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陶苑茹[1](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全社会对生物因素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空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正当其时,《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将生物安全教育正式列为国家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生物安全是保证人类生命健康与生存安全的重要基础,生物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增强生物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生物安全观,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素养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采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巴彦淖尔市某中学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教材分析法,梳理与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及《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论研究,在教材内容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生物安全五个维度,进行高中阶段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结果如下:(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6.25%的学生对生物安全概念了解不深、认识不清,生物安全素养有待提高。(2)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生物安全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普遍存在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系统的内容体系、一定的教学模式的问题,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相对匮乏。(3)初步提出适合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生物技术安全教育、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教育、生物恐怖袭击与生物武器威胁防范教育、传染病与动植物疫情防控教育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五部分教育内容。该体系的五部分教育内容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体知识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4)生物安全教育可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探究、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同时注重必修与选修、课上教学与课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际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将教材内容作为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良好素材,将各种素材合理安排在导入、过渡、拓展、迁移以及练习等各个环节。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开展教育探究活动,例如实验室参观、生物技术生产车间调研、社会实践研究等。推动生物安全教育的实施与进一步深化,需要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婷婷[2](2020)在《我国中学生物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新世纪成为生物学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准绳。国家颁布一系列文件都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我国生物课程标准发展已有百余年,对课程标准的历史性研究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指导作用。剖析生物学科能力百年演变特征,指出中学生物学科能力建构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生物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建构。本论文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文本挖掘和质性文本分析等方法,搜集整理自1902年百年来56版生物课程标准,以此为基本依托,展开研究。文献研究法是对56版课程标准研制历史背景和结构演变进行梳理,归纳其发展线索。1923年之前的课程标准结构和内容不完善,因此本论文对百年课程标准学科能力的研究从1923年开始,为构建百年中学生物学科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51份课程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首先,利用NLPIR-master工具对课程标准开展特征词权重分析,结合学段,阐明百年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四个阶段学科能力内容的变迁。其次,利用质性文本分析法依据PISA框架,将生物学科能力划分为五个维度来建构生物学科能力,即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认识论和创新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协调多种能力共同完成,下面设实验操作能力、实际应用、合作交流、科学方法和认知思维。认识论包括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人格品质和学科本质。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课程标准目标文本、内容文本和建议文本中的学科能力一致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百年生物课程标准学科能力经历了由单一重视基本能力到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由重视双基训练到生物核心素养养成,由“学科本位”逐渐转向“学生本位”。价值取向具有明显时代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各个维度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融入新的内涵。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一级学科能力中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比重偏低,问题解决的二级能力合作交流出现较晚,发展缓慢,认识论的二级能力情感态度占比偏低。学科能力在百年演进过程中体现了继承性和纠偏性,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对上一阶段出现的优秀成果继承与发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研究发现学科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纠偏幅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建议后续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加强循证性研究,以科学合理完善课程标准中各学科能力比重。研究发现初高中阶段学科能力结构存在差异,在内涵上有良好的进阶性。目标文本和建议文本学科能力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内容文本偏重基本技能,存在认识论比重严重不足的问题。目标、内容和建议文本中学科能力一致性存在偏差。

邱艳玲[3](2020)在《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通过对生物教师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假说演绎法教学受一线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教师自身对假说演绎法理解不到位、未能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导致假说演绎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分析高中生物课堂使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优化教学设计,凸显假说演绎法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假说演绎法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和逻辑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和结果,针对目前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强化“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环节的应用研究。研究主要围绕“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三章共4节的内容展开,首先调查了教学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根据优化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然后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检验学生的能力变化。通过教师不断对假说演绎法,尤其是对“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步骤的强化和引导,发现假说演绎法教学有效可行。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假说演绎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提升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假说演绎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提出假说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但是假说演绎法的应用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李美莹[4](2020)在《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文中提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之于一堂课来说是重要的前奏。高中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堂导入是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一座密切桥梁,对学生整体知识的构架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除了能够创设一种丰富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新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知识与现实的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为超越单纯的知识识记,形成高阶思维和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课堂观察,呈现了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目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较差、课堂导入手段简单、课堂导入内容单一、课堂导入主体固化、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六个方面。