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污染管理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污染管理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媚[1](2021)在《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污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困扰着我们,在信息的主要消费人群中大学生占很大比例,同时大学生相比较其它群体更容易受到信息污染的侵害。通过对信息污染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在评价体系构建领域,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有不足。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受信息污染的影响进行整理后,初步确立指标再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二次修改,接着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完成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信息污染影响评价体系,并进行了样本设计总结出了缓解目前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的策略。这对信息污染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保证大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方金宪[2](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研究 ——以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生依然是互联网时空活动最活跃、访问最频繁的网民主体。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待成熟,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有待提升的“90后和00后”。网络犹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网络信息纷繁冗杂、优劣兼容。而面对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及网络环境,绝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成长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还不太成熟,在某些网络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上还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容易盲目跟从,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只有不失时机地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和升级,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力量、化困境挑战为发展机遇,对此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尺度,并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研究是以贵州省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的实证调研为基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及特征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方向。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实证调研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得到优化。具体来说,文章分为四个写作部分。第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概述。主要从相关概念的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迫切性以及其优化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有其迫切性,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第二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特征进行系统论述。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知和认同状况、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现状的阐述。开放性与政治性的融合、教育性和平等性的融合、虚拟性和现实性的融合以及时代性和发展性的融合是其特有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提炼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着网络文化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问题、网络安全和网络污染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发展问题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等,并从政府、学校及老师、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在问题的提炼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路径。分别从政府及社会、学校及教师、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维度进行优化路径的阐述,以期能够达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目的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黄文琼[3](2019)在《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全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根基发展而来的,因此基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跨国性、非对称性和不可控性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更加凸显。全媒体时代不仅体现在媒体融合发展,更体现为信息安全一体化。当前层出不穷的信息泄露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由信息安全问题引发的安全危机正在持续发酵,数字档案信息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并不能独善其身。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档案资源在全媒体平台上能够合理传播、安全利用并长期保存,保障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妥善处理,是当前全媒体时代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要问题。论文围绕全媒体传播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从全媒体传播角度出发,结合传播学和档案学的相关理论,对传播过程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全媒体、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及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内涵和特点。其次,从全媒体传播入手,阐述社会环境中出现档案职业公信力遭受质疑、信息污染、“信息茧房”等危害档案信息资源现象,存在个人信息遭到“违法式”泄露、“默认式”收集、“失控式”传播等社会现实问题。再次,从社会管理、网络技术和社会意识这三个层面入手,分析引发这些信息安全乱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建立健全数字档案信息把关机制和网络实名制及其配套机制,加强全媒体安全技术保护手段,尝试建议将区块链安全技术引进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之中,强化全媒体档案安全责任意识和提升全社会用户群体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多方力量统筹合作,从多方面多管齐下,共同维护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及其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罗小牧[4](2019)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需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网络综合治理的空前关注。而做好网络综合治理,把控高校网络舆情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民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之一,相较于其他群体,大学生网民对于网络的使用率更高,乐于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对于网络事件高度关注,并且在网络上对其进行讨论交流,形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是信息在生产、传播、接收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反作用于信息主体,支配人、奴役人,使人从属于信息,或丧失原有内涵,不再能够展示应有的含义或情感。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其异化问题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亟待关注。本文从明确高校网络舆情及信息异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并对“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进行分析,得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常见表现形式,即信息欺骗与失真、崇拜与依赖、暴力与犯罪,而其产生的原因则来自于信息在产生的过程中发布过程过量与失真、发布主体造假与误传、发布环境综合与复杂,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过程污染与干扰、传播主体从众与好奇、传播环境欠缺与落后,在接收过程中接收过程鸿沟与变异、接收主体快餐与移情、接收环境纷繁与变化等。居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即整合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加强法制宣传、完善法制监管,治理信息污染、提高心理建设、加强媒体管控,接收跨越鸿沟、加强心理疏导、健全公开制度等。

