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熏炉除尘系统部分技术改造

烟熏炉除尘系统部分技术改造

一、烟化炉收尘系统局部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高怡然[1](2021)在《云南“156项”老工业区空间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文中指出1953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中国与前苏联在遵循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一系列合作。中国为前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稀有矿产、农产品和国际通用货币。而前苏联为中国提供技术、设备并派遣专家帮助中国恢复和建设工业生产。经双方多次协商与变动,实际上确定的援助项目共计162个,正式施工的150项,但由于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公布“156项”工程在先,故后便以“156项”工程为这批建设的统称。“156项”工程是我国工业化的奠基石。在工业史、建筑史、外交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云南地区“156项”工程的老工业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提炼,文章梳理了“156项”工程的立项过程和全国建设成果。厘清了云南“156项”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建设情况。在对云南“156项”工程的行业特征及各项目的整体生产组织架构进行研究后,本文参考系统理论的层级研究方法,结合研究对象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管理体制特点,将研究分为企业、厂矿、单体三个层级,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依次对其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企业层级通过对企业生产组织架构的梳理,结合其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归纳总结了各企业的空间结构。厂矿层级按生产类型将其分为采矿区和重工厂区,分别对其调研现状进行概况,从选址规划、地块组织以及厂区布局的角度对其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单体层级按照功能类型将其分为生产性建构筑物及生活配套设施两大类,从类型、空间、结构、材料、风格等多个角度分别进行剖析。

周杨[2](2020)在《基于AHP-FCE的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电解锌作为我国主要的锌冶炼工艺,其产生的电锌废渣中锌含量最高可达26%,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而且,电锌废渣属于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均具有潜在威胁。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化技术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由于缺乏技术交流、生产效能差异较大、没有统一技术评价标准等问题,该技术发展相对停滞。为解决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水平、清洁生产能力与污染控制等综合评价问题,构建科学、系统、完整且适用于国内企业现状的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典型电锌废渣资源化企业,对比不同回转窑设备、不同运行参数、原料及不同污染处理方式,总结分析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物,识别并确定其物质流输入与输出确定系统评价边界,以主成分分析构建评价层次,结合典型企业生产运行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法,构建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原料、产品、污染三类一级指标,共11项二级指标。并采用该体系对国内典型企业生产运行对比评价,表明该指标体系可适用于同类企业,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典型电锌废渣资源化全过程,确定系统评价边界,基于生产运行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一级指标:原料类指标、产品类指标以及污染类指标,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关键生产运行参数“电锌废渣含锌率、电锌废渣含水率、进窑物料综合焦比、锌金属提取产率、脱硫副产品产率、粗氧化锌粉含锌率、水淬渣产率二氧化硫污染指数、颗粒物污染指数、铅及其化合物污染指数、氮氧化合物污染指数”11项二级指标。(2)对比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结合现有生产运行数据,采用AHP-FCE构建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化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主成分分析中综合评分替代AHP专家打分过程,客观刻画指标权重:原料类指标26.78%,产品类指标20.33%,污染类指标52.88%。(3)基于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化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企业中甲乙生产线进行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生产线乙(Ⅱ类,84.97)运行效果优于生产线甲(Ⅲ类,79.93),并结合生产运行实际进行验证,二者主要差异来自于污染控制,与模型指标权重(污染类指标52.88%)相符,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郭建荣,荆旭冬,周蓉[3](2018)在《江铜铅锌公司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文中研究指明烟化炉—余热锅炉一体化装置,能有效回收吹炼产出的高温烟气余热,但因处理能力提高,引发锅炉热负荷增加,为解决烟化炉余热锅炉顶部烧损的问题,对烟化炉余热锅炉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屏和顶棚水冷壁,以降低烟气温度。改造后,烟化炉余热锅炉运行良好,实现改造目的。

郭建荣,荆旭冬,周蓉[4](2018)在《江铜铅锌公司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文中研究指明烟化炉—余热锅炉一体化装置,能有效回收吹炼产出的高温烟气余热,但因处理能力提高,引发锅炉热负荷增加,为解决烟化炉余热锅炉顶部烧损的问题,对烟化炉余热锅炉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屏和顶棚水冷壁,以降低烟气温度。改造后,烟化炉余热锅炉运行良好,实现了改造目的。

