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感应-八侧测井仪应用探讨

双感应-八侧测井仪应用探讨

一、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司雪阳[1](2020)在《SDZ-7130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SDZ-7130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从八侧向电极总成故障、八侧向电路板电容断裂、感应数值异常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针对各故障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确保仪器性能稳定,提高测井质量和测井时效。

李荣,张大伟[2](2019)在《测井仪器的选择及使用》文中提出研发高效在测井,为合理测井提供保障措施。提高了测井施工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测井施工的效率。提高测井仪器的精度,获得高质量的测井资料,为测井解释提供原始数据资料。

冉磊[3](2019)在《油井产出剖面测井方法优选》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地层条件变的越来越复杂,测准测全各层段的产液量和含水率也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井下流体均以三相流态存在,脱气影响对产出剖面测井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此,针对目前油田常用的五种产出剖面测井仪器,在北二西水驱两口油井分别开展了产出剖面测井方法对比试验,对比试验主要从测量范围、测试精度、测试结果准确性等方面判断仪器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产出剖面测试资料,表明采用两相流仪器录取三相流井结果不够准确,采用油气比校正是不准确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三相流测井技术;对脱气井,探针、电导和同轴仪器测试方法更适宜;对不脱气井,五种方法均适宜。通过对五项测试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为下步优化产出剖面测井技术服务提供依据。

崔志刚,刘江龙,吴凤武,何中盛,马涛涛,吴俊杰[4](2019)在《电极系连斜井径微电极组合仪大组合测井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油田管理者不断加强精细管理,大组合测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电极系连斜井径微电极组合仪是EILog05系统大组合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环节。针对该仪器大组合测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基本电路原理出发,逐一阐述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了EILog05仪器在吐哈油田的大组合测井,大大提高了测井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柴明涛[5](2019)在《SDZ-7130状态转换电路研究》文中认为根据SDZ-7130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器电路原理,本文分析研究测井过程中状态转换异常,对深中感应、八侧向测井状态转换异常,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解决了内部转换电路异常,提高了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测井成功率,提高了测井时效和测井质量。

