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al-Fahrenheit 不等式的注释

Opial-Fahrenheit 不等式的注释

一、关于Opial—华氏不等式的注记(论文文献综述)

郑军,王浩帆[1](2018)在《关于一个积分不等式的注记》文中研究表明文献《一个特定型积分不等式的若干推广》(《大学数学》29卷第1期)和《一个特定型积分不等式若干推广的注记》(《大学数学》34卷第1期)对一个特定型积分不等式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推广,本文对该不等式给出一些注记,指出该不等式实为Opial—华罗庚型不等式,并做进一步推广.

亢小玉[2](2015)在《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原始文献调研,利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2—1949年我国现代数学经由期刊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作了全面考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科学、公正地勾勒出现代数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期刊如何介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消亡与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学建制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以及数学学科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传统数学和西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最初的碰撞,中国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传统数学的方法去理解现代数学,如《中西闻见录》中李善兰对费马素数定理的解释,也开始尝试启用一批新的现代数学符号替代之前难懂、复杂的传统数学符号。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数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个别数学爱好者创办的期刊虽然刊载的都是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现代数学知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兴开始在国内系统、大范围地传播,高校开始进入创办学术期刊的行列中。随着国内外的系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促成了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产生。随着数学群体的扩大,一个专门的数学家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诞生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之前的数学学者更靠近现代数学的主流。从中国数学会的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数学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几代留学生的归国,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如曾炯在抽象代数学中的成就,他在诺特等名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交换域的拟代数闭性的层次理论》就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文章中的定理被称为“曾定理”,这是中国现代数学靠近西方前沿数学的一次尝试。中国数学期刊按照大哲学→文理综合→自然综合→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在引进西方数学、改造中国传统数学、中国现代数学与国际主流数学的交融,以及中国数学家队伍的生成和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见证了我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结论认为:1)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家→学科→建制→期刊的基本规律,数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数学成为一种建制为前提。期刊依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同时,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以及本质上的识才、育才功能,成为科学交流和传播的主媒介,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以《科学》杂志为例,据任鸿隽的粗略统计,《科学》杂志在1915—1950年总计作者不下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通过期刊的引导,逐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学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如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成为实现人的“近代化”过程的一种标识。这种学术群体为学科的建制创造了基础。2)通过期刊中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高校的新兴和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既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培育科学家群体的最为重要的条件。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正是通过系统的高校科学教育体系的运转,大学与专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群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科学家团体之间通过期刊、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加速了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如,华罗庚早期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的学术水平是无法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后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和其他国外的学术期刊的文章相比的。高等教育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支持,同时也为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构成了期刊发展的必要条件。3)通过研究近代期刊上的核心作者,大体而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科学家。具体到数学学科,第一代是和西方传教士联系紧密的中国传统数学家,他们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向西士学习西方数学,通过合作翻译西方近代数学着作,率先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数学思想,并且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成为中西数学开始试探性接触的典型;第二代是清末民初第一批去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通过留学生涯,深刻感受到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学成后大多归国开始配合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自己所学通过高等学校进一步向国人扩散;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数学工作者,他们通过逐渐系统和正规的数学教育,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数学思想和科研实力,通过在本国的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再去国外深造,在数学学科的某个分支具备了研究的方向和实力。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有赖于大批留学国外的数学家们,以个人带动全体,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从零起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大批归国的数学家们,重视培养数学人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逐步和国际数学缩小了差距,甚至已有一些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中国科学家角色才真正形成起来。

郭园园[3](2009)在《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学史上,阿拉伯人保存、发展和传播了希腊、印度和中国的数学知识,最终为欧洲数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代数学》是一本在中世纪有深远影响的阿拉伯代数学着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作者花拉子米的生平与业绩,以及《代数学》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阿拉伯原始文献对中文版本(译自英文版)进行校订。随后将《代数学》与不同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数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其思想渊源及确定其影响。全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简略描述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社会历史背景,随后介绍了花拉子米的生平、数学成就及其着作,最后分析了这样伟大数学家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概述《代数学》的版本流传情况、基本内容,并且根据《代数学》的阿拉伯文本、英文文本及法文文本对中文文本进行校订。第三部分,将《代数学》与比其早的巴比伦、希腊、印度和中国文明中的相关数学内容进行比较,以探究其思想渊源,表明其主要内容直接来源于印度数学,而非希腊的演绎传统,具有典型的东方算法特点。第四部分,将《代数学》与较其晚的阿拉伯数学及欧洲文艺复兴后相关的代数学着作《算盘之书》和《大术》中的方程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其影响。表明花拉子米《代数学》对于阿拉伯后世数学家在方程分类、代数演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算盘之书》和《大术》这两本在近代欧洲有着重要地位的着作中的二次方程部分全部来源于《代数学》或是对其的进一步发展。结语部分,通过对《代数学》的思想渊源的探究和影响的确定,可以真实的从某种程度上展现阿拉伯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巨大作用,对于客观的展现世界数学史的发展脉络和东方数学元素对世界数学的主流影响都有积极的作用。

陈远兰[4](2007)在《关于一般幂平均不等式的构成函数的单调性》文中指出给出了幂平均不等式及其推广、二维加权幂平均不等式等的构成函数,并讨论了它们的单调性.

