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人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加强人为因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吴立平[1](2021)在《A公司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人类全面走向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与其他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不断普及,周围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比如伪造的WIFI或者蜂窝信号基站、病毒和木马的入侵、软件设计不完善、网络用户的安全概念不强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极大地威胁着个人以及企业的网络安全。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随时面临着技术、人员、制度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挑战,直接对企业产生了网络安全的威胁。本文以A公司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为背景,从A公司现有的网络安全建设及规划中分析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A公司初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分析,导致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过多,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安全事故。本文主要对典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从安全建设的安全技术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多方面对A公司进行整体的改善建议,最终提出针对于网络安全可实施且适合A公司现阶段的网络安全改善方案。整个方案以网络安全隐患为主要出发点,整合现有的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为A公司的网络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力求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护A公司,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减少A公司因网络安全事故而导致的多方面损失。本文通过对现有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研究,参考国内外学者发表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后完成,希望能够给类似的网络安全改善项目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军[2](2021)在《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关的市政建设工程不断启动,投资逐步加大,但是在现阶段市政施工市场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得不令人重视的安全问题,这一问题必将成为市政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未来的市政市场的竞争,不仅是施工水平、工程质量的竞争,更是安全管理的竞争,因此,市政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位置。本论文采用的调查问卷在李克特五级量表基础上,结合了市政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其内容包含了7个描述选项,5个潜在变量,30个观测变量,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经整理有效问卷284份,通过软件对问卷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因子等内容整理,可以通过数据直观的了解到所列因素对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程度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程度。综合问卷的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物资物料因素、施工工艺方法因素、施工环境因素5个潜在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AMOS软件画出模型,通过路径图、权重表逐一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物资物料的因素,次之是施工工艺方法因素,最后是机械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且两者的影响程度也最为接近。虽然影响程度有大小之分,但是本着安全无小事的原则,重点制定了人为因素,物资物料因素,并兼顾随后三者的提升措施,同时结合市政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城市内涝、路面塌陷提出了一些安全措施。

方芳[3](2021)在《燃气管道安全风险中人-环因素耦合作用分析及仿真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燃气普及率及需求量大大提升,作为燃气运输的主要工具,燃气管道越来越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燃气管道一旦发生破损造成燃气泄漏,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仅会对现场及范围内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严重时还会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燃气管道安全事故发生后,由于其他风险因素的叠加及耦合可能会导致事故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本文从风险耦合的角度对燃气管道安全做了以下研究。首先,依据风险及耦合的相关理论知识给出了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耦合的概念,通过文献阅读、基于风险和耦合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对燃气管道安全事故原因的总结,构建了基于人为、管道及设备、环境、管理四大因素为一级指标以及十七个二级指标的燃气管道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简单的耦合关系分析。其次,通过统计近年来有一定影响的燃气管道安全事故及其原因,利用N-K模型计算四大因素间的耦合风险大小,得出在燃气管道安全事故中,参与耦合的风险因素越多,造成的风险影响越大,但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同时发现三因素风险耦合中人为、环境、管理因素耦合造成的风险影响最大,双因素风险耦合中人为、环境因素耦合造成的风险影响最大,但通过对较大燃气管道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的查找分析发现:管理因素多为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故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才是导致燃气管道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及影响扩大的直接因素。说明在燃气管道安全风险预控和事故应急处置中应着重加强这两因素间耦合作用的管控,在此基础上建立燃气管道安全人-环风险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初始风险指标的确定依据德尔菲法对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下二级指标现阶段风险进行评分,并借助逆向云发生器来检验专家打分的合理性,仿真中耦合系数随着风险指标变化的方程依据耦合度模型计算公式来确定。初始数据确定后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进行仿真,研究风险因素风险指标的动态变化对人-环因素风险耦合水平发展趋势的影响,并证明模型的合理性。以调整主观性风险指标值,观测初始风险指标变化对人-环因素风险耦合水平的影响。最后,从耦合的前、中、后期提出了风险耦合预控的对策和建议,为减少燃气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小事故发生造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图[16]表[14]参[74]

张华锋[4](2020)在《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文中认为车务系统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一个以“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实时监控的、开放的、动态运行体系。人员作为车务系统最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既是日常管理的实施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事故的引发者,又是受害者,具有双重属性,其安全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铁路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向“风险管理”、“以人为本”、“个性化管理”等的转变,铁路车务系统的现场安全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评估铁路车务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如何更科学的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形成对车务系统“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间段”的有效盯控,既是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车务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控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化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并以致灾因子为核心,利用创新的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及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精准化的风险应对,同时将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融合在整个风险管控流程中,实现了风险信息在网格间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创新性的改进了既有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方法。