处理条件下直接返排储层保护能力优于PRD钻开液体系。优选了适用于渤中34-9油田的隐形酸完井液体系,隐形酸完井液注入经优化后的PEM钻井液污染的岩心,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均大于85%;优化的EZFLOW钻开液污染的岩心后经隐形酸完井液处理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为94.31%,优选的隐形酸完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能力。

韩韶朋[4](2019)在《大港枣园油田中高渗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文中提出枣园油田属于大港油田重点常能区块之一,中高渗储层主要位于枣园油田的自来屯、风化店区块,区块内储层的基础物性较为复杂、敏感性矿物种类和含量丰富,因而容易引发储层敏感性并导致的储层损害的现象发生。枣园油田储层保护工作开展较早,主要以屏蔽暂堵理论为指导,目前在用的钻井液体系主要为聚合物钻井液和硅基防塌钻井液,实验表明,现用钻井液的储层保护性能不佳,尤其是钻井液对储层封堵性效果较差,导致钻井液滤液侵入储层造成损害。枣园油田中高渗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碱敏和盐敏损害。根据枣园油田中高渗储层易发生储层敏感性损害的特性,对现用的聚合物钻井液和硅基防塌钻井液进行储层保护性能分析,测量现用钻井液滤失量和污染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结果表明,现用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不佳,储层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低(中渗储层渗透率恢复值72.50%,高渗储层渗透率恢复值72.56%),未达到钻井液的储层保护性能要求。针对枣园油田现用钻井液储层封堵性能不足导致储层损害的问题,本文依据理想充填理论提出了适合大港枣园油田中高渗储层的细目钙暂堵颗粒优化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纳入了复合刚性、柔性纤维粉,研究了钻井液用封堵性储层保护剂“FGX”,并对储层保护剂的原材料和润湿剂进行了优选,同时实验验证了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然后通过储层损害实验研究了基于理想充填理论提出的细目钙暂堵颗粒配方和封堵性储层保护剂FGX与钻井液的储层伤害性实验和渗透率恢复值实验,对比储层损害实验表明,添加理想充填细目钙暂堵配方的钻井液滤失量也有明显降低,中渗岩心渗透率达到86.4%;而添加储层保护剂FGX的现场井用钻井液的滤失量明显降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94.12%,高渗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分别达到88.90%和94.39%,说明FGX的封堵性能良好,可以起到显着的储层保护效果,进而提高油气层的产量。

周凯[5](2019)在《K地区低渗透油层解堵改造入井液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潜力巨大,然而油层损害极大的制约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而对油层有效的解堵和改造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的关键。本论文以渤海湾盆地K地区低渗透油层为例,以储层保护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室内微观分析,对低渗透油层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流体性质以及储层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开展了解堵酸液和改造压裂液的优选与实验评价,并进一步优化了配套施工工艺,借助现场试验检验了配方的工程应用效果,为提高K地区低渗透油层的解堵改造效果,解除储层损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支撑,最后形成了适用于K地区低渗透油层解堵改造的入井液配方和工艺技术。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揭示了K地区低渗透油层的流体敏感性,为解堵入井液优选奠定了基础。枣IV油组速敏程度为中等偏弱,水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对盐酸存在中等偏强酸敏,土酸呈中等偏弱酸敏;枣V油组速敏程度为中等偏弱,水敏程度为中等偏强,临界矿化度为25000mg/L,对盐酸存在中等偏弱酸敏,土酸呈中等偏强酸敏;孔II油组速敏程度为弱,水敏程度为中等偏弱,盐酸呈中等偏弱酸敏,土酸无酸敏。优选评价了解堵酸液配方,优化酸化配套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不同酸液添加剂并进行实验对比,优选出适合该区块的酸液配方为15%HCl+3%HF+2%多效化学添加剂DX-3+1%互溶剂+2%暂堵剂,并对酸液体系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符合预定指标,是适合K地区低渗透油层酸化解堵的酸液体系。针对性采用适合多层酸化的投球暂堵酸化方法,并对配套工艺及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此为依据对K地区的探井D15井进行了现场酸化试验,残液返排率明显提高,施工成功率100%,产液量显着提升,酸化措施效果明显。优选评价了低损害压裂液配方,优化压裂配套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应用。针对早期压裂液水化后的残渣严重影响地层和填砂裂缝渗透率,直接影响压裂效果等问题,优选高质量添加剂,配置了新型GHPG低损害压裂液,其配方为:0.5%GHPG增稠剂+0.2%FSJ-2分散剂+0.1%CYY-02助排剂+2%KCl溶液+2%A-28黏土防膨剂,结果表明:GHPG压裂液的残渣明显较低,对岩心损害更小,可大幅降低储层损害,是耐温好、损害低的优质压裂液。采用大排量施工技术,加大改造规模;采用多粒径组合加砂工艺,实现高导流能力,保证施工成功率;应用高效强化返排工艺,保证压后压裂液的快速返排,在W98-4井进行了现场压裂应用,残液返排率高,压后增产效果明显。

