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的野天鹅——叶芝作品欣赏

库尔的野天鹅——叶芝作品欣赏

一、The Wild Swans at Coole——Yeats作品赏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方圆[1](2021)在《叶芝中期诗歌中的凯尔特意象研究》文中指出

黄元军[2](2020)在《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翻译实践中,袁可嘉始终将翻译、创作、治学统摄于一体,强调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整体协调及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凝结了兼顾宏观与微观的整体翻译思想,推出了对社会、文化、创作有整体效用的译作,因而有必要以“整体性”为线索开展袁可嘉翻译的系统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卢卡奇、毛泽东、詹姆逊、泰特勒、卡特福德、费道罗夫、阿皮亚的思想理论,本文尝试建构了整体翻译论,含以下五个要义:翻译与其他行为、与社会语境的融合,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译文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译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切合,翻译对其他行为、对社会的整体价值。在整体翻译论的视阈下,本文运用描写性研究、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对比研究的方法,探究袁可嘉翻译、创作、治学的三位一体特征,描写其诗歌翻译文本的整体特性,提炼其兼顾宏观与微观的翻译思想,考察其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在宏观层面要义“翻译与其他行为、与社会语境的融合”的框架内,本文将文本、社会语境、译者主体相结合,发现了袁可嘉在文学生涯的三个阶段都坚持将翻译、创作、治学凝聚为互动共生的整体,在社会语境的感召下,以三者的整体追寻特定文化命题。第一阶段,三者的整体在追求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里追寻现代主义的命题。第二阶段,三者的整体在追求进步文艺的社会语境里追寻进步文艺的命题。第三阶段,三者的整体在文艺追求自由与现代主义涌入的社会语境里重返现代主义命题的追寻。袁可嘉翻译、创作、治学的三位一体特征因此得以揭示。在微观层面要义“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及“译文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的框架内,本文对语言、形式、内容、译序、译注等微观层面要素进行剖析,发现了袁可嘉以“诗人译诗”与“深度翻译”模式推出具有整体优越性的诗歌翻译文本。“诗人译诗”模式使得译者对原文整体有鞭辟入里的理解,为译文语言、形式的识变从宜与内容的整体呈现奠定了基础。“深度翻译”模式促使译者运用译序与后记的副文本预设正文本的价值、廓清翻译过程中各类相关问题,运用译注副文本提升读者对正文本的理解。如此一来,具有整体优越性的译诗得以生成,并逐步演化为翻译文学经典。袁可嘉翻译的整体特性及经典性得以揭示。在要义“译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切合”的框架内,本文沿袁可嘉整体翻译实践的路径,结合其翻译论的文章,发现了其兼顾宏观与微观的整体翻译思想。首先,坚持翻译、创作、治学的融合,尤其重视翻译和治学的密切结合。其次,主张从多维角度审视宏观翻译,包括联系社会“实际需要”的翻译动机、不译“靡靡之音”和平庸之作的文本选用策略、“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译者伦理。最后,提出微观翻译策略性调控方案,包括译诗的“整体观念”、诗歌风格翻译方法、习语翻译四情形及翻译加注六原则。袁可嘉兼顾宏观与微观的翻译思想得以揭示。在要义“翻译对其他行为、对社会的整体价值”的框架内,本文深入袁可嘉翻译文本,发现了其翻译的整体价值:促进诗歌创作多元化、助推文学思潮演进、引入西方文化。首先,译诗灵活多变的语言文字与丰富多彩的格律形态间接促动创作在语言文字、格律层面的丰富与变革,从而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翻译活动的三个时间段,第一、三时间段的活动推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第二时间段的活动推动进步文学思潮的发展,第二时间段的部分活动助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最后,袁可嘉通过翻译引入了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古希腊文化、工业文明表现出的西方文化。袁可嘉翻译在社会、文化层面的整体价值得以揭示。袁可嘉的翻译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皆有整体性的特质,其翻译思想与翻译价值也以整体性为特点,可见,“整体性”是审视袁可嘉翻译的关键之所在。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还原了袁可嘉在翻译层面的立体形象,透视了袁可嘉在中国文化革新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同时论证了创作型、学者型翻译家研究的整体性进路的重要性。

