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一、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顾晓薇,张延年,张伟峰,赵昀奇,李晓慧,王宏宇[1](2022)在《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建材化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了工业大国的行列,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在制定工业发展计划的同时,更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在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了很多生态污染问题,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堆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地破坏。主要论述了典型大宗工业固废(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炉渣及脱硫石膏)高值建材化用的研究现状,对6种典型工业固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值建材化利用的可行性措施。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建材化利用是确保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要想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人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工业固废处置和利用方式。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工业固废跨行业的协同处置和利用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提供合理参考。

张力,李星吾,张元赏,梁莎,刘寒梅,李喜龙,葛春亮,杨家宽[2](2021)在《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作为煤燃烧副产物,其处理处置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以下简述了粉煤灰的物化性质,对近十年来粉煤灰在建筑材料制备、金属回收、吸附剂制备、土壤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概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粉煤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仓,金亮,陈航超,温智平[3](2021)在《粉煤灰资源化提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作为煤炭燃烧过程中主要的伴生产物,其资源化利用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粉煤灰基本理化性质及其资源化提取现状,包括提取未燃炭、空心微珠、磁性微珠、氧化铝、稀土元素、锂元素、镓元素和铀元素。探讨了粉煤灰资源化提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田巧艳,亢福仁,张凯煜,张鑫,王少力,刘馨月[4](2021)在《煤基固废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煤基固废大量堆存的现状不仅是对资源本身的浪费,而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它的处置已成为倒逼企业运行的重要压力之一。以产生量大、利用受限、污染严重的煤基工业固废为切入点,以实现煤基固废高值化、规模化消纳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综述了煤基固废产生、性质及其综合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煤基固废在土壤改良、共堆肥、环境污染修复等生态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生态化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煤基固废未来在环保材料及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梦闪,黄伟欣,张臻悦,张文才,唐鸿鹄,曹学锋,孙伟[5](2021)在《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与选矿富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元素储量丰富,其中高价值稀土元素的浓度明显高于传统稀土矿石资源,这些稀土元素的综合利用和经济回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高效富集方法是决定该类资源能否经济、有效回收的关键之一。总结了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元素赋存形态与特征以及选矿富集的研究进展,有望为从煤及其副产物中提取稀土元素提供参考。

徐硕,杨金林,马少健[6](2021)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煤灰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金属冶炼和和供热取暖等消耗煤炭的环节,不能有效利用会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危害。我国粉煤灰产量巨大,地区分布不均衡,且有季节性差异,导致粉煤灰利用率低,且地区性差异大。总结了粉煤灰在建筑建材、环保、农业、化工和冶金等领域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粉煤灰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粉煤灰利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王海成,金娇,刘帅,高玉超,李锐,冯明珠,熊剑平,LIUPengfei[7](2021)在《环境友好型绿色道路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指出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建设的先行者,是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道路领域绿色、高效发展,对国内外绿色道路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综述,并对绿色道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从多学科交叉以提高道路性能入手,系统归纳现阶段不同类型功能型道路的材料组成、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着重阐述自调温道路、自愈合道路以及自俘能道路的应用机理、方式和现状;基于再循环利用理念,介绍再生沥青混合料(RAP)、建筑固废和废塑料等材料在道路中的应用技术及方式方法,阐述大宗工业固废在道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大宗工业固废路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和建议;对冷补、温拌和清洁化等绿色道路施工工艺与技术从工艺、实施角度等方面进行总结与评估。本综述可为绿色道路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道路工程绿色化的创新与发展。

