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软坚消毒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活血化瘀软坚消毒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彩凤,赵汉青,王志国[1](2020)在《软坚散结法在妇科临床应用概述》文中指出近年来以结节、硬化、斑块、息肉等为病变特点的包块类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通过临床观察和查阅文献发现包块类疾病在成年女性表现尤为突出,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卵巢癌、输卵管阻塞等。软坚散结法治疗这些疾病在改善患者症状、缩小包块大小、减轻西药副作用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显着。主要检索近5年应用软坚散结法治疗妇科包块类疾病的文献,发现治疗妇科包块类疾病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祛邪软坚散结法和扶正软坚散结法两类,选药以祛痰软坚散结药、理气软坚散结药、活血软坚散结药、通络软坚散结药、解毒软坚散结药、益气软坚散结药为主。参考文献33篇。

谢宝珍[2](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传承研究方法,阐述导师刘雁峰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的病机认识及立论依据,总结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方思路、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2通过临床研究,围绕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异位囊肿的大小、女性激素水平以及CA-125水平这5个主要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调取2010年01月至2019年09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80例患者,1172诊次。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104例患者,共207诊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进行中药物频数及药物组合频数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用药、药物组合及药物属性,并将挖掘结果整理成文稿形式交由导师审阅。结合半结构化专家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导师围绕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立法依据、组方思路、用药配伍及加减规律进行探讨。根据访谈的内容,补充完善挖掘的结果。2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共4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24例。给予温肾暖肝散结方中药口服治疗12周,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片姜黄等。采用自身对照的观察方法,以0、4、8、12周为观察时间点,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症状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卵泡期女性激素6项、CA-125及月经干净后3-5天测量并计算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共6个项目。从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缩小病灶、调节激素水平以及降低CA-125共5个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于“人机结合”方法的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1)数据挖掘本研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207张处方进行药物统计,共得162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394次。通过中药频数统计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药物包括:乌药、肉桂、葫芦巴、小茴香、红藤、元胡、没药、姜黄、郁金、丹参、巴戟天、忍冬藤、吴茱萸等。通过药物组合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包括:“乌药-吴茱萸”、“小茴香-肉桂”、“元胡-郁金”、“没药-姜黄”、“丹参-鳖甲”、“红藤-忍冬藤”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温补肾阳、暖肝行气及活血散结三个治疗方向的药物类群。其中,温补肾阳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葫芦巴、元胡、肉桂、小茴香、乌药、没药、姜黄等;暖肝行气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巴戟天、郁金、吴茱萸等;活血散结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丹参、鳖甲、茯苓。通过药物属性分析得出导师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味多辛、甘,主入肾、肝、脾经;药物功效以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及温通经脉为主。(2)专家采访通过半结构化的专家访谈,刘雁峰教授阐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肾阳虚损,寒滞肝脉,瘀结成症”,该病的关键病位在肾、肝。基于对病机的认识,导师提出温肾暖肝散结法作为内异症的治疗法则,以温肾暖肝为主,兼以活血散结,强调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导师的组方思路亦以该法为指导,方从法出,自拟“温肾暖肝散结方”,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姜黄、红藤、忍冬藤等。导师用药平和,一药多用,注重药物间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2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1)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VAS疗效判定,治疗12周后,治愈4人,显效6人,有效5人,无效9人,总有效率为62.50%,治愈率为16.67%。VAS评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2)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的CMSS总体评分、症状发生频率及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该量表的结构条目,将该量表分为消化道症状、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头面部症状进行分析。①消化道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消化道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及治疗12周的消化道相关症状的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消化道相关症状的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消化道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P<0.001)。②情绪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情绪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4);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3,P<0.001)。