庞靓[5](2019)在《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而身处互联网时代浪潮中的人类,也愈发清晰的意识到,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并非都是美好的礼物,还有信息爆炸带来的泥沙俱下。诚如尼葛洛庞帝所言“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网络信息技术将计算机从孤独、封闭中解放出来,形成民主开放、自由共享的互联网络,网络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是网络经济在创造高速膨胀价值的同时,也不难注意到风起云涌后,网络信息污染,网络失信递增,网络侵权严重和网络犯罪的猖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唯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让互联网的成果真正惠及14亿人民。只有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换来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明天。然而,现有关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经济领域或产业生态经济领域,鲜有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分析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面对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应用传统的生态经济学理论,难以寻求出一条适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以期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的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鉴于此,本论文立足于信息生态学、网络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对网络经济、网络生态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厘清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相互关系,深入探讨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和标志。进而运用系统学、社会学以及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借助DEMATEL分析方法探讨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我国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状况,进一步提出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通过研究,力求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拓展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并为网络生态的健康、网络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网络生态、网络经济及其相互关系。对相关概念清晰的界定和对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后续研究。笔者首先对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含义和类型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关联的内容。笔者在深入剖析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又相互适应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上的关联,只有对两者在发展中的相互关系进行辨别,才能对两者的协调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2)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及标志。笔者首先阐释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接着,通过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在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一致性判断检验之后,提出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主要包括网络经济能助力网络生态建设和网络生态环境能支撑网络经济发展两个维度,并对各个标志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3)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笔者通过专家访谈收集了各位专家对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看法,又结合调查问卷,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借助T检验,判断专家评价结果与检验值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从而最终确定了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思想观念、技术研发、制度体系和资金投入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之上,基于DEMATEL法找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对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撑。(4)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本文在对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志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观念保障、技术保障、制度保障、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5个方面提出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策略,为保障我国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具体的保障策略包括:培养主体的协调发展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主体网络安全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提高网络硬件设备制造水平、提高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建设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完善网络信息异化的修复制度、设置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专门机构设置、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曾维华,王慧慧[6](2017)在《基于信息熵的信息环境污染指数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从信息环境污染理论入手,系统阐述了信息环境污染概念内涵、成因及其危害.利用信息熵理论构建信息环境污染指数(IEPI)模型来反映事件本身信息污染程度大小,并以某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日监测数据为例对信息环境污染指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厂主要污染物BOD5、CODCr,SS、TN、TP和NH3-N的日处理量监测数据可靠个数分别占15.8%、16.0%、15.8%、15.1%、15.0%和13.4%,则该厂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存在8.9%的干扰;在受到干扰因素影响下,该厂污染物监测数据的信息熵为0.9O3(bit),其IEPI值为0.158,满足信息质量Ⅰ级标准,说明该厂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受污染程度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最后,针对当前日趋严重的信息环境污染现象,从加强各部门间协同合作、加强公众参与监督、完善污染源信息上报、提高监测设备的性能等方面,提出控制信息环境污染对策.

郭宇[7](2014)在《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污染问题探析》文中认为微博既是网络媒介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网络媒介生态的框架下,微博的媒介生态环境由信息因子、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三部分构成,微博和其他形式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同时微博在整个媒介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信息污染是微博媒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信息污染的概念来源于信息生态理论,同时,信息污染也是网络生态危机的表现形态之一。信息污染影响着人、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的整体平衡。微博中的信息污染主要表现有谣言及不实信息、垃圾广告及低级营销信息、侵权违法信息以及重复冗余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综合表现出连环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治理后出现“反作用”的特征。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因子、主体因子以及环境因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信息污染的形成原因。信息污染对微博自身的发展、对相关的网络和传统媒介及其媒介生态环境、对受众甚至对整体社会环境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当前信息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措施和制度层面的措施,这两类措施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缺陷。进一步治理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污染,需要完善当前的治理措施,并就信息污染的具体问题总结与探索出针对性的措施,以真正减少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污染。

