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选举表明了什么

这次选举表明了什么

一、这次大选展示了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孙波[1](2021)在《右翼民粹政党与英法德疑欧主义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欧洲一体化是战后欧洲国家为克服20世纪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造成的灾难而做出的国家治理和区域治理的制度创新,是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实验室,也使欧盟成为国际力量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然而,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民众支持一体化的“宽容共识”不断弱化,出现了质疑、反对甚至解体欧盟的“疑欧主义”理念、运动和更广义的实践,渗透到欧盟和成员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力量相对下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面临诸多困境,逆全球化思潮兴起,欧盟一体化遭受制宪受挫、欧债危机、难民浪潮、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爆发等多重现实挑战,疑欧主义成为在这—背景下崛起的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的重要目标和现实抓手,二者相互利用,相互融合,相互推动,使二战后70多年发展起来的欧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乃至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在以下领域开展了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疑欧主义的历史与现状、此轮民粹主义兴起的特点及其对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影响、欧盟主要成员国民粹政党崛起及其影响、英国脱欧变局后疑欧主义和去欧洲化的发展等。本文选取此轮疑欧主义和民粹主义在欧洲合流现象中最为活跃、影响最大的行为体一一右翼民粹政党作为研究对象,聚焦欧洲核心国家英、法、德三大国21世纪初以来的情况,分析其右翼民粹政党如何利用疑欧主义得以产生或扩大影响,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而相对松散的疑欧主义如何借助民粹政党的兴起,扩大了自身对国家体制和主流政治产生影响,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进而对成员国与欧盟的关系及欧盟的角色和未来产生多方面的挑战。学术界既有研究更多从多维视角分别研究欧洲民粹主义政党或疑欧主义运动。近十多年来民粹主义上升为理解欧洲政治乃至全球政治核心概念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民粹主义的主要载体右翼民粹政党为切入点,突出其重点政策目标—一对欧洲关系维度,并与另一相互交叉、又有所区别的疑欧主义联系起来,寻求学理和政策层面的发现和启示。在研究方法和路径层面,本文主要采取比较政党研究的路径,同时选取欧洲三大国主要右翼民粹政党一一英国独立党/脱欧党、法国国民联盟(原国民阵线)和德国选择党开展深度案例研究,聚焦这些政党的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发展路径、选举表现、行为策略等问题;使用政党竞选纲领、《欧洲晴雨表》大型民调数据、欧盟和成员国官方文件等一手资料;关注政党领导人的背景、思想、身份、行为及其政治影响;深入分析这一阶段选举表现(初级选举的本国大选和次级选举的欧洲议会选举);动态追踪英国脱欧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发展。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析,在比较二者的共性和差异的基础上挖掘其动因、前景及其在国家、欧洲和全球层面的影响。同时关注这些传统边缘政党走向准主流政党,或者对国家重大发展方向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过程中在政党政治、国家治理、地区和全球治理层面表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和规律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注意到右翼民粹政党在欧盟政治版图影响力整体上升,对西方民主制度和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挑战。传统政党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入的当下,愈发面临代表性的危机。民粹政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政党政治体系,使欧洲政党政治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民粹政党的崛起对于在国家治理中理解和看待政党“主流”和边缘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论文的研究表明,21世纪初以来,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英、法、德三个欧盟主要成员国都呈现出右翼民粹政党崛起的态势,疑欧主义是右翼民粹政党政治议程中最活跃、现实指向性明确而又具备一定民众支持基础的部分,在右翼民粹政党准主流化和各国对欧政策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三国的民粹政党在与疑欧主义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它们都加强了本国和欧盟层面的疑欧主义;借助疑欧主义推进了传统边缘政党在本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反建制、反欧盟是右翼民粹政党的话语特点,因为欧盟制度化设计是建立在传统的自由主义之上的,对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形成制约,同时也在追求边缘政党主流化的过程中弱化了该党极端的意识形态和政策理念。同时,受各国政治文化和参与欧洲一体化历史经验的影响,三个国家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英国独立党—脱欧党作为单一的疑欧议题政党,在威斯敏斯特模式下充分利用本国强烈的疑欧主义传统,促进了保守党的民粹化演变,撬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杠杆,导致了英国脱欧重大变局的出现,然而,在更广泛的民粹主义议题上并未取得突破,面临进一步边缘化的境地。法国国民联盟在法国政党政治中的历史长、根基深,很大程度上借助疑欧主义实现了准主流政党地位的提升,疑欧主义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但也受到法国民众整体上仍支持一体化和左翼民粹主义兴起竞争的制约。在疑欧主义传统最弱的德国,德国选择党借助欧盟危机和民粹主义浪潮推进了其疑欧主义议程,但影响力的发挥仍取决于德国主流政党博弈的结果。随着英国脱欧,法国和德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的地位增强,但作为特朗普主义遗产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两国提出雄心勃勃的振兴欧盟的计划,希望实现战略自主。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欧盟机构和成员国政府应对疫情暴露出的缺陷为右翼民粹政党反对欧盟提供了新的口实。面临世界大变局,右翼民粹政党如何继续推动疑欧主义,面临怎样的制约,对欧盟未来走向及国际格局发展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顾佳赟[2](2021)在《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柬埔寨在不同时期施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然而,不论其政治发展处于哪一个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发生了何种变化,国家政治权力分配始终受到王权和教权的影响。只是在不同外部环境下,二者施加影响的形式、程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着差别。王权和教权对政治权力分配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权力分配规律本身的诠释,也透射出柬埔寨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本文尝试从这个特定的视角管窥柬埔寨政治文化。柬埔寨古代权力系统依托印度教、佛教构建。政治精英借鉴外来宗教的理论规范和教阶制度构建政治认同。印度教在合法性层面为王权提供加持。石碑、寺院为古代王国圈画了领土范围,建立起初步的中央集权体制。佛教主要起着慰藉心灵,辅助恢复国力的作用,自古与印度教共存。当上座部佛教占据宗教支配地位后,“十王法”成为衡量王权合法与否的严格标准。无论如何,古代柬埔寨的信仰体系是包容性的,外来和本土信仰都是国家认同的组成部分。古代柬埔寨政治文化还呈现出教权从属王权的特点,但同时,二者又相互庇护,共同分享政治权力。然而,围绕宗教信仰建立的政治秩序存在着背离宗教伦理的行为逆流。在王位争夺时呈现出背离亲属关系、君臣伦理和宗教教义的心理取向。法国对柬埔寨的殖民入侵和社会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分配关系。土地私有化改革剥夺了国王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废除奴隶制度改革打破人身依附和人身自由限制关系,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殖民政府还尝试普及法式教育,并致力于扶植亲法国王。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权和教权影响力。随着传统社会秩序被打破,柬埔寨民族主义与反殖民主义开始萌芽。殖民政府成立的佛教研究机构为民族主义觉醒创造了条件。佛学院成为培植民族主义的温室。这也使得柬埔寨民族主义在觉醒伊始就与佛教结合在一起。随着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法国在柬埔寨独立问题上做出让步。柬埔寨在二战后颁布了首部宪法。然而,民主制度在柬埔寨落地之初,其形式就重过内容本身。冷战时期的柬埔寨经历着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政治精英虽然在形式上借鉴西方思想制度,但实践上则倾向于依照传统和实情制定政治规则。独立后,西哈努克延续佛教民族主义思路,提出促进社会发展的“二轮理论”,并进一步提出“佛教社会主义”思想,希望通过佛教宣教,将柬埔寨治理成为“大同社会”。基于佛教社会主义理论,西哈努克创建了极具包容性的政治组织——人民社会同盟,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秉持中立外交原则。然而,在内外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西哈努克的国内外政策最终失衡。朗诺集团推翻西哈努克政府,导致柬埔寨形成国内、国外两个政府的局面。从朗诺政权施行共和制度开始,柬埔寨君主制度被取缔。1993年《柬埔寨王国宪法》恢复了君主立宪制度,将政党政治确立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国王通过运用任命权和赦免权,与各大政党形成博弈。西哈莫尼国王与执政的人民党之间合作多于牵制。国王对人民党权力的加持帮助其成为柬埔寨“超级政党”。人民党在柬埔寨构建起一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并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柬埔寨政府平等、独立和中立的外交形象。与此同时,新宪法重新确立佛教的国教地位,也赋予僧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僧侣通过参加政治和社会公益活动表达政治倾向。柬埔寨政治文化演进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和作用。内部因素源自本土价值观念、庇护关系等传统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文化自我塑造、濡化或拒斥外来文化的能力。外部因素源自外来宗教、强权、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交织,通过王权与教权的互动,以及二者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对柬埔寨政治文化的演进产生作用。然而,无论外部因素如何作用于政治文化,内部因素始终是决定性因素。王权与教权是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内核,二者对权力分配产生作用的方式决定着柬埔寨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柬埔寨从未摆脱过王权和教权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如今,随着宪政制度、政党制度深入人心,柬埔寨形成了王权、佛教、政党同时产生影响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政治权力分配起到关键作用。

