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

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

一、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阮能海(Nguyen Nang Hai)[1](2019)在《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文中提出在滤波器电路的设计中,对设计新型滤波器电路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电路开发的综合设计。网络变换是一种较为方便的系统方法,从现有的电路获得新的功能设计方案,因为每一种转换技术都可以应用于许多电路,可以获得想要的功能或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合成电压模式通用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即节点导纳矩阵扩展方法。获取节点导纳矩阵是一种系统方法,从传递函数综合有源滤波器电路,而在这之前不需要了解有关电路形式的任何详细信息。本文介绍一系列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技术的系统方法,并推导出他们对应的特定传递函数的新型滤波器电路,诸如通用滤波器有多输入/输出端和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和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该滤波器可以在不改变极点频率的情况下对品质因子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可以在不需要大电阻或大电容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及实现。在电压模式下,通过使用最少有源元件,综合通用双二阶滤波器可以实现低通、带通、高通和陷波四种性能。本文设计的电路优点包括:使用不同有源元件、简单电路的组态、极点频率与品质因子之间可以调整正交。最后,通过电路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到电路的正确性,进而说明了所介绍方法的可行性。

胡娜[2](2019)在《基于自相关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表明在工业领域中,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零件之一,对系统的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因此及时发现轴承的故障并停机维修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基于振动信号的故障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离线检测,如STFT变换、Winger-Ville分布、盲源分离技术、小波变换和Hilbert-Huang变换和在线检测技术,如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字电路检测、共振解调模拟电路检测等。本文以自相关分析为基础,对滚动轴承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滚动轴承故障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方向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做出了阐述。文章对滚动轴承的结构、故障类型及其成因做出了说明,并针对振动信号合理的选择实验设备,为测试研究对象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其次,文章提出了一种通道自相关-循环谱分析的滚动轴承离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做出了研究与改进,加入了基于相关系数的自相关分析方法和基于循环谱分析的故障特征频率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相关系数,选取最优的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将多通道的最优本征模态函数进行叠加,完成振动信号的重构,最后对重构信号进行循环谱分析,提取故障特征频率。通过实测实验验证,不仅该方法重构的信号信噪比较高,而且提取的故障特征频率准确。进而,本文对通道自相关-循环谱分析做出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自相关函数-循环谱分析的离线诊断方法,该方法以自相关函数替代了自相关系数完成自相关分析环节,这样使得自相关分析环节不单单是一个选择指标,而是真实的参与降噪的过程。自相关函数-循环谱分析的离线诊断方法还使用谱峭度来确定滤波器的参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算法定参的干扰。通过跑合试验台真实数据的测试分析,证明了该方法不仅拥有良好的降噪效果,而且诊断精度也有所提高。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都基于高铁滚动轴承故障模拟实验台对真实动车组轴承进行工况数据测试,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最后,根据自相关函数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检测的滚动轴承在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相关检测电路,并将部分模块转换成为电流模式电路,这样提高了整个诊断电路的转换速度和精度。随后设计了基于电流模式的参数可调的滤波电路,对诊断电路做出了进一步改进。通过实测数据和软件辅助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理论的正确性和对滚动轴承实时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基于自相关检测的滚动轴承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的提出,使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包含了离线诊断方法研究,而且加入了以模拟电路的形式搭建成在线诊断系统,为大型诊断体系的兼容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方案。

阮能海[3](2018)在《基于NAM的扩展多功能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合成》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节点导纳矩阵(Nodal Admittance Matrix,NAM)扩展形式,引入了一种用于生成多功能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的系统合成程序。获得的八个相同滤波器具有以下特征:具有两个输入端节点和三个输出端节点;可以实现带通、高通、陷波、低通等标准滤波器功能;使用四个有源元件,仅使用接地电阻和电容,具有低有源和无源灵敏度。最后,通过HSPICE仿真验证了一些合成滤波器的工作性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张晓洁[4](2018)在《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滤波技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低通滤波器是能够使某个频率以下的信号通过,而衰减该频率以上信号的电子装置。滤波器的种类繁多,跨导电容滤波器是其中的一种。