③躯体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躯体相关症状总体评分、频率评分及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头面部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7,P=0.004);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01)。(3)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2周后,显效3人,显效率为12.50%,有效12人,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62.50%。中医证候积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患者的阳虚寒凝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4)卵巢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治疗前后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180,P=0.859)。(5)女性激素6项治疗前后E2、P、PRL、FSH、LH及T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CA-125治疗前后血清CA-12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052,P=0.959)。结论1刘雁峰教授对内异症的病机、病位有独到的认识,运用温阳散寒法以治病之本,活血消症法以治病之标。导师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制方严谨,方证相应,随证加减。临证时,导师讲究用药平和,顾护阴血,并注重一药多用,配伍巧妙。2“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在总结导师学术经验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定性的专家访谈方法能较好地补充并完善定量的挖掘的数据资料,使研究结果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导师的学术观点。3温肾暖肝散结方能有效缓解内异症相关性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改善阳虚寒凝血瘀证候,疗效持久且稳定。另外,温肾暖肝散结方在控制病灶大小的同时,并未抑制患者的卵巢内分泌功能。

吴怡曼[3](2020)在《隔药饼灸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研究及miRNAs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的相关文献研究,探讨隔药饼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miRNA之间的关系。2.研究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差异表达microRNA,寻找差异表达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寻找可能参与调控的靶基因,初步了解参与内异症调控的特异性mi RNA调控机理。3.研究隔药饼灸的microRNA差异表达的生物分子机制,观测隔药饼灸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治疗前后的micro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隔药饼灸治疗作用机制与microRNA的关系,从microRNA层面探讨隔药饼灸治疗EMs的作用靶点。探讨隔药饼灸治疗EMs的作用机制,为隔药饼灸治疗EMs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进行文献研究,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治则和隔药饼灸的作用机理。选用6-8周龄雌性SCID小鼠42只,体重15-20g,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和艾灸加西药组五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34只小鼠采用自体移植法制备EMs小鼠模型,造模七天后随机处死两只EMs模型小鼠观察造模是否成功。造模14天后:隔药饼灸组小鼠固定后,在关元穴进行隔药饼灸,每穴灸4壮,持续时间约10分钟,1次/天,连续14天。西药组小鼠给予灌胃Danazol混悬液(每日以36 mg/kg体质量给药),1次/天,连续14天。隔药饼+西药组小鼠先予以Danazol混悬液灌胃,后在关元穴隔药饼灸,1次/天,连续14天。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天,连续给药14天。治疗第八天起,每天治疗后一个小时后,各组分别注射缩宫素注射液(36 mg/kg),观察30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连续七天。在末次治疗之后24h,小鼠用10%水合氯醛溶液进行麻醉,开腹找到子宫内膜组织(空白组)、异位生长的内膜组织(造模的其余四组)后,用眼科剪剪下子宫内膜组织,放入PBS缓冲液清洗干净并用滤纸吸干,封存放进冰箱,送检。指标检测:1.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各组的差异表microRNAs,对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下游靶基因,进而运用GO,KEGG等软件对其潜在的下游调控通路进行富集和筛选出差异表达microRNAs。2.荧光定量PCR验证:在mi RNA测序预测和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基于基因数据库,运用实时定量RT-PCR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五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38MAPK、ERK1/2的蛋白表达;3.分析miRNA表达差异及意义,寻找可能隔药饼灸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iRNA。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瘀”为主的妇科疾病,法宜活血化瘀、调理冲任,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高通量测序差异microRNA表达:(1)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筛选出66条差异表达microRNA(P<0.05),其中上调31条,下调35条,其中下调基因主要有mi R-21a-5p;mi R-223-3p,mi R-142a-3p,mi R-132-3p,mi R-146b-5p;上调基因主要有mi R-200b-5p,mi R-200a-5p,mi R-200b-3p,mi R-429-3p,mi R-676-5p。(2)隔药饼灸和模型组比较,筛选出4条差异表达的microRNA,0条上调,4条下调(P<0.05)分别为:miR-6538,miR-3470a,miR-2137,miR-5126。(3)西药组与隔药饼灸组比较,筛选出13条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4条上调,9条下调(P<0.05)下调mmu-miR-499-5p,miR-133b-3p,miR-496a-3p,miR-206-3p,mi R-21a-5p,miR-3473b,miR-493-5p,miR-133a-3p,miR-487b-3p。上调:miR-183-5p,miR-205-5p,miR-181a-2-3p,miR-183-6p。(4)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筛选出25条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7条上调,18条下调(P<0.05)上调基因主要有:miR-195a-3p,miR-615-3p,miR-708-3p,miR-296-3p,miR-671-3p,miR-298-5p,miR-181a-2-3p;下调基因主要有:miR-21a-5p,miR-3473b,miR-483-3p,miR-6240,miR-3963。(5)西药加隔药饼灸组与隔药饼灸组比较筛选出1条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0条上调,1条下调(P<0.05):miR-6901-3p。