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26例CT和MRI的初步研究

垂体腺瘤26例CT和MRI的初步研究

一、26例垂体腺瘤CT及MRI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群[1](2021)在《垂体腺瘤出血卒中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揭示危险因素引发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临床预防与诊治提供策略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1年1月连续收治的875例经治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发生出血卒中88例,未发生卒中787例。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垂体腺瘤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比较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组患者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介入手术、溴隐亭干预治疗的比例均高于非卒中组,微腺瘤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术前溴隐亭平均服药剂量高于非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大腺瘤、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溴隐亭治疗是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放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无关。2.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腺瘤、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溴隐亭干预治疗。第二部分:CD34、TNF-α、VEGF、MMP-9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为了阐述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可能病理机制,探讨CD34、VEGF、TNF-α及MMP-9在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探究上述四种蛋白在出血卒中型垂体腺瘤与非卒中型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以期将来更好地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预防以及治疗靶点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共计40例,根据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将40例标本分为出血卒中组(20例)和非卒中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组织中CD34、VEGF、TNF-α及MMP-9的表达情况。CD34阳性表达标准按Weidner方法判定,分别计算卒中组与非卒中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平均值;TNF-α、VEGF、MMP-9阳性表达标准采用IRS半定量法判定,分别计算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卒中组MVD值、VEGF、TNF-α和MMP-9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组间比较:MVD平均值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分别为29.30±4.34和22.10±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5,P﹤0.01);TNF-α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P=0.311﹥0.05);VEGF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7,P=0.022﹤0.05);MMP-9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27﹤0.05)。2.卒中组CD34、VEGF、MMP-9及TNF-α之间表达的相关性:VEGF表达与MVD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566,P=0.009<0.01);MMP-9表达与MVD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593,P=0.006<0.01);VEGF与MMP-9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681,P=0.001<0.01)。结论:1.VEGF、MMP-9高表达以及高MVD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2.VEGF及MMP-9高表达促进了垂体腺瘤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使其微血管密度升高,增加了垂体腺瘤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此外,VEGF与MMP-9在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3.通过抑制CD34、VEGF与MMP-9的表达等途径,在未来可能成为预防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方法。

尹宏伟,李环廷,李卓群,王宇翔,丰育功,李照建[2](2020)在《垂体腺瘤梗死性卒中MRI影像学特征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梗死性卒中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梗死性卒中病人的影像学资料,着重探究其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10例病人中,MRI平扫缺乏恒定的影像学特征;在动态增强MRI影像上,肿瘤周边均呈"环形强化征",其中明显环形强化8例,中度环形强化2例;肿瘤内部质地欠均匀,瘤内出现斑片状强化7例。结论垂体腺瘤梗死性卒中在MRI平扫缺乏诊断的特异性;在垂体动态增强MRI上,肿瘤周边"环形强化征"伴瘤内斑片状强化的影像学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

尹宏伟[3](2020)在《垂体瘤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初步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垂体瘤卒中是因垂体瘤发生出血或者梗塞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基本类型。目前关于垂体瘤卒中的研究多局限于出血性卒中,而关于缺血性卒中的报道较少,仅仅见于一些个案报道和小样本量的研究。垂体瘤缺血性卒中临床病程进展多呈急性或亚急性,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头痛、视力下降、视野受损、眼肌麻痹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以及垂体前叶功能受损的内分泌系统症状。由于垂体瘤缺血性卒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术前诊断标准,临床上极其容易误诊漏诊,多依靠术后病理才能确诊。而垂体瘤缺血性卒中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急症,一旦误诊漏诊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术前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极其重要。目的:探究垂体瘤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分泌学方面的临床特征,为垂体瘤缺血性卒中的术前诊断提供帮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6例垂体瘤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病例资料,同时纳入随机抽取的26例垂体瘤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52例垂体瘤卒中患者,其中垂体瘤缺血性卒中2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2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方面,垂体瘤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8例,女性8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年龄23~74岁(56.50±12.42岁);病程1.5~30天(7.25±5.95天);主要表现为头痛25例(96%),视力视野受损17例(65%),眼睑下垂12例(46%),恶心呕吐12例(46%)等症状;卒中评分0-8分(1.92±1.78分),以上各方面与出血性卒中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影像学方面,缺血性卒中组肿瘤最大径16~47mm(23.87±7.09mm),大腺瘤24例(92%),巨腺瘤2例(8%),与出血性卒中组相比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26例(100%)患者动态增强MRI均呈“环形强化”,16例(62%)患者伴有瘤内“点片样强化”,两种影像学特征均多于出血性卒中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蝶窦黏膜增厚8例,与出血性卒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内分泌学方面,垂体瘤缺血性卒中25例患者(96%)存在腺垂体功能低下,其中全垂体功能受累13例(50%),二轴受累9例(35%),单轴受累3例(12%),性腺功能低下22例(85%),甲状腺功能低下14例(54%),肾上腺功能低下13例(50%),腺垂体功能受损情况与出血性卒中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各受累激素下降率由高到低依次泌乳素(100%)、睾酮(100%)、促黄体生成素(75%)、孕激素(75%)、促甲状腺激素(69%)、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65%)、雌二醇(54%)、游离甲状腺素(54%)、皮质醇(5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3%)、促卵泡生成素(38%)、生长激素(15%),其中泌乳素和睾酮下降率高于出血性卒中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手术方面,所有垂体瘤卒中患者均行经鼻碟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病理学方面,26例(100%)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理均发现片状凝固性坏死,其中能通过病理免疫组化分型的有19例,包括免疫组化激素标志物阴性腺瘤9例(47%),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4例(21%),多激素或双激素细胞腺瘤3例(16%),生长激素细胞腺瘤2例(11%),泌乳素细胞腺瘤1例(5%)。结论:1.动态增强或增强MRI垂体瘤病变周边出现“环形强化”特点具有极高的诊断敏感度,首次发现和提出了瘤内“点片状强化影”是垂体瘤缺血性卒中重要影像学特点;2.首次发现和提出了“血清泌乳素和睾酮水平的急剧降低是垂体瘤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内分泌学特征”这一结论;3.初步提出垂体瘤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依据:(1)动态增强或增强MRI示垂体瘤瘤周环形强化伴瘤内点片状强化;(2)PRL和T急剧下降。