刘原媛[3](2021)在《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美国对1990年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在假定德国统一是由两个德国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和民族情感等内因决定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随德国统一而来的德国联盟归属、主权恢复和四大战胜国权利终结等问题的解决,来考察美国在德国统一外部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为二战后西方阵营的领导者,美国始终从国家利益和联盟战略出发看待德国统一问题,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作为管理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抓手。美国支持德国1990年统一既是对二战后联邦德国追随美西方联盟进行民主化改造并对抗苏联的回报,又为美国在1990年代初欧洲局势突变之际维持对欧影响、延续北约在欧存在提供了机会。在围绕德国统一问题的博弈中,美国通过稳住苏联、力挺德国、约束英法,推动了德国统一外部进程的发展,对德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统一、恢复完全主权并继续留在北约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绪论阐明了研究课题对理解美德关系、跨大西洋联盟和冷战终结的意义。第一章点出了国际政治中“德国问题”的内涵,梳理了二战后美国一手策划德国分裂的始末。第二章回顾了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德国统一问题的态度,即原则、口头支持统一,实则奉行实用主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阶段考察布什政府围绕1990年德国统一的外交决策和行动,并通过分析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来评估美国的政策效果。第三章分析1989年初冷战氛围开始消解的背景下,美国对德国统一的“观望政策”和“护持政策”,这一时期美国鼓励联邦德国政府扛起统一大旗,并护持科尔的“十点纲领”既契合西方联盟的战略需要又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第四章重点分析了1990年初美国实行的“推动政策”和统一谈判开启后的“配合政策”,这期间美国提出了解决统一外部问题的“2+4”谈判框架,领导北约进行战略转型,照顾了苏联的安全关切,为苏德谈判获得突破奠定了基础。第五章论述德国统一对德美关系、北约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美关系的影响,认为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部分实现了预期。第六章综述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作用,并借助国际关系理论解读“德国问题”的解决。

