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计算与分析

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计算与分析

一、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1](2019)在《气举阀过气性能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气举阀是海上气举的主要井下工具,气举阀的流量和工作特征直接决定了采油效率和生产成本。目前,海上大多油井生产管柱无井下压力计,无法分析举升动态,如果碰到生产异常时则无法确定是地层原因还是举升方面原因。另外某些气举阀在设计上考虑不周,存在稳定获得油管和套管流体所需注气速率困难,最高工作压力较低等问题。这些约束条件使气举方法不能满足高压作业的安全要求,无法用于目前的大排量深水和海底完井中。有些气举阀虽然应用到了排水采气措施中,但缺乏对其工况的评价,无法很好的适应井下生产条件,影响了气田开发效果。因此建立了气举阀实验平台,通过测定气举阀的流量和工作特性,评价气举阀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并对气举阀气嘴形状、尺寸进行优选。气举阀气嘴形状和尺寸是影响气体流量和压力损失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气嘴形状和尺寸,为气举阀气嘴设计、试制提供依据。论文中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气嘴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气举阀气嘴形状和尺寸进行了优选,模拟结果证明大直径文丘里气嘴更适合在高压大排量下工作。论文中还采用了实验的方法对气嘴形状和尺寸进行了优选,进行了气举阀过气性能实验和流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量下,等直径的圆柱和圆台气嘴产生的入口压力比文丘里气嘴高,随着文丘里气嘴直径的增加,入口压力降低。气嘴直径越大,入口压力随流量的增幅越小,6.1mm-7.1mm文丘里气嘴更适合1英寸气举阀在高压大排量下工作。定入口压力实验结果表明:等直径的文丘里、圆柱、圆台气嘴,在不同排量下文丘里气嘴临界流量对应的出入口压力比均在90%以上,排除了优选形状的偶然性,证明文丘里气嘴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定出口压力实验表明:在流量达到临界流量前,随着入口压力的提高,流量快速上升,达到临界流量之后,增长趋势变缓,且与入口压力呈线性关系。随着出口压力增加,临界流量逐渐增大,同一气嘴在不同出口压力下的临界流量在同一直线上。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可为气举阀气嘴的设计、试制以及气举阀在深海下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叶安臣[2](2019)在《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苏里格气田应用的柱塞控制系统国产化率低、进口设备价格昂贵、设备维修不便、操作和管理费用升高、人工井口调参工作强度大、数字化水平低等主要问题,论文系统研究了气井井筒积液机理、积液判断准则和分析产水状况,对比分析不同工艺的适用条件,制定苏里格气田不同生产条件下积液气井排水采气措施表;研究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各阶段特征及周期性运动规律,基于质量、动量平衡方程等方法,建立了柱塞气举常微分动态方程,并基于Miline-Hamming预测校正法和Runge-Kutta法研究了微分动态方程的解析解;研究了合理携液生产制度与工艺因素分析,建立了气井分类管理制度;设计了适合苏里格井况的分体式柱塞结构及配套设备,并采用激光熔覆、硬质合金表面硬化等复合工艺加工,其中卡定器采用了高强度合金钢材料且表面渡铬,其卡爪镶嵌硬质合金且表面喷涂碳化钨,防喷管采用了基管整体锻造、机械和化学复合的防松丝扣连接的设计;采用时间循环和压力控制模式,设计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自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气井生产,并对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处理。室内试验与Fluent仿真结果表明,研制的柱塞具有较好的携液能力、抗磨损能力,卡定器腐蚀速率小于0.06 mm/a,防喷器丝扣螺纹连接可靠。经苏里格气田83口气井的应用,日增产气量14.93×104 m3/d,柱塞平均运行次数1.89次/天,相比原产气量提高了75.03%,增产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柱塞气举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徐登科[3](2019)在《A油田复杂结构井气举生产及配套工具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A油田急需大规模快速建产、快速收回投资。目前,作为油田的主要接替举升方式,连续气举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1)井身结构复杂,产出流体沥青质含量高,腐蚀性较强;(2)单井产量高,国内尚无配套的气举工具。为了加速推广连续气举工艺在A油田的大规模应用,现急需开展连续气举优化设计研究及配套工具研发。综合考虑连续气举井注气及举升过程,分别建立了环空注气压力计算方法及井筒压力温度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连续气举降压设计方法。以目标油田垂直井和水平井为例,对油管尺寸、注气压力、注气深度、含水率及井口压力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实现了连续气举井动态分析及优化设计。针对复杂结构井推导了井眼曲率半径及工具允许通过最大长度的计算公式,以此为指导研制了大尺寸气举工具及配套钢丝作业投捞工具,最终形成了一套多功能气举完井管柱,不仅可实现气井气举生产,还可进行化学注入、洗井等作业。目前,该技术在A油田已顺利施工54口井,施工成功率及投产成功率高达100%,各措施在初期生产平稳,为连续气举工艺在A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一定基础。