郭晓鹏[4](2020)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患者受到血中高水平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长期刺激易并发全身多系统合并症。合并症导致患者的平均死亡率升高2倍,平均寿命缩短约10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但是,目前针对垂体GH腺瘤患者合并症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在国内仍未受到广泛重视,且缺乏对患者合并症临床特征、术后可逆性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1)分析垂体GH腺瘤患者四大主要系统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呼吸系统合并症、体成分及代谢合并症及骨骼系统合并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2)所有垂体GH腺瘤患者进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在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观察,评估以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3)探索激素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与患者合并症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相关性。最终,通过完成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研究,增加对垂体GH腺瘤患者以上四大致死性合并症的认识,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首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垂体GH腺瘤患者合并症的术前概况,之后全面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四大系统23方面共105项指标展开术前特征及术后改善的研究。2)应用多种临床最新及金标准检测方法对患者合并症进行检测:①应用心脏超声及心脏磁共振对各心脏腔室径线及容积、心肌壁厚度、心肌纤维化及心室功能等进行检测;②应用夜间睡眠呼吸监测仪、上气道CT及磁共振、肺功能检测仪、血气分析仪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状态、上气道管壁各平面软组织厚度、气道腔各平面径线及截面积、肺容积、肺功能及血气情况等进行检测;③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及代谢测量仪对身体各主要组分、机体总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进行检测;④应用骨密度测量仪对髋骨及腰椎区域多个部位骨质的骨密度进行检测。3)记录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index,BMI)、病程时间、GH水平、IGF-1水平等,与患者术前合并症的特征及术后合并症的改善进行系统性相关分析。结果:以下从四方面分系统对垂体GH腺瘤患者合并症进行描述。1)心血管系统合并症:①患者心房心室内径增大、心肌增厚、舒张功能下降、收缩功能上升、大动脉根部增宽,男性患者左室肥厚程度、双心室增大程度及肺动脉增宽程度均大于女性患者;患者发生左室增大、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右室增大、右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的比例分别为13%、6.5%、4.3%、2.2%及12%;②术后患者左室心肌肥厚被逆转,左房结构发生重塑,室间隔先于术后近期增厚后于术后远期变薄,男性患者心脏改善程度大于女性患者;③高龄及高BMI是患者术前心肌肥厚及舒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长病程是患者术前大血管增宽的独立危险因素;GH及IGF-1达到内分泌治愈的患者术后心肌肥厚改善显着。2)呼吸系统合并症:①患者肺容积增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而氧分压无明显变化,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及睡眠低氧的比例分别为62.4%及72.3%,睡眠中每小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平均次数为17次;②术后患者的OSAHS程度及肺功能异常较术前改善并不明显;③高龄是发生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BMI是发生睡眠低氧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小气道阻塞的患者年龄偏大;发生OSAHS的患者软腭增厚且气道管腔截面积减小,OSAHS严重程度与软腭厚度及气道侧壁软组织厚度成正比、与气道管腔横径及截面积成反比,气道后壁软组织的厚度与IGF-1水平正相关。3)身体成分及代谢改变:①患者脂肪总量、内脏脂肪指数及三头肌皮褶厚度降低,蛋白、骨骼肌、骨质、细胞总水、细胞内水及细胞外水含量升高,总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升高;②术后患者三头肌皮褶先增厚后恢复,腰围增加,骨质及骨骼肌含量下降,总代谢及基础代谢下降;③年龄及性别对体成分及代谢的不同指标存在不同影响。4)骨骼系统合并症:①患者第一腰椎、第二腰椎、股骨颈、瓦特三角、大转子及全髋的骨密度值均升高;②术后治愈患者的腰椎多部位骨密度均可下降至正常水平,而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值轻度上升;③病程时间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IGF-1负荷是腰椎骨密度下降的独立负性相关因子。结论:垂体GH腺瘤患者以上系统合并症可应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筛查及诊断,明确其定性及定量改变,男性与女性患者在不同系统合并症上存在差异。随病程延长,患者的合并症将逐渐进展;经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大部分合并症可有一定程度改善甚至完全逆转,GH及IGF-1达到内分泌治愈水平的患者合并症改善更为明显。高BMI水平、高IGF-1水平、高IGF-1负荷、高龄及长病程是患者合并症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以上危险因素的识别及重视。通过鼓励患者减重、早期识别患者以降低患者就诊年龄及缩短病程时间、早期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迅速降低激素水平等措施,延缓患者合并症进展并促进合并症改善,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患者远期死亡率。