然后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最后,研究者从导入方法、导入手段、导入内容、导入时间、导入主体、导入功能六个维度对高中生物优质录像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出优质课导入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第一,课堂导入方法的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第二,课堂导入呈现出传统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特征;第三,课堂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第四,课堂导入时间分配合理;第五,课堂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第六,课堂导入功能呈现出多功能的特征。本研究根据对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六个维度的分析,结合实际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第一,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第二,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第三,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第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第五,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基于教师本身提出了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李莉[5](2020)在《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的必备条件。此外,高考生物试题中尤为突出体现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丰富的科学史素材,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三本必修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结合新课标中对科学思维方法的划分,分析科学史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了提升科学史培养科学思维的效果,选择了四节科学史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分别是:“细胞呼吸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的复制”和“胰岛素的发现”。最后,采用教学实验法,精心设计两节应用科学史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任务结束后的测量反馈,分析其科学思维水平的发展状况,得出实践结论,同时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针对实践过程和结果,对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学史教学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践研究发现,使用生物科学史内容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水平具有可行性,通过“促胰液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发现”两节内容的教学实践后,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科学思维水平有显着差异。具体体现在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批判质疑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归纳与概括、类比推理、构建模型、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两个班级的思维水平无显着差异。2.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实验班级的学生能够慢慢将设计实验的原则逐步应用到实验设计中,实验设计越来越严谨,并且能够积极思考,提出假说。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生生互动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越来越多同学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理论体系,对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在科学思维的测量评价方面,将科学思维划分7个维度进行测评,以期为一线教师生物学科学史教学和科学思维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春秀[6](2020)在《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8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情境教学,积极探索基于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此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情境教学,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此,本研究以情境教学为研究重点,开展了情境教学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国内外历史发展脉络、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明确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原则。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教育文件的解读,阐述了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依次介绍了论文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及路线。其次,为了解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的现状,笔者对重庆市8所中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中,教师在对情境教学的个人认知、教学应用、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态度方面呈现比较积极的现状。大多数教师表示对情境教学比较了解并且认同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在新课及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并且应用频率较高;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兴趣度、课堂参与度以及班级氛围活跃程度方面来看,情境教学应用效果整体比较良好;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都表示比较支持,有较高的支持度。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对情境教学认识不深、研究不足、对情境素材筛选不易、情境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应用不活五大问题。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缺乏科研意识、缺乏资源积累、缺乏创新能力和教学思维固化五个方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以及课堂教学案例从理论认识、科研观念、资源建设、教学设计、课堂应用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提出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首先,从教师个人、学校组织以及教研部门三个方面出发,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和文献、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培训方式等方式帮助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水平;其次,通过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然后,从网络资源获取与个人生活资源两方面建设个人教学资源,为教师建设个人资源提供途径。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呈现与分析,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接着,从点、线思维出发,以情境创设环节为依据进行案例分析,为教师在课堂应用中灵活创设情境拓展思路;最后,通过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缺点”、学生“闪光点”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帮助教师修正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梁玲玲[7](2019)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思维能力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大量信息涌入我们的视野,如何快速获取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辨别信息的真假优劣,需要具备卓越的思想和思维习惯。理性思维便是优异的思维习惯,是可以通过系统地培养来获得。随着生物学课程深入发展和改革,从原来关注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掌握到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入探索与课程新理念相配套的新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无论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深入研究高中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变革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最新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物课程论为指导,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理性思维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对理性思维的内涵、测量、特性以及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作用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中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在各个年级和不同性别间具有不平衡性;高中生理性思维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思维目标意识薄弱、思维缺乏主动性、思维迁移能力不足、思维概括能力弱、思维定势严重。为进一步挖掘高中生理性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一线教师进行相关访谈,综合主客观因素得出主要原因为:学生自身因素、教育氛围传统、评价模式单一、实验教学匮乏。再次,针对高中生理性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师访谈分析,综合理性思维的相关理论,提出从生物课堂教学和生物课外活动两方面进行策略的构建。生物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出发,提出基于高阶认知的教学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学评价转型;生物课外活动开展分别从生物模型的创建、生物辩论活动、生物学社会实践、生物开放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策略阐述。最后,依据提出的高中生理性思维培养策略操作要点,设计理性思维培养教学案例。包括《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活性的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进行简要说明。