马薛丽[6](2019)在《海上低渗气藏自生酸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非常规油气资源尤其是低渗气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海上低渗气田B气田为例,在文献调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室内实验、软件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海上B气田储层伤害因素进行总结,对该区块气井低产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了相应的解堵增产工艺措施,主要完成内容及取得的成果认识如下:通过调研现场资料并结合室内实验,对储层地质特征、岩性特征、流体特征分析,明确了B区块P组储层岩石孔隙发育较差,压力系数正常,储层温度偏高,地层水无结垢趋势,总体来说储层物性较差为低渗砂岩。通过室内敏感性实验,明确了储层存在中等偏强速敏、中等偏弱水敏、弱酸敏及中等偏强碱敏感性,入井液矿化度应控制在12000~28000mg/L之间。通过入井工作液伤害评价实验发现钻井液滤液、固井液滤液以及完井液滤液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均高达50%以上,会对储层造成严重伤害。对目标区前期采用的自生酸性能展开评价。根据酸液体系性能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优选了自生酸体系添加剂,隔离液药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堵工作液体系,确定采用多级段塞交替注入方式泵注工作液。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了自生酸段塞在井筒内的混合情况,得到了酸母体初次混合点深度的一般变化规律。以最大混合深度为目标,优化了井型特征、储层深度、作业管柱管径、施工排量、隔离液段塞长度等施工工艺参数。

姚金星[7](2019)在《元坝地区气井井筒堵塞机理及解堵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元坝气田是国内目前埋藏较深、开发风险较大、建设难度较高的酸性大型海相气田。该气藏埋深为6500~7100m,气藏压力为66~72MPa,气藏温度为145~160℃。天然气中高含H2S,平均含量为5.53%,CO2平均含量为9.31%。随着国内对高含硫气藏的不断开发,四川盆地元坝气田的开发倍受关注。近年部分气井在投产过程中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井筒堵塞,导致单井产量下降,解堵作业成本增高。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井筒堵塞机理及解堵措施。本文根据化学分析方法对堵塞物的物性及所含成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来源。为达到井筒高效解堵,依据其所含组分,对解堵剂分子结构进行设计,研制出一种新型解堵剂。为增强解堵剂普遍实用性,研制出复合解堵剂配方。最后,对复合解堵剂进行地层配伍性、静态腐蚀、抗温性能及解堵性能评价,本文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通过体视显微镜及数码相机对堵塞物进行宏观照相和粒径分析;热失重分析表明在230~510℃时,堵塞物失重率为53.64%,表明堵塞物中所含有机组分为53.64%;堵塞物SEM分析表明碎屑边缘及表面与有机共体富集形成,EDS分析的主要元素与XRD分析相互印证,无机成分主要为黄铁矿(FeS2)和重晶石(BaSO4),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86.53%和13.47%;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有机组分分析可知,在Ⅱ区域与Ⅲ区域内出现CH3和CH2的伸缩振动,表明该堵塞物中必含烷烃类有机化合物,可断定为沥青质混合烃类物质。(2)从元坝地区天然气来源及成因分析,元坝气田早期发生过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元坝气井井筒堵塞主要有4个因素,首先为硫沉积因素;其次为沥青质杂质分子的分散运移;再者由于气井浅井段井筒水合物生成;最后是由于入井流体与地层水不配伍性或抗温性能的不足,与无机物混合形成不溶性残渣沉积物造成井筒堵塞。(3)从有效解离、溶解和分散堵塞物中起胶结、凝聚作用的有机组分角度出发,进行解堵剂(D-XL)的研制,然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复合解堵剂,复合解堵剂为:20%D-XL+25%无机酸+8%螯合剂+20%溶硫剂+15%乙醇。将复合解堵剂与地层水进行配伍性实验,在地层水矿化度小于170000mg/L时,配伍性良好;P110挂片在解堵剂与地层水(1:1)混合介质中的腐蚀速率为0.3517mm/a,由于复合解堵剂中含有无机酸组分,较模拟地层水氯离子含量为24.26g/L的腐蚀速率稍高;在温度为20~120℃时,堵塞物溶解效率逐步上升,温度为120℃时,该解堵液溶解堵塞物的能力达到41.2%。