3、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验证,与mi RNA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下调基因8个:miR-677-5p、miR-6240、miR-132-3p、miR-21a-5p、miR-21a-6p、miR-212-3p、miR-34a-5p、miR-486a-3p,上调基因2个:miR-195a-3p、miR-298-5p,与VEGF的PCR上调下调结果呈负相关。荧光定量PCR验证VEGF的蛋白表达量与测序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含量高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0.01),隔药饼灸干预后ERK1/2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隔药饼灸加西药组较对照组ERK1/2蛋白含量减少(P<0.01),西药组与对照组相比ERK1/2蛋白含量减少(P<0.05)。结论:1.隔药饼灸具有缓解EMs疼痛症状的作用,联合达那唑镇痛效果更好。2.隔药饼灸干预可能参与调控差异表达microRNA。3.PCR验证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因此推断这些上调下调的基因可能参与血管内皮因子调控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凋亡,其差异mi RNAs的表达可能是EMs发生的重要机制。

王素珍[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整理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得出目前中医对内异症的辩证治疗思路,为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以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排纳标准筛选出所需文献,然后摘取文献中的完整医案信息,对其症状方药等进行规范,建立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Excel文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输入规范后的医案信息,应用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系统,对四诊信息、中医证型、治则治法、方药等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然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本文纳入文献103篇,共131位患者,271例医案。将数据录入后,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发病年龄:131位患者,年龄分布在21~48岁,高发年龄段为30-39岁;2.四诊信息:归纳出167类症状,频次较高的症状为经行腹痛、有血块、腰酸、经量中、神疲乏力、渐进性加重;31种舌象,频次较高的为苔薄白、舌红、舌暗淡、边有瘀点瘀斑、舌暗红;32种脉象,频次较高的为脉细弦、脉沉细、脉细、脉弦滑、脉弦。3.证型治则证素:271例医案,表现五类中医疾病,分别为痛经、症瘕、不孕症、经行吐衄和崩漏。含37种证型,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肾虚血瘀证及气滞血瘀证。含62种治则,频次较高的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补肾活血化瘀止痛。归纳出7种病位证素,频次较高的为胞宫、肾、肝;10种病性证素,频次较高的为血瘀、气滞、气虚、寒、热。4.药物分析:⑴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归纳出253味中药,频次较高的为当归、赤芍、丹参、川芎、白芍、蒲黄、延胡索、香附等。此外,还有部分虽频次较低,但疗效较佳的药物,例如水蛭、鬼见羽、马鞭草、全蝎、葫芦巴、石打穿等。按功效分为19类,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中药性能分析:四气占比依次为温、寒、平、凉、热;五味占比依次为苦、甘、辛、咸、酸、涩;归经占比较高的为肝、心、脾、肾。⑵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2组常用药对,含14味中药;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36组核心药对,18个新生处方。结论:1.内异症表现为五类中医疾病,分别为痛经、症瘕、不孕症、经行吐衄和崩漏。高发年龄为30-39岁,以经行腹痛、有血块、渐进性加重、腰酸等不适为主。2.内异症主要病位证素有胞宫、肾、肝;病性证素有血瘀、气滞、气虚、寒、热。3.内异症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及寒凝血瘀证。4.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常用药50味,其中核心用药14味:当归、赤芍、丹参、川芎、白芍、蒲黄、延胡索、香附、甘草、五灵脂、莪术、茯苓、三棱、牛膝。5.用药特点为:多用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四气多为温性及寒性,药味多为苦甘辛,归经多为肝心脾肾,反映了医家治疗本病时以补虚化瘀为主的学术思想。6.核心药对及新生处方,是药物之间的隐性发现。而临床上药物的使用需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所以上述药物组合及新生处方只能起到一定参考价值,其具体效果还有待验证。

翟佳琪[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津沽妇科名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思想传承》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津沽妇科名家的文献及书籍,归纳总结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治特色,结合历史环境分析其辨证思路的异同及经验方的组成,达到充实津沽妇科流派内容的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回顾性总结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以发现病、证、方、药之间的联系及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为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辨证及用药新思路。研究方法:结果以新中国成立为节点,选择代表性的五位医家分别为张锡纯、陆观虎、哈荔田、韩冰及哈孝贤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筛选出能体现名家治疗内异症一病相关的文献,并查找五位医家所着书籍及其流派传承人所整理的书籍资料。整理津沽妇科名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治特色。收集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建立相应数据库,并进行一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实现Apriori算法,采用关联规则进行相关分析探索其对应关系,将数据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聚类分析,提取出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药对和常用组合。研究结果:1.共检索出妇科名家治疗内异症相关文献178篇,删除重复文献、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后删除无关文献,获得文献113篇,阅读全文,最终得到文献59篇。整理书籍资料共19本。新中国成立以前选取了张锡纯、陆观虎为主要研究对象,张锡纯所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证的方子主要集中在“论女子瘕治法”的部分,张锡纯在治疗症瘕一病时,处处注重攻补兼施,在保证消瘕的前提下,强调顾护正气的必要性。陆观虎《陆观虎医案》中收录一瘀案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相类似,治疗以理气、祛瘀、健脾、止痛、散积为主,陆老强调在祛瘀的过程中,不可攻伐过猛,旦夕图功。