宋显民[4](2018)在《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分析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油气开发正在向滩海和海洋发展。冀东南堡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滩海油田,受地面和地下条件限制,多采用丛式大斜度井平台结合气举采油技术进行开发。采用传统气举技术进行检阀作业时,频繁的管柱起下操作会导致高昂的费用投入,如,仅冀东南堡油田NP1-3人工岛大斜度气举井的检阀作业费及占井产量损失就高达2亿元以上。如果大斜度气举井采用钢丝投捞替代常规起下管柱方式更换气举阀,则可以大幅节省作业费用,缩短检阀操作占井时间,同时避免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尽管投捞式气举采油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起下管柱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冀东油田大斜度井井身结构的复杂性(造斜点高、井斜角大、多井段),气举投捞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难题,体现在:①当井斜过大时,钢丝及投捞工具串对载荷、摩阻、速度的敏感性增强;②绞车、井斜、井型、投捞器参数、下冲距离等对气举投捞系统的投捞作业过程和下冲速度影响变大;③由于井斜变化大,投送器、工作筒对准锁紧控制困难;④随着井斜增加,气举投捞系统中用于气举阀投送的有效下冲物能够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小,难以达到气举阀投送到工作筒偏孔中所需的最小能量要求。由于以上原因,国内外大斜度井气举钢丝投捞技术发展缓慢,极度缺乏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模型、力学特性分析、关键工具和安全控制方法研究,严重束缚了冀东油田大斜度井气举投捞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详细调研国内外气举投捞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冀东油田大斜度井开发为背景,开展了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及其安全控制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认识:(1)在详细分析大斜度井气举投捞工艺和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揭示了现有气举投捞系统在大斜度井中投捞失效机理,提出了气举投捞成功的判定法则,即投送器下冲剩余能大于阀入偏孔所需最小能量、导向对准度大于零。(2)提出了大斜度井井眼轨迹模拟、钢丝-油管接触分析、油管压差阻力计算等系列方法,以此建立了综合考虑井口滚筒、井口辅助装置、钢丝、投捞器相互作用的大斜度井气举钢丝投捞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高斯消去法结合迭代法实现了模型的求解,采用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3)根据气举投捞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大斜度井投捞系统力学特性研究,找到了投捞工具串下入、投送、上提、打捞等过程载荷变化规律,揭示了下冲过程中井斜、井深、井眼轨迹、冲程、投捞器几何参数等因素对下冲速度和下冲剩余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的投捞运动方式,即,将整体投送工具串做为下冲物,并以较长冲距一次向下冲击,在工作筒内完成下冲旋转导向。(4)建立了投捞式气举阀、气举工作筒、投送器等大斜度井气举投捞关键工具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关键工具的研制。(5)在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特征及关键工具研制的基础上,从井下气举管柱、地面提升系统、钢丝、投捞工具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安全控制方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分析和安全控制方法理论技术体系。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本论文提出的大斜度井气举投捞力学分析理论、控制方法、关键工具设计正确合理,可显着提高投捞成功率,降低作业费用,为冀东油田大斜度井气举投捞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阚唱轩[5](2018)在《电泵气举耦合举升设计及智能调参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突破油井常规单举升方式的能力上限,满足深井开采的要求,充分发挥油井潜能,提出了电泵-电泵、气举-电泵组合接力举升技术。通过研究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动特性、举升工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能量作用关系,建立了电泵-电泵、气举-电泵举升耦合数学模型,开展了电泵-电泵、气举-电泵组合举升生产参数设计以及工况智能调参的方法研究,形成了以产量和系统效率为目标的举升参数设计方案和以生产工况优化为目标的运行参数调节方案,编制了气举电泵组合举升设计、工况分析、参数优化软件。海上油田某油井计算结果表明:组合举升能突破单举升抽油的能力限制,增加油井产量,充分发挥油井潜能;组合举升相比于电泵、气举单举升可以大幅降低电机功率,节约能量;当地层压力降低时,组合举升可以完成电泵、气举单举升无法实现的配产目标;在组合举升系统出现低效工况时,可以利用采集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工况分析和运行参数调整决策,可以智能地给出电泵-电泵井的频率-油压联调方案和气举-电泵井的频率-注气联调方案,实现油藏、井筒、双举升设备的协调工作,在不动管柱作业的情况下,达到组合举升油井的高效运行。

苏博鹏[6](2017)在《印尼L油田高含水后期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气举采油作为人工举升方法之一,在国内外应用都较为广泛,其产量应用规模仅次于有杆泵,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气举工艺在我国吐哈、中原、四川等油田都有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优化设计及应用水平都非常成熟。气举举升方式具有产液量变化范围大、举升深度深、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对气液比高、腐蚀性流体、定向井等复杂的现场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很多国外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气举井逐渐向两极发展,一类是高含水、高产能井,提液不够,产液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低产能井,注入气液比高,注气能量浪费严重。此外,还有一些强腐蚀、强结垢、储层高温等恶劣现场条件也对气举的现场应用范围的拓展,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解决这些限制气举工艺应用的瓶颈问题,对于经济、有效、合理开发这些特殊条件的油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旨在立足印尼L油田现场生产实际,分析制约气举井效率的诸多因素,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探寻在高含水后期气举单井参数的优化设计和气举井组优化配气的方法。