张轶[8](2018)在《牙哈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损害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白云岩中赋存的油气资源量丰富,约占全球油气总量的25%。塔里木牙哈区块寒武系白云岩经多年钻探,已证实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白云岩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普遍发育。储层极易受到污染损害,影响油气产量,严重制约着白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论文在资料收集、文献调研和基础地质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牙哈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地质特征,明确储层的潜在损害机理,重点开展储层损害评价室内实验,评价研究其储层损害程度与损害机理,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钻完井资料,明确牙哈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类型主要为粉晶云岩、泥晶云岩,黏土矿物含量少;(2)储层物性表现极强的非均质性,纵向由下至上物性逐渐变好。孔渗相关性差;(3)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粒间孔、裂缝和溶洞为主,其中,裂缝产状以高角度为主,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4)基于牙哈寒武系储层地质特征,建立了模拟原地条件下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孔洞型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损害程度<50%,水平裂缝应力敏感性损害率高达80%,高角度缝应力敏感损害程度>65%;(5)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开展了钻井液对不同类型储层损害程度评价实验与机理研究,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T2谱与成像相联合表征钻井液固相侵入深度与机理,结合取芯井泥浆侵入产状解剖,明确了孔洞型白云岩储层钻井液对其损害程度低,固相颗粒入侵深度浅;裂缝型储层在缝宽>100μm时,固相侵入损害严重,可以通过控制压差或者堵漏预防固相侵入;缝宽<100μm,可采取暂堵技术预防液固相侵入。针对以上研究成果,本文明确了牙哈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损害机理,为牙哈寒武系白云岩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对此类油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珠峰[9](2018)在《临兴康宁区石盒子组气层地质特征及损害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面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国家对使用清洁能源的倡导,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升高,然而国内天然气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临兴康宁区是一个新的致密气藏先导试验区,石盒子组气层具有低孔低渗、高毛管压力、粘土矿物含量高、微观孔喉结构复杂等特征,易于受到外来液体(钻完井液、压裂液等)的损害,导致气井产能低或者无产,临兴康宁探井区先导性试验井存在类似情况。因此,搞清储层特征,明确损害机理,有针对性开展气层保护,对合理、高效、持久开发致密气藏具有科学指导性意义。本文针对探井钻井、压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大量文献调研、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岩性、粘土矿物含量及类型、物性、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开展了深化研究,明确了储层的损害机理,通过大量的室内评价实验,论文取得了以下成果与认识:(1)主力层位为盒4、盒8段,以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为主,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为8-14.2%,其中盒8段以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孔隙度平均为7.24%,渗透率平均为0.38mD,属于特低渗-致密储层;盒4段属于低渗-特低渗储层。气层孔渗相关性差,孔喉结构复杂。(2)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3)盒4段气层流体敏感性损害程度为水/盐敏>酸敏>碱敏>速敏,敏感性损害程度为弱-中等偏弱;盒8段气层流体敏感性损害程度盐/水敏>酸敏>速敏>碱敏,渗透率损害程度为弱-中等偏强。(4)盒8段的水锁损害程度比盒4段要强,水锁损害程度顺序为:钻井液滤液>压裂液破胶液>地层水。盒4、盒8段渗透率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盒8段损害程度大于盒4段。(5)根据压裂液损害实验结合扫描电镜观测结果,体系1压裂液损害程度大于体系2压裂液;体系1与体系2压裂液破胶液与敏感性矿物反应程度弱;压裂液残渣含量越高,气层孔喉堵塞越严重,储层损害越严重。

仇晓丽[10](2018)在《滨649区块注水井伤害机理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滨649块注水压力升高,日注水量小,注水效果不理想,整体欠注严重。因此,有必要针对滨649块目前的注水情况,对注水过程中储层的伤害类型与伤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核磁共振等技术测定了该储层的粘土矿物含量、类型及微观孔渗结构,分析了储层潜在损害因素;通过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了储层敏感类型及伤害机理;根据现场注入水水质分析,评价了注入水水质超标因素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结合油水井历史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讨论了不合理注水方式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储层速敏指数为0.35,呈中等偏弱速敏;水敏指数0.72,呈中等偏强水敏;土酸酸敏指数0.34,属弱土酸敏感;盐敏程度0.05,无盐敏性。