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课题

日本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课题

一、日本的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题目(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琦[1](2021)在《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历史考察 ——以《台湾总督府府报》为中心》文中指出“皇民化运动”是指1937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强制推行的极端同化运动,旨在消灭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切断与大陆的联系,破坏台湾地区的传统习俗,将台湾民众改造成无条件为日本奉献身心的“皇国民”。日本侵台以来,殖民当局先后在台施行“无方针”和“同化主义”统治政策,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台湾殖民体系。七七事变后,台湾总督府以“皇民化”政策为指导,在教育、社会、文艺、军事等多个领域施行极端的同化政策,改造台湾民众的思想、精神与行为,最终达到政治支配、经济掠夺、文化管控、风俗同化、军事强制的殖民状态,给台湾社会和民众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成为“台独”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台湾总督府府报》作为殖民当局发行的政府官报,是总督府的殖民政策、制度和措施的直接传播媒介。本文以“皇民化运动”时期的《府报》为核心资料,通过对《府报》的系统整合、分析和解读,能够梳理出殖民当局在台施行各项政策、措施,分析其统治的真实意图和政策实施效果,论述台湾光复至今“皇民化运动”的影响。本文将分六个章节论述日据时期台湾地区的“皇民化运动”。第一章“皇民化运动”推行的历史背景,主要阐述日本占领台湾至“皇民化运动”前夕施行的殖民政策,及台湾战时体制确立后实施“皇民化运动”的现实因素。第二章“皇民化运动”之下的教育政策,主要阐述总督府在日台“差别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施行的“皇民化”教育政策,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蕃民教化。第三章“皇民化运动”之下的社会治理政策,主要涉及这一时期的改姓名运动、宗教、传统风俗及生活习俗的改造和取缔、公共设施建设、经济统制令、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第四章“皇民化运动”之下的文艺政策,主要阐述这一时期总督府对台湾戏剧、电影、音乐、文学、新闻、广播等作品在创作、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与管控。第五章“皇民化运动”之下的军事政策,主要阐述这一时期施行的陆、海军志愿兵制度和征兵制度,梳理当时青、少年军事后备力量团体情况。第六章“皇民化运动”的余波,主要讲述台湾光复至今“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民众在家国认同、文化传承、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简单论述“台独”思想的形成。

付冬博[2](2018)在《论《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中的适用》文中研究说明日本长期以经济大国的形态稳居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一极,然而各类资源的匮乏长期困扰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亦不例外。日本对各类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日本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推动力,在动植物及其加工品领域来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为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运用各类技术措施构建贸易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已不是个例,日本在运用WTO框架下《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定》(简称《SPS协定》),一方面也存在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嫌疑,对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出口构成事实上的限制。日本作为WTO成员国,在海关检验检疫方面应当遵循WTO框架下相关的检验检疫规定,即《SPS协定》。需以《SPS协定》的适用为主线,查明日本海关检验检疫在适用《SPS协定》过程中的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并对日本适用《SPS协定》的相关国内立法予以梳理,尤其重点阐述农林水产省在适用《SPS协定》过程中出台的规制措施。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日本海关检验检疫在适用《SPS协定》过程中存在的数个主要问题,其中涉及日本对《SPS协定》的不当适用以维护本国利益。中日之间的贸易也会受到日本不当适用《SPS协定》的影响,尤其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此类不和谐因素应当得到遏制。针对日本不恰当适用《SPS协定》,在适用《SPS协定》时违背协定基本宗旨的做法,我国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应对相关问题:首先,提高国内检验检疫技术水平和标准,以保证尽可能达到日本的进口标准;其次,我国要积极争取检验检疫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不能一味受制于规则,应变被动为主动;最后,我国应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日本不当运用协定损及我国利益时,及时且坚定的维护本国利益。

王璐[3](2018)在《基于GIS技术的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空间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具有人兽共患特性的寄生性肠道原虫,主要通过食源或者水源进行传播,可以导致水样腹泻,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门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工具。伴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多领域的开发运用,该系统正逐步成为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管理方面重要的技术手段。近些年来,针对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呈指数性快速增长,然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利用GIS技术结合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研究,从全球范围内分析单一宿主(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以及在中国范围内隐孢子虫感染多种宿主的统计分析,以期展现隐孢子虫感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首先,从全球范围内分析单一宿主(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利用关键词“隐孢子虫”、“奶牛”在中国知网CNKI查询中文文献;通过“Cryptosporidium”与“cow”、“cattle”或“calves”作为关键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搜索英文文献。查询结果是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出版文献,共搜集到293篇有效文献,通过整理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隐孢子虫感染率、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等信息利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奶牛源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17.55%(19278/109841);其中,美洲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达到28.50%(3674/12892),其次是欧洲20.70%(5078/24535),亚洲的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最低为13.86%(8009/57801)。奶牛源隐孢子虫种类的分布方面,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在感染类型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在各大洲均有分布且感染率也相对较高,其次是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和牛隐孢子虫(C.bovis)在分布和感染率上占据优势。其次,在中国范围内对多种宿主的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样利用关键词“隐孢子虫”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中文文献,利用关键词“Cryptosporidium”、“China”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搜索英文文献。查询结果是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出版文献,共搜集到592篇有效文献,通过整理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隐孢子虫感染率、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等信息利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显示,我国隐孢子虫的采样地点涉及到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隐孢子虫的宿主统计显示隐孢子虫可以感染哺乳动物、禽类和爬行类等多种类型动物。通过对人、牛、猪和鸡隐孢子虫感染率的统计分析显示,人源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3.28%(6838/208194),人感染隐孢子虫较高的地区有新疆、广东、云南和浙江等地;牛源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14.13%(8024/56795),牛感染隐孢子虫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浙江、重庆、四川、青海等地;猪源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17.94%(4971/27712),猪感染隐孢子虫较高的地区有黑龙江和北京;鸡源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21.10%(2938/13921),鸡感染隐孢子虫较高的地区有四川和安徽等地。综上所述,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发现隐孢子虫的分布基本上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奶牛均有隐孢子虫的感染,在不同地区隐孢子虫的感染类型和感染程度有所不同;然而,在我国不同宿主的隐孢子虫感染种类与感染率各异,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亦有不同。隐孢子虫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机会性致病原虫,新的宿主不断被检测,新的种类不断被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关于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不断的被更新。目前,GIS空间分析与流行病学的交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的空间分析中,建立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模型。