该网格是一种有人员参与的、逻辑上的虚拟网格,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事件三维空间属性。通过引入空间位置变量,网格化管理可以将任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员工在时刻T发生的事件在“网格-要素-时间”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精准展现出来,从时空的角度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将无序、缺少关联的风险数据有序化,使其更具有价值,为个性化的风险评估、精准化的风险应对提供建模支撑,辅助实现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精细化管理。(2)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将车务系统单一网格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充分考虑不同时空框架下每个网格中单一要素风险事件致灾因子间的动态耦合变化特征,通过个性化的致灾因子赋值模型对致灾因子赋值求解并将其作为风险参数计算的输入,利用“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求解风险事件的量级,解决了以往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参数考虑不周全、风险量级量化分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个性化、精准化评估。(3)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该模型将网格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原理相结合,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时间、空间、动态信息流特性,模型以致灾因子作为桥梁,将传统的系统虚拟仿真边界确定变为精准网格界定,通过完善网格要素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提升了车务系统网格要素风险事件的仿真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致灾因子应对策略清单,实现了风险事件致灾因子应对策略的快速提取,缩短了响应时间;通过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风险应对效果能及时得到反馈,推动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闭环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

于洋[5](2020)在《成品油库的风险管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5月1日我国施行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标准,原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同时废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国在役油库需制定整改计划,定期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以保证可逐步提升安全管控水平,满足《石油库设计规范》相关要求。但我国目前运行的大量油库均不符合标准要求,亟需整改。为了满足国家关于成品油库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切实改变油库事故多发、损失惨重、伤亡巨大等情况,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成品油库进行风险分析,以此指导成品油库改造工作。本文以ZT公司成品油库为例,在分析和采用安全检查表等调查方式的基础上,确定了对油库运行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根据各类风险因素的特点,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确定各风险因素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提升评价过程准确性,减少专家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模糊数学算法,求得模糊综合评价运算结果;通过对矩阵计算结果的分析,确定油库内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等级;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油库应着重整改的方向并以此确定整改方案。通过此次风险分析,可对油库整体风险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科学的评判,并确定油库运行现状以及未来整改方向,为油库未来持续稳定运行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王婉青[6](2020)在《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呈现出喷井式的增长态势,资源及功能的有机组合已使商业综合体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复杂系统,伴随着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起火原因复杂、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逃生和应急救援困难等消防难点。商业综合体重特大火灾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会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失调、城市机能的失灵、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瘫痪等严重后果。近年来国内外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说明全球范围内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态势依然严峻,火灾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不仅能丰富火灾防治理论,弥补城市火灾风险防控的短板,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消防安全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三类危险源”理论对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并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国家法律法规查询、事故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从逻辑规律与因果关系入手梳理和辨识了火灾风险因素;其次,基于扎根理论对关键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判别和归类,构建了包含4个核心范畴和32个主范畴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判别出了12个致灾直接因素、19个间接因素及1个根本因素,并理清了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2)结合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分类结果,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与分类,并引入物理学触发器的概念对火灾风险正向强耦合形成机理以及火灾风险因素耦合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方法分别对火灾风险同质因素耦合、双因素耦合以及多因素耦合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人-设-环-管”四个子系统中,消防安全意识、电气防火、平面布置和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子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路径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再次,借鉴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流的形成、进发以及在耦合路径上的流动和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流的叠加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最后,运用N-K模型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度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别得出了因素间的耦合频率、耦合概率及耦合程度。弥补了现阶段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相关研究的不足。(3)基于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层级划分的结果,结合专家访谈、机构咨询等方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121个三级指标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风险耦合程度的计算结果确定了各一级指标的权重,运用结构熵权法(SEWM)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原理对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再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文献查询及现场调研等方式详细制定了所有三级指标的评分细则,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评判依据;最后,基于物元多级可拓理论给出了火灾风险度量的计算步骤,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依据建筑的不同特征和较少的数据测度出评价对象的风险隶属等级,且计算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大型复杂评价系统计算过程复杂、专家评估工作量大的短板。