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1996—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监测分析

宁夏1996—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监测分析

一、1996~2002年宁夏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玉贞[1](2020)在《2008-2017年同心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该县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7年同心县法定传染病数据来源于同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同心县公安局,行政区划电子地图来源于同心县政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该县法定传染病流行概况及5种主要传染病的时间、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特征。(2)采用Moran’s I、LiSA值分析主要传染病的全局自相关性和局部区域发病率的分布模式。(3)采用回顾性离散型Poisson时空扫描统计量探测主要传染病聚集区域、范围和聚集时间,并对聚集区域的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08-2017年间,同心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0015例,年均发病率为259.59/10万。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14种5701例,年均发病率为147.77/10万;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7种4314例,年均发病率为111.82/10万。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布鲁氏菌病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是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2008-2017年间,该县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792例,年均发病率为47.02/10万。无明显季节性特征。患者中男性占比50.08%,男女性别比为1.15:1。15-34岁年龄段人群发病最多(48.28%)。农民患者最多(84.04%)。10年间,兴隆乡(80.37/10万)、河西镇(66.30/10万)和丁塘镇(63.20/10万)年均发病率位居全县前三。2011年、2014-2016年发病率存在正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在0.4612-0.5884之间,P<0.05)。High-High分布模式主要位于该县西部,涉及兴隆乡、丁塘镇、河西镇、豫海镇和石狮管委会。Low-Low分布模式主要集中在东部的下马关镇和中部的预旺镇。时空扫描探测到3个聚类区域,一级聚集区(LLR=159.236761,RR=3.73)以河西镇为中心,半径为13.85Km,聚集时间为2015-2016年,涉及乡镇包括丁塘镇,部分地区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吻合。(2)肺结核: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1479例,年均发病率38.37/10万,12月至次年2月发病较多。男性年均发病率(42.84/10万)明显高于女性(33.74/10万),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人群以60-79岁年龄段最多。农民群体发病最多,占比86.69%。10年间,田老庄无病例报告,窑山管委会(150.70/10万)年均报告率最高。2012-2016年该县肺结核发病率存在负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的绝对值在0.4251-0.7251之间,P<0.05),呈分散性分布。High-Low分布模式区域主要位于窑山管委会。Low-High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田老庄乡、河西镇和韦州镇。时空扫描探测到2个聚类区域,其中一级聚集区位于窑山管委会(LLR=19.3652811,RR=2.87),聚集时间为2012-2016年,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基本吻合。(3)流行性腮腺炎: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1486例,年均发病率为37.92/10万。5-7月高发。报告病例中男性占比63.32%,男女性别比为1.70:1,男性年均发病率(47.15/10万)明显高于女性(28.34/10万);0-14岁年龄段高发,占比94.95%;学生和散居儿童群体患者居多,累计占比88.10%。10年间,豫海镇(190.00/10万)、兴隆乡(81.10/10万)和马高庄乡(70.84/10万)年均发病率位于前三位,下马关镇最低(9.82/10万)。2017年该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存在正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0.3444,P<0.05),在全县范围内呈聚集性分布。其余年度空间相关不明显,呈随机分布。High-High分布模式区域主要位于兴隆乡、丁塘镇和河西镇。Low-Low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下马关镇和窑山管委会。时空扫描探测到4个聚类区域,一级聚集区(LLR=159.236761,RR=3.73)以兴隆乡为中心,半径为13.85Km,聚集时间为2015-2016年,涉及乡镇包括豫海镇,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吻合。(4)其他感染性腹泻: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1059例,年均发病率为27.50/10万。6-9月发病最多;男性患者占比60.84%,性别比为1.55:1,男性年均发病率(32.76/10万)明显高于女性(22.03/10万);0-4岁年龄段高发,占比52.12%;学生和散居儿童群体患者居多,累计占比88.49%。10年间,河西镇(48.31/10万)、王团镇(42.17/10万)、窑山管委会(41.96/10万)和兴隆乡(38.14/10万)年均发病率较高,韦州镇最低(1.18/10万)。2008-2017年发病率全局空间相关不明显,为随机分布。High-High-聚集区主要位于该县西部丁塘镇、石狮管委会和豫海镇。Low-Low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下马关镇。时空扫描探测到4个聚类区,涉及该县一半以上乡镇,且聚集时间不一致,与空间自相关结果一致。(5)布鲁氏菌病: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946例,年均发病率为25.07/10万。男性患者年均发病率(35.23/10万)明显高于女性(14.49/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4:1。4-7月发病最多,占比50.26%。以青壮年居多,25-54岁年龄段患者占比63.01%。报告病例中农民占比90.52%。10年间,田老庄乡(58.13/10万)、张家垣乡(33.34/10万)和王团镇(32.30/10万)年均报告率位居全县前三位。2008年、2012年和2015年报告发病率存在正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0,P<0.05)。High-High聚集区位于窑山管委会、预旺镇和下马关镇。Low-Low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该县西部的兴隆乡、河西镇。时空扫描探测到2个聚类区,一级聚集区(LLR=110.77452,RR=2.12)以窑山管委会为中心,半径为19.89Km,聚集时间为2015-2016年,涉及乡镇包括丁塘镇、田老庄乡和石狮管委会,部分地区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吻合。结论:2008-2017年间,该县法定传染病发病较以往有所改善,传染病防控效果良好。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布鲁氏菌病是危害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1)流行趋势:除布鲁氏菌病、流行性腮腺炎外的三种主要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均低于同期其他省市水平。(2)流行特征:时间、人群分布特征与国内相关结果基本一致,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应因地因病精准施策,分区分类重点防治。