朱绯[4](2017)在《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20世纪初,北洋马医学堂建立为肇始。从史学角度,探寻中国近代兽医发展历程,旨在分析兽医科技、兽医管理乃至兽医行业的变革。尤其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西兽医在教育、管理、科研、交流、技术推广等多方面的创建与发展,同时中兽医在与西兽医相遇后的摩擦与融合,兽医科技在中西兽医交汇发展的创新路径及其规律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动因。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展现中国近代兽医发展实景。以时间为主线,探析了晚清时期中兽医的基本情况。晚清时期中兽医的诊疗对象从马向牛转变。从晚清时期中兽医着作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江西、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牛是主要诊治的对象。在四川、浙江等地整理的着作则包含多种动物,说明两地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从诊疗手段来看,中兽医仍是以方药和针灸为主。对动物疫病也有隔离预防的概念。洋务运动的兴起,使西方科技进入中国,有极少量的西兽医着作被引入,但是对社会来说,并未造成影响。1904年,北洋陆军马医学堂创建,标志着西兽医正式被引入中国,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兽医教育体系的诞生。在课程和学制上,中国早期学习的是日德系,到20世纪30年代,转学欧美系。在学校的建立方面,1930年以前,只有8所学校开设了兽医相关学科,到1940年增加了 18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到新中国成立前,又增加了 9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是兽医学科迅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20-40年代,相继成立了多个官方兽医防疫和检疫机构,西北防疫处和蒙绥防疫处进行了大量的疾病调查和兽疫方控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西北地区牛羊疫病较多,除了对家畜疫病的控制外,官方管理机构还肩负着团结少数民族群众,一致抗战的任务。一些防疫站还设有家畜病院,对患病家畜进行诊治,部分免诊治费用,受到民众的欢迎。在检疫方面,上海商品检验局的成立,使中国在口岸检疫方面可以由国人控制,避免了烈性兽疫的进入,并颁布了检疫条例,对各种兽疫有明确规定。对牲畜市场贸易的管理,避免了兽疫的传播。家畜疾病的普查让政府全面了解我国兽疫发生情况,便于管理防控。兽医研究机构的创建方面,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流行的兽疫,研究相关生物制品,并在牛痕、牛肺疫、猪瘟等疫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很多科研成果。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获得了国际组织的肯定与支持。在西兽医引入后大力发展的同时,中兽医发展渐缓。一方面是“废止中医案”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质疑阻滞了其现代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战时需求,西兽医的仪器与药物获取困难,所以政府将目光转向中兽医。在陆军兽医学校开设了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兽药方,以便供给战时需求。这开创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先河。这一时期兽医国药研究成果显着。中兽医在这一时期仍延续传统模式传承,并有一些着作流传下来。中西兽医的相遇,最终融合发展。它们之间哲学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发展的不同。但是在相遇的过程中,冲突和摩擦并不剧烈。一方面源于西兽医引入较晚,培养的兽医人才不足以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需要中兽医进行疾病的诊疗;另一方面源于国人已不像晚清时期对西方科技一味抱着接受的态度,而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反思开始肯定国药的作用。所以,中西兽医通过各自可选择的部分,协调发展,并未产生对抗。中国兽医现代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农业产业等多方面带来了影响。在社会效益层面,推进了全民防疫意识的构建,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转变了人们对医学的固有思想。在经济层面,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畜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在农业产业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可能,推进城市农业发展,并开辟了兽医事业发展新观点。当然兽医行业本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兽医现代化的过程,促进兽医科技体系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从家畜防疫和内科发展较多,向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了管理体系的完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官方防疫和检疫机构,并在兽疫防控和兽医工作开展方面逐步细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预警机制。在兽医教育方面则建立了各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水平的兽医人才。中西兽医的交锋与融合,最终确立了现代兽医体系。这是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经历的必然,从政治体制到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的浪潮中,兽医学发展能够接纳不同文化理论,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中国现代兽医体系。其中,既有近代西兽医专家们的积极进取,又有中兽医专家们的持重守城,将文化和科技互相渗透,形成了现有的兽医体系,为兽医事业的不断发展铺平了道路。