现场注入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井口悬浮物含量6.6mg/l,粒径中值0.475μm;井口含油量2.7mg/l,参照水质分析行业标准,均不达标。注入水水质超标因素对岩心渗透率伤害实验表明:悬浮固体颗粒含量及粒径大小、含油量、细菌含量及类型均对岩心的损害有重要影响。悬浮颗粒粒径控制在0.3μm,含量在1mg/l以内,伤害程度低于20%;含油量在3mg/l范围内,伤害程度低于10%;腐生菌及铁细菌含量控制50mg/l以内,岩心伤害程度低于10%。评价储层伤害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储层敏感性伤害;二是注入水水质不合格所造成的伤害,三是不合理注水方式对储层的伤害。提出了相应的的储层治理对策。

二、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及入井流体配伍性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及入井流体配伍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渗透砂岩油藏增产过程中储层损害的微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基本概况
    2.1 地质概况
    2.2 岩矿特征及孔隙类型
    2.3 储层流体特征
    2.4 储层开发状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3.1 全岩组分分析
    3.2 孔隙结构分析
    3.3 地层流体特征分析
    3.4 敏感性分析
    3.5 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黏土矿物水敏性微观伤害机理研究
    4.1 实验方法
    4.2 敏感性伤害实验结果
    4.3 黏土矿物水敏性伤害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硬石膏微观伤害机理研究
    5.1 实验方法
    5.2 压力水作用下微观形貌的变化
    5.3 盐酸酸化作用下微观形貌的变化
    5.4 模拟反应液压力水作用下微观形貌的变化
    5.5 硬石膏水敏性伤害机理分析
    5.6 酸敏性伤害机理分析
    5.7 微粒产生因素分析
    5.8 硬石膏胶结储层储层改造工艺与保护措施
    5.9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C18区块三元复合驱室内与矿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况
    1.1 油田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1.2 油藏主要地质特征
        1.1.3 储量计算
    1.2 开发历程及开发效果
        1.2.1 开发历程
        1.2.2 开发效果评价
        1.2.2.1 水驱动用状况评价
        1.2.2.2 水驱采收率评价
    1.3 存在问题
    1.4 国内外技术对比
    1.5 化学驱潜力评价
    1.6 化学驱整体规划及先导试验区优选
        1.6.1 整体规划
        1.6.2 先导试验区优选
第二章 先导试验区地质特征研究
    2.1 地层特征
        2.1.1 地层层序
        2.1.2 层系划分
    2.2 构造特征
    2.3 沉积特征
        2.3.1 沉积背景
        2.3.2 沉积相标志
        2.3.3 沉积物源
    2.4 储层特征
        2.4.1 岩石结构特征
        2.4.2 孔隙结构特征
        2.4.3 储层物性
        2.4.4 储层非均质性
    2.5 油藏特征
        2.5.1 油层分布特征
        2.5.2 油藏类型
    2.6 储层敏感性
        2.6.1 水敏性和盐敏性
        2.6.2 碱敏性
        2.6.3 速敏性
        2.6.4 酸敏性
    2.7 流体特征
        2.7.1 原油性质
        2.7.2 天然气性质
        2.7.3 地层水性质
    2.8 压力和温度系统
    2.9 储量计算
        2.9.1 计算方法
        2.9.2 储量计算结果
第三章 配方优选实验
    3.1 试验区现状
        3.1.1 弱碱三元复合驱
        3.1.2 室内实验
        3.1.3 配方体系筛选与评价
        3.1.4 优化方案
第四章 现场应用效果研究
    4.1 投产初期
    4.2 投产中期
    4.3 目前运行情况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3)渤中34-9油田钻完井液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渤中34-9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2.1 渤中34-9油田概况
    2.2 渤中34-9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渤中34-9油田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
    3.1 已钻井资料分析
    3.2 渤中34-9油田12-1/4"井段PEC钻井液体系优化及性能评价
    3.3 定向井8-1/2"井段PEM钻井液体系优化及性能评价
    3.4 渤中34-9油田水平井钻井液体系优化及性能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渤中34-9油田完井液技术研究