朱军,陈志红,赵新宏[5](2018)在《低品位氧化铅锌矿资源化利用的工业试验》文中认为进行了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烟化炉全冷料生产氧化锌的工业试验,分析了烟化温度、时间、风量风压、鼓风强度及给煤频率等的影响。控制合理的工艺条件,弃渣平均含Zn 1.15%、Pb 0.13%,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陈志红[6](2017)在《低品位氧化锌矿资源化利用的工业生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铅、锌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的类型主要包括硫化矿、氧化矿和混合矿等;在已探明的铅锌矿资源储量中氧化铅锌矿约占1/5,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两大铅锌基地。目前,铅、锌生产主要采用硫化矿精矿,对于低品位的氧化矿,由于没有成熟的选矿工艺和有效的选矿药剂,极难分选或选矿指标不理想,工业开发利用程度极低,低品位氧化矿的高效开发利用是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陕西某矿山公司是集铅、锌采选冶一体化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已探明的氧化矿(Zn+Pb10%)约60万吨,其中可开采的保守储量约32万吨,已开采堆存的氧化锌矿约8万吨。近年来,受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的限制,公司原烧结-鼓风炉-烟化炉处理硫化铅精粉已经停止生产,为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何利用原有设备开展新产品生产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原有烟化炉的设备特点、文献和相关生产实践基础上,对采用低品位氧化锌矿原料直接烟化炉处理提锌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对原有烟化炉的局部改造设计,并确定了全冷料烟化炉直接处理氧化矿的热工条件和生产工艺参数,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氧化矿还原的热力学分析,确定烟化炉渣型和生产物料配比,进行了烟化炉处理氧化矿工艺物料和热量平衡计算。(2)为满足全冷料烟化炉工艺不同于原热料入炉工艺的生产要求,对原有烟化炉的冷却水套、风嘴、温度测量、加料系统和收尘系统等方面的改造措施进行了设计和论述。(3)进行了10个月的氧化矿烟化炉提锌工业试生产,期间重点分析研究了烟化温度、时间、鼓风风量、风压、强度和给煤频率等对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全冷料生产工艺参数。(4)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烟化炉处理低品位氧化锌矿时,铅、锌的挥发率较高,锌挥发率:86.51%,铅挥发率:88.95%,燃煤率24.8%。吹炼采用碱性渣型合理,熔渣的熔点、黏度较低,流动性较好,有利于铅锌的还原挥发,烟化炉弃渣CaO/SiO2约0.637,平均含Zn1.15%、Pb0.13%。(5)对工业试生产的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烟化炉工业试生产期间共处理氧化矿24770.3吨,收到烟尘3452.2吨,其中含Zn金属1835.53吨,含Pb金属253.39吨。产生利润285.35万。

陈学刚,曲洪涛,陈霞[7](2015)在《含锗高铅氧化锌烟尘多膛炉脱氟氯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介绍了会泽冶炼厂多膛炉的规格和技术参数,以及工艺流程。同时对试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摸索出多膛炉处理含锗高铅氧化锌的工艺参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汤景文[8](2014)在《SKS铅冶炼过程有害元素砷流向研究》文中认为砷是铅冶炼过程主要的伴生有害元素,通常会随冶炼过程“三废”排出,严重污染环境、危及健康。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铅冶炼行业砷污染背景不清,砷分布及趋向不明,使得行业难以有针对性地形成有效控制及处置砷污染的技术体系。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典型SKS法铅冶炼工艺中的砷分布及流向特性,建立模型模拟砷在SKS工艺内的物质流经过程,并构建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自动模拟与审计系统,从而实现铅冶炼过程砷流向的持续审计与预测,以探明砷的分布和输出系统的特性,为砷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以人工方式审计了典型SKS炼铅法工艺中砷含量特性,基于现场调研和样品采集、分析,测定了砷在系统范围内各工艺环节和输入、输出物质中的含量。结果显示砷元素在调研系统内广泛存在,鼓风炉烟尘、次氧化锌、阳极泥和反射炉冰铜是砷输出系统的主要出口,共输出了系统中约60%至89%的砷。(2)建立了SKS铅冶炼工艺砷流向审计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了鼓风炉烟尘、次氧化锌、阳极泥和反射炉冰铜的砷流量,检验了模型的模拟结果,均方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偏差和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0055、0.0578、1.565%、0.4755,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对系统主要输出物质的砷含量进行有效模拟。(3)分别建立了SKS铅冶炼工艺砷流向审计线性回归、指数回归和对数回归模型,其中,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均方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偏差和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0068、0.0865、1.3252%和0.5770,其模型精度优于指数回归和对数回归模型。线性回归可作为回归模型的首选建立方法。(4)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和回归模型开展了砷流向模拟与预测,使用了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鼓风炉烟尘、次氧化锌、阳极泥和反射炉冰铜的砷流量,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其它位置的砷流向。模拟与预测结果显示有90%的砷进入鼓风炉及烟花炉环节,48.1%进入粗铅精炼环节,28%进入反射炉环节。将模拟结果对比人工审计所得结果,两者结论相符,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与预测精度,可使用模型开展SKS铅冶炼工艺的自动审计与预测。(5)建立了铅冶炼有害砷元素流向审计与诊断系统,基于系统平台和调研数据开展了砷流向审计与预测研究。系统对占输入砷量91.96%的砷元素流向进行了审计和预测。通过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的铅冶炼过程砷元素流向的自动模型审计与预测,解决了人工审计难以持续审计和模拟预测的问题。

