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一、《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简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媛媛[1](2019)在《菲茨杰拉德小说的伦理取向研究 ——以四部作品为例》文中认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作家之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史诗般辉煌,他与海明威齐名,同为“迷惘的一代”的成员。20世纪20、30年代是作家集中创作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他一共发表了5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1部散文集,此外,还留下了不少诗歌、剧本和大量书信。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整体风貌和时代精神,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他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一直将“美国梦”和“美国梦想家”作为他毕生创作的主题,表现了20世纪初期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并将此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他也被后人冠以“爵士时代”桂冠的诗人,以及优秀的“编年史家”称号。国外对于菲茨杰拉德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早,几乎是和他的创作同步,随着国外批评界对菲茨杰拉德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在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拓展。相比我国而言,对于菲茨杰拉德文学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美国梦、悲剧意识和象征问题上进行探讨,对于其他方面,如作品中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相对较少,更是疏于对伦理道德的审慎思考。尤其是作品中涉及的有关财富、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虚荣、性爱、婚姻等相关内容,反映出作家对伦理道德方面的关注与思考。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做出了大量对美国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文化习俗方面的揭示,表现出作家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与自我之间价值冲突的深入思考。我们看到,菲茨杰拉德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化作创作的源泉,不断地滋养着他的灵感,不仅真实地记录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的状态,还体现出这个社会的时代精神。基于此,本论文将运用文本细读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对菲茨杰拉德的创作观和小说作品进行内部研究,同时结合美国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习俗、精神价值观念等变革转型时期的诸多特征进行外部研究,深入探讨菲茨杰拉德的伦理取向和思想内涵,进而揭示在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下,20世纪初期的人们在精神、道德上的异化以及物质对人性的扭曲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进入了一个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但同时这个时代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动,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受到了全面的动摇和冲击。小说《人间天堂》是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也是让他登上美国文坛,成为他那一代人的杰出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对战后青年一代成长的关注,作品所表现出青年一代目空一切的反叛精神,在年轻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通过对艾莫里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分析,意在旨明青年一代在人生道路上如何避免虚妄幻想进而走向成熟。《漂亮冤家》是作家的第二部长篇力作。这部小说的出版让菲茨杰拉德的知名度和经济收入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此时的菲茨杰拉德还在品尝着成功带给他的喜悦,但他已深知自己不会再有幸福可言了,他开始意识到在如此绚烂多彩的背后埋藏着的是一系列灾难。因此,从这部作品开始菲茨杰拉德开始用一种严肃的道德准则和伦理标准来审视生活,剖析金钱和财富对人精神的扭曲作用。该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菲茨杰拉德对失败、悲剧的理解,以及对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的忧患意识,同时向人们呼吁不要放弃对道德理想和道德榜样的积极追求。《了不起的盖茨比》堪称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臻于成熟的典型标志。小说以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手法,深刻批判了“美国梦”的实质,谴责了道德沦丧、腐败之风盛行的美国社会,反映出菲茨杰拉德对美国社会伦理秩序失衡问题的关注。通过对盖茨比伦理身份的错位、伦理困惑的表现、伦理困境的选择以及造成困境的成因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和评析,试图说明作品背后暗含的伦理危机,同时唤醒对道德力量和伦理秩序回归的呼吁。小说《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继《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创作的更具有思想深度和历史意义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菲茨杰拉德处理的题材依然是对“美国梦想”实质问题的分析,但相比于盖茨比,迪克的理想则更加真实而具体,他所处的环境也更加复杂和险恶,因此结局也更加悲剧。通过对家庭矛盾背后的伦理两难及其情感纠葛的分析,反映出这一时期菲茨杰拉德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关注,以及为代际关系的调和与平衡提供一定参考。除以上作品分析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作品中叙事与伦理的互动关系以及印象主义创作手法在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利用不断变换的聚焦模式,表达出人物特定的伦理立场和伦理取向,从而加深对人物印象的效果。本文从形式到内容,深入考察了菲茨杰拉德小说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内涵。菲茨杰拉德是一位有着严肃道德感和伦理准则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暗含了他对人物的伦理意识与伦理诉求,也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人物才会那样栩栩如生感人至深。就严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生存空间来说,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仍有其值得借鉴和研究的价值。

