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例儿童咬合不正临床分析及治疗

262例儿童咬合不正临床分析及治疗

一、262例儿童错畸形的临床分析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春明,许艳华,黄桂月[1](2017)在《昆明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昆明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情况,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列错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遗传因素和乳牙患龋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9所幼儿园共2 1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经培训过的口腔医生对其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昆明市学龄前儿童的错畸形患病率和龋病患病率。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收集被检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和遗传因素的情况,分析错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遗传因素和乳牙患龋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的2 116名学龄前儿童中,错畸形患病率为71.64%,患龋率为63.50%。不良习惯和遗传因素是错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受检儿童有或没有龋病,错畸形的患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昆明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偏高。

刘林[2](2017)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儿童错畸形的临床观察及对龈沟液IL-1β、TNF-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用于错畸形儿童的临床观察及对龈沟液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该院结束治疗的错畸形患儿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HX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龈沟液量、IL-1β、TNF-α水平变化,分析治疗前、后两组PLI、GI、SBI指数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畸形程度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液量、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LI、GI、SB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畸形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矫治错畸形患儿,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虽增加了龈沟液量和IL-1β、TNF-α水平,但相对于传统HX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郑爱萍,王文娟[3](2016)在《单期矫治对Ⅱ类错()儿童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单期矫治对Ⅱ类错()儿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进行单期矫治的牙性Ⅱ类错()儿童资料,分析儿童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情况,并采用PAR指数对儿童治疗前、治疗后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单期矫治的治疗情况。结果在骨组织角度测量方面,治疗后SNB显着升高(P<0.05)、ANB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后下中切牙到NB平面的距离L1-NB(MM)与下中切牙长轴与NB平面连线之交角L1-NB(°)显着升高(P<0.05),而在其他X线头影评价项目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上颌前牙段排列、上颌后牙段排列、下颌前牙段排列、下颌后牙段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总分以及PAR加权总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加权总分减少率为(82.37±7.29)%。结论单期矫治对Ⅱ类错()儿童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无论从尖牙关系、磨牙关系、覆盖、覆()、牙齿排列上均达到了矫治的目的,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程尧,贾莹[4](2016)在《肥胖型儿童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相关因素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肥胖型儿童骨密度的变化、上气道形态的改变及了解肥胖型儿童饮食、睡眠和口腔疾病既往史。研究肥胖与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895例11和12岁儿童进行体重指数(BMI)检查。BMI≥23为肥胖组(n=170);在剩余725例BMI<23的儿童中,随机抽取170例作为配对正常组,对两组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查和统计上气道软、硬组织形态的相关参数。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饮食睡眠和口腔疾病既往史。结果肥胖组骨量减少,上气道相对狭窄,口呼吸习惯及牙体早失几率较高。结论肥胖虽然不是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与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存在间接相关性。

李晓琰,王锦锋,崔淑霞[5](2015)在《郑州市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探讨郑州市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对156例就诊的错畸形患儿采用视诊、问诊与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患儿有无口腔不良习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有一定的关系,它是引起儿童错畸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余兴华,戴红卫,王增全[6](2013)在《佛山地区青少年骨性Ⅲ类错形成机制的8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佛山地区青少年骨性Ⅲ类错颅面结构进行8因素分析,研究该人群骨性Ⅲ类错的形成机制。方法按照ANB角大小选择青少年骨性Ⅲ类错(ANB角<0°)患者,按照FMA角大小将其分为骨性Ⅲ类高角型组(FMA角>34°)﹑骨性Ⅲ类均角型组(24°<FMA角<34°)﹑骨性Ⅲ类低角型组(FMA角<24°),与正常组(0°<ANB角<4°,24°<FMA角<34°)8因素测量项目进行比较。结果骨性Ⅲ类高角型组与正常组比较,下颌体长度(t=2.52,P=0.017)、下颌角(t=2.15,P=0.040)、上颌倾斜度(t=3.49,P=0.002)以及上颌长度(t=2.59,P=0.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骨性Ⅲ类低角型组与正常组比较,下颌体长度(t=2.70,P=0.011)、下颌角(t=2.09,P=0.045)、下颌后牙高度(t=9.29,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骨性Ⅲ类均角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骨性Ⅲ类高角型错与下颌角增大,下颌体长度增加,上颌后下旋转及上颌长度减小有关;骨性Ⅲ类低角型错与下颌后牙高度降低,下颌角减小及下颌体长度增加有关;所有骨性Ⅲ类错与颅底结构无关。