    4.1 渤中34-9油田隐形酸完井液技术研究
    4.2 入井流体配伍性评价
    4.3 完井液储层保护性能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大港枣园油田中高渗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储层保护技术在大港枣园油田中的发展和应用
        1.2.1 储层保护技术在枣园油田的应用和发展
        1.2.2 大港枣园油田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发展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大港枣园油田储层保护技术思路梳理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大港枣园油田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2.1 研究区块介绍
    2.2 储层岩性与物性分析
    2.3 微观孔隙结构与储集空间特征
    2.4 地层流体特征分析
        2.4.1 原油性质
        2.4.2 地层水性质
    2.5 粘土矿物成分和分布特征
        2.5.1 自来屯粘土矿物成分及分布特征
    2.6 储层敏感性评价
        2.6.1 速敏评价
        2.6.2 风化店粘土矿物成分及分布特征
        2.6.3 水敏评价
        2.6.4 酸敏、碱敏和盐敏评价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钻井液用储层保护剂研究
    3.1 理想充填暂堵理论确立和研究
        3.1.1 传统屏蔽暂堵理论和理想充填理论对比
        3.1.2 理想充填理论颗粒粒度分布和堆积理论
    3.2 理想充填暂堵方法优化
        3.2.1 储层有效孔喉的计算
        3.2.2 钻井液固相颗粒粒度分布曲线的测定
        3.2.3 暂堵颗粒的选择
    3.3 理想充填粒径选择软件的利用
        3.3.1 软件内容
        3.3.2 概念设计
        3.3.3 软件的功能的应用
    3.4 中高渗储层理想充填暂堵剂优化方案
    3.5 中高渗储层保护剂FGX材料优选
        3.5.1 纤维组分的优选与处理
        3.5.2 润湿剂的优选
    3.6 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调整
        3.6.1 不同条件钻井液的配伍性实验探究
        3.6.2 常规型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评价
        3.6.3 高CO2侵和高HCO3-污染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评价
    4.1 钻井液储层损害实验准备
        4.1.1 实验物料准备
        4.1.2 岩心物性数据测算
        4.1.3 钻井液常规性能对比检测
    4.2 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评价
        4.2.1 中渗储层渗透率恢复值实验
        4.2.2 高渗储层渗透率恢复值实验
    4.3 钻井液动态损害滤失量测定
        4.3.1 中渗储层钻井液动态滤失实验
        4.3.2 高渗储层钻井液动态损害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K地区低渗透油层解堵改造入井液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渗透砂岩油层流体敏感性评价
        1.2.2 低渗透砂岩油层解堵酸液研究
        1.2.3 低渗透砂岩油层压裂液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量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K地区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
    2.1 工区地质概况
    2.2 K地区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2.2.1 油藏温度/压力及流体特征
        2.2.2 储层岩石学特征
        2.2.3 储层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
    2.3 K地区低渗透油层潜在损害因素
第3章 K地区低渗透砂岩油层敏感性评价
    3.1 低渗透砂岩油层敏感性评价实验
        3.1.1 低渗透砂岩储层速敏性评价
        3.1.2 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性评价
        3.1.3 低渗透砂岩储层酸敏性评价
        3.1.4 低渗透砂岩储层碱敏性评价
        3.1.5 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分析
    3.2 低渗透砂岩储层损害分析
第4章 低渗透砂岩油层解堵酸液研究及应用
    4.1 低渗透砂岩油层酸液配方设计
        4.1.1 酸液添加剂筛选
        4.1.2 酸液体系评价
    4.2 低渗透砂岩油层酸化工艺优选
        4.2.1 酸化选井选层的原则
        4.2.2 酸化工艺参数设计
    4.3 低渗透砂岩油层酸化解堵技术现场应用
        4.3.1 现场试验井基本数据
        4.3.2 现场试验井施工情况
        4.3.3 酸化效果分析
第5章 低渗透砂岩油层改造压裂液研究及应用
    5.1 K地区历年压裂井效果分析
    5.2 低渗透砂岩油层GHPG低损害压裂液优选
        5.2.1 GHPG低损害压裂液添加剂优选
        5.2.2 GHPG低损害压裂液性能评价