汪莹[5](2019)在《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miRNA表达及“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利用泌乳素型垂体腺瘤(Prolactin-type pituitary adenoma,PRL型垂体腺瘤)、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Growth hormone type pituitary adenoma,GH型)发现的内源性差异mi RNA(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作为检测基因,对比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NFPAs)受试者与健康人对照组相关的mi RNA表达水平,探究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与PRL型腺瘤、GH型腺瘤4个差异性mi RNA表达的异同。2、对比无功能型垂体瘤受试者“垂宁方”治疗前和治疗后mi RNA表达的变化水平,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探索“垂宁方”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10名尚未中医药治疗且拟长期服用“垂宁方”1年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入组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取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抽取外周血,对课题组前期获得的4个差异性mi RNA(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通过qrt PCR技术进行检测,并做记录和存档。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受试者的mi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对此受试者治疗前后与健康人相关mi RNA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探索内源性mi RNA表达的差异和意义。结果1、治疗前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外周血清中,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的表达与健康人有显着区别(P<0.05)。2、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经“垂宁方”治疗1年后,按照中医证候积分评价,10例受试者中有效6例,显效4例;根据西医疗效评价标准,有效7例,显效3例。受试者mi R-138、mi R-let-7e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中mi R-138与健康人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参与了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与PRL型、GH型有相似的差异性mi RNA表达,为进一步探索各类型垂体腺瘤的肿瘤标志物提供一定依据。2、中药“垂宁方”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效果显着,对差异性mi RNA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mi R-138、mi R-let-7e明显上调,其中,受试者治疗后mi R-138水平趋近于健康人水平,这为进一步探索“垂宁方”对各类型垂体腺瘤内源性差异mi RNA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为中医药有效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提供实验室依据。