它由跨导运算放大器(OTA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Gm)和电容(Capacitor)组成,故也可称为Gm-C滤波器。Gm-C滤波器由于OTA工作在开环状态,受到运放的带宽限制较小,故适合在中频到高频很宽的范围内工作,从而广泛应用于射频收发系统中,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切比雪夫I型滤波器为原型,设计了一款通带宽度大于100MHz、带内纹波小于1d B、阻带衰减不小于40d B的六阶Gm-C低通滤波器。本文首先对滤波器的设计基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低通滤波器标准化设计流程。据此针对设计要求计算出了本设计中Gm-C低通滤波器的归一化传输函数,并用三个通用的双二阶电路级联模型对函数进行了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了一套能优化滤波器线性度、噪声和功耗的双二阶参数值设计策略。同时对Gm-C滤波器的核心模块——跨导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带动态源极负反馈的跨导放大器,其最小跨导值单元的线性范围达到±350m V,最大跨导值单元的线性范围达到±200m V。基于Cadence软件,搭建了一个具有开关控制单元、片内恒定跨导自偏置、片外供给可调电流源、三级级联滤波器和输出缓冲级的完整滤波器电路系统。为了增加系统的可调谐性以及减小跨导值随外界环境因素变化所导致的误差,除了采用片内恒定跨导的自偏置电流源提供主要的电流偏置外,还提供了一套由片外可调电压控制的恒定电流源作备用电流。本设计基于TSMC 90nm 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及版图设计,版图核心面积为385um×398um,带输出缓冲级面积为385um×647um。在电源电压1.2V、典型温度50℃环境下,Gm-C低通滤波器系统消耗电流3.2m A,带内波纹0.75d B,-3d B带宽为109MHz,200MHz处衰减49d B,三阶交调点IIP3为8.7d Bm。仿真结果显示,在恒定跨导自偏置加之以片外可调电流偏置的调谐下,系统带内波纹、截止频率和阻带衰减等性能在不同温度下均能满足设计指标。

梁潇[5](2017)在《基于有源器件的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第四代通信技术(4G)的普遍推广和第五代通信技术(5G)的研究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要求不断变高。滤波器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信号波形剔除各种信号噪声干扰、提取有效频段的重要模块,滤波器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晶体管均集成到一块小芯片上来满足系统集成度的要求,用MOS电路来实现的各种器件和基本模块以及用MOS电路来实现滤波器电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滤波器向着带宽更高、集成度更高、处理速度更快、灵敏度更小、电路损耗更低以及电路结构更为简单的方向发展。而利用通用有源器件的高集成度、高频带、高速度、低电压摆幅、低阻抗的性能可以很好的满足滤波器的高性能要求,使得滤波器可以更好的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当中。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可以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省略了A/D、D/A转换、保持、采样以及抗混叠滤波器,避免时钟馈入的影响,同时跨导运算放大器和电流传送器是最重要的通用有源器件之一。因此,应用跨导运算放大器和电流传送器实现的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很多,到目前为止,应用跨导运算放大器和电流传送器的连续时间滤波器可以分为四类:以模拟划分,分为电压模式、电流模式和混合模式;以阶数划分,分为低阶和高阶;以实现方式划分,分为直接设计方法和间接设计方法;以输入输出的个数划分,分为单输入单输出、单输入多输出、多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多输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跨导运算放大器和电流传送器的电路原理、CMOS电路结构与特性及其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和模拟乘法器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多输出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输出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MDDCC)的四象限模拟乘法器,该电路由四个多输出的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和八个NMOS晶体管以及一个接地电阻构成。采用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的0.18μm的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模拟乘法器电路可以实现乘法计算、信号调制、信号倍频等功能,同时,模拟乘法器电路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和较高的截止频率以及很小的电压输出噪声。其次,研究了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二阶混合模式通用滤波器,改变电源的类型以及电源输入的位置,电路可以实现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两种模式的滤波器均可以实现低通、高通和带通的滤波功能。此外,采用Berkeley short-channel IGFET model(BSIM)90nm 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对电路进行性能分析得出电路具有较低的灵敏度,滤波器电路的性能较稳定。最后,介绍了两种方法(级联法和有源模拟法)设计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高阶滤波器。详细研究了两种方法的具体设计理论和仿真过程,且进行了设计举例,对设计实例中的电路进行了PSPICE仿真,并对仿真电路进行了分析。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和电流传送器的各种模拟滤波器电路在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微电子学、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以及电子测量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唐亚男[6](2017)在《GNSS接收芯片中的中频滤波器及其高精度自调谐电路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微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射频无线接收机技术也日新月异,基于CMOS工艺的多模多频接收系统在成本上较单一系统的接收机优势明显,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滤波器作为射频接收系统最关键的关键模块之一,其性能极大地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在多模多频接收系统中,滤波器必须能够满足不同模式和多个频段的指标要求,这就要求其具备功能可配置,结构可重构,频率可调谐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GPS/北斗双模接收机射频芯片的中频滤波器,该滤波器用于过滤带外噪声、抑制镜像干扰并为微弱的卫星信号提供一定增益。