王梦珂[8](2019)在《基于“ADI教学模型”的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思维是指能够基于事实依据和逻辑推理,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与界定了四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就是其中之一。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2008年,美国学者Sampson提出的ADI教学模型(Argument-driven inquiry)给科学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绝佳的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模型的理论、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关于该模型在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ADI教学模型与初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相结合,以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进一步研究该模型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效果这一问题。本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首先梳理了七年级上册生物中适合ADI的教学内容,然后编写了相应的ADI教学设计,在本文中详细展示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教学设计。实践部分,首先借鉴参考文献编制出初中生生物科学思维测试卷,用于实践研究的评价。然后,于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选取18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组采用ADI模型教学,对照组采用一般科学探究模式教学。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检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存在显着差异,证明ADI教学模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此外,通过课堂观察发现,ADI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初中生物学中进行ADI教学具有可行性,借助ADI模型,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马艳明[9](2019)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要让学生在提出、分析和解决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而问题的来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虽然问题式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若所提问题缺乏思考性和系统性,课堂结构将显得松散、凌乱,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更不用说通过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了。因此,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对于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教育领域中与问题链相关的理论研究,明确界定了本研究中的“问题链”、“问题链设计”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PBL教学模型等理论基础,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得出:问题链设计应遵循逻辑性、层次性、适度性、趣味性、启发性、目的性、准确性、有效性等八项原则。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高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提出一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对问题进行预设、随意发问、问题设计不重视系统性和逻辑性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该调查给问题链的设计策略的研究也带来了一些启发:第一,重视问题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将问题进行链式设计;第二,问题链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第三,问题链设计要遵循系统性、逻辑性等基本原则;第四,课后要及时进行问题的反思与优化。在以上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为例,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并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再采用案例分析法,针对三种知识类型的不同特征、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链设计策略及设计思路。事实性知识的问题链设计策略为:先整体把握,提出简单问题,然后将知识点分解,逐步呈现细节,最后总结归纳。概念性知识的问题链设计策略为:先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提取关键特征,再针对关键特征设计递进式问题链,而后引导学生整理加工,概括出概念,最后将提问升华至应用层面;程序性知识的问题链设计策略为:先理清基本认知或操作程序,继而明确每一环节的教学关键,最后梳理环节之间的规律关系,组织问题链。经过高中生物学问题链教学的实证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问题链设计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的帮助,通过问题链的引导,学生能够有层次有深度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采用问题链设计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对学生生物学成绩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链教学能够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接收效率,从而提高生物学学习成绩。

陈丽玲[10](2018)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和对策探究》文中提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着激发兴趣、引导入境、深入探究等多方面的功能,课堂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问题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与此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课堂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仍存在不足,课堂问题在教学中的效能未能很好地发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现状开展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提出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教学实例实践,利用教学实践来检验、丰富理论。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对问题提出的缘由进行阐述,明确本文的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对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等。第二部分,问题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现状的调查探究,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发现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偏离学生实际、忽略学生能力发展、忽视了教师的反思成长、忽略了学科课程特点等。第三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改进的对策:首先问题设计应遵守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体验;重视学生能力发展;注重教师的反思成长;关注学科课程特点等原则,其次对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激发动机——注意生活体验;感知历史——注意真实感知;理解历史——注意知识的建构;运用知识——注意思维的激发;巩固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评估反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第四部分,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教学实例实践,以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秦末农民大起义》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丰富理论。

二、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焦点问题—生物安全与生物威胁
        1.1.2 国家安全新增领域—生物安全
        1.1.3 生物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1.2.2 教材分析法
        1.2.3 案例法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生物安全
        1.3.2 生物安全教育
    1.4 国内外生物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1.4.1 国外生物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1.4.2 国内生物安全发展现状
        1.4.3 国内生物安全教育发展现状
    1.5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5.3 创新之处
    1.6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6.1 从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1.6.2 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1.7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7.1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7.2 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第2章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学生调查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3 调查问卷的编制