李亚凤[2](2016)在《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文中指出翻译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与发展,国内外学者们开始关注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的运作过程。本文拟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认知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翻译过程来探讨翻译活动涉及的诸多认知因素,包括对两种语言的语境信息认知、文化知识认知,原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认知,以及译文读者的阅读背景和期待的认知。关联理论是斯波伯(Dan Sperber)与威尔森(Deirdre Wilson)在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其核心就是认知与交际。随着古特(Ernst August Gutt)对关联理论的进一步阐释与应用,它的影响力已经跨越语用学研究领域,逐步延伸至翻译领域。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作为研究人类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对翻译产生了很强的指导和解释作用,不仅有利于解读译本多样性现象,完善译者主体性研究,而且可以从认知角度揭示翻译的运作过程。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堪称上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巫宁坤译本(1983,2013)和姚乃强译本(2004)为语料,拟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过程出发,从语言、文化、风格等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对翻译的认知过程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客观性描述,尝试性构建翻译过程动态研究的理论框架。

杨艺青[3](2016)在《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的电影化技巧》文中认为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作为20世纪20年代“迷惘的一代”中的重要一员,他以擅长描写“美国梦”的幻灭而为人熟知,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尤其为人称道。与长篇小说相比,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往往容易受到学术界的忽视。而本文的撰写目的就是要以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菲茨杰拉德在其文学创作中融入大量电影化技巧的分析,证明菲茨杰拉德是一位深受电影影响并拥有高超语言掌控能力与艺术技巧的作家。为了更好地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之处,展现了这两种媒体形式互相借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描述了电影发展对美国现代作家的深刻影响,并指出电影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写作中引入丰富的视觉与听觉元素,对时间顺序的挑战以及针对空间变换的剪辑手段。接下来,本文探寻了菲茨杰拉德与电影之间的密切联系。菲茨杰拉德对电影的态度是喜恶参半的,他一方面高度欣赏电影这一新兴文化载体,但另一方面又担忧文学的地位受到电影的威胁,同时好莱坞参差不齐的电影质量也让他失望不已。菲茨杰拉德本人曾三次到访好莱坞担任电影编剧,虽然他在改编电影上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果,但这段经历无疑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事实上,带有电影标签的人和物在菲茨杰拉德的长篇与短篇小说中屡见不鲜,他的很多作品也都蕴含着浓厚的电影风格。接着本文就从视觉、听觉、时间和剪辑四个方面入手,选取了菲茨杰拉德的部分短篇小说佳作,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其中的电影化技巧进行了翔实的分析。这些作品有《五一节》、《重访巴比伦》、《冬天的梦》、《阔少爷》、《一颗像里茨饭店那样大的钻石》、《本杰明·巴顿奇事》等等。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菲茨杰拉德在其短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各类电影化技巧为读者模拟出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而其最终目的则是服务于对其作品的主题表达。

尚广辉[4](2011)在《从角色叙述者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但是这一时期的年轻一代却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盖茨比这一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中的盖茨比以超越了单纯的文学形象的范畴,成为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小说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内容,更得益于其高超的叙述技巧。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采用了多重叙述者的叙述技巧,尼克在故事中承担主要角色叙述者的任务,是小说的可靠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除此之外,菲茨杰拉德在故事中还安排了若干次要角色叙述者。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角色叙述者的角度对小说进行文本分析。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见证人“我”讲述了整个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盖茨比及其神秘的生活层面,使整个叙事过程栩栩如生,鲜明生动、真切感人。根据布斯的不可靠叙述者以及相关理,尼克是小说的可靠角色叙述者。小说的次要角色叙述者分别来自美国的不同社会阶层也是小说的可靠叙述者,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出发叙述了盖茨比的过去面貌。小说的主要角色叙述者与次要角色叙述者之间相互补充,确保了小说的整体可靠性。同时,小说的主要角色叙述者与次要角色叙述者之间相互交流,从不同侧面反映盖茨比的全貌,向读者展示一个较为客观的故事,揭示当时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心理,全方位地展示了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万象。小说本身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读来却像传记,真实可靠,这都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今后的作家在描写同类故事时,此种叙述技巧是值得借鉴的。

戴丽萍[5](2007)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谋篇布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着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连贯性,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小说意义建构的积极性,进而使小说的整体性和意义重心得以彰显,这正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关键所在。