本文阐述了镜像干扰产生的原理,确定抑制镜像干扰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滤波器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射频前端的设计指标,确定了滤波器的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全集成滤波器频率误差和直流失调的产生机理并选取应校正方法;详细叙述了滤波器的整个流程及关键模块设计细节,实现了增益、带宽和中心频率可重构;提出一种新型频率补偿方法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增大运算放大器带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因增益带宽积有限导致的非理想效应。仿真结果显示,该滤波器功耗为5.4mW@1.8V,滤波器带宽可配置为2/4MHz,中心频率可配置为±4.092MHz,镜像抑制比大于32dB,直流失调电压小于2mV。采用TSMC 0.18m CMOS工艺流片并测试,芯片面积约为4.7mm2,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满足GPS/北斗双模接收机的需求。

王立雪[7](2016)在《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电流传输器的有源滤波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通信科技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滤波器的要求和需求也不断增加。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广泛使用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问世,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研究,通信中使用的工作频带不断加宽,因此要求滤波器具有更好的滤波特性。这就要求滤波器具有较宽的频带、比较快速的处理速度、比较简单的电路结构、以及比较小的功耗等特性。为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通用的有源器件,利用有源滤波器的低阻抗、电压摆幅小、速度高、频带宽的特点。本文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多输入多输出特性,首先提出了用改进的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设计混合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该滤波器电路结构简单,可处理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的信号,并且在两种模式下均可同时实现低通、带通和高通的滤波特性。此外所提出的滤波器对器件理想情况以及非理想情况的灵敏度很小。在第一种混合模式滤波器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的改进混合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同原来的混合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相比,改进混合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的电路比原来电路少用了一个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和一个电容。而且改进的电路同样拥有原来电路所具有的良好特性。其次根据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端口特性设计出一阶电压模式滤波器的基本节,该基本节可实现高通和低通特性;以及设计出一个二阶电压模式滤波器的基本节,此基本节可实现高通、低通和带通的功能。通过级联法将一阶基本节与二阶基本节级联分别形成三阶巴特沃斯低通、高通以及带通的滤波器。再次设计了电流模式的一阶滤波器基本节,该基本节通过改变器件的属性,分别具有低通和高通的特性。接着设计了二阶电流模式滤波器的电路,该电路可同时实现低通、高通以及带通的滤波特性。根据级联法,用一个二阶滤波器基本节电路和一个一阶滤波器基本节电路,通过不同端口的级联分别设计了三阶巴特沃斯低通、带通以及高通滤波器;用两个二阶滤波器基本节通过不同端口的连接实现了四阶巴特沃斯低通、高通以及带通滤波器;并且通过多个基本节的不同端口的级联可形成高阶滤波器。最后通过Cadence IC5141对改进的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的版图的设计,并通过设计规则检查(DRC)和版图原理图一致性检查(LVS)。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滤波器电路的可行性,采用PSPICE进行仿真。仿真时采用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的0.18μm和Berkeley short-channel IGFETmodel(BSIM)90nm的CMOS工艺参数:用90nm的CMOS工艺对两个混合模式滤波电路仿真,用CMOS 0.18μm的工艺来仿真电压模式高阶滤波器和电流模式高阶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电路是可行的。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各种模式滤波器在模拟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实现电流模式、电压模式和混合模式信号的转换与滤波,在微电子学、自动控制以及电子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何小莲[8](2016)在《高线性度CDTA及其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初,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一种在速度、动态范围和功耗等方面具有优良性能的电路,于是出现了电流模式电路。基于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存在以下几个显着的优势:供电电压低、工作频率较高、线性工作范围大、功耗较低和电路结构简单等。本文旨在对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基于CDTA的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的设计理论、方法和实现电路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从连续时间滤波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以及滤波器的实现方法。然后,研究了一种新型的CDTA的MOS管实现电路、基于所设计的CDTA的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和一种高阶增益可调滤波电路。最后,对所设计的CDTA和电流模式滤波器进行了版图的设计和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研究了一种新型高线性度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该电路是由两个基本模块组成:电流差分电路和具有自适应电流源偏置的交叉耦合跨导放大器。对该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CDTA具有低的电流输入阻抗和供电电压、高的输出阻抗、高的线性度、跨导可调和宽频带等特征。2.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CDTA的三输入单输出电流模式双二阶通用滤波器。所提出的滤波器电路仅由三个CDTA和两个电容连接而成,能在不改变电路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适当的改变输入端口电流的接入方式和接入数量,实现五种滤波功能:即低通、带通、高通、带阻、全通。3.针对现有的基于CDTA的滤波器增益不可调的缺点,研究了一种三输入、单输出电流模式高阶增益可调低通滤波器。所提出的滤波器电路,具有独立可调的固有频率和品质因数。并且滤波器的阶数越高,可调节的增益范围就越宽。4.对所研究的新型高线性度CDTA、由CDTA构成的双二阶通用滤波器和四阶增益可调滤波器的版图结构进行了验证和后仿真。

