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齐兆东[1](2021)在《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高载量肺炎支原体(MP)建立小鼠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模型,并应用正交设计筛选影响小鼠SMPP模型制备因素;应用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SMPP小鼠,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对SMPP小鼠模型TLR-2/My D88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SMPP靶点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用高载量MP菌液连续滴鼻3天,建立小鼠SMPP模型,通过与普通载量MP滴鼻造模小鼠对比,进行模型的鉴定与评价;采用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设计,用MP对小鼠进行感染,制备肺炎模型,并以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三种不同因素及其水平对小鼠S MPP模型形成的影响。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下一步药物干预实验。将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养阴清肺汤加味组、养阴清肺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组,除正常组外,余4组均建立为小鼠SMPP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开始予药物治疗,在第3、7、10、14天,每组各随机选取6只小鼠处死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的肺部病理,运用ELISA法、q PCR检测Toll样受体(TLR-2)、髓样分化分子88(My 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m 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1.在各时间点两模型组小鼠的肺指数均高于正常组,高载量小鼠的肺指数在第5、7、10天高于普通载量组小鼠(p<0.05)。高载量组小鼠病理评分、IL-6、TNF-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普通载量组小鼠(p<0.05),提示小鼠SMPP模型建立成功。2.正交设计优化SMPP模型制备实验中,除模型一组外,余3组皆建立SMPP模型,其中模型三组MP感染程度相对严重。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影响SMPP制备因素的重要顺序为攻毒方式>MP菌液浓度>攻毒天数。3.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LR-2、My D88、NF-κB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MP感染后第3、7、10、14天,TLR-2、My D88、NF-κB、IL-8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NF-κB在第3天达到顶峰,TLR-2、IL-8在第7天达到峰值,M y D88在第10天达到峰值。4.药物干预后,3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LR-2、My D88、NF-κB、IL-8的表达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养阴清肺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组与其余治疗组相比疗效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用1×1010CCU/ml的肺炎支原体菌液连续滴鼻3天可以建立SMPP小鼠模型,并且影响SMPP模型的重要因素为攻毒方式>MP载量>攻毒天数。2.养阴清肺汤加味可减轻SMPP模型小鼠肺部炎症,且联合阿奇霉素效果更优。3.养阴清肺汤加味可以调控TLR-2/My D88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其相关因子TLR-2、My D88、NF-κB、IL-8的表达,可能是治疗SMPP的靶点。

高科[2](2021)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外合并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肺炎支原体致心肌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MPP肺外合并症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1月1至2019月7月31期间于我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相关病历资料,依据有无肺外合并症分为MPP无肺外合并症组和MPP肺外合并症组。MPP肺外合并症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分析,肺炎支原体致心肌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单纯组患儿与合并组患儿两组患儿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体重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MPP合并心肌损害组患儿、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分娩方式、入院体重、喂养方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MPP肺外合并症发生率不同,婴幼儿组低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合并心肌损害组与单纯组在WBC、CRP、CKMB具显着差异(P<0.05),而发热时间、发热程度、高MP抗体滴度(≥1:160)、精神欠佳无显着差异(P>0.05),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组与单纯组在CRP、高MP抗体滴度(≥1:160)、发热程度具显着差异(P<0.05),而WBC、发热时间、呼吸音粗无显着差异(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单纯组及合并组在发热程度、WBC、CRP具显着差异(P<0.05),而发热时间、高MP抗体滴度(≥1:160)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不同年龄段MPP肺外合并症发生率不同,婴幼儿组低于年长儿组。2.高WBC和CRP是MPP合并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CRP为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高MP滴度为保护因素。这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的预防、检测与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撑,便于病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侯月[3](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王晶[4](2021)在《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Mycoplasma amphoriforme中与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最相似的毒力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重组表达及纯化。方法1.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在肺炎支原体基因组中所处的位置、氨基酸序列作为模板,从Mycoplasma amphoriforme基因组筛选出同源性最相似的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通过在线软件,对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理化性质,预测信号肽、跨膜区、磷酸化位点以及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结构域,并预测其抗原决定簇。2.MA-P1蛋白的重组表达、纯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将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进行截短并根据大肠杆菌表达特点及Ni柱亲和纯化特点将其优化(命名为MA-P1),优化后的MA-P1基因序列外送公司合成。将合成的MA-P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 ET-30a-MA-P1。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最后通过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目的蛋白。