对于单井优化,立足精确建模、量化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明确各参数对单井优化所起到的作用;对于系统优化,结合油藏、采油及地面整个开发环节及现场实际条件,通过制约条件分析,明确问题实质,通过统计分析和优化排序,找出系统优化的关键及应用方法。本文研究取得了一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举升方式优选方面虽然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经验证实,当油田综合含水超过70%应用气举工艺作为举升方式经济性较差,但印尼L油田的现场实际决定了气举工艺具有最好的现场适应性:一是油田具有在用的整套气举设备;二是具有稳定气源;三是气举工艺便于后期维护和管理。因此,通过举升技术优选分析可知,气举工艺仍是目前印尼L油田最优的举升方式。(2)气举系统效率方面气举系统包括压缩机组、配气管网、气举井及集输官网四个部分,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探求气举系统的优化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出优化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明确气举优化设计的重点环节。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气举系统效率大部分的能量消耗在举升阶段,因此,系统效率的提高关键依赖于与井筒垂直举升管流相关的单井举升参数和井组系统参数优化。注气量和注气压力是单井和井组系统的共同敏感参数。气举单井优化在于相关储层参数和生产参数的合理设计;气举井组的系统优化主要在于各单井注气量的合理匹配。通过对单井气举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将其拟合成二次多项式。将所有单井的特性曲线进行叠加,可以得到井组的特性曲线,同样符合二次多项式规律。因此,可以将气举注气量与井组最大产油量的优化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转化为二次多项式极值问题,从而使优化问题得到简化和解决。(3)单井节点分析参数设计方面单井优化突出精确建模和量化参数敏感性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确定各个影响参数的主次。储层参数中,储层压力敏感性最强,含水敏感性一般,气油比不敏感;生产参数中,注气量敏感性最强,油管尺寸、井口压力有一定敏感性,注气压力达到一定值后不敏感。因此,单井优化应注重在足够的注气压力下,调整注气量,优化单井产量,提高效率,同时结合恢复地层压力的注水和堵水、调剖等配套措施手段。依据节点分析认识,结合单井生产实际,通过11口气举井设计结果与目前生产参数的对比可以发现,优化后日增液755bbl/d,日增油31.9bbl/d,少用气举阀16只,优化效果明显。(4)气举井组优化方面以气举井组优化模型为依据,结合油田开发调整和生产维护要求的实际情况,对所有单井的注气量变化对应产量的计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优化问题简化为等量递增注气条件下的单井增油量进行排序问题,并通过分析结果,确定了优化注气的方案。并通过工艺平衡性分析,给出了有限气源条件下的生产平衡分析预测方法。

高翔[7](2015)在《南堡油田1-3人工岛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气举采油技术是当前重要的人工举升技术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研究整体气举采油技术在南堡1-3人工岛的应用,总结出了包括大斜度井气举采油设计方法、配套工具和工艺管柱、气举井工况诊断方法以及系统效率评价和优化配气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气举采油技术,为今后气举技术在南堡油田1-3人工岛的继续推广提供了支撑。对于气举采油技术在滩海油田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南堡油田1-3人工岛整体气举采油平台为例,研究气举采油技术在滩海大斜度井中应用时的气举设计、井下工具选择、工艺优选、工况诊断、系统效率评价以及优化配气等重要环节,旨在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南堡油田1-3人工岛的气举采油技术、并推动技术进步。本文运用了物理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以及现场实验等多种方法,内容围绕大斜度井多相管流压力温度计算方法优选、大斜度井气举工艺管柱及工具研究、气举配套技术以及系统效率评价和优化配气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主要进展有:(1)对南堡油田气举井的多相管流流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不同倾角下气液两相流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现场实际井况,对多相管流公式进行了评价优选,确定了适合南堡油田的不同井斜角的多相管流公式,精确预测不同井斜角下的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大斜度井气举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现场应用,证明该设计方法满足工程设计需要。(2)根据南堡油田气举井的井况及气举工具应用经验,优选了大斜度井气举井下工具,并提出了适应不同井斜角的多种气举采油工艺管柱,满足了油田不同井况,不同生产目的的需求。(3)总结优选出了包括大斜度井气举工况诊断技术,气举井清防蜡技术等在内的适合滩海人工岛整体气举的配套工艺技术,这些技术保证了整个人工岛气举井的协调生产运行。(4)对南堡油田气举井系统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确定了适合油田的气举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为单井、井组以及整个区块的优化配气提供了依据,节省高压举升气体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效率及产量。自2014年至今,南堡1-3人工岛持续开展气举井单井及区块优化配气,共进行10次大规模区块配气和908井次单井注气调整,累计增油3140.9吨,举升效率提高了5%。取得了明显的的效果。