蔺海荣[9](2015)在《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和振荡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模拟集成电路在集成度、功耗、频率等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滤波和振荡电路作为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基本环节,一直是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电流模式电路具有电源电压低、转换速率快、线性度高、动态范围大等优点,受到广大集成电路研究设计者的高度重视。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综合了众多有源器件的优越性能,在电流模式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微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学界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其在模拟滤波器和振荡器方面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电流模式电路的基本定义、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详细归纳了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其滤波和振荡电路的研究现状,同时全面地阐述了滤波器和振荡器的基本理论,最后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电路和两种电流模式多相位正弦振荡器电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可电控调谐、灵敏度低以及多功能等优点。用TSMC0.18um CMOS工艺对所提出的电路进行PSPICE仿真,仿真结果充分说明了所提出的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各方面性能均良好。(2)提出了两种电流模式多相位正弦振荡器电路:基于电流控制电流差分单元的电流模式多相正弦振荡电路和基于电流差分级联跨导放大器的电流模式多相正弦振荡电路。其中,基于电流控制电流差分单元的电流模式多相振荡电路结构简单,有源器件所含晶体管最少;仅使用一个接地电阻,且无需任何浮点元件,易于集成;2n(n≥2)个输出信号均等幅等相位差。对所提出的电路进行了PSPICE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非常吻合。所提出的基于电流差分级联跨导放大器的电流模式多相振荡电路仅使用一个有源器件和少量接地无源元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振荡条件和振荡频率可以独立地电控调谐;振荡频率高,适于高频应用;所有输出信号均在高输出阻抗端,易于级联。CADENCE仿真和硬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相振荡器正确可行。最后,论文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整体的总结并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刘鑫[10](2013)在《基于CDTA的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集成电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集成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作为集成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成为国内外微电子、电路与系统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基于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CDTA)的滤波器具有工作电压低、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好、高速、低功耗和结构简单等特点,成为众多滤波器研究设计中最具潜力的一类。本文主要研究了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其在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方面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滤波器的一些基本概念、类型和发展概况,概述了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基于对电流模式电路、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和滤波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电路,以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为基本单元结合信号流图法,提出了两种连续时间双二阶模拟滤波器。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全NMOS复合晶体管的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电路。电路具有低输入阻抗,低电源电压和功耗,较小的失调和漂移,良好的高频特性和低噪声特性等优点。为了验证所提电路的正确性,对电路的端口特性、输入输出阻抗进行了理论分析,PSpice仿真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2)提出了一种单片CDTA实现的三输入单输出双二阶多功能滤波器。电路由一个CDTA基本模块、两个电容和两个电阻组成。电路结构简单、无源元件少,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接入点,能实现二阶滤波器(低通、带通、高通、带阻、全通)的全部功能。(3)提出了一种由信号流图法综合实现CDTA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结合CDTA的端口特性将二阶低通滤波器的信号流图演变为双二阶滤波器的信号流图,然后利用CDTA构建的基本电路模块来模拟信号子流图,实现由信号流图到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转变。利用该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双二阶滤波器。所提出的滤波器电路,灵敏度低,固有频率ω0和品质因素Q独立可调。通过PSpice软件对提出的滤波器进行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

二、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综合有源电阻-电容电路使用节点导纳矩阵扩展
    2.3 主元扩展
第3章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滤波器的新型综合方法