朱金志[4](2021)在《英国脱欧党欧洲议会选举与英国大选表现差异分析》文中指出英国脱欧公投后一段时间内,国内传统大党内部陷入分裂,政局混乱,众多小党借机迅速发展,其中英国脱欧党日益吸引力英国选民的支持,该党十分年轻,仅仅创立不到一年就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其领导人为前英国独立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法拉奇个性鲜明且始终具有明显的反欧盟倾向,带领英国脱欧党吸引了较多坚定脱欧选民的选票并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了英国政党中的最高选票,但是该党在2019年年底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却没有获得任何席位,惨败而归,此后该党也日渐式微。脱欧党在同一年内英国举行的两场大选中经历如此大起大落的选情,实在让人惊叹,探究造成如此差异的原因,正式本文讨论的目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简述英国脱欧党的创立背景、过程以及参与两次选举的基本情况。英国脱欧党创立于英国脱欧这一政治议题的背景下,由于脱欧久拖不决,国内政治陷入混乱,保守党对于政局的控制日益感到乏力,工党也不得人心,在此条件下,脱欧党渴望以一支态度鲜明的脱欧派政党身份出现,在英国政坛迅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创立后不久,其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成为英国获得席位最多的政党,获得一场胜利,但是在2019年底英国大选中却一席未得,两次选举结果天差地别。本为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脱欧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原因。英国大选前该党在欧洲议会选举大放异彩,击败了英国国内的两大党且得票率居英国各政党之首,这是该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最辉煌的成绩。由于传统两大党长期对脱欧问题表现欠佳,态度鲜明的脱欧党获得了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提升该党的支持率。同时,欧洲议会选举中主要涉及欧洲议题,而且选民在欧洲议会中会更多地依据其对欧洲问题的态度进行投票,这对脱欧党明显有利。最后,欧洲议会选举具有“次等选举”特性,以往经验研究证明这种特性有利于民粹主义小党获胜。在多重因素作用之下,脱欧党得以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优良成绩。相比于欧洲议会选举的辉煌,英国脱欧党在2019年底举行的英国大选中惨败而归,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将分析脱欧党2019年底英国大选惨败的原因。首先,英国脱欧党是一个典型的单一议题政党,该类型的政党一般并不以获取政治权力或赢得选举为主要目标,而是发挥着影响主流政党、动摇政治议题等其他作用;同时该类型的政党一般在执政能力方面有着先天的局限性,没有一套全面而成熟的政策体系,缺乏执政经验,而且政治议题的改变很容易对该类政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上特点都是该党采取特定的选举策略的重要原因。具体到发展过程中来看,该党作为小党一方面想借政局混乱而充当“搅局者”,在传统政党出现动摇时坚定自己的主张,希望借势扩大影响,但是由于鲍里斯·约翰逊上台后态度十分强硬,脱欧党的政治基础日渐被抢占,再加之英国两党制下小党发展处处受制,最终法拉奇只能退而求其次,保留实力,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法拉奇个人的决定也对该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最后一部分希望通过对本文选题的分析来进一步透视英国政党政治,试图做出一些有限的反思。总之,脱欧党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和国内选举中取得的成绩形成鲜明对比,这与欧洲议会选举的独特性质、传统大党面临的不利环境以及脱欧党在英国大选中采取的“自我牺牲”式的竞选策略等诸多因素有关。

贺文鑫[5](2021)在《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文中认为网络语言泛指互联网载体下使用的交际语言,其简洁幽默与背后蕴含的社会因素呈现出当代网络文化特色。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语言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部分规范正向且广为流传的英汉网络语言被收录到权威词典中,成为通用词汇。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美国作家瑞安·M·米尔纳与惠特尼·菲利普斯共同撰写的《矛盾的互联网:网络上的恶作剧、古怪与敌对》(The Ambivalent Internet:Mischief,Oddity,and Antagonism Online)一书,该书运用网络语言词句撰写和举例,深入探讨了国外网络表达中暗藏的矛盾性特征。国内外网络与社会文化内核相通,但不同语言在构词表意方面微妙的差异为不断涌现的网络新词语构筑了理解门槛。按照传统翻译方法可能难以将国外网络文化还原给对其缺乏了解的目标读者,这为笔者提供了结合中文网络表达进行翻译的思路。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英汉网络语言都具有简洁通俗、创新善变和社会性特征,其构词上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社会文化等多重理据。时下很多英文网络语言缺乏精准汉译,而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中仍然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翻译策略研究。本文通过理据分析抽丝剥茧,以选书翻译实例为基础,提出了保留性、可读性、灵活性三大翻译原则,与追根溯源、增补删改、变音对译、同化迁移、情景补充五大翻译策略,尽可能还原文本特色,提供符合中文网络表达习惯的译文。经问卷验证,各译例在读者间取得了较高认可,展示出理据视角下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可行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英文网络语言的汉译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网络语言翻译研究添砖加瓦。选书中涉及到的各类网络语言现象也可为网络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案例与素材。