结果1.Mycoplasma amphoriforme的第184359-187322位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其蛋白编码为CDN40264.1,与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的位置、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将其命名为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通过在线生物软件分析可知,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基因编码987 AA,分子质量约为107 k Da,理论等电点9.27,不稳定系数为29.59(<40),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219;存在信号肽的概率为24.64%;该蛋白在13-35、882-904位氨基酸之间分别形成一跨膜区;含有19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46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和6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包括延伸链、α螺旋、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23.91%、19.66%、8.51%、47.92%;在660-668、716-725、958-971位氨基酸之间各形成一低复杂性的结构域,在96-151位氨基酸之间可能形成蛋白结构域;有33个抗原决定簇,平均抗原倾向为1.0160。2.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截短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第1-313位氨基酸作为目的蛋白,将其命名为MA-P1。MA-P1基因经过PCR扩增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 ET-30a-MA-P1。经IPTG诱导表达含重组质粒p ET-30a-MA-P1的E.coli BL21(DE3)菌后,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MA-P1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 D,与预期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蛋白表达正确。采用Ni柱亲和层析法来纯化MA-P1蛋白,得到终浓度为1.2mg/m L的目的蛋白。结论1.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为Mycoplasma amphoriforme的第184359-187322位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蛋白编码为CDN40264.1,与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的位置、氨基酸序列相似。2.将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通过在线生物软件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将其截短并初步优化,将其命名为MA-P1。3.重组载体p ET-30a-MA-P1构建成功,并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通过Ni柱亲和层析法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为后期Mycoplasma amphoriforme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原材料基础。

叶玲飞[5](2020)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庆市立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患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预后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9例患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37.1%,比春冬季节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值<0.05)。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率无差异。(χ2=0.025,p值>0.05)。(2)369例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合并肺外损害者166人,阳性率为44.9%。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无差异(χ2=2.48,p值>0.05),同时合并两项肺外损害者为24人,阳性率为6.5%。同时合并3项肺外损害者为4人,阳性率为1%。(3)<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9.5%、41.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3.12,p值<0.05)。(4)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多脏器、系统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常见(23.2%),其余为皮肤(11.4%),血液系统(20.3%),消化系统(19.9%),泌尿系统(4.7%),中枢神经系统(18.5%),其他(1.9%)。(5)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Ig G、Ig M、Ig E、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肺外损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1.支肺炎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2.不同季节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个肺外系统损害,总体而言,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男性和女性发生率无差异,但不同年龄有差异,3岁以上儿童肺外损害发生率更高。4.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但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出现损害的系统不同,婴幼儿以心血管系统最常见,学龄前儿童以血液系统最常见,学龄儿童以消化系统最常见。

杨蓓蕾[6](2020)在《苏州地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RMPP作出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46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儿童,其中有76例为RMPP,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390例为对照组,即普通性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肺泡灌洗液MP-DNA载量、肺外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显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比较,两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发病年龄均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但RMPP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GMPP组(P<0.05)。2.MPP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此外还有气促、鼻塞、胸痛、喘息等,RMPP组临床气促症状比例较对照组高,热程较对照组长,具有统计学意义。RMPP的肺内外并发症,如肺不张、胸腔积液、肝功能损伤、心肌损害、皮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影像学资料表明,RMPP病变类型主要为肺部大片状实变阴影,并发胸腔积液、肺不张的比例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4.RMPP组患儿血WBC、N%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CRP、LDH、MP-DNA载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RMPP组患儿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比例与行2次及以上多次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比例显着高于GMPP组,其中痰栓及塑型性支气管炎形成的比例亦是RMPP组高(P<0.05)。6.将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再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热程≥7d、气促表现、影像学见肺部大片实变影、胸腔积液、肺不张及CRP>22mg/L是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它们在早期诊识别RMPP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1.