孙艳[2](2019)在《2012-2017年宜兴市居民死因分析及慢性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宜兴市2012-2017年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居民的总体死亡情况,分析居民死因顺位,研究影响该地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为我市制定科学合理的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死者的基本信息和死亡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身份(职业)、户籍地址、常住地址,死亡信息包括死亡地点、致死主要疾病诊断、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根本死因、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症等,运用死亡率描述我市居民总体死亡情况,通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描述影响宜兴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慢性病。结果:我市2012-2017年户籍人口年均死亡率为7.74‰,六年间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我市人口老龄化有关。2012-2017年宜兴市户籍人口根本死亡原因中第二大类慢性病构成比为86.39%。2012-2017年宜兴市户籍人口年均前十位死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96.82%,年均前十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其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一直位居全市居民死因顺位的前四位。不同性别之间的居民死因顺位也有所不同。2012-2017年宜兴市户籍人口年均期望寿命为81.60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后我市居民期望寿命平均提高4.62岁、3.84岁、1.57岁和1.40岁。结论:慢性病是影响宜兴市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对宜兴市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李宏艳,潘玉阳,高学琴[3](2018)在《宁夏1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宁夏2002-2016年连续1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变化趋势,为普及国家及自治区妇幼卫生惠民政策、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夏22个县(市、区) 2002-2016年(3+1数据)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夏15年平均死亡率为35. 32/10万,随着死亡孕产妇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2 000元的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孕期未做产检及孕晚期才开始做产检的死亡孕产妇所占比例德尔减少趋势、12周内首次产检及5次及以上产检孕产妇比例的增加以及羊水栓塞死因构成比的逐年减少,孕产妇死亡率随年份呈逐年下降趋势,经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宁夏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与建立保障性政策、提升服务技术水平、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有关;目前宁夏孕产妇死亡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为有效控制死亡率的反弹,应继续普及国家及自治区的相关妇幼卫生惠民政策。

周长友[4](2018)在《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政治学研究长期以来以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为关注重点,较少论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节育运动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田野访谈资料,深入考察分析了现代生殖技术进步对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现代国家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育权利和资源的价值分配及其政治逻辑。国家权力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重塑了人们的身体观,同时也扩展了政治价值分配的权力空间,从而使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成为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不仅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衍生出性别、民族、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失衡性权利问题,同时也衍生出配子技术和选择生育等生命和技术伦理问题。这些演变不仅是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产物和结果,也会对未来中国生育政治的权力与权利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生育政治的历史过程、运行逻辑、实践后果及时代特征展露无遗。传统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广土众民”成为王朝统治者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节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西方近代节育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不仅带来了生育“价值的颠覆”,而且使部分知识分子将节育运动同提高国民素质和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政治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传入则为在中国社会进行节育实践提供了可能。这促使中国近代节育运动逐渐由观念宣传迈向行动实践,开始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零星开展起来,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均非常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迅速从“私域”走向了“公域”,个人身体在技术支持下开始成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公共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贯彻国家生育意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等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殖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身体医疗化现象不仅抛弃了传统医学将人类身体视为一个封闭空间的旧有认知,而且将公民的个人身体内部空间公开地展示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之下。生育行为的政治化和技术化转变使国家政治权力成为节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权力保障,生殖技术则为节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面貌。公民个人的身体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成为被规训的后果和对象。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公民个人身体不仅成为不断被权力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同时也成为被技术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医疗化的身体不仅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作用下成为了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和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而且逐渐演变形成了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化生育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被认为是政策实施的两项主要宗旨。国家通过建立人口计划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人口计划工作指标体系实现对人口增长数量的计划约束,同样通过建立优生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优生目标调控方式实现对人口增长质量的计划控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通过建立从中央、省、地(市)、县、乡、村的六级计划生育行政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繁密计划生育权力和技术网络,形成了对公民个人身体和生育行为进行权力和技术监视的强大力量。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动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强化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力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民个体和家庭在面对强势权力和技术干预时的权利失能化倾向。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化生育不仅是贯彻国家生育调控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需求的主要方式。国家通过建立准生证制度、利益导向制度和基层监控制度等权力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化生育意志的科学调控,同时也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医疗技术监控、避孕药具监控和人口统计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人们科学生育行为的国家监控。医疗组织的广泛建立、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不仅是贯彻国家科学化生育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国家计划生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国家优生优育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生育权利和技术资源的分配具有规划性、选择性和非均衡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均衡性的生育权利和生育后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节育技术应用中的性别失衡和女性婚姻中的“货币化”倾向等揭示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固有的性别权利失衡问题。