毛光远[5](2016)在《南京国民政府马政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民初以来,由于国内社会动荡不安,牧政废弛,天灾人祸接撞而至,畜牧业生产社会环境遭到破坏,中国产马数量及素质能力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严重制约着军用马匹补充和农商社会经济的发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的国防危机日益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紧筹划国防军备建设,在推进现代化军备建设的同时,作为冷兵器时代关系封建王朝兴衰的马政,其在国防军备方面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了军政各界的重视,马政提上了国民政府议事日程。鉴于当时马政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军马补充的困难,国民政府相继成立了马政委员会、马政局及马政司等中央马政管理机构,并派马政界官员远赴国外考察,通过借鉴东西方列强马政模式,制定了马政建设长远计划及军马管理方面相关法规,围绕着以增加产马数量和增进产马素质为中心,开始推进马政建设工作,以期解决陆军建设中的马匹配额问题,加强国防军备建设步伐,应对当时所面临的险恶国际战争环境。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产马体格能力的下降,使得适合军用马匹数量日渐减少,故推进国产马匹品种改良成为国民政府马政建设主要内容之一。马种改良首要培育出足够数量优良种马,以期达到普遍改良之目的。有鉴于此,军政部创设了种马牧场和种马育成所,引进外洋优良种马,并通过洋马和国产马累代杂交,以期育成国产优良种马。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所属马种改良繁殖场在西部后方地区设立配种站所,推进民马改良繁殖工作。同时,为了马种改良繁殖工作有章可循,国民政府颁布了国营各牧场种马选用与马种改良的相关标准。然而由于外洋种马数量有限,再加上战争环境负面影响,国民政府各牧场民马配种站所未能广泛设立,更难以达到普遍改良繁殖民间马匹之目的。尽管如此,国民政府西部地区牧政建设活动对推动边疆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无裨益。军用马匹广泛来源在于地方民间社会,因此推动地方产马事业发展成为国民政府马政建设中心工作之一。为了增进民间产马数量及素质能力,军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保护民间产养马骡相关办法,以推动地方马政建设工作向前发展。在国民政府推动地方马政相关政策的倡导下,地方各省通过设立种马牧场、推动民马配种、禁止屠宰马骡、举办马骡增产贷款及产马比赛会等方式,致力于地方马政建设工作。这不但体现了国民政府中央马政建设方案在地方的运行状况,而且对推动地方产马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接连不断战争影响,国民政府奖励保护地方产马政策缺乏彻底推行的良好社会环境,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是大打折扣,这在客观上又影响着地方民间社会产马业的发展。马政建设需要兽医、蹄铁等有关方面的大量人才,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清末民初陆军兽医学校整顿建设,使其成为培养马政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军政部陆军兽医学校是民国时期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数量最多的高等学府。另外,为了解决地方畜牧兽医人才不足的问题及推动地方马政建设的需要,国民政府中央有关机构与地方各省通过举办各类短期训练班及高等学校教育等方式,加大马政人才培养力度。但由于当时畜牧兽医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对滞后,再者受传统职业偏见的影响,从业人员较少,这使得民国时期畜牧兽医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人才供求紧张状况给国民政府马政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军马补充与保育是国民政府陆军马政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国民政府通过整顿原察哈尔军牧场,创设甘青地区军牧场及军马补充所等措施,试图建立起军马补充的常规性机制。鉴于抗战时期军马大量消耗及亟待补充的需要,军政部成立了临时购马骡机构,派员分赴后方产马各地采购军马,并通过"以马代丁"等措施从民间社会征集大量马匹,进行军马广泛社会动员。鉴于军马保健工作的需要,军政部制定了马乾、草料及兽医卫生器材的供给方式与发放标准,并建立了陆军马粮仓库、兽医卫生器材库、兽医院所等军马卫生防疫机构,加大军马保育及伤病马骡的治疗工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陆军马政建设对抗日战争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近代中国积弱积贫,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边疆畜牧地带危机接踵而至,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东北及华北等产马主要区域遭到破坏,再加上西北及西南地区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下,国家中央行政不是很畅达,国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的马政资源不断缩减,这都给马政建设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在诸多不利因素之中,持续不断的国外内战争是制约马政最为主要决定性因素之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马政如同国家其他建设工作一样被淹没在战争的漩涡之中,建设工作的推进面临重重困难,更难以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

李青山[6](2015)在《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西学东渐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和北洋马医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有了中、西兽医之分。自此伊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约一个世纪,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从萌芽到起步,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和变革,在波折中发展,直至新中国成立。本论文以1840-1949年前后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大量史料和数据为论证依据,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100余年的变迁进行回顾和系统分析。论文系统回顾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以政权更迭变化引起的学制变化和高校变迁为主线,讲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期间不同学制下的兽医高等教育思想和机构设置差异,并立足于当时兽医高等教育所处的政治、社会和历史环境,对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变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不同3个历史时期的兽医高等教育情况,即1840-1911年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从萌芽到起步阶段,并处于由传统兽医高等教育向近代兽医高等教育转变初期;1912-1937年的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前夕,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与畜牧教育并行,畜牧兽医高等教育初具规模,并且发展态势良好;1937-1949年抗日战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开始真正独立于畜牧教育,但由于战争等原因,在艰难发展中迎来新中国成立。论文通过列举了4所代表性高校和教育机构,以及其兽医高等教育的溯源和发展,以期以点带面,对当时的兽医高等教育的创建、发展、变迁和动因进行案例分析,并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进步等对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和分析。正文介绍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源起的社会背景,回顾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情况,以清末民初两种学制下的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迁为主线,论述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变迁,并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开展、大才培养、国际交流及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对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制约因素,如来自政府保守派的发展阻力及媚外派系的排挤、政局多变导致的办学波折、经费短缺造成的办学困难、近代农业教育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五四”运动前夕、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几次关于教育发展路线的争论对兽医高等教育的影响。在以历史时间轴为脉络,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第三章到第六章选择了4个代表性案例: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到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高等教育发展沿革,是中国近代最完整和最复杂的一段兽医高等教育历史;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是中国近代兽医高等大才培养的摇篮,其发展沿革能体现出国民党政府时期整个兽医高等教育发展,也是当时农业高等教育的缩影;北洋马医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先河,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兽医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国立兽医学院为中国第一所独立兽医学院,是西北地区兽医高等教育的代表,也是当时西北高等教育的缩影。在高等学校和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兽医高等教育工作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无忌、罗清生、熊大仕、盛彤笙、陈之长等一批杰出的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家和科学家为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论文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研究和总结兽医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只有在稳定和谐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下,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服务国民经济和畜牧业发展,对兽医高等教育长远规划,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大学人文素养和解决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合格兽医师。同时在大力发展现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传承好和发扬好中国传统兽医文化和兽医技术。