新中国成立以后选取了哈荔田、韩冰、哈孝贤为主要研究对象,哈荔田对内异症患者尤为痛苦的痛经一症有独到见解,并提出痛经四治以通为顺的治疗准则。韩冰教授认为瘀血内停是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气、血、痰是本病的关键,在治疗时应将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消痰、散结诸法有机结合,才能解除痰瘀,化症瘕于无形。哈孝贤教授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瘀,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致痛经;瘀血停聚,久而成积致症瘕;瘀久化热致经行发热;瘀阻胞脉致不孕等。但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常兼夹其他证候,如气滞、痰湿、寒凝、郁热、气虚、肾虚等。2.共收集韩冰教授门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151例,处方共955首。其中包括痰瘀互结证,共571首,其中气滞血瘀证139首,肾虚血瘀证102首,气虚血瘀证56首,湿热瘀阻证52首,寒凝血瘀证35首,分别进行数据挖掘。结论:1.津沽妇科名家在对内异症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本病主要以血瘀证为主,结合患者兼症审寒热虚实,或温、或清、或补、或行,均以调经、止痛、消症、助孕为主要目的。因津沽地处北方,易受寒邪,在哈荔田教授时期,内异症的一大主症痛经以寒性较为常见,而至现代,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气滞血瘀型痛经变得更为多见,这也使得医家们对本病病机的认识有所侧重。津沽妇科名家认为内异症一病以血瘀为主要病因,结合患者其他症状,辨证多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痰湿血瘀为主,病位多在下焦,涉及肝、肾、脾,病性多本虚标实。津沽妇科名家对内异症一病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理气、化痰、解郁、温经、清热、补肾等法。2.韩冰教授在治疗内异症时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以创制方药“妇痛宁”为主方,根据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凝血瘀证加减用药,并结合患者主诉,对止痛、消症、助孕各有所侧重。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出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药对和常用组合,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

庞佳欢,夏亲华[6](2019)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6.05±2.21)分和痛经症状评分(3.81±1.03)分下降大于比对照组[(7.56±2.57)分,(4.56±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IgA(1.38±0.16) g/L、IgG(4.89±0.56) g/L、IgM(1.14±0.18) g/L和C3(1.35±0.22) g/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3.75%,而对照组仅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调节体液免疫,效果显着。

姚馨怡,陈超,郑晓沛[7](2019)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体液细胞免疫因子影响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临床疗效及对体液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共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EMT患者,单盲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米司非酮治疗,12.5mg/次,1次/d,实验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联合米司非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记录痛经程度变化、痛经时间,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IgA、IgM、IgG、CD4+、CD4+/CD8+明显下降,CD8+、NK细胞活性升高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上述免疫因子变化较对照组显着(P<0.05)。实验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痛经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16例,显效53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36例,有效39例,无效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可有效改善EMT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痛经症状和缩短痛经时间,且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显着。

方鸽[8](2019)在《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玻璃化冻融胚胎(vitrified warmed embryo transfer VWET)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分析其对子宫内膜形态、血流、厚度的影响,为中医药改善冻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应用优势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常规的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组则在激素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外用灌肠方。比较两组患者1、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原发/继发。2、中医证候指标:入组时的血瘀患者证候评分以及内膜转化日的证候评分。3、性激素指标:两组患者月经第三天基础FSH、LH、E2、P;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2、P。4、超声学指标:两组患者HCG日内膜厚度;两组患者月经第三天内膜厚度;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5、两组患者移植周期雌激素用量总量及用药天数比较。6两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日、内膜转化日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膜转化日对照组与治疗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型、“B”型、“C”型三种内膜形态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A”型内膜人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型、“±”型、“-”型三种血流类型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转化日治疗组E2低于对照组,治疗组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雌激素用量总量大于对照组雌激素用量,治疗组用药天数小于对照组用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灌肠方能显着改善患者血瘀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灌肠方能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可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3.灌肠方能降低冻胚移植人工周期雌激素水平,提高孕激素水平,可能与促进激素代谢有关,或者与抑制颗粒细胞增殖有关,值得关注。4.灌肠方有增加年龄大于35岁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的趋势。