    5.3 低渗透砂岩油层压裂工艺优选
        5.3.1 压裂参数的优化设计
        5.3.2 支撑剂的优选评价
        5.3.3 压裂液返排工艺优化
    5.4 低渗透砂岩油层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应用
        5.4.1 油井基础数据
        5.4.2 压裂工艺设计思路
        5.4.3 压裂液选择
        5.4.4 压裂改造现场施工
        5.4.5 排液情况及效果对比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6)海上低渗气藏自生酸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解堵工艺研究现状
        1.2.2 缓速酸酸化工艺研究现状
        1.2.3 自生酸酸化工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目标区储层伤害特征与解堵难点分析
    2.1 储层地质特征
    2.2 储层岩性特征
        2.2.1 孔隙度和渗透率
        2.2.2 全岩及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
    2.3 地层流体性质
        2.3.1 地层水性质
        2.3.2 天然气性质
    2.4 储层温压特征
    2.5 储层敏感性评价
        2.5.1 速敏性评价
        2.5.2 水敏性评价
        2.5.3 盐敏性评价
        2.5.4 酸敏性评价
        2.5.5 碱敏性评价
    2.6 入井工作液伤害评价
        2.6.1 钻井液对储层伤害评价
        2.6.2 固井液对储层伤害评价
        2.6.3 完井液对储层伤害分析
    2.7 储层伤害因素总结及解堵难点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目标区自生酸体系性能优化
    3.1 现用自生酸性能评价
    3.2 现用自生酸性能优化
        3.2.1 添加剂优选及配方优化
        3.2.2 隔离液药剂优选
    3.3 解堵工作液体系性能评价
        3.3.1 优化后酸液体系性能评价
        3.3.2 自生酸岩芯流动评价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生酸解堵工艺设计与优化
    4.1 施工程序及泵注程序设计要点
    4.2 施工参数优化方案
    4.3 CFD建模与仿真研究
        4.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3.2 多相流模型
        4.3.3 湍流模型
        4.3.4 边界条件及求解控制参数设定
    4.4 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及多因素分析
        4.4.1 泵注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4.4.2 混合规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元坝地区气井井筒堵塞机理及解堵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调研
        1.2.2 国内现状调研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元坝地区气井堵塞物成分及其赋存环境分析
    2.1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
        2.1.1 室内实验分析仪器
        2.1.2 室内实验分析方法
    2.2 堵塞物物性分析实验
        2.2.1 堵塞物粒径统计分析
        2.2.2 不同温度时堵塞物外观
        2.2.3 不同温度下堵塞物失重分析
        2.2.4 堵塞物热失重分析
        2.2.5 堵塞物差热分析
    2.3 堵塞物有机-无机成分分析
        2.3.1 堵塞物SEM分析
        2.3.2 堵塞物EDS分析
        2.3.3 堵塞物无机成分XRD分析
        2.3.4 堵塞物有机成分FT-IR分析
    2.4 堵塞物赋存环境分析
        2.4.1 堵塞物浸泡液阴离子测试
        2.4.2 堵塞物浸泡液阳离子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元坝地区气井堵塞原因及机理
    3.1 元坝地区气井基本特征
        3.1.1 天然气成因分析
        3.1.2 天然气基本组成
    3.2 硫沉积影响因素
        3.2.1 硫单质的基本物性
        3.2.2 硫单质的产生
        3.2.3 硫沉积的影响因素
        3.2.4 沉积堵塞机理
    3.3 沥青质沉积影响机制
        3.3.1 沥青存在的理论支撑
        3.3.2 沥青存在的实验论证
        3.3.3 沥青质堵塞井筒机理
    3.4 天然气水合物堵塞影响机制
        3.4.1 天然气水合物基本特性
        3.4.2 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生条件
        3.4.3 天然气水合物的堵塞机理
    3.5 腐蚀因素
    3.6 缓蚀剂加注因素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井解堵剂的研制及配方研究
    4.1 解堵剂合成原则
        4.1.1 解堵剂分子设计构想
        4.1.2 解堵剂合成原料及方法的确定
        4.1.3 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
        4.1.4 聚合实验步骤及其装置
        4.1.5 解堵剂合成步骤