(4)根据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了广东省佛山市的四栋典型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等级分别为Ⅱ级、Ⅰ级、Ⅲ级和Ⅳ级,研究结果与建筑实际运行情况吻合较好,说明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基于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成果以及风险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判别了15个更具传播性和流动性的重点火灾风险,并依据风险特征筛选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应及时整改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最后,对当前商业综合体所涉及的主要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生产经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郑欣洁[7](2020)在《基于可拓理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与精神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完善,地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但是地铁线路通常建在地下,环境封闭、客流量大且列车运行速度高,一旦地铁运营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现对地铁运营全过程的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及控制的闭环式管理,提升地铁运营总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若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及时有效地辨识、分析与评价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能够为地铁运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某地铁为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规范要求,对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辨识、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期实现对该地铁运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层次化和规范化。(1)基于ISM的地铁运营过程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本研究从事故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典型事故进行了分类分析。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剖析了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机理,建立了四层地铁运营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得到如下结论:顶层的车辆与环境因素是导致地铁运营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二层的供电、线路、通号、土建与机电因素是间接原因;第三层的人为因素则是重要原因;第四层的管理因素是底层原因。这为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2)建立基于相对熵综合赋权法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地铁运营实际,依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和地铁运营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筛选出评价指标集包括: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利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相对熵综合赋权法对三层指标因素进行权值优化,从而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地铁运营安全可拓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结合已构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物元理论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某地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得到以下结论:其运营安全水平为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各运营环节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和改进措施。

景琳琳[8](2020)在《基于HFACS的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每年由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达到125万人,已成为第9大死亡原因。预防、减少、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任重道远。国内外学者在事故模型、事故致因因素、驾驶员行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系统事故模型构建、事故致因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定量测度、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工具对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其次基于系统方法HFACS(人为因素分析和分类方法)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分类框架,并找出关键致因因素;然后定量测量致因因素间的关系;再次定量评估政府监管机构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分析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对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事故原因”、“事故分析”、“健康&伤害”、“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其中,“事故原因”是最大的簇,是该领域的主战场。风险感知和基于系统的方法分别是“事故原因”和“事故分析”子领域中的新兴主题。(2)道路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通过引入系统事故模型HFACS,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分类框架,对事故原因进行定性系统剖析,并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理论框架。建立的分类框架共包含5个层级(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监督、组织影响和外部因素)、15个子类别及64个指标。“不安全行为”、“违规”和“政府监管不力”分别是5个层级、15个子类别和64个指标中频数最高的。(3)HFACS的一个重要思想是5个层级中,某一个层级的指标会影响相邻的下一层级。本文定量测量整个系统框架中相邻层级致因因素间的关系。识别出最高层级(外部因素)导致第一层级(不安全行为)中错误和违规发生的几条路径。这些路径可以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中人为因素之间的重要关系,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提供“路线图”。(4)HFACS的观点是每一层级仅影响相邻的下一个层级,该方法通过忽略系统组件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来简化事故原因。本研究则考虑整个系统中跨层级致因因素间的影响。提出以下模型:外部因素中的政府监管不仅对组织影响有影响,还会预测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行为。(5)不安全行为直接引起事故的发生,而风险偏好、风险感知都对个体行为有显着影响。同时,期望效用理论认为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的交互作用也会影响个体行为。通过引入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及其交互作用等变量,分析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性别、年龄、驾龄在其中是否存在调节效用。