刘擎[6](2021)在《2020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突出了全球化时代的风险,也对国际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大选引发的政治危机揭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脆弱性,也敦促大家反思特朗普现象的根源以及民粹主义兴起的心理因素。美国新任总统拜登表达了重建自由国际秩序的明确意愿,但在新的局面下重建的努力将遇到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美国外交政策有可能转向战略收缩。欧盟在疫情冲击下再次发生危机,但欧洲领导人选择加强合作,形成新的复苏方案与财政计划,避免了欧盟经济的崩溃。法国政府为抵制宗教极端主义动议一项新的法案,在抗议与争议中,马克龙总统坚定维护共和国的政教分离原则,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王富迪[7](2020)在《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动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举是台湾社会规模最广泛、影响最深远、重复最频繁的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政治日趋媒介化、社会动员日趋虚拟化,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动员成为了台湾地区选举中的候选人提高自身传播率、受阅率以及支持率的重要手段;网络动员所调动的网民情绪、社群行为以及各类社会资源俨然成为了影响选举的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台湾地区的选举的大致发展脉络,力图围绕选举人如何利用网络来“固票”、“拓票”等选举中的核心任务,重点分析其中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运动与情感动员等相关理论,认为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动员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受特殊的历史经历影响,以及长时间威权时代的压抑而催生出以悲情为底色的情感动员。在网络民粹主义的支配下,这种个人、地区的悲情往往会被放大为整个社会的悲情;二是在政治娱乐化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戏谑性的表达方式,并且强调感官刺激。在具体的网络动员过程中,这使得选举场景影视化、候选人形象祛魅化、选举符号多模态化、选举参与游戏化。随着网络动员平台从观点消息发布平台转变为共享、互动的社交平台,利用社交媒体将候选人打造为“政治网红”;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研判选举趋势;大幅度提高网络社群在网络选战策略中的比重,成为了主要的网络动员平台应用策略。在网络动员平台发生变化的同时,网络动员的主体也从单一、较固定的形态——以候选人、政党为绝对中心,转变成了多层级、流动的主体——候选人、政党、网络社群。依靠弱连接关系,网络动员主体所传递的信息、情绪等,具有快速复制传播、突破圈层、快速变异的特征。此外,在竞选过程中,还需要靠候选人作为媒介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的主导者,进行网络议程设置,这在动员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工具理性的考量下和社会认同的推动下,若采取能激发相对剥夺感的网络议程设置策略,或许更能增强动员势能。