蒋爱华[9](2011)在《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研究社会生产系统的资源综合利用状况、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并提出评判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评估是当前广义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首次提出并定义了泛的概念和泛分析方法,使生产系统的各类生产要素资源能够在统一尺度下进行加总和比较,获得系统的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结果,这在评价方法上是一个新的尝试,评价结果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各类资源、优化能耗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呈现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系统地分析了的意义和作用、分析方法的模型和应用发展状况,指出了目前分析方法在系统综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但同时强调分析方法在指导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2)揭示了包括地球环境在内的任何系统的物质和能源的消耗与利用过程即是消耗过程的本质;发现了开放地球环境系统不断从宇宙获得(主要是太阳能)来维持着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的事实;基于地球环境能力的有限性,提出了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三角形关系图,并且阐述了三者两两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3)基于的稀缺性、可用性等经济学特性,论述了与使用价值的关系;首次提出了泛的概念,论述了商品的泛和价值、商品的和泛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计算资源泛量的原则,并建立了生产系统的各类要素资源即原材料和能源、资金、劳动力以及环境成本等的泛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4)基于泛概念、分析与经济学分析,首次提出了泛分析方法,建立了系统的泛分析和评价模型,并定义了泛利用系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评价指标,为分析和评价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等不同类别的要素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利用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性量化分析方法与评价体系。(5)对复杂的有色金属生产系统——SKS炼铅系统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整个粗铅生产过程的损失分布规律,发现了同样物质流状态下冶金生产系统的收入远大于能量收入的规律,而且冶金炉的分析过程比能量分析更简便、更直观,提出在冶金生产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中应推广分析方法。(6)通过对SKS炼铅系统的泛分析,发现了冶金生产等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很差,这类系统的节能措施应该主要以减少自然资源泛消耗为主,即将节能重点放在降低生产系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作为对比,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泛分析,发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很好,这类系统的节能改造措施应重点放在节约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能源消耗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成本上,而不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

张寿明[10](2009)在《基于冶炼过程及终点判断技术的烟化炉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化炉在我国已具有六十多年历史,至今仍应用于铅、锌、锡冶炼过程,以处理其炉渣及低品位氧化精矿。烟化炉的生产过程,多年来依靠操作工积累的经验,即操作工通过观察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凭经验判断烟化炉炉冶炼是否处于结束(即终点)、强挥发、弱挥发,再进行相应的操作。加之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影响因素甚多,现场环境恶劣及检测水平的限制,迄今为止,烟化炉生产尚未实现自动化及标准化操作。本文对烟化炉的发展现状、研究动态及工艺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热工过程及动力学过程。针对烟化炉燃烧冶炼过程滞后大、非线性、强耦合以及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干扰因素多、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和专家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建立烟化炉燃烧过程的温度控制系统。既保证了较好的控制精度,又达到了快速升温和炉温的稳定,实现烟化炉作业期所需的温度。然而仅靠炉温控制无法实现烟化炉冶炼过程控制。烟化炉目前仍为间隙式冶炼过程,每一炉的来料,工艺情况差异较大,难以形成固定的控制模式,通过多年来优秀烟化炉操作工丰富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对不同的炉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专家”吹炼经验曲线,将专家吹炼经验、炉温、给煤量、还原情况、吹炼时段相结合,研究设计了基于专家吹炼经验、冶炼过程图像识别、冶炼终点多信息融合判断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实现烟化炉冶炼过程控制及标准化操作,使烟化炉冶炼过程处于较佳工作状态,使锌的挥发、废渣含锌量达到较佳值。为了实现烟化炉冶炼过程智能综合控制及标准化操作,冶炼过程和冶炼终点的判断极为重要。通过对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象进行RGB处理、YUV处理、灰度直方图处理法、二值化图像处理、灰度共生矩阵处理等研究,发现烟化炉吹炼终点火焰特征与非终点火焰特征具有明显区别,这为烟化炉吹炼终点判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思路。