张镱键[8](2021)在《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燃煤电厂粉煤灰的大量产生与堆积;另一方面,燃煤电厂、化工等重点行业产生的CO2的无序超排放,以上过程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粉煤灰的高值资源化利用和CO2的吸附降解,本论文利用粉煤灰碱熔融—水热合成沸石分子筛,并将其应用于CO2的治理,实现煤炭行业对粉煤灰“以废治废,综合利用”的价值。本论文针对粉煤灰预处理条件对杂质去除率的影响、合成工艺参数对沸石分子筛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沸石分子筛在不同吸附温度和压力对CO2的吸附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采用陕西某电厂的粉煤灰为原料,发现粉煤灰中碱性氧化物和有机碳等杂质含量较高,考虑到经济、便捷等因素,采用高温焙烧及酸处理对粉煤灰进行预处理除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除杂条件:焙烧温度为800℃,盐酸浓度为6mol/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h,液固质量比为4:1,在该条件下Fe2O3、CaO和有机碳去除率分别达到55.6%、53.9%及100%。(2)采用碱熔融-水热合成法,通过调节合成工艺参数,利用除杂后的粉煤灰制备出NaA型、NaX型沸石分子筛。以BET、XRD、SEM、FT-IR等表征分析确定了 NaA型和NaX型沸石分子筛的最优工艺参数:灰碱比1:1.2、固液比1:6、晶化时间5h(NaA)和晶化时间6h(NaX),其比表面积分别为27.3671m2/g和608.1947m2/g。并利用合成的NaA型沸石分子筛,制备了 CaA型沸石分子筛,其比表面积为471.8638m2/g。(3)以CO2作为目标吸附质,研究了 3种沸石分子筛对CO2的吸附容量、对CO2/N2选择性吸附,分析了沸石分子筛种类、吸附时的压力和温度对CO2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X型沸石分子筛对CO2吸附容量明显高于NaA和CaA型沸石分子筛,并在吸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为0℃、1bar时,NaX型沸石分子筛对CO2吸附容量达到最高(4.32mmol/g),且在此条件下对N2的吸附量仅为0.35 mmol/g,具备较好的CO2/N2选择性吸附。(4)对NaX型沸石分子筛经过经济计算分析可知,在不考虑前期固定资产和人力成本情况下,实验处理1t粉煤灰可得到0.9t NaX型沸石分子筛,运营成本约为3314元,净利润为2086元,具有巨大社会及环境效益。

奇晓蕾[9](2021)在《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公司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曾庆钋[10](2021)在《利用钨尾矿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钨尾矿是钨矿在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我国钨矿的品位较低,在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可占原矿的95%以上。截至目前,我国钨尾矿的堆积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吨以上,因此,钨尾矿的二次资源利用成为了众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以钨尾矿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地质聚合物(简称“地聚物”),通过该方式能够促进钨尾矿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由于原料的活性较低,本课题首先通过碳酸钠对钨尾矿及粉煤灰原料进行煅烧活化,以所制备地聚物的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活化条件对原料活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活化前后的原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钠能够使原料中的Si-O-Si以及Si-O-Al结构发生解聚,并主要生成Na6.8(Al6.3Si9.7O32)物相,活化后的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反应活性。对活化后的原料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制备地聚物,研究了原料中不同的硅铝比例、压制压力、养护温度以及不同龄期对地聚物性能的影响,这些条件主要影响地聚合反应中的聚合过程,结果表明当原料Si/Al=1.23、压制压力为15 MPa,90℃恒温养护24h后再置于室温下养护,该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地聚物性能最佳,3 d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11MPa,并且随着地聚物龄期的增长抗压强度也逐渐增大。将优选条件下制备的地聚物与普通硅酸盐水泥试样进行耐高温性、耐酸性以及收缩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地聚物的性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试样,同时对高强度不同碱掺量下的地聚物进行泛霜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多种碱掺量煅烧的配方中,钨尾矿中碳酸钠掺量为30wt%,粉煤灰碳酸钠掺量为50wt%制备的地聚物加水浸泡后,Na+浸出浓度最低,地聚物在28 d后无“泛霜”现象产生。本研究表明钨尾矿可以作为制备地聚物的一类良好原材料,同时本研究内容对于利用其它尾矿用于制备地聚物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建材化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铁尾矿制备建筑材料现状
    1.1 煅烧水泥熟料
    1.2 混凝土骨料
    1.3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
2 粉煤灰制备建筑材料现状
    2.1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
    2.2 制备地质聚合物
    2.3 制备陶粒
3 冶炼渣制备建筑材料现状
    3.1 高炉渣制备建材
    3.2 钢渣制备建材
    3.3 铁合金渣制备建材
4 煤矸石制备建筑材料现状
    4.1 用于生产水泥
    4.2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
    4.3 混凝土骨料
    4.4 烧制陶粒
    4.5 制备烧结砖
5 炉渣制备建筑材料现状
    5.1 混凝土轻质骨料
    5.2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
    5.3 制备陶瓷产品
6 脱硫石膏制备建筑材料现状
    6.1 生产硫铝酸盐水泥
    6.2 硅酸盐水泥缓凝剂
    6.3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
7 结论