王武兵[8](2014)在《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设计》文中指出注气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国内外油田逐渐推广应用。随着注气驱油开采的深入,气体逐渐突破采油井,使得采油井气液比逐渐增加,其值远大于常规油井的气液比,严重影响有杆泵采油:降低抽油泵的泵效,甚至发生“气锁”。而采用井下气液分离器或防气泵以及两者组合只解决了降低入泵气液比的问题,聚集在油套环空顶部的气柱因富含注入气体不能简单排空处理,定压外输时套压波动大,引起泵沉没度变化大,影响有杆泵工作。为此本文提出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采用井下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流:产出液进抽油泵从油管举升至地面,产出气进入油套环空,再经助流气举阀返回到油管辅助有杆泵抽油,既大幅降低气体对有杆泵抽油的影响,.又充分利用了油套环空高压气体的能量。本文对井下气液分离器和气举辅助有杆抽油工艺设计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基于常规气液分离器分气原理的对比分析,设计了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并利用CFD建立了上部螺旋分离和下部重力分离的物理模型,优化了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的参数,研制了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试样,为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工具;(2)自行研制了井下气液分离器分气效率测试实验装置,以入泵气液比条件类比设计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分气效率实验方案,观察了入泵时油套环空流型,测试了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的分气效率,证实了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适于高气液比油井且分气效率较高;(3)基于注气采油井流入动态计算,完善了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设计方法,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为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工具。本文以某注气驱采油井为例,分析了气体对抽油泵泵效的影响情况,完成了1口实例井的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设计。该研究成果对低渗油田实施注气驱提供了重要的采油工艺,对类似高气液比油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白晓弘,田伟,田树宝,李康[9](2014)在《低产积液气井气举排水井筒流动参数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气井具有低压、低产、产水、携液能力差等特点,由于井筒积液严重,部分气井出现压力和产量下降过快的现象,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来清除井筒积液。然而,排水采气井筒多相流体流动的机理较复杂,目前,排水采气措施的参数(如气举的注气量)设计多是依靠经验或利用较简单的临界携液流量等参数确定的,针对整个排水采气井筒气液流动规律的变化及能量损失的研究较少。文中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低产积液气井气举前后整个井筒气液流动规律进行分析,并根据注气量对井筒压降和气举效率的影响,确定适用于苏里格气田气井气举复产的最优注气参数,为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魏瑞玲,张贵芳,尹朝伟,陈刚,刘广玉,张跃[10](2012)在《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研发应用》文中指出针对气举压缩机易突发停机等因素造成供气系统压力波动,导致气举井处于不正常生产状态的问题,研发了VPR 300F气举采油记录控制仪并编写了功能控制软件,配套组成了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调控系统具有流量调控、压力调控、间歇调控三项主要功能。在文东油田25座配气站105口气举井上的推广应用,使气举优化配气和系统平稳控制技术得到完善。

二、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气举阀过气性能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气举阀技术发展现状
        1.2.1 气举阀理论研究
        1.2.2 气举阀矿场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指标
第二章 气嘴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2.1 流动控制方程
        2.1.1 质量守恒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1.3 能量守恒方程
    2.2 湍流基本方程
    2.3 不同形状气嘴流动性能模拟
        2.3.1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2.3.2 网格信息
        2.3.3 求解条件设定
        2.3.4 气嘴形状优选
    2.4 文丘里气嘴流动性能模拟
    2.5 激波面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系统建立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总体流程设计
    3.3 装置主要组成部分及设计
        3.3.1 气源供应系统
        3.3.2 实验测试装置
        3.3.3 管路与计量系统
        3.3.4 仪表控制系统
        3.3.5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3.3.6 放空系统
    3.4 实验装置指标和主要参数
    3.5 实验系统安置场地
    3.6 实验流程
        3.6.1 实验内容
        3.6.2 实验前系统准备
        3.6.3 实验数据资料采集整理
        3.6.4 施工安全安全技术标准与注意事项
        3.6.5 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3.7 数据处理方法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举阀性能实验
    4.1 实验内容
    4.2 实验目的
    4.3 单流阀密封性实验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步骤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气举阀球座密封性实验
        4.4.1 实验方案
        4.4.2 实验步骤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气嘴过气性能实验
        4.5.1 圆柱、圆台、文丘里气嘴过气性能实验
        4.5.2 不同直径文丘里气嘴过气性能实验
    4.6 气嘴流动性能实验
        4.6.1 稳定注入压力实验(CIPT)
        4.6.2 稳定生产压力实验(CPPT)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
致谢

(2)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柱塞气举技术
        1.2.2 柱塞气举装置的发展现状