孙金慧[9](2019)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用药选穴规律挖掘》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历年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文献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变化态势,深度挖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临床用药、选穴规律。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NKI-CAJD)、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Pub Med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数据挖掘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内容,探讨该病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治疗用药、选穴规律,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952篇,文献外部特征分析结果:(1)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发文地区涉及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江苏省以89篇发文量位于第一;(3)共涉及期刊264种,其中《陕西中医》刊载36篇学术论文排名第一。文献内部内容分析结果:(1)该病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瘀血阻滞于冲任、胞宫,临床常见证候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2)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据病因不同,常辅以理气、清热、温经等法;(3)涉及经典方剂56首,主要为活血祛瘀类方如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失笑散,补益类方如四物汤、调肝汤;(4)共涉及药物364种,常用口服为当归、赤芍、莪术、桃仁、丹参,常用灌肠药为莪术、三棱、丹参、赤芍、败酱草,常用贴敷药为薄荷、大黄、三棱、莪术、乳香;(5)共涉及穴位43个,常用穴位关元、中极、三阴交、子宫、气海、足三里。结论:(1)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整体呈增长的趋势,研究地区较为分散,无显着区域性;(2)该病研究从单一中医治疗逐渐向中西医结合转移,临床常采用中医内、外治法结合西医药物、腹腔镜手术不断地提高疗效、降低复发,近三年的研究热点为“补肾化瘀”,临床常见症状为痛经;(3)现代中医临床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责之于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和寒凝血瘀证等。临证治疗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兼以理气、止痛,补肾,温经等法,常用经典方为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温经汤、失笑散等;(4)口服基本方药为:当归、赤芍、莪术、桃仁、丹参,临证常配伍延胡索、香附、川芎、五灵脂、蒲黄理气止痛,针对症瘕包块常用穿山甲、三棱、水蛭破血消症,补气常用黄芪、茯苓、党参,补血常用熟地黄、白芍、何首乌、桂圆肉、阿胶,补肾常用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温经通脉常用肉桂、小茴香、吴茱萸、附子。灌肠药物以莪术、三棱、赤芍、丹参为主配伍败酱草、红藤,皂荚刺,乳香、没药。贴敷药物以莪术、三棱为基础配伍桂枝、薄荷;(5)临证取穴常以关元、中极、气海和三阴交为主穴配子宫、足三里、天枢等穴位到达局部治疗作用。

樊聪俐[10](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用药规律及临床上症瘕的证侯分布特点,分析病、证、方、药之间的联系。以期传承名家的经验,为临床治疗症瘕提供辨证及用药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整理《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50位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相关文献,包括妇科名家验案及其经验总结。并手工检索上述妇科名家的专着,提取治疗症瘕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表格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按症瘕类型、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高频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对所有的证型、方剂、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病、证、方、药两两之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用药规律。结果:1.50位《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的妇科医家中,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专着文献共168篇,最后收集的处方总数为455个。2.纳入的213个医案中,对发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发现,发病年龄以育龄期女性为主,主要集中在25-45岁,病程多在1-10年。3.症瘕的证型可归纳为4种,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痰湿瘀结证。4.治疗症瘕常用的经方有:桂枝茯苓丸、失笑散、温经汤、四逆散、少腹逐瘀汤、四物汤、消瘰丸、逍遥散、抵挡汤、宫外孕II号方等。个人经验方有:消症丸、化瘤方、柴枳败酱汤、消坚汤、子宫肌瘤方、内异1方、内异2方、内异3方、血竭化瘀汤、白莲散结汤、补阳消症汤、补肾化瘀方等。5.治疗症瘕中药共用298种,药物总频次5448次,其中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是:赤芍、莪术、当归、丹参、茯苓、牡丹皮、白芍、香附、蒲黄、桃仁、皂角刺等。治疗症瘕常用的二联药物有:三棱-莪术,川芎-当归,赤芍-石见穿,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七-血竭,海藻-刘寄奴,土鳖虫-水蛭等。常用的三联药物有:桂枝-茯苓-桃仁,桃仁-桂枝-牡丹皮,桂枝-茯苓-牡丹皮,茯苓-桃仁-牡丹皮,三棱-莪术-赤芍,川芎-香附-当归,桂枝-赤芍-茯苓,桂枝-赤芍-桃仁,赤芍-桃仁-牡丹皮等。6.治疗症瘕常用的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则主要为肝、肾、肺、脾经。7.气滞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莪术、当归、白芍、赤芍、香附、延胡索、乳香、川芎、柴胡、三棱、没药、桃仁等;肾虚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当归、茯苓、赤芍、白芍、莪术、桂枝、五灵脂、熟地、牛膝、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山药等;湿热瘀阻证常用的中药有:赤芍、牡丹皮、当归、丹参、三棱、甘草、夏枯草、大黄、大血藤、石见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痰湿瘀结证常用的中药有:茯苓、赤芍、皂角刺、苍术、青皮、陈皮、桂枝、川芎、白术、黄芪、党参、海藻、昆布、鸡内金等。8.子宫肌瘤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及痰湿瘀结证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子宫腺肌病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盆腔炎性包块的辨证以湿热瘀阻证为主;陈旧性宫外孕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结论:1.