宋晓丽,栗霞[3](2020)在《图形-背景视域下叶芝抒情诗的认知解读——以The Wild Swans at Coole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认知诗学图形-背景理论可以阐释英裔爱尔兰诗人叶芝抒情诗The Wild Swans at Coole(《柯尔庄园的野天鹅》)。以诗歌创作的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及创作风格为参照,诗中的意象、句法语义、韵律及语篇衔接等所体现的图形与背景关系得以清晰化,诗歌主题意象的象征意义得以深入理解,从而使观者获得情感体验,达到诗歌的审美效果。得出结论:诗歌的深入理解应建立在诗歌内容与相关背景信息相结合的基础上。

许俊[4](2019)在《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书写》文中研究指明威廉·巴特勒·叶芝被誉为爱尔兰的灵魂和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着述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以及对爱尔兰民间故事的整理,其中尤以诗歌最为出名。女性在叶芝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给其诗歌提供无尽的灵感。本论文旨在通过使用面具理论来探讨叶芝在部分诗作中如何运用女性面具来表达他对处于男权制度下女性地位和处境的关注。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各异,尤以三类女性形象最为经典:失语女性,智慧女性和反叛女性。早期叶芝笔下的女性戴上面具扮演无声的角色,在男性话语权下处于被动和顺从的地位,表达作者矛盾的女性观和爱情观。中期诗歌中的女性戴上通神论歌者的面具表达智慧的哲思,反映了作者对女性智慧的赞赏。晚期诗歌中的反叛女性形象则是通过戴上疯狂女性的面具来表达对男权统治下女性被压抑地位的反抗,表达了诗人对女性追求平等的肯定。通过运用面具理论分析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本文认为早期叶芝的女性书写受传统浪漫主义诗歌和前拉斐尔派的影响,追求唯美风格,但却陷入男权制度下对模式化女性形象的追随。在诗歌创作的中后期,诗人在诗艺上进行了创新,即在诗作中引入戏剧叙事手法,加入多种声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其对女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他从女性视角来阐释女性对爱和生活的理解,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女性及女性书写具有启发意义和价值。

孙菁潞[5](2017)在《“诅咒化作葡萄园”:浅析叶芝诗歌中二元意象的张力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威廉·巴特勒·叶芝被认为是现代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以及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文学巨匠之一。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叶芝的诗作逐渐得到了广泛围、多角度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叶芝诗作中的爱尔兰民族特性,浪漫主义特性及现代主义特性等方面。本文以新批评理论为依托,主要以阿伦·泰特的诗歌的“张力”理论为切入点,在对叶芝诗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其诗中常见的三组二元对立意象:东方与西方,恐怖与美,以及年轻与年长。通过分析这几组对立意象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探究其在二元纬度的矛盾与冲突中产生的巨大张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此张力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叶芝诗歌二元意象中产生的张力对于其诗歌主题的呈现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是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诗歌主题的重要线索。

刘秋芳[6](2016)在《叶芝爱情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是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二十世纪英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为二十世纪爱尔兰民族独立以及爱尔兰文艺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3年他因为“那永远富有灵感的诗歌,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是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和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作为一位世界级诗人,叶芝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有论者称叶芝写出了现代英语诗歌中最美丽的爱情诗。本论文在对叶芝的爱情诗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采用传记学研究以及神话原型理论等方法,解读叶芝爱情诗的语言、意象等内容,从而揭示出其复杂的爱情观及其包含的现代性内涵。本论文分五章分别阐明这一思路。第一章是本论文的引入部分,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对叶芝爱情诗的研究情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等。第二章,归纳叶芝爱情诗的主要内容。第三章从爱情诗的语言、第三人称抒情主体的角度,分析叶芝爱情诗形式上的现代性;第四章从神话运用的现代性、意象的选择两个方面,探讨叶芝爱情诗的现代感;第五章,承接前面内容,从叶芝本人经历及其爱情诗中提炼出叶芝灵与肉互相矛盾的爱情观。第五章简要概括前面几章的论述,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即叶芝的爱情观充满了灵与肉的矛盾,饱含丰富的现代性体验。