        2.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 教师调查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生物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小结
第3章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梳理及分析
        3.1.1 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与生物安全教育的联系
        3.1.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安全知识内容分析
        3.1.3 旧教材与新教材的对比分析
        3.1.4 教材内容梳理分析总结
    3.2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3.2.1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目的
        3.2.2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3.2.3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确立
第4章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案例设计与分析
    4.1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4.1.1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4.1.2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4.2 课后探究活动案例设计与分析
        4.2.1 课后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4.2.2 课后探究活动案例分析
    4.3 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案例设计与分析
        4.3.1 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案例设计
        4.3.2 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案例分析
    4.4 多种教学模式下生物安全教育的教学原则
        4.4.1 在“必修”内容中渗透“选修”内容的原则
        4.4.2 课上教学有机融合原则
        4.4.3 课下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
第5章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2 建议
        5.2.1 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素养
        5.2.2 提升教师生物安全专业素养
        5.2.3 构建校本生物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我国中学生物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阶段与概念框架
        一、质性文本分析过程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课程标准和学科能力的研究历程与方法
    第一节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研究回顾
        一、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概况
        二、国际课程标准的研究回顾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发展规律概述
        一、各版本课程标准及其历史背景
        二、各版本课程标准的结构演变
    第三节 生物学科能力的研究回顾与方法设计
        一、生物学科能力的研究概况
        二、生物学科能力的分类框架
第三章 百年生物课程目标文本的学科能力嬗变
    第一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内容变迁
        一、学科能力启蒙的第一阶段
        二、以苏为师艰辛探索的第二阶段
        三、飞速发展彰显学科特色的第三阶段
        四、整合-创新-突破的第四阶段
    第二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演变规律
        一、基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演变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和认识论的演变特征
        三、生物学科能力的整体演变特征
第四章 百年生物课程内容文本的学科能力嬗变
    第一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内容变迁
        一、基础知识为核心的第一阶段
        二、双基教育为中心的第二阶段
        三、素质教育为发展的第三阶段
        四、科学素养为导向的第四阶段
    第二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演变规律
        一、基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演变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和认知论的演变特征
        三、生物学科能力的整体演变特征
第五章 百年生物课程建议文本的学科能力嬗变
    第一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内容变迁
        一、学科能力启蒙的第一阶段
        二、以苏为师艰辛探索的第二阶段
        三、飞速发展彰显学科特色的第三阶段
        四、整合-创新-突破的第四阶段
    第二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演变规律
        一、基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演变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和认识论的演变特征
        三、生物学科能力的整体演变特征
第六章 百年生物课程文本的学科能力一致性研究
    第一节 课程文本学科能力的一致性表现
        一、初中阶段学科能力一致性表现
        二、高中阶段学科能力一致性表现
    第二节 课程文本学科能力的一致性分析
        一、课程文本之间学科能力结构差异显着
        二、课程文本学科能力不一致的影响
第七章 研究主要结果
    第一节 研究结果
        一、生物学科能力发展具有时代特色
        二、学科能力发展不均衡
        三、初高中学科能力内容进阶性良好,结构参差不齐
        四、生物学科能力的价值取向和内涵不断变革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应具有一致性
        二、加强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学科能力的建构应清晰易于操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2.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个人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假说演绎法的相关研究
        2.关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研究
    (三)理论基础
        1.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
        2.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逻辑学理论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
        1.现状调查阶段
        2.问题分析,提出策略阶段
        3.教学实践,评估效果阶段
四、假说演绎法教学情况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调查结果
        1.教师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情况
        2.教师用假说演绎法授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
        3.教师用假说演绎法授课时与学生的互动情况
        4.教师对学生关于假说演绎法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层面调查结果
        1.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情况
        2.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兴趣
    (三)假说演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原因分析
        1.教师对于假说演绎法的认识不够深入
        2.课堂选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内容过于局限
        3.教师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时忽略课堂生成
        4.教师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后不够重视课堂反思
        5.学生缺乏演绎推理的思维
    (四)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3.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假设
        4.根据假设进行演绎推理
        5.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五、关于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实践
    (一)实践研究过程
    (二)实践案例呈现与分析
        1.案例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2.案例二:基因在染色体上
        3.案例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案例四:DNA的复制
    (三)实践研究效果评估
        1.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2.G同学学习变化分析
六、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2.强化“提出假说”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3.强化“演绎推理”环节,能够帮助学提升思维的严谨性
        4.假说演绎法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二)研究反思
        1.教师课前了解学情不够充分
        2.“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环节需要给学生更多时间
    (三)基于假说演绎法学习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建议
        1.教师应加强对假说演绎法教学的认识
        2.教师需要精选课堂选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内容
