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一、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尤扬,张晓云[1](2021)在《低温对桂花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桂花万点金Osmanthus fragrans‘Wandian Jin’在低温胁迫下叶肉细胞溶酶体等细胞器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以3年桂花品种万点金为试材,模拟自然降温过程胁迫桂花植株,经取样制片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照。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正常;溶酶体数量较少。5℃低温处理时,部分叶绿体较之常温发生肿胀;嗜锇体和线粒体数量较之常温有增多现象;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并存,数量增多。0℃低温胁迫时,叶绿体膨胀加剧,部分呈椭球形;嗜锇体较多;淀粉粒有肿胀变大的现象;线粒体数量增多;次级溶酶体结构复杂多样,大小不一。-5℃低温胁迫处理时,叶绿体较前期的低温胁迫肿胀更加剧烈,部分叶绿体向细胞中央游离;线粒体增多;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数量增多,形态多样;叶肉细胞有胞内结冰和胞间结冰现象。

宫金礼[2](2021)在《红光调控柑橘果实转色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色泽是柑橘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柑橘果实中丰富多彩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归因于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大量积累。在柑橘果实中,存在众多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现象,有些品种当果肉达到可食用的成熟度时,果皮不能完全转色,甚至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皮仍然不能正常褪绿,这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上市期以及商品价值。我国的柑橘品种虽然众多,但是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品种集中在11月份成熟,导致成熟期间市场销售压力较大。对于一些较早熟或特晚熟的柑橘品种上市时着色参差不齐,因而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本研究以滑皮金柑果实(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为实验材料,阐释了一种采用红光照射使柑橘外果皮均匀着色的方法,探究红光调控果实色泽形成机理。并且,本研究成功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柑橘果实瞬时转化体系,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的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创造新平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柑橘果实瞬时表达体系用于基因功能验证以及细胞生物学研究。融安金柑和滑皮金柑被选为农杆菌介导的柑橘瞬时转化的理想材料;与其他柑橘类果实相比金柑表现出更高的转化效率和更长的表达时间。使用不同的荧光报告基因瞬时转化果实,比如微丝(GFP-Lifeact),内质网(GFP-HDEL),高尔基体(GFP-ST和RFP-ST),质体(RFP-PT)和核(H2B-GB),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活细胞成像来研究它们在果实细胞内的定位和动态。进一步,在柑橘果实里瞬时超表达PSY,显着提高了柑橘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表明瞬时表达体系也可以用来快速验证基因功能。2.红光促进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积累,从而改善采后柑橘果实着色。以采后褪绿不均的滑皮金柑果实为材料,评估了红光、乙烯利以及红光结合乙烯利的使用对果实褪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处理均显着促进了柑橘果实外果皮的褪绿。比较褪绿效果,红光优越于乙烯利的应用。红光显着促进了柑橘果实转色,伴随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当红光应用于其它果实类型,比如温州蜜柑、皇帝柑,甚至番茄果实,均可以促进果实转色,表明红光促进果实褪绿是普遍现象。3.挖掘响应红光促进果实转色的关键基因,并解析Fcr NAC22调控果实转色机理。在红光促进金柑果实褪绿转红的过程中,通过转录组数据挖掘到特异响应红光的转录因子Fcr NAC22,并和蓝光处理的果实做对比,发现Fcr NAC22仅在红光辐照过程中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Fcr NAC22定位于细胞核,并在果实转色时期上升表达。超量Fcr NAC22转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Fcr NAC22促进烟草叶片褪绿转黄,加速番茄和柑橘果实转色,促进类胡萝卜素积累以及质体转化。在本源遗传转化柑橘愈伤中发现Fcr NAC22促进愈伤转黄,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干扰Fcr NAC22的表达抑制了红光诱导的果实转色。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酵母单杂(Y1H)以及凝胶阻滞迁移(EMSA)实验分析,Fcr NAC22可直接结合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LCYB1和BCH2的启动子,以及ABA合成通路上NCED5的启动子,并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表达,导致果实类胡萝卜素水平以及ABA含量提高。上述结果不仅为改善柑橘类果实着色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从多个角度为调控柑橘色泽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柑橘果实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为果实细胞生物学及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许培磊[3](2021)在《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Rupr)是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的酿酒葡萄,既是重要的抗寒、抗病育种资源,又是东北葡萄酒工业的重要原料。青粒的存在会导致葡萄优质果率、产量下降,大大影响葡萄酒的口感,是一直困扰山葡萄品种选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以青粒较多的品种‘双丰’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多个发育阶段果实的生长发育、种子解剖结构、韧皮部超微结构、糖含量及代谢酶活性、激素含量、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判定山葡萄青粒形成的关键时期、筛选和分析了调控青粒形成相关基因。为减少山葡萄小青粒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自花授粉会导致授粉受精不良,影响种子发育,青粒数增多。跟踪观察中粒和小粒所在位置,发现大小粒可以根据果柄粗度分类,前期果柄较细的果粒,整个生育期其果实膨大会一直受限。2.通过监测山葡萄不同类型果粒在9 DAF至53 DAF的动态发育过程,发现大粒的快速生长期在12 DAF-32 DAF,大粒种子快速生长期是12 DAF到25 DAF,浆果发育是其种子先达到成熟期,再促进果肉和果皮的膨大。3.12 DAF时,中粒种子及维管束存在褐化迹象;18 DAF时,胚乳与珠被分离,小粒种子外珠被发育不良。果柄输导组织显示大粒的筛管、导管数量均多于中粒和小粒;果肉输导组织的超微结构显示18 DAF时,大粒筛分子细胞壁增厚,与外界形成共质体隔离状态,而中粒筛分子发育迟缓,筛板出现次生壁增厚现象,筛分子与外界呈共质体状态;在转色期,中粒筛分子和导管中出现黑色物质,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综上,18 DAF时,中粒和小粒胚乳发生败育,种子发育不良,库能力较弱,输导组织发育不良,果柄发育迟缓,营养运输受阻,抑制其正常膨大。4.大粒中SAI和CWI活性的升高早于果实中糖的积累。18 DAF是转化酶活性开始升高的转折点,通过比较不同果粒的激素水平,发现中粒和小粒的GA3、ZR含量均显着低于大粒,ABA含量显着高于大粒,果穗上中粒保持“不脱落”状态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其IAA含量显着高于小粒和大粒,降低了离层对乙烯的敏感性。5.构建了山葡萄正常果粒和滞育果粒的浆果发育期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与细胞壁和种皮发育相关的基因BAG6与WRKY36可能在浆果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长素信号通路和脱落酸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基因参与了青粒发育过程,其中NRT1.1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ARF2转录因子识别生长素响应元件,在AGL8和EMB2766调控作用下,对中粒的生长素信号转导及胚的发育进行调控;在浆果发育过程中,ABA受体和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负调控因子PP2CA蛋白的基因表达量逐渐下调,ABA信号转导通路中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ATPP2CA、ABF2、OST1)在中粒浆果膨大期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大粒,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ABA信号转导调控,并可能在中粒感知外界信号,提早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云[4](2020)在《多组学联合分析解析柑橘有色体质体小球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指出柑橘是最重要的园艺植物之一,其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柑橘中丰富多样的类胡萝卜素是其主要特征。过去,柑橘类胡萝卜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通路的解析和调控机理上,对类胡萝卜素的检测分析水平依然停留在色谱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对其深入研究的需求。同时,有色体是一类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的非光合作用质体,但是对于有色体中参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超微结构质体小球的特征以及作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本研究以甜橙、橘和柚等为主要实验材料,通过植物化学、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主要柑橘品种中类胡萝卜素的代谢特征,从蛋白组、脂质组以及转录组水平揭示了有色体质体小球的主要特征和参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机理,从代谢库的角度为柑橘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主要结果如下:1.多萜代谢组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利用植物化学方法,建立了适合高分辨质谱分析的柑橘类胡萝卜素提取、分离、波谱解析和统计分析的技术路线,解析了多萜的断键规律并建立多萜代谢组学方法。对主要柑橘品种中的多萜进行质谱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多萜物质在高分辨质谱中的断键规律,运用该方法共检测到一百余种类胡萝卜素(包含类胡萝卜素酯)和23种三萜类衍生物(柠檬苦素类化合物),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纽荷尔甜橙、高班柚和温州蜜柑的特征性类胡萝卜素。其中,甜橙类胡萝卜素表现出杂交后代的特征,类胡萝卜素种类多于橘和柚,且含量分布相对均匀,具有杂交后代的超亲优势特征。2.有色体中质体小球的分离纯化为了深入分析参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超微结构质体小球,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甜橙质体小球分离纯化流程。