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灾减灾、防汛减灾

消灾减灾、防汛减灾

一、除害兴利 防洪减灾(论文文献综述)

李雨竹[1](2021)在《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在2019年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指引着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于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工作。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产生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黄河流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既有着中国传统治水理念和生态文化的滋养,又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认识工具。习近平也继承与发扬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治黄运动以来所产生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法,以共产党人的治黄理念为主要思想来源,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基本工作路线。此外,习近平在浙江、福建等地的主政经验,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为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提供了实践基础。知来处,方能明去处。通过对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来源进行探析,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路径与目标任务,以此来带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吴凌志[2](2019)在《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文中研究说明钱正英是我国着名的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钱正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实践中与水利结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部长长达三十余年,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她参与了淮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认真付诸实践。参与了许多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在解决葛洲坝工程技术问题和主持三峡工程论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水利实践中,钱正英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水利思想,内容涵盖水利决策、水利建设、水利管理等方面,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江大河的治理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水利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水利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决策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等。钱正英的水利思想影响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钱正英水利思想的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方略的发展变化,治水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水利工程科技精英的卓越历史贡献。

本刊编辑部[3](2013)在《关于“水灾害与水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水灾害与水安全"学科建设十分重要。日前,本刊编辑就"水灾害与水安全"学科建设问题专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晓陶教授。程晓陶副总工就"水灾害与水安全"学科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学科建设的作用,国内外发展现状,学科基本框架,学科前景,学科研究方向等一一做了介绍。本刊刊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陈静[4](2013)在《浅析城市的防洪减灾及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城市的发展使城区局部暴雨频次增多,雨量加大;洪水径流量增加,汇流加快,洪峰加大。面对这种情况,如采用完全防御外部洪水侵入的传统防洪战略,防御同样量级的外部洪水堤防的高度要成倍增加。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提高防洪标准,即便维持原有的防洪标准也很困难。我国的城市发展状况,决定了城市防洪不可能完全消除洪水灾难。所以无论从经济、技术或风险的角度,都需改变传统的防洪战略,主动适应洪水,与洪水和谐相处,实现城市的防洪减灾及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

李国琴[5](2013)在《江汉平原历代防洪方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因其特殊的流域自然特点和重要的经济地位,史上江汉平原饱受洪灾威胁。在此背景下,千百年来,江汉平原防洪减灾方略与实施构成了一部长序列的历史。本文从社会学、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史料收集与整理、分析工作,探究江汉平原防洪方略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区域防洪建设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关系,从历代政府及民间防洪方略中汲取得失、经验及教训,分析现今防洪思想、策略及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合理有效制定实施防洪方略,同时为其他流域防洪建设提供借鉴。全文从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等前期工作。第二章,研究区概况分析。概述了江汉平原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重点分析本区洪灾成因和防洪建设现状,以及历代洪灾演变。第三章,江汉平原历代防洪史。本章是全文研究的主体部分,将江汉平原的防洪史划分为五大阶段,分别为:防洪治河的建立与兴起时期(夏商—秦汉),传统防洪工程与技术发展时期(三国—唐宋),防洪建设普遍发展时期(元明清),防洪科学与技术的承前启后期(清末—民国),现代防洪科学体系的形成(建国以后)。同时,对各个时期的防洪建设、治水思想与方略演变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小结。第四章,江汉平原历代防洪思想与措施的思考。首先从影响江汉平原防洪方略选择的两大要素着手,分析防洪方略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水土资源开发的关系,论证江汉平原历代防洪方略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其次,本文提出江汉平原今后防洪方略与建设上的对策建议,主要从防洪方略的选择、防洪措施的实行以及区域水土资源管理与规划等三方面展开。