向泽燕[6](2016)在《数字感应测井仪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复杂油气藏特别是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对测井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早期的感应测井仪器在电子器件水平、技术指标、测量精度以及与新型测井平台配套组合测量方面,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采用目前主流的电子技术及器件研制出的数字感应测井仪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仪器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电路及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地层信息的采集和信号控制,简化了电路,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此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设计、线圈系的设计及通讯方式研究。电路采用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其中一级放大电路采用了厚膜技术,防止发射电路对信号进行干扰;仪器耐温达到了175℃,耐压达到了140Mpa,在0.2100Ω·m的地层,仪器的测量精度达到了±2mS/m。根据几何因子理论,设计了11个线圈在一个芯棒上串联而成的复合线圈系,提高了仪器的探测特性。仪器采用标准的高速CAN总线通讯方式,通讯速率为1Mbps,最大测井速度达到了1500m/h,提高了仪器的组合测井能力;通讯电路采用了磁隔离技术,保证每种仪器电气上的独立,互不影响。仪器研发成功后,在不同地区的标准井和生产井中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能够做到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的地层中高质量地完成测井任务,所采集的资料符合资料质量控制标准,与国内同类仪器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本论文还对仪器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展示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储层评价、油气层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实例。数字感应测井仪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较强的解决复杂油气藏的能力,降低了油气田开发成本,提高了勘探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冯迎辉[7](2016)在《阵列感应测井在中原油田疑难储层评价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油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日益深入,具有产油能力的薄层、薄互层和开发中后期的水淹层等疑难储层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此类储层的识别与评价也对测井方法和解释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的原理为基础,研究阵列感应测井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条件,并对阵列感应测井曲线进行反演处理,探索其在低阻油气层、薄层、水淹层、页岩气等疑难储层的识别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以提高疑难储层的解释准确率。研究区以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受物源、沉积环境的影响,物性条件差,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低阻油气层、薄层、薄互层多有发育,加之钻井过程中采用高密度钻井泥浆体系,钻井周期长,储层污染严重,使得阵列感应测井曲线失真,大大增加了储层评价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结合Logik解释平台的HDIL高分辨阵列感应模块进行了预处理,为储层评价提供不同的纵向分辨率曲线。同时针对泥浆侵入对阵列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利用电阻率反演技术,通过对纵向分辨率相匹配的测井曲线进行径向反褶积,描述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情况,为流体识别和储层侵入评价奠定基础。对于薄层、薄互层,利用纵向分辨率为1ft的电阻率曲线较高的分层能力进行薄层识别。通过低阻环带识别法和地层真电阻率比值法,有效识别高矿化度地层水引起的低阻油气层。通过侵入深度与电阻率变化关系理论研究,从阵列感应测井曲线的形态、数值及其径向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在测井油气水层评价中的作用,建立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分析模式,定性识别油气水层和水淹层。基于以上研究分析,认为通过精细反演处理,对阵列感应曲线起到了一定校正效果。根据反演得到的结果,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的优势,在薄层、薄互层和开发中后期的水淹层等疑难油气层应用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刘晶晶[8](2013)在《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6和长8油层组含油性评价》文中指出罗庞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目的层位长6和长8油层组是该地区的主力含油层系,同时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岩性油藏。研究区目的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复杂、油水关系繁复导致含油性在测井响应上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这就给储层含油性的评价和解释带来了困难。论文在收集了研究区目的层位的取心资料、录井资料、试油试产数据、测井曲线资料和各种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学理论,总结归纳前人观点后,先对目的层位的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再研究各个亚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罗庞塬地区长8和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的是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微相还有决口扇、河口坝微相;接着对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储层的地质特征较为复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分选较好、磨圆较差,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间接触方式为点—线状接触或线接触,且长6油层组的砂体比长8油层组的成熟度要低;在此基础上,先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相渗实验资料和高压压汞实验资料分别对储层的含油性进行评价:然后是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为之后利用测井资料建立含油饱和度模型做准备。接着利用重叠图与交会图对储层含油性进行定性的评价。声波时差与电阻率交会图、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地层水矿化度交会图、自然电位相对幅度值/电阻率-电阻率交会图、储层与围岩电阻率比值与自然伽马交会图,对区分储层的含油性有很好的识别效果;最后在岩电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关于储层含油性的测井定量解释模型。结果显示长8的油层、含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效砂体厚度加权平均值为52.45%;长6油层组加权平均值为59.8%。将闭取心资料、相渗实验资料和高压压汞实验资料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与所建立的测井模型计算结果相符;最终利用测井模型得到长8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的油层和油水层的含油饱和度下限值。

李婷兰[9](2013)在《高分辨感应测井仪数字球形聚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电法测井基本理论原理为基础,结合我国各大油田薄油储层的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以高分辨感应测井仪为参照,对感应测井和数字球形聚焦测井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感应测井和球形聚焦测井的理论研究和探测性能分析、仪器井下系统的电路分析以及调试实验。以感应测井理论中的双线圈系结构为基础,采用高分辨率的五线圈系结构,该结构增加了仪器的径向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使用数字聚焦的方法实现传统球形聚焦测井,不仅很大程度缩小了仪器体积,而且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以及可维护性;在机械结构方面,本文采用将感应线圈系和聚焦电极系径向重复布局的方式,缩短了仪器长度,方便了装载运输和进行多参数组合测井。仪器整个井下系统电路以FPGA和DSP为核心,实现对仪器工作状态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采用丨6位高精度A/D转换器,实现井下测井信号的数字化。对井下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进行了仿真、调试,且对球形聚焦测井进行了模拟地层实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井下系统的数字化,FPGA、DSP以及高精度A/D转换器的使用,不仅实现球形聚焦测井的数字聚焦方法,而且改善了仪器的性能。体现了测井仪器内集成化、数字化、高分辨率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

刘志霞,吴小林[10](2012)在《SW地区油气层夹层厚度扣除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陆相碎屑岩储油层内部非均质比较严重,油层内部常常夹有泥岩、粉砂质泥岩等低阻夹层,有些油层内还有较薄的钙质层条带等高阻夹层,它们不含油或对工业油流没有贡献,在划分油气层有效厚度时应扣除。根据这些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采用微电极和八侧向测井曲线,研究了其对应的扣除方法,使有效厚度划分更加准确,提高了油气储量的计算精度。