卢昕媛[6](2018)在《乳腺癌垂体转移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2例原发乳腺癌伴垂体转移癌(Pituitary metastases,PM)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特点加以总结,加深对垂体转移癌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以期提高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癌后伴发垂体转移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垂体转移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结果:病例1,女,56岁,右乳腺癌术后22年,骨转移5年,2年前以“头晕、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为主诉入院,后逐渐出现烦渴、多尿等症状,尿量最高达8400ml/d。查体见乳腺癌术后体征,血压130/80mmHg。入院后检查:血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iting Hormone,FSH)0.67mIU/m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0.1 mIU/ml,雌二醇(Estradiol,E2)2.0 pg/ml,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0.069 μ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4.73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8.41 p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2.290 pg/ml,皮质醇(Cortisol,Cor)9.57 nmol/L,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0.46 ng/ml,泌乳素(Prolactin,PRL)43 1.16 μIU/ml;血钠(Sodium,Na)141 mmol/L,血钾(Potatssium,K)3.43 mmol/L;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urine,SG)1.010;颅脑 MRI 平扫+增强:下丘脑、垂体结节较1年前新发,考虑转移可能。诊断:乳腺癌术后,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中枢性尿崩症,垂体转移癌,予氢化可的松静点50 mg/d ×3d→25mg/d ×2d→醋酸泼尼松片口服 5mg(8:00)+2.5 mg(16:00)+左甲状腺素钠25 μg/d × 8d,患者头晕、恶心、乏力症状明显减轻;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0.05 mg日2次口服,尿量逐渐减少至3220ml/d出院。出院后于外院行γ刀治疗,6个月后因多器官衰竭,临床死亡。病例2,女,48岁。左乳腺癌术后5年,表现为反复恶心、呕吐,周身乏力伴消瘦,曾有一过性烦渴、多饮、尿量增多。查体左乳腺癌术后体征,粗测视野大致正常,血压 110/70mmHg。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 FSH2.06 mIU/ml,LH 0.22 mIU/ml,E2 3.0 pg/ml;TSH 1.096 μIU/ml,FT3 2.19 pmol/L,FT4 7.42 pmol/L;PRL 56.88 μIU/ml,ACTH 7.820 pg/ml,Cor 107.66 nmol/L;GH 0.3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25.0 ng/ml;血 Na 144 mmol/L,血 K 2.85 mmol/L;尿Na4mmol/24h↓、尿K12mmol/24h↓;视野检查示双眼下方及周边视野缺损;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区及鞍上占位性病变、视神经、下丘脑受累,双侧额叶、基底节区、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脑沟内异常强化影,均考虑转移瘤征象;2016-05-27PET-CT示:鞍上区稍高密度结节影,小脑正中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等密度结节影,均呈FDG高代谢,考虑转移瘤。予醋酸泼尼松片5mg(8:00)+2.5mg(16:00)+左甲状腺素钠25μg/d 口服,同时予氯化钾注射液口服对症补钾,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于外院行γ治疗。γ术后再发多饮、多尿,达6000~7000ml/d,予醋酸去氨加压素0.025mg日1次睡前口服后尿量减少;术后半月内恶心、呕吐较前明显好转,但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进食量少,乏力,故再次住院;复查垂体-靶腺功能部分纠正,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区及鞍上及颅内多发异常强化影,均考虑转移瘤征象,对比2016.5.20MR鞍区及鞍上病灶缩小,余颅内病变较前增多、增大,尿量3700~4700ml/d,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加量至0.025mg日2次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mg(8:00)+2.5mg(16:0)+左甲状腺素钠25μg/d 口服,尿量减少,继续带病生存9个月后死亡。结论:1.乳腺癌是垂体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乳腺癌伴或不伴其他部位转移患者,出现尿崩症、恶心、呕吐、乏力等垂体后叶和前叶功能减退症状及影像学提示垂体占位时首先考虑垂体转移癌。垂体核磁及PED-CT有助于提高垂体转移癌诊断,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2.对乳腺癌垂体转移患者,可行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同时予垂体-靶腺激素补充替代治疗。3.垂体转移癌患者预后差,但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积极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激素替代治疗仍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杨振兴[7](2017)在《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及其侵袭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部分肿瘤生长突破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症状,临床上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均难以控制肿瘤的生长,且术后易复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早先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2、MMP-9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它们参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层粘连蛋白的降解,因此可能在促进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在乳腺癌、食管鳞癌、肝母细胞癌及脑胶质瘤等多种肿瘤中反转录诱导的带有kazal域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基因可通过抑制MMPs而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研究还发现长链非编码RNA中的HOX转录本反义链 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 HOTAIR)可通过促进 