黄洋[8](2020)在《权力下放背景下苏格兰民族党与威尔士党分离主义策略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权力下放是英国在二十世纪末采取的重大宪法改革措施之一。1999年,全英国范围的权力下放正式开始实施。截至2019年末,权力下放已经在英国实行了二十年。遏制分离主义是权力下放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二十年来英国内部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便成为衡量权力下放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与英格兰及北爱尔兰不同,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权力下放具有高度相似性,即通过自治权与族群身份的结合从而形成了族群自治的模式。苏格兰和威尔士不仅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其族群身份也在制度上得到进一步彰显。有观点认为,族群自治对于族群性的强调,为分离主义者利用族群身份的差异来动员民众、赢得更多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维护国家统一而言是危险的。显然,上述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分离主义者的策略会建立在族裔民族主义的基础上。作为民族主义思想的两大分支,族裔民族主义和公民民族主义的区别是明显的。简而言之,前者认为民族应当由客观的、先验的“族群性”来决定,而“族群性”本质上又是通过血缘所赋予的,并以语言、习俗、文化等特质作为外在表现;后者则否认“族群性”是构成民族的唯一决定性标准,而是更加强调个体的主观意愿在维系民族共同体中的作用。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前者往往被认为是非理性的、狭隘的和极端的,后者往往被认为是理性的、开放的和包容的。对于分离主义者而言,构建民族共同体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由于分离主义往往涉及特定族群,因此族裔民族主义在历史上的分离主义运动中并不少见,其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也不容忽视。然而,在当代西方世界,越来越多的分离主义运动开始出现向公民民族主义转变的趋势。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选举政治的现实需要以及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都大大限制了当代西方国家内部分离主义运动利用族群差异等议题来谋求“独立建国”的空间。即使是在族群自治的环境下,这些分离主义者也已很难通过公开宣扬族裔民族主义来达到它们分离主义的目标。虽然它们并未放弃对本族群特质的重视和坚持,但在官方层面上,它们更多地还是以公民民族主义者自居,明确将“民族”的概念建立在基于地域的公民共同体而非族群身份上。这种分离主义策略上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由它们所处的政治及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本文重点考察的对象为苏格兰和威尔士分离主义运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民族主义政党——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权力下放无疑强化了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两个地区的族群身份,同时创造出了以本地区为重心的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为族裔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作为苏格兰和威尔士分离主义运动的主导者,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在权力下放之后并未以排他的族群身份来定义“民族”,而是采取了公民民族主义的策略,将“民族”定义为由本地区各族群共同构成的公民共同体。相应地,两党对于分离主义合法性的构建更多地集中在本地区全体民众的经济、社会等现实利益问题上。不过,即使都采取了公民民族主义的策略,以维护公民共同体的集体利益为诉求,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的发展状况却有较大差异。这说明除了在“民族”构建问题之外,还存在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试图只通过族群身份差异来理解分离主义运动是片面和不准确的。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和案例比较,使用了一定的官方文件、法律条文和民调数据等一手资料。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首先,本文将民族主义理论中族裔民族主义和公民民族主义的视角有机结合起来,引入到英国权力下放与分离主义的研究之中,与传统上的政治、法律研究相互补充,以民族主义政党为切入点展开经验研究,思考客观先在的族群身份和以个人意愿、权利为基础的公民共同体与分离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英国这一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国家的经验研究,丰富、补充了现有民族主义相关理论。其次,本文关注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的最新发展,特别是2016年脱欧公决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探讨脱欧变局对苏格兰和威尔士分离主义的影响,以及英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等问题,力求作出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与判断。最后,本文在关注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在追求分离主义目标时淡化族裔民族主义而侧重公民民族主义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的策略性考量和工具性实质,探讨这一新趋势对未来更广义的分离主义运动的影响。

金美澄[9](2020)在《国民身份危机 ——美国信念与右派身份政治》文中研究说明身份政治近几十年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生态,也成为了左派人士和以族裔、性别、性取向为基础的少数群体争取权益的非常重要的理论阵地,但是经过2016年美国大选,对身份政治的理解从左派转向了右派,美国中下层白人群体对身份政治的拥抱成为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也引起了民粹主义的崛起和保守主义的复兴。为什么白人会借用身份政治这一套话语体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原本在自己国度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白人群体,在移民愈来愈多,感到自身生存空间被压缩、日益强势的左派政治正确的话语环境下,白人认为他们成为了自己国家的“陌生人”,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研究拥抱身份政治的原因也有助于了解当前的美国政治。文章梳理了身份政治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美国身份政治的发展趋势,此外也梳理了2016年大选之后关于中下层白人群体的研究——这些研究指出了全球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分配不平等、传统价值观对白人群体带来的影响。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直接论述白人身份政治出现原因的文章比较少,对于传统价值观影响的解释也比较笼统,考虑到特朗普宣传标语“让美国再次强大”对于中下层白人群体的感召,需要重点考虑美国认同的核心——美国信念带来的影响。客观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随着移民和少数族裔的不断增加使得白人占比越来越低,基督教信仰也在逐渐衰落,全球化和经济结构转型让低收入白人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使得他们把这种被剥夺感和怨恨转移到少数群体身上,更容易被种族主义煽动。除了这些客观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对2016年美国国家选举研究(ANES)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白人对种族身份的维护蕴含着曾经由他们定义的国家身份认同受到挑战的恐慌。以自由、平等、限制政府权力、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美国信念——作为美国国民认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在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主义和亚文化身份兴盛的背景下,受到了冲击。以美国信念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意识形态因素和白人的受害者感受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政治选择,特朗普竞选话语中对旧的、由白人群体主导的美国的召唤引起了白人群体的积极回应,白人身份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维护的、也是最直接可以把自己区别于移民、少数群体的身份。一种新的右派的身份政治自此出现,体现出白人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色彩。这种以身份政治为基础的政治动员方式,既无法为左派解决阶级和族群平等问题提供好的框架和方法,也无法让右派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达成平衡,反而使意识形态的对抗愈发激烈,美国政坛的极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如何弥合左右两派之间的分歧,解决白人群体和少数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美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儒怡[10](2019)在《商业新闻翻译实践报告 ——以CNN商业新闻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海外新闻是我们了解全球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平台,新闻能够带给我们一部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商业新闻是新闻中的一个分支,商业新闻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动态,探讨社会发展方向。而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新闻翻译近年来虽受重视,但未形成系统的翻译理论框架,大部分的研究都不够成熟,商业新闻翻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参与导师的新闻翻译项目研究中,笔者选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科技商业专栏和经济专栏的新闻文本进行翻译。本篇报告主要陈述了这次商业新闻翻译研究的过程和总结。在关联性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原则有最佳关联、认知环境和语境假设。在翻译过程中,难点主要集中在标题翻译、长难句翻译和文化背景的处理。笔者选择适合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分析,包括直译、意译、重组翻译、拆译等方法,探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旨在为译者提供更多的翻译经验。