        1.2.3 柱塞气举技术在油田的应用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排水采气工艺适应性评价
    2.1 积液机理研究
        2.1.1 井底积液的原因
        2.1.2 井底积液的危害
    2.2 井筒积液判断方法
        2.2.1 孔板压力峰值法
        2.2.2 产量递减曲线分析
        2.2.3 压力测液面法
        2.2.4 油套压对比分析法
        2.2.5 临界携液流速法
        2.2.6 凝析水量计算法
        2.2.7 动能因子法
        2.2.8 能量计算法
    2.3 排水采气工艺适应性评价
        2.3.1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2.3.2 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
        2.3.3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
        2.3.4 压缩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
        2.3.5 苏里格气田积液气井排水采气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柱塞排水采气工艺优化
    3.1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
    3.2 柱塞气举动态模型
        3.2.1 柱塞上行阶段模型
        3.2.2 续流阶段
        3.2.3 柱塞下行阶段模型
        3.2.4 关井复压阶段
        3.2.5 模型求解
        3.2.6 案例计算
    3.3 合理工作制度研究及工艺因素分析
        3.3.1 柱塞工作制度的制定方法
        3.3.2 柱塞工作制度优化模拟
        3.3.3 建立气井分类管理制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柱塞及配套设备设计与实验
    4.1 柱塞的分体式结构设计
        4.1.1 柱塞结构设计
        4.1.2 柱塞结构仿真模拟
        4.1.3 柱塞材质及加工工艺
        4.1.4 柱塞工具室内试验
    4.2 井下卡定器及减震弹簧一体化设计
        4.2.1 井下卡定器结构设计
        4.2.2 卡定器抗腐蚀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柱塞气举地面系统设计
    5.1 柱塞地面配套设备的设计
        5.1.1 地面配套设备的结构设计
        5.1.2 防喷管螺纹仿真分析
    5.2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5.2.1 硬件低功耗设计
        5.2.2 低功耗系统软件设计
        5.2.3 功能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柱塞气举自动控制系统现场应用
    6.1 现场试验
        6.1.1 苏77-37-25 井现场试验情况
        6.1.2 苏77-24-34 井现场试验情况
        6.1.3 苏77-18-35 井现场试验情况
    6.2 应用规模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A油田复杂结构井气举生产及配套工具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连续气举井动态分析模型与设计方法研究
    2.1 环空注气压力计算方法
    2.2 连续气举井筒压力温度计算方法
        2.2.1 井筒中流动压力分布计算方法
        2.2.2 井筒中流动温度的计算方法
    2.3 连续气举降压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结构井工具通过能力及气举敏感参数研究
    3.1 复杂结构井井下工具通过能力分析
        3.1.1 井眼曲率半径的计算
        3.1.2 井下工具通过能力分析
    3.2 井斜对布阀深度等参数的影响研究
    3.3 复杂结构井连续气举敏感参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举管柱与配套工具设计研究
    4.1 气举管柱研发思路
        4.1.1 针对复杂井身结构油井完井和安全正常生产的问题
        4.1.2 气举完井工艺管柱研发
    4.2 气举管柱下入深度优化
        4.2.1 抗拉性能计算
        4.2.2 管脚变化对气举效果的影响
    4.3 主要配套工具研究
        4.3.1 KPX-140/168 气举偏心工作筒
        4.3.2 防硫化氢钢丝滑套的研制
        4.3.3 气举阀
        4.3.4 化学注入导管
        4.3.5 化学剂注入工作筒
        4.3.6 平衡式单流阀
        4.3.7 坐放短节
    4.4 常规机械投捞式打捞工具
        4.4.1 普通造斜器
        4.4.2 大尺寸工具造斜器
        4.4.3 主要技术参数
        4.4.4 室内模拟
    4.5 井下牵引装置打捞工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应用与效果分析
    5.1 A油田储层特征
    5.2 A油田气举适应性评价
    5.3 气举参数优化设计
    5.4 气举生产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分析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大斜度井采油技术现状
        1.2.2 国内外气举技术现状
        1.2.3 国内外直井气举投捞系统关键工具及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关键工具及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5 国内外气举投捞系统力学分析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总结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气举投捞工艺方法及工作机理
    2.1 直井气举投捞系统工作机理及工艺分析
        2.1.1 直井气举投捞过程运动分析
        2.1.2 直井气举投捞系统关键工具
        2.1.3 直井气举投捞系统控制方法
    2.2 投送过程评价指标及大斜度井投送成功判定条件分析
        2.2.1 投送过程评价指标
        2.2.2 基于投送成功评价指标的直井气举投捞系统在大斜度井失效机理
        2.2.3 大斜度井气举阀投送成功的判定条件
    2.3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构成及其基本运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动力学模型