通过对烟化炉熟练风口操作工经验收集,以及三次风口冶炼过程火焰图像研究发现:烟化炉吹炼过程的各个阶段,其三次风口处火焰在形态、透明度、颜色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采用彩色数字摄像机对烟化炉三次风口处火焰图像进行采集,根据所采集的火焰图像的明亮度、颜色、形态,把其分为强挥发火焰、暗弱挥发火焰、亮黄火焰、暗红火焰、弱挥发火焰和亮白火焰六类。通过在RGB颜色空间、HIS彩色系统YUV色彩系统、下提取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色度、亮度、面积和直方图等特征,采用神经元网络识别技术,分别对上述六类火焰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了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特征与冶炼过程之间的映射关系。由于烟化炉冶炼过程中三次风口处火焰会出现跳跃和闪烁,因此根据单幅火焰的图像进行分累识别就判定其所处的冶炼过程是不科学的。为此,本文提出了根据烟化炉冶炼过程信息进行其冶炼终点判断,即根据连续拍摄的40秒内20幅三次风口处火焰图像分类结果,来判断当前烟化炉冶炼过程可能所处的冶炼阶段,再与前次判决结果进行综合,最终来判定烟化炉冶炼过程是否已到达“冶炼终点”、或是处于“还原挥发”或“温度偏底,需升温”。并开发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烟化炉冶炼过程状态及终点判断软件系统。烟化炉冶炼挥发通常分一次挥发,二次挥发或多次挥发,而每次挥发结束时三次风口火焰图像均与冶炼终点火焰图像相似,加之对冶炼终点影响因素多,要实现冶炼终点的准确判断,仅凭火焰图像识别判断冶炼终点必然有些不足。经过大量现场调研及现场大量历史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烟化炉的冶炼状态判别与加料量的多少、冶炼时间、给煤量、炉内的温度、三次风口火焰的特征等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来实现冶炼终点的判断,将烟化炉在线检测系统采集的炉温、给煤量、冶炼时间、加料量和图像识别系统判断的结果进行融合。在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基础上,给出了烟化炉冶炼终点判断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并将神经网络及参数模板法、图像识别终点判断结果进行综合判决,最终实现冶炼终点判断。提高了烟化炉冶炼终点判别的准确性,并开发了烟化炉冶炼终点判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软件系统。论文所研究开发的基于冶炼过程及冶炼终点判断的烟化炉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已在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铅厂烟化炉冶炼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烟化炉收尘系统局部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化炉收尘系统局部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156项”老工业区空间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综述
        1.1.1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工业遗产相关研究
        1.2.2 “156 项”工程相关研究
        1.2.3 工业遗产视角下“156 项”工程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老工业区形态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层级结构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老工业区
        2.1.2 空间结构
        2.1.3 空间形态
    2.2 构建层级研究的基础理论
        2.2.1 系统理论
        2.2.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3 老工业区形态研究的层级结构
        2.3.1 企业层级
        2.3.2 厂矿层级
        2.3.3 单体设施层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56 项”工程立项背景及发展建设
    3.1 全国“156 项”工程立项背景及建设成果
        3.1.1 立项背景
        3.1.2 产业分布及地域分布
        3.1.3 全国建设成果
    3.2 云南“156 项”工程历史背景及发展建设
        3.2.1 云南“156 项”工程择址背景
        3.2.2 云南“156 项”工程筹备及发展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层级下云南“156 项”工程的形态特征
    4.1 工业企业空间结构的一般类型
    4.2 云南“156 项”工程的企业空间结构
        4.2.1 云南“156 项”工程的企业生产组织架构
        4.2.2 云南“156 项”工程的企业空间结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厂矿层级下云南“156 项”工程的形态特征
    5.1 厂矿规划的相关背景
        5.1.1 相关政策
        5.1.2 规划思想
    5.2 采选矿区
        5.2.1 现状概况
        5.2.2 选址布局——依矿而立、分散布局
        5.2.3 地块组织——以地理环境为主导,自然发散
        5.2.4 厂房排布——生产特点与山地地形相结合
    5.3 重工厂区
        5.3.1 现状概况
        5.3.2 选址布局——离城新建、集中布局
        5.3.3 地块组织——以“单位制”为主导、封闭规整
        5.3.4 厂房排布——根据生产流程的顺序布局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单体设施层级下云南“156 项”工程的形态特征
    6.1 生产性建构筑物
        6.1.1 厂房空间形式
        6.1.2 厂房结构及材料
        6.1.3 生产性构筑物
        6.1.4 生产设备及装置
        6.1.5 整体风格特征
    6.2 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设施
        6.2.1 功能类型及特征
        6.2.2 建筑结构特征
        6.2.3 建筑材料运用
        6.2.4 建筑装饰特征
        6.2.5 建筑风格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思考
    7.1 研究创新点
    7.2 研究主要成果
        7.2.1 对历史发展的梳理及遗存现状的调查
        7.2.2 企业空间结构特征
        7.2.3 厂矿空间形态特征
        7.2.4 单体建构筑物形态特征