陈文财[5](2006)在《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和均值方差优化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金融数学中的两大问题:动态的Coherent风险度量和动态的均值方差优化问题,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二、三两章讨论Coherent风险度量和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后三章讨论负有债务的投资者以及保险公司所面对的动态均值方差优化问题。 我们首先将Coherent风险度量从L∞空间推广到比之更一般些的Lp空间上,证明了一个定义在Lp上模下半连续的Coherent风险度量必须且只须由一族q-方可积的概率测度来定义。为了便于给出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的公理化定义,我们提出了一个FT-Coherent风险度量的新概念,其中FT是在T时刻市场信息,T可以是一个固定时刻,也可以是一个停时这样的随机时间,对于一个满足Fatou性质的FT-Coherent风险度量来说,它必须由一族限制于FT上时与客观概率测度相同并且关于客观概率测度绝对连续的概率测度PT来定义;如果它又满足Relevant性质,那么它可以由PT中的所有与客观概率测度等价的概率测度PTe来定义;进一步,我们说明了PT,PTe两者都是FT-凸集(即满足FT-凸性),我们称以时间集I为指标集的一族Ft-Coherent风险度量为一个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从而给出了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的公理化定义。而对于一个满足Fatou性质,Relevant性质,和Time-consistent性质的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我们证明了它必须且只须由一族乘积型稳定的概率测度(即,m-stable概率测度集)来直接定义。更进一步,我们还成功将这些一般概率空间下的关于Coherent,FT-Coherent,以及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的主要理论结果从终期风险推广到现金流风险情形,此外对一个凸多边形等价概率测度集的m-stable包的构造问题,我们也得到一些不错的结果。 对于负债投资者的最优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问题,我们首先是在离散时间且资产收益率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奇异(半正定)的条件下,先将所要讨论的动态均值方差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起辅助作用的二次优化问题(本质上是一均值方差套期保值问题),再利用动态规划方法(Bellman原理)得到辅助优化问题的最优解的解析形式,再往回转换计算最终得到了负债投资者的最优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策略及均值方差有效前沿曲线的解析表达形式.通过与无负债且资产收益率向量协方差矩阵正定情形(Li-NG(2000))下的理论结果相对比,进而揭示了投资者随机增值的债务及奇异协方差矩阵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一个“矩阵替换”和一个债务影响投资调整的向量值的“影响系数”。其次是连续时间情形的讨论,我们应用随机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的方法(SLQ方法)为我们引入的辅助均值方差套期保值问题得到一个二阶矩阵值的Riccati方程,并通过求解这个二阶矩阵值的Riccati方程及应用Ito公式圆满地解决负债投资者

匡继昌[6](2005)在《一般不等式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般不等式研究在中国的进展,介绍了中国学者在几何不等式、代数不等式和分析不等式诸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10个方面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罗见今,王海林[7](2002)在《关于正整数分拆数p(n)的历史注记》文中认为正整数的分拆数p(n)及其估值是数论、组合数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推动了数论、逼近论、生成函数变换、组合计数等的发展.按照组合计数和逼近的观点,讨论了p(n)几种估值的优劣,介绍了哈代、拉马努占等的杰出成果及在中国的影响.