各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失衡、民族区域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异和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别等问题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权利失衡问题。人口增长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则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人们享有生育权利的失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在青少年抚养和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方面的权利失衡问题。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人民享有平等医疗资源的权利失衡问题。在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权力和技术显然会对生育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生育日益公共化、国家化、政治化和技术化,由此衍生出诸多的生育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权利之争。随着社会发展及公民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约以及人口生产过程中的女性平等、生育平等、生命平等和生育自由等问题,尝试重新思考和确定生育过程中的权力干预的边界和技术渗透的限度问题。这导致人们对于今天中国生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国家人口生产的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提出了质疑。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度调整国家人口生产和发展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国家目标和政策的调整并未改变人口生产资源和权利的国家权威性分配的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是生育政治逻辑的继续和体现,只是在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干预和调控的范围、重点、目标以及手段有所不同而已罢了。

李博宇[5](2017)在《应用Arriaga分解法对宁夏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差异分解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2015年死因监测系统和人口统计情况的历史数据,描述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2015年死亡情况及期望寿命变化趋势,着重分析宁夏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及死因别对不同年份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人口资料和宁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资料。应用蒋氏寿命表法计算总人群、男女性别、回汉民族期望寿命,采用Arriaga分解法计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人群死亡率对总人群期望寿命的贡献,并着重分析各系统疾病死亡率对人群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2013-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期望寿命不断增长,增幅为0.7岁。55-79岁之间的人群对于宁夏居民期望寿命的贡献最大,在2013-2015年期间使期望寿命提高了0.39岁。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起对于宁夏居民的期望寿命为正贡献,使期望寿命在2013-2015年期间分别上升了0.67岁、0.11岁、0.36岁。肿瘤使宁夏居民期望寿命在2013-2015年下降了0.19岁,且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所致。2013-2015宁夏男女两性期望寿命都处于上升趋势,但男性低于女性。其中2013-2015年男性期望寿命分别为74.82岁、75.36岁、75.93岁,三年内提高了1.11岁;女性期望寿命分别为79.81岁、80.14岁、79.99岁,先增高后降低,但总体提高了0.15岁。造成宁夏男女两性期望寿命差异主要是由于50-74岁之间的人群所致,使男女两性在2013-2015年期间分别产生了2.16岁、2.15岁、1.91岁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2013-2015年形成宁夏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其中,损伤和中毒在2013-2015年间对于男女两性期望寿命分别产生了1.58岁、1.44岁、1.27岁的差距,循环系统疾病三年间分别产生了1.54岁、1.40岁、1.16岁的差距,肿瘤三年间分别产生了1.15岁、1.18岁、1.15岁的差距。2013-2015宁夏回、汉族期望寿命同样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汉族的期望寿命低于回族。其中2013-2015年汉族期望寿命分别为76.85岁、77.42岁、77.82岁,三年内提高了0.97岁;回族期望寿命分别为77.54岁、77.81岁、77.87岁,总体提高了0.33岁。造成宁夏回、汉期望寿命差异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使回族与汉族之间的期望寿命在2013-2015年期间分别产生了0.87岁、0.66岁、0.73岁的差距。2013-2015年三年内,造成回、汉族之间期望寿命差异的死因中,循环系统分别贡献了0.30岁、0.32岁、0.31岁,肿瘤分别贡献了0.42岁、0.16岁、0.23岁,呼吸系统贡献了0.28岁、0.18岁、0.12岁。结论:2013-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期望寿命的增长主要是由于55-79岁这一年龄段人群死亡率的下降。2015年与2013年相比,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对于宁夏居民期望寿命的贡献为正值;肿瘤疾病对于期望寿命的贡献为负值,且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形成宁夏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年龄段是50-74岁,主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其中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对宁夏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在缩小,而肿瘤的贡献却越来越大。另外,脑血管病、肿瘤的死亡率呈现出上升趋,男性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远高于女性,女性自杀的死亡率远高于男性。形成宁夏回、汉族居民期望寿命的差异的主要年龄段是75岁以上,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雷光和[6](2016)在《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为建立运行良好的卫生体系,促进卫生体系的公平性做出了无限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令人痛心的是,遵循被验证为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和《阿拉木图宣言》倡导的价值观所指引的初级保健运动却没有成功。由此导致卫生体系更大的不公平,中国亦是如此。《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对中国卫生系统的排名如下:在191个成员国中,中国卫生系统总体绩效排在第144位,整体达标成就(卫生进展总体水平)排在第132位,卫生负担公平性排在第188位。我国如何从落后的排名中,汲取教训,从而迎头赶上是卫生界特别关注的问题。中国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然而改革远未成功。虽然描绘的蓝图很美,但也如同其他改革一样,步入了深水区。中国卫生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提高卫生系统公平性,成为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实现的目标。研究目标消除不公平现象是人类的理想,对于卫生系统的不公平我们亦是如此态度。因此,本研究站在公平的角度上,通过量化比较,对中国卫生系统从国际、省际、城乡层面,分3个时间段(1997年以来、近8年以来,2009年以来),探讨其公平性状况,分析其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旨在探明十多年来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规律的把握,丰富中国卫生体系公平性理论与经验,从而促进全体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国际部分主要数据来源:((World Health Statistic2008-2015》。国内部分的主要数据来源:《2008-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4-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录入、SPSS 15.0整理分析。