    7.3 关于遗产保护及再利用的思考和建议
        7.3.1 保护及再利用的机遇和挑战
        7.3.2 保护及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7.3.3 保护及再利用的目标导向
        7.3.4 保护及再利用的程序制定
        7.3.5 保护及再利用的策略建议
    7.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156 项”工程建成项目名单
附录 C:“156 项”工程调研收集图纸

(2)基于AHP-FCE的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锌废渣特性及危害研究现状
        1.2.2 电锌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现状
        1.2.3 技术评价研究现状用方法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
    2.1 生产工艺及典型企业参数分析
        2.1.1 配料喂料阶段
        2.1.2 反应挥发阶段
        2.1.3 烟气处理阶段
        2.1.4 窑渣处理阶段
    2.2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污染特征
        2.2.1 污染控制分析
        2.2.2 典型企业污染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回收技术评价方法
    3.1 评价方法比选
        3.1.1 典型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3.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AHP-FCE评价法
        3.2.1 AHP步骤
        3.2.2 FCE建模过程
    3.3 AHP-FCE评价法及其优化
        3.3.1 层次分析法优化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回收技术评价模型建立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系统边界确立
        4.1.2 指标确立
        4.1.3 指标体系确定
    4.2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建立因素集合
        4.2.2 建立因素权重集合
        4.2.3 评语集合的构造
        4.2.4 综合评价矩阵的确定
        4.2.5 模型及评价等级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指标体系实例分析
    5.1 企业介绍
        5.1.1 原料来源及特性分析
        5.1.2 基本工艺及主要设备
        5.1.3 数据调查及初步分析
    5.2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评价
        5.2.1 综合评价矩阵确定
        5.2.2 评价等级确定
        5.2.3 对比分析
        5.2.4 改进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加的科研项目

(3)江铜铅锌公司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烟化炉—余热锅炉一体化工艺介绍
3 改造原因
4 改造内容
5 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6 结语

(4)江铜铅锌公司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化炉—余热锅炉一体化工艺介绍
2 改造原因
3 改造内容
4 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5)低品位氧化铅锌矿资源化利用的工业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原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方法
2 工艺流程及参数
    2.1 工艺流程
    2.2 工艺参数
3 全冷料生产特殊工况研究
    3.1 烟化温度
    3.2 风量风压
    3.3 鼓风强度
    3.4 给煤频率
4 结论

(6)低品位氧化锌矿资源化利用的工业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锌的性质
    1.2 锌矿物资源
    1.3 氧化锌矿的处理工艺及研究现状
        1.3.1 选矿处理
        1.3.2 湿法冶金处理
        1.3.3 火法冶金处理
    1.4 烟化炉技术
        1.4.1 处理铅鼓风炉熔渣
        1.4.2 处理锌浸出渣
        1.4.3 处理锡富渣
        1.4.4 处理低品位锡矿
        1.4.5 处理低品位锑矿
    1.5 对次级氧化锌的处理工艺
        1.5.1 生产电锌
        1.5.2 生产添加剂
        1.5.3 制备活性氧化锌
        1.5.4 制备高级氧化锌
        1.5.5 制备饲料级氧化锌
    1.6 氧化锌的用途
    1.7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7.1 课题背景
        1.7.2 研究内容
2.低品位氧化锌矿分析
    2.1 氧化锌矿的来源
    2.2 氧化锌矿的理化分析
        2.2.1 试验样品
        2.2.2 物相分析
        2.2.3 矿石比热容的测定
    2.3 小结
3.烟化处理氧化锌矿的工业计算
    3.1 烟化原理
    3.2 氧化锌矿烟化提锌的工艺流程
    3.3 烟化炉渣型的选择
        3.3.1 渣型的基本要求
        3.3.2 渣型的确定
    3.4 物料配比计算
    3.5 烟化炉吹炼氧化矿的物料衡算
        3.5.1 计算基础资料和设定条件
        3.5.2 炉料与燃料计算
        3.5.3 吹炼产物计算
        3.5.4 弃渣的数量及成分计算
        3.5.5 鼓入空气量与产出烟气量的计算
    3.6 烟化炉吹炼氧化矿的热量衡算
    3.7 小结
4.烟化炉的优化设计改造
    4.1 改造前烟化炉现状
        4.1.1 炉床
        4.1.2 冷却水套
        4.1.3 粉煤风嘴
        4.1.4 炉膛温度测量
        4.1.5 加料系统
        4.1.6 水冷水套循环冷却系统
        4.1.7 收尘系统
    4.2 烟化炉改造设计
        4.2.1 炉体结构设计
        4.2.2 冷却水套设计
        4.2.3 粉煤风嘴设计
        4.2.4 炉膛温度测量改进
        4.2.5 加料系统设计
        4.2.6 水冷水套循环冷却系统设计
        4.2.7 收尘系统的设计
    4.3 小结
5.烟化炉的技术操作条件与技术经济指标
    5.1 烟化炉操作及技术条件
        5.1.1 烟化炉操作