苏州地区RMPP患儿并不少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且RMPP患儿临床症状更重,热程(通常为≥7d)和住院时间更长,影像学表现更重,且肺内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行支气管镜灌洗的比例更高。2.RMPP组患儿血CRP、LDH及MP-DNA载量的水平明显高于GMPP组患儿。3.当MPP患儿出现热程≥7d、有明显气促表现、影像学见大片实变影、胸腔积液、肺不张、CRP>22mg/L等时,应注意发生RMPP可能。目的:比较分析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Necrotizing Pneumonia,MPNP)与非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Non-Pneumonic Mycoplasma Necrotizing Pneumonia,N-MPNP)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异同之处,早期识别NP的可能病原体,以期及时规范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1例临床诊断为NP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将其中确诊为MPNP的11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其余20例患儿视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结果、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及灌洗液病原学检查、胸腔闭式引流、药物治疗和转归等。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所有入组的31例患儿,既往均健康,11例MPNP患儿中男孩5例,女孩6例,20例非MPNP患儿中男孩6例,女孩14例,两组比较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从年龄分布来看,MPNP组中位数年龄5岁大于非MPNP中位数年龄3.5岁,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从临床特征来看,入组NP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精神差等表现,MPNP组患儿总发热天数为13(10-15)d,较非MPNP组患儿总发热天数为11.5(7.3-30)d长,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Z=-0.166,P=0.868);然而,非MPNP组出现气促的有14例,明显高于MPNP组的2例(P=0.02);此外,两组患儿肺部啰音及肺外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所有MPNP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均大于正常值,且中位数值为805.0(423.7-1029.5)U/L,明显大于非MPNP组患儿的414.0(299.9-540.6)U/L(Z=-2.518,P=0.012);此外,外周血WBC计数非MPNP组 17.8(11.1-21.7)×109/L明显高于MPNP组 10.2(6.3-14.1)×109/L(P=0.043);还有两组N%、CRP、PCT、Fib、DD、ESR这些炎症指标的中位数均明显超过正常值,但P>0.05。4.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MPNP患儿坏死病灶出现时间明显晚于非MPNP组患儿[20.9±6.9(d)vs.16.8±6.1(d),t=3.101,P=0.004];另外,发生胸腔积液的比例,非MPNP组 19例(95%)明显超过MPNP组6例(54.55%)(P=0.013)。5.所有NP患儿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经治疗后除2例(非MPNP组)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29例患儿均好转出院。NP中25例患儿因肺部实变持续不吸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灌洗的比例两组相近。然而,多次行(2次及以上)肺泡灌洗治疗的比例MPNP组(54.55%)大于非MPNP组患儿(30%),其中有2例患儿最多予4次支气管镜灌洗,且发现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是MPNP组3例,而非MPNP组0例(P=0.037);但给予吸氧处理的是非MPNP组(55%)高于MPNP组(18.18%),然而无统计学差异。此外,MPNP组住院时间为18(10-22)d短于非MPNP组住院时间23.5(13.5-47)d(P>0.05)。6.入组31例NP患儿中除2例放弃治疗死亡以外,有12例(41.38%)失访,17例(58.62%)进行了长期随访,其中MPNP组9例,非MPNP组8例。随访患儿中,出院1个月内影像学完全恢复有5例,其中MPNP组4例,非MPNP组1例;出院1~3个月内影像学完全恢复有3例,包括MPNP组1例,非MPNP组2例;出院3~6个月内影像学完全恢复有2例,两组各1例;另外7例患儿随访超过半年且遗留有后遗症,MPNP组3例,非MPNP组4例,主要后遗症为胸膜增厚、肺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两组间无差异;此外,所有NP患儿均未行肺切除术。结论:1.苏州地区儿童NP以MP感染最为常见,MPNP与非MPNP之间无性别和年龄差异,但非MPNP患儿以细菌感染为主。2.非MPNP患儿临床症状更重,更易出现气促,住院时间长,且影像学上出现坏死表现的时间更早,而MPNP患儿更易伴发塑型支气管炎。WBC和LDH水平以及胸腔积液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鉴别MPNP和非MPNP。3.MPNP患儿预后较非MPNP为好,无死亡病例,后遗症以胸膜增厚、肺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为多见。与非MPNP比较,MPNP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短。

李艳芳[7](2020)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预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的早期预测,并指导临床早期识别SMPP。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11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66例),重症组(47例),对两组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Calcitonin,PCT)、乳酸脱氢酶(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D-二聚体、铁蛋白、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通过SPSS软件,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t检验比较两组的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RP、铁蛋白、LDH、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及联合检测对SMPP的诊断价值,并计算各指标最佳临界值,进一步为SMPP提供早期预警,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结果1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普通组与重症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组内年龄≥5岁与年龄<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重症组CRP、LDH、D-二聚体、铁蛋白、PCT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重症组中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ROC曲线的分析表明,D-二聚体、LDH、CRP、铁蛋白均在0.6以上,分别为0.92、0.78、0.68、0.79,其中D-二聚体绝对计数曲线下面积在0.9以上,预测价值最高,临界值为1.03mg/L,其区分MPP和SMPP的敏感性分别为83.0%、66.0%、48.9%、66.0%,特异性分别为84.8%、81.8%、80.3%、93.9%,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3,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95.5%,对诊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很高价值;5重症组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均高于普通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免疫球蛋白;6 ROC曲线的分析表明,Ig A、Ig M、Ig G曲线下面积均在0.6以上,分别为0.70、0.78、0.63,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区分MPP和SMPP的敏感性分别为80.9%、72.3%、44.7%,特异性分别为57.6%、68.2%、83.3%,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3,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72.7%,可指导临床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结论1肺炎支原体肺炎中CRP、LDH、D-二聚体、铁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的增高,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联合检测价值更高,可指导诊疗工作。2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增高,提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有一定的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指导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图[4]幅;表[7]个;参[141]篇。