    3.1 采用节点导纳矩阵扩展对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电压模式进行综合的方法
    3.2 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综合的应用
        3.2.1 A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2.2 B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2.3 C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2.4 D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3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3.4 结语
第4章 基于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滤波器的新型综合方法
    4.1 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的电压模式综合分析
    4.2 基于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滤波器综合应用
        4.2.1 A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4.2.2 B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4.3 基于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4.4 结语
第5章 基于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滤波器的新型综合方法
    5.1 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对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的电压模式进行综合的方法
    5.2 基于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双二阶滤波器综合应用
        5.2.1 A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5.2.2 B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5.3 基于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5.4 结语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自相关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离线诊断技术
        1.2.2 在线诊断技术
    1.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滚动轴承故障机理及实验平台
    2.1 滚动轴承结构
    2.2 轴承故障类型及原因
    2.3 振动信号类型及其特点
    2.4 振动信号采集设备
        2.4.1 传感器的选择
        2.4.2 采集仪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道自相关-循环谱分析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3.1 通道自相关-循环谱分析原理
        3.1.1 经验模式分解(EMD)
        3.1.2 相关系数
        3.1.3 循环谱分析
    3.2 通道自相关-循环谱分析诊断方法
    3.3 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相关函数-循环谱分析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1 自相关函数-循环谱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4.1.1 谱峭度理论
        4.1.2 自相关函数降噪理论
    4.2 多通道相关-自适应共振解调方法流程
    4.3 实测信号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相关检测的滚动轴承在线故障诊断方法
    5.1 基于自相关检测的滚动轴承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原理
    5.2 基于自相关检测的滚动轴承在线故障诊断方法
    5.3 滚动轴承实时故障诊断分析
    5.4 截止频率可控的电流型滤波电路设计
        5.4.1 电流传输器
        5.4.2 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
        5.4.3 截止频率可控滤波器设计
        5.4.3.1 带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5.4.3.2 截止频率可调的低通滤波器
        5.4.4 实测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NAM的扩展多功能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提出方法的描述
2 应用实例
3 得到的基于CCII的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4 结论

(4)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滤波器的概述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跨导电容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滤波器的设计基础
    2.1 滤波器的幅频曲线
    2.2 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2.3 滤波器的性能参数
        2.3.1 基础技术指标
        2.3.2 动态范围
        2.3.3 线性度
    2.4 函数逼近曲线
        2.4.1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2.4.2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2.4.3 椭圆低通滤波器
        2.4.4 逼近函数小结
    2.5 基于频率变换的各种类型滤波器的导出
    2.6 滤波器的综合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建模
    3.1 设计思路
    3.2 双二阶电路模型
        3.2.1 双二阶的传输函数
        3.2.2 跨导放大器的理想模型
        3.2.3 跨导放大器的等效器件
        3.2.4 通用双二阶电路结构
        3.2.5 双二阶电路的参数设计策略
    3.3 六阶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导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
    4.1 两种工作状态下的CMOS OTA
        4.1.1 输入MOS管工作在线性区的OTA
        4.1.2 输入MOS管工作在饱和区的OTA
    4.2 简单的源极耦合差分对理论
    4.3 跨导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研究