(一)比较研究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研究法。通过数据处理,量化中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状况,综合使用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方法。横向比较分为国际与国内比较,国内比较分为省际与城乡比较,亦即对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从国际、省际、城乡3个层面进行探讨。横向比较得出相对公平的状况,纵向比较得出绝对公平的状况。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构成研究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两个基本维度。纵向比较根据资料的可得性分成不同时间段进行比较,时间段的划分重点考虑1997年及2009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原则是尽可能纵深至1997年,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比如中国卫生筹资国际公平性的比较,分为3个阶段:1997年-2012年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纵向比较;2005年至2012年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纵向比较;2009年-2012年新医改后卫生体系公平性的纵向比较,即对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从16年、8年、4年3个时间段进行纵深比较。其中16年的比较偏重2012年与1997年两个时间点的公平性状况静态比较,而8年与4年时间段的比较侧重于变化趋势即动态的比较。囿于资料可得性、世界卫生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与中国卫生统计截止时间不同等原因,时间段的划分只是大致的。各章、国际比较与国内比较的起止时间有时不完全一致,比如中国卫生筹资国内公平性的比较,国内比较的3个时间阶段为:1997年-2013年,2005年至2013年,2009年-2013年。个别数据截止时间为2014年的,则将比较时间延至2014年。(二)典型研究法本研究国际比较部分采用典型研究法,即选择几个典型国家进行对比研究。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大国崛起的时期,有必要多研究其它经济大国的情况。根据这个研究的目的,为了解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在世界中的状况,我们选取了6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兼顾的方法对中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状况数据的采用,数据处理,量化结果的获得方面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力求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判断。但是对于社会科学来说,摒除个人价值观的的所谓“纯客观研究”是难以企及的。本研究也大量使用了规范研究方法,并且在实证研究中也渗透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因此,在使用实证分析法的同时,结合了规范分析法。(四)文献法对卫生系统公平性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收集与判研,由此确立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指标。研究框架将中国卫生系统这个研究对象,分为国际、省际与城乡3个层面,将卫生系统公平性这个研究主题分为健康公平性、卫生筹资公平性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3种类型。对研究对象开展横向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得出相对公平的状况,纵向比较得出绝对公平的状况。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构成研究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研究分为3个步骤:探明公平性状况—分析公平性状况原因—提出解决公平性问题的对策。主要结论1.公平是介于公正与平等之间的一种正义形态。公平性是指某事物的公平属性,表示一个事物具有公平性质的程度。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卫生系统同样要坚持这一理念。公民拥有健康权,国家有保障公民健康权的义务。3.中国健康公平性包括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低重率等方面的公平性。自1990年以来,国际、省际和城乡间公平性不断增强。健康状况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七个比较国家中排名第五位,胜过印度和巴西(或者俄罗斯)。但是国内城乡婴儿死亡率、城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一倍以上差距,相对公平略差。影响中国健康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与收入增长、是否拥有基本卫生资源有关。(2)教育因素。(3)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质量。(4)出生率的高低。(5)喂养因素。4.卫生筹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方面。中国在1997-2014年间,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明显下降。这说明我国个人负担大幅度减轻,卫生筹资公平性明显增强,并且扭转了1997年的严重不公平局面。按国内统计口径,个人卫生支出已接近30%的目标。但是,按国际口径,离此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各省份卫生筹资公平性虽得到了改善,然而农村居民获得的卫生资源仍然远不如城市居民。中国卫生总投入不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影响中国卫生筹资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1)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筹资能力。(2)政府预算增加。(3)经济实力增强。(4)居民收入差距。(5)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中部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5.中国卫生系统免疫覆盖率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公平性,无论是国际还是城乡均比较强。中国的医生数量的公平性在国际上表现为一般,31个省份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公平性较好。中国的床位数方面公平性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省际间也相对公平。但是城乡居民在卫生服务利用上尚未得到充分提升,公平性有所欠缺。影响中国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不同。(2)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工作。(3)各省份经济实力不同。(4)母亲文化程度。(5)地理可及性等方面。政策建议在论述了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相关规范,探析了其公平性状况与成因后,为增进其公平性,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政策建议构建的流程为:提出政策建议构建框架,确定提出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分析政策执行力。根据罗伯逊(Marc J. Roberts)等人提出了的卫生系统绩效控制柄理论建立了政策建议构建框架,确立理论依据、权威文献和本文前段的研究成果为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根据以上流程,得出5条具体政策建议:1.确立卫生大国理念,做健康责任担当者表率。2.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确保卫生公平有法可依。3.巩固医疗保障领域卫生改革的成果,促进公平的医改方案全面实施。4.改善弱势群体状况,促进最不优惠者卫生公平5.广泛纳入公民参与卫生政策制定,为卫生公平提供政治保障。最后从国家的管理能力、公民对政府态度两方面,对五条具体政策建议,进行了执行力分析,确信了它的执行力。特色与创新1.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对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进行了比较全面与深入的剖析。从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两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卫生系统的3个层面、3种公平性类型,在3个历史阶段的公平性,分3个研究步骤进行了逐一探讨。从而揭示了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健康、卫生筹资、可及性的公平性3种类型,在国际、省际与城乡层面上,自1997年以来的3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规律,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卫生系统公平性16年来的基本脉络。2.对学科概念进行了新归纳由于卫生服务是卫生系统最重要的职能,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对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研究,冠名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研究。其实称之为卫生系统的公平性更为确切些。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领域的“卫生服务公平性”概念的外延与名称作出了新思考,比如使用“卫生系统公平性”指称“卫生服务公平性”。对学科概念的新思考,可以促进学科体系的发展。3.政策建议的研制过程有所创新政策建议分4步完成:确定政策建议构建框架、确定提出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提出具体建议、分析政策执行力。具体建议根据以上流程制定,防止出现政策建议与前面的研究成果“两张皮”现象,防止政策建议流于空泛。