(2)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性质
    1.1 物理性质
    1.2 化学性质
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进展
    2.1 建材领域
    2.2 金属回收
    2.3 粉煤灰吸附剂
    2.4 土壤改良
3 结语

(3)粉煤灰资源化提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基本理化性质
    1.1 物理性质
    1.2 化学性质
2 粉煤灰资源化提取现状
    2.1 粉煤灰中未燃炭的回收
    2.2 粉煤灰中空心微珠/磁性微珠的回收
    2.3 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提取
    2.4 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提取
        2.4.1 粉煤灰中稀土元素提取
        2.4.2 粉煤灰中镓的提取
        2.4.3 粉煤灰中锂的提取
        2.4.4 粉煤灰中铀的提取
3 粉煤灰资源化提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1)粉煤灰细化分类。
    2)粉煤灰中未燃炭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高附加值利用。
    3)粉煤灰资源化提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4)粉煤灰提铝过程协同回收微量元素技术工艺的研发。
    5)粉煤灰提铝残渣的资源化利用开发。
    6)粉煤灰资源化提取技术亟待突破。

(4)煤基固废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煤基固废产生及其特性
2 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现状
3 煤基固废生态化利用研究现状
    3.1 土壤改良
    3.2 共堆肥
        3.2.1共堆肥进程
        3.2.2 重金属有效性
        3.2.3微生物群落结构
    3.3 环境污染修复
    3.4 生态化利用潜力分析
4 展望

(5)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与选矿富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煤中稀土的赋存特征
    1.1 稀土含量特点
        1.1.1 世界主要产煤国
        1.1.2 中国东北赋煤区
        1.1.3 中国华北赋煤区
        1.1.4 中国西北赋煤区
        1.1.5 中国华南赋煤区
        1.1.6 中国滇藏赋煤区
    1.2 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1.2.1 不同成因类型煤
        1.2.2 不同成煤时期煤
        1.2.3 不同变质程度煤
    1.3 稀土赋存状态
2 煤副产物中稀土的赋存特征
    2.1 稀土含量特征
    2.2 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2.3 稀土赋存状态
3 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的选矿富集
    3.1 重选富集
    3.2 磁选富集
    3.3 浮选富集
    3.4 X射线拣选富集
    3.5 其他富集方法
4 结论与展望

(6)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的性质
2 粉煤灰综合利用
    2.1 建筑建材领域中的应用
        2.1.1 制砖
        2.1.2 制混凝土
        2.1.3 制水泥
        2.1.4 铺路
        2.1.5 制陶瓷
    2.2 环保领域的应用
        2.2.1 处理废水
        2.2.2 改性粉煤灰处理烟气
    2.3 农业领域的应用
        2.3.1 磁化肥
        2.3.2 改良土壤
    2.4 化工领域的应用
    2.5 冶金领域的应用
        2.5.1 铝回收
        2.5.2 镓回收
        2.5.3 其他金属回收
3 结论

(7)环境友好型绿色道路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型道路技术
    1.1 自调温道路
        1.1.1 相变调温道路
        1.1.2 热反射道路
        1.1.3 热阻式道路
        1.1.4 保水道路
        1.1.5 自调温道路发展前景
    1.2 自愈合道路
        1.2.1 基于感应加热技术的自愈合道路
        1.2.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道路
        1.2.3 纳米黏土改性沥青路面材料
        1.2.4 自愈合道路发展展望
    1.3 自俘能道路
        1.3.1 压电集能道路
        1.3.2 光伏发电道路
        1.3.3 热电集能道路
        1.3.4 自俘能道路发展前景
    1.4 其他功能型道路
        1.4.1 光催化道路
        1.4.2 主动除冰雪道路
        1.4.3 降噪道路
        1.4.4 自发光道路
2 资源再利用技术
    2.1 路面再生
        2.1.1 热再生技术
        2.1.2 冷再生技术
    2.2 工业固废
        2.2.1 钢渣
        2.2.2 铜渣
        2.2.3 赤泥
        2.2.4 煤矸石
        2.2.5 粉煤灰
    2.3 建筑固废
        2.3.1 建筑固废集料再生
        2.3.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2.4 废轮胎
    2.5 生物沥青
    2.6 废塑料
3 绿色施工技术
    3.1 冷补施工工艺
    3.2 温拌施工工艺
        3.2.1 发泡降黏温拌技术
        3.2.2 有机添加剂降黏温拌技术
        3.2.3 化学添加剂降黏温拌技术
    3.3 清洁化施工工艺
4 结论及展望