何永佳,张云祥[6](2013)在《举重若轻 从容驾驭洪水——论水库死库容资源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开发利用水库死库容防洪,能取得A、B防洪资源。A是防灾中更多可供选择利用的时间与时机;B是由时间空间转换而成的增量防洪空间。A、B资源是全天候的防洪减灾资源,又具有有求必应、一用就灵的特点。根据防灾减灾的需要,A、B资源能够及时方便的取得。A、B资源是防洪减灾、从容驾驭洪水的资本,无论超标来水源自何时何地,A、B资源总是能够先于洪水到位,使超标来水胎死腹中,从而从根本上削弱乃至消除发生不确定性的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洪文婷[7](2012)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洪水灾害是20世纪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洪水风险。近些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治水的思路从侧重事后抗洪抢险的危机管理向倡导系统性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转变。作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受重视的程度日渐增加。国际上,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家与地区正在稳步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工作的完善。国内“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首次被写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将向纵深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是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防洪减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择这一主题进行相对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建议。围绕“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这一主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分析的研究基础;二是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三是测算评价了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四是在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关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对研究对象“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洪水风险、风险管理与制度等概念进行系统的阐释,本文认为,所谓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专门的洪水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洪水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与法规条例,采用具体的制度安排,在对洪水灾害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风险处理方法,对现在、未来及残余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的行为规则。广义来看,一项正式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与法律制度等内容。二是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基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时滞、路径依赖以及连锁效应等现象,在研究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的问题时,必须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作长期地、系统地分析,从中找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并对现行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较低的制度完善成本并能为各方接受的未来新型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以降低新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本。明确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论文从“历史变迁”、“绩效评价”以及“政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展开具体的研究。关于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状况,论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回顾总结。一是从历史角度看,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经历了从“人类服从自然”到“人类改造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三个阶段的转变,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古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也由工程措施转向非工程措施。二是从现实角度看,在经历了“工程治理”、“加强管理”和“体系建设”等三个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阶段后,中国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规则(或惯例),包括: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防洪工程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机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法制,以及各种现代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技术。关于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利用指数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与案例比较分析等三种方法进行了探讨。一是设计了用于评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指数。这一指数由四个部分组成:洪水风险识别指数,用来对洪水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以及衡量洪水风险的主观感知;洪水风险减轻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的预防和缓解措施情况;洪水灾害管理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的响应和恢复情况;洪水治理与财务保障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化的程度和洪水风险转移的情况。二是运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用于指数分析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指标的确定,需要进行主观判断,整个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调查项目,在既有研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本文借助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作为基础框架,通过对比洪水灾害发生后与未发生洪水灾害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变动情况来分析洪水灾害管理制度的绩效。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除1998年之外,在其他年份中,没有发生洪水灾害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要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洪水灾害的发生会造成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即无灾时的经济增长率。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地推论认为:至少部分地得益于洪水灾害管理制度的良好表现(正的制度绩效),我国即使在连年遭受洪水灾害时,仍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三是比较分析了1998年与2010年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1998年大洪水和2010年大洪水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最大的两场大洪水,通过哈多德-多马模型测算得出前者的洪水风险管理绩效为负,后者为正。论文进一步对两个年份洪水灾害情况以及当年的洪灾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程防洪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的两方面的制度差异,正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在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通过考察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洪水灾害管理制度,探讨各国或地区在洪水风险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各种洪水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论文得出结论:一套成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统一的灾害管理行政体制,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运用非工程措施管理洪水风险以及加强对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等内容。最后论文给出了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应在坚持综合减灾原则、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与“软硬兼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律,进一步完善现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绩效,包括建立洪灾行政管理体制、洪灾工程防御机制、防汛应急管理机制、洪灾风险转移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洪水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加强保险在洪水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开发长期洪水保单,发展洪水再保险,运用资本市场新技术实现对洪水风险的多层次转移,从而弱化重大洪水灾害对国家财政的临时性冲击。论文的创新主要有四点:第一,论文首次对洪水灾害风险、洪水灾害风险的管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等概念、内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梳理,理顺了洪水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关系,明确地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界定。第二,论文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尽、全面、系统地回顾与总结,高度概括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及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四个方面。第三,论文首次将“风险管理指数”这一国际上衡量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绩效的前沿方法应用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领域,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第四,论文引入“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无灾时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在分析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时,没有针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的各项指标深入细致地评价,整合出总体的评价结果,而是更多地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这一不足有待今后改进。