    4.2 解堵效果分析方法
    4.3 引发剂优选原则
    4.4 合成条件优化
        4.4.1 合成反应正交实验
        4.4.2 合成反应单因素实验
    4.5 合成解堵剂及解堵效果形貌
        4.5.1 合成解堵剂外观形貌
        4.5.2 解堵效果外观形貌
    4.6 解堵剂D-XL红外光谱表征
        4.6.1 D-XL合成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4.6.2 副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井复合解堵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5.1 复合解堵剂的研制
        5.1.1 实验药品准备
        5.1.2 无机酸复配评价实验
        5.1.3 螯合剂评价实验
        5.1.4 溶硫剂复配评价实验
        5.1.5 有机醇复配评价实验
        5.1.6 复合解堵剂研制
    5.2 复合解堵剂室内评价研究
        5.2.1 地层水配伍性研究
        5.2.2 静态腐蚀性能测试
        5.2.3 抗温性能测试
        5.2.4 堵塞物溶解性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牙哈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损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及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云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现状
        1.2.2 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构造特征
    2.3 地层与沉积特征
第3章 储层特征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1.1 矿物成分
        3.1.2 岩石类型
    3.2 储层物性特征
        3.2.1 孔渗特征
        3.2.2 孔渗相关性
    3.3 储层储集空间特征
        3.3.1 储集空间类型
        3.3.2 裂缝面形特征
    3.4 储层类型
    3.5 储层损害预测
第4章 应力敏感性损害研究
    4.1 应力敏感实验评价
    4.2 应力敏感原理
        4.2.1 孔洞型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机理
        4.2.2 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机理
    4.3 应力敏感实验方法
        4.3.1 实验方案
        4.3.2 岩心制备
    4.4 应力敏感实验结果分析
        4.4.1 变孔压应力敏感实验评价结果
        4.4.2 变围压应力敏感实验
    4.5 基于应力敏感损害的储层保护措施
第5章 钻完井过程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5.1 固相侵入损害
    5.2 钻井液对储层损害实验评价
        5.2.1 钻完井液配方成分分析
        5.2.2 实验方案与步骤
        5.2.3 钻井液对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储层损害实验评价结果
        5.2.4 钻井液对孔洞型储层损害实验评价结果
    5.3 固相侵入机理研究及损害模式
        5.3.1 固相侵入损害模式
        5.3.2 污染岩心堵塞物成分分析
    5.4 钻井液与储层流体配伍性研究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临兴康宁区石盒子组气层地质特征及损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致密砂岩气的界定
        1.2.2 致密砂岩气层损害机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成果
第2章 研究区石盒子组气层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理位置
    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地层层序特征
    2.4 沉积特征
    2.5 储层特征
        2.5.1 岩石学特征
        2.5.2 物性特征
        2.5.3 孔喉结构特征
        2.5.4 气层类型划分
        2.5.5 储层温度特征与流体性质
第3章 气层敏感性实验研究
    3.1 气层速敏性评价
        3.1.1 速敏性评价方法
        3.1.2 速敏性评价结果
    3.2 气层水敏性评价
        3.2.1 水敏性评价方法
        3.2.2 水敏性评价结果
    3.3 气层盐敏性评价
        3.3.1 盐敏性评价方法
        3.3.2 盐敏性评价结果
    3.4 气层碱敏性评价
        3.4.1 碱敏性评价方法
        3.4.2 碱敏性评价结果
    3.5 气层酸敏性评价
        3.5.1 酸敏性评价方法
        3.5.2 酸敏性评价结果
第4章 气层水锁实验研究
    4.1 气层水锁损害评价方法
    4.2 水锁损害实验评价
        4.2.1 水锁损害评价实验方案
        4.2.2 水锁损害实验评价结果
第5章 压裂液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
    5.1 压裂液对气层损害评价方法
    5.2 压裂液配方及体系基本性能评价