李静[7](2015)在《我国三省部分地区羊四种病原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指出羊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羊的以拉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近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养羊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羊养殖中影响羊的种群繁育速度和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引起羊腹泻的因素多而复杂,但以寄生虫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为主导因素。隐孢子虫、贾第虫和球虫是引起羊腹泻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性病原,这三种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羊均易感染。羊细菌性腹泻病是一种以腹泻为特征性症状的羊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羊早期的生长发育,然而引起羊腹泻的细菌性病原主要以羊魏氏梭菌和沙门氏菌为主,这二种细菌性病原危害最为严重。为了解致羊腹泻的三种病原的流行情况,为羊腹泻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根据不同地区和饲养方式,选取河南省的郑州市、登封市、中牟县、开封市、新乡市、新密市、长葛市、安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以及安徽省合肥市、陕西省等地12个县市的13个羊场,共采集羊粪便样品553份。经显微镜检查后发现,球虫感染率为88.61%,其中感染率最高为100%,最低为67.31%,感染强度最大为4200000(OPG),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27%,贾第虫感染率为3.25%。对收集的粪便DNA样品同时采用PCR法对隐孢子虫、贾第虫、魏氏梭菌进行检测。结果,基于SSUrRNA的nested-PCR共检出50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基于16SrRNA的nested-PCR共检出39份贾第虫阳性样品,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感染率分别为9.04%(50/553)、7.05%(39/553);基于ɑ毒素基因的常规PCR共检出13份魏氏梭菌阳性样品,感染率为2.35%(13/553)。幼龄羊的隐孢子虫、贾第虫和魏氏梭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羊,其中幼龄羊的感染率分别为13.02%(41/315)、8.25%(26/315)、2.86%(9/315),成年羊的感染率分别为4.04%(8/198)、6.57%(13/198)、2.02%(4/198);放牧羊的隐孢子虫、贾第虫和魏氏梭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1.34%(21/67)、7.46%(5/67)、5.97%(4/67),舍饲羊的感染率分别为5.97%(29/486)、7.00%(34/486)、1.85%(9/486);绵羊隐孢子虫、贾第虫、魏氏梭菌的感染率分别为9.28%(31/334)、8.08%(27/334)、3.59%(12/334),山羊的感染率分别为8.68%(19/219)、5.48%(12/219)、0.46%(1/219),绵羊感染率均高于山羊。为了确定引起羊腹泻的各个病原的种类,将扩增出的阳性样品序列扩增后分别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下载相关参考序列,应用Clustalⅹ2.11软件分别进行序列比对,鉴定出致病种。在本次调查的羊粪便样品中共鉴出3个隐孢子虫虫种,分别是C.ubiquitum(N=27)、C.xiaoi(N=19)、C.parvum(N=4);贾第虫经鉴定分别为集聚体A(N=1)和集聚体E(N=38);魏氏梭菌经鉴定分属于A型(N=9)、C型(N=2)和D型(N=2)。其中C.parvum、C.ubiquitum、贾第虫集聚体A和魏氏梭菌A、C型均属人畜共患的病原种类,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表明羊腹泻病原在各种年龄和饲养方式中普遍存在,实践中也发现该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其中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和细菌性病原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所以,对引起羊腹泻的重要病原应尽早做出准确诊断,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本研究为羊腹泻的诊断和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参考依据。

陆强[8](2014)在《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兽医图书出版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以至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兽医图书出版属专业出版范畴,在我国有近20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兽医图书出版在经历了萎缩、断层、分散、国际化受阻、品种匮乏、内容质量不高等艰难时期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大潮来袭,兽医图书出版与兽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大读者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渴望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这就为我国从战略层面上规划统筹兽医图书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从战略层面对兽医图书结构布局、资源配置、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兽医图书出版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立足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兽医图书出版状况的宏观统计和图书品种、内容的深入分析,以专业图书常用分类方法按照学术专着(含译着)、高等教育教材、培训教材、科普读物和出版物学科分类,采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出版等各个角度对兽医图书出版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的高度得出了七个结论。主要包括:1.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目标是构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品种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兽医图书出版体系。2.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这是坚持为实现新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的政治方向的具体体现。3.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性战略措施。即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普遍提高各类兽医图书科技含金量,根据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出版物,遵循市场规律,避免盲目竞争。4.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措施。借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树立品牌权威、立传世之作。5.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措施。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出版体系。6.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措施。把出版发展纳入国家的生态建设任务之中,使出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7.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国际交流战略措施。扩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保护知识产权,繁荣“版权”贸易。本研究还就落实出版战略的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四条建议:1.通过我国兽医图书的组织与运行,推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兽医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体系。2.深度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兽医学方面古籍,在国家或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下尽快推进传统中医学着作“走出去”战略的落实。3.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兽医图书出版的指导和规划功能,建立以立项方式为引导的兽医图书重大出版项目体系,强化行业部门和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配置和兽医图书出版结构与布局的交流与沟通,为实现“绿色”出版、高效出版奠定坚实基础。4.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联合开发兽医学科技术在线服务平台以及应用技术推广体系。