二、这次大选展示了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这次大选展示了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右翼民粹政党与英法德疑欧主义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疑欧主义的研究现状
        (二)、 右翼民粹政党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框架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欧盟民粹政党与疑欧主义:一种分析框架
    第一节 作为思想与实践的疑欧主义
        一、疑欧主义的概念
        二、疑欧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作为欧洲新兴政治力量的右翼民粹政党
        一、民粹主义的概念
        二、右翼民粹政党的理念
        三、右翼民粹政党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多重危机下右翼民粹政党与疑欧主义的互动模式
        一、危机与民粹主义
        二、欧洲危机与右翼民粹政党
        三、右翼民粹政党与疑欧主义的互动
第二章 英法德三国的疑欧主义的历史与政治背景
    第一节 英国疑欧主义
        一、历史背景
        二、疑欧主义与英国政党政治
        三、疑欧主义与英国民众
    第二节 法国疑欧主义
        一、历史背景
        二、疑欧主义与法国政党政治
        三、疑欧主义与法国民众
    第三节 德国疑欧主义
        一、历史背景
        二、疑欧主义与德国政党政治
        三、疑欧主义与德国民众
第三章 英国独立党和脱欧党与英国疑欧主义
    第一节 英国独立党的政治理念
        一、疑欧主义理念
        二、保守主义理念
        三、民粹主义理念
    第二节 多重危机下英国独立党和脱欧党的兴起与脱欧变局
        一、欧债危机与英国独立党兴起
        二、难民危机与边界管控
        三、英国公投脱欧与独立党的胜利
        四、英国脱欧党成立与脱欧完成
    第三节 英国独立党兴起与英国疑欧主义的发展
        一、英国疑欧主义的巅峰:英国脱欧
        二、右翼民粹疑欧主义与精英化的疑欧主义的融合
        三、后脱欧时代的疑欧主义
第四章 法国国民阵线/国民联盟与法国疑欧主义
    第一节 国民阵线/国民联盟的历史发展与政策主张
        一、国民阵线/国民联盟的历史发展
        二、国民阵线/国民联盟的政策主张
    第二节 多重危机下国民阵线/国民联盟借助选举的进一步崛起
        一、法国大选中国民阵线的表现与影响
        二、欧洲议会选举表现与影响
    第三节 国民阵线/国民联盟兴起与法国疑欧主义的发展
        一、准主流政党的疑欧主义议程
        二、反自由主义、反全球化的法兰西疑欧主义?
第五章 德国选择党与德国疑欧主义
    第一节 德国选择党的成立和政策主张
        一、德国选择党的成立
        二、德国选择党的主要政策主张
    第二节 多重危机下德国选择党撬动德国政党政治格局
        一、欧债危机与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
        二、难民危机下德国选择党的身份转变与影响
        三、借助欧洲议会选举与地方选举影响政党政治版图
    第三节 德国选择党兴起与德国疑欧主义的发展
        一、从隐性疑欧主义到显性疑欧主义
        二、从精英货币疑欧主义到多议题疑欧主义
        三、一体化主要推动力量面临的制约
第六章 英法德右翼民粹政党与疑欧主义关系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英法德在民粹政党与疑欧主义关系上的共性
        一、危机驱动的双重崛起反映了欧洲一体化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二、危机驱动的双重崛起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
    第二节 英法德在民粹政党与疑欧主义关系上的差异性
        一、英法德三国政治文化传统及其与欧盟关系上的差异
        二、英法德三国民粹政党推动疑欧主义发展的路径不同
结论
参考文献