李锋[6](2006)在《谈小说《青蛇》与后现代叙事》文中研究指明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对传统的白蛇传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写,采用元小说的写作技巧和互文性的手法,凸显出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历史观,在反对男权话语、彰显女性欲求的创作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孙章萍[7](2005)在《美国梦的破灭 ——再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文中提出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推崇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他不仅亲身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究炫丽”的时代的生活,而且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了不起的盖茨比》于1925年发表,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托·斯·艾略特称它是“亨利·詹姆斯以后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在1925年出版时,却遭受到非议和冷遇。对菲茨杰拉德作品的重新阅读和批评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美国梦的实质的批评。美国文化的特征之一表现为:在强化追求物质财富的成功的同时,忽视了为追求物质财富的成功而采取合法手段的重要性。本文综合使用传统的历史传记式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对美国梦的实质进行新的探究。首先,本文简介了菲茨杰拉德的生平、作品及其《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章扼要介绍清教传统和世俗传统,从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回顾早期美国梦形成的因素。第二章论述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丹·科迪对盖茨比造成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示美国梦在盖茨比身上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三章通过对盖茨比、梅耶·沃尔夫山姆、黛西和汤姆的人物剖析揭示杰伊·盖茨比的“美国梦”注定要破灭这一主题。盖茨比和汤姆分别代表了美国社会的两大力量:一个是完全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主义,另一个是冷酷无情极端自私的实利主义。两者都代表了现代美国的“最完善的制度”,因而盖茨比的悲剧也代表了美国理想主义的悲剧。在崇尚物质财富的成功至高无上的美国文化的熏陶下,盖茨比忽视了采取合法手段获得物质财富的重要性。从这种意义

杨莉[8](2005)在《《女巫的面包》与魔术师的贴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晓萍[9](2003)在《菲兹杰拉德和爵士时代的美国悲剧》文中研究指明菲兹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严肃低沉的语气讲述了一战后美国空前虚夸的爵士时代所隐藏的悲剧。小说通过戏剧化的叙述人物尼克的讲述,使得故事情节紧凑,内容客观、真实,展示了菲兹杰拉德的艺术天才,为美国现代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程爱民[10](2000)在《《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简论》文中提出 本世纪初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大大促进了西方现代小说创作的革新与繁荣。作为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之一,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的创作体现了西方小说中叙事艺术的发展。菲兹杰拉德的早期

二、《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简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1)菲茨杰拉德小说的伦理取向研究 ——以四部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菲茨杰拉德文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选题研究内容
        二、选题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价值
第一章 文学伦理学理论的辨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关系的梳理
        一、文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二、伦理与道德的中西比较
        三、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之间的异同
    第二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提出、发展和整体面貌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 本文所使用的“伦理”研究视角
    小结
第二章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观与伦理取向
    第一节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观
        一、作家的自我意识与创作技巧
        二、诗意的文风与个性的创作
        三、严肃作家的责任与使命感
        四、主客观视角的融合与统一
    第二节 菲茨杰拉德伦理取向的多样性
        一、性格与行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源于宗教伦理二元划分结构的浪漫主义艺术张力
        三、以天主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准则
    小结
第三章 《人间天堂》—“迷惘的一代”成长之困
    一、“迷惘的一代”的背景及成因
    二、艾莫里的成长之困与伦理选择
    三、引路人的影响与作用
    四、伦理意识的觉醒与顿悟
    小结
第四章 《漂亮冤家》—对金钱的欲望和道德的寓言
    一、欲望—享乐主义伦理危机的源头
    二、主人公伦理困惑的原因
    三、伦理困惑所引发的核心问题
    四、《漂亮冤家》的伦理审视
    小结
第五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消费社会下伦理的失序
    一、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二、盖茨比伦理身份的错位与伦理困惑
    三、汤姆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
    四、菲茨杰拉德的消费伦理观
    小结
第六章 《夜色温柔》—家庭矛盾与伦理两难
    一、畸形的三角恋与复杂的伦理关系
    二、伦理身份错位与伦理困境的选择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
    四、《夜色温柔》中的历史意识
    小结
第七章 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伦理分析与艺术呈现
    第一节 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伦理分析
        一、叙述者干预功能与叙事伦理
        二、多元化叙事模式的运用及伦理意义
    第二节 印象主义创作手法的伦理表达
        一、人物形象的模糊化
        二、光影与色彩的象征意义
        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2)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PREVIOUS STUDIES
    1.1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1.1.1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abroad
        1.1.2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in China
    1.2 Studies on The Great Gatsby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1.3 Summary
Chapter 2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2.1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
        2.1.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2.1.2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
    2.2 Cognitive Context as Emphasis of Relevance Theory
        2.2.1 Cognitive context
        2.2.2 Contextual effects
        2.2.3 Cognitive schema
        2.2.4 Relevance between cognitive context and cognitive schema
    2.3 Relevance-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n Translation
        2.3.1 Communicative nature of dynamic translation
        2.3.2 Pragmatic nature of dynamic translation
        2.3.3 Cognitive nature of dynamic translation
    2.4 Main Stages of Dynamic Process of Translation
        2.4.1 Cognitive context formation
        2.4.2 Cognitive schema processing
        2.4.3 Translation strategy selection
    2.5 Summary
Chapter 3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GREAT GATSBY
    3.1 The Great Gatsby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3.1.1 An overview of Fitzgerald and hi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
        3.1.2 An overview of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
    3.2 A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Great Gatsby
        3.2.1 Analysis from the linguistic perspective
        3.2.2 Analysi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3.2.3 Analysis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
    3.3 Summary
CONCLUSION
NOTES
REFERENCES
APPENDIX
论文发表情况