二、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SDZ-7130故障原因分析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八侧向电极总成故障
    2.1 八侧向电极系总成井下受损
    2.2 八侧向电极系电极不通
    2.3 八侧向电极系电极环脱落
3 八侧向电路板电容断裂
4 感应数值异常
    4.1 发射电路异常
    4.2 谐振电路异常
5 结语

(2)测井仪器的选择及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5700仪器和EILog仪器
2 测井仪器的选择及使用
    2.1 集成化的常规组合测井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2.2 辅助参数测量仪的选择和使用
    2.3 成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3 结论

(3)油井产出剖面测井方法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验井井况
2 五种产出剖面测井仪介绍
3 试验井测试情况
    3.1 测试结果解释方法
    3.2 B2-1解释结果分析
    3.3 B2-6解释结果分析
4 针对不同井型的测试方法优选
    4.1 考虑因素:测量范围
    4.2 考虑因素:含水率
    4.3 考虑因素:是否脱气
5结论和认识

(4)电极系连斜井径微电极组合仪大组合测井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ECIM组合仪应用现状
2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2.1 配接补偿声波测井仪
    2.2 配接双侧向测井仪
    2.3 更换标准电极马笼头
3 结束语

(5)SDZ-7130状态转换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深中感应、八侧向测井状态转换异常
3结语