李国权[9](2014)在《反刍家畜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及微小隐孢子虫群体遗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重要食源性/水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虫,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人类和其他动物感染隐孢子虫病,是人和动物急性腹泻或慢性致死性腹泻的重要致病因子。隐孢子虫属内种类众多,已命名26个有效虫种和70多个基因型。由隐孢子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隐孢子虫病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280多种动物,与粪便接触、食用被隐孢子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都可以传播隐孢子虫病。目前对隐孢子虫病的致病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也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或疫苗。因此,隐孢子虫病不仅对畜牧养殖业产生重大的威胁,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解我国山羊隐孢子虫流行状况和公共卫生意义,对河南省和重庆市共7个养殖场1265份山羊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48%(44/1256)。不同年龄段隐孢子虫感染率存在显着性差异,断奶后羔羊感染率最高达4.58%。基于SSU rRNA基因的PCR-RFL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出3个种,包括发现于河南省和重庆市山羊种的C.ubiquitum (24/44),发现于河南省的C.andersoni (16/44)和C.xiaoi (4/44)。其中,C.ubiquitum和C.andersoni为山羊首次报道的感染种类,发现于所有年龄群,除了在产后母羊中未发现C.andersoni;而C.xiaoi发现于怀孕母羊和断奶前羔羊。gp60基因位点亚型分型15个C.ubiquitum分离株,鉴定为人兽共患亚型Ⅻa亚型2。如此,优势感染人兽共患C.ubiquitum表明在流行地区山羊是人兽共患感染潜在感染来源。为掌握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流行情况,采集21个奶牛场共1615份粪便样品。显微镜检测发现10个场为隐孢子虫阳性,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4.39%(71/1615),其中养殖场21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达19.68%(49/249)。断奶前、3-11月龄、1-2岁、大于2岁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9.09%、0.87%、0.00%和0.65%。基于SSU rRNA基因的PCR-RFLP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显示,71个阳性样品中,62个为C.parvum,来自6个场;5个C.bovis,来自4个场;4个C.andersoni发现于一个养殖场。年龄分布上,断奶前犊牛发现C.parvum (n=58)和C.bovis (n=5);3-11月龄的4个分离株为C.parvum;大于2岁的成年牛发现C.andersoni (n=4);在1-2岁奶牛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gp60基因亚型分析显示,养殖场1-20来源的14个C.parvum亚型均为ⅡdA19G1,而养殖场21鉴定的48个C.parvum分离株鉴定为ⅡdA15G1。因此,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分布和亚型特征不同于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以及瑞典。为了解C.parvum群体遗传特征和起源,收集我国、瑞典和埃及不同动物源C.parvum Ⅱd分离株111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12个微卫星、小卫星和SNP位点上,分别形成1-11个不同的亚型,形成了25个MLST亚型。MLST亚型存在宿主适应性和显着的地理区域隔离现象。我国和瑞典C.parvum Ⅱd分离株为克隆性群体遗传结构。分离株产生3个祖先群而且在RPGR位点上具有相同的序列。因此,目前的研究数据,包括西亚地区C.parvum Ⅱd分离株在gp60位点上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多态性,以及Ⅱd亚型的独特性分布特征几乎仅发现于亚洲、欧洲和埃及,结合牛羊的驯化历史,表明C.parvum Ⅱd亚型可能从西亚地区扩散至世界其他地理区域。综上所述,本研究论文解析了山羊隐孢子虫种类分布和亚型特征,首次鉴定了山羊感染C.ubiquitum和C.andersoni;掌握了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分布和亚型特征并区别于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对C.parvum Ⅱd分离株进行了群体遗传分析,揭示了Ⅱd为克隆性群体结构并从西亚地区扩散至其他地理区域;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我国隐孢子虫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

吴松浩[10](2009)在《论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认为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是整个进出境动物检疫的支柱与基石,它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到进出境动物检疫能否有效运作。而动物检疫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阻止和延缓有害生物和动物及其产品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传播和蔓延,保护动物和人体健康以及农牧渔业生产安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简称《SPS协定》)基础上唯一可以合理使用的非关税技术措施,被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员广泛应用,以保护本国利益。从WTO有关规则或者满足现实需要来看,或者与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比较,目前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均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此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比较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构建既适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且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之建议。论文共有四章。它首先在阐述有关国内外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现状基础上,根据《SPS协定》的有关规定,审视了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数据、案例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论述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等在规范检疫内容、检疫范围,具体检疫制度、检疫规定、检疫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科学技术发展、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等角度查找、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接着分析和评述《SPS协定》的有关内容及主要发达国家可供借鉴的法律制度。最后针对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当根据中国国情,重点是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以《SPS协定》为基础,同时借鉴和汲取进出境动物检疫立法比较先进的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构想。构想的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是保安全、促发展。(2)进境检疫的重点在于建立起保障有效的外来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入侵防御体系的法律屏障;出境检疫的重点在于建立起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出境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屏障。上述内容再进一步分为:扩大动植物检疫法对进出境动物检疫的具体检疫内容和检疫范围的规定,完善动植物检疫法对进出境动物检疫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预警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十个有关具体检疫制度、检疫规定和检疫措施方面的规定。(3)完善追究违反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行为的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使得有关法律责任确实起到惩罚功能和预防功能。(4)提出创设对我国有利而WTO规则没有禁止的新的检疫制度。(5)依据有关法律,及时制定完善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二、日本的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题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的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题目(论文提纲范文)

(1)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历史考察 ——以《台湾总督府府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皇民化运动”推行的历史背景
    (一)日据台湾以来的统治政策
    (二)战时体制下的现实需要
二、“皇民化运动”下的台湾教育政策
    (一)“皇民化运动”之前的台湾教育情况
    (二)“皇民化运动”之下的台湾教育政策
    (三)蕃民教化
三、“皇民化运动”下的社会治理政策
    (一)宗教政策
    (二)改姓名运动
    (三)“改良”社会生活习俗
    (四)经济统制令
    (五)建设公共设施
    (六)建设医疗卫生体系
四、“皇民化运动”下的台湾文艺政策
    (一)戏剧事业限制
    (二)文学奉公运动
    (三)其他文艺政策
五、“皇民化运动”下的军事政策
    (一)陆、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
    (二)征兵制
    (三)青、少年军事训练组织
六、“皇民化运动”的余波
    (一)“炼成皇国民”与家国认同
    (二)台湾本土文化的存续
    (三)台湾民众社会生活的变迁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论《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中的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写作思路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一般要求
    2.1 WTO关于《SPS协定》适用的基本要求
    2.2 WTO成员适用《SPS协定》的主要模式
    2.3 日本适用《SPS协定》的基本义务
第3章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依据
    3.1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理论依据
        3.1.1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国际法理论
        3.1.2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的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
    3.2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法律依据
        3.2.1 日本海关对《SPS协定》与《TBT协定》的区别适用
        3.2.2 日本宪法对《SPS协定》效力位阶的规定
第4章《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中的具体适用
    4.1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行政管理机关
        4.1.1 厚生劳动省的基本职能
        4.1.2 农林水产省的基本职能
    4.2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立法体系
        4.2.1 日本海关检疫中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2.2 日本海关检疫中的植物卫生立法体系
        4.2.3 日本海关检疫中的食品卫生立法体系
    4.3 《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适用的立法内容
        4.3.1 关于进口物项的相关规定
        4.3.2 关于进口检查的相关规定
        4.3.3 关于特定用途病原体进口的特殊规定
第5章 中国应对日本适用《SPS协定》的对策
    5.1 我国应对日本海关检疫的措施
        5.1.1 升级我国检验检疫标准
        5.1.2 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5.1.3 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5.2 动植物出口企业应对日本海关检疫的措施
        5.2.1 加强动植物出口企业的信息沟通
        5.2.2 提升出口动植物产品的质量竞争优势
        5.2.3 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研究