MMP-2、MMP-9的表达而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然而,HOTAIR及RECK是否参与调控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它们在各病理类型腺瘤的表达及与MMP-2,MMP-9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故本研究收集195例人垂体腺瘤标本,对HOTAIR、RECK及MMP-2,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类型垂体腺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部分、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相关激素水平与侵袭性的分析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术前血清相应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垂体腺瘤手术的195名患者行临床资料统计,包括头颅CT或MRI,术前血清垂体激素检查结果;术后切除组织病理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研究各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发病高峰与年龄的关系,血清学检查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相符率,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的差异性。结果:1、垂体腺瘤的发病年龄高峰位于40-60岁年龄段,其中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及无功能型腺瘤分别位居垂体腺瘤病理类型前三位,不同类型垂体腺瘤发病年龄分布稍有不同。PRL腺瘤则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患者,考虑与患者激素分泌变化有关,而GH腺瘤则在40-50岁年龄段出现发病高峰,而无功能型腺瘤则与总的垂体腺瘤发病年龄一致。2、侵袭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总发病率42%,其中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与PRL垂体腺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及时诊断,以致发生侵袭性的比例最高,GH型垂体腺瘤因较早出现肢端肥大症而就诊,易较早诊断,故发生侵袭性的的比例相对较低。20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的垂体腺瘤出现侵袭性比例高,其病理诊断报告垂体腺瘤恶性程度也较高。3、影像及临床症状提示为PRL垂体腺瘤的患者,以血清PRL水平超过90ng/ml及150ng/ml作为诊断泌乳素瘤标准时,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血清PRL水平与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不符的患者应稀释血清后多次测定,避免漏诊和误诊。4、血清GH水平测定(GH>10U/L)对于GH瘤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患者术前血清GH水平的升高程度对临床GH瘤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术后血清GH水平是否下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可反映肿瘤切除完全与否,对血清学检测结果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不一致患者,需考虑多激素腺瘤(Multi-hormone pituitary adenoma)在免疫组化检测时使用单克隆抗体所导致结果误差。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发病高峰年龄有差异,与其所致临床症状发现时间有关,其中无功能性腺瘤及PRL腺瘤发生侵袭性比例最高,血清GH水平对于GH瘤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第二部分、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9及RECK的表达水平的关系目的:通过检测MMP-2、MMP-9及RECK蛋白在各种病理类型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差异,探讨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机制与可控性。方法:留取30例经手术获得的不同病理类型人垂体腺瘤瘤标本组织,迅速分为二份,一份经多聚甲醛固定后用于免疫组化检测RECK及MMP-2,MMP-9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另一份快速液氮冻存,用于western blot检测RECK蛋白及MMP-2,l MMP-9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蛋白表达差异与肿瘤侵袭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MMP-9蛋白呈弱表达,RECK蛋白呈阳性表达。而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MMP-9蛋白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RECK蛋白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RECK蛋白与MMP-2,MMP-9 的表达均成显着负相关(γMMP2=-0.706,p=0.002;γMMP9=-0.682,p=0.001),western blot所获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在人垂体腺瘤中,RECK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ECK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有显着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提示在人垂体腺瘤中RECK蛋白可能通过抑制MMP-2、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第三部分、人垂体腺瘤HOTAIR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性分析目的:分析HOTAIR在侵袭性及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作为垂体腺瘤远期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30例经手术获得的人垂体腺瘤标本(与第二部分用于Western检测病例一致),经qRT-PCR方法检测HOTAIR 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侵袭性及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水平,比较表达差异性。结果:1.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HOTAIR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性(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HOT AIR呈显着高表达。2.HOTAIR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γ =0.726),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3.人垂体腺瘤HOTAIR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性(γMMP2=0.64;γMMP2 =0.67,P<0.05)。结论:HOTAIR在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且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推测与在其它恶性肿瘤类似,HOTAIR可诱导上调MMP-2、MMP-9的表达,并促进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HOTAIR有望成为临床检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记物。