毛发仁[7](2013)在《尼采和W.B.叶芝共同思想主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保罗·里克尔将尼采称为“‘怀疑派’哲学大师之一,他足以同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齐名”。尼采对20世纪哲学、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威廉·巴特勒·叶芝的文学创作就深受尼采影响。叶芝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阅读广泛并对尼采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尼采的着作之后,叶芝的诗歌和戏剧更具现实和现代性特色,措辞和意象更加简洁明了。另外,威廉·伊尔戴尔认为“叶芝试图将尼采思想引入爱尔兰”。尽管尼采和叶芝出生在不同国家,但是,他们的创作主题具有许多共同性。二者都批判理性主义、工业文明和基督教,它们导致人的生命本能和创造力的下降。为了弘扬生命、反对这些传统文化,尼采和叶芝向艺术求助。他们认为艺术能拯救生命并赋予生命意义,同时二者鼓励人们追求永恒的生命。此外,二者渴望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并由高等人来统治。本论文尝试从主题学角度对尼采和叶芝共同思想主题进行研究,其主体部分的结构如下。在第二章,笔者认为尼采和叶芝都批判一些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理性主义、工业文明和基督教。他们认为由于受这些传统文化的侵害,西方人贬低自己的肉体,深陷虚无主义且被异化。另外,笔者还在本章指出二者对基督教的不同看法。在第三章,笔者着重指出尼采和叶芝都弘扬艺术和生命力。他们坚信艺术可以拯救人生并给予生命形而上安慰,这样,人们就会觉得人生值得一过、生命有价值,甚至渴望再活一次。另外,二者都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信仰永恒轮回和现实世界,渴望创造和力量。本章还探讨了两位作者对艺术和永恒轮回的不同看法。笔者在第四章,重点分析尼采和叶芝的另一个共同思想主题——建立理想的贵族主义制度。尼采渴望他理想的超人统治西方世界,叶芝希望像库胡林和沙纳罕这样的英雄人物统治爱尔兰。除此之外,本章还讨论了尼采式超人和叶芝式英雄的不同点。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人们正面临着精神危机,他们无法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尼采和叶芝共同思想主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玉杰[8](2013)在《论叶芝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芝是二十世纪一位公认的举世闻名的现代诗人,也是英语文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整个爱尔兰的骄傲,在诗歌创作史上一直独领风骚,享负盛名。叶芝一生不懈追求自己诗艺的革新——从早期的唯美、浪漫主义到中期的理性、现实主义,再到后期的成熟、睿智,积极吸纳继承各种有益的文学思想与艺术风格,在不断的超越中前行,在每个时期及诸多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叶芝本人及其诗歌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同时,人们对叶芝的个人生活、社会角色及其作品的表现手法、风格转变都颇有争议。叶芝一生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经历过爱情的悲痛、文学上的光荣、政治上的幻灭与觉醒,这些人生体验在不断地激发诗人创作欲望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诗人的创作风格。本论文采用新批评“细读法”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以仔细研究叶芝的诗歌为基础,从个人经历与社会变革对创作所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叶芝诗歌生涯由浪漫唯美到理性现实再到成熟睿智的转变过程,并对影响其转变的个人、家庭及社会原因进行了探究。本论文一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叶芝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生平介绍中主要包括叶芝的家庭背景、情感生活及政治活动,重点介绍了叶芝的早期成长环境。众所周知,一个人童年的生活经历总是会影响其人生观及其早期创作。其次,作者在综述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叶芝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论文主题及观点;引言同时还对本论文的基本论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了简要介绍。论文的正文部分分为三章。围绕叶芝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过程展开。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其社会属性。个人经历与社会活动会对诗人的创作思想产生很大影响,而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决定着社会对他的认识和定性,叶芝的文学作品及社会活动体现了19-20世纪的爱尔兰乃至整个英国的文学及社会变革,使得叶芝在不同的创作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身份。