(3)基于GIS技术的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致谢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隐孢子虫简介
        2.1 隐孢子虫分类
        2.2 隐孢子虫生活史
    3 全球牛源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3.1 全球牛源隐孢子虫分布
        3.2 全球牛源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3.3 全球牛源隐孢子虫流行季节
        3.4 全球牛隐孢子虫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
    4 我国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4.1 我国隐孢子虫分布
        4.2 我国隐孢子虫不同宿主感染情况
    5 GIS简介
        5.1 GIS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5.2 GIS的功能
    6 GIS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研究现状
        6.1 GIS在疫病研究中的应用简史
        6.2 GIS在流行病研究中的应用
        6.2.1 疫病流行专题地图的绘制
        6.2.2 GIS技术在流行病学检测预警中的应用
    7 展望
第二部分 基于GIS技术的奶牛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空间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处理
        2.3 空间定位与表达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 全球奶牛隐孢子虫流行病学年度文章发表情况统计
        3.1.2 各大洲奶牛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文章发表情况统计
        3.1.3 各洲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情况
        3.2 空间定位与表达
        3.2.1 点数据制图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章小结
        4.2 本章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地区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空间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处理
        2.3 空间定位与表达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 中国地区隐孢子虫流行病学年度文章发表情况统计
        3.1.2 我国各省对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年度统计
        3.1.3 我国隐孢子虫感染宿主统计情况
        3.2 空间定位与表达
        3.2.1 点数据制图
        3.2.2 分级统计制图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章小结
        4.2 本章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与创新点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个人简介

(4)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资料筛选与方法分析
    四、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西兽医
    第一节 晚清中兽医基本情况
        一、疾病类型
        二、诊疗手段
    第二节 洋务运动与西兽医萌芽
        一、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对西兽医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西兽医的引入与发展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中兽医发展
        一、甲午战争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二、西兽医的发展
    第二节 兽医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兽医学校(科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兽医现代教育体系的分科、课程设置与学制
        三、校长(主任)对兽医现代教育的影响
        四、兽医科技推广及人员培训
    第三节 兽医管理体系的改进
        一、兽医官方管理机构的变化
        二、兽医管理法规的颁布及执行
        三、现代兽医院兴起与执业兽医管理
        四、家畜疾病的普查
    第四节 兽医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兽医研究机构的创建与发展
        二、兽医学术研究成果探析
        三、兽医学会的成立与学术交流
第三章 中兽医发展渐缓
    第一节 “废止中医案”对中兽医的影响
        一、“废止中医案”风波
        二、“废止中医”与中兽医发展
    第二节 战时中兽医的贡献
        一、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的创建
        二、兽医国药研究成果
    第三节 与西兽医融合发展
        一、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推进
        二、中兽医的培训与教育
    第四节 中兽医的传承
        一、中兽医专着的发掘与利用
        二、不同地区中兽医传承的特点与差异
第四章 中国兽医现代化交锋与融合
    第一节 中西兽医体系的特点比较
        一、中西医哲学背景的再思考
        二、中西兽医理论的构架差异
        三、中西兽医分科与系统比较
        四、中西兽医诊疗手段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兽医的相遇与摩擦
        一、中西兽医的思想碰撞
        二、中西兽医体系的包容性与排他作用
        三、和而不同——政治、社会、经济视野下的中西兽医
    第三节 现代兽医学体系结构的变化
        一、兽医学的分科发展与平衡
        二、生物科学领域的认知推动预防兽医学发展
        三、基础、临床兽医学研究的民族观与世界观
    第四节 中西兽医的融合与发展
第五章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产生的社会效益
    第二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疫病防治与畜牧业发展
        二、畜产品产值变化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兽医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兽医科技体系结构调整
        二、促进兽医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促进兽医教育体系的革新
    第五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历程中的可借鉴经验及教训
        一、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学习现代兽医科技
        二、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兽医技术
        三、树立创新意识,根据条件转换思路
结语 对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的历史评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已发表论文