对初步分离的有色体进行液氮速冻,然后超低温处理1.5h,通过超声破碎之后释放质体小球,将得到的质体小球的粗提液置于离心管底部,依次覆上15%、12.5%、10%和5%的Nycodenz梯度液,30000g相对离心力,4℃条件下超速离心得到浮于离心管顶部的质体小球富集液。对离心之后的缓冲液,进行分层取样,通过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发现最上层为有色体质体小球,有色体膜结构和基质也同时被分离,主要集中在离心管中部和底部。3.柑橘质体小球特征分析及参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质体小球的分离纯化为后续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将得到的有色体各个组分进行系统生物学分析(蛋白组、脂质组和转录组),首次定义了柑橘中质体小球的44个核心蛋白和脂质组分(主要为三酰甘油TAG,triacylglycerol),结合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质体小球在果实发育时期主要功能是参与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在比较蛋白组分析中发现参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酶主要集中在有色体膜结构中,部分在有色体基质中。脂质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质体小球中的主要脂类物质可能来源于有色体膜结构。根据蛋白组和脂质组结果我们推测质体小球在有色体中可能主要在膜结构上形成。核心蛋白中的ELTs(Esterases/lipases/thioesterase)蛋白家族可能参与质体小球类胡萝卜素积累,其中Cs ELT1在蛋白和转录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四个成员,亚细胞定位验证结果显示Cs ELT1/2/3与质体小球标志蛋白共定位。在柑橘愈伤中超表达Cs ELT1进行功能分析,发现愈伤中脂类物质和类胡萝卜素增加;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蛋白是否具有催化类胡萝卜素酯的功能,通过酵母和类胡萝卜素工程菌实验结果显示,其并不能催化类胡萝卜素酯的形成。Cs ELT1可能通过参与脂类物质的合成而促进类胡萝卜素积累。基于以上结果,我们首次提出了有色体中质体小球的模型。在有色体内部质体小球的形成与膜结构息息相关。质体小球自身并不形成类胡萝卜素和中性脂质,其主要代谢物都来源于有色体膜结构,质体小球在有色体内部与膜结构相连,然后将膜上形成的类胡萝卜素和部分与类胡萝卜素相互作用的脂类物质储藏在质体小球中,在特定条件下质体小球从膜结构上分泌出来,既避免了在膜结构上积累过量的类胡萝卜素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同时也促进类胡萝卜素高效合成和储藏。其中,质体小球核心蛋白在行使以上功能中扮演特殊的角色。例如,ELTs蛋白家族通过促进脂类物质的合成来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储藏能力;FBNs蛋白家族可能参与质体小球的形成以及类胡萝卜素和脂类物质的转运等。

朱凯杰[5](2020)在《脐橙果皮色泽变异及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调控研究》文中认为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积累是很多园艺植物果实成熟的必经过程,对果实的色泽品质起决定性作用。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使其呈现出绿色、红色、橙色、黄色、甚至棕色等。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有了较多的研究,但关于这两条代谢途径协同调控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以新发掘的脐橙果皮色泽突变体‘宗橙’为材料,对其棕色果皮表型及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精细分析,采用多组学和多种遗传资源整合策略挖掘到其突变位点,并结合生化手段解析了该突变体果皮叶绿素降解受阻和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加的突变机制。同时探究了柑橘红色性状形成关键基因——有色体特异表达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b2)的等位基因酶活差异,筛选到直接调控CsLCYb2的关键转录因子,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地功能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脐橙果皮棕色变异‘宗橙’的表型及其突变机制‘宗橙’是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伦晚脐橙’果园里发现的一个果皮色泽芽变,经过选育成为新品种,其果皮呈现独特的棕色。对‘宗橙’果实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发现,其果皮色差、硬度和香气与‘伦晚脐橙’不同,而其余果实品质则相同。‘宗橙’成熟果实有色层中叶绿素滞留,且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加,说明棕色果实形成的代谢基础是由于有色层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同时积累所致。‘宗橙’有色层中ABA和JA含量均显着高于‘伦晚脐橙’。破色期后‘宗橙’果实有色层中叶绿体降解受阻,至成熟期仍存在大量叶绿体,且成熟期‘宗橙’果实有色体数目相比对照明显增多,而淀粉颗粒明显减少,淀粉含量显着下降。GS-MS分析表明‘宗橙’和‘伦晚脐橙’果实有色层中大量初生和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着差异。采后贮藏实验发现,贮藏期间‘宗橙’果实品质总体上较‘伦晚脐橙’差。青霉菌接种侵染实验表明,相比‘伦晚脐橙’,‘宗橙’果实对青霉菌抗性更弱。通过整合多组学和和多种遗传资源的策略鉴定到了‘宗橙’的突变基因——滞绿基因STAY-GREEN(SGR)。测序发现柑橘中SGR基因存在两个等位基因(CsSGRa和CsSGRb),与CsSGRa相比,CsSGRb由于序列变异引起的选择性剪接而提前终止,产生截短型蛋白。‘宗橙’中CsSGRa编码区的两个连续碱基发生替换形成终止密码子,使得蛋白编码提前终止(命名为CsSGRa STOP),而CsSGRb基因序列与野生型一致。烟草瞬时表达实验发现仅CsSGRa具有叶绿素降解活性,CsSGRa STOP和CsSGRb均丧失了降解叶绿素的功能,这导致了‘宗橙’果实中叶绿素无法降解。工程菌和柑橘愈伤组织转基因实验表明,CsSGRa和CsSGRb均能抑制类胡萝卜素合成,而CsSGRa STOP不具备抑制活性;Bi FC和Y2H实验证实CsSGRa和CsSGRb可直接与类胡萝卜素途径关键限速酶CsPSY1互作,而CsSGRa STOP与CsPSY1不互作;上述结果表明‘宗橙’中CsSGRa STOP通过解除对CsPSY1的抑制作用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使得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因此,CsSGRa的变异是宗橙果皮叶绿素降解受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增加的直接原因,绿色和橙色叠加使其最终呈现出棕色表型。2.甜橙CsLCYb2及其互作转录因子在果实色泽形成中的功能有色体特异性LCYb2是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在番茄中超表达2个甜橙LCYb2等位基因(CsLCYb2a和CsLCYb2b),产生了富含β-胡萝卜素的金色番茄果实。在CsLCYb2a超表达系番茄果实中,β-胡萝卜素增加了9.3倍(1.5 mg/g干重),且未检测到番茄红素;而在CsLCYb2b超表达系番茄果实中,β-胡萝卜素也显着增加,番茄红素显着减少但未消失;这些结果说明甜橙CsLCYb2等位基因的酶活性存在差异。进一步以CsLCYb2的启动子为诱饵进行酵母单杂筛库,成功筛选到了调控CsLCYb2的2个关键候选转录因子CsMADS3和CsERF061。CsMADS3是MADS-Box家族基因。基因表达和蛋白丰度分析表明,CsMADS3的表达水平与果实发育和色泽形成密切相关。CsMADS3是核定位的转录激活因子,能直接结合并激活CsLCYb2启动子。CsMADS3在柑橘愈伤组织中的超表达显着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以及大部分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并改变了有色体的形态和激素含量。超表达CsMADS3的番茄转基因系,其果实加速褪绿且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加,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上调表达,有色体和激素显着变化。生化实验证明CsMADS3能结合并激活SGR及8个类胡萝卜素途径关键基因的启动子,包括PSY、PDS、CRTISO、BCH、ZEP、NCED、CCD1、CCD4。表明CsMADS3具有多靶点调控特性,在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协同调控中发挥作用。CsERF061属于乙烯响应因子家族的I亚族,其表达受乙烯诱导,且与果实成熟和着色高度相关。CsERF061是一个核定位的转录激活因子,能直接结合并激活CsLCYb2启动子。在柑橘愈伤组织和番茄果实中超表达CsERF061基因,均发现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增加,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上调,并伴随着有色体和激素含量的变化。生化实验证明CsERF061还能激活其它9个类胡萝卜素途径关键基因的启动子,包括PSY、PDS、CRTISO、LCYb1、BCH、ZEP、NCED、CCD1、CCD4。表明CsERF061能在乙烯介导下直接调控类胡萝卜素代谢。综上,本研究阐明了‘宗橙’突变的分子机制,揭示了SGR在调控柑果类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发现柑橘中SGR等位基因的功能分化及其在调控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上的独特而精细的调控机制。同时明晰了CsLCYb2等位基因酶活差异,揭示了CsLCYb2互作调控因子CsMADS3对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协同调控作用,以及CsERF061在乙烯介导的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中的功能。该研究为未来深入解析柑果类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协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敏[6](2020)在《鸳鸯茉莉花瓣褪色分子机理及光温调控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a),为茄科(Solanaceae)鸳鸯茉莉属(Brunfelsia)多年生常绿灌木。因为体内存在降解酶的作用致使花瓣花青素发生降解,花瓣开放后由蓝紫色变为纯白色,其褪色的分子机理尚未清楚。本研究主要对鸳鸯茉莉不同时期的花瓣进行转录组学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以探讨鸳鸯茉莉花瓣褪色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光质及温度处理探索其花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花色变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生产实践上通过设施调控花色及其它园艺产品品质等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鸳鸯茉莉花瓣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通过对鸳鸯茉莉花瓣各种形态及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鸳鸯茉莉花瓣由深紫色变为白色开放的过程中,花瓣的色素主要分布上表皮,并且随着天数的增加,花瓣色素随之减少。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到鸳鸯茉莉花瓣花青素的类型是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Mv)、飞燕草素葡萄糖苷(Dp)和矮牵牛素葡萄糖苷(Pt),且主要成分为Mv型,其为鸳鸯茉莉花瓣呈蓝紫色的主要原因。2鸳鸯茉莉花瓣转录组测序分析本试验以三个时期(1d,3d,5d)的花瓣为试验材料,使用BGISEQ-5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组装并去冗余后得到117,253个Unigene,预测出2,026个编码转录因子的Unigene。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在1d VS 3d对比中获得的差异基因(DEGs)总数为9823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个数为4334,下调表达的基因个数为5489。1d VS 5d对比中获得的差异基因(DEGs)总数22855个,上调表达的基因个数为11299,下调表达的基因个数为11556。在3d VS 5d对比中获得的差异基因(DEGs)总数16607个,上调表达的基因个数为8024,下调表达的基因个数为8583。