张建鹤[8](2017)在《基于磁共振影像的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血供及微血管构筑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多数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目前手术治疗效果还不甚满意。如何提高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上发现,垂体腺瘤的组织构象不尽相同,有的为实质型,有的为囊变型。同时,在MRI上,有时还可以见到垂体腺瘤内有条索样改变、海绵状改变等特殊影像特征。这些不同组织构象的垂体腺瘤,其临床特征、血供特点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也许也存在不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满意地解释。进一步研究这些组织构象类型的临床特征及内在联系,或许可以为垂体腺瘤的术前评估、手术策略的制订和预后判断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从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垂体腺瘤的血供及微血管构筑情况等不同层次,对不同组织构象的垂体腺瘤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垂体腺瘤的不同组织构象,与影像学特点、肿瘤生长方向、侵袭特性、病理类型等表现的关系,阐释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之所以表现为该种组织构象的可能原因;?通过评估实质型垂体腺瘤的不同区域的血供特点,同时与发生囊变的位置进行比较,探讨垂体腺瘤血供特点及不同组织构象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微血管构筑特点,探讨微血管构筑与组织构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将具有完整的临床影像资料、手术资料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的病例纳入研究。按不同组织构象分为:实质型(n=68)、囊变型(n=44)、条索征型(n=12)、海绵征型(n=5),分析这四种组织构象垂体腺瘤临床特征及意义(条索征型及海绵征型可伴或不伴有囊变)。2.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连续收集79例的垂体腺瘤患者按是否存在囊变分成实质组(n=40)和囊变组(n=39);对实质性的垂体腺瘤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并计算不同区域的最大增强斜率(SSmax,反映该区域的血供)。观察并统计囊变组的肿瘤囊变位置。3.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对蜡块进行切片,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内部的微血管信息,然后对免疫组化染色后的玻片进行拍照,最后将所拍得的(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贝塞斯达,马里兰州,美国)照片导入Image J影像分析软件中进行微血管信息(包括血管密度、平均血管面积占比、平均血管周长、平均血管最短径以及血管圆度等)的提取与分析。结果1.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在129例垂体腺瘤中,共出现条索征者12例,出现海绵征者5例,所有出现海绵征及条索征的病例均为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实质型垂体腺瘤68例,其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27±1.06)cm;囊变型垂体腺瘤44例,其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84±1.12)cm;条索征型垂体腺瘤12例,其平均肿瘤最大径为(3.65±1.01)cm;海绵征型垂体腺瘤5例,肿瘤的平均最大径为(3.02±1.43)cm。不同组织构象的垂体腺瘤的最大径存在差异(P<0.05),条索征型垂体腺瘤最大径显着大于实质型及囊变型垂体腺瘤(P<0.05)。通过比较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生长方向可以发现:各类型垂体腺瘤向海绵窦扩展的程度(按照Knosp-Steiner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条索征型垂体腺瘤更容易向鞍上及蝶窦方向生长,与实质型及囊变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129例垂体腺瘤中,CD34表达阴性的有109例,比较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之间的CD34表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Ki67的表达情况,其中Ki-67的表达大于3%的共有27例(占20.9%),比较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之间的Ki67表达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构象的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激素类型的表达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血供的磁共振动态增强研究实质型垂体腺瘤上部SSmax为(2.52±1.18),下部SSmax为(2.89±1.46),左侧SSmax为(2.71±1.31),右侧SSmax为(2.66±1.29),上下两部分的SSmax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垂体腺瘤囊变的位置按上部、下部、左侧、右侧及其他分离,发现囊变主要位于上部,占48.7%。实质型垂体腺瘤的最大径与肿瘤上部SSmax(r=0.124,P=0.449)和肿瘤下部SSmax(r=0.269,P=0.093)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将肿瘤最大径与上下部SSmax差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两者存在正相关(r=0.463,P=0.003)。3.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微血管构筑情况分析对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条索征型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最低(24.00±12.65)与实质型(44.76±18.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型与囊变型微血管密度(41.05±15.43)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囊变型垂体腺瘤平均血管周长(53.99±13.83μm)较实质型(44.04±13.05μm)和条索征型(42.69±13.08μm)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圆度在不同组织构象之间也存在差异,囊变型垂体腺瘤血管圆度低于实质型及条索征型(P<0.05)。不同激素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的微血管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平均血管面积占比、血管平均周长、血管圆度等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零细胞型垂体腺瘤,FSH型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更高,平均血管周长更长,但圆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激素型较零细胞型血管密度高,圆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型与PRL型比较各微血管参数,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圆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74例垂体腺瘤的肿瘤最大径与平均血管计数、平均血管面积占比、平均血管周长、平均血管最小径及平均圆度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3%的垂体腺瘤,相比Ki-67<3%的垂体腺瘤,未见微血管参数上的差异(P>0.05);比较垂体腺瘤微血管参数与侵袭性的关系,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肿瘤最大径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可能存在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及细胞代谢特性。2.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的扩展方向存在差异,条索征型的垂体腺瘤更趋向鞍上及蝶窦扩展,而较少向两侧海绵窦扩展。3.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技术对在实质型垂体腺瘤的区域血供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肿瘤的血供并不随之增强。但随着肿瘤最大径的增加,肿瘤出现区域血供的分化,肿瘤上部的血供常弱于下部的血供,垂体腺瘤的上部区域成为易发梗死囊变的“扳机点”。这可能是垂体腺瘤囊变常出现在肿瘤上部的原因。4.不同组织构象的垂体腺瘤存在肿瘤微血构筑上的差异。囊变型垂体腺瘤相较实质型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异,但血管的形态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肿瘤发生囊变后,为保证肿瘤的血供,剩余的实质部分发生了微血管的适应性调整有关。条索征型垂体腺瘤的血管密度最低,血管形态较为规整,这提示条索征型垂体腺瘤的血供较不丰富,可为此类型垂体腺瘤的手术策略制订提供参考。5.不同免疫组化分型的垂体腺瘤存在微血管构筑的差异,不仅存在血管密度的差异,血管形态也存在差异。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素可能是激素,这与其他部位的肿瘤有所不同。垂体激素不仅影响垂体腺瘤的血管密度,还影响垂体腺瘤的血管形态。