郑作伟[8](2010)在《淄博市萌山水库洪水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萌山水库为对象,进行相关的防洪风险研究工作。由于萌山水库洪水设计计算、洪水预报、水库调度等诸方面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有可能导致水库在防洪运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为了实现兴利效益与防洪目标的最佳结合,需对不同洪水状况下相应的防洪风险进行分析,在洪灾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对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后,选择防洪风险管理对策,实施防洪风险决策,为正确地选择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1)萌山水库流域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工程状况及萌山水库防洪保护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抗灾能力;(2)不同洪水状况下相应的洪水危险程度;(3)防洪保护范围内的洪水灾害风险程度;(4)针对洪水灾害风险,可采取的防洪减灾对策;

向飞[9](2010)在《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尤以洪水灾害给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威胁最大,洪水灾害损失约占中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一半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人口与社会财富向洪水风险区不断集中,洪水灾害损失补偿的制度安排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洪水风险的综合防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围绕着洪水风险综合防范这一主题,论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论文对洪水风险综合防范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基于保险的视角,对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作用开展了理论分析和案例考察;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推行问题。关于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的理论分析,论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分析。依据保险学原理中的风险三要素理论,洪水风险因素、洪水风险事件和洪水风险损失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洪水风险的全部。在通常情况下,洪水风险因素引发洪水风险事件;洪水风险事件导致洪水风险损失。第二,综合风险防范模式探析。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在技术层面上为企业等私营部门所广泛使用的术语;与之相比,术语“风险防范”对于风险处置问题的关注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制度层面,因而它通常与国家行动相联系。“风险防范”概念首先由欧洲“诚信网络”研究计划提出,在国际风险防范理事会的推动下,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伴随着国际上风险综合研究的兴起,基于对灾害过程复杂性特征的认识,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进一步提出“综合风险防范”概念,从而实现了“风险防范”概念的第三次发展。第三,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的结构优化模式构建。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洪水灾害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异变系统,洪水灾害过程错综复杂,仅仅运用单一的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是不够的,应通过“安全设防、应急管理、救灾救济、风险转移”的结构优化模式实现对洪水风险的综合防范。在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各级政府应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确定洪水灾害安全设防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辖区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并建立满足应急预案要求的应急指挥体系,特别是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响应的体制、机制与法制;明确各级政府在本级财政支出中,洪水灾害救灾救济的支出比例;建立在上述安全设防水平条件下的洪水保险与再保险体系,发挥保险与再保险在洪水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关于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作用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考察,论文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损失补偿作用。论文通过对1993年美国中西部洪水、1993年德国莱茵河洪水、1997年波兰洪水、1998年英国复活节洪水的案例研究发现:虽然补偿形式存在差别,但是上述每起洪水灾害中至少有40%的损失获得了补偿,其中,保险补偿金额占总损失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2%、30%、8%和39%,政府补偿金额占总损失金额的比例分别是30%、10%、48%、0.1%。论文认为:即使在保险市场发达的国家,保险也只是在一定限度内发挥损失补偿的作用,从而损失补偿情况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所起到的作用;洪灾后政府的援助与保险需求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会影响到保险损失补偿作用的发挥。第二,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激励减灾作用。论文通过对美国洪水保险制度在洪泛区管理中运用的案例研究发现: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通过社区、保险业和贷款业的共同参与,每年减少洪灾损失大约8亿美元;按照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建筑标准建造的建筑物要比不遵守该标准的建筑物遭受的洪水损失减少77%。论文认为:保险作为风险管理中的一种财务处理手段,本身并不能减少灾害损失,但是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将保险与其他政策工具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能够发挥出激励减灾的作用。第三,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协助设防作用。论文通过对保险在中国长江三峡防洪工程建设运营中运用的案例研究发现: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三峡总公司建立了以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为主,施工设备保险、雇主责任保险以及其他配套险种为辅的全面覆盖的工程保险险种体系,形成了以企业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为主,公众责任险为辅并扩展部分附加条款的运营资产保险险种体系。论文认为:对于面临洪水风险威胁的一般性工程项目来说,保险可能仍然发挥的是一种损失补偿作用,但是当工程项目是针对洪水风险的安全设防工程时,保险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客观上也起到了协助设防的作用。关于中国推行洪水保险制度的示范探讨,其总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是洪水风险的评估;二是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过程与行为模式调研;三是洪水保险制度的方案设计;四是洪水保险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论文的创新主要有三点:第一,摆脱了就洪水保险研究洪水保险的传统思路,转而从综合风险防范的大视角切入到洪水保险的研究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洪水风险的综合防范问题。第二,转换了研究视角,不再仅从经营管理的视角出发看待保险所具有的作用,而是将保险上升到国家风险管理的制度层面,比较系统地思考了保险在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的损失补偿、激励减灾和协助设防的作用。第三,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重点考察了安全设防工程作为洪水灾害承灾体的特殊性,并以中国长江三峡防洪工程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提出了“保险在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具有协助设防作用”这一创新性观点。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的结构优化模式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有待深入,此外,由于受到数据和研究方法的限制,论文没有对保险的作用展开定量研究。