张小龙[9](2020)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大中型城市开始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兴建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市政管线的治理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会受到来自施工人员、作业环境、机械设备、施工管理等多种风险因素之间耦合作用的影响,使得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现阶段,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将系统全面的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对风险因素耦合机理、作用关系、耦合程度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借助研究结论提出耦合风险的管控措施,这对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耦合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对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的人为、环境、机械、管理四类风险因素进行辨识,提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耦合机理,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同质单因素以及异质双、多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了因果关系图;然后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N-K模型,对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程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得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规律;最后基于风险耦合解耦原理,根据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的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解耦思想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耦合风险管控措施。

王喆[10](2020)在《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对化学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散装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逐渐成为海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危化品货物运量增大的同时,运输船舶的老旧程度也在不断加剧。由于受到危化品货物特殊理化属性及海运过程中环境复杂性的影响,海上危化品货物运输安全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它给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前该理论在系统研究等多个方面已经有所应用。本文将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引入到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研究中,将脆性作为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的基本特性提出,基于系统论和脆性理论研究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安全。基于复杂系统的定义针对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的客观存在进行论证。在脆性定义的基础上,从脆性产生原因及脆性激发条件两方面对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激发机理进行深入剖析,进而绘制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激发机理图。从脆性传递角度出发,建立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人、船、货物、环境、管理五个方面研究影响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激发的影响因素,进而绘制脆性源递阶层次图;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源对激发系统脆性的影响程度,并对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根据计算结果,从脆性角度提出相关安全管理建议。从脆性联系熵理论出发,结合熵理论与集对分析法研究“人为因素”、“货物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三个子系统分别与海上危化品运输事故之间的脆性联系,并建立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关联模型。通过研究危化品船舶事故调查报告,建立事故脆性因子测度标准,并基于危化品运输事故实例探究子系统与事故间的脆性关联系,揭示系统内部关联性对系统崩溃的影响。通过实例验证,从事故致因角度计算子系统与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事故脆性联系熵,计算结果表明,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危化品货物的危害属性都是导致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而预防海上危险事故需将脆性因子的同一性与波动性尽量降低。从系统脆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和脆性联系熵理论研究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安全,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系统的安全状态演变,完善了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安全研究的内容,也是对以往海上危化品运输安全研究的有益补充。

二、加强人为因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人为因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网络安全发展研究现状
        1.2.2 国内网络安全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依据
    2.1 P2DR2 网络安全模型
    2.2 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3 威慑理论模型
3 A公司网络安全管理现状
    3.1 A公司简介
    3.2 A公司网络安全管理背景
        3.2.1 IT部门组织架构
        3.2.2 网络架构现状
    3.3 A公司网络安全问题
        3.3.1 安全技术管理问题
        3.3.2 安全政策管理问题
        3.3.3 用户安全意识问题
4 A公司网络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4.1 潜在威胁分析
        4.1.1 人为因素
        4.1.2 系统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2 安全管理技术不足
    4.3 缺少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4.4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5 网络安全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5.1 网络安全组织管理
        5.1.1 安全规划
        5.1.2 安全技术
        5.1.3 人员管理
    5.2 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5.3 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5.4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6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6.2 制度保障
    6.3 知识库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市政行业稳步发展的现状
        1.1.2 房屋市政企业施工事故情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安全管理理论定义
    2.2 市政施工安全管理理论
        2.2.1 市政工程的定义
        2.2.2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3 “4M1E”因素的定义
    2.4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2.4.1 检查表法(SCA)
        2.4.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2.4.3 LEC评价法
        2.4.4 故障树分析法(FTA)
3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问卷设计
    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3.1.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3.1.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步骤
    3.2 模型的构建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2 模型变量的识别
        3.2.3 研究假设
    3.3 问卷设计
        3.3.1 问卷设计原则
        3.3.2 问卷内容设计
        3.3.3 抽样设计
4 数据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
    4.1 背景介绍
        4.1.1 T市市政管理处介绍
        4.1.2 T市市政管理处主要职责介绍
    4.2 数据样本分析
        4.2.1 效度分析
        4.2.2 解释总方差
        4.2.3 内容修正
        4.2.4 信度分析
        4.2.5 因子分析
5 提升措施
    5.1 人为因素方面
        5.1.1 强化参与者安全意识
        5.1.2 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5.2 物资物料因素方面
        5.2.1 生产性物资物料应符合施工计划相关标准
        5.2.2 保障配备充足的辅助性物资物料
    5.3 施工工艺方法因素方面
        5.3.1 科学合理的选定符合施工实际的施工工艺方法
        5.3.2 慎重做好对新工艺方法的选用并做好准备工作
    5.4 机械设备因素方面
        5.4.1 加强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维修维护工作
        5.4.2 操作人员做好日常使用、开机检查等使用准备工作
    5.5 环境因素方面
        5.5.1 改善施工人员居住、生活环境
        5.5.2 强化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做好施工场地的布置
    5.6 其他方面
        5.6.1 做好城市内涝的应急抢险工作保障人员安全