刘树林[8](1997)在《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一维方式(即仅用单一的准则)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总是关于“多个选择准则”对对象进行比较、排列和排序。广义上,多准则决策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多属性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在实际中,这种分类非常符合问题求解的两个方面:多属性决策用于选择(评价),多目标决策用于设计。这种分类得到了广泛的公认。多属性决策的研究最早是在1957开始的,当时由Churchman等人首次正式地利用简单加权法处理了“选择企业投资方针”这样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它仅有40年的历史,比多目标决策的研究(1896年开始)晚了61年。其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都有待加强。尽管它还年轻,但在实际中有重要应用价值。这就促使我们进一步研究它。论文首先用较大的篇幅较详细地综述了多准则决策及其分支多属性决策中的有关问题。随后研究了多属性决策的一些重要前沿内容——属性理论和解的理论的研究,现有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和新方法的提出,方法的灵敏度分析及方法的应用研究等。具有创新性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属性理论研究:首先给出现有四类属性(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和区间型)的其它标准化新方法。接着定义了两种新属性(“偏离型”和“偏离区间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化方法。特别证明了这六种属性有这样的关系:即无论从其定义上看,还是从其标准化方法上看,偏离区间型属性是偏离型属性的推广;偏离型属性是效益型属性的推广;区间型属性是固定型属性的推广,固定型属性是成本型属性的推广。对六种属性的所有标准化方法的使用做了说明。(2)解的理论研究:在(1)的基础上,把只适合效益型和成本型属性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解(如最优解、非劣解和弱非劣解等)的概念进行拓展,使其对六种属性都存在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仍然适用,证明了拓广后的解(称作相应意义下的广义解)仍保持它们之间原有的关系不变。(3)方法研究:在(1)和(2)的研究基础上,共有十二个中外学者给出的方法(如优势法、连接法、简单加权法、TOPSIS法和两种双基点等)得到了推广。特别提出了一种新的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据此给出了一种新方法;还提出了一种给定方案偏好信息的新方法。与前人的方法相比,后两个方法对方案的区别力较大,有一定的优越性。(4)灵敏度分析的研究:建立了(3)中的两个方法(广义双基点法和广义简单加权法)的灵敏度分析理论与方法。特别纠正了前人在这方面的错误。(5)应用研究:把投资决策中的特征模型、特征评分模型、加权评分模型、风险-收益模型和成本—效益评价模型进行推广和完善;通过构造多属性决策模型解决了项目环境中的两类决策问题。结合国家重点项目《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发了卫星研制项目三维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特别建立了多属性决策模型,辅助有关人员进行卫星研制项目的筛选,解决卫星研制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决策问题。(6)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探讨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方向。

戎卫东,刘树林[9](1994)在《非负本原矩阵的Perron根和Perron向量的一类新算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着重讨论了非负本原矩阵A的乘幂A ̄k的元素及其行和r_i(A ̄k)、列和c_j(A ̄k)、迹t_r(A ̄k)经适当的代数运算后的收敛性,并根据这些收敛性给出了这类矩阵的Perron根和Perron向量的一类新算法。

堵丁柱,洪毅,杨洪苍[10](1982)在《关于凸函数的一个不等式》文中研究说明 一、引言 设M(x)是[0,+∞)上的凸单调增函数,f(x)是[0,a]上的非负有界变差函数,且M(0)=f(0)=0。 本文给出不等式V0a[M(f(x))]≤M(V0a[f(x)]),(1) 其中V0a[f(x)]表示函数f(x)在[0,a]内的全变差。作为一个应用,我们还将由此导出Opial-华氏不等式的一个推广。

二、关于Opial—华氏不等式的注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Opial—华氏不等式的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萌芽时期(1872—1914)
    2.1 西方数学的启蒙——《中西闻见录》
        2.1.1 《中西闻见录》的创办
        2.1.2 《中西闻见录》主要编者
        2.1.3 《中西闻见录》的办刊宗旨
        2.1.4 《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内容
        2.1.5 小结
    2.2 私人最早创办的算学杂志——《算学报》
        2.2.1 黄庆澄与《算学报》
        2.2.2 朱宪章等与《算学报》
        2.2.3 傅樵村与《算学报》
        2.2.4 小结
    2.3 国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
        2.3.1 主办者
        2.3.2 办刊宗旨
        2.3.3 数学内容
        2.3.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积累时期(1915—1929)
    3.1 社团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的肇始——《科学》
        3.1.1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的创办
        3.1.2 编辑特色
        3.1.3 《科学》的数学研究
        3.1.4 小结
        3.1.5 《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
    3.2 高校理科综合期刊的起源——《数理杂志》
        3.2.1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的创立
        3.2.2 《数理杂志》的创办
        3.2.3 《数理杂志》与数学人才培养
        3.2.4 数学研究内容
        3.2.5 小结
    3.3 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启蒙——《北京大学月刊》
        3.3.1 《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
        3.3.2 《北京大学月刊》数学文章核心作者
        3.3.3 《北京大学月刊》的数学研究
        3.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形成时期(1930—1935)
    4.1 高校创办的第一份数学专业杂志——《数学季刊》
        4.1.1 《数学季刊》的创办
        4.1.2 《数学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4.1.3 《数学季刊》的办刊理念
        4.1.4 小结
    4.2 我国自然科学学报的典型——武汉大学之《理科季刊》
        4.2.1 《理科季刊》的创办
        4.2.2 《理科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4.2.3 《理科季刊》的数学作者群体
        4.2.4 《理科季刊》的数学研究
        4.2.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渐趋成熟时期(1936—1949)
    5.1 中国数学会的英文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
        5.1.1 高校的学术支持
        5.1.2 学术团体基础
        5.1.3 中国数学会的成立
        5.1.4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创办
        5.1.5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作者群
        5.1.6 《中国数学会学报》发表的论文
        5.1.7 小结
    5.2 中国数学会中文会刊——《数学杂志》
        5.2.1 《数学杂志》的创办
        5.2.2 《数学杂志》的主要编辑、作者群
        5.2.3 《数学杂志》数学思想传播
        5.2.4 《数学杂志》中的专题性研究
        5.2.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3)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一章 花拉子米的生平与业绩
    1.1 社会历史背景
    1.2 花拉子米的生平
    1.3 花拉子米的业绩
        1.3.1 花拉子米的着作
        1.3.2 花拉子米的数学成就
        1.3.3 花拉子米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 《代数学》的主要内容
    2.1 《代数学》的版本流传
    2.2 《代数学》的主要内容
    2.3 《代数学》中文版本—《算法与代数学》的订正
第三章 《代数学》思想渊源探究
    3.1 与古希腊《几何原本》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3.2 与丢番图《算术》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3.3 与古印度数学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3.4 与《九章算术》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3.4.1 与《九章算术》中二次方程理论的比较
        3.4.2 与《九章算术》中其它相关内容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数学》对后世的影响
    4.1 对后世阿拉伯数学的影响
    4.2 对欧洲数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关于一般幂平均不等式的构成函数的单调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主要结果