根据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ko00944)是富集结果最明显的途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结果,找出了类黄酮(ko00941)和花青素生物合成(ko00942)中所有差异结构基因(DEG)及有关的转录因子,并分析了10个花青素合成关键结构基因(CHS、CHI、F3H、F3’H、F3’5’H、DFR、ANS、UGT、GT1、OMT)和2个转录因子(MYB75、b HLH)在三个不同花瓣时期(1d、3d、5d)的表达水平。除了F3H、GT1和F3’H外,其它基因均下调表达。其中,CHS、F3’5’H、DFR、UGT、OMT和MYB75显着低表达,它们可能是花瓣从紫色到白色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q RT-PCR还对与花色有关的其它途径中的12个相关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不同花色时期中,COMT、C4H、FLS、PAL、4CL、SAMT、C3’H、CCo AOMT、LAR、HCT、POD基因及转录因子MYB4均显着上调表达。F3’5’H、DFR基因作为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后期的关键结构基因,其在白色花瓣中(5d)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紫色花瓣(1d)并且MYB可能调控这些基因变化主要转录因子。因此,根据转录组测序分析得到的结果为F3’5’H、DFR基因及MYB转录因子是引起花瓣褪色的候选基因。3鸳鸯茉莉花瓣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本试验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不同花色的三个时期(1d,3d,5d)进行代谢物的检测,共检测到724种代谢物,其中第1天(1d)有644种,第3天(3d)710种,第5天(5d)708种。其中黄酮类物质有132种(包括48种黄酮,15种黄烷酮,10种花青素,20种类黄酮,32种黄酮醇和7种异黄酮)。经过差异代谢物分析后,1d和3d对比之间检测到292种差异代谢产物,1d和5d对比之间检测到331种代谢物,3d和5d对比之间检测到130种差异代谢物。并且差异代谢物种类较多为苯丙烷类,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通过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除次生代谢途径外,代谢物发生差异最多的主要途径为类黄酮合成途径和苯丙烷代谢途径(ko00940)。这说明花瓣的褪色与这两个途径存在关系,为接下来的组学联合分析奠定基础。4鸳鸯茉莉转录组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通过差异代谢物和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花瓣褪色过程中差异基因及差异代谢物最多的途径为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将与花瓣颜色变化有关的差异代谢物(DEM)及差异基因和转录因子,建立了差异的代谢物和基因网络图。在构建的网络图中发现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及代谢物下调表达,但与此途径拥有共同前体物质的其它途径中基因及相应差异代谢物均上调表达。尤其是在花青素生物合成下游部分(MYB4,FLS及LAR显着上调表达,MYB75,DFR及ANS基因显着下调表达)它们之间可能是产生竞争共同物质前体作用,致使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了抑制,其合成的前体物质流向其它途径并促进黄酮醇和其它物质的增加,从而导致花瓣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白色。因此,综合联合分析的结果得出,花青素合成下游中的起始基因DFR及ANS可能是花瓣发生褪色的关键结构基因,且MYB75及MYB4是调控这些基因下调的转录因子。5光质和温度调控鸳鸯茉莉花瓣花色变化以鸳鸯茉莉离体花瓣和植株上的花瓣为试验材料,使用光照智能控制系统调制红光、绿光、蓝光不同比例的配比,比率分别为:(白光,W,1:1:1),(暗处理,An,0:0:0),(红光,R,10:0:0),(绿光,G,0:10:0),(蓝光,B,0:0:10),(Y,8:2:0),(P,7:0:3),(F,3:0:7),(L,5:5:0),温度保持在25℃,光照强度均为100μmol·m-2·s-1的条件下设置了三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光质及温度对鸳鸯茉莉花瓣褪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离体花瓣还是植株上花瓣,进行不同光质的处理后,花青素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光质的对比中,红光(R)处理后的花青素含量最高,降解速度最慢;蓝光(B)处理后的花青素含量最低,降解速度最快。同时,光质处理后花瓣中的酶和基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整体上看,CHI,DFR及ANS酶活性在红光处理中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并且,CHI、F3’5’H、ANS、UGT和AOM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其中,ANS和UGT基因在红光处理下48h和96h的表达水平尤为显着。这说明红光延缓了花青素的降解,可能是由于ANS、UGT等基因在花瓣开放后期中都有表达。并且,LAR和POD基因及负调控转录因子MYB4在蓝光处理48h时,突然上调表达,且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其它两组,这可能是加速了花青素降解的原因。此外,白光、红光、蓝光三种不同光质在三种温度(15℃,25℃,35℃)处理后结果表明,温度越低,花青素含量越高,且红光处理中花青素的含量最高,蓝光处理中花青素含量最低。因此认为,红光处理(R)有利于延缓花青素的降解,且温度越低能更有效的延缓其降解速度。综上所述,鸳鸯茉莉花瓣褪色原因主要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与其它途径发生竞争作用,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DFR,ANS)和转录因子MYB75的下调表达及MYB4的上调表达,导致合成花青素的前体物质流向挥发物质及黄酮类物质途径(PAL、4CL、C3’H、CCo AOMT、FLS、LAR等基因色上调表达和相关代谢物的增加)。因此,DFR和ANS基因作为花青素生物合成后期关键的基因,最有可能是直接引起花瓣褪色的目标结构基因,并且MYB75及MYB4是调控其变化的转录因子。同时,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光质有关,且红光低温可有效的延缓花青素降解速度,影响其花色的变化。

王姗[7](2020)在《极危植物宝华玉兰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江苏禾木农博园引种的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Cheng’)人工林为研究材料,从开花物候,花芽分化发育,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胚胎发生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含物的动态变化几方面,探究宝华玉兰的有性生殖特征,阐明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不仅有助于揭示宝华玉兰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的机理,还填补了国内外对宝华玉兰繁殖生物学方面研究的空白,并为开展人工授粉促进结实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花芽分化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I.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形态变化划分为未分化期、花芽鳞片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且相邻时期之间均有交叉发生。II.花芽休眠期,花芽几乎停止生长。III.花芽发育期,花芽开始发育,雌雄蕊发生着明显的形态变化。IV.开花期,持续约半个月,花期较短。雄蕊群由65-73枚雄蕊组成,雌蕊群由135-150枚心皮组成。2.成熟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组成,小孢子四分体有四面体型、对称型,“T”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为单孢子发生型,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7胞8核蓼型胚囊。雌配子体比雄配子体晚30d左右成熟。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异常现象分别发生在2核胚囊到8核胚囊的形成期和四分体时期,是导致种实败育的因素之一。3.果实为蓇葖果,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红色,9月上旬果实裂开,种子脱落,由白色柄丝悬挂在果实上。全种子为近圆形,假种皮从绿色转变为橘黄色。种子为心型,种皮由浅棕色逐渐转变为黑色。种子发育历时165d,可分为三个时期:I.种子快速发育期(花后30d-90d),种子胚乳快速发育,含水量很高。II.种胚快速发育期(花后90d-135d),种胚发育经历了原胚,球形胚,心型胚,鱼雷型胚,子叶胚,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到种胚完全成熟时含水量为20.79%。III.种子休眠期(花后135d-165d),种子进入休眠期,子叶胚形态发育完全,长度仅为1.88mm,直到种子自然成熟时,含水量为20.51%,表现为中间型种子。4.随着种子的不断发育,宝华玉兰胚乳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及造粉质体逐渐降解消失,细胞核也逐渐缩小,脂滴和蛋白体则不断增加,蛋白体,体积大,深染色,呈不规则形状,最先形成于液泡,蛋白体在数量和体积上都在不断的增大,而液泡逐渐消失。种子趋于成熟时,蛋白体解体,胚乳内充斥着大量脂滴。花后135d时,种胚形态发育完全时,胚乳内出现一种浅色球体,随着种子的逐渐成熟,球体数量增多,推测该物质和宝华玉兰种子休眠的形成息息相关。5.种子内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及粗脂肪含量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占比最大,表现出油脂性种子特点。花后90d,四种营养物质出现了明显的波动,NADP-MDH酶、G-6-PDH酶和6-PGDH酶活性均降至最低。花后135d,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及粗脂肪含量无显着变化,但可溶性淀粉急剧下降至峰值,NADP-MDH酶活维持在稳定状态,6-PGDH酶的活性达到峰值,结合种胚形态发育,认为花后135d种胚完成形态发育。直到花后165d,种子成熟脱落,G-6-PDH酶和6-PGDH酶活性快速下降至整个种子发育过程中的最低值,说明种子生理活动迅速减弱,种子进入休眠状态。6.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ABA含量一直处于高水平,IAA、ZT含量次之,而GA3含量则最低。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ABA含量持续增加,而GA3、IAA、ZT含量在凝胶状胚乳发育阶段含量达到峰值,直到种子成熟脱落均快速下降至最低。在种胚快速发育期,ABA含量迅速上升GA3含量则迅速下降,说明ABA在宝华玉兰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扬,赵明华,张晓云,王保全,郎冬梅,徐钧,齐玉杰,尚潜[8](2021)在《香樟叶肉含晶细胞季节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阐明香樟叶肉中草酸钙晶体在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多年生香樟(C.camphora)叶片为材料,分别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露地取样,制作超薄切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时香樟叶肉中只有少数细胞有草酸钙晶体,数量较少,晶体结构多为柱状晶、方晶;夏季时香樟叶肉细胞中随机分布于液泡的草酸钙晶体明显比春季的数量多、体积大、形态丰富,晶体多为柱状晶、方晶、针晶、簇晶;秋季时香樟叶肉细胞草酸钙晶体和夏季的类似,数量较多,形态多样,以方晶和柱状晶针晶为主,伴有晶簇;冬季时香樟叶肉含晶细胞晶体形态为柱状晶、方晶、针晶,数量比夏季和秋季的数量略有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四季中香樟叶肉细胞液泡中均有草酸钙晶体结构存在。