    3.1 井眼轨迹的几何描述
        3.1.1 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3.1.2 曲线坐标系的基本理论
        3.1.3 测斜数据的插值计算
    3.2 井筒内液体引起的外力
        3.2.1 钢丝在井下受到的粘滞力
        3.2.2 造斜段钢丝中张力及摩擦力
        3.2.3 投捞器在油管内和在工作筒内的压差阻力计算
    3.3 全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1 基本假设及计算模型建立
        3.3.2 井口辅助提升装置相互作用模型
        3.3.3 下入钢丝-投捞器相互作用模型
    3.4 模型的求解方法及边界条件
        3.4.1 差分公式
        3.4.2 差分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4.3 偏微分方程的求解
        3.4.4 系统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分析
    3.5 模型的实验验证
        3.5.1 实验井基本情况
        3.5.2 模型验证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斜度井投捞系统力学特性研究
    4.1 典型大斜度井井身结构参数
    4.2 投送器下放、上提过程力学分析
        4.2.1 下入过程钢丝载荷分布
        4.2.2 上提过程钢丝载荷分布
    4.3 下冲速度(下冲剩余能)的参数影响分析
        4.3.1 冲程的影响
        4.3.2 开始下冲的固定点深度的影响
        4.3.3 井斜的影响
        4.3.4 井型的影响
        4.3.5 投捞器几何参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关键工具研制
    5.1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运动方式
        5.1.1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过程运动方式建立
        5.1.2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操作运动方式设计
        5.1.3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运动方式的实现途径
    5.2 大斜度井气举工作筒设计原理
        5.2.1 工作筒结构设计原理
        5.2.2 关键工具参数关联分析及工作筒参数设计
        5.2.3 材料优选及加工工艺
    5.3 大斜度井投捞式气举阀设计原理
        5.3.1 锁紧机构设计
        5.3.2 主体结构设计
        5.3.3 材料优选
    5.4 大斜度井气举阀投送器设计原理
        5.4.1 结构设计
        5.4.2 材料优选
        5.4.3 操作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安全控制方法研究
    6.1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操作控制方法
        6.1.1 大斜度井投捞操作控制方法
        6.1.2 投捞器在气举管柱内下行过程的安全控制方法
        6.1.3 安全控制方法所涉及的关键参数
    6.2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的井下管柱安全控制方法
        6.2.1 大斜度投捞式气举管柱设计
        6.2.2 大斜度投捞式气举井管柱安全控制方法
    6.3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的地面提升系统安全控制方法
        6.3.1 气举投捞钢丝作业地面防喷装置安全控制方法
        6.3.2 试井车选择
    6.4 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的作业钢丝投捞工具串安全控制方法
        6.4.1 钢丝选择及参数
        6.4.2 工具串结构及参数优选
        6.4.3 气举阀投捞过程安全控制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斜度井投捞系统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
    7.1 试验目的、原理及方法
        7.1.1 试验目的
        7.1.2 试验原理
        7.1.3 试验方法
    7.2 试验结果
        7.2.1 关键工具性能室内试验结果
        7.2.2 气举投捞工艺室内投捞试验结果
        7.2.3 大斜度试验井NP118X1的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试验结果
        7.2.4 NP13-X1938井气举投捞实验结果
        7.2.5 其它大斜度井的气举投捞试验结果
    7.3 试验分析
        7.3.1 室内投捞试验分析
        7.3.2 现场投捞试验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1 大斜度井气举井生产及投捞方式检阀的规程
    附录2 大斜度井试井车安全控制规程
    附录3 大斜度井钢丝作业操作规程

(5)电泵气举耦合举升设计及智能调参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气举电泵单举升研究现状
        1.2.2 气举电泵组合举升研究现状
        1.2.3 电泵生产调节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耦合举升数学模型研究
    2.1 组合举升系统描述
        2.1.1 气举-电泵组合举升系统
        2.1.2 电泵-电泵组合举升系统
    2.2 耦合举升数学模型
        2.2.1 储层流入动态
        2.2.2 井筒温度计算
        2.2.3 井筒压力计算
    2.3 耦合模型求解
        2.3.1 模型求解约束条件
        2.3.2 模型求解方法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合举升生产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3.1 电泵-电泵组合举升生产参数设计
    3.2 气举-电泵组合举升生产参数设计
        3.2.1 利用外来气的气举-电泵组合举升设计方法
        3.2.2 利用本井气的气举-电泵组合举升设计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组合举升智能调参方法研究