侯国强,谢宝树,贾锋,王宇,殷玉华,陈增爱[9](2014)在《CT能谱成像对垂体腺瘤质地判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垂体腺瘤质地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腺瘤质地分为质地软组、质地中等组和质地韧组;患者术前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和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T)能谱成像增强扫描检查,对腺瘤组织和额叶白质的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36例垂体腺瘤中,质地软组24例,质地中等组8例,质地韧组4例,腺瘤组织CT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669±0.066、0.333±0.024和0.145±0.049,腺瘤组织与额叶白质的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的比值分别为1.355±0.279、0.674±0.057和0.318±0.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CT能谱成像检查有助于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判断,衰减曲线腺瘤斜率及其与额叶白质斜率的比值与垂体腺瘤的质地有关。

赵晓斌[10](2014)在《68Ga-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在垂体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SST显像能够在活体内观察到组织SSTR的分布情况。68Ga标记的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N,N’,N",N’"-tetraaceticacid-D-Phel,Tyr3-octreotate (DOTATATE)(68Ga-DOTATATE,简称DOTATATE)是一种较新的用于PET研究的SSTR显像剂,特异地被体内含SSTR2的组织摄取。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DOTATATE在未治疗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激素分泌水平的关系,同时了解垂体功能正常和低下患者垂体组织摄取DOTATATE的情况,以找到较好的评价垂体储备功能的指标。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未治疗垂体腺瘤且全部行过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包括19例NF腺瘤和43例分泌型腺瘤,分泌型腺瘤中17例为ACTH腺瘤,19例为GH腺瘤,7例为PRL腺瘤。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脑DOTATATE PET/CT显像和常规脑MRI。其中男性23例,女性39例。DOTATATE PET显像后2周内所有病人均行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和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均结合动态增强MRI判断腺瘤和垂体组织位置并使用PET/CT自带软件勾画感兴趣区测量腺瘤最大及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mean)、腺瘤体积、活性腺瘤体积(active tumor volume, ATV)。ATV定义为SUVmean与腺瘤体积之乘积。从38例NF腺瘤和GH腺瘤中选取21例血清前叶激素水平测定完整且MRI容易分辨腺瘤与正常垂体的病例,测量垂体组织SUVmax。所有患者均测定同期血清的全部的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将此21例分成垂体功能正常组(n=12)及垂体功能低下组(n=9)。垂体功能低下定义为一种或全部垂体前叶激素水平低于正常下限并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意见。使用Graphpad Prism统计数据。两组比较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用H检验。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相关分析。最佳诊断界值的确定使用ROC曲线。放射性药物使用通过医院独立伦理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审查委员会审批。研究结果所有入选的62例垂体腺瘤,均有不同程度的68Ga-DOTATATE的摄取(见图1)。NF腺瘤的体积比分泌型腺瘤大,分别为(5.03±11.17)cm3和(1.50±4.88)cm3(U=168.5,p=0.0003),但NF腺瘤的SUVmax和SUVmean与分泌型腺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311,p=0.13和U=331.5,p=0.24)。GH腺瘤、ACTH腺瘤和PRL腺瘤的SUVmax分别为(6.25±2.24)、(7.00±2.46)、(5.284±1.18),三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2.5,p=0.27); SUVmean分别为(3.544±1.50)、(3.46±1.42)、(2.58±0.96),三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H=2.6,p=0.28)。GH腺瘤的ATV与血清IGF-1之间有相关性(r=0.96,p=0.0001)。PRL腺瘤的ATV与血清PRL之间有相关性(r=0.96,p=0.003)。垂体功能正常组垂体组织SUVmax较垂体功能低下组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02)。经ROC曲线判断,以SUVmax为4.9做为预测垂体功能低下的指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1.6%、95.2%。结论1.虽然NF腺瘤体积较分泌型腺瘤大,但两者之间的SUVmax/mean匕较无明显差异,而且不同类型腺瘤之间的SUVmax/mean比较也无明显差异。2.腺瘤摄取DOTATATE的程度结合体积与GH腺瘤和PRL腺瘤的激素分泌状态相关。3.功能正常组垂体组织摄取DOTATATE较功能低下更高,结合临界点值,SUVmax是较好的预测垂体功能低下的指标。研究目的辨认垂体腺瘤术后鞍区复发腺瘤和残留垂体组织有助于再次手术。传统的18F-FDG PET/CT显像能够鉴别腺瘤和瘢痕组织,但是难以判断残留垂体的位置。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联合6Ga-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N,N’,N",N’"-tetraacetic acid-D-Phe1,Tyr3-octreotate (DOTATATE)PET/CT和18F-FDG(FDG) PET/CT显像是否有助于判断复发垂体腺瘤和残留垂体组织,并与MRI做一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过DOTATATE和FDG PET/CT检查的35例复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研究。两次PET检查的间隔时间为1-4天(1.45±0.85)。所有患者均在PET检查后2周内行再次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术后行病理检查和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术前均常规行与PET检查同期的血清垂体前叶激素检查证实存在活性肿瘤和常规鞍区MRI提示有复发NF腺瘤。35例中包括25例分泌型腺瘤和10例NF腺瘤。肿瘤组织经术后病理和常规免疫组化(GH、ACTH、PRL、TSH、 LH、FSH、Ki67)证实,垂体组织有无以及具体位置经手术记录和MRI典型强化特征证实,瘢痕组织经术后病理证实。入选患者均使用PET/CT自带软件勾画感兴趣区测量上述组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及肿瘤体积。两组之间的比较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以上的比较用非参数H检验。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目关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统计数据。以p<0.05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垂体组织摄取DOTATATE的程度(5.80±1.23)明显高于肿瘤组织(3.30±1.00)和瘢痕组织(1.08±0.33)(U=23.0,p=0.0003和U=0.00,p=0.0006)。肿瘤组织摄取FDG的程度(8.06±2.21)明显高于垂体(2.96±0.92)和瘢痕组织(1.87±0.99)(U=11.0,p=0.001和U=10.0,p=0.001)。垂体组织摄取DOTATATE明显高于FDG(5.80±1.23和2.96±0.92,p=0.0005),DOTATATE/FDG>1。腺瘤组织摄取FDG高于DOTATATE(8.06±2.21和3.30±1.00,p=0.01),DOTATATE/FDG为0.60±0.31。联合DOTATATE和FDG可以辨认出全部35例中33例的残留垂体(94.3%),MRI仅能辨认出其中的20例(57.1%),余13例DOTATATE联合FDG能确认为垂体组织的患者中,MRI难以将其从残留肿瘤和瘢痕中辨认出来(37.1%)。另外2例MRI和DOTATATE联合FDG均不能辨认到垂体组织(5.7%)。联合DOTATATE和FDG能够辨认出全部35例中的34例的残存肿瘤(97.1%);MRI仅能辨认出其中的20例(57.1%),14例DOTATATE联合FDG能辨认复发肿瘤的患者中,MRI难以将其从垂体和和瘢痕组织中辨认出来(40%)。另外1例,MRI和DOTATATE联合FDG均未探测到残存肿瘤(2.8%)。结论DOTATATE和FDG在复发垂体腺瘤、垂体组织、瘢痕组织中的分布程度各不相同,联合两种显像技术有助于鉴别这些组织,这一技术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MRI评价复发垂体腺瘤的补充手段。

