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书法文化特征比较

中英文书法文化特征比较

一、中英呼语文化特性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成,李艳[1](2021)在《翻译学中国学派之构建原则探讨》文中指出《周易》之"易"虚涵数义:不易、变易、简易、交易、和易。据此可推演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之"五易"原则——不易原则:文化传承;变易原则:适时创新;简易原则:执简驭繁;交易原则:交流互鉴;和易原则:合异共生。"五易"相辅相成,衍生万象。万象归一,翻译研究中,一即译道。翻译学中国学派以"五易"原则为指导,致力于衍生译论万象,但其终极旨归为一,即探究译道,为人类翻译事业作贡献。

谭载喜[2](2021)在《翻译的界、两界与多界:一个关于翻译的界学阐释》文中指出本文运用根植中国文化的"界学理论",从翻译的界域观、翻译界域的由一到二再到多乃至无限多,以及翻译的本质界分和圆融等多个方面,对翻译本质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以期为翻译研究在新时期的发展注入新的中国元素,提供现有译学认知模式以外的另一个可以用来合理阐释翻译本质的理论路径和方法。

张旖桐[3](2021)在《写亦是译:基于语料库的林语堂语言文化外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以Moment in Peking为例,一是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林语堂的译融于写的翻译式写作,讨论翻译作为不同文化空间之上的"第三度空间"所起到的民族文化身份构建作用,二是借助自建的中英平行语料库,Moment in Peking和张振玉译作《京华烟云》为数据源,通过索引林语堂原文的詈骂语、称呼语、中英混杂歌谣语料的外译倾向,按照出现频率和翻译策略排序归类,表明林语堂在创作中以传递中华文化为目标,在以目标读者为导向的同时,采取异化策略将某些中华特色语言词汇在厚语境下音译直译,以将语言陌生化的方式抵抗并挑战着主流英语的权威,彰显中华文化的身份与特性。

李红满[4](2021)在《“另一种声音”: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英语国家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坛发展迅猛,各种诗歌流派争锋兴起,异彩纷呈。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现当代诗歌英译本在英美国家的出版数量也呈迅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诗人和学者参与到中国当代诗歌的译介和海外传播之中。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翻译的质量,也要考虑译本的国际出版、传播和接受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中国当代诗歌的翻译置于西方社会文化的宏观语境下考察,探讨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所涉及的国际出版和跨文化传播等现实问题,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英美国家的翻译、出版、传播和接受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便更好地阐释异域文化再生产的复杂性,切实促进和推动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塑造和建构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

秦煦[5](2021)在《汉英“血”词群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黄力扬[6](2021)在《目的论视角下的“多彩贵州”旅游外宣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同宇[7](2021)在《中英语言国际推广策略对比研究》文中提出

李金轩[8](2021)在《《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语用信息对比研究 ——以言语行为动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丽斐[9](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交招呼语的历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四个时期,采用历时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从这四个时期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共搜集社交招呼语语料2156条,以此作为语料来源,将静态描写与历时梳理相结合,探讨社交招呼语的历时演变。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从选题缘起、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以及语料来源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其中,研究现状部分,主要对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分别作出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又是主体,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招呼语的研究状况作出梳理,指出不足。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社交招呼语概述。该部分首先对社交招呼语的相关概念作出说明,包括招呼语、问候语和寒暄语概念的区分与社交招呼语的界定两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对社交招呼语的基本类型、社交招呼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历史分期也作了介绍。这一部分是全文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二、三、四、五章,各个时期的研究主要包括使用情况与使用特点两个部分。使用情况主要从社交招呼语的类型、在作品中的分布以及使用频率三个方面作出分析,并归纳出各个时期的总体使用情况。使用特点是从使用情况中提取出来的相对特殊、相对普遍的部分,也即主要的使用特点,这一部分将从“语场”和“语旨”角度探究情景语境对社交招呼语使用的影响,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社会特征以及原因,对呈现出的使用特点进行解释。此部分是对各个时期社交招呼语的使用作共时的静态描写。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六章,在前文各个时期研究的基础上,作历时梳理。该部分主要从社交招呼语的消亡与出现、变更以及沿用三个方面对演变情况进行归纳。“消亡与出现”主要表现在使用类型上,“变更”主要表现在从使用情况的归纳中提取出来的各个时期的主要使用特点上,而“沿用”则是纵观各个时期使用情况中除归属于变更之外的这部分进而得出的结论,归纳之后也对不变的原因作出解释。这一部分是立足于四个时期的使用作历时的归纳。第五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陈翠[10](2021)在《礼貌原则下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通过对汉语招呼语的分类分析,分析汉语招呼语的语言使用现象和社会功能。按照汉语招呼语的语义分类,可分为五种汉语招呼语类型:称呼型、问候型、即景型、调侃型、零招呼语。然后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为基础,说明中泰双方汉语招呼语使用的异同。语言文化及各自使用方式的异同,即会因话语角色、语境、文化心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同。随后,又从跨文化和语用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文化心理与语言环境的影响、礼貌程度的不同、礼貌原则与使用的礼貌策略不同和跨文化交际语言与语用移情现象等等。针对泰籍受试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情况与基于语用情况和礼貌原则下的礼貌认知的差异,笔者希望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双方交际过程中语境、话语角色、文化心理的编码和解码作出一定的研究,并通过论证这些研究促使双方都能更进一步了解彼此交际方式和汉语招呼语的使用,以便更好地了解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汉语招呼语交际中使用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分析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以促进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招呼语的学习和使用能力。