        5.1.2 烟化炉技术操作条件
    5.2 工业生产结果与分析
        5.2.1 烟化炉吹炼及弃渣情况
        5.2.2 全冷料生产工况研究
    5.3 烟化炉改进后的效果
    5.4 烟化炉技术经济分析
        5.4.1 锌的挥发率
        5.4.2 铅的挥发率
        5.4.3 炉床能力
        5.4.4 煤耗
        5.4.5 氧化矿石
        5.4.6 熔剂率
        5.4.7 电耗
        5.4.8 人工、设备折旧成本及备品消耗
        5.4.9 总成本
        5.4.10 经济效益分析
    5.5 小结
6.烟化炉生产的环境保护
    6.1 废水
    6.2 废气
    6.3 废渣
    6.4 小结
7 总结与建议
    7.1 总结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SKS铅冶炼过程有害元素砷流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砷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1.1.1 砷的来源与性质
        1.1.2 砷的应用与限制
        1.1.3 有色冶炼过程的砷污染
    1.2 有色冶炼过程砷物质流分析与审计
        1.2.1 物质流分析方法与应用
        1.2.2 有色冶炼过程砷流向审计
    1.3 有色冶炼过程中的元素流向审计、模拟模型
        1.3.1 回归模型
        1.3.2 基于化学机理的模型
        1.3.3 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模型
        1.3.4 其它模型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2 SKS炼铅工艺砷污染流向调研
    2.1 引言
    2.2 调研企业概况
    2.3 调研边界确定与工艺环节划分
        2.3.1 系统边界确定
        2.3.2 工艺环节划分
    2.4 样品采集与分析
        2.4.1 采样点
        2.4.2 采样方案
        2.4.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2.5 砷流向数据结果与人工审计
        2.5.1 砷流向分析数据
        2.5.2 人工审计结果
    2.6 小结
3 典型铅冶炼过程砷流向审计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建立原理及方法
        3.2.1 数据准备
        3.2.2 流向继承关系分析
        3.2.3 砷流向审计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3.2.4 砷流向审计回归模型建立
        3.2.5 模型检验方法
    3.3 流向继承关系研究
        3.3.1 烟尘(鼓风炉与烟化炉环节)
        3.3.2 次氧化锌(鼓风炉与烟化炉环节)
        3.3.3 阳极泥(粗铅精炼环节)
        3.3.4 冰铜(反射炉环节)
    3.4 砷流向审计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3.4.1 数据准备
        3.4.2 模型建立、训练与仿真
        3.4.3 神经网络模型检验
    3.5 砷流向审计回归模型研究
        3.5.1 数据准备
        3.5.2 线性模型建立
        3.5.3 非线性模型建立
        3.5.4 模型检验与模型选择
    3.6 模型审计与预测
    3.7 小结
4 铅冶炼有害砷元素流向审计与诊断系统建立
    4.1 引言
    4.2 数据库设计
        4.2.1 采样数据表
        4.2.2 模型参数表
        4.2.3 测算数据表
    4.3 系统设计
        4.3.1 总体设计
        4.3.2 功能模块设计
    4.4 系统实现
        4.4.1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4.4.2 欢迎页面实现
        4.4.3 系统状态审计实现
        4.4.4 采样数据操作实现
        4.4.5 模型模拟实现
        4.4.6 审计与诊断实现
    4.5 系统应用实例
    4.6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1.1 课题研究的社会经济背景
        1.1.1 资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1.1.2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1.1.3 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形势的矛盾
        1.1.4 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中国发展的战略决策
        1.1.5 两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方式下的节能内涵
    1.2 (?)分析及其应用的发展概况
        1.2.1 (?)分析法及其特点
        1.2.2 (?)分析法应用概况
    1.3 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现状与建立综合量化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4.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理论及其发展和应用
    2.1 (?)及其特性
        2.1.1 (?)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1.2 (?)参数的特性
        2.1.3 熵与能值
    2.2 (?)量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发展
        2.2.1 (?)的基准环境和基准物质的研究
        2.2.2 (?)量计算的基本模型
        2.2.3 (?)的普遍表达式
    2.3 (?)分析法的研究与发展
        2.3.1 (?)分析法的特点
        2.3.2 (?)分析方法的分支和发展
    2.4 (?)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
        2.4.1 (?)分析方法用于发电系统及设备的分析
        2.4.2 (?)分析方法在冶金生产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2.4.3 (?)分析方法在制冷空调系统分析和优化中的应用
        2.4.4 (?)分析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球环境经济系统的(?)流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3.1 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