李霖玲[8](2020)在《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头孢泊肟酯分别在0.10%碳酸氢钠溶液、45.00%甲醇溶液溶解下对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差异,同时比较在0.10%碳酸氢钠溶液溶解下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差异,为后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实验提供合适的溶剂选择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00株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别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45.00%甲醇溶液作为头孢泊肟酯的溶剂,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病原菌对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的MIC50、MIC90值均在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在使用45.0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其对所有细菌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2.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流感嗜血杆菌、β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BC50、MBC90值仍在MIC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在使用45.0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其对所有细菌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3.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和45.0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率分别为70.00%(70/100株)、29.00%(29/100株),耐药率分别为22.00%(22/100株)、59.00%(59/100株),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8,P<0.05)。4.头孢克肟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MIC50在敏感范围内,MIC90值则表现为耐药;而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以上两种细菌的MIC50、MIC90值均在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该二药对其他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5.头孢泊肟酯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MBC范围明显低于头孢克肟,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该二药对卡他摩拉菌、β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BC50、MBC90值仍在MIC敏感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其余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6.头孢泊肟酯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率为70.00%(70/100株)、耐药率为22.00%(22/100株),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率为57.00%(57/100株)、耐药率为39.00%(39/100株),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P=0.03)。结论:1.使用肉汤稀释法进行头孢泊肟酯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时,可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2.头孢泊肟酯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细菌感染初始经验性治疗的药物选择,也可作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细菌感染抗生素序贯疗法口服的适宜选择。

刘怀彬[9](2020)在《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2013-2018年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特点目的:分析2013-2018年徐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防治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16793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2013-2018年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总体情况和不同年龄、性别、季节及各呼吸道疾病中MP的检出率。结果:167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病毒、细菌检出率分别为 31.0%(5200/16793)、33.1%(5559/16793)、22.4%(3762/16793),其中混合性感染者2046例(12.2%)。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1%(1214/8017)、40.3%(2452/6079)、56.9%(1534/2697),婴幼儿组最低,学龄组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35.700,P<0.001)。MP一年四季均可检出,四季总检出率分别为春季17.6%(796/4532)、夏季58.0%(2506/4518)、秋季30.9%(1118/3614)、冬季18.0%(780/4329),其中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发病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500,P<0.001)。16793例患儿中,检出MP 5200例,其中男童2022例(27.2%),女童3178例(33.3%),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86,P<0.001)。2013 年-2018 年,MP 的检出高峰在 7 月(67.7%),检出率最低月份为1月(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900,P<0.001)。2013年-2018 年 6 年时间,MP 检出率分别为 28.4%、32.8%、29.0%、30.1%、30.7%、34.1%,各年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50,P<0.001)。2013年-2018年不同年份同一月份MP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MP在各呼吸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以大叶性肺炎为最高,为80.0%(650/813),间质性肺炎为70.0%(348/497),后续依次为支气管炎34.7%(192/553),毛细支气管炎27.7%(69/249),上呼吸道感染27.2%(1014/3734),支气管肺炎 26.9%(2927/10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000,P<0.001)。结论:1)2013年-2018年徐州地区MP阳性检出率为31.0%,全年均可致病,以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每年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7月,而1月最低;2)MP感染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但以学龄期儿童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3)多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检出MP,以大叶性肺炎检出率最高。