肖洪芬[7](2013)在《论不良习惯与错畸形在儿童口腔的相关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良习惯与错畸形在儿童口腔的相关性。方法主要对122例就诊的儿童采用视诊问诊与口腔检查二者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患儿有无口腔不良习惯以及错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2例患儿中,错畸形患儿的发生率为51.6%(63/122);患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为25.4%(31/122),其中替牙期患儿的发生率最高。错畸形患者中,有不良习惯的患儿的发生率为30.2%(19/63),正常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为18.6%(11/59)。结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有一定的关系,它是引起儿童错畸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汪喻忠[8](2010)在《《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26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毛新霞,邹敏,邢龙,徐华,王惠[9](2010)在《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前后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支架式前牵引矫治器对26例儿童骨性Ⅲ类错患者(7~10岁)进行前牵引治疗。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结果:①硬组织变化:ANB角增加5.26°(P<0.001),Wit’s值增加5.26mm(P<0.01),Ptm-A增加2.28mm(P<0.05),Yaxis增加1.25°(P<0.001);SNB角减小0.67°(P>0.05),Go-Me、Co-Gn分别增加0.72mm和1.56mm(P>0.05),SN-PP减小1.24°,PP-MP增加4.2°(P<0.05),颌凸角增加7.07°(P<0.001),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分别增加2.47(P<0.05)、0.42(P>0.05)。U1-NA角增加4.57°(P<0.001),L1-NB角减小3.21(P<0.05),Ms6-PP距增加0.45mm(P>0.05)。2)软组织变化:面型角增大5.37°(P<0.01),颏唇角减小2.70°(P<0.05),上唇-E线距增大1.51mm(P<0.01),下唇-E线距减小1.25mm(P<0.05)。结论: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可产生显着治疗效果:上颌骨前移,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改善,凹陷型的畸形容貌显着改善,但高角患者慎用。

沙小冬[10](2010)在《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关系。方法:对421例就诊儿童采用视诊问诊和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患儿有无口腔不良习惯及错畸形的发生。结果:421例儿童中,错畸形230例,发生率为54.63%。患有口腔不良习惯的患儿102例,发生率为24.23%,替牙期儿童发生率较高,错畸形患者中,有不良习惯者66例,占28.70%,正常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18.85%。结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有关,口腔不良习惯是引起错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262例儿童错畸形的临床分析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62例儿童错畸形的临床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口腔检查
        1.2.1 错畸形诊断标准
        1.2.2 龋齿诊断标准
    1.3 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错畸形患病率
    2.2 不良习惯、遗传因素与错畸形的关系
    2.3 患龋率
3 讨论
    3.1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和遗传因素是错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3.2 乳牙患龋率与错畸形的关系

(2)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儿童错畸形的临床观察及对龈沟液IL-1β、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制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龈沟液量和IL-1β、TNF-α水平比较
    2.3 牙周指数比较
    2.4 畸形程度改善比较
    2.5 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单期矫治对Ⅱ类错()儿童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单期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比较:
    2.2 单期矫治前后PAR值比较:
3 讨论

(4)肥胖型儿童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相关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检查
    1.3 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单因素分析
    2.2 两组饮食、睡眠习惯及口鼻腔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5)郑州市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正常牙合组及错牙合畸形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
    2.2 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的相关性
3 讨论

(6)佛山地区青少年骨性Ⅲ类错形成机制的8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3 讨 论
    3.1 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各亚型形成机制的8因素分析
    3.2 临床意义

(7)论不良习惯与错畸形在儿童口腔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统计学方法
    1.3 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正常、错同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
    2.2 不同牙龄期儿童不良习惯发生情况
    2.3 各种错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系
3 讨论

(9)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前后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骨性
    3.2 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
    3.3 上下颌骨的变化:

(10)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评价标准:
        1.2.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正常牙合、错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
    2.2 不同牙龄期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情况
    2.3 各种错牙合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系
3 讨论

四、262例儿童错畸形的临床分析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调查[J]. 黄春明,许艳华,黄桂月. 口腔疾病防治, 2017(12)
  • [2]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儿童错畸形的临床观察及对龈沟液IL-1β、TNF-α的影响[J]. 刘林.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9)
  • [3]单期矫治对Ⅱ类错()儿童临床疗效分析[J]. 郑爱萍,王文娟. 浙江创伤外科, 2016(05)
  • [4]肥胖型儿童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相关因素调查[J]. 程尧,贾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03)
  • [5]郑州市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J]. 李晓琰,王锦锋,崔淑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02)
  • [6]佛山地区青少年骨性Ⅲ类错形成机制的8因素分析[J]. 余兴华,戴红卫,王增全. 广东牙病防治, 2013(02)
  • [7]论不良习惯与错畸形在儿童口腔的相关分析与研究[J]. 肖洪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1)
  • [8]《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26卷分类索引[J]. 汪喻忠. 口腔医学研究, 2010(06)
  • [9]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前后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J]. 毛新霞,邹敏,邢龙,徐华,王惠. 中国美容医学, 2010(10)
  • [10]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分析[J]. 沙小冬. 交通医学, 2010(04)

标签:;  ;  

262例儿童咬合不正临床分析及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