(3)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的电影化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and Cinema
    1.1 Difference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inema
    1.2 Similaritie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inema
    1.3 The Influence of Cinema on Literature
    1.4 Cinematic Imagination in Literature
Chapter Two Fitzgerald and Cinema
    2.1 Fitzgerald's Attitude towards Cinema
    2.2 Fitzgerald in Hollywood
    2.3 Cinema in Fitzgerald's Works
Chapter Three Cinematic Techniques in Fitzgerald's Short Stories
    3.1 Visual
        3.1.1 Visualized Scenario Description
        3.1.2 Point-of-view Shot
        3.1.3 Camera Movement
    3.2 Aural
        3.2.1 Dialogues and Voice-overs
        3.2.2 Music
        3.2.3 Sound Effects
    3.3 Temporal
        3.3.1 Flashbacks and Flash forwards
        3.3.2 Slow Motion and Freeze Frames
    3.4 Editorial
        3.4.1 Continuity Editing
        3.4.2 Cross-cutting
        3.4.3 Montag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4)从角色叙述者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0.1.Fitzgerald and The Great Gatsby
    0.2.Literature Review
    0.3.Thesis statement
    0.4.Methodology
    0.5.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Narrator characters and The Great Gatsby
    1.1.Narrator character
        1.1.1.Concepts of narrator
        1.1.2.Causes of narrator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1.1.2.1.Fitzgerald and Gatsby
        1.1.2.2.Fitzgerald’s mid-west complex
    1.2.Multiple narrator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1.2.1.The hierarchy of multiple narrator characters The Great Gatsby
        1.2.2.Effect of multiple narrator characters
Chapter 2 Main narrator character - Nick
    2.1.The narrator’s reliability
        2.1.1.The Reliable Nick: voice, distance and focalization
        2.1.2.Areliable narrator and the implied author
    2.2.The unreliable Nick
Chapter 3 Secondary narrator characters
    3.1.The reliable secondary narrator characters
    3.2.Compensation for the main narrator character
        3.2.1. Old Gatsby’s narrative of Gatsby’s childhood
        3.2.2. Jordan’s narrative of Gatsby’s love
        3.2.3. Wolfshiem’s narrative of Gatsby’s financial rise
    3.3. Effect of secondary narrator character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5)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谋篇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6)谈小说《青蛇》与后现代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女性视角:对传统历史观的颠覆
元小说:革命性的话语
互文:宏大叙事与市井话语的对话

(7)美国梦的破灭 ——再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Preface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1. Fitzgerald's Life and His Works
    2.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Great Gatsby
Chapter One: A Refle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1. The Sacred Tradi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2. The Secular Tradi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Chapter Two: The Development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 Benjamin Franklin's Influence on James Gatz
    2. Dan Cody's Influence on James Gatz
Chapter Three: The Withering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 Jay Gatsby and Meyer Wolfsheim
    2. Jay Gatsby and Daisy Fay
    3. Jay Gatsby vs Tom Buchana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四、《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简论(论文参考文献)

  • [1]菲茨杰拉德小说的伦理取向研究 ——以四部作品为例[D]. 徐媛媛. 吉林大学, 2019(10)
  • [2]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D]. 李亚凤. 兰州大学, 2016(08)
  • [3]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的电影化技巧[D]. 杨艺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4]从角色叙述者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D]. 尚广辉.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5]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谋篇布局[J]. 戴丽萍.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 [6]谈小说《青蛇》与后现代叙事[J]. 李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02)
  • [7]美国梦的破灭 ——再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D]. 孙章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8]《女巫的面包》与魔术师的贴士[J]. 杨莉. 名作欣赏, 2005(08)
  • [9]菲兹杰拉德和爵士时代的美国悲剧[J]. 杨晓萍. 台州学院学报, 2003(02)
  • [10]《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简论[J]. 程爱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0(00)

标签:;  ;  ;  ;  ;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