李宏艳,刘媛,李宁[7](2015)在《妇幼卫生政策与婴儿死亡率控制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婴儿死亡率控制和干预效果。方法对2009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围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情况与婴儿死亡率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自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免费婚检"、"免费住院分娩"等"四免一救助"、"六免一救助"政策后,20102014年每年婴儿死亡率均明显低于2009年,为社会节约经济负担7.42亿元。结论实施妇幼卫生惠民政策,控制婴儿死亡率,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万改红[8](2014)在《平凉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寻平凉市妇幼保健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旨在为平凉市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3年平凉市所辖1区6县上报至市妇幼保健院的妇女、儿童保健的年报数据,分析平凉市2013年妇幼卫生现况,将2013年与2010年主要指标进行比较,了解三年来平凉市妇幼卫生的变化。结果1.2013年平凉市妇幼保健机构从业人员数小幅上涨(309人至340人),本科学历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7.31%上升到2013年的38.82%;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4.46%上升到8.42%。2.平凉市儿童健康指标:(1)新生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8.42‰下降到2013年的4.56‰,低于2013年甘肃省平均值0.13点(甘肃省为4.69‰)。(2)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0.25‰下降到2013年的6.13‰,低于2013年甘肃省平均值0.35点(甘肃省为6.4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0年的11.83‰下降到2013年的7.77‰。高于2013年甘肃省平均值0.04点(甘肃省为7.73‰)。(4)低出生体重由2010年的2.22%下降到2013年的1.37%,低于2013年甘肃省平均值0.71点(甘肃省为2.08%)。3.平凉市儿童保健服务指标:(1)新生儿访视率:2013年为95.92%,与2010年相比,平均增长速度为2.01%,略低于2013年甘肃省平均值(96.61%)。(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2013年为92.75%,与2010年相比,平均增长速度为4.38%,略低于2013年甘肃省平均值(甘肃省为93.03%)。(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2013年(93.11%)较同年甘肃省平均值(92.18%)略高。(4)母乳喂养:2013年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到了95.69%,高于甘肃省平均值(94.31%)。(5)2013年0-5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0.83%,明显低于同年甘肃省平均值(2.08%)。4.平凉市妇女健康与保健服务指标:(1)2013年全市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为42.77%,在各种妇女常见病中,阴道炎占第一位,与甘肃省平均水平一致,患病率为20.68%。(2)2013年全市产妇建卡率、早检率、产检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均高于2010年平均水平。与甘肃省2013年平均水平基本一致。(3)2013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2.67/10万,明显低于2010年平凉市(37.35/10万)和2013年甘肃省平均死亡率(甘肃省为22.95/10万),死亡首要原因与甘肃省一致,都是产科出血。结论:1.2013年平凉市妇幼健康水平及保健服务状况较2010年明显改善,孕产妇、儿童死亡率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妇幼保健各项服务指标有不同程度提升。2.各县区在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建议:1.以2014年“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地方政府切实重视妇幼健康工作,增加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投入,为妇幼健康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对妇幼保健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县区,应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帮扶,加强各基层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使目标任务正确有序的完成。3.加强现职人员业务培训,适时组织交流、学习和深造,提高专业素养,鼓励从业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提高学历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提高其服务水平并带动和指导其他人员共同进步。4.加强育龄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张涛[9](2013)在《宁夏地区人口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出生缺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导致新生儿死亡,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还影响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了解其三间分布情况及探讨其发病原因的基础上,开展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具有迫切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掌握宁夏地区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研究病种,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宁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宁夏地区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提出适合我区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高全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口生命质量服务。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为研究地点,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监测对象2005~2011年在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并分娩的怀孕满28周到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及计划内引产的围产儿。在此基础上分析近几年来宁夏地区出生缺陷总体及分类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三间分布,及发生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情况。并对2010和2011年发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将经各种临床检查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的母亲作为病例组,按照1:1匹配选择出生时间相差不超过1个月、相同性别的健康儿童的母亲作为对照,剔除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集孕母孕前及孕期各种可疑危险因素信息。对可疑危险因素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宁夏地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显示,2005~2011年,宁夏地区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117.01/万,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达到最高125.25/万。城市地区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104.56/万,农村地区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120.16/万,城市地区低于农村地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6,P=0.014)。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25.13/万,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8.47/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远远高于女性,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4,P=0.001)。