第一章主要探讨、分析叶芝早期诗歌创作(1889-1903)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由于受到浪漫主义诗人、先拉斐尔派及唯美主义运动的影响,其诗歌语言呈现出华丽、梦幻、飘渺、营造梦幻般的神秘氛围,这个时期叶芝成为了浪漫唯美的梦游者。十九世纪后三十年到二十世纪,都市化、工业化、商品化的英国社会使人们陷入苦闷,而在个人生活中,对毛德·冈的爱一直得不到回应,加上当时爱尔兰革命前途未卜,这些都促使作者开始逃离现实尘嚣,向往阿卡迪亚式理想世界。逃离现实,回归自然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渴望。另一方面,凭借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爱尔兰神话与传说也成为了诗人追求的梦中仙境。另外,早期诗歌中叶芝对爱尔兰民间传说的大量运用也体现了诗人作为爱尔兰民族主义诗人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而在他诗歌中频频出现的“玫瑰”象征意象也折射出了叶芝爱情受挫后的哀伤与忧愁。第二章着重阐释叶芝中期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1904-1920),揭示其思想的深化。二十世纪初,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叶芝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爱尔兰自治法案的不被肯定,爱尔兰党派的四分五裂,勾心斗角,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经历了这些,叶芝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叶芝逐渐摒弃了早期那种虚幻、朦胧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开始用更为直接、简练、坚实鲜明的诗歌风格来表达现实内容,写下了大量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诗歌。同时受到激进的爱尔兰民族解放战士毛德·冈的影响,叶芝积极投身到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中去,用诗歌来讴歌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烈士,倡导爱尔兰文艺复兴,用诗歌来重塑爱尔兰文化与精神。第三章通过对叶芝晚期诗歌(1921-1939)的分析,揭示这一时期诗人创作风格的成熟、睿智及其诗歌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这一时期叶芝经历了英-爱战争、爱尔兰内战及战后爱尔兰相对和平的时期,同时也感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阴霾。动荡的时代使他试图从另一种更超然、更高的视角来阐述生活、生命和历史。他诗歌中具有了更加理性、成熟的特征。叶芝晚期诗歌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智慧。这一时期的叶芝强调人的本能需求而超越了简单的两性关系,强调了灵与肉、身与心的完美结合,得出了爱情的真谛。此时的叶芝不仅从一个爱尔兰诗人的角度,更重要的是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来重申自己的爱尔兰主题。他诗歌中的爱尔兰早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语境,而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以宽容、博爱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民族。诗人立于爱尔兰的永恒之中。叶芝到了晚期,其诗歌已经入了艺术、生命和宗教三位一体的哲学境界。叶芝把自己的一切融进了拜占庭。在拜占庭,叶芝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归宿,叶芝的诗歌艺术达到了永恒。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结语部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诗人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而叶芝一生的活动与诗歌创作都离不开诗人心目中的两大情结:爱尔兰情结与对毛德·冈的情结。这两大主题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中,是叶芝诗歌不断变化的创作风格中存在的两大不变内核。在回顾了叶芝一生多变的丰富的作品之后,本文作者从时代的高度出发,对叶芝及其作品对爱尔兰及其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诗歌是由诗人创作出来的,诗歌的研究不能脱离对诗人的研究,了解一个诗人的创作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诗歌的创作轨道与动机。而诗人的创作思想的形成又离不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诗人诗歌风格的转变也是诗人个人人生观、价值观转变的体现。因此本论文作者尊重历史与客观事实,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为背景,对叶芝及其诗歌、及其社会角色进行分析、探究解读,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叶芝。此外,本论文作者还围绕对叶芝的解读与分析,探究了其诗歌创作的最终意义以及诗歌创作的动力。从这点来说,本论文做到了以人为本,相信本论文对诗歌研究解读及诗歌创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帮助。