症瘕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育龄期妇女,病程多在1-10年,以瘀血与痰、湿、热内阻于胞宫胞脉为其主要病机,病程日久者常伴有脏腑功能不足,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2.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症瘕以“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为指导原则,用药以温通为主,消症散结是其特色;主要相关脏腑为肝、肾、肺、脾,对症用药亦是在调节肝、肾、肺、脾四脏的功能;治疗症瘕不同阶段用药亦有所区别: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3.“桂枝茯苓丸”为妇科名家治疗症瘕最常用经方,临床上可用于各种证型的症瘕,各医家治疗症瘕的经验方大多是由此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二、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软坚散结法在妇科临床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概况
    1.1 古代文献记载
    1.2 现代含义
2 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2.1 乳腺疾病
        2.1.1 乳腺增生
        2.1.2 乳腺癌
    2.2 子宫疾病
        2.2.1 子宫内膜异位症
        2.2.2 子宫内膜息肉
        2.2.3 子宫肌瘤
    2.3 输卵管疾病
        2.3.1 输卵管性不孕
        2.3.2 输卵管异位妊娠
    2.4 卵巢疾病
        2.4.1 卵巢癌
        2.4.2 卵巢囊肿
    2.5 慢性盆腔炎
3 小结

(2)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诊断
        3 临床病理分型
        4 临床分期
        5 治疗策略与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
        3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结合”的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资料
        3.1 数据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清洗与筛选
        4.2 数据导入与核对
        4.3 中药处方数据规范化处理
        4.4 数据挖掘与分析
        4.5 专家访谈
        4.6 研究流程图
    5 研究结果
        5.1 数据录入情况
        5.2 药物频次分析
        5.3 药物组合频次分析
        5.4 药物四气统计
        5.5 药物五味统计
        5.6 药物归经统计
        5.7 药物功效统计
        5.8 关联规则分析
        5.9 聚类分析
        5.10 复杂网络分析
        5.11 专家访谈
    6 讨论
        6.1 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立论依据
        6.2 温肾暖肝散结方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
        6.3 用药特点
        6.4 “人机结合”在学术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7 小结
第三部分 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资料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标准
        3.6 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3.7 中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药物
        4.2 疗程及观察时间
        4.3 合并用药记录
        4.4 观察指标
        4.5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4.6 统计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纳入病例情况
        5.2 一般情况
        5.3 治疗结果
        5.4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
    6 讨论
        6.1 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6.2 疗效分析
    7 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隔药饼灸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研究及miRNAs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辨证施治
    2 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策略
    3 miRNA
        3.1 miRNA概述
        3.2 中医整体观与miRNA
        3.3 中医药与miRNA
    4 隔药饼灸概述
        4.1 概念
        4.2 隔药饼灸的作用发挥
        4.3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步骤
        2.1 RNA 抽提(Trizol 法)
        2.2 RNA检测
        2.3 反转录
        2.4 质检
        2.5 Western-blot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扭体反应
        3.2 样品质量检测结果
        3.3 miRNA差异表达分析
        3.4 miRNA聚类分析
        3.5 趋势分析
        3.6 miRNA各组散点图分析
        3.7 靶基因预测及GO、KEGG分析
        3.8 Western blot结果验证分析
        3.9 PCR验证
第三部分 讨论
    1 miRNA结果分析
        1.1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1.2 PCR验证分析
        1.3 信号通路
    2 隔药饼灸药效发挥机制
        2.1 药物成分发挥功效
        2.2 灸疗经脉发挥功效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评价
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津沽妇科名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思想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津沽妇科名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治特色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4 资料检索结果
    5 津沽妇科名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学术经验整理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纳入病例结果
        4.2 患者信息统计
        4.3 疾病统计结果
        4.4 药物统计结果