(5)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和均值方差优化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风险度量方法历史演化和Coherent风险度量的研究现状
        1.1.1 风险度量方法历史演化
        1.1.2 Coherent风险度量研究现状及其动态化
        1.1.3 本文关于Coherent风险度量和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1.2 关于动态均值方差优化问题的研究
        1.2.1 动态均值方差优化问题与均值方差套期保值
        1.2.2 本文关于动态均值方差优化问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结果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单周期下的Coherent风险度量
    2.1 引言
    2.2 L~∞上的Coherent风险度量
    2.3 L~p空间上的Coherent风险度量
第三章 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
    3.1 引言
    3.2 F_T-Coherent风险度量
        3.2.1 定义与测度族表示定理
        3.2.2 可接受头寸集合(Acceptance set)
    3.3 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的定义
    3.4 有限概率空间下的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
    3.5 一般概率空间下的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
    3.6 凸多边形等价概率测度集的m-stable包
    3.7 Coherent风险度量在现金流上的推广
第四章 奇异协方差矩阵和外生债务影响下的均值方差优化
    4.1 引言
    4.2 单周期情形
    4.3 多周期情形
        4.3.1 模型设定、优化问题和基本记号
        4.3.2 主要结果和证明
    4.4 一个应用
第五章 连续时间负债投资者的均值方差优化与SLQ方法
    5.1 引言
    5.2 预备知识
    5.3 模型与主要结果
第六章 Cox随机损失序列影响下的均值方差优化问题
    6.1 引言
    6.2 方差最优鞅测度与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6.3 偏微分方程
    6.4 均值方差优化问题(6.1.2)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6)一般不等式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不等式研究的新进展
    1.1 几何不等式方面的研究成果
    1.2 代数不等式方面的研究成果
    1.3 分析不等式方面的研究成果
    1.4 不等式证明方法的研究
    1.5 有了反映中国学者不等式研究成果的专着
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2.1 重新认识不等式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2.2 今后工作的展望

(7)关于正整数分拆数p(n)的历史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 p (n) 的定义和性质
2 p (n) 的粗略估值
    2.1 最差的估值
    2.2 常见的估值
    2.3 改进的估值
    2.4 对n有限定的p (n) 的估值
3 p (n) 的精确估值