李航[9](2013)在《论叶芝的悖论艺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分析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的运用。悖论是指看似互为矛盾情景,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且包含了普遍的真理。悖论在叶芝的诗歌创作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让叶芝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但纵观文学批评界,少有学者触及此领域,或在此领域做出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尝试以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的运用作为主要线索,对叶芝的部分代表作品展开分析,并结合叶芝人生经历、情感经历以及文化身份的矛盾来揭示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与他生活的密切关系。深入理解叶芝的悖论艺术将带领我们真正走进叶芝的创作世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悖论艺术在叶芝诗歌中的运用及其给作品带来的巨大魅力。首先,本文分析了根植于叶芝艺术世界中文化身份的悖论。在爱尔兰神话那边神秘的土壤中,叶芝找到了解决身份悖论的方法。从浪漫主义式的自我表现到对公共领域的关注的转变,以及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叶芝对爱尔兰民族的深厚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次,本文以三个普通意象为例,阐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物在被作者赋予了灵魂与永恒性后,也会变得崇高。同样,渺小的人类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只有超越生与死的界限才能获得崇高,因为尽管死亡意味着肉体的消逝,却给人带来了重生。最后,本文论述了叶芝如何用悖论的思维来看待历史进程。历史是无尽循环,当一段历史走到尽头时,又会有全新的开始。叶芝的历史观同时也清晰地表达出他对现代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对叶芝诗歌中悖论艺术做出细致分析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悖论的运用能很好地展现叶芝诗歌的魅力,也揭露出他整个创作生涯的一大主题:对古爱尔兰的依恋,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担忧。只有在“终极世界”或者“太一”中,人类才能找到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周丹[10](2012)在《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文中研究指明爱尔兰着名诗人叶芝明确认可其诗歌创作与艺术之间的联系。由于家学与个人艺术趣味的影响,他摈弃了同时代诗人无病呻吟的诗风。他从视觉艺术作品中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其抒情诗中显现出鲜明的视觉艺术主题、技巧和风格特色。本文立足于此,探索叶芝在不同时期对于前拉斐尔画派、古希腊雕塑艺术、中世纪拜占庭艺术、日本能剧与中国山水画等视觉艺术形式及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的吸收,揭示各艺术形式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于多种文化的认同。本文以叶芝抒情诗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叶芝抒情诗中显现的视觉艺术元素,发掘其在选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联性。叶芝的抒情诗中有不少元素直接来源于欧陆绘画传统,此外,他对东方艺术也相当痴迷。他的诗歌融合了视觉艺术中的意象与表现手法,致力于诗艺的锤炼与创新。叶芝从中借鉴的创作手法和吸取的美学思想有效地拓展了其抒情诗的语言表达空间。对于视觉艺术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其作品的形式,揭示了处于英诗传统主流的诗人对于英语诗歌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诗人从视觉艺术作品中提取了对于人类文明的认知,并以此为参照,表现其人生经历、爱尔兰民族独立以及现代西方精神危机联系;通过诗歌中显明的意象,呈现出他对于诗歌中爱尔兰品质的探寻,而这也有助于展现其关于文化和人类历史的思考。论文拟探讨叶芝如何通过视觉艺术相关的意象和理念,展示其作品对于个人经历的如实呈现;展现叶芝如何将不同的视觉体验集合于个体的诗歌作品,揭示不同视觉艺术模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追溯其关于艺术理念的发展。绪论和结论之外,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叶芝与视觉艺术各流派之间的联系、叶芝关于视觉艺术与诗歌之间的重要观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展示家庭、教育背景、19世纪九十年代伦敦诗坛等对于他的影响。第二章集中论述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前拉斐尔画派元素,如注重光线的运用,鲜艳色彩的对比,用线条描绘清晰、鲜明的轮廓,尤其关注精致的细节描写及人物描写的重复手法等。叶芝在诗中展现了罗塞蒂女性形象,并将其置于爱尔兰本土神话传说背景中,以期唤醒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表现民族身份的追寻和认同。第三章指出叶芝对于希腊雕塑和拜占庭艺术的痴迷,分析其诗歌中的雕塑品质以及《丽达与天鹅》等作品中对于冲突与历史循环的表现,并论述其关于人类历史循环起源于主动和被动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作为诗人预言家,叶芝通过月相和命运之轮描述历史,运用拜占庭及其几何图像等象征来表现其“存在统一体”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拜占庭镶嵌画和金鸟的象征意义尤为重要。第四章集中于1914年至1928年间叶芝对日本视觉艺术形式的表现,展示日本能剧中的舞者和佐藤赠剑在抒情诗中的重要象征意义。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在学童中》等诗歌中隐现的禅宗思想引人注目。舞蹈成为叶芝进行冥想的一种媒介,以获得与宇宙合而为一的精神体验。第五章从叶芝的诗歌、诗论以及传记、书信入手,依据读画诗学相关理论,展现叶芝在与中国文化的接触中,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山水画融入诗歌创作,从而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美学思想。他以中国山水画的典型意象构筑《天青石雕》一诗,为西方提供了一方心向往之的圣地。该圣地超越生死,与其在早期诗歌中为爱尔兰构筑的圣地遥相呼应,让诗意的灵魂在永恒和无限中轮回。视觉艺术元素丰富了叶芝抒情诗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帮助其建构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人的形象。叶芝一生不断尝试,试图将作为人类文明重要成果的诗歌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在主题和技巧上不断创新。他对于视觉艺术元素的独特阐释,既显示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探索,为二十世纪英语诗坛提供了榜样,又体现了他以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西方社会寻求出路的不懈努力。