        4.5 韩冰教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内异症的数据挖掘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数据挖掘方法在总结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1.2.2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症状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体液免疫因子水平比较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7)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体液细胞免疫因子影响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观察指标
        1.7.1 免疫因子检测
        1.7.2 痛经缓解情况
        1.7.3 安全性评价
    1.8 疗效评价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免疫因子检测水平比较
    2.2 两组痛经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3 讨 论

(8)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FET治疗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索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5 排除标准(为符合以下任一)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资料与方法
        2.1 制定临床病例报告表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2.5 主要药物
    3.临床观察指标判定
        3.1 血清激素的测定
        3.2 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判定标准
        3.3 子宫内膜血流判定标准
        3.4 妊娠判定
    4.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数据的比较
    2.两组患者血瘀型证候评分的比较
    3.两组患者上一周期HCG扳机日内膜厚度比较
    4.两组患者月经周期第三天内膜厚度比较
    5.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的比较
        5.1 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5.2 子宫内膜形态的比较
        5.3 子宫内膜血流分布的比较
    6.两组患者雌激素用量总量及用药天数的比较
    7.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激素水平比较
    8.两组患者移植卵裂期胚胎、囊胚所占比例比较
    9.两组患者移植囊胚妊娠结局比较
        9.1 囊胚移植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
        9.3 年龄≥35岁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10.两组患者移植卵裂期胚胎妊娠结局比较
        10.1 卵裂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
        10.3 年龄≥35岁卵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中医及现代医学对不孕的认识研究
        1.1 中医对妊娠正常生理及不孕症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2.血瘀型不孕症临床研究进展
        2.1 肾虚血瘀型
        2.2 气滞血瘀
        2.3 宫寒血瘀
        2.4 气虚血瘀
    3.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3.1 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
        3.2 细胞因子
        3.3 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态学评估
        3.4 子宫内膜组织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
        3.5 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
    4.中药直肠给药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4.1 中药直肠给药作用机制
        4.2 中药直肠给药临床应用研究
    5.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机理研究
        5.1 对超声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5.2 对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调控
        5.3 通过改善机体内分泌水平
    6.灌肠方的方药分析
    7.灌肠方的现代药理研分析
    8.血清雌孕激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9.外用灌肠方对IVF-ET治疗的作用
        9.1 灌肠方对血瘀证症状的影响
        9.2 灌肠方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9.3 灌肠方对雌激素用药情况的影响
        9.4 灌肠方对内膜转化日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9.5 灌肠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药灌肠法在妇科治疗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妇科疾病治疗的前景
        参考文献
参加学术会议
血瘀证型中医证候评分表

(9)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用药选穴规律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临床治疗现状
        2.1.1 手术治疗
        2.1.2 非手术治疗
        2.2 国内外临床文献研究现状
        2.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检索策略
    1.5 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
    1.6 资料规范
    1.7 资料处理
2 文献外部特征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2.1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年代分布
        2.1.1 年代分布情况
        2.1.2 发文年代分析
    2.2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地区分布
        2.2.1 地区分布情况
        2.2.2 发文地区分析
    2.3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期刊分布
        2.3.1 期刊分布情况
        2.3.2 发文期刊分析
    2.4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
        2.4.1 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2.4.2 研究机构分析
    2.5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布
        2.5.1 第一作者分布情况
        2.5.2 第一作者分析
    2.6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关键词分布
        2.6.1 关键词分布情况
        2.6.2 关键词分布分析
    2.7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被引论文