        3.1.1 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功能作用
        3.1.2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资源流动关系
        3.1.3 地球环境经济系统的(?)流分析
    3.2 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3.2.1 封闭系统的传统经济学发展模式
        3.2.2 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经济学模式
    3.3 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决策分析
        3.3.1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与研究内容
        3.3.2 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概念的经济学分析与商品泛(?)的定义和计算模型
    4.1 社会经济系统资源要素流动
    4.2 工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物质与能量的利用和消耗机理
        4.2.1 工业生产系统的物质流与平衡方程
        4.2.2 工业生产系统的能量流及平衡方程
        4.2.3 工业生产系统的(?)流及平衡方程
        4.2.4 (?)流反映的自然资源被消耗的本质与节能机理
    4.3 (?)概念的经济学分析与商品泛(?)的定义
        4.3.1 商品使用价值与(?)的内在联系
        4.3.2 商品的价值与泛(?)概念的定义
    4.4 商品泛(?)量确定的原则和计算模型
        4.4.1 商品泛(?)确定的原则和前提条件
        4.4.2 商品泛(?)的计算模型
    4.5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成本与环境成本的泛(?)计算
        4.5.1 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分析
        4.5.2 环境成本的泛(?)及其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泛(?)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型
    5.1 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模型
        5.1.1 系统(?)分析的三箱模型
        5.1.2 复杂系统的(?)分析模型
        5.1.3 (?)分析的节能评价指标
    5.2 (?)经济学分析方法及模型
        5.2.1 (?)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产生
        5.2.2 (?)经济学分析中的资源流动量化模型
        5.2.3 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模型
        5.2.4 (?)经济学节能评价模型
    5.3 泛(?)分析方法的提出
        5.3.1 (?)经济学分析存在的问题
        5.3.2 泛(?)分析方法的提出
        5.3.3 系统的泛(?)流模型
        5.3.4 泛拥分析方法的时空扩展解析
    5.4 复杂系统的泛(?)分析模型与评价指标
        5.4.1 系统的泛(?)分析模型
        5.4.2 基于泛(?)分析的节能评价指标
        5.4.3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指数
    5.5 泛(?)分析与(?)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的关系
        5.5.1 泛(?)利用系数与普通(?)效率的关系
        5.5.2 泛(?)利用系数与(?)成本增长系数的关系
        5.5.3 (?)经济系数的泛(?)解释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泛(?)析方法的应用
    6.1 泛(?)分析和评价的应用范围
    6.2 泛(?)分析在典型冶金生产系统—SKS炼铅系统中的应用
        6.2.1 SKS炼铅技术和工艺概况
        6.2.2 SKS炼铅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
        6.2.3 SKS炼铅系统的(?)分析
        6.2.4 SKS炼铅系统的泛(?)分析与评价
    6.3 泛(?)分析在典型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6.3.1 太阳能及其利用概况
        6.3.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与发展概况
        6.3.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流与泛(?)流
        6.3.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业绩

(10)基于冶炼过程及终点判断技术的烟化炉智能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烟化炉发展及现状
        1.1.1 烟化炉发展历程
        1.1.2 烟化炉工艺技术研究和发展
        1.1.3 烟化过程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1.1.4 烟化炉生产操作及自动控制现状
    1.2 有色冶炼过程的自动控制发展
    1.3 智能控制在工业炉窑中的应用
    1.4 冶金炉窑冶炼终点控制技术现状
    1.5 国内外燃烧火焰图像处理研究进展
    1.6 数据融合技术应用现状
    1.7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
        1.7.1 炼锌烟化炉生产工艺流程
        1.7.2 烟化炉终点判断流程及其在生产操作中的作用
        1.7.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7.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8 小结
第二章 锌烟化炉热工过程分析
    2.1 锌烟化炉炉料的组成及其特性
        2.1.1 锌烟化炉炉料的化学组成
        2.1.2 炼铅炉渣的特点
    2.2 炼铅炉渣的处理方法
        2.2.1 回转窑烟化法
        2.2.2 电热烟化法
        2.2.3 烟化炉烟化法
    2.3 炼铅炉渣烟化炉处理的基本原理
        2.3.1 炉渣烟化炉烟化的基本原理
        2.3.2 烟化炉内粉煤燃烧机理与过程
        2.3.3 空气过剩系数对冶金参数的影响
        2.3.4 升高温度对烟化过程的强化
        2.3.5 炉内气氛对ZnO渣还原反应的影响