二、The Wild Swans at Coole——Yeats作品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Wild Swans at Coole——Yeats作品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2)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二章 整体翻译论的建构
    2.1 翻译与其他行为、与社会语境的融合
    2.2 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
    2.3 译文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
    2.4 译者翻译思想及实践的切合
    2.5 翻译对其他行为、对社会的整体价值
第三章 袁可嘉翻译、创作、治学的三位一体
    3.1 翻译、创作、治学的遇合(20世纪40年代)
        3.1.1 追求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
        3.1.2 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写与新诗现代化诗论
        3.1.3 现代主义诗论与诗篇的翻译
        3.1.4 翻译、创作、治学遇合的现代主义命题
    3.2 翻译、创作、治学的互动共生(20世纪50至60年代)
        3.2.1 追求进步文艺的社会语境
        3.2.2 新民歌诗写的阶段性尝试
        3.2.3 外国进步文学研究与文论编纂
        3.2.4 进步文学与西方文论的翻译
        3.2.5 翻译、创作、治学互动共生的追求进步尺度
    3.3 翻译、创作、治学的回归(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3.3.1 文艺追求自由与现代主义涌入的社会语境
        3.3.2 现代诗写的情绪复萌
        3.3.3 现代主义文学的系统研究
        3.3.4 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文论的协同翻译实践
        3.3.5 翻译、创作、治学回归的现代主义向度
第四章 袁可嘉诗歌翻译文本的整体特性
    4.1 诗人译诗:语言、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
        4.1.1 原文整体理解的鞭辟入里
        4.1.2 译文语言、形式的识变从宜与内容的整体呈现
    4.2 深度翻译: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
        4.2.1 译序与后记——正文本价值的预设及翻译理念的廓清
        4.2.2 译注——正文本可理解性的提升
    4.3 整体特性到经典性的升华
        4.3.1 翻译文学经典辨识
        4.3.2 彭斯诗歌翻译集的五次再版
        4.3.3 译诗《当你老了》的广泛流传
第五章 袁可嘉兼顾宏观与微观的翻译思想
    5.1 翻译、创作、治学的融合
    5.2 宏观翻译的多维审视
        5.2.1 翻译动机:联系社会“实际需要”
        5.2.2 文本选用:不译“靡靡之音”和平庸之作
        5.2.3 译者伦理:“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5.3 微观翻译的策略性调控
        5.3.1 译诗的“整体观念”
        5.3.2 诗歌风格的可译性及译者的任务
        5.3.3 习语翻译四情形及翻译加注六原则
第六章 袁可嘉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
    6.1 丰富与革新:诗歌创作多元化的促进
        6.1.1 语言文字层面
        6.1.2 格律层面
    6.2 翻译之力:文学思潮演进的助推
        6.2.1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助推
        6.2.2 进步文学思潮的助推
    6.3 文化搬运:西方文化的引入
        6.3.1 宗教文化
        6.3.2 习俗文化
        6.3.3 古希腊文化
        6.3.4 工业文明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发现及结论
    7.2 研究启示——创作型、学者型翻译家研究的整体性进路
    7.3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袁可嘉主要着译成果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图形-背景视域下叶芝抒情诗的认知解读——以The Wild Swans at Coole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知诗学之图形-背景理论
二、创作中期的叶芝
三、The Wild Swans at Coole认知分析
    (一)第一诗节——田园画卷 心灵之九
    (二)第二诗节——穿越时空 破碎圆漪
    (三)第三诗节——还看今朝 沧桑巨变
    (四)四、五诗节——互相依偎 何处是家
    (五)语篇衔接 水乳交融
四、结语