宋希香[8](2012)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与图书馆的信息净化功能》文中指出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种类及其危害,论述了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的净化功能无可替代,分析了图书馆的三级净化功能。

翟婷[9](2012)在《网络信息污染治理理论》文中研究说明相信大家都读过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这本书,书中对“网络社会”有一个特别经典的定义:作为一种历史的趋势,信息时代占支配地位的功能和过程均是围绕网络逐渐构成的,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换句话来说,“网络社会”(the network society)就是一个“信息技术范式”体现在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特别是全球信息网络出现以来,人们对此亦喜亦忧。互联网世界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特性,在这个变化万千的虚拟世界里,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我们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不为遗憾的发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污染已经成为网络健康发展的毒瘤。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科学技术则是这个时代的基石与代表作,与此同时网络的广泛应用则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体现之一。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正如爱因斯坦(Einstein)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很有用,但它还用来杀人”。网络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网络社会也出现了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发生了许多道德失范行为,有些已经相当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我们绝不袖手旁观。分析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的途径,让网络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信息污染的相关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做以简要的分析;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信息污染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做了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信息污染问题的价值观审视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分析信息污染的深度和难度,结合网络信息污染传播的特点,建构信息污染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提出防控信息污染的措施,也正是本文第五部分的内容,在提出对策方面,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立法以规范整个网络体系;也有从加强政府监控机制以此来健全网络行为道德的;更有甚者从技术创新手段来控污,加强自律,以便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综合运用多种社会的调节方式,全面的分析,构建更为宽广的信息污染防范体系,打造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

华冰[10](2009)在《网络信息污染综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量的激增,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失控性,导致信息污染日益加剧,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控污,净化网络信息空间,为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造有利条件。针对网络信息环境,分析了信息污染的内涵、外在表现、污染原因,指出了信息污染的危害,给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信息污染相关概念分析
        2.1.1 信息污染的概念
        2.1.2 信息污染的表现形式
        2.1.3 信息污染、信息异化及信息伦理的关系
        2.1.4 信息污染的治理
    2.2 信息污染影响评价研究常用方法
        2.2.1 层次分析法
        2.2.2 德尔菲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分析
    3.1 信息获取的影响
        3.1.1 信息获取速度
        3.1.2 信息获取质量
        3.1.3 信息获取完整度
    3.2 信息处理的影响
        3.2.1 信息筛选
        3.2.2 信息传递
    3.3 信息消费的影响
    3.4 健康状况的影响
        3.4.1 身体健康
        3.4.2 心理健康
    3.5 思想意识的影响
        3.5.1 价值观
        3.5.2 人生观
        3.5.3 世界观
    3.6 信息安全的影响
        3.6.1 个人基本信息安全
        3.6.2 信息产权安全
    3.7 社会互动的影响
        3.7.1 网络信任度
        3.7.2 人际关系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4.2 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4.2.1 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4.2.2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4.3 信息污染影响评价指标选取
        4.3.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4.3.2 德尔菲法评价指标反馈分析
        4.3.3 最终评价指标的修改和确认
    4.4 确认指标体系权重
        4.4.1 构造判断矩阵
        4.4.2 一级指标权重确认与一致性检验
        4.4.3 二级指标权重确认与一致性检验
        4.4.4 确定整体权重分析整理
        4.4.5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5.1 研究样本设计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对象
        5.1.3 样本概况
        5.1.4 问卷结果解释说明
    5.2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信息污染影响情况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污染的治理建议
    6.1 加强信息市场监管
    6.2 完善信息污染治理政策
    6.3 强调信息素养教育
    6.4 加快信息技术创新
    6.5 加强信息意向引导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H高校大学生信息污染影响程度测评表
附录 B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评价体系指标相对重要性调研
致谢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研究 ——以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研究背景
        2.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迫切性
        1.从网络安全和网络污染的角度看其优化的迫切性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和发展看其优化的迫切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意义
        1.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
        2.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丰富和完善
        3.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和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及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调查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调查
        2.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知和认同状况调查
        3.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现状调查
        4.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情况的调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特征
        1.开放性与政治性的融合
        2.教育性和平等性的融合
        3.虚拟性和现实性的整合
        4.时代性和发展性的融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1.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网络安全和网络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待完善和丰富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及社会层面的原因
        2.学校相关教育和引导力度不够
        3.家庭缺乏网络相关教育
        4.大学生网络相关意识薄弱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路径
    (一)基于政府及社会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加大政府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
        2.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网
        3.加强网络监管和网域监督