张璟宇[9](2020)在《转录因子CsMYB44调控园艺植物蜡质生物合成的功能解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植物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表皮蜡质在植物抵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甜橙蜡质缺失突变体果实的全发育时期转录组及代谢组分析,我们发现,在突变体中,转录因子Cs MYB44的表达显着下调,推测该基因可调控蜡质代谢通路。本课题基于前期挖掘到的蜡质通路关键基因Cs MYB44,以重要园艺作物番茄、柑橘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进一步对Cs MYB44的功能进行探究,解析其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Cs MYB44的系统进化分析和亚细胞定位:转录因子Cs MYB44属于R2R3-MYB家族中的第22亚族,该家族的基因与植物响应胁迫有关;亚细胞定位实验表2明Cs MYB44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2)柑橘愈伤Cs MYB44超表达系的表型分析:获得了Cs MYB44超量表达的转基因柑橘愈伤单系,通过基因表达分析预测Cs MYB44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有Cs PLC4和Cs KCS1,双荧光素酶实验初步验证Cs MYB44不与候选基因互作。(3)拟南芥Cs MYB44超表达系的表型分析:叶绿素渐渗实验发现,Cs MYB44的转化株系较野生型渗透速率慢,暗示角质层有变化;扫描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过表达株系的叶片表面蜡质晶体反而少于野生型,初步验证Cs MYB44作用于蜡质通路。(4)番茄Cs MYB44超表达系的表型分析:获得了Cs MYB44超量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植株,透射电镜结果显示Cs MYB44超表达系的叶片表面蜡质晶体的积累多于野生型,表明Cs MYB44可能对蜡质生物合成起正向调控。(5)Cs MYB44的互作基因探究:以Cs MYB44为诱饵菌株,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系统筛选到与其互作的转录因子Cs ERF3,为蜡质的转录调控途径提供了新的线索。

付琳[10](2019)在《‘洒金’柏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揭示’洒金’柏叶色变化的生理基础和增加’洒金’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范围,本研究以’洒金’柏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枝梢顶部黄色叶片与基部绿色叶片的光合特性、色素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叶片的超微结构观察,分析色素含量、相关酶活性等与叶色变化的关系,对’洒金’柏枝梢顶部黄色叶片形成的原因和叶色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的生理探究,主要结论如下:(1)’洒金’柏枝梢顶部叶片从3月份萌发期开始呈现黄色,随着叶片的生长颜色逐渐向黄绿色转变,10月份叶片颜色又呈现黄色。(2)推测气孔导度对黄色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大于绿色叶片。枝梢顶部黄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低于基部绿色叶片。(3)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大小决定了’洒金’柏枝梢顶部叶色的变化,比值增大叶片颜色逐渐变黄,比值减小叶片颜色逐渐转绿。根据生理研究显示,’洒金’柏叶色的动态变化存在生理上的规律性变化,表明了叶色的变化受到了内在生理机制的调节。(4)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POR)活性、叶绿素酶(CHL)活性与’洒金’柏枝梢顶部黄色叶片的叶绿素合成相关。(5)对’洒金’柏不同时期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中发现,在叶绿体发育时期,枝梢顶部黄色叶片内的叶绿体与基部绿色叶片相比发育滞后;在叶绿体衰老时期,枝梢顶部黄色叶片内的叶绿体降解早于基部绿色叶片。

二、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温对桂花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1.2 供试材料及低温处理
    1.3 叶片细胞超薄切片制备
2 实验结果
    2.1 常温下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
    2.2 5℃处理下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
    2.3 0℃处理下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
    2.4 -5℃处理下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
3 讨论与小结

(2)红光调控柑橘果实转色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柑橘果实色泽研究进展
        2.1.1 柑橘果实外观品质构成相关色素代谢物
        2.1.2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
        2.1.3 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转录调控
        2.1.4 环境因素对果实色素代谢的影响
        2.1.4.1 乙烯对柑橘果实色素代谢的影响
        2.1.4.2 ABA对柑橘果实色素代谢的影响
        2.1.4.3 光对柑橘果实色素代谢的影响
        2.1.5 质体在类胡萝卜素代谢中功能
    3 本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柑橘果实瞬时表达体系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质粒和载体
        2.2 实验方法
        2.2.1 RNA提取及c DNA合成
        2.2.2 目的基因全长克隆
        2.2.3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2.2.4 实时定量PCR分析
        2.2.5 基因组DNA粗提取及PCR阳检
        2.2.6 蛋白提取与Western杂交分析
        2.2.7 农杆菌侵染烟草及果实的瞬时表达分析
        2.2.8 光学显微镜观察
        2.2.9 类胡萝卜素提取及测定
        2.2.10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柑橘果实瞬时转化流程
        3.2 柑橘果实瞬时转化条件的优化
        3.3 柑橘果实的活细胞成像
        3.4 瞬时表达体系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5 瞬时表达体系在研究植物代谢途径中的应用
        3.6 瞬时表达体系适用于其它柑橘品种的转化
    4 讨论
第三章 红光处理对果实转色及质体转化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处理方法
        2.1.2.1 红光处理
        2.1.2.2 蓝光处理
        2.1.2.3 乙烯利处理
        2.1.2.4 乙烯利结合红光共同处理
        2.2 实验方法
        2.2.1 色泽评价
        2.2.2 果实内在品质测定
        2.2.3 ABA和JA提取及定量检测分析
        2.2.4 乙烯释放速率测定
        2.2.5 呼吸速率测定
        2.2.6 叶绿素含量测定
        2.2.7 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2.8 类黄酮总量测定
        2.2.9 透射电镜(TEM)
        2.2.1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2.11 冰冻切片
        2.2.12 BN-PAGE
        2.2.13 Western blot
        2.2.14 蛋白提取及二维电泳(2-DE)
        2.2.15 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外源红光及乙烯利处理促进果实转色
        3.2 蓝光处理对柑橘果实着色的影响
        3.3 外源处理对柑橘果实色泽指标的评价
        3.4 外源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5 外源处理对果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6 外源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率及呼吸速率的影响
        3.7 红光处理对果实激素含量的影响
        3.8 红光处理对果实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9 红光处理对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10 红光处理对果实质体结构的影响
        3.11 叶绿体-有色体分化过程中质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3.12 质体的分离和纯度评估
        3.13 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过程中的质体色素分析
        3.14 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过程中的质体蛋白模型分析
        3.15 红光处理对果实质体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4 讨论
        4.1 红光是一种优越于乙烯的采后褪绿处理方法
        4.2 红光改善采后柑橘果实着色
        4.3 红光促进果实质体转化
第四章 红光诱导的转录因子Fcr NAC22 对类胡萝卜素及ABA代谢的调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光照处理
        2.1.3 菌株、质粒和载体
        2.2 实验方法
        2.2.1 RNA提取及c DNA合成
        2.2.2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2.2.3 实时定量PCR分析
        2.2.4 Fcr NAC22 基因克隆
        2.2.5 Fcr NAC22 基因序列分析
        2.2.6 蛋白提取与Western blot杂交分析
        2.2.7 烟草及柑橘果实的瞬时转化
        2.2.8 亚细胞定位
        2.2.9 透射电镜
        2.2.10 果实色差的测定
        2.2.11 类胡萝卜素提取及测定
        2.2.12 叶绿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提取和测定
        2.2.12.1 叶绿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提取步骤
        2.2.12.2 叶绿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2.2.13 柑橘愈伤的遗传转化
        2.2.14 番茄的遗传转化
        2.2.15 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
        2.2.15.1 Fcr LCYB1, Fcr BCH2, Fcr NCED5 启动子克隆及载体构建
        2.2.15.2 转录因子Fcr NAC22 报告载体构建
        2.2.15.3 烟草双荧光素酶瞬时检测
        2.2.16 酵母单杂
        2.2.16.1 猎物载体及诱饵载体构建
        2.2.16.2 转化酵母及互作验证
        2.2.16.3 筛选Ab A浓度
        2.2.16.4 转化AD载体
        2.2.16.5 查验互作
        2.2.17 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2.2.18 凝胶阻滞实验(EMSA)
        2.2.19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光处理有色层类胡萝卜素及AB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2 红光处理转录组分析
        3.3 转录组验证及候选基因筛选
        3.4 FcrNAC22 特异响应红光分析
        3.5 FcrNAC22 瞬时烟草表型验证
        3.6 FcrNAC22 序列分析
        3.7 FcrNAC22 亚细胞定位分析
        3.8 FcrNAC22 基因表达分析
        3.9 FcrNAC22 转化番茄功能分析
        3.9.1 转FcrNAC22 基因番茄阳性植株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3.9.2 转基因FcrNAC22 超表达番茄系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3.9.3 番茄FcrNAC22 超表达系果皮类胡萝卜素及ABA代谢相关基因定量分析
        3.9.4 番茄FcrNAC22 超表达系果皮质体超微结构分析