(4)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Voiceless Female:the Follower of Stereotyped Image under the Mask
    1.1 The Passive Beauty Without Self-awakening
    1.2 The Silent Victim of Patriarchal System
Chapter Two The Wise Female:the Appreciator of Woman’s Intelligence under the Mask
    2.1 The Enlightened Dancer
    2.2 TheThoughtfulWitch
Chapter Three The Rebellious Female:the Pursuer of Gender Equality under the Mask
    3.1 The Challenger Against Orthodoxy
    3.2 The Independent-love Believer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s

(5)“诅咒化作葡萄园”:浅析叶芝诗歌中二元意象的张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W.B. Yeats and His Poems
    1.2 Introduction to“The Symbolism of Poetry”
    1.3 Thesis Statement and Structure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at Home
CHAPTER III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 New Criticism Approach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oetry
    3.2 Allen Tate’s“Tension in Poetry”
CHAPTER IV TENSIONS IN THE BINARY SYMBOLS OF YEATS’S POETRY
    4.1 The Binary Symbols of East and West
        4.1.1 The Symbols in“Sailing to Byzantium”
        4.1.2 The Symbols in“The Second Coming”
    4.2 The Binary Symbols of Terror and Beauty
        4.2.1The Symbols in“Easter, 1916”
        4.2.2 The Symbols in“Leda and The Swan”
    4.3 The Binary Symbols of Youth and Age
        4.3.1 Yeats’s Early Contemplation on Youth and Age
        4.3.2 The Manifesto of Transition:“A Coat”
        4.3.3 The Symbols in“The Fisherman”
    4.4 The Tensions in These Binary Symbols as Introductions to the Themes
        4.4.1 The Extensions in the Binary Symbols of Yeats’s Poems
        4.4.2 The Intensions in the Binary Symbols of Yeats’s Poems
CHAPTER V CONCLUSION
WORKS CITED

(6)叶芝爱情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叶芝爱情诗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内容和意义
2 叶芝及其爱情诗
    2.1 叶芝与爱情诗的渊源
    2.2 叶芝与毛德·冈
    2.3 叶芝不同时期的爱情诗
3 叶芝爱情诗形式上的特点
    3.1 爱情诗的语言
    3.2 第三人称抒情主体
4 叶芝爱情诗内涵的现代性
    4.1 神话运用的现代性
    4.2 爱情诗的意象
5 叶芝的爱情观
    5.1 爱的对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5.2 爱的本质:灵与肉的统一
    5.3 爱的期限:永恒的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尼采和W.B.叶芝共同思想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Nietzsche and Yeats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Related Theories
Chapter 2 Critique of Some Traditional Culture
    2.1 Critique of Rationalism
    2.2 Critique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2.3 Critique of Christianity
Chapter 3 Celebration of Art and Life
    3.1 The Common Views on Art
    3.2 The Common Views on Life
Chapter 4 Establishment of an Ideal Society
    4.1 The Common Perspectives on Aristocratic Society
    4.2 The Common Perspectives on the Highest Man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 A. Degree