    4.1 电泵-电泵组合举升智能调参研究
    4.2 气举-电泵组合举升智能调参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编制及计算分析
    5.1 软件编制
    5.2 软件功能设计
    5.3 计算分析
        5.3.1 组合举升节能分析
        5.3.2 组合举升提高产液量分析
        5.3.3 组合举升适应地层能量变化分析
        5.3.4 电泵-电泵井智能调参
        5.3.5 气举-电泵井智能调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印尼L油田高含水后期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举升工艺优选
    1.1 等级综合加权法
    1.2 统计图版法
    1.3 最佳使用范围法
    1.4 印尼L油田举升方式优选
第二章 气举工艺简述
    2.1 气举工艺发展历史
    2.2 气举工艺发展趋势及面临挑战
    2.3 气举采油优化设计的重点
        2.3.1 气举系统效率
        2.3.2 压缩机组效率
        2.3.3 注入系统效率
        2.3.4 气举阀的效率
        2.3.5 举升系统效率
        2.3.6 优化设计重点
第三章 气举系统参数优化分析
    3.1 单井渗流和垂直管流建模
        3.1.1 优选分析生产点
        3.1.2 优选储层渗流模型
        3.1.3 优选垂直管流模型
    3.2 储层渗流模型
        3.2.1 Vogel方程
        3.2.2 Fetkovich方程
        3.2.3 Jones方程
        3.2.4 Wiggins方程
    3.3 垂直管流模型评价
        3.3.1 Duns-Ros方法
        3.3.2 Hagedorn-Brown方法
        3.3.3 Orkiszewski方法
        3.3.4 Aziz-GovIer-Fogarasj方法
        3.3.5 Beggs-Brill方法
        3.3.6 不同管流模型试验评价
    3.4 气举井组系统优化
        3.4.1 单井气举特性曲线
        3.4.2 井组气举特性曲线
        3.4.3 井组系统优化配气模型
    3.5 节点分析系统方法
        3.5.1 节点分析概念及用途
        3.5.2 节点分析方法及步骤
第四章 印尼L油田现场应用实例
    4.1 气举井节点分析
        4.1.1 建立单井流入及流出模型
        4.1.2 气举井节点分析内容及步骤
    4.2 单井优化设计
        4.2.1 气举方式选择
        4.2.2 典型井气举设计
        4.2.3 设计结果对比
    4.3 气举井组优化设计
        4.3.1 单井增油分析
        4.3.2 工艺平衡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南堡油田1-3人工岛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相流流型及压力温度预测
        1.2.2 气举井下工具的研究
        1.2.3 气举井工况诊断及系统效率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南堡油田1-3人工岛概述
    2.1 油藏概况
        2.1.1 储层特征
        2.1.2 油藏类型
        2.1.3 油藏物性参数
        2.1.4 流体物性参数
        2.1.5 开发方式要点
    2.2 南堡1-3人工岛井位部署及井口分布情况
        2.2.1 井位分布概况
        2.2.2 南堡1-3人工岛井口布置
    2.3 井眼轨迹分布情况
    2.4 南堡1-3人工岛油井举升方式优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斜度井气举采油设计方法研究
    3.1 多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选择
        3.1.1 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计算方法
        3.1.2 倾斜管多相流压力计算方法
        3.1.3 水平管多相流压降计算方法
        3.1.4 大斜度井气举模拟实验
        3.1.5 大斜度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3.2 大斜度井环空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预测方法的导出
        3.2.3 大斜度井静气柱井底流动压力计算
        3.2.4 大斜度井动气柱井底流动压力计算
    3.3 大斜度井气举设计方法及实施效果
        3.3.1 气举设计数学模型
        3.3.2 南堡1-3人工岛气举设计结果及实施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举采油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研发
    4.1 气举井下管柱类型优选
    4.2 气举采油工艺管柱结构及配套工具
        4.2.1 直井半闭式工艺管柱
        4.2.2 井斜角小于30°工艺管柱
        4.2.3 井斜角在30-50°工艺管柱
        4.2.4 井斜角大50°工艺管柱
        4.2.5 射孔-气举一体化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研制
        4.2.6 防污染气举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研制
    4.3 气举阀及工作筒的选择
        4.3.1 气举阀
        4.3.2 工作筒
第5章 气举采油配套工艺技术
    5.1 大斜度气举井工况诊断技术
        5.1.1 大斜度井工况测试及诊断技术
        5.1.2 连续气举采油井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5.2 气举井清防蜡工艺
        5.2.1 气举井结蜡原因分析
        5.2.2 气举井清防蜡技术
第6章 气举采油系统效率及配气优化研究与应用
    6.1 地面注气系统及工艺参数优选
    6.2 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6.2.1 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指标
        6.2.2 系统效率计算与评价
        6.2.3 提高气举系统效率方法研究
    6.3 气举井单井及区块优化配气技术
        6.3.1 优化配气基础
        6.3.2 单井优化配气
        6.3.3 区块配气优化
    6.4 气举采油应用效果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系统