李瑞青[10](2009)在《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围绕这一理念,防洪减灾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也成为当前水利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根据国内外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研究提出目前条件下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对策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总结和介绍了国内外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治水方略、洪水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洪水风险分析、防洪工程可靠性与风险评估理论、防洪减灾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的重要性。(2)研究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地理、水文、暴雨、城市发展、防洪工程因素及管理方面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并突出分析了暴雨因素、城市发展因素。(3)针对小清河洪涝灾害的成因,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对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小清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防洪减灾措施。(4)特别对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中的信息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规划出了适合小清河的流域信息保障系统,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

二、除害兴利 防洪减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除害兴利 防洪减灾(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时代动力:黄河流域治理实践的需要
    (一)论述提出的必要性:黄河流域的重要地位与治理意义
    (二)论述提出的现实性:新时代黄河流域治理所面临的问题
    (三)论述的核心内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二、文化滋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治水理念与生态文化相融合
    (一)中国古代的治水理念
    (二)中国古代的生态文化
三、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思想
    (一)认识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二)共性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流域治理的理论
四、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人的治黄理念与方法指引
    (一)思想来源:共产党人的治黄理念与实践
    (二)实现路径: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五、实践基础:习近平的河流湖泊流域治理实践
    (一)习近平地方工作的实践经验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江大河治理的实践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2)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钱正英从事水利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战争年代钱正英初涉治水(1944—1949 年)
    第二节 钱正英投身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1950—1965 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钱正英在艰难条件下继续治水(1966—1976 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钱正英对水利事业的进一步探索(1979—2012 年)
第二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水利建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关于水利规划、决策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水利管理的观点
第三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历史作用
结语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当代启示
附录 钱正英治水大事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5)江汉平原历代防洪方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防洪研究
        1.2.2 国内防洪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可能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3.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环境与变迁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汉平原防洪建设现状
        2.2.1 江汉平原洪灾成因
        2.2.2 防洪工程建设
        2.2.3 生态治理
    2.3 汉平原洪灾概述
        2.3.1 历代洪灾演变
        2.3.2 典型洪灾年
3. 江汉平原历代人类防洪史
    3.1 夏商—秦汉(BC21世纪-AD3世纪):防洪治河的建立与兴起时期
        3.1.1 防洪传说与起源
        3.1.2 水利工程的兴起
        3.1.3 预灾系统的建立
        3.1.4 治水思想的萌芽
        3.1.5 小结
    3.2 三国—唐宋(3-13世纪):传统防洪工程与技术发展时期
        3.2.1 防洪治水的发展
        3.2.2 水利科技的进步
        3.2.3 治水行政的健全
        3.2.4 以护城为主的治河方略
        3.2.5 小结
    3.3 元明清(1271-1840):防洪建设普遍发展时期
        3.3.1 水利堤防和管理
        3.3.2 城市防洪建设
        3.3.3 治水方略的发展
        3.3.4 生态治河的提出
        3.3.5 小结
    3.4 清末—民国(1840-1949):防洪科学与技术的承前启后期
        3.4.1 防洪建设的频繁更迭
        3.4.2 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探索
        3.4.3 欧风东渐后的治水思想与技术
        3.4.5 小结
    3.5 建国以来(1949-):现代防洪科学体系的形成
        3.5.1 防洪工程规模化
        3.5.2 流域治理综合化
        3.5.3 防洪非工程体系化
        3.5.4 防洪治水方略转变
        3.5.6 小结
4. 江汉平原防洪思想与措施思考
    4.1 历代防洪方略的经验启示
        4.1.1 防洪方略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4.1.2 防洪方略与水土资源开发的关系
        4.1.3 防洪方略的历史体验与思考
    4.2 江汉平原防洪建设的方向
        4.2.1 探索人水和谐的综合性防洪方略
        4.2.2 完善防洪工程系统与非工程措施
        4.2.3 加强地区水土资源管理与发展规划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7)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引言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
    四、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界定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与损失
        一、 洪水灾害风险因素
        二、 洪水灾害风险事件
        三、 洪水灾害风险损失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的管理
        一、 灾害管理的内涵
        二、 灾害管理的模式
        三、 洪水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一、 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界定
第二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的基础Ⅰ:制度变迁理论
        一、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二、 制度变迁存在的现象
        三、 制度变迁的相关模型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基础Ⅱ:制度绩效
        一、 制度绩效分析的框架
        二、 制度绩效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 古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一、 现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阶段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
第四章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分析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指数设计
        一、 风险管理指数的理论框架分析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的构建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
        二、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比较分析
        一、 1998 年与 2010 年洪水灾害比较
        二、 1998 年与 2010 年洪灾管理比较
        三、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差异
第五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际社会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背景
        一、 洪水管理理念产生的背景
        二、 国际社会洪水管理的趋势
    第二节 典型国家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一、 美国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二、 日本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三、 欧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一、 建立统一的灾害管理行政体制
        二、 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
        三、 运用非工程措施管理洪水风险
        四、 加强对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
第六章 完善我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战略目标
        一、 现实目标
        二、 客观原则
        三、 路径选择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体制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体制约束
        二、 完善洪水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机制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机制约束
        二、 形成有效的洪水灾害管理机制
    第四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法律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法律约束
        二、 健全洪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节 建立多层次洪水灾害风险转移机制
        一、 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的条件
        二、 自然灾害风险的转移方式
        三、 构建多层次风险转移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件