第二部分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徐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392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MP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1)MPP的患儿中,婴幼儿组喘息与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显着多于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学龄组湿罗音低于婴幼儿组和和学龄前组,而咳嗽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MPP的患儿中,学龄组发热时间显着长于学龄前组和婴幼儿组(F=9.527,P=0.007),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热峰逐渐升高(P<0.05)。3)学龄前组、学龄组儿童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低于婴幼儿组(F=4.195,P<0.05),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学龄前组、学龄组高于婴幼儿组(F=8.335,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4)MPP患儿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学龄组儿童斑片状阴影低于婴幼儿组、学龄前组,而叶/段阴影和胸腔积液高于另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而肺间质病变表现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5)学龄组儿童皮疹发生率高于婴幼儿组、学龄前组(χ2=46.051,P<0.001),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肺外损伤无统计学差异。6)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MPP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7)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MPP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多见,婴幼儿组更易发生喘息、呼吸困难,并可累及肺外多个系统。2)MPP患儿影像学表现婴幼儿组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学龄组儿童主要表现为叶/段阴影和胸腔积液。

许钰翎[10](2020)在《血清IL-6、TNF-α、D-dime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中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IL-6、TNF-α、D-dimer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寻找以上指标在预测普通病例发展为重症病例时的临床界值,依此来判断与评估临床中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发展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三病区就诊的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专家共识给出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纳入重症组43例,其余按双色球法随机选取纳入普通组45例,两组共计88例。将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WBC、CRP、IL-6、TNF-α、D-dimer各项相关指标作单因素分析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得出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作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界值及其诊断价值。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经独立样本χ2检验和t检验,重症组较普通组的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实验室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经独立样本t检验(或近似t检验),重症组较普通组的WBC、CRP、IL-6、TNF-α、D-dime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7项指标(包括性别、年龄、WBC、CRP、IL-6、TNF-α、D-dimer)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有5项指标即WBC、CRP、IL-6、TNF-α、D-dimer的重症组较普通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经共线性检验后,排除存在多重共线性。将该5项指标(WBC、CRP、IL-6、TNF-α、D-dimer)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CRP、IL-6、TNF-α、D-dimer此4项指标纳入最佳回归方程即:Logit(P)=(-21.75)+0.14X1+0.28X2+0.46X3+3.70X4。通过比较该回归模型与实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发现,该方程的诊断正确率为93.2%。4.各独立危险因素的ROC曲线结果:通过对各独立危险因素行ROC曲线分析,得出上述4项独立危险因素指标的诊断价值分别为:CRP灵敏度为0.77、特异性为0.80、曲线下面积为0.84、诊断界值为32.35,IL-6灵敏度为0.79、特异性为0.76、曲线下面积为0.75、诊断界值为25.02,TNF-α灵敏度为0.86、特异性为0.87、曲线下面积为0.88、诊断界值为30.35,D-dimer灵敏度为0.86、特异性为0.82、曲线下面积为0.90、诊断界值为2.82。结论:1.CRP、IL-6、TNF-α、D-dimer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2.当各独立危险因素超过“诊断界值”,即CRP>32.35、IL-6>25.02、TNF-α>30.35、D-dimer>2.82时普通MPP患儿发展为重症MPP的风险增加,且各指标数值越高,病情程度越重。3.通过对比4项独立危险因素的ROC曲线结果,发现与CRP比较,IL-6的诊断灵敏性更高而特异性较低;TNF-α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D-dimer灵敏度与TNF-α相当,但特异性稍低。就总体诊断价值而言,D-dimer>TNF-α>CRP>IL-6,D-dimer是判断MPP病情轻重较为理想的预测指标。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小鼠SMPP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对照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D 综述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2.1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的筛选
        2.2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在线生物分析网址
    结果
        1.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的确定
        2.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A-P1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和试剂
        1.1 菌种和载体
        1.2 引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溶液配制
        1.5 主要仪器设备
        2.方法
        2.1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基因的优化与合成
        2.2 原核重组质粒pET-30a-MA-P1的构建
        2.3 菌落PCR
        2.4 原核诱导表达
        2.5 SDS-PAGE分析
        2.6 Western-blot分析
        2.7 目的蛋白的纯化
        2.8 目的蛋白的复性
    结果
        1.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基因的优化与设计
        2.表达载体pET-30a-MA-P1的构建
        3.重组蛋白的表达
        4.重组蛋白的纯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炎支原体与Mycoplasma amphoriforme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5)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检测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排除条件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年龄儿童支原体感染构成比的比较