(8)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MCDM 问题的提出
    1.2 MCDM 问题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必要性与优越性
        1.2.1 广泛性—比比皆是的MCDM 问题
        1.2.2 重要性
        1.2.3 必要性与优越性
    1.3 MCDM 问题的特点及其与单目标决策问题的区别
    1.4 MCDM 过程
    1.5 MCDM 问题的五大要素
        1.5.1 决策单元
        1.5.2 目标、属性、目的和准则
        1.5.3 决策情况
        1.5.4 决策规则
    1.6 MCDM 问题的复杂多变的术语名词与类型
    1.7 MADM 与MODM 的特点与区别
    1.8 MCDM 及其分支MADM 和MODM 的符号表示
    1.9 MCDM 发展简史
    1.10 小结
    1.11 论文组织
第二章 MADM 概论
    2.1 MADM 历史、现状与发展
    2.2 MADM 属性种类、标度法与标准化方法
        2.2.1 属性的种类
        2.2.2 属性的标度
        2.2.3 属性的标准化
        2.2.4 四类属性值的标准化方法的使用说明
    2.3 MADM 现有解的种类与定义
        2.3.1 预备知识
        2.3.2 MADM 现有解的种类与定义
    2.4 MADM 的权及其确定法概述
    2.5 MADM 现有方法与分类概述
        2.5.1 MADM 现有方法
        2.5.2 MADM 方法的分类
    2.6 MADM 现有模型
        2.6.1 非补偿模型
        2.6.2 补偿模型
    2.7 MADM 灵敏度分析概述
    2.8 MADM 过程
    2.9 MADM 应用概况与研究背景
    2.10 小结
第三章 MADM 概念和基础理论研究
    3.1 MADM 基础理论研究(I)-属性理论
        3.1.1 现有属性的新标准化方法II
        3.1.2 两种新属性的定义及其标准化方法
        3.1.3 六种属性的关系及其标准化方法的关系
        3.1.4 六种属性的标准化方法的使用说明
    3.2 MADM 基础理论研究(Ⅱ)-解的概念
        3.2.1 引言
        3.2.2 MADM 解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MADM 方法研究
    4.1 不给定任何偏好信息的方法
        4.1.1 广义优势法
        4.1.2 广义最大最小法
        4.1.3 广义最大最大法
    4.2 给定属性偏好信息的方法
        4.2.1 广义连接法(或广义满意法)
        4.2.2 广义分离法
        4.2.3 广义字典序法
        4.2.4 广义全排列法
        4.2.5 广义简单加权法
        4.2.6 广义TOPSIS 法
        4.2.7 夹角度量排序法
        4.2.8 广义双基点排序法(A)
        4.2.9 广义双基点排序法(B)
        4.2.10 广义最小隶属度偏差法
    4.3 已知方案偏好信息的方法
        4.3.1 引言
        4.3.2 已知方案偏好信息的一个新方法
        4.3.3 两个例子
    4.4 一个综合例子
    4.5 小结
第五章 MADM 方法的灵敏度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属性值非可比的灵敏度分析理论
    5.3 属性值可比的灵敏度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项目管理中的 MADM 问题
    6.1 引言—项目管理概述
        6.1.1 项目管理
        6.1.2 项目管理体系
        6.1.3 项目管理的层次
        6.1.4 采用项目管理的客观条件
        6.1.5 我国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6.1.6 项目可行性研究
        6.1.7 项目决策
    6.2 MADM 在项目决策中的应用
        6.2.1 投资决策中的MADM 模型
        6.2.2 项目立项后的MADM 模型
    6.3 小结
第七章 卫星研制项目三维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研究
    7.1 概述
    7.2 MADM 模型在卫星研制项目中的应用
        7.2.1 引言
        7.2.2 卫星研制项目决策中的MADM 模型
    7.3 质量控制子系统
        7.3.1 子系统开发背景和目标
        7.3.2 功能
        7.3.3 输入与输出
        7.3.4 系统功能模块及内部关系图
        7.3.5 操作流程图
        7.3.6 界面介绍
        7.3.7 可靠度数据库介绍
        7.3.8 案例演示
        7.3.9 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杂志文章、技术报告与学位论文
    书、专着和会议文集
附录
    六种属性的标准化公式
    与MADM 有关的MCDM 书、专着和会议论文集分类
作者近期已发表和录用待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关于Opial—华氏不等式的注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一个积分不等式的注记[J]. 郑军,王浩帆. 大学数学, 2018(05)
  • [2]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D]. 亢小玉. 西北大学, 2015(05)
  • [3]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比较研究[D]. 郭园园. 天津师范大学, 2009(09)
  • [4]关于一般幂平均不等式的构成函数的单调性[J]. 陈远兰.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5]动态Coherent风险度量和均值方差优化若干问题的研究[D]. 陈文财. 上海交通大学, 2006(02)
  • [6]一般不等式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J]. 匡继昌.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7]关于正整数分拆数p(n)的历史注记[J]. 罗见今,王海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2(03)
  • [8]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 刘树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7(02)
  • [9]非负本原矩阵的Perron根和Perron向量的一类新算法[J]. 戎卫东,刘树林.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4)
  • [10]关于凸函数的一个不等式[J]. 堵丁柱,洪毅,杨洪苍. 科学通报, 1982(15)

标签:;  ;  ;  ;  ;  

Opial-Fahrenheit 不等式的注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