(6)数字感应测井仪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字感应测井仪测井原理
    2.1 感应测井原理
    2.2 影响感应测井的因素
        2.2.1 几何因子
        2.2.2 趋肤效应
第三章 仪器总体设计和研制
    3.1 仪器总体设计
        3.1.1 设计思路
        3.1.2 仪器结构设计
        3.1.3 仪器主要指标设计
    3.2 仪器设计流程
    3.3 数字感应测井仪的研制
        3.3.1 电路设计
        3.3.2 发射和接收线圈设计
        3.3.3 通信方式研究
    3.4 仪器刻度调整
        3.4.1 刻度要求
        3.4.2 刻度原理
        3.4.3 刻度过程
第四章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4.1 储层岩性识别
    4.2 储层渗透性识别
    4.3 流体性质识别
    4.4 储集空间类型识别
    4.5 曲线对应性分析
    4.6 ZY-XX井应用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阵列感应测井在中原油田疑难储层评价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阵列感应理论基础
        1.2.2 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1.2.3 阵列感应测井数据处理
        1.2.4 阵列感应测井应用
        1.2.5 阵列感应测井应用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阵列感应测井基本理论
    2.1 三线圈感应测井原理
    2.2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原理
    2.3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响应特点
第三章 阵列感应数据处理方法
    3.1 阵列感应数据处理流程
    3.2 趋肤效应校正
    3.3 井眼校正
    3.4 真分辨率聚焦
    3.5 分辨率匹配
    3.6 反演基本理论与处理方法
        3.6.1 反演模型
        3.6.2 反演问题求解方法
        3.6.3 三参数反演
        3.6.4 四参数反演
        3.6.5 五参数反演
    3.7 小结
第四章 阵列感应测井在疑难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4.1 薄互层识别
    4.2 储层渗透性评价
        4.2.1 储层侵入特征描述与渗透性分析
        4.2.2 侵入半径与物性的关系
        4.2.3 阵列感应合理测井时间分析
    4.3 低阻油气层流体识别
        4.3.1 低阻油气层的成因机理
        4.3.2 研究区低阻油气层识别
    4.4 水淹层评价
        4.4.1 水淹层类型
        4.4.2 研究区水淹层评价
    4.5 页岩气储层裂缝评价应用探讨
        4.5.1 区域地质特征
        4.5.2 泥页岩裂缝类型
        4.5.3 泥页岩裂缝识别
    4.6 小结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6和长8油层组含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渗特低渗岩性油藏含油性评价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地层特征与划分
        2.2.1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2.2 地层划分对比
第三章 沉积微相分析
    3.1 沉积物源分析
        3.1.1 轻矿物组分特征
        3.1.2 岩屑类型
        3.1.3 重矿物组分
    3.2 沉积相标志
        3.2.1 颜色
        3.2.2 沉积构造
        3.2.3 古生物
        3.2.4 测井曲线特征
    3.3 沉积微相划分
        3.3.1 单井沉积微相
        3.3.2 沉积微相剖面
        3.3.3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与砂体展布
第四章 储层特征
    4.1 岩石学特征
    4.2 孔隙类型
        4.2.1 残余粒间孔
        4.2.2 溶蚀粒间孔
        4.2.3 溶蚀粒内孔
        4.2.4 晶间溶蚀孔
        4.2.5 晶间微孔隙
    4.3 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
        4.3.1 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测井解释模型
        4.3.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4.4 含油性特征
        4.4.1 纵向上储层含油性特征
        4.4.2 平面上储层含油性特征
第五章 储层含油性评价技术
    5.1 密闭取心
    5.2 压汞实验分析
        5.2.1 J函数计算平均毛管压力曲线
        5.2.2 区间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值
    5.3 相渗实验分析
    5.4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解释
        5.4.1 关键井四性关系的研究
        5.4.2 储层含油性测井评价
    5.5 储层含油性综合评价
        5.5.1 确定储层含油性下限值
        5.5.2 储层含油性平面分布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高分辨感应测井仪数字球形聚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感应测井的发展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测井仪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字球形聚焦测井系统
    2.1 数字球形聚焦测井原理
        2.1.1 球形聚焦测井的电极系
        2.1.2 球形聚焦测井工作原理
        2.1.3 数字球形聚焦电极系与原理
    2.2 数字聚焦探测特性分析
        2.2.1 电极系系数 K 值的计算
        2.2.2 球形聚焦径向探测特性
        2.2.3 球形聚焦纵向探测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应测井系统
    3.1 感应测井仪测量原理
        3.1.1 感应测井测量原理
        3.1.2 感应电动势和视电导率
    3.2 几何因子
    3.3 高分辨感应测井线圈系
        3.3.1 高分辨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
        3.3.2 高分辨感应测井仪线圈系探测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分辨感应测井仪井下系统设计
    4.1 测井仪井下系统总体设计
    4.2 FPGA 主控电路及数据处理电路
        4.2.1 FPGA 控制模块设计
        4.2.2 数据处理
        4.2.3 数据传输
    4.3 数字球形聚焦测井
        4.3.1 球形聚焦发射
        4.3.2 球形聚焦接收
        4.3.3 聚焦信号处理
    4.4 感应测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
    5.1 球形聚焦测井刻度
        5.1.1 模拟地层校验原理
        5.1.2 模拟地层实验
    5.2 井下仪器硬件调试
        5.2.1 主控电路调试
        5.2.2 感应测井模块调试
        5.2.3 数据采集模块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10)SW地区油气层夹层厚度扣除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低阻夹层扣除
    1.1 低阻夹层在微电极系曲线上的响应
    1.2 低阻夹层在八侧向曲线上的响应
    1.3 低阻夹层扣除标准研究
    1.4 夹层边界的确定
2 高阻夹层扣除
3 应用及结论

四、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SDZ-7130故障原因分析解决[J]. 司雪阳. 内江科技, 2020(01)
  • [2]测井仪器的选择及使用[J]. 李荣,张大伟.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12)
  • [3]油井产出剖面测井方法优选[J]. 冉磊.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9(04)
  • [4]电极系连斜井径微电极组合仪大组合测井的实现[J]. 崔志刚,刘江龙,吴凤武,何中盛,马涛涛,吴俊杰.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9(04)
  • [5]SDZ-7130状态转换电路研究[J]. 柴明涛. 内江科技, 2019(05)
  • [6]数字感应测井仪的研制与应用[D]. 向泽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7]阵列感应测井在中原油田疑难储层评价的应用研究[D]. 冯迎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8]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6和长8油层组含油性评价[D]. 刘晶晶. 西北大学, 2013(S1)
  • [9]高分辨感应测井仪数字球形聚焦系统研究[D]. 李婷兰.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7)
  • [10]SW地区油气层夹层厚度扣除方法及应用[J]. 刘志霞,吴小林. 石油实验地质, 2012(05)

标签:;  ;  ;  

双感应-八侧测井仪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