        4.网络管理者要遵纪守法传播正能量
    (二)基于高校及教师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加强高校网络环境建设和管理
        2.完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3.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4.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结合
    (三)基于家庭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家长要重视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
        2.家长须重视子女的网络教育
    (四)基于大学生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大学生要加强四个网络意识
        2.大学生应自觉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3.大学生要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全媒体与数字档案信息概述
    2.1 全媒体概述
        2.1.1 全媒体的内涵
        2.1.2 全媒体传播的主力军——手机媒介
        2.1.3 全媒体的传播模式
    2.2 数字档案相关知识的内涵概述
        2.2.1 数字档案的内涵及特点
        2.2.2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2.2.3 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第3章 全媒体传播环境中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现实困境
    3.1 全媒体传播给数字档案信息带来的安全困境
        3.1.1 职业公信力遭质疑
        3.1.2 传播渠道易污染
        3.1.3 利用领域“结茧房”
    3.2 全媒体传播给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带来的安全困境
        3.2.1 个人信息“违法式”泄露
        3.2.2 个人信息“默认式”采集
        3.2.3 个人信息“失控式”传播
第4章 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4.1 社会管理层面
        4.1.1 全媒体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监管失衡
        4.1.2 多元传播主体致使把关人角色弱化
    4.2 网络技术层面
        4.2.1 无线WIFI技术的不安全性
        4.2.2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4.3 公众意识层面
        4.3.1 档案工作者全媒体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4.3.2 数字用户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第5章 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解决办法
    5.1 社会管理维度:加强安全保护机制的建设,提高治理水平
        5.1.1 建立健全数字档案信息把关机制
        5.1.2 建立健全网络实名制及配套机制
    5.2 网络技术维度:利用新兴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保护能力
        5.2.1 全媒体信息安全技术
        5.2.2 引进区块链安全技术
    5.3 社会意识维度:敦促社会信息素养的提升,守好安全大门
        5.3.1 强化全媒体档案安全责任意识
        5.3.2 提高用户群体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局限性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概述
    2.1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特点
        2.1.1 舆情与网络舆情
        2.1.2 高校网络舆情
        2.1.3 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2.2 信息异化的内涵与表现
        2.2.1 异化
        2.2.2 信息异化
        2.2.3 信息异化的表现形式
    2.3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及其危害
        2.3.1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
        2.3.2 高校网络舆情中信息异化的危害
第三章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表现——以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为例
    3.1 事件介绍
    3.2 事件发展特点
        3.2.1 事件经过
        3.2.2 网民反应
        3.2.3 事件评价
        3.2.4 相似事件
    3.3 舆情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异化表现
        3.3.1 信息欺骗与信息失真
        3.3.2 信息崇拜与信息依赖
        3.3.3 信息暴力与信息犯罪
第四章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成因分析
    4.1 信息在产生过程中发生异化
        4.1.1 产生过程信息过量与失真
        4.1.2 发布主体信息造假与误传
        4.1.3 发布环境信息综合与复杂
    4.2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异化
        4.2.1 传播过程信息污染与干扰
        4.2.2 传播主体信息从众与好奇
        4.2.3 传播环境信息欠缺与落后
    4.3 信息在接收过程中发生异化
        4.3.1 接收过程信息鸿沟与变异
        4.3.2 接收主体信息快餐与移情
        4.3.3 接收环境信息纷繁与变化
第五章 高校网络舆情中信息异化的预防与控制
    5.1 完善信息产生,健全网络法治
        5.1.1 整合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
        5.1.2 加强法制宣传,提高道德素养
        5.1.3 完善法制监管,清朗教育空间
    5.2 改进信息传递,提升网络素养
        5.2.1 治理信息污染,避免干扰情况
        5.2.2 提高心理建设,独立思考能力
        5.2.3 加强媒体管控,提高技术水平
    5.3 优化信息利用,强化网络建设
        5.3.1 接收跨越鸿沟,防治变异现象
        5.3.2 加强心理疏导,端正信息思维
        5.3.3 健全公开制度,提高理性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网络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的动力
        1.1.2 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
        1.1.3 信息生态学科发展探索的方向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网络生态的研究现状
        1.3.2 网络经济的研究现状
        1.3.3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2.1 网络生态理论
        2.1.1 网络生态的概念
        2.1.2 网络生态的类型
    2.2 网络经济理论
        2.2.1 网络经济的概念
        2.2.2 网络经济的类型
    2.3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关联理论
        2.3.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的相互关系
        2.3.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关联的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及标志
    3.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3.1.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
        3.1.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
        3.1.3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
    3.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的确定
        3.2.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的初步建立
        3.2.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的最终筛选
    3.3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的具体含义
        3.3.1 网络经济活动能助力网络生态建设
        3.3.2 网络生态环境能支撑网络经济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因素的确定
        4.1.1 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4.1.2 影响因素的最终确定
    4.2 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4.2.1 确定直接影响因素矩阵
        4.2.2 确定综合影响因素矩阵
        4.2.3 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4.3 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4.4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4.1 主体协调发展意识的影响
        4.4.2 网络平台监管制度的影响
        4.4.3 网络信息技术研发投入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策略
    5.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保障策略
        5.1.1 培养主体协调发展观念
        5.1.2 提高网络空间法制观念
        5.1.3 强化主体诚信自律意识
        5.1.4 加强主体网络安全意识
    5.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策略