二、26例垂体腺瘤CT及MRI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6例垂体腺瘤CT及MRI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垂体腺瘤出血卒中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分型
        3 影像学检查
        4 病理诊断
        5 危险因素
        6 治疗方法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单因素分析结果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CD34、VEGF、TNF-α及MMP-9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设备
        4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5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CD34 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2 TNF-α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3 VEGF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4 MMP-9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5 卒中组CD34、VEGF、TNF-α及MMP-9之间表达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卒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垂体腺瘤梗死性卒中MRI影像学特征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表1;图1)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及垂体腺瘤卒中评分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表1;图1)
3 讨论
    3.1 概述
    3.2 MRI平扫序列
    3.3 动态增强或增强MRI

(3)垂体瘤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影像学
    1.3 实验室检查
    1.4 治疗
    1.5 病理
    1.6 卒中评分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影像学
    2.3 内分泌
    2.4 术中所见
    2.5 病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全文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一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气道结构及肺功能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身体组分及代谢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髋骨及腰椎骨密度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miRNA表达及“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对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差异性miRNA表达的探索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学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终止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差异性miRNA表达的获取
        2.4 研究内容
        2.5 观察指标
        2.6 安全性指标
        2.7 伦理审查
        2.8 统计分析
        2.9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与健康人miRNA△CT水平对比
    4、分析与讨论
        4.1 垂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4.2 miRNA的研究进展
        4.3 miRNA与肿瘤
        4.4 miRNA与垂体瘤
        4.5 4个差异性miRNA的相关研究进展:miR-26b、miR-138、miR-206、miR-let-7 家族
        4.5.1 miR-26b的研究进展
        4.5.2 miR-138的研究进展
        4.5.3 miR-206的研究进展
        4.5.4 miR-let-7 家族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学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终止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差异性miRNA表达的获取
        2.4 研究内容
        2.5 观察指标
        2.6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2.7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2.8 安全性指标
        2.9 伦理审查
        2.10 统计分析
        2.11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治疗前后miRNA△CT水平对比
        3.3 治疗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与健康人miRNA△CT水平对比
        3.4 临床疗效评价
    4、讨论与分析
        4.1 垂体瘤的中医概述
        4.2 垂体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4.3 “垂宁方”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4.4 “垂宁方”与miRNA调节
        4.5 临床医案两则
创新点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垂体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3、CRF

(6)乳腺癌垂体转移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资料
    1. 病史及体格检查
    2. 辅助检查
    3. 诊断及依据
    4. 治疗
讨论
    1. 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2. 垂体转移癌的影像学表现
    3. 垂体转移癌病理学
    4. 基因检测
    5. 诊断
    6. 鉴别诊断
    7. 治疗
    8. 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及其侵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人垂体腺瘤的1临床生物特征、相关激素水平与侵袭性的分析
第二部分、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9及RECK的表达水平的关系
第三部分、人垂体腺瘤HOTAIR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性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基于磁共振影像的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血供及微血管构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不同组织构像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第二部分:区域血供不均促使垂体腺瘤发生囊变:MRI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第三部分:垂体腺瘤内部血管构筑与组织构象形成的关系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9)CT能谱成像对垂体腺瘤质地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1.1.1病例选择
        1.1.2一般资料
    1. 2 垂体腺瘤CT能谱成像扫描数据采集
    1. 3 垂体腺瘤质地判定标准[4]
    1. 4 数据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术中所见及分组情况
    2. 2 CT能谱衰减曲线分析结果
3 讨论

(10)68Ga-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在垂体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部分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在未治疗垂体腺瘤和垂体组织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68-DOTATATE 联合 i8F-FDG PET/CT 显像在探测复发垂体腺瘤和残留垂体中的价值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四、26例垂体腺瘤CT及MRI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垂体腺瘤出血卒中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李卓群. 青岛大学, 2021
  • [2]垂体腺瘤梗死性卒中MRI影像学特征初步研究[J]. 尹宏伟,李环廷,李卓群,王宇翔,丰育功,李照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07)
  • [3]垂体瘤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初步研究[D]. 尹宏伟. 青岛大学, 2020(01)
  • [4]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临床研究[D]. 郭晓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miRNA表达及“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D]. 汪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乳腺癌垂体转移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D]. 卢昕媛.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4)
  • [7]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及其侵袭机制研究[D]. 杨振兴. 武汉大学, 2017(01)
  • [8]基于磁共振影像的不同组织构象垂体腺瘤血供及微血管构筑研究[D]. 张建鹤.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9]CT能谱成像对垂体腺瘤质地判断的应用价值[J]. 侯国强,谢宝树,贾锋,王宇,殷玉华,陈增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5)
  • [10]68Ga-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在垂体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赵晓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11)

标签:;  ;  ;  ;  ;  

垂体腺瘤26例CT和MRI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