(2)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政治文化概念研究
        二、关于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
        三、关于王权与教权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难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
    第五节 理论框架和基本结构
        一、历史时期划分
        二、王权和教权在政治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文章基本结构
第一章 王权与教权结合初构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本土价值观念塑造柬埔寨政治文化底基
        一、尊崇女性的性别观念
        二、泛灵崇拜的本土信仰
    第二节 印度宗教传入构建王权与教权关系
        一、印度教中的王权与教权结合
        二、佛教替代印度教占支配地位
    第三节 王权与教权结合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多元信仰体系建立思想认同
        二、王权高于教权的政治秩序
        三、宗教伦理秩序下的伦理背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国殖民影响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法国殖民政府弱化王权和教权
        一、推动制度改革削弱王权影响力
        二、插手王位继承意图控制后继国王
        三、控制教育淡化教权和王权影响力
    第二节 法国殖民时期柬埔寨民族主义觉醒
        一、“受阻的”民族意识发展
        二、民族主义思想觉醒和传播
        三、民族主义促成政党政治与宪政体制
    第三节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王权适度调适回应外部压力
        二、佛教民族主义思潮初现端倪
        三、初建的民主制度形式大于内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方政治思想制度冲击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西哈努克佛教社会主义理念与实践
        一、从佛教民族主义到二轮理论
        二、西哈努克佛教社会主义施政理念
        三、佛教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政治实践
    第二节 冷战漩涡中的柬埔寨政治
        一、西哈努克中立外交政策失效
        二、朗诺政权推动“双头政治”形成
    第三节 共产主义对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极左政策对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影响
        二、延续社会主义路线与探求发展道路
    第四节 东西方价值碰撞中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柬埔寨政治受到西方思想制度形塑
        二、王权衰降成就西哈努克个人影响力提升
        三、柬埔寨佛教朝政治化方向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党政治主导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王权政治影响力的边界
        一、受《柬埔寨王国宪法》制约的王权
        二、西哈努克积极参政维护权威
        三、西哈莫尼远离政治保持影响
    第二节 政党政治推动政治发展
        一、当代政党制度构建与发展
        二、主要政治党派关系演变
        三、从“多党”到“一党”政治演变
    第三节 人民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影响
        一、人民党主导柬埔寨政治发展
        二、人民党自我调节适应发展需要
        三、人民党塑造国家对外关系形象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柬埔寨确立多党选举制度
        二、君主立宪制度下形成“强政党”政治
        三、柬埔寨佛教政治化程度加深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柬埔寨政治文化的演进
    第一节 王权与教权并立中的庇护关系
        一、庇护关系根植于本土价值观念
        二、不平衡教俗并立中的庇护关系
        三、现当代意义下的教俗并立关系
    第二节 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演变
        一、印度宗教文化的本土化演变
        二、法国殖民文教系统的本土化演变
        三、西方政治思想制度的本土化演变
    第三节 王权与教权对政治权力分配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3)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与德国统一问题的缘起(1945-1949)
    第一节 国际政治中的“德国问题”
    第二节 美国决定分裂德国
    第三节 德国的分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与德国统一问题的演进(1950-1988)
    第一节 东西对峙:美德默契与分裂固化
    第二节 美苏缓和:美德矛盾与统一新思路
    第三节 德国崛起:新时期的美德关系与统一问题
    小结
第三章 欧洲大变局背景下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
    第一节 欧洲变局与美国政策调整
    第二节 “十点纲领”提出前美国对德国统一的“观望政策”
    第三节 “十点纲领”提出后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护持政策”
    小结
第四章 美国推动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
    第一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推动政策”
    第二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的“配合政策”
    第三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政策的演变和实质
    小结
第五章 美国政策效果评估: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
    第一节 德国统一对德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统一对冷战后北约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德国统一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美关系的影响
    小结
结论
    一、美国政策综述
    二、美国作用概述
    三、德国问题的解决和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英国脱欧党欧洲议会选举与英国大选表现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二)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三) 总结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章 英国脱欧党的创立与2019年两次选举
    第一节 英国脱欧党的成立
    第二节 脱欧党与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
    第三节 脱欧党参与2019年英国大选
第二章 脱欧党为何在欧洲议会选举获得胜利
    一、欧洲议会选举深受欧洲议题影响
    二、传统两大党在脱欧议题中表现欠佳引起选民不满
    三、欧洲议会选举的“次等选举”特性有利于民粹主义小党获胜
    小结
第三章 脱欧党2019年底英国大选惨败的原因
    第一节 脱欧党2019年底英国大选惨败的内部原因
        一、单一议题民粹主义小党的特性不利于其国内大选
        二、脱欧党有意以“让路”策略充当大选的“搅局者”
        三、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的个人因素
    第二节 脱欧党2019年底英国大选惨败的外部原因
        一、保守党强硬脱欧态度动摇脱欧党政治基础
        二、脱欧党作为单一议题政党在两党制中明显受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及相关材料
    二、英文着作及相关材料

(5)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翻译书籍
    1.4 翻译工具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语言研究
        2.1.1 网络语言及其定义
        2.1.2 网络语言的特征
        2.1.3 网络语言翻译研究
    2.2 理据研究
        2.2.1 理据的定义
        2.2.2 理据的分类
        2.2.3 理据与翻译
    2.3 网络语言的理据
第三章 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
    3.1 翻译原则
        3.1.1 保留性原则
        3.1.2 可读性原则
        3.1.3 灵活性原则
    3.2 翻译策略
        3.2.1 追本溯源
        3.2.2 增补删改
        3.2.3 变音对译
        3.2.4 同化迁移
        3.2.5 情景补充
第四章 可行性调研
    4.1 调研设计
    4.2 调研结果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选书网络语言词汇列表
附录 B 英文网络语言汉译接受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调查问卷数据补充
附录 D 原文及译文
致谢

(6)2020西方思想年度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漫长的告别
如期而至的政治危机
特朗普现象的根源
偶像的黄昏尚未来临
难以修复的旧秩序
现实主义的战略转向
欧洲的关键时刻
马克龙的反击
2020年的获奖者与辞世者(69)