夏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最高,达到133.68/万,冬季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为107.28/万,不同季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3,P=0.002)。<20岁年龄组和35岁以上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分别达到137.47/万和160.90/万,出生缺陷患儿的母亲年龄呈现明显的“U”形分布,不同年龄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8,P=0.001)。2.2005~2011年宁夏地区出生缺陷的前五顺位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一直稳居出生缺陷第一顺位,下降趋势不明显。神经管畸形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多指(趾)畸形发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马蹄内翻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1-三体综合征发生率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孕早期发热(OR=15.63)、母亲孕前BMI≥30(OR=10.27)、梅毒检测试验阳性(OR=10.18)、孕前6个月内服避孕药(OR=6.73)、汉族(OR=4.00)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宁夏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总体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存在地区、性别、季节和母亲年龄差异;出生缺陷的前五顺位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汉族、母亲孕前BMI≥30、孕前6个月内服避孕药、孕早期发热和梅毒检测试验阳性。

毛新梅,李刚,李晓强,李小娟,刘媛[10](2012)在《宁夏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宁夏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1至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山区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段死亡率明显高于川区,但山、川区差距逐渐缩小;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2001、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就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2,P<0.05)。结论应继续提高儿童保健综合服务质量和能力,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二、1996~2002年宁夏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6~2002年宁夏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8-2017年同心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传染病流行与防控
        1.1.2 地理信息系统与传染病防控
        1.1.3 同心县概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病例资料
        2.1.2 人口资料
        2.1.3 行政区划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描述性分析
        2.2.2 空间自相关分析
        2.2.3 时空扫描分析
        2.2.4 软件实现
    2.3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疫情概况
        3.1.1 流行趋势
        3.1.2 病种构成
        3.1.3 发病顺位
    3.2 病毒性肝炎
        3.2.1 流行趋势
        3.2.2 一般流行特征
        3.2.3 空间聚集性
    3.3 肺结核
        3.3.1 流行趋势
        3.3.2 一般流行特征
        3.3.3 空间聚集性
    3.4 流行性腮腺炎
        3.4.1 流行趋势
        3.4.2 一般流行特征
        3.4.3 空间聚集性
    3.5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3.5.1 流行趋势
        3.5.2 一般流行特征
        3.5.3 空间聚集性
    3.6 布鲁氏菌病
        3.6.1 流行趋势
        3.6.2 一般流行特征
        3.6.3 空间聚集性
第四章 讨论
    4.1 传染病疫情分析
    4.2 主要传染病
        4.2.1 流行趋势
        4.2.2 流行特征
        4.2.3 空间聚集性
    4.3 对策及建议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2012-2017年宜兴市居民死因分析及慢性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选题依据
    2.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资料来源和研究内容
        2.1 死因资料来源和研究内容
        2.2 人口资料来源
    3.死因分类标准
    4.质量控制
    5.统计方法
结果
    1.2012 -2017 年宜兴市居民死因分析
        1.1 人口学基本特征
        1.2 漏报调查
        1.3 总体死亡情况
        1.4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1.5 死因别死亡率
        1.6 前十位死因顺位
        1.7 分性别前十位死因顺位
        1.8 肿瘤死亡情况
        1.9 损伤和中毒死亡情况
    2.2012 -2017 年居民期望寿命及去死因期望寿命
        2.1 期望寿命
        2.2 去死因期望寿命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宁夏1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率:
    2.2 孕产妇死亡的相关背景因素:
    2.3 死亡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情况:
    2.4 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
    3.2 孕产妇死亡与其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
    3.3 孕产妇死亡与孕产期保健服务:
    3.4 孕产妇死亡原因:

(4)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综述
    3、本研究尝试解答的问题
        3.1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问题
        3.2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调控问题
        3.3 现代节育运动调控衍生的失衡性问题
        3.4 现代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之争问题
第一章 医疗化身体: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节育控制
    第一节 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兴起
        1、中国近代节育政治的兴起
        2、中国现代节育政治运动的演变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权力化“规训”
        1、身体的权力敞视
        2、身体的权力检查
        3、身体的权力填充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技术化“规训”
        1、身体的技术敞视
        2、身体的技术检查
        3、身体的技术填充
    第四节 身体的失控: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个体化失能
        1、身体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
        2、身体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
        3、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
第二章 国家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
    第一节 国家人口调控目标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发展历程
        2、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家优生目标调控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优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2、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方式
    第三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计生组织体系