(5)南京国民政府马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史料运用说明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马政建设的缘起
    一、马匹在国防军备方面的重要性
    二、产马数量锐减与体格能力的退化
    三、军用马骡补充困难
第二章 中央马政机构与马政计划
    一、中央马政机构演变与事权的集中
    二、中央马政机构的播迁
    三、全国马政建设计划
    四、军马选定与保管规则
第三章 种马牧场与马种改良
    一、马种改良预期标准
    二、抗战前种马牧场建设与马种改良
    三、抗战开始后的种马场所建设与民马改良
第四章 军牧场与军马培育
    一、军牧场整顿与建设
    二、军牧场马匹构成与军马培育
    三、军牧场垦殖工作
    四、军牧场与地方社会的纠纷
    五、军民合作放牧协定办法的出台
第五章 提倡地方产马与地方马政建设
    一、国民政府地方产马助成办法
    二、地方各省马种改良繁殖
    三、地方产马比赛会
第六章 马政人才培养与军马卫生防疫
    一、马政人才培养
    二、军马卫生防疫机制
    三、陆军兽医卫生器材供给机制
第七章 国民党军队军马补充与草料补充机制
    一、军马补充所与补充处
    二、军马采购临时机构与相关问题
    三、"以马代丁"措施与民众负担
    四、"献马运动"与民众反抗
    五、军牧场育成军马调拨
    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军骡输入
    七、马粮仓库与军马草料补充机制
    八、军政部保护产马与军用马骡保育
第八章 国民政府马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困境
    一、马政建设起步迟滞
    二、马政模式与相关困境
    三、马政资源萎缩
    四、牧政基础设施薄弱
    五、军用马骡频繁征调与农家役畜短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近代农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晚清社会的内忧外患与农业的衰败
        二、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的影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四、军阀割据的结束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发展及影响因素
        一、十九世纪末我国农业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二、中国近代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农业教育机制
        三、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农业教育经费支持
        四、科学技术发展对农业教育方式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概况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我国传统兽医学的发展与成就回顾
        一、传统兽医学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
        二、中兽医病因学和诊断学的发展和技术应用
        三、传统兽医在治疗学方面的经验积累
        四、中国传统兽医学的学术特点和发展瓶颈
    第二节 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概况
        一、清末民初不同学制下的兽医课程设置
        二、中国近代畜牧兽医科系的分设和在农业院校中的教育比重
        三、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和人才培养
        四、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
    第三节 中国近代兽医学术交流及科技成果推广
        一、对中华传统兽医科技的继承和发展
        二、加大对近代西方先进兽医技术的交流和引进
        三、建立现代兽医科研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节 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发展制约因素
        一、来自政府保守派的发展阻力及媚外派系的排挤
        二、政局多变导致的办学波折
        三、经费短缺造成的办学困难
        四、近代农业教育自身的原因
第三章 京师大学堂农科兽医科目到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1840-1949年)
    第一节 戊戌新政: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兽医科目设置(1905-1914年)
    第二节 两度变迁: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1-1923年)
    第三节 战地风雨:战争时期的畜牧兽医高等教育(1921-1949年)
        一、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兽医高等教育(1921-1937年)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兽医高等教育(1937-1949)
    第四节 解放区的兽医高等教育:华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渊源和发展(1939-1949年)
        一、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
        二、北方大学农学院
        三、华北大学农学院
    第五节 三分合一: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
    第六节 :兽医人物——熊大仕与北京农业大学兽医高等教育
        一、蜚声国内外的年轻学者和兽医寄生虫学奠基人
        二、中国现代兽医高等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
        三、情系兽医事业——熊大仕奖学金的设立
第四章 北洋马医学堂开启现代兽医高等教育先河
    第一节 解陆军之需:北洋马医学堂和陆军兽医学校
        一、北洋政府时期:开启现代兽医高等教育先河
        二、南京政府时期:军队兽医人才的教育基地
        三、迁在安顺时期:战时陆军兽医的保障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重启新中国军事兽医高等教育帷幕
第五章 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的发展和变迁
    第一节 三江汇金陵: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的溯源
        一、从江南储材学堂到江苏省第一农校
        二、从三江师范学堂到江苏大学农学院
    第二节 变迁与发展:南京时期与西迁重庆
        一、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初期的畜牧兽医系(1927-1936年)
        二、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的畜牧兽医系(1937-1949年)
    第三节 兽医人才摇篮: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
        一、完善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体系
        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
第六章 中国第一所独立兽医学院
    第一节 一位学者和一所学校:国立兽医学院的诞生
    第二节 一栋建筑和一种精神:历经波折坚持办学
    第三节 迎来曙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立兽医学院
        一、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的并入和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变迁
        二、从国立兽医学院到甘肃农业大学的兽医高等教育成就
第七章 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启示和思考
    一、中国近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二、稳定和谐的内外环境是兽医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备因素
    三、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尊重教育规律,立足当时经济社会现实,树立长远发展规划
    四、立足服务国民经济和畜牧业发展来思考培养什么的人才,是兽医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
    五、大力发展现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传承好和发扬好中国传统兽医文化和兽医技术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我国三省部分地区羊四种病原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引言
    1 隐孢子虫研究及流行概况
    2.羊贾第虫研究及流行概况
    3 魏氏梭菌概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三种致羊腹泻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致羊腹泻的三种病原的分子鉴定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8)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与类型分析法
        1.3.2 统计学方法
        1.3.3 比较研究学方法
        1.3.4 实证分析方法
        1.3.5 市场经济学方法
        1.3.6 计量经济学方法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路线
    1.5 研究数据来源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成果及问题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和明细分类概况
    2.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1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57年,我国学习前苏联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2 1958年大跃进时期至“文革”前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3 “文革”时期和“文革”后三年改革开放前,兽医图书出版情况
        2.3.4 改革开放初期到2003年,探索性发展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5 深化改革21世纪,2004年--至今,兽医图书出版的成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他山之石——中外兽医图书比较
    3.1 中外兽医图书选题涉及的专业分类方面比较
    3.2 中外兽医图书涉及图书类型方面比较
    3.3 中外兽医图书在图书内容安排上比较
        3.3.1 中外兽医图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3.3.2 中外兽医图书描述方式方面
        3.3.3 中外兽医图书版本内容更新方面
        3.3.4 中外兽医图书写作风格方面
    3.4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形式比较
        3.4.1 中外兽医图书搭配光盘方面
        3.4.2 中外兽医图书数字出版方面
        3.4.3 中外兽医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制作方式
        3.4.4 中外兽医图书在制作过程方面
    3.5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主体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4.1 出版结构不合理
        4.1.1 兽医学科发展不均衡
        4.1.2 中国国情的变化引起兽医图书出版的问题
    4.2 内容与图书题目不完全吻合
    4.3 图谱类图书质量参差不齐
    4.4 版本陈旧,不能及时更新
    4.5 产生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问题的主要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世纪影响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因素
    5.1 主流文化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2 当代畜牧业发展对兽医学科及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3 中兽医医药标准化发展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4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4.1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的影响
        5.4.2 “宠物热”对兽医知识普及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发展探索
    6.1 探索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选题潜在的市场