        5.6.2 应对路面塌陷情况要做好预防和抢修工作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3)燃气管道安全风险中人-环因素耦合作用分析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风险耦合研究现状
        1.3.2 燃气管道风险耦合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评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线路图
第二章 燃气管道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分析
    2.1 风险耦合相关理论知识
        2.1.1 风险相关理论知识
        2.1.2 耦合相关理论知识
        2.1.3 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耦合概念
    2.2 燃气管道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分析
        2.2.1 燃气管道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2.2 燃气管道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关系分析
第三章 耦合度模型应用及人-环风险耦合仿真研究
    3.1 常用耦合模型比较
    3.2 N-K模型的介绍及应用
        3.2.1 N-K模型介绍
        3.2.2 N-K模型应用
    3.3 耦合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1 耦合度模型的构建
        3.3.2 耦合度模型的应用
    3.4 人-环风险耦合仿真研究
        3.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4.2 人-环风险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应用
第四章 风险耦合预控的对策和建议
    4.1 耦合前风险管控措施
        4.1.1 人为因素风险管控建议
        4.1.2 环境因素风险管控建议
        4.1.3 管道及设备因素风险管控建议
        4.1.4 管理因素风险管控建议
    4.2 耦合中风险管控措施
        4.2.1 降低耦合中人为因素风险水平
        4.2.2 降低耦合中环境因素风险水平
    4.3 耦合后风险管控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人员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挑战
        1.1.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身独特性
        1.1.4 风险理论、“网格化”管理等的实践应用
        1.1.5 问题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论文资助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行为风险相关概念研究
        2.1.1 安全行为相关概念
        2.1.2 风险、致灾因子、隐患和事故概念
        2.1.3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流程
    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2.2.1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2.3 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2.3.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3.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3.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安全行为风险应对研究综述
        2.4.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4.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4.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5.1 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及特点
        2.5.2 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2.5.3 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2.5.4 车务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理的网格化
    3.1 车务系统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3.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特性
        3.2.1 异质性
        3.2.2 不确定性
        3.2.3 耦合性
    3.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3.3.1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定义与内涵
        3.3.2 车务系统网格的定义、划分方法及编码
        3.3.3 网格要素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4 网格事件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5 车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3.4 本章小结
4 单个网格的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4.1.1 应用场景描述
        4.1.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架构
    4.2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
        4.2.1 现有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存在的不足
        4.2.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分类及标准化识别
        4.2.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致灾因子赋值模型
    4.3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三维风险分析
        4.3.1 二维风险矩阵存在的不足
        4.3.2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3.3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
        4.3.4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4.3.5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大小计算
    4.4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价
        4.4.1 划分风险控制等级
        4.4.2 建立风险接受准则
        4.4.3 明确风险应对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构建
    5.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5.1.1 应用场景与问题描述
        5.1.2 解决思路与建模流程
    5.2 模型结构分析
        5.2.1 确定系统边界
        5.2.2 绘制因果回路图
        5.2.3 建立系统流量图
    5.3 模型建立与检验
        5.3.1 确定模型方程式
        5.3.2 变量权重赋值
        5.3.3 初始值确定
        5.3.4 模型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事件分析
    6.3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量级评价
    6.4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应对策略仿真分析
    6.5 模型在车务系统现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成品油库的风险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风险管理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管理的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风险管理在成品油库中的发展与应用
        1.3.1 风险管理在成品油库中的发展
        1.3.2 风险管理在成品油库中的应用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风险管理
        2.1.1 风险管理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的意义
        2.1.3 风险管理的目标
    2.2 风险管理程序
    2.3 风险评价思路
    2.4 风险评价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模糊数学算法
第三章 成品油库风险危险因素分析与识别
    3.1 公司简介
        3.1.1 ZT公司基本情况
        3.1.2 ZT公司布局及主要构建筑物情况
        3.1.3 ZT公司油库工艺流程
        3.1.4 危险货物种类
        3.1.5 区域气象条件
    3.2 成品油库安全特点分析
        3.2.1 危险货物作业安全特点分析
        3.2.2 装卸、储存货种的危险有害特性分析
    3.3 成品油库危险风险分析与识别
        3.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第四章 成品油库风险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构建安全因素集