    5.3 压裂液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评价
    5.4 压裂液破胶液对气层损害评价
        5.4.1 实验方法
        5.4.2 评价结果
    5.5 残渣对气层损害实验评价
        5.5.1 实验方法
        5.5.2 评价结果
    5.6 压裂液损害前后孔隙结构特征评价
        5.6.1 压裂液破胶液损害前后孔隙结构变化
        5.6.2 压裂液残渣堵塞前后孔隙结构变化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10)滨649区块注水井伤害机理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储层伤害机理与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1.2.1 国外储层伤害机理与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1.2.2 国内储层伤害机理与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滨649块储层地质开发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
    2.1 区域地质概况及开发状况
    2.2 岩性特征
        2.2.1 岩石性质
        2.2.2 矿物组成
    2.3 物性特征
        2.3.1 孔、渗分布特点
        2.3.2 储层相渗特性
        2.3.3 储层非均质性
    2.4 流体特征
        2.4.1 原油性质
        2.4.2 地层水性质
    2.5 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2.5.1 孔隙大小及分布
        2.5.2 孔喉大小及分布
    2.6 滨649 块储层注水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第3章 注水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3.1 储层微观渗流特征及机理
        3.1.1 非达西渗流特征
        3.1.2 非达西渗流机理
    3.2 滨649 区块储层敏感性评价
        3.2.1 影响储层敏感性因素分析
        3.2.2 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
    3.3 注入水水质对储层伤害研究
        3.3.1 现场注入水水质分析
        3.3.2 悬浮固体颗粒对岩心的伤害
        3.3.3 乳化油对岩心的伤害
        3.3.4 注入水细菌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
        3.3.5 结垢对储层伤害研究
    3.4 注水工作方式不合理对储层伤害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高有效治理对策研究
    4.1 水质指标对策研究
        4.1.1 现场注入水的选用
        4.1.2 不合格注入水的处理技术对策
        4.1.3 水处理剂选择原则
    4.2 注入水储层敏感性对策研究
        4.2.1 水敏储层治理对策
        4.2.2 酸敏储层治理对策
        4.2.3 速敏及盐敏储层治理对策
        4.2.4 应力敏感性储层治理对策
    4.3 欠注储层治理工艺技术对策研究
    4.4 水井综合管理对策研究
        4.4.1 合理化注水
        4.4.2 地层配伍以及精细过滤注水技术
        4.4.3 执行技术政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及入井流体配伍性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渗透砂岩油藏增产过程中储层损害的微观机理研究[D]. 董沅武. 长江大学, 2021
  • [2]C18区块三元复合驱室内与矿场应用研究[D]. 易琳.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3]渤中34-9油田钻完井液优化技术研究[D]. 李坤豫. 长江大学, 2020(02)
  • [4]大港枣园油田中高渗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D]. 韩韶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5]K地区低渗透油层解堵改造入井液研究与应用[D]. 周凯.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海上低渗气藏自生酸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优化研究[D]. 马薛丽.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7]元坝地区气井井筒堵塞机理及解堵措施研究[D]. 姚金星.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8]牙哈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损害机理研究[D]. 张轶.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9]临兴康宁区石盒子组气层地质特征及损害机理研究[D]. 王珠峰.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10]滨649区块注水井伤害机理与对策研究[D]. 仇晓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标签:;  ;  ;  ;  ;  

大民屯凹陷储层潜在危害因素分析及流体相容性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