        1、计划生育组织体系
        2、计划生育运行方式
第三章 科学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技术监控
    第一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资源与技术控制
        1、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控制
        2、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资源控制
        3、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技术控制
    第二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社会监控体系
        1、国家化生育权力监控体系
        2、国家化生育技术监控体系
第四章 失衡性权利:生育权利的非均衡性及后果
    第一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女性与婚姻
    第二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民族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之间的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失衡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之间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区域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城乡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地区失衡问题
    第四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城乡差异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地区差异
    第五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医疗资源失衡问题
        1、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问题
        2、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地区失衡问题
        3、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结构失衡问题
第五章 技术性失衡: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权利之争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妇女解放与奴役之争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生育权与生命权之争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公民平等权之争
    第四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自由之争
第六章 生育政治: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及其逻辑
    第一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内涵
        1、生育的概念
        2、政治的概念
        3、生育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3.1 什么人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2 人们在什么时候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3 人们怎么样获得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逻辑
        1、生育政治权力和权利分配的一般逻辑
        2、生育政治权力与权利分配的特殊逻辑
        3、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逻辑演变
        1、节育运动中的国家权力干预将减弱,社会和家庭自主调控力度将增强
        2、节育运动中的消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减弱,积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增强
        3、个人自主生育和科学选择生育将会给节育运动带来的新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5)应用Arriaga分解法对宁夏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差异分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2013-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2013-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2013-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期望寿命回汉族差异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研究的创新性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6)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卫生系统公平性概念与分类研究进展
        二、卫生系统公平性研究方法
        三、健康状况公平性研究进展
        四、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进展
        五、卫生保健可及性研究进展
        六、简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典型国家
    第一节 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典型国家
        一、典型国家的选取
        二、典型国家卫生系统相关情况
第三章 卫生系统公平性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健康与卫生
        二、卫生服务
        三、卫生系统
        四、公平
        五、公平性
    第二节 几种主要公平理论
    第三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
    第四节 丹尼尔斯的卫生公正论
    第五节 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分类与定义
        一、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分类
        二、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定义
第四章 健康公平性
    第一节 中国健康的国际公平性
        一、中国预期寿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中国孕产妇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中国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中国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二节 国内健康公平性
        一、我国省际预期寿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我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我国城乡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我国省际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五章 卫生筹资公平性
    第一节 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基本认知
        一、卫生筹资的内涵
        二、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定义
    第二节 中国卫生筹资的国际公平性
        一、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中国人均卫生费用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中国政府总体卫生支出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中国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三节 国内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一、我国卫生筹资主体费用分担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我国省际卫生筹资主体费用分担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我国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六章 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
    第一节 中国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国际公平性
        一、中国卫生系统反应性水平与分布
        二、中国卫生人力资源与卫生设施的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中国免疫接种覆盖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中国生殖健康服务覆盖率的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二节 国内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