(8)淄博市萌山水库洪水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我国防汛防洪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萌山水库概况
    2.1 流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水文气象概况
        2.1.3 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2 工程基本情况
        2.2.1 水库工程基本情况
        2.2.2、有关技术参数
        2.2.3 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2.3 水文
        2.3.1 水库流域暴雨、洪水特征
        2.3.2 水库流域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
        2.3.3 水库报汛方式及洪水预报方法
    2.4 工程安全监测
    2.5 汛期调度运用计
        2.5.1 正常洪水调度方案
        2.5.2 非常洪水调度方案
        2.5.3 超标准洪水
第三章 萌山水库洪水风险分析
    3.1 萌山水库洪灾风险辨识
    3.2 萌山水库大坝防洪风险率评估
        3.2.1 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
        3.2.2 萌山水库大坝防洪风险率定量计算模式
        3.2.3 萌山水库大坝失事系统风险率确定
    3.3 萌山水库溃坝洪灾损失评估分析
        3.3.1 萌山水库大坝溃决淹没图分析及淹没区社会情况调查
        3.3.2 萌山水库溃坝洪水对下游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3.3.3 淹没区情况调查
        3.3.4 萌山水库下游淹没区洪灾损失估算
    3.4 萌山水库下游淹没区风险值分析
第四章 防洪防汛工程措施
    4.1 萌山水库枢纽工程措施
    4.2 重视上游小型水库影响
        4.2.1 提高工程自身防洪安全
        4.2.2 完善组织管理
        4.2.3 加强水库联合调度
    4.3 流域水土保持
        4.3.1 流域概况
        4.3.2 治理措施
    4.4 下游河道
        4.4.1 河道现状情况
        4.4.2 治理对策
第五章 防洪防汛非工程措施
    5.1 洪水预警预报
        5.1.1 洪水预警预报的意义
        5.1.2 萌山水库洪水预警预报系统
    5.2 科学编制洪水风险图
    5.3 适时建立洪水保险
    5.4 加强防洪意识教育
第六章 防汛抢险
    6.1 抢险准备
        6.1.1 组织准备
        6.1.2 队伍准备
        6.1.3 物资准备
        6.1.4 通讯保障
    6.2 险情监测与报告
        6.2.1 险情监测的部位及方式
        6.2.2 监测数据处理
    6.3 培训和演练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评价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洪水风险要素分析
    第一节 洪水与洪水风险
        一、洪水及其分级
        二、洪水风险及其分布
    第二节 洪水风险事件与洪水灾害损失
        一、洪水风险事件
        二、洪水灾害损失
第二章 综合风险防范模式探析
    第一节 "风险防范"的由来
        一、"治理"的涵义
        二、从"治理"到"风险防范"
        三、从"风险管理"到"风险防范"
    第二节 "综合风险防范"提出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现实背景:国际开展综合风险防范研究
        二、理论依据:综合灾害过程的复杂性特征
    第三节 综合风险防范的一般理解
        一、综合风险防范的内涵
        二、综合风险防范的模式
        三、综合风险防范新模式
第三章 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的结构优化模式构建
    第一节 洪水灾害的安全设防
        一、防洪规划与防洪标准
        二、防洪工程的体系建设
    第二节 洪水灾害的应急管理
        一、有关"应急管理"理论分析
        二、防洪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节 洪水灾害的救灾救济
        一、救灾救济的经济学分析
        二、洪灾救灾救济体制建设
第四章 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作用定位
    第一节 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损失补偿作用
        一、保险的损失补偿作用的理论分析
        二、案例研究:保险在欧美国家洪水灾害损失补偿中的表现
    第二节 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激励减灾作用
        一、保险的激励减灾作用的理论分析