二、中英呼语文化特性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英呼语文化特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翻译学中国学派之构建原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不易原则:文化传承
3.变易原则:适时创新
4.简易原则:执简驭繁
5.交易原则:交流互鉴
6.和易原则:合异共生
7.结语

(2)翻译的界、两界与多界:一个关于翻译的界学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翻译的界域观
3. 翻译界域的从“一”到“二”再到“多”
4. 翻译的本质界分与圆融
5. 结语

(3)写亦是译:基于语料库的林语堂语言文化外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后殖民主义下的写作与翻译
3 詈骂语料信息分析
4 称呼语语料信息分析
5 中英混杂语料信息分析
6 结束语

(4)“另一种声音”: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英语国家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当代诗歌在英美国家的译介与国际出版
三、中国当代诗歌的翻译策略与英美文化政治修辞
四、中国当代诗歌的海外传播与文化认同
五、结语: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

(9)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交招呼语的历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六节 语料来源
第一章 社交招呼语概述
    第一节 社交招呼语的相关概念说明
        一、招呼语、问候语和寒暄语的区分
        二、社交招呼语的界定
    第二节 社交招呼语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社交招呼语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 社交招呼语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社交招呼语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一、旧式招呼的遗留与使用
        二、平等性质招呼的使用
第三章 文革时期的社交招呼语
    第一节 文革时期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文革时期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一、“同志”在不同场合的慎用
        二、语录式社交招呼语的特有使用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的社交招呼语
    第一节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一、反映经济发展的招呼语的使用
        二、反映文化交流的招呼语的使用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的社交招呼语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一、网络用语生活化
        二、西式招呼语在中国的使用
第六章 社交招呼语的历时演变
    第一节 社交招呼语的消亡与出现
        一、社交招呼语的消亡
        二、社交招呼语的出现
    第二节 社交招呼语的变更
        一、使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性别”“年龄”在使用特点中的凸显
    第三节 社交招呼语的沿用
        一、代表社会平等的招呼语的使用
        二、代表基本礼仪的招呼语的使用
        三、代表“官本位”思想的招呼语的使用
        四、以“事件”为核心的招呼语的使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礼貌原则下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泰籍受试者汉语招呼语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理论
        一、礼貌原则
        二、关于汉语招呼语的界定
        三、汉语招呼语的分类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情况和目的
        二、问卷的分析方法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内容
        五、调查过程
    第二节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二、问卷的总体情况分析
    第三节 问卷的调查情况
        一、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使用情况
        二、泰籍受试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第四节 研究结论
第三章 汉语招呼语的使用形成差异的原因与分析
    第一节 语境与话语理解对泰国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话语角色与文化心理对泰国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礼貌原则对泰籍受试者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四章 关于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说明和建议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中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招呼语的建议
    第二节 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学习建议
    第三节 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泰汉语招呼语使用情况对比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英呼语文化特性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译学中国学派之构建原则探讨[J]. 陈东成,李艳. 上海翻译, 2021(06)
  • [2]翻译的界、两界与多界:一个关于翻译的界学阐释[J]. 谭载喜.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1(06)
  • [3]写亦是译:基于语料库的林语堂语言文化外译研究[J]. 张旖桐. 海外英语, 2021(20)
  • [4]“另一种声音”: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英语国家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J]. 李红满. 华文文学, 2021(05)
  • [5]汉英“血”词群隐喻认知对比分析[D]. 秦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目的论视角下的“多彩贵州”旅游外宣英译研究[D]. 黄力扬.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 [7]中英语言国际推广策略对比研究[D]. 李同宇.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语用信息对比研究 ——以言语行为动词为例[D]. 李金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9]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交招呼语的历时研究[D]. 王丽斐.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10]礼貌原则下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招呼语的使用研究[D]. 陈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中英文书法文化特征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