        一、我国城乡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我国省际卫生人力资源和卫生设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我国城乡免疫接种覆盖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我国城乡生殖健康服务覆盖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七章 增进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建议的构建框架
        一、政策制定的过程与政策建议的构建框架
        二、政策建议构建的依据
    第二节 具体政策建议
        一、确立卫生大国理念,做健康责任担当者表率
        二、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确保卫生公平有法可依
        三、巩固医疗保障领域卫生改革的成果,促进公平的医改方案全面实施
        四、改善弱势群体状况,促进最不优惠者卫生公平
        五、广泛纳入公民参与卫生政策制定,为卫生公平提供政治保障
    第三节 政策执行力分析
        一、确立卫生大国理念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二、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三、巩固医疗保障领域卫生改革成果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四、改善弱势群体状况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五、广泛纳入公民参与卫生政策制定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成果
致谢

(7)妇幼卫生政策与婴儿死亡率控制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平凉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现状
    1.3 甘肃省妇幼保健工作现状
    1.4 平凉市概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来源
        2.3.2 资料分析方法
    2.4 相关指标界定和计算
第三章 结果
    3.1 2013年平凉市妇幼保健工作现状
        3.1.1 2013年平凉市妇女健康与保健状况
        3.1.2 2013年平凉市儿童健康与保健状况
    3.2 2013年与2010年平凉市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指标比较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4.1 平凉市妇女健康及保健服务状况
    4.2 平凉市儿童健康及保健服务状况
    4.3 平凉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状况
    4.4 平凉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状况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宁夏地区人口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国内外流行现状
        1.1 国外流行现状
        1.2 国内流行现状
        1.3 宁夏地区流行现状
    2 出生缺陷研究现状
        2.1 出生缺陷研究方法
        2.2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
    3 出生缺陷的预防
    4 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出生缺陷监测
        1.1 研究对象
        1.2 监测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监测种类及诊断标准
    2 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对照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3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结果
    1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及分布情况
        1.1 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年份分布
        1.2 出生缺陷的地区分布
        1.3 出生缺陷的性别分布
        1.4 出生缺陷的季节分布
        1.5 不同年龄妇女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
    2 分类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
        2.1 各种类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2.2 主要出生缺陷发生顺位
        2.3 主要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3 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对照研究
        3.1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2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和建议
    1 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分布
        1.1 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年份分布
        1.2 出生缺陷的城乡分布
        1.3 出生缺陷的性别分布
        1.4 出生缺陷的季节分布
        1.5 不同年龄妇女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
    2 分类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
        2.1 出生缺陷发生顺位
        2.2 主要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3 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
        3.1 孕妇一般情况
        3.2 孕早期异常情况
        3.3 孕妇辅助检查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宁夏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监测方法
    1.3 收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一般情况
    2.2 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
    2.3 山、川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较
    2.4 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别死亡率及顺位
    2.5 5岁以下死亡儿童就医情况
3 讨论

四、1996~2002年宁夏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8-2017年同心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D]. 马玉贞. 兰州大学, 2020(01)
  • [2]2012-2017年宜兴市居民死因分析及慢性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D]. 孙艳. 东南大学, 2019(01)
  • [3]宁夏1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J]. 李宏艳,潘玉阳,高学琴. 宁夏医学杂志, 2018(12)
  • [4]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D]. 周长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5]应用Arriaga分解法对宁夏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差异分解的研究[D]. 李博宇.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1)
  • [6]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探析[D]. 雷光和. 武汉大学, 2016(01)
  • [7]妇幼卫生政策与婴儿死亡率控制效果分析[J]. 李宏艳,刘媛,李宁. 中国妇幼保健, 2015(22)
  • [8]平凉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分析[D]. 万改红. 兰州大学, 2014(03)
  • [9]宁夏地区人口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 张涛.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10]宁夏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J]. 毛新梅,李刚,李晓强,李小娟,刘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12)

标签:;  ;  ;  

宁夏1996—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监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