        3.9.5 番茄FcrNAC22 超表达系果实乙烯释放速率及相关基因定量分析
        3.9.6 番茄FcrNAC22 超表达系果实红光处理表型分析
        3.10 转录因子FcrNAC22 遗传转化柑橘愈伤功能分析
        3.10.1 FcrNAC22 转基因柑橘愈伤组织的获得及表型鉴定
        3.10.2 FcrNAC22 转基因愈伤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及相关基因定量分析
        3.11 转录因子FcrNAC22 转化柑橘果实功能分析
        3.12 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FcrNAC22对FcrLCYB1,FcrBCH2 和Fcr NCED5 启动子的调控
        3.13 Y1H验证FcrNAC22对FcrLCYB1,FcrBCH2和FcrNCED5 启动子的调控
        3.14 FcrNAC22 蛋白DNA结合序列及EMSA分析
        3.15 沉默FcrNAC22 表达分析红光对柑橘果实转色的影响
    4 讨论
        4.1 光调控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
        4.2 红光诱导FcrNAC22 的表达
        4.3 FcrNAC22 调控类胡萝卜素和ABA代谢
        4.4 FcrNAC22 调控果实成熟
        4.5 FcrNAC22 参与红光介导的果实转色和成熟的调控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部分实验操作步骤
附录 Ⅱ 本研究克隆序列
附录 Ⅲ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山葡萄种质资源概述
    1.2 果实大小粒的影响因素
        1.2.1 授粉受精过程
        1.2.2 种子形成
        1.2.3 果实细胞的分裂与膨大
        1.2.4 内源激素调节
    1.3 葡萄大小粒的研究进展
        1.3.1 基因型
        1.3.2 生理生态因子
        1.3.3 相关基因
    1.4 透射电镜和转录组学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4.1 透射电镜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4.2 转录组学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花粉对‘双丰’授粉亲和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双丰’与‘左山一’青粒数比较
        2.2.2 ‘双丰’授粉亲和性观察
        2.2.3 ‘双丰’果粒发育动态观察
    2.3 讨论
        2.3.1 花粉对‘双丰’授粉亲和性的影响
        2.3.2 果柄粗度与果粒滞育的关系
        2.3.3 ‘双丰’果实成熟的选择性
第三章 ‘双丰’不同类型浆果在浆果膨大期的动态变化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动态变化
        3.2.2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粒重动态变化
        3.2.3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种子发育动态变化
    3.3 讨论
第四章 ‘双丰’滞育果粒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浆果膨大初期的果实和种子解剖结构
        4.2.2 不同类型果粒果柄解剖结构
        4.2.3 大粒和中粒果肉输导组织观察
    4.3 讨论
        4.3.1 发生滞育中粒和小粒的种子发育特点
        4.3.2 发生滞育中粒的输导组织发育特点
第五章 ‘双丰’滞育果粒的糖含量、糖代谢酶及内源激素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5.2.2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代谢酶活性变化
        5.2.3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3 讨论
        5.3.1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类含量变化特点
        5.3.2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特点
        5.3.3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特点
第六章 ‘双丰’滞育青粒的转录组学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RNA提取效果
        6.2.2 转录组测序组装及表达量计算
        6.2.3 大粒在每个发育阶段表达量都大于中粒的基因
        6.2.4 中粒在每个发育阶段表达量都大于大粒的基因
        6.2.5 山葡萄发育过程中逐渐上调表达的基因
        6.2.6 山葡萄发育过程中逐渐下调表达的基因
        6.2.7 山葡萄浆果膨大期中粒中表达量高于大粒的基因
        6.2.8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参与ABA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
        6.2.9 差异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6.3 讨论
        6.3.1 调控山葡萄正常果实发育的相关基因
        6.3.2 调控山葡萄青粒发育的相关基因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4)多组学联合分析解析柑橘有色体质体小球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2.1.1 类胡萝卜素结构特殊性和重要价值
        2.1.2 类胡萝卜素有机波普学与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2.1.3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和生物强化策略
        2.2 质体内超微结构研究进展
        2.2.1 质体起源、结构和功能研究
        2.2.2 有色体和叶绿体等主要质体研究进展
        2.2.3 PG的形成、起源和功能研究
        2.3 园艺植物质体和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2.3.1 园艺植物中质体的观察和分析
        2.3.2 园艺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多样性特征分析
        2.3.3 园艺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研究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多萜代谢物质谱解析和代谢组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样品前处理和总类胡萝卜素提取
        2.3 仪器条件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类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酯的质谱解析
        3.2 胡萝卜素的鉴定
        3.3 叶黄素的鉴定
        3.4 类胡萝卜素酯的鉴定
        3.5 宽皮橘、甜橙和柚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学研究
        3.6 柚子果实不同组织的三萜代谢组学研究
    4 讨论
        4.1 类胡萝卜素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意义
        4.2 柑橘类胡萝卜素代谢代谢组特征的揭示
第三章 甜橙汁胞PG分离纯化技术建立与优化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甜橙果实样品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提取液成分与配制
        2.2.2 PG分析纯化方案
        2.2.3 蛋白提取与Western blot分析
        2.2.4 细胞学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色体和类胡萝卜素的细胞学观察
        3.2 PG分离纯化流程的建立与效果图
        3.3 CPG分离效果验证与分析
    4 讨论
        4.1 有色体和叶绿体中PGs比较分析
        4.2 细胞器生物学研究的特征与优势
第四章 CPG参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系统生物学和代谢调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柑橘发育时期汁胞
        2.1.2 分析仪器与试剂耗材
        2.1.3 有色体各组分的收集与保存
        2.1.4 载体质粒和菌株
        2.2 实验方法
        2.2.1 蛋白组样品的制备与LC-MS/MSF检测分析
        2.2.2 蛋白组下机数据处理与分析
        2.2.3 PGs核心蛋白筛选确定
        2.2.4 脂质组样品制备和LC-MS/MS检测
        2.2.5 ELTs基因家族分析
        2.2.6 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
        2.2.7 亚细胞定位验证
        2.2.8 愈伤培养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2.2.9 转基因材料类胡萝卜素、脂质分析
        2.2.10 RNA-seq分析
        2.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离液中亚细胞器标志性蛋白丰度分析
        3.2 CPG核心蛋白鉴定和分析
        3.2.1 CPG核心蛋白
        3.2.2 不同物种中PGs核心蛋白比较分析
        3.2.3 CPG核心蛋白组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3.2.4 CPG部分蛋白亚细胞定位验证和新蛋白的功能分析与预测
        3.3 比较脂质组学结果分析
        3.3.1 有色体各组分脂质的分布情况
        3.3.2 CPG中特征脂质的确定和分析
        3.3.3 CPG脂质代谢物的合成和来源
        3.4 候选基因CsELT1分析和功能验证
        3.4.1 CPG核心蛋白中Cs ELTs综合分析
        3.4.2 Cs ELTs亚细胞定位分析
        3.4.3 超量转化愈伤组织表型分析
        3.4.4 类胡萝卜素工程菌和酵母验证CsELT1功能
    4 讨论
        4.1 CPG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功能分析
        4.2 有色体中类胡萝卜素代谢模式的特殊性
        4.3 CPG在有色体中的形成与作用机制
        4.4 CPG在类胡萝卜素代谢强化中的应用与前景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图片与表格
附录Ⅱ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脐橙果皮色泽变异及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芽变的研究进展
        2.1.1 芽变的产生
        2.1.2 芽变机理的研究
        2.1.3 芽变的价值
        2.2 植物扇形嵌合体的研究进展
        2.3 植物叶绿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2.3.1 叶绿素降解的研究概况
        2.3.2 植物叶绿素降解途径
        2.3.3 叶片和果实叶绿素降解的差异
        2.3.4 滞绿基因STAY-GREEN(SGR)研究进展
        2.3.5 植物滞绿突变体
        2.4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2.4.1 类胡萝卜素简介
        2.4.2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
        2.4.3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转录调控
        2.4.4类胡萝卜素代谢与番茄红素β-环化酶2
        2.5 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2.5.1 柑橘果实叶绿素降解及其调控
        2.5.2 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其调控
        2.5.3 柑橘果实色泽突变体