        5.2.1 网络信息异化的修复制度
        5.2.2 网络侵权乱象的整治制度
    5.3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机构保障策略
        5.3.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组织机构的设置
        5.3.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机构的职责划分
    5.4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资金保障策略
        5.4.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
        5.4.2 网络信息技术研发资金保障
    5.5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的技术保障策略
        5.5.1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5.5.2 提升网络平台开发建设水平
        5.5.3 建设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访谈提纲
附录2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标志重要程度调查表
附录3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4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调查表
附录5 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相互关系调查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污染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1章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微博
    1.1 微博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1.1.1 微博具有独特的网络媒介生态环境
        1.1.2 微博信息因子分析
        1.1.3 微博主体因子分析
        1.1.4 微博环境因子分析
    1.2 微博与其他媒体的互动关系
        1.2.1 微博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关系
        1.2.2 微博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关系
    1.3 微博在整体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第2章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污染
    2.1 信息污染的概念来源
        2.1.1 信息生态论视角下的信息污染
        2.1.2 网络生态论视角下的信息污染
    2.2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污染问题的表现
        2.2.1 微博谣言及不实信息
        2.2.2 垃圾广告及低级营销信息
        2.2.3 侵权违法信息
        2.2.4 重复冗余信息
    2.3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污染问题的特点
        2.3.1 连环污染
        2.3.2 交叉污染
        2.3.3 污染治理“反作用”
第3章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污染问题的生成原因
    3.1 信息因子的属性提供前提因素
        3.1.1 信息因子的形式因素
        3.1.2 信息因子的经济属性因素
        3.1.3 信息因子的社会属性因素
    3.2 主体因子构成决定性因素
        3.2.1 主体因子是微博信息环境的控制者
        3.2.2 信息主体的群体性心理与整体素质因素
        3.2.3 信息主体的特殊使用动机与行为因素
    3.3 环境因子构成背景因素
        3.3.1 社会环境因素
        3.3.2 技术环境因素
第4章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4.1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污染的危害
        4.1.1 对媒体及媒介生态环境构成危害
        4.1.2 对受众构成危害
        4.1.3 对社会环境构成危害
    4.2 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污染的治理
        4.2.1 当前信息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与不足
        4.2.2 信息污染治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4.2.3 信息污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与图书馆的信息净化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污染的种类
    1.1 信息绝对污染
    1.2 信息相对污染
2 信息污染的危害
3 图书馆的信息净化功能无可替代
4 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的三级净化
    4.1 选择收藏———第一级净化
    4.2 分类流通———第二级净化
    4.3 针对性服务———第三级净化

(9)网络信息污染治理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创新之处
    5.论文写作研究方法
第一章 信息污染的相关概念及表现形式
    1.1 信息污染的相关概念
        1.1.1 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1.1.2 信息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1.2 信息污染的表现形式
        1.2.1 生产环节
        1.2.2 传递环节
        1.2.3 接受环节
第二章 信息污染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
    2.1 信息污染产生的根源
        2.1.1 法律监管机制不健全
        2.1.2 行业及道德标准缺失
        2.2.3 信息的自身特点所致
    2.2 信息污染的危害
        2.2.1 影响有效信息利用
        2.2.2 信息安全受到侵害
        2.2.3 危害人类身心健康
第三章 信息污染问题价值观审视
    3.1 信息时代基本特点
    3.2 信息时代价值观冲突
    3.3 正确引导“互联网时代的价值观分析”
第四章 信息污染指标体系构建
    4.1 信息污染指数
    4.2 信息污染指数设计的原则
    4.3 信息污染构建方法及评价标准
第五章 信息污染治理措施
    5.1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网络道德体系
    5.2 规制“网络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5.3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监控机制
    5.4 创新信息技术,加强技术创新
    5.5 加强行业自律,注重信息素养
    5.6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10)网络信息污染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污染的内涵
2 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
    2.1 客观存在的信息源
    2.2 人们主观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3 信息污染带来的危害
    3.1 降低信息效用, 影响有效信息的利用
    3.2 信息安全受到侵害
    3.3 信息污染对人们精神健康的影响
    3.4 扰乱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 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4 信息污染的治理对策及防控措施
    4.1 提高信息从业人员和信息用户的信息素质
    4.2 加强技术创新, 从可行性操作上控制污染
    4.3 加强法制建设, 促进信息立法完善, 推进信息立法的及时性
    4.4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建立网络信息监控机制
    4.5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5 结束语

四、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影响的评价研究[D]. 李梦媚.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研究 ——以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为例[D]. 方金宪.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3]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D]. 黄文琼. 南昌大学, 2019(02)
  • [4]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异化问题研究[D]. 罗小牧.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5]网络生态与网络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庞靓.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8)
  • [6]基于信息熵的信息环境污染指数及其应用[J]. 曾维华,王慧慧.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2)
  • [7]微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污染问题探析[D]. 郭宇. 河北大学, 2014(10)
  • [8]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与图书馆的信息净化功能[J]. 宋希香. 农业网络信息, 2012(11)
  • [9]网络信息污染治理理论[D]. 翟婷. 太原科技大学, 2012(12)
  • [10]网络信息污染综述[J]. 华冰.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9(07)

标签:;  ;  ;  ;  ;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污染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