    2.1 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原理
    2.2 井下气液分离系统
    2.3 助流举升系统
    2.4 气举辅助提高有杆泵泵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研制
    3.1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设计
    3.2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参数优化
        3.2.1 重力分离参数优化
        3.2.2 螺旋分离参数优化
    3.3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数值模拟
        3.3.1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数值模拟过程
        3.3.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3.3.3 抽汲参数敏感性分析
        3.3.4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分气试样研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分气效率测试
    4.1 实验装置及配套设备
        4.1.1 实验流程
        4.1.2 实验设备
        4.1.3 实验装置校核
    4.2 实验方案
        4.2.1 生产气液比与地下气液比的转换
        4.2.2 井下气液分离器在井筒中的分气效率实验
    4.3 实验现象
    4.4 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系统参数设计
    5.1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
        5.1.1 预测油井流入动态
        5.1.2 主要参数确定
        5.1.3 抽油杆杆柱设计
    5.2 助流气举阀分布设计
        5.2.1 环空动液面计算
        5.2.2 助流气举阀分布计算
    5.3 程序编写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例计算
    6.1 某气驱油藏地质特征
    6.2 气驱机采井生产情况
    6.3 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设计
        6.3.1 油井流入动态分析
        6.3.2 抽油杆柱设计
        6.3.3 助流气举阀设计
        6.3.4 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系统泵效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低产积液气井气举排水井筒流动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井筒气液多相流模型
    1.1 建立井筒流动规律分析模型
    1.2 拟合多相流动规律计算方法
2 气举前后井筒流动规律计算
    2.1 气体流速变化
    2.2 持液率及流型变化
    2.3 重力及摩擦损失变化
3 井筒流动规律实验
4 注气量优化
5 结论

(10)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研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文东油田气举采油地面配气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地面配气工艺发展历程
    1.2 存在问题
2 气举采油配气记录控制仪的研制
    2.1 记录控制仪工作原理
        2.1.1 检测过程
        2.1.2 运算过程
        2.1.3 执行过程
    2.2 记录控制仪功能
        2.2.1 数据记录显示功能
        2.2.2 参数调控功能
        2.2.3 其他功能
    2.3 系统组成
3 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的现场应用[2]
    3.1 气举采油系统供气压力自动调节
    3.2 应用于间歇气举采油
    3.3 应用于气举井注气量优化
    3.4 应用于气举生产管理
4 结论

四、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气举阀过气性能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D]. 李江.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2]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研究与应用[D]. 叶安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3]A油田复杂结构井气举生产及配套工具研究与应用[D]. 徐登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大斜度井气举投捞系统力学分析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D]. 宋显民.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5]电泵气举耦合举升设计及智能调参方法研究[D]. 阚唱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6]印尼L油田高含水后期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研究[D]. 苏博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7]南堡油田1-3人工岛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研究[D]. 高翔.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3)
  • [8]气举辅助有杆泵抽油工艺设计[D]. 王武兵.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3)
  • [9]低产积液气井气举排水井筒流动参数优化[J]. 白晓弘,田伟,田树宝,李康. 断块油气田, 2014(01)
  • [10]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研发应用[J]. 魏瑞玲,张贵芳,尹朝伟,陈刚,刘广玉,张跃.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13)

标签:;  ;  ;  ;  

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计算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