        4.3.1 交叉耦合结构跨导放大器
        4.3.2 非平衡差分对
        4.3.3 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跨导放大器
        4.3.4 有源偏置跨导放大器
        4.3.5 伪差分结构跨导放大器
        4.3.6 线性化技术小结
    4.4 跨导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4.4.1 电路结构
        4.4.2 共模负反馈电路
        4.4.3 瞬态和交流仿真
        4.4.4 线性范围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六阶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5.1 整体框架
    5.2 开关控制模块
    5.3 片外供给恒定电流源
    5.4 片内恒定跨导自偏置
    5.5 输出缓冲级
    5.6 电路仿真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版图设计
    6.1 版图设计基础
    6.2 设计技巧
        6.2.1 MOS管的共质心匹配
        6.2.2 电容的匹配
        6.2.3 电阻的叉指匹配
        6.2.4 Dummy器件的使用
        6.2.5 保护环
    6.3 整体布局
    6.4 版图仿真验证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基于有源器件的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模拟滤波器
        1.2.1 采样滤波器
        1.2.2 连续时间滤波器
        1.2.3 连续时间滤波器的三种模式
    1.3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3.1 选题背景
        1.3.2 连续时间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跨导运算放大器和电流传送器
    2.1 跨导运算放大器
        2.1.1 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模型和特性
        2.1.2 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电路
        2.1.3 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实现电路
    2.2 电流传送器
        2.2.1 第一代电流传送器
        2.2.2 第二代电流传送器
        2.2.3 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输出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的模拟乘法器设计
    3.1 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3.2 模拟乘法器的实现方法
    3.3 基于多输出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的模拟乘法器的设计
        3.3.1 设计思路及电路结构
        3.3.2 电路仿真及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混合模式二阶通用滤波器设计
    4.1 二阶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4.2 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混合模式二阶滤波器
        4.2.1 电压模式滤波器
        4.2.2 电流模式滤波器
    4.3 混合模式滤波器的灵敏度分析
        4.3.1 灵敏度定义
        4.3.2 混合模式电路的灵敏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高阶滤波器设计
    5.1 级联法设计高阶滤波器
        5.1.1 设计原理
        5.1.2 设计举例
    5.2 有源模拟法设计高阶滤波器
        5.2.1 设计原理
        5.2.2 设计举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GNSS接收芯片中的中频滤波器及其高精度自调谐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镜像干扰及抑制技术
    2.1 镜像干扰
    2.2 镜像抑制比
    2.3 镜像抑制技术
        2.3.1 复数混频
        2.3.2 镜像抑制接收机
        2.3.3 镜像抑制滤波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滤波器理论基础
    3.1 滤波器的分类
    3.2 主要设计指标
        3.2.1 幅频特性
        3.2.2 其他指标
    3.3 近似函数
    3.4 高阶滤波器的综合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NSS接收机中频滤波器设计
    4.1 复数滤波器的实现
    4.2 设计指标及方案
    4.3 设计过程
        4.3.1 设计步骤
        4.3.2 传递函数
    4.4 非理想因素及校正方法
        4.4.1 截止频率误差
        4.4.2 直流失调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关键模块设计
    5.1 运算放大器设计
        5.1.1 运放的非理想效应
        5.1.2 运算放大器电路结构
        5.1.3 详细参数设定
    5.2 自动频率校正电路
    5.3 直流失调校正电路
第6章 结果及分析
    6.1 运算放大器仿真结果及分析
    6.2 频率自调谐电路仿真结果
    6.3 直流失调校正电路仿真结果
    6.4 复数滤波器仿真及测试结果
    6.5 结果归纳及比较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电流传输器的有源滤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滤波器的概述
    1.2 模拟滤波器的分类和设计方法
        1.2.1 模拟滤波器的分类
        1.2.2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3 有源滤波器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4 有源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流传输器理论
    2.1 基本电流镜
    2.2 第一代电流传输器
    2.3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
    2.4 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DDCC的混合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
    3.1 基本的微分和积分电路
    3.2 基于MDDCC的混合模式滤波器
        3.2.1 混合模式中的电流模式
        3.2.2 混合模式中的电压模式
    3.3 改进的混合模式滤波器
        3.3.1 改进的混合模式中的电流模式
        3.3.2 改进的混合模式中的电压模式