    3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脐橙果皮棕色变异‘宗橙’的表型及其突变机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质粒和载体
        2.2 实验方法
        2.2.1 果实常规生理指标测定
        2.2.1.1 果实横径、纵径、果皮厚度测量和果重称量
        2.2.1.2 果实色差测定
        2.2.1.3 果实硬度测定
        2.2.1.4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2.2.1.5 维生素C含量测定
        2.2.2 叶绿素提取及测定
        2.2.3 类胡萝卜素提取及测定
        2.2.4 激素提取及测定
        2.2.5 初生代谢物提取及测定
        2.2.6 挥发性代谢物提取及测定
        2.2.7 淀粉含量测定及分析
        2.2.8 显微镜及电镜观察
        2.2.8.1 体式显微镜观察
        2.2.8.2 倒置显微镜观察
        2.2.8.3 透射电镜观察
        2.2.9 果实的前期处理、贮藏和取样
        2.2.10 呼吸速率测定
        2.2.11 失重率测定
        2.2.12 腐烂率测定
        2.2.13 异味物质测定
        2.2.14 青霉菌接种及取样
        2.2.15 倍性鉴定
        2.2.16 转录组分析
        2.2.17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
        2.2.18 DNA提取与基因组重测序分析
        2.2.19 RNA提取与c DNA合成
        2.2.20 基因克隆、序列分析、系统树构建及3D结构预测分析
        2.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2.22 总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
        2.2.23 亚细胞定位
        2.2.24 烟草瞬时表达
        2.2.25 柑橘叶片黑暗处理
        2.2.26 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测定
        2.2.27 类胡萝卜素工程菌实验
        2.2.28 农杆菌介导的柑橘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2.2.29 酵母双杂(Y2H)
        2.2.30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
        2.2.31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宗橙’的来源
        3.2‘宗橙’的农艺性状与果实常规生理指标
        3.3 ‘宗橙’果实有色层显微结构特征
        3.4 ‘宗橙’果实有色层叶绿素含量变化
        3.5 ‘宗橙’果实有色层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3.6 ‘宗橙’果实有色层激素含量变化
        3.7 ‘宗橙’果实有色层初生代谢物变化
        3.8 ‘宗橙’果实有色层挥发性代谢物变化
        3.9 ‘宗橙’有色层淀粉颗粒和淀粉含量变化
        3.10 贮藏期‘宗橙’果实常规品质变化
        3.10.1 果实表型变化
        3.10.2 果实色差值变化
        3.10.3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变化
        3.10.4 果实硬度变化
        3.10.5 果实出汁率变化
        3.11 贮藏期‘宗橙’果实失重率变化
        3.12 贮藏期‘宗橙’果实腐烂率变化
        3.13 贮藏期‘宗橙’果实呼吸强度变化
        3.14 贮藏期‘宗橙’果实异味物质变化
        3.15 贮藏期‘宗橙’果实激素含量变化
        3.16 贮藏期‘宗橙’果实初生代谢物含量变化
        3.17 贮藏期‘宗橙’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含量变化
        3.18 ‘宗橙’果实对青霉菌的抗性
        3.19 ‘宗橙’倍性鉴定
        3.20 ‘宗橙’突变基因鉴定
        3.20.1 ‘宗橙’和‘伦晚脐橙’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3.20.2 ‘宗橙’扇形嵌合体不同部位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3.20.3 ‘宗橙’和伦晚的基因组重测序比较分析
        3.20.4 ‘宗橙’突变基因鉴定
        3.20.5 ‘宗橙’中SGR基因表达分析
        3.20.6 ‘宗橙’中SGR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分析
        3.20.7 ‘宗橙’中SGR蛋白序列及蛋白表达分析
        3.21 柑橘SGR基因及其同源基因SGRL的系统树分析
        3.22 柑橘SGR基因的表达分析
        3.23 SGR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24 SGR基因促进叶绿素降解
        3.24.1 SGR基因瞬时表达烟草叶片
        3.24.2 ‘宗橙’和‘伦晚脐橙’枯叶的表型对比
        3.24.3 ‘宗橙’和‘伦晚脐橙’叶片的黑暗处理比较
        3.25 SGR基因抑制类胡萝卜素合成
        3.25.1 SGR等位基因超表达类胡萝卜素工程菌分析
        3.25.2 SGR等位基因超表达柑橘愈伤组织分析
        3.26 SGR与 PSY蛋白互作分析
        3.27 ‘宗橙’SGR突变的多效性
    4 讨论
        4.1 ‘宗橙’的突变机理
        4.2 柑橘 SGR 等位基因的功能分化
        4.3 柑果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
        4.4 ‘宗橙’的价值及开发利用
        4.5 ‘宗橙’和‘伦晚脐橙’在采后贮藏特性和抗性上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
第三章 :甜橙CsLCYb2 及其互作转录因子在果实色泽形成中的功能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质粒和载体
        2.2 实验方法
        2.2.1 系统树构建、蛋白序列及3D结构分析
        2.2.2 DNA提取、RNA提取及c DNA合成
        2.2.3 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系统树构建
        2.2.4 实时定量PCR
        2.2.5 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
        2.2.6 类胡萝卜素提取及测定
        2.2.7 透射电镜观察
        2.2.8 激素提取及测定
        2.2.9 初生代谢物提取及测定
        2.2.10 酵母单杂(Y1H)
        2.2.11 烟草瞬时表达及双荧光素酶检测
        2.2.12 凝胶阻滞实验(EMSA)
        2.2.13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
        2.2.14 亚细胞定位
        2.2.15 转录活性分析
        2.2.16 农杆菌介导的柑橘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2.2.17 总叶绿素提取及测定
        2.2.1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CsLCYb2 等位基因的系统树、蛋白序列及3D结构分析
        3.2 番茄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系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3.3 番茄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系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基因表达分析
        3.4 番茄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系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基因表达分析
        3.5 番茄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系果实质体超微结构观察
        3.6 番茄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系番茄果实激素含量分析
        3.7 番茄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系果实初生代谢物分析
        3.8 柑橘CsLCYb2a启动子单杂筛库结果与分析
        3.8.1 诱饵酵母菌株的AbA最佳使用浓度
        3.8.2 酵母单杂筛库
        3.8.3 阳性克隆的序列分析
        3.9 转录因子CsMADS3 的功能研究
        3.9.1 CsMADS3 蛋白与CsLCYb2 启动子互作验证
        3.9.1.1 Y1H验证
        3.9.1.2 双荧光素酶验证
        3.9.1.3 EMSA验证
        3.9.2 CsMADS3 基因序列和蛋白特性分析
        3.9.3 CsMADS3 基因表达分析
        3.9.4 CsMADS3 蛋白转录活性分析
        3.9.5 CsMADS3 蛋白亚细胞定位
        3.9.6 CsMADS3 超表达柑橘愈伤的功能分析
        3.9.6.1 柑橘愈伤CsMADS3 超表达系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3.9.6.2 柑橘愈伤CsMADS3 超表达系内质体超微结构观察
        3.9.6.3 柑橘愈伤CsMADS3 超表达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3.9.6.4 柑橘愈伤CsMADS3 超表达系类胡萝卜素基因表达分析
        3.9.6.5 柑橘愈伤CsMADS3 超表达系类激素含量分析
        3.9.7 CsMADS3 超表达番茄的功能分析
        3.9.7.1 番茄CsMADS3 超表达系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3.9.7.2 番茄CsMADS3 超表达系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3.9.7.3 番茄CsMADS3 超表达系果实类胡萝卜素基因表达分析
        3.9.7.4 番茄CsMADS3 超表达系果实有色体超微结构观察
        3.9.7.5 番茄CsMADS3 超表达系果实激素含量分析
        3.9.7.6 番茄CsMADS3 超表达系果实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9.8 CsMADS3 蛋白与类胡萝卜代谢和叶绿素降解途径基因启动子互作验证
        3.9.8.1 EMSA验证
        3.9.8.2 双荧光素酶验证
        3.10 转录因子CsERF061的功能研究
        3.10.1 CsERF061 蛋白与CsLCYb2 启动子互作验证
        3.10.1.1 Y1H验证
        3.10.1.2 EMSA验证
        3.10.1.3 双荧光素酶验证
        3.10.2 CsERF061基因序列和蛋白特性分析
        3.10.3 CsERF061基因表达分析及乙烯响应
        3.10.4 CsERF061蛋白亚细胞定位
        3.10.5 CsERF061蛋白转录活性分析
        3.10.6 CsERF061超表达柑橘愈伤的功能分析
        3.10.6.1 柑橘愈伤CsERF061超表达系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3.10.6.2 柑橘愈伤CsERF061超表达系内质体超微结构观察
        3.10.6.3 柑橘愈伤CsERF061超表达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3.10.6.4 柑橘愈伤CsERF061超表达系类胡萝卜素基因表达分析
        3.10.6.5 柑橘愈伤CsERF061超表达系激素含量分析
        3.10.7 CsERF061超表达番茄的功能分析
        3.10.7.1 番茄CsERF061超表达系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3.10.7.2 番茄CsERF061超表达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3.10.7.3 番茄CsERF061超表达系类胡萝卜素基因表达分析
        3.10.7.4 番茄CsERF061超表达系果实有色体超微结构观察
        3.10.7.5 番茄CsERF061超表达系类激素含量分析