    4.3 建立安全因素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3.1 建立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3.2 建立三级因素指标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4 各指标权重值
    4.5 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4.5.1 确定评语集
        4.5.2 确定因素评价系数
        4.5.3 单因素评判
        4.5.4 整体风险评价
第五章 成品油库安全保障措施
    5.1 规避人为因素风险的保障措施
        5.1.1 培训教育管理
        5.1.2 组织机构管理
        5.1.3 人员安全行为管理
    5.2 规避设备因素风险的保障措施
    5.3 规避环境因素风险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认识和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建筑火灾风险辨识研究现状分析
        1.3.2 火灾风险耦合研究现状分析
        1.3.3 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1.3.4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其逻辑关系分析
    2.1 火灾风险因素辨识
        2.1.1 第一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2.1.2 第二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2.1.3 第三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2.2 基于扎根理论的关键火灾风险因素判别及概念模型
        2.2.1 研究文献回顾
        2.2.2 深度访谈资料分析
        2.2.3 典型案例资料分析
        2.2.4 关键火灾风险因素确定与概念模型
    2.3 基于ISM的火灾风险因素逻辑关系分析
        2.3.1 ISM分析要素确定
        2.3.2 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建立
        2.3.3 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与层次化处理
        2.3.4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
    3.1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理论分析
        3.1.1 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及分类
        3.1.2 火灾风险的成因分析
        3.1.3 火灾风险耦合的形成及演化机理
    3.2 基于SD模型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分析
        3.2.1 同质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3.2.2 双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3.2.3 多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3.3 火灾风险耦合过程中的风险流分析
        3.3.1 同质因素风险流耦合
        3.3.2 双因素风险流耦合
        3.3.3 多因素风险流耦合
    3.4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
        3.4.1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3.4.2 基于复杂网络的火灾风险耦合N-K模型构建
        3.4.3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3 基于风险耦合的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4.1.4 基于SWEM的二级与三级指标权重计算
    4.2 风险评价指标评分细则
        4.2.1 建筑内外部环境评分细则
        4.2.2 消防设备与器材评分细则
        4.2.3 人为因素评分细则
        4.2.4 消防安全管理评分细则
    4.3 物元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构建
        4.3.1 可拓物元模型的构建
        4.3.2 火灾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4.3.3 火灾风险可拓测度
        4.3.4 火灾风险多级可拓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5.1 评价对象基本概况
        5.1.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5.1.2 项目检查情况
        5.1.3 项目实际评分
    5.2 基于物元多级可拓模型的火灾风险评价研究
        5.2.1 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确定
        5.2.2 关联度计算
        5.2.3 多级可拓评价
        5.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5.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5.3.1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重点火灾风险因素判别
        5.3.2 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5.3.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城市建筑火灾案例统计表
    附录B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C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步骤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可拓理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地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铁运营事故分类与统计分析
    2.1 运营事故分类
    2.2 运营事故调查与统计
        2.2.1 基础数据调查
        2.2.2 运营事故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风险因素分析
    3.1 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3.2 人为影响因素
    3.3 设备设施影响因素
    3.4 管理因素
    3.5 环境因素
    3.6 建立地铁运营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
        3.6.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6.2 建立关联矩阵
        3.6.3 计算可达矩阵
        3.6.4 分解可达矩阵
        3.6.5 递阶结构层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运营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设计流程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4.1.4 评价指标的释义及量化方法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4.2.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4.2.3 相对熵综合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
    4.3 可拓物元评估模型
        4.3.1 可拓理论
        4.3.2 物元概念
        4.3.3 可拓集合
        4.3.4 距离公式
        4.3.5 关联函数
    4.4 建立地铁运营安全可拓风险评估模型
        4.4.1 建立物元矩阵
        4.4.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4.4.3 确定待评物元
        4.4.4 确定关联函数
        4.4.5 确定综合权重
        4.4.6 确定安全评价等级关联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拓风险评估模型的实例应用
    5.1 概述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1 主观权重的确定
        5.2.2 客观权重的确定
        5.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5.3 地铁运营安全的多级可拓风险评估
        5.3.1 三级指标综合关联度的确定
        5.3.2 二级指标综合关联度的确定
        5.3.3 一级指标综合关联度的确定
        5.3.4 各级指标可拓物元风险评估等级
    5.4 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外部分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
附录B 国内部分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
致谢

(8)基于HFACS的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趋势
        1.1.1 引言
        1.1.2 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事故致因因素分类框架的构建及因素间关系的测量
    2.1 引言
    2.2 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人为因素分类框架
        2.2.3 数据编码
        2.2.4 让步比分析
    2.3 结果
        2.3.1 描述性统计
        2.3.2 致因因素的频数
        2.3.3 致因因素间的关系
        2.3.4 五个层级间的路径