    3.2 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的比较
    3.3 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感染率的比较
    3.4 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3.5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肺外损害构成比的比较
    3.6 不同系统肺外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3.7 不同年龄组肺外损害各系统分布的比较
    3.8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8.1 皮肤
        3.8.2 心血管系统
        3.8.3 血液系统
        3.8.4 消化系统
        3.8.5 泌尿系统
        3.8.6 中枢神经系统
        3.8.7 其他
    3.9 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与无肺外损害患儿免疫球蛋白、D-二聚体、CRP的比较
    3.10 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与无肺外损害患儿肺部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4 治疗
5 预后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的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苏州地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苏州地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研究对象
        2、主要实验设备及试剂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与非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研究对象
        2、主要实验设备及试剂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字表
致谢

(7)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分类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两组病例性别分布特点
        1.2.2 两组年龄分布特点
        1.2.3 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1.2.4 肺炎支原体肺炎D-二聚体、LDH、CRP、铁蛋白ROC曲线
        1.2.5 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1.2.6 免疫球蛋白ROC曲线
    1.3 讨论
        1.3.1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情况分析
        1.3.2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中WBC、PCT、CRP分析
        1.3.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中乳酸脱氢酶分析
        1.3.4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中D-二聚体分析
        1.3.5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铁蛋白分析
        1.3.6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免疫球蛋白分析
        1.3.7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各指标相互联系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最新研究进展
    2.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表现
    2.2 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
        2.1.1 对呼吸道上皮的损伤
        2.1.2 细胞毒性作用
        2.1.3 免疫机制导致的肺部损伤
    2.3 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结构
    2.4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
    2.6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2.7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
        2.7.1 皮肤粘膜损伤
        2.7.2 血液系统表现
        2.7.3 心血管系统
        2.7.4 消化系统表现
        2.7.5 眼部疾病
        2.7.6 先天性MP感染
        2.7.7 中枢神经系统
        2.7.8 泌尿系统表现
    2.8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2.9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菌株鉴定
        2.1.3 质控菌株
        2.1.4 抗菌药物
        2.1.5 主要试剂及设备
        2.1.6 药敏培养基
    2.2 方法
        2.2.1 MIC测定
        2.2.2 MBC测定
        2.2.3 敏感性评价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头孢泊肟酯在两种溶剂溶解下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性比较
        3.1.1 头孢泊肟酯在两种溶剂下对100株分离菌的MIC结果
        3.1.2 头孢泊肟酯在两种溶剂下对100株分离菌的MBC结果
        3.1.3 头孢泊肟酯对100株分离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3.2 头孢泊肟酯在0.10%碳酸氢钠溶液溶解下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性与头孢克肟的比较
        3.2.1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MIC结果
        3.2.2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MBC结果
        3.2.3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9)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2013-2018年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特点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血清IL-6、TNF-α、D-dime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中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MP 的致病机制
    二、MP 感染的肺外症状
    三、MP 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四、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D]. 齐兆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分析[D]. 高科.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 王晶.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D]. 叶玲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6]苏州地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杨蓓蕾. 苏州大学, 2020(02)
  • [7]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预测[D]. 李艳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D]. 李霖玲. 南昌大学, 2020(08)
  • [9]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怀彬. 苏州大学, 2020(02)
  • [10]血清IL-6、TNF-α、D-dime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中的预测价值[D]. 许钰翎. 延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8例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