        3.10.8 CsERF061蛋白与其它类胡萝卜代谢代谢途径基因启动子互作验证
        3.10.8.1 EMSA验证
        3.10.8.2 双荧光素酶验证
    4 讨论
        4.1 柑橘CsLCYb2 等位基因的功能差异
        4.2 柑橘CsLCYb2 等位基因超表达对番茄果实代谢流的影响
        4.3 柑橘CsLCYb2 等位基因丰富了合成生物学工具箱
        4.4 CsMADS3 直接调控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代谢
        4.5 CsERF061响应乙烯并直接调控类胡萝卜代谢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I 部分实验图表
附录 Ⅱ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鸳鸯茉莉花瓣褪色分子机理及光温调控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鸳鸯茉莉的研究现状
        1.1 鸳鸯茉莉属概况
        1.2 鸳鸯茉莉花色及花香的研究
        1.2.1 鸳鸯茉莉花色的研究
        1.2.2 鸳鸯茉莉花香的研究
    2 影响花色呈现的因素
        2.1 色素种类
        2.2 pH值
        2.3 光照
        2.3.1 光强
        2.3.2 光质
        2.4 温度
        2.5 水分
        2.6 其它
    3 花青素研究进展
        3.1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3.2 花青素降解的研究
        3.3 花青素的鉴定技术
    4 组学联合分析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4.1 转录组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4.2 代谢组学在植物花色中应用
        4.3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
    5 本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5.1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5.2 本项研究目的及意义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鸳鸯茉莉花色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花瓣颜色表型的测定
        1.3 花瓣表皮细胞结构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1.4 花瓣pH值与含水量的测定
        1.5 花瓣花青素含量的测定与HPLC分析
        1.5.1 花瓣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1.5.2 花瓣HPLC分析
        1.6 花瓣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7 花瓣总酚含量的测定
        1.8 花瓣花青素相关酶的提取与测定
        1.9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形态特征及表型的测定
        2.2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色素的分布
        2.3 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含水量,花冠直径及pH值的变化
        2.4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的生理特征
        2.4.1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花青素,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变化
        2.4.2 花瓣褪色过程花色苷的组分分析
        2.4.3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变化
        2.4.4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花青素含量与其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鸳鸯茉莉花瓣褪色过程形态指标的变化
第三章 鸳鸯茉莉花色变化的转录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RNA提取和质量评估
        1.3 cDNA文库构建与高通量测序
        1.4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验证与分析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质量及浓度检测
        2.2 转录组测序基础数据的分析
        2.3 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
        2.4 Unigene的 CDS预测
        2.5 基因表达水平及PCA分析
        2.6 差异基因(DEGs)的识别和功能注释
        2.7 花青素相关差异基因DEG和转录因子的分析
        2.8 花青素相关基因的qRT-PCR验证及其表达水平
    3 讨论
第四章 鸳鸯茉莉花色变化的代谢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代谢物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质控分析
        2.2 重复相关性评估及总体样本主成分分析
        2.3 花瓣不同时期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2.4 OPLS–DA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2.5 差异代谢物筛选
        2.6 差异代谢物功能分类与富集分析
        2.7 花青素相关生物合成途径中的DEMs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鸳鸯茉莉花瓣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联合分析主成分分析(PCA)
        2.2 KEGG通路分析
        2.3 相关性分析
        2.4 相关性网络图
        2.5 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联合分析
        2.6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网络图的建立
    3 讨论
第六章 光质及温度调节鸳鸯茉莉花色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LED光温控制系统
        1.3 光质条件
        1.4 花瓣花青素含量和HPLC的测定
        1.5 花瓣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6 花瓣总酚含量的测定
        1.7 花瓣花青素相关酶的提取与测定
        1.8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
        1.9 温度处理
        1.10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质处理的筛选
        2.2 光质处理下离体花瓣中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3 光质处理下离体花瓣中花青素,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变化
        2.4 光质处理下植物花瓣中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变化
        2.5 光质调节花色苷种类
        2.6 光质调节花瓣花青素代谢酶活性
        2.7 光质调节花瓣花青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2.8 温度处理对花瓣的影响
        2.8.1 相同的光照不同温度处理总花青素含量的变化
        2.8.2 相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总花青素含量的变化
        2.8.3 不同光照不同温度处理总花青素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光质调节鸳鸯茉莉的花色
        3.2 温度调节鸳鸯茉莉的花色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鸳鸯茉莉花瓣在开放过程中其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1.2 鸳鸯茉莉花瓣的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分析
        1.3 光质及温度调节鸳鸯茉莉花瓣花色的变化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图
    2 附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极危植物宝华玉兰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木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1.1 花芽分化发育
        1.1.2 生殖发育过程的研究
        1.1.3 传粉受精过程的研究
        1.1.4 繁育系统的研究
        1.1.5 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1.1.6 种子的发育和成熟
    1.2 宝华玉兰的研究现状
        1.2.1 群落学特征
        1.2.2 遗传多样性
        1.2.3 繁殖方法
    1.3 研究路线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宝华玉兰开花物候及花芽分化发育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宝华玉兰的花部特征及开花动态
        2.2.2 宝华玉兰花芽分化与发育形态观察
        2.2.3 宝华玉兰花芽分化解剖结构观察
        2.2.4 宝华玉兰花芽发育解剖结构观察
    2.3 结论与讨论
        2.3.1 宝华玉兰花芽分化与发育特征
        2.3.2 宝华玉兰花芽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 宝华玉兰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宝华玉兰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3.2.2 宝华玉兰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3.3 讨论与结论
        3.3.1 宝华玉兰有性生殖过程的特征
        3.3.2 宝华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异常现象
第四章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宝华玉兰果实发育的形态变化
        4.2.2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的形态变化
        4.2.3 宝华玉兰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
        4.2.4 宝华玉兰果实发育过程中干、鲜重的变化
        4.2.5 宝华玉兰果实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4.2.6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的发育动态
        4.2.7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胚的发育动态
    4.3 讨论与小结
        4.3.1 宝华玉兰种子败育原因
        4.3.2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时期的划分
第五章 宝华玉兰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种子快速发育期胚乳超微结构的变化
        5.2.2 种胚快速发育期胚乳超微结构的变化
        5.2.3 种子休眠期胚乳超微结构的变化
    5.3 讨论与小结
        5.3.1 淀粉含量的变化与种胚发育的关系
        5.3.2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种胚发育的关系
        5.3.3 脂肪的变化与种胚发育的关系
第六章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胚乳内含物的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分析