(7)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动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社会动员
        1.3.2 网络动员
        1.3.3 情感动员
        1.3.4 圈层理论
    1.4 研究创新
    1.5 研究方案
2 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动员平台
    2.1 Web1.0时代:以观点消息发布平台为主
        2.1.1 BBS:开启网络选战
        2.1.2 WWW:掀起“网络政治参与热”
        2.1.3 Blog:逐渐实现网络双向化互动
        2.1.4 小结
    2.2 Web2.0时代:以共享、互动的社交平台为主
        2.2.1 社群媒体:精准定向传播
        2.2.2 移动新媒体:塑造“政治网红”
        2.2.3 小结
3 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动员主体
    3.1 行为传染的发起者:候选人及其政党
    3.2 圈层裂变的推动者:网络社群
4 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议程设置策略
    4.1 工具理性的考量:经济先行,确立竞选主轴
    4.2 社会认同的倾向:立足两岸关系,生成创意话题
    4.3 政治营销的技巧:“一网四端”,实现话语同频共振
    4.4 底层叙事的逻辑:庶民对决权贵,激发相对剥夺感
5 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情感动员策略
    5.1 善诱情感行为——本土历史催生的悲情动员
        5.1.1 个人悲情:二元对立思维下的弱者抱团
        5.1.2 省籍悲情:族群问题中的身份区隔
        5.1.3 两岸悲情:社会变迁引起的群体不安
    5.2 主打感官刺激——政治娱乐化之下的戏谑式解构
        5.2.1 PS图:选举场景影视化
        5.2.2 恶搞视频:候选人形象祛魅化
        5.2.3 表情包:选举符号多模态化
        5.2.4 网络行为艺术:选举参与游戏化
6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权力下放背景下苏格兰民族党与威尔士党分离主义策略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五、研究意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民族主义理论下的族群性与公民身份建构
    第一节 族裔民族主义
    第二节 公民民族主义
第二章 西方分离主义新趋势与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族群自治、公民共同体建构与西方分离主义的新趋势
    第二节 权力下放下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的策略选择
第三章 权力下放:应对分离主义挑战的英国方案
    第一节 英国国家构建及其特殊性
    第二节 1999年之前的权力下放
        一、首度尝试与受挫(1921-1979)
        二、再次推动与成功实施(1979-1999)
    第三节 1999年之后权力下放的发展
        一、英格兰
        二、苏格兰
        三、威尔士
        四、北爱尔兰
第四章 权力下放后的苏格兰民族党
    第一节 1999年之前的苏格兰民族党
    第二节 苏格兰民族党的成功崛起
    第三节 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决
    第四节 脱欧公决与有关第二次独立公决的争议
第五章 权力下放后的威尔士党
    第一节 1999年之前的威尔士党
    第二节 分离主义目标的正式确立
    第三节 参与威尔士联合政府
    第四节 脱欧公决带来的困境
第六章 比较与分析:两党的分离主义策略及其效果
    第一节 “族裔民族”与“公民民族”之间的选择
    第二节 公民民族主义语境下独立运动的正当性构建
    第三节 苏格兰民族党与威尔士党发展状况的差异及原因
结论
参考文献

(9)国民身份危机 ——美国信念与右派身份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身份政治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身份政治在美国与白人危机
第三章 理论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 理论基础:美国信念
    第二节 分析路径:文化主义
第四章 美国社会的变化:客观数据展示
    第一节 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白人占比的下降
    第二节 不同种族收入情况和收入不平等的扩大
    第三节 宗教信仰:基督教信仰的衰落
    第四节 语言使用情况:西语裔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 美国信念受到挑战:民调数据分析
    第一节 美国国家选举研究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民调中关于美国国家认同的看法
    第三节 2016年大选中白人身份政治的出现
    第四节 白人受害者情绪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中下层白人群体与身份政治的结合
第六章 结语
附录:ANES2016 TIME SERIES DATA中各变量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10)商业新闻翻译实践报告 ——以CNN商业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2.1 Concise Headlines
    2.2 Basic Structure
    2.3 Text Characteristics
    2.4 Writing Tone
    2.5 Requirements of the News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Theor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ory
    3.1 Theoretical Guideline-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3.2 The Applicability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4.1 Techniques of Headlines Translation
        4.1.1 Free Translation
        4.1.2 Literal Translation
    4.2 Difficult Sentence Translation
        4.2.1 Free Translation
        4.2.2 Recast Translation
        4.2.3 Division Translation
    4.3 Business Background Translation
        4.3.1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Translation
        4.3.2 Background Reinforcement Translation
    4.4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Appendix Ⅲ
Acknowledgements

四、这次大选展示了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翼民粹政党与英法德疑欧主义演变[D]. 孙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D]. 顾佳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D]. 刘原媛. 外交学院, 2021(10)
  • [4]英国脱欧党欧洲议会选举与英国大选表现差异分析[D]. 朱金志.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5]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D]. 贺文鑫. 北京大学, 2021(12)
  • [6]2020西方思想年度述评[J]. 刘擎. 学海, 2021(02)
  • [7]台湾地区选举中的网络动员研究[D]. 王富迪. 暨南大学, 2020(04)
  • [8]权力下放背景下苏格兰民族党与威尔士党分离主义策略的比较研究[D]. 黄洋.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9]国民身份危机 ——美国信念与右派身份政治[D]. 金美澄. 南京大学, 2020(05)
  • [10]商业新闻翻译实践报告 ——以CNN商业新闻为例[D]. 张儒怡. 海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这次选举表明了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