    2.4 讨论
        2.4.1 主要致因因素
        2.4.2 错误的路径:不同层级人为因素间的关系
    2.5 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监管作用的研究
    3.1 引言
    3.2 概念模型及假设
        3.2.1 政府监管
        3.2.2 组织影响
        3.2.3 不安全监督
        3.2.4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
        3.2.5 不安全行为
    3.3 方法
        3.3.1 数据来源
        3.3.2 结构方程模型及变量
    3.4 结果
        3.4.1 测量模型
        3.4.2 结构模型
    3.5 讨论和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假设
        4.2.1 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
        4.2.2 风险偏好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4.2.3 风险感知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4.2.4 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的交互作用
        4.2.5 性别、年龄、驾龄的调节效应
    4.3 方法
        4.3.1 数据收集和样本
        4.3.2 调查问卷
        4.3.3 分析方法
    4.4 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的效应
        4.4.3 调节效应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局限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局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2.1.2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2.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理论
        2.2.1 施工安全风险耦合的内涵
        2.2.2 施工安全风险耦合的基本原理
        2.2.3 施工安全风险耦合的分类
    2.3 系统动力学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分析
    3.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辨识
        3.1.1 人为因素风险
        3.1.2 环境因素风险
        3.1.3 机械因素风险
        3.1.4 管理因素风险
    3.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机理
    3.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作用关系
        3.3.1 同质单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关系
        3.3.2 异质双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关系
        3.3.3 异质多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模型构建
    4.1 风险耦合模型的比选
        4.1.1 常见的风险耦合模型
        4.1.2 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及选择
    4.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N-K模型构建
        4.2.1 风险耦合网络特性
        4.2.2 N-K模型构建
    4.3 实证分析
        4.3.1 风险耦合T值的计算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解耦思想下的耦合风险管控措施的提出
    5.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耦合风险解耦原理
    5.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耦合风险管控措施
        5.2.1 耦合前的风险管控措施
        5.2.2 耦合中的风险管控措施
        5.2.3 耦合后的风险管控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研究现状
        1.2.2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研究现状
        1.2.3 脆性理论在各领域的应用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基本理论
    2.1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复杂性
        2.1.1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复杂特点
        2.1.2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的客观存在
    2.2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界定
        2.2.1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定义
        2.2.2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基本概念
    2.3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基本特性
    2.4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的激发机理
        2.4.1 脆性产生的本质原因
        2.4.2 脆性激发条件
        2.4.3 脆性激发机理
    2.5 脆性理论与相关理论的区别
    2.6 本章小结
3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结构及脆性影响因素研究
    3.1 脆性的发生与传递模型
    3.2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结构
    3.3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影响因素研究
        3.3.1 “人”脆性影响因素
        3.3.2 “管理”脆性影响因素
        3.3.3 “船舶”脆性影响因素
        3.3.4 危化品“货物”脆性影响因素
        3.3.5 “环境”脆性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源研究
    4.1 脆性源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一致矩阵
        4.1.3 模糊层次分析法
    4.2 脆性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4.3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主脆性源的确定
        4.3.1 脆性源重要度数据处理
        4.3.2 主脆性源的确定
        4.3.3 基于主脆性源的安全管理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联系熵研究
    5.1 脆性联系熵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
        5.1.1 熵理论
        5.1.2 集对分析
        5.1.3 脆性联系熵
        5.1.4 突变级数法
    5.2 脆性关联性判别标准
    5.3 脆性联系熵权系数的确定
    5.4 危化品船舶事故脆性关联实例分析
        5.4.1 事故实例数据处理
        5.4.2 脆性联系熵计算
        5.4.3 基于联系熵的脆性管控重点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问卷样式
附录Ⅱ 危化品船舶事故报告原始统计数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加强人为因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研究[D]. 吴立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研究[D]. 任军.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3]燃气管道安全风险中人-环因素耦合作用分析及仿真研究[D]. 方芳.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4]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D]. 张华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5]成品油库的风险管理分析[D]. 于洋.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6]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D]. 王婉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20
  • [7]基于可拓理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郑欣洁.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8]基于HFACS的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研究[D]. 景琳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研究[D]. 张小龙.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10]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脆性研究[D]. 王喆.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加强人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