    3.4 角频率和品质因数的独立调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DDCC的高阶滤波器设计
    4.1 级联法
    4.2 电压模式高阶滤波器
        4.2.1 电压模式一阶滤波器基本电路
        4.2.2 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基本电路
        4.2.3 三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4.3 电流模式高阶滤波器
        4.3.1 一阶电流模式滤波器基本电路
        4.3.2 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基本电路
        4.3.3 三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4.3.4 三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灵敏度分析
        4.3.5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4.3.6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灵敏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adence的MDDCC的版图设计
    5.1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5.2 MDDCC的版图设计
        5.2.1 DRC验证
        5.2.2 LVS验证和版图提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有源滤波器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高线性度CDTA及其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1.2.1 CDTA及其发展状况
        1.2.2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发展状况
        1.2.3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连续时间滤波器设计概述
    2.1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2.1.1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CDTA及基本组成
        2.1.2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CII)和运算跨导放大器(OTA)
    2.2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CDTA的电路实现方式
        2.2.1 基于双极型晶体管的CDTA实现电路
        2.2.2 基于CMOS场效应管的CDTA实现电路
    2.3 滤波器基本概念及分类
    2.4 连续时间滤波器的介绍
    2.5 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一种新型的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设计
    3.1 基本电流镜
    3.2 高线性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CDTA子电路设计
        3.2.1 电流差分电路
        3.2.2 运算跨导放大器
    3.3 CDTA电路仿真
    3.4 与其他文献的性能比较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4.1 二阶滤波器概述
    4.2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
        4.2.1 Mason法则
        4.2.2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的实现
    4.3 所设计的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非理想特性分析
        4.3.1 灵敏度分析
        4.3.2 非线性度分析
    4.4 双二阶滤波器的仿真
    4.5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4.6 基于CDTA高阶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4.6.1 高阶滤波器级联设计理论
        4.6.2 基于CDTA高阶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版图设计与验证
    5.1 版图设计概述
        5.1.1 版图设计流程
        5.1.2 版图设计的设计规则
    5.2 电流模式滤波器版图设计
        5.2.1 CDTA的版图设计及后仿真
        5.2.2 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和高阶滤波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5.3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致谢

(9)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和振荡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流模式电路概述
        1.2.1 电流模式电路基本概念
        1.2.2 电流模式电路性能特点
        1.2.3 电流模式电路发展概况
    1.3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其研究进展
        1.3.1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概述
        1.3.2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
        1.3.3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振荡器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本文研究意义
        1.4.2 本文研究内容
        1.4.3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滤波与振荡理论
    2.1 引言
    2.2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性能及结构
        2.2.1 CDTA的电路符号及端口特性
        2.2.2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及运算跨导放大器
    2.3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实现
        2.3.1 基于BJT双极型管的CDTA电路
        2.3.2 基于CMOS场效应管的CDTA电路
        2.3.3 基于NMOS场效应管的CDTA电路
    2.4 新型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2.4.1 电流控制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2.4.2 多输出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2.4.3 改进型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2.4.4 电流差分级联跨导放大器