    2.4 炼铅炉渣烟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2.5 炉渣烟化的生产实践
        2.5.1 炉渣烟化的原料和燃料
        2.5.2 炉渣烟化的产物
        2.5.3 烟化炉生产过程的操作
        2.5.4 烟化炉生产常见的故障和处理办法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图象识别的烟化炉冶炼过程及终点判断技术
    3.1 基于图像识别的烟化炉冶炼过程及终点自动判别的技术基础
        3.1.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3.1.2 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
    3.2 烟化炉冶炼终点三次风口火焰图像特征研究
        3.2.1 烟化炉冶炼过程三次风口火焰图像
        3.2.2 烟化炉冶炼终点三次风口火焰图像特征研究
    3.3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与冶炼状态的映射关系研究
        3.3.1 烟化炉冶炼过程三次风口火焰变化规律
        3.3.2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与冶炼状态的映射关系研究
    3.4 烟化炉冶炼终点自动判断算法研究
        3.4.1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分割
        3.4.2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特征分析
        3.4.3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分类
        3.4.4 烟化炉冶炼终点判决方案设计
    3.5 烟化炉冶炼终点判别系统软件实现
        3.5.1 烟化炉冶炼终点判断系统的总体结构
        3.5.2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采集与显示
        3.5.3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预处理
        3.5.4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
        3.5.5 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识别
        3.5.6 基于烟化炉三次风口火焰图像的冶炼终点判断
    3.6 小结
第四章 烟化炉冶炼终点判断数据融合技术
    4.1 数据融合基础
        4.1.1 数据融合概述
        4.1.2 数据融合算法
    4.2 冶炼终点判断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研究
        4.2.1 冶炼终点判断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描述
        4.2.2 冶炼终点判断系统信度函数隶属化方法
    4.3 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的冶炼终点判断研究
        4.3.1 数据源和特征参数选择
        4.3.2 信度函数分配
        4.3.3 证据组合及计算
    4.4 基于神经网络和参数模板法的冶炼终点判断数据融合系统理论
    4.5 基于数据融合和图像识别的终点判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4.5.1 系统总体结构
        4.5.2 冶炼终点判断融合系统输入变量获取
        4.5.3 融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6 小结
第五章 烟化炉冶炼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5.1 智能控制概述
    5.2 烟化炉炉温模糊专家控制策略
        5.2.1 烟化炉炉温智能控制概述
        5.2.2 烟化炉炉温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5.2.3 专家控制算法
    5.3 烟化炉冶炼过程智能综合控制策略
    5.4 烟化炉炉温检测
        5.4.1 温度测量方案选择
        5.4.2 红外测温的原理
        5.4.3 双色红外测温仪在烟化炉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5.5 烟化炉冶炼过程智能测控系统实施
        5.5.1 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
        5.5.2 主要仪表配置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
附录D 科技查新报告小结摘录
附录E 应用证明

四、烟化炉收尘系统局部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156项”老工业区空间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 高怡然.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AHP-FCE的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体系研究[D]. 周杨.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江铜铅锌公司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J]. 郭建荣,荆旭冬,周蓉. 铜业工程, 2018(06)
  • [4]江铜铅锌公司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J]. 郭建荣,荆旭冬,周蓉. 山西冶金, 2018(05)
  • [5]低品位氧化铅锌矿资源化利用的工业试验[J]. 朱军,陈志红,赵新宏.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1)
  • [6]低品位氧化锌矿资源化利用的工业生产研究[D]. 陈志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7]含锗高铅氧化锌烟尘多膛炉脱氟氯设计与实践[J]. 陈学刚,曲洪涛,陈霞. 中国有色冶金, 2015(02)
  • [8]SKS铅冶炼过程有害元素砷流向研究[D]. 汤景文. 中南大学, 2014(02)
  • [9]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蒋爱华. 中南大学, 2011(12)
  • [10]基于冶炼过程及终点判断技术的烟化炉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 张寿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烟熏炉除尘系统部分技术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