        二、案例研究:美国洪水保险制度在洪泛区管理中的运用
    第三节 洪水风险综合防范中保险的协助设防作用
        一、保险的协助设防作用的理论分析
        二、案例研究:保险在长江三峡防洪工程建设运营中的运用
第五章 中国推行洪水保险制度的示范探讨
    第一节 中国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的提升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建立洪水保险制度
    第二节 示范区洪水保险制度运作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关于示范区建立洪水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二、示范区洪水保险制度运作研究的流程架构
    第三节 示范区洪水风险的评估
        一、示范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的框架
        二、示范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第四节 示范区洪水保险制度的方案设计
        一、示范区居民的问卷调查设计
        二、示范区保险制度的方案设计
        三、示范区风险分摊机制的设计
结论
附录
    附录一: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的基本情况及我国加入的必要性
    附录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总体情况
    附录三: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下的"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的总体情况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0)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清河流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水文
    2.3 防洪工程现状
    2.4 历史洪水状况
    2.5 小清河洪涝灾害的特点
第三章 洪涝灾害分析
    3.1 自然地理、水文因素
    3.2 流域内暴雨因素
    3.3 城市发展因素
    3.4 防洪工程因素
    3.5 管理方面因素
第四章 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措施研究
    4.1 工程措施系统的科学规划
    4.2 提高工程防洪能力
    4.3 山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第五章 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研究
    5.1 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5.2 非工程措施系统的科学规划
    5.3 管理体制研究
    5.4 流域管理保障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除害兴利 防洪减灾(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D]. 李雨竹. 延安大学, 2021(12)
  • [2]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D]. 吴凌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关于“水灾害与水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J]. 本刊编辑部. 中国防汛抗旱, 2013(05)
  • [4]浅析城市的防洪减灾及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J]. 陈静. 中国减灾, 2013(13)
  • [5]江汉平原历代防洪方略研究[D]. 李国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6]举重若轻 从容驾驭洪水——论水库死库容资源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J]. 何永佳,张云祥. 四川水力发电, 2013(02)
  • [7]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 洪文婷. 武汉大学, 2012(07)
  • [8]淄博市萌山水库洪水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郑作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5)
  • [9]洪水风险综合防范研究[D]. 向飞. 武汉大学, 2010(05)
  • [10]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研究[D]. 李瑞青. 山东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消灾减灾、防汛减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