    2.5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2.5.1 受控源
        2.5.2 放大器
        2.5.3 加-减法器
        2.5.4 积分器
        2.5.5 有源模拟电阻
    2.6 滤波与振荡电路理论
        2.6.1 滤波器的定义与分类
        2.6.2 振荡器的定义和分类
        2.6.3 电流模式滤波与振荡电路
    2.7 小结
第3章 基于CDTA的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
    3.1 引言
    3.2 双二阶滤波器设计原理
    3.3 提出的基于CDTA的双二阶滤波器
    3.4 灵敏度分析
    3.5 仿真分析
    3.6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3.7 小结
第4章 基于CDTA的多相正弦振荡器的设计
    4.1 引言
    4.2 多相位振荡器设计原理
    4.3 提出的基于CCDU的多相振荡器
        4.3.1 电路设计及分析
        4.3.2 电路仿真
        4.3.3 性能比较
    4.4 提出的基于CDCTA的多相振荡器
        4.4.1 电路设计及分析
        4.4.2 基于CDCTA的六相振荡器
        4.4.3 非理想特性分析
        4.4.4 电路仿真与实验
        4.4.5 性能比较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学术科研活动)

(10)基于CDTA的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滤波器理论
        1.2.1 基本概念
        1.2.2 滤波器的分类
        1.2.3 连续时间滤波器
    1.3 CDTA 及其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1.3.1 CDTA 电路的研究进展
        1.3.2 基于 CDTA 的滤波器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电流模式电路及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2.1 引言
    2.2 电流模式电路概述
        2.2.1 电流模式电路基本概念
        2.2.2 电流模式电路的性能特点
    2.3 CDTA 的模块化结构
        2.3.1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端口特性及电路符号
        2.3.2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及跨导放大器
    2.4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实现电路
        2.4.1 双极型晶体管实现的 CDTA 电路
        2.4.2 CMOS 场效应管实现的 CDTA 电路
    2.5 基于 CDTA 的模拟运算电路
        2.5.1 放大器
        2.5.2 加-减法器
        2.5.3 积分器
        2.5.4 有源模拟电阻
    2.6 小结
第3章 一种全 NMOS 的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设计
    3.1 引言
    3.2 电流镜的基本原理
        3.2.1 电流镜概念
        3.2.2 基本电流镜
    3.3 提出的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3.3.1 电流差分电路
        3.3.2 跨导放大电路
        3.3.3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电路
    3.4 CDTA 电路的仿真
    3.5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单片 CDTA 的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
    4.1 引言
    4.2 二阶滤波函数的概念
    4.3 基于单片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双二阶滤波器的实现
    4.4 灵敏度与非线性分析
        4.4.1 灵敏度的定义
        4.4.2 非线性和灵敏度分析
    4.5 CDTA 电路仿真
    4.6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4.7 小结
第5章 基于信号流图法的 CDTA 滤波器的综合实现
    5.1 引言
    5.2 信号流图法
        5.2.1 信号流图
        5.2.2 梅森公式
    5.3 信号流图实现双二阶滤波函数
        5.3.1 基本电路模块及其信号流图
        5.3.2 双二阶函数的信号流图
    5.4 信号流图法推导的 CDTA 双二阶滤波器
    5.5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活动

四、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D]. 阮能海(Nguyen Nang Hai).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2]基于自相关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D]. 胡娜.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3]基于NAM的扩展多功能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合成[J]. 阮能海. 通信电源技术, 2018(04)
  • [4]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 张晓洁.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基于有源器件的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的研究[D]. 梁潇. 吉林大学, 2017(09)
  • [6]GNSS接收芯片中的中频滤波器及其高精度自调谐电路设计[D]. 唐亚男. 武汉大学, 2017(06)
  • [7]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电流传输器的有源滤波器研究[D]. 王立雪. 吉林大学, 2016(09)
  • [8]高线性度CDTA及其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D]. 何小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3)
  • [9]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和振荡器的研究与设计[D]. 蔺海荣. 湖南大学, 2015(03)
  • [10]基于CDTA的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的研究[D]. 刘鑫. 湖南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基于CCⅡ的电压模式双二阶滤波器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