        6.2.1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营养物质代谢
        6.2.2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6.2.3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氧化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6.3 讨论与小结
        6.3.1 宝华玉兰种子内营养物质与种胚发育的关系
        6.3.2 宝华玉兰种子代谢途径关键酶与种胚发育的关系
第七章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ABA含量的变化
        7.2.2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IAA含量的变化
        7.2.3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GA_3含量的变化
        7.2.4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ZT含量的变化
        7.2.5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IAA、GA_3、ZT与ABA含量比值的变化
    7.3 讨论与小结
        7.3.1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宝华玉兰种子发育的关系
        7.3.2 ABA含量变化与宝华玉兰种子发育的关系
第八章 全文总结
    8.1 主要结论
        8.1.1 宝华玉兰物候期特征
        8.1.2 宝华玉兰花芽分化发育特点
        8.1.3 宝华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发育的特点
        8.1.4 宝华玉兰种实发育特性
        8.1.5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超微结构特征
        8.1.6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内含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8.1.7 宝华玉兰种子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8.1.8 宝华玉兰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8)香樟叶肉含晶细胞季节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药品
    1.2 材料和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季香樟叶肉含晶细胞的超微结构
    2.2 夏季香樟叶肉含晶细胞的超微结构
    2.3 秋季香樟叶肉含晶细胞的超微结构
    2.4 冬季香樟叶肉含晶细胞的超微结构
3 讨论与结论

(9)转录因子CsMYB44调控园艺植物蜡质生物合成的功能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进展
        1.1.1 植物蜡质的组成成分
        1.1.2 植物蜡质的生物学意义
        1.1.3 植物蜡质的生物合成
        1.1.4 转录调控在蜡质生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1.5 转录因子MYB44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1.6 柑橘中蜡质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转录因子CsMYB44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2.2 CsMYB44的系统进化分析
        2.2.3 CsMYB44基因克隆
        2.2.4 CsMYB44蛋白亚细胞定位
    2.3 实验结果
        2.3.1 突变体转录组数据定量验证
        2.3.2 CsMYB44系统进化分析
        2.3.3 CsMYB44的克隆
        2.3.4 CsMYB44亚细胞定位
    2.4 讨论
第三章 CsMYB44在柑橘愈伤中的遗传转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2 愈伤遗传转化
        3.2.3 相关通路基因在转CsMYB44柑橘愈伤组织中的定量分析
        3.2.4 转基因愈伤转录组的测定
        3.2.5 双荧光素酶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定量表达鉴定
        3.3.2 相关通路基因在转CsMYB44柑橘愈伤中的定量分析
        3.3.3 转CsMYB44柑橘愈伤转录组的测定及差异基因分析
        3.3.4 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CsMYB44在拟南芥中的遗传转化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蘸花法侵染拟南芥
        4.2.2 拟南芥种子消毒及抗性培养基筛选
        4.2.3 转CsMYB44拟南芥的分子鉴定
        4.2.4 拟南芥表型观察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转CsMYB44拟南芥的分子鉴定
        4.3.2 转CsMYB44拟南芥表型观察及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CsMYB44在番茄中的遗传转化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番茄的遗传转化
        5.2.2 转CsMYB44番茄的分子鉴定方法
        5.2.3 转CsMYB44番茄的表型观察
    5.3 实验结果
        5.3.1 转CsMYB44番茄阳性株系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5.3.2 转CsMYB44番茄表型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CsMYB44互作基因筛选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酵母双杂各培养基的配制
        6.2.2 酵母双杂交诱饵菌株的构建
        6.2.3 酵母双杂交筛库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诱饵菌株的自激活验证
        6.3.2 酵母双杂交筛库结果分析
    6.4 讨论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10)‘洒金’柏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彩叶植物的定义及分类
    1.2 彩叶植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1.3 影响彩叶植物呈色的生理因子
        1.3.1 光合作用对彩叶植物呈色的影响
        1.3.2 色素变化对彩叶植物呈色的影响
        1.3.3 相关酶活性对彩叶植物呈色的影响
        1.3.4 环境因素对彩叶植物呈色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5.1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1.5.2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色素含量研究
        1.5.3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相关酶活性研究
        1.5.4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超微结构研究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2.3 叶色测定
    2.4 光合特性测定
    2.5 色素含量测定
    2.6 相关酶活性测定
    2.7 叶片超微结构观察
    2.8 类黄酮含量测定
    2.9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10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叶色变化
    3.2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研究
        3.2.1 净光合速率
        3.2.2 气孔导度
        3.2.3 胞间CO_2浓度(Ci)
        3.2.4 蒸腾速率
        3.2.5 水分利用率
    3.3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色素含量研究
        3.3.1 叶绿素a含量
        3.3.2 叶绿素b含量
        3.3.3 总叶绿素含量
        3.3.4 类胡萝卜素含量
        3.3.5 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
        3.3.6 类黄酮含量
    3.4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相关酶活性研究
        3.4.1 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活性
        3.4.2 叶绿素酶活性
        3.4.3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
        3.4.4 植物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活性
        3.4.5 查尔酮异构酶活性
        3.4.6 可溶性蛋白含量
    3.5 ‘洒金’柏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3.6 ‘洒金’柏叶色动态变化过程中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6.1 ‘洒金’柏枝梢顶部黄叶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6.2 ‘洒金’柏相同枝条基部绿叶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洒金’柏叶色变化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2 叶片色素含量对‘洒金’柏叶色动态变化的影响
    4.3 相关酶活性对‘洒金’柏叶色动态变化的影响
    4.4 ‘洒金’柏叶色变化与超微结构的关系
5 结论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温对桂花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尤扬,张晓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红光调控柑橘果实转色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D]. 宫金礼.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D]. 许培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4]多组学联合分析解析柑橘有色体质体小球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机制[D]. 刘云.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5]脐橙果皮色泽变异及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调控研究[D]. 朱凯杰.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6]鸳鸯茉莉花瓣褪色分子机理及光温调控技术的研究[D]. 李敏.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7]极危植物宝华玉兰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D]. 王姗.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香樟叶肉含晶细胞季节变化研究[J]. 尤扬,赵明华,张晓云,王保全,郎冬梅,徐钧,齐玉杰,尚潜. 广西植物, 2021
  • [9]转录因子CsMYB44调控园艺植物蜡质生物合成的功能解析[D]. 张璟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10]‘洒金’柏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研究[D]. 付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园艺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