        2.7.1 高被引论文分布情况
        2.7.2 高被引论文分布分析
3 文献内部特征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3.1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病因病机分布
        3.1.1 病因病机分布情况
        3.1.2 病因病机分析
    3.2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证候分布
        3.2.1 证候分布情况
        3.2.2 证候分析
    3.3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治则治法分布
        3.3.1 治则治法分布情况
        3.3.2 治则治法分析
    3.4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方剂分布
        3.4.1 方剂分布情况
        3.4.2 方剂分析
    3.5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中药分布
        3.5.1 口服药物使用情况
        3.5.2 灌肠药物使用情况
        3.5.3 贴敷药物使用情况
        3.5.4 中药药组、药对使用情况
        3.5.5 中药药物共现网络图谱
        3.5.6 中药使用分析
    3.6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穴位分布
        3.6.1 针灸穴位使用情况
        3.6.2 穴位使用分析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10)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的来源
        1.1.1 确定医家
        1.1.2 确定检索策略
        1.1.3 资料的筛选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
    1.3 文献的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获取原始资料
    2.2 整理原始资料
    2.3 数据的预处理
        2.3.1 中医辨证标准
        2.3.2 中药名的预处理
        2.3.3 症瘕类型的预处理
    2.4 建立统计总表
3 分析方法
    3.1 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
    3.2 数据挖掘方法--关联规则
        3.2.1 支持度(Support)和置信度(Confidence)
        3.2.2 提升度(Lift)
4 结果与分析
    4.1 纳入医家文献检索结果
    4.2 医案中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
    4.3 资料中症瘕类型结果统计
    4.4 纳入文献中症瘕证型统计结果
    4.5 常用方剂统计结果
    4.6 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4.7 前100 味中药功效统计结果
    4.8 前100 味中药活血散结功效分类情况
    4.9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4.10 证型-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4.10.1 气滞血瘀证
        4.10.2 肾虚血瘀证
        4.10.3 湿热瘀阻证
        4.10.4 痰湿瘀结证
    4.11 药物之间关联规则分析
    4.12 五类疾病辨证异同点
    4.13 五类疾病所用活血散结药物的异同点
    4.14 消症散结药物的应用
5 讨论
    5.1 妇科名家对症瘕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症瘕的治疗原则
    5.3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常用方剂分析
        5.3.1 经方分析
        5.3.2 经验方分析
    5.4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药物分析
        5.4.1 单味高频中药分析
        5.4.2 消症散结药物分析
        5.4.3 关联药物分析
    5.5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辨证选用方药
        5.5.1 气滞血瘀证
        5.5.2 肾虚血瘀证
        5.5.3 湿热瘀阻证
        5.5.4 痰湿瘀结证
    5.6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使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分析
        5.6.1 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
        5.6.2 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5.6.3 归经则以肝、肾、肺、脾为主
6 结语
    6.1 结论
    6.2 主要工作与创新
        6.2.1 主要工作
        6.2.2 创新
7 问题及展望
    7.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综述
    1.症瘕的病因病机
    2.症瘕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辨病论治
        2.3 分期论治
        2.4 中医外治法
        2.5 中医综合疗法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3.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医家经验方辨证及功效表
附录三 医家经验方药物组成
附录四 前100味中药活血散结功效分类表
附录五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附录六 在读期间参加会议培训

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坚散结法在妇科临床应用概述[J]. 刘彩凤,赵汉青,王志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2]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D]. 谢宝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隔药饼灸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研究及miRNAs表达的机制研究[D]. 吴怡曼.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D]. 王素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津沽妇科名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思想传承[D]. 翟佳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J]. 庞佳欢,夏亲华. 世界中医药, 2019(10)
  • [7]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体液细胞免疫因子影响及疗效观察[J]. 姚馨怡,陈超,郑晓沛. 四川中医, 2019(10)
  • [8]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FET治疗结局的影响[D]. 方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用药选穴规律挖掘[D]. 孙金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D]. 樊聪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活血化瘀软坚消毒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