        6.1.1 中兽医学的科研和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6.1.2 兽医针灸学的新时代发展
        6.1.3 中兽医学教材的革新
        6.1.4 中兽医的传统魅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挖掘
    6.2 探索完善兽医图书结构
        6.2.1 图书分类结构的意义
        6.2.2 兽医图书出版结构现有缺陷分析
    6.3 探索对有价值的优秀图书进行深度开发,及时更新改版,产生精品和经典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
    7.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战略目标
    7.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
        7.2.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
        7.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
        7.2.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
    7.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实施的五项战略措施
        7.3.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战略
        7.3.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
        7.3.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
        7.3.4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
        7.3.5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国际交流战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
    8.3 展望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反刍家畜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及微小隐孢子虫群体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隐孢子虫宿主特异性
    2 牛羊隐孢子虫病
        2.1 牛隐孢子虫病
        2.2 羊隐孢子虫病
    3 隐孢子虫基因分型
        3.1 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工具
        3.2 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工具
        3.3 隐孢子虫群体遗传分析技术
    4 牛羊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
    5 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亚型和人兽共患传播
    6 结语
第二章 河南和重庆山羊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来源
        2.2 试剂配制
        2.3 显微镜检查
        2.4 DNA提取
        2.5 SSU rRNA基因PCR扩增
        2.6 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亚型分型
        2.7 RFLP鉴定
        2.8 DNA序列分析
        2.9 凝胶电泳
        2.10 种系发育分析
        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
        3.2 隐孢子虫种类分布情况
        3.3 隐孢子虫种类年龄类型
        3.4 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亚型
        3.5 种系发育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宁夏奶牛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来源
        2.2 显微镜检查方法
        2.3 DNA提取
        2.4 SSU rRNA基因PCR扩增
        2.5 RFLP鉴定和DNA序列分析
        2.6 凝胶电泳
        2.7 种系发育分析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隐孢子虫感染率
        3.2 奶牛感染隐孢子虫种类分布
        3.3 不同年龄段隐孢子虫种类分布特征
        3.4 隐孢子虫亚型
    4 讨论
第四章 微小隐孢子虫IID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及群体遗传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样品采集
        2.2 多位点序列分型
        2.3 种系发育关系及DNA多态性分析
        2.4 连锁不平衡分析
        2.5 STRUCTURE分析
        2.6 核苷酸序列登录号
    3 结果
        3.1 MLST亚型及序列多态性
        3.2 西亚地区在gp60基因位点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3.3 种系发育分析揭示分离株存在显着的地理区域隔离
        3.4 LD分析表明IId分离株为克隆性群体结构
        3.5 STRUCTURE分析产生3个祖先群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10)论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第一节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上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规范的具体进出境动物检疫范围
        二、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规范的具体进出境动物检疫制度
        三、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规范的具体进出境动物检疫规定
        四、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规范的具体进出境动物检疫措施
第二章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第一节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在规范检疫内容和检疫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在规范具体检疫制度和检疫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在规范检疫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在规范法律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三、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
第三章 WTO《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有关规定及主要发达国家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一节 WTO《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有关规定
        一、《SPS协定》的应用范围与涵盖领域
        二、《SPS协定》对进出境动物检疫的规定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主要发达国家有关进出境动物检疫立法的梳理
        二、主要发达国家有关进出境动物检疫立法目的
        三、主要发达国家有关进出境动物检疫的检疫范围
        四、主要发达国家有关进出境动物检疫的运输工具检疫
        五、主要发达国家有关进出境动物检疫内容和具体检疫制度、检疫规定和检疫措施方面的规定
        六、主要发达国家有关进出境动物检疫规定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完善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完善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总体思路
        一、完善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二、完善进境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法律制度的重点在于建立起保障有效的外来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入侵防御体系的法律屏障
        三、完善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法律制度的重点在于建立起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出境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屏障
    第二节 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形成的有效检疫规范应及时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一、完善动植物检疫法对进出境动物检疫的具体检疫内容和检疫范围的规定
        二、完善动植物检疫法对进出境动物检疫的具体检疫制度、检疫规定和检疫措施方面的规定
    第三节 完善追究违反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完善追究违反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行为的行政责任的规定
        二、完善追究严重违反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行为的刑事责任的设置
        三、完善追究检疫人员违反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第四节 创设对我国有利而WTO规则没有禁止的新的检疫制度
        一、充分利用“存在科学依据”制定严格的检疫措施
        二、充分利用《SPS协定》第5条第3款的规定
        三、充分利用《SPS协定》中未明确提及的因素,即所谓的“科学以外”的因素
        四、充分利用《SPS协定》提出的三类预防措施
    第五节 制定完善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有效实施法律的原则规定
        一、针对法律的一些原则规定,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行政法规,并及时制定有关具体的规章规范进出境动物检疫制度
        二、针对法律规定有漏洞,而又急需规范的,及时颁布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进行规范
        三、针对法律没有规定,而国务院已经针对某类产品的监督管理颁布行政法规的,及时制定规章给予规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日本的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题目(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历史考察 ——以《台湾总督府府报》为中心[D]. 李思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论《SPS协定》在日本海关检疫中的适用[D]. 付冬博. 湘潭大学, 2018(02)
  • [3]基于GIS技术的隐孢子虫流行病学数据空间分析[D]. 王璐.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4]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D]. 朱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南京国民政府马政建设研究[D]. 毛光远.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6]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D]. 李青山.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3)
  • [7]我国三省部分地区羊四种病原感染情况调查[D]. 李静.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8)
  • [8]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D]. 陆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3)
  • [9]反刍家畜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及微小隐孢子虫群体遗传研究[D]. 李国权. 河南农业大学, 2014(12)
  • [10]论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完善[D]. 吴松浩. 复旦大学, 2009(S1)

标签:;  ;  ;  ;  

日本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课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