(8)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及其环境影响
        1.1.1 粉煤灰的来源及性质
        1.1.2 粉煤灰的危害
    1.2 粉煤灰的利用现状
    1.3 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现状
        1.3.1 沸石分子筛概述
        1.3.2 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的方法与进展
    1.4 沸石分子筛在CO_2吸附领域的应用
        1.4.1 CO_2的危害
        1.4.2 CO_2固体吸附剂
        1.4.3 沸石分子筛在CO_2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原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2.2.1 粉煤灰的预处理
        2.2.2 A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
        2.2.3 NaX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
        2.3.3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4 低温氮气吸脱附分析(BET)
        2.3.5 X射线荧光光谱(XRF)
    2.4 CO_2吸附实验
第3章 粉煤灰预处理研究
    3.1 引言
    3.2 原料粉煤灰物化性质分析
        3.2.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3.2.2 粉煤灰的微观形貌
        3.2.3 粉煤灰的物相组成
    3.3 粉煤灰预处理实验设计
        3.3.1 高温焙烧实验设计
        3.3.2 酸处理实验设计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高温煅烧对除杂率的影响
        3.4.2 酸处理对除杂率的影响
        3.4.3 酸浸粉煤灰对铝的影响
        3.4.4 预处理后粉煤灰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粉煤灰合成A型分子筛的研究
    4.1 引言
    4.2 A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因素实验对合成NaA型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3.2 粉煤灰合成最优A型沸石分子筛的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粉煤灰合成NaX型分子筛的研究
    5.1 引言
    5.2 NaX型分子筛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单因素实验对合成NaX型沸石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5.3.2 粉煤灰合成最优NaX型沸石分子筛的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沸石分子筛对CO_2的吸附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6.1 引言
    6.2 CO_2吸附测试步骤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合成工艺参数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2 沸石分子筛类型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3 吸附压力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4 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5 CO_2/N_2的选择性吸附分析
        6.3.6 吸附剂可循环利用分析
    6.4 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10)利用钨尾矿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钨尾矿利用现状
    1.3 地聚物研究现状
        1.3.1 地聚物
        1.3.2 地聚物制备工艺
        1.3.3 地聚物反应机理
        1.3.4 地聚物的应用
        1.3.5 利用尾矿制备地聚物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钨尾矿
        2.1.2 粉煤灰
        2.1.3 其它材料
    2.2 材料表征与地聚物抗压强度测试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2.3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
        2.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6 抗压强度测试
    2.3 主要实验设备
第三章 钨尾矿及粉煤灰加碱煅烧活化研究
    3.1 引言
    3.2 煅烧温度对原料活化的影响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碱掺量对原料活化的影响
        3.3.1 实验设计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化原料合成地聚物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Si/Al比对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压制压力对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4.3.1 试验设计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养护温度对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不同龄期对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4.5.1 实验设计
        4.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钨尾矿基地聚物耐久性及泛霜性研究
    5.1 引言
    5.2 耐高温性能研究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耐酸性能研究
        5.3.1 实验设计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收缩性研究
    5.5 泛霜性研究
        5.5.1 试验设计
        5.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建材化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顾晓薇,张延年,张伟峰,赵昀奇,李晓慧,王宏宇. 金属矿山, 2022
  • [2]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J]. 张力,李星吾,张元赏,梁莎,刘寒梅,李喜龙,葛春亮,杨家宽. 建材发展导向, 2021(24)
  • [3]粉煤灰资源化提取研究进展[J]. 刘仓,金亮,陈航超,温智平. 煤炭工程, 2021(S1)
  • [4]煤基固废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J]. 田巧艳,亢福仁,张凯煜,张鑫,王少力,刘馨月. 榆林学院学报, 2021(06)
  • [5]煤及其副产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与选矿富集研究进展[J]. 李梦闪,黄伟欣,张臻悦,张文才,唐鸿鹄,曹学锋,孙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1
  • [6]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徐硕,杨金林,马少健.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3)
  • [7]环境友好型绿色道路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海成,金娇,刘帅,高玉超,李锐,冯明珠,熊剑平,LIUPengfei.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7)
  • [8]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D]. 张镱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公司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奇晓蕾.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10]利用钨尾矿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D]. 曾庆钋.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