(8)论叶芝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I A Romantic Aesthetic Sleepwalker in Early Period
    1. The Poetry Road Starting from Imitation
    2. A Sleepwalker in the Arcadian World
Chapter II An Adamant Realistic Irish National Hero in Middle Period
    1. The Change of Yeats’ Poetry Style
    2. The Heroic Irish Nationalism Fighter
Chapter III A Mature and Sagacious Pursuer for the Eternal Art in Late Period
    1. Poetry Style Tending to Be More Rational and Mature
    2. The True Nature of Love: the Unity of Body and Soul
    3. The Eternal Ireland
    4. Sailing to Byzantium——the Destination of Yeats’ Spiritual Journe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论叶芝的悖论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Paradox of Culture Identity in Yeats’s Artistic World
    1.1 The Importance of Paradox in Yeats’s Life and His Works
    1.2 Seeking Culture Identity in the Myth of Old Ireland
    1.3 Combination of Reason and Emotion in Easter 1916
Chapter Two Artistic Paradox Between Generality and Sublimity
    2.1 Analysis of Sublimity from Seemingly Ordinary Symbols in Yeats’s poetry
    2.2 Integration of Mortal Human And Divine Universe In “Byzantium Poems”
Chapter Three Paradoxical Thought of History And Poetic Expression
    3.1 History as A Series of Cycles in Yeats’s Eyes
    3.2 Essence of “Gyre” Demonstrated in The Second Coming
    3.3 The Use of “Historical Gyre” in Yeats’s Other Poems
Conclusion
Works Cited

(10)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Chapter 1 Yeats's Views on Visual Arts in Poetry and Their Manifestation in His Lyrical Poetry
    1.1 Poetry and the Visual Arts:"Sister Arts"
    1.2 Yeats's Involvement with Visual Arts
    1.3 Yeats's Views on Poetry and Visual Arts
    1.4 Manifestation of Yeats's View on Visual Arts in His Lyrics
Chapter 2 Pre-Raphaelitism in Yeats's Lyrical Poetry
    2.1 The Pre-Raphaelite Painterly Features in Yeats's Lyrical Poetry
    2.2 Rossettiesque Themes in Early Lyrical Poetry
    2.3 Holy Land:the Enlivened Landscape in Yeats's Lyrical Poetry
Chapter 3 Greek and Byzantine Arts in Yeats's Lyrical Poetry
    3.1 Yeats's Sculptural Poetr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3.2 "Leda and the Swan" and Its Relations to Art and History
    3.3 Byzantine Art in Yeats's Lyrical Poetry
Chapter 4 Yeats's Lyrical Poetry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Art
    4.1 Japonisme and Yeats's Acquaintance with Japanese Culture
    4.2 Japanese Images in Yeats's Lyrical Poems
    4.3 Zen Meditation in Yeats's Later Lyrical Poetry and Yeats's Idea of Unity of Being
Chapter 5 Yeats's Lyrical Poetry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5.1 Yeats's Knowledge of Chinese Culture as a Whole
    5.2 "Lapis Lazuli":a Case Study on Yeats and th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5.2.1 The "Chinese" Syntax in "Lapis Lazuli"
        5.2.2 An Ekphrasis Interpretation of a Typic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Lapis Lazuli"
    5.3 The Taoist Ideas in "Lapis Lazuli" and Yeats's Poetic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The Wild Swans at Coole——Yeats作品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叶芝中期诗歌中的凯尔特意象研究[D]. 谭方圆. 鲁东大学, 2021
  • [2]整体翻译论视阈下的袁可嘉翻译研究[D]. 黄元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3]图形-背景视域下叶芝抒情诗的认知解读——以The Wild Swans at Coole为例[J]. 宋晓丽,栗霞.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4]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书写[D]. 许俊.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5]“诅咒化作葡萄园”:浅析叶芝诗歌中二元意象的张力作用[D]. 孙菁潞.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11)
  • [6]叶芝爱情诗研究[D]. 刘秋芳.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7]尼采和W.B.叶芝共同思想主题研究[D]. 毛发仁. 广西大学, 2013(03)
  • [8]论叶芝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D]. 张玉杰. 辽宁大学, 2013(01)
  • [9]论叶芝的悖论艺术[D]. 李航.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10)
  • [10]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D]. 周丹. 中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库尔的野天鹅——叶芝作品欣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