        3.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假说演绎法教学时的课堂生成
        4.教师应该加强假说演绎法教学的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4)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新课程标准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2.高中生认知特点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3.教育实习中对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思考与困惑
    (二)核心概念界定
        1.课堂导入
        2.优质课
    (三)文献综述研究
        1.关于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2.关于课堂导入手段的研究
        3.关于课堂导入内容的研究
        4.关于课堂导入时间的研究
        5.关于课堂导入主体的研究
        6.关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研究
        7.关于课堂导入原则的研究
        8.关于优质课的研究
        9.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录像分析法
        2.课堂观察法
        3.访谈法
    (四)研究过程
        1.研究维度的建立
        2.研究对象的处理收集及编码
        3.研究框架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差
        2.课堂导入手段简单
        3.课堂导入内容单一
        4.课堂导入主体固化
        5.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
        6.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2.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
        3.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
        4.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
三、高中生物优质课导入的特征分析
    (一)导入方法呈现出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征
        1.导入方法的总体情况
        2.导入方法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方法对比
    (二)导入手段呈现出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特征
        1.导入手段的总体情况
        2.导入手段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手段对比
    (三)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
        1.导入内容总体情况
        2.导入内容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内容的对比分析
    (四)导入时间呈现出分配合理的特征
        1.导入时间的具体情况
        2.不同领域导入时间对比
    (五)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
        1.导入主体的总体情况
        2.不同领域导入主体的对比分析
    (六)导入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导入功能的总体情况
        2.导入功能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功能对比
四、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启示
    (一)基于课堂导入本身提出策略
        1.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
        2.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3.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
        4.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
        5.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师课堂导入能力的建议
        1.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生物学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理论依据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
        2. 科学思维
    (二) 教育价值
        1.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高中教材中生物学科学史内容分析
    (一) 生物科学史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
    (二) 生物学科学史内容在教材中的分析
    (三) 教材中生物科学史内容的完善
        1. 细胞呼吸的探究历程(添加)
        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补充)
        3. DNA的复制(补充)
        4. 胰岛素的发现(添加)
四、指向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科学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 实践目的
    (二) 实践对象
    (三) 实践方法
    (四) 实践过程
        1. 课堂教学实践
        2. 后测
        3. 数据分析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科学思维能力有显着提升
        2. 科学史有助于演绎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3. 科学史有助于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4. 科学史有助于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
        5. 科学史对其余四个维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显着
五、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1. 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梳理与完善
        2. 科学史教学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 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二) 教学反思
        1. 不足
        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前测试卷
附录2 “促胰液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附录3 后测试卷
致谢

(6)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8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情境
        1.1.2 情境教学
    1.2 情境教学的历史溯源
        1.2.1 国外发展历程
        1.2.2 国内发展历程
    1.3 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
        1.3.1 基于课堂实践的情境教学应用研究
        1.3.2 基于现状问题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1.4.3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5 情境教学原则
        1.5.1 针对性原则
        1.5.2 主体性原则
        1.5.3 真实性原则
        1.5.4 情感性原则
        1.5.5 启发诱导原则
        1.5.6 直观形象原则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缘由
        2.1.1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1.2 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2.1.3 基于教师实践的需要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研究法
        2.5.2 问卷调查法
        2.5.3 课堂观察法
        2.5.4 访谈法
        2.5.5 统计分析法
        2.5.6 案例分析法
    2.6 研究思路及路线
第3章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1.4 问卷实施与处理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访谈提纲设计
    3.4 访谈记录分析
第4章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积极的方面
    4.2 存在的问题
        4.2.1 情境教学认识不深
        4.2.2 情境教学研究不足
        4.2.3 情境素材筛选不易
        4.2.4 情境教学设计不精
        4.2.5 课堂教学应用不活
    4.3 问题成因分析
        4.3.1 教师缺乏理论知识
        4.3.2 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4.3.3 教师缺乏资源积累
        4.3.4 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4.3.5 教师教学思维固化
第5章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用的对策研究
    5.1 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认识水平
    5.2 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5.3 挖掘课本素材,建设个人资源
        5.3.1 课本情境素材的梳理
        5.3.2 个人资源建设的途径
    5.4 研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
        5.4.1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5.4.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5.5 灵活创设情境,重视课堂应用
        5.5.1 点——新课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后迁移应用
        5.5.2 线——情境贯穿,深度学习
    5.6 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相关理论分析
    2.1 研究现状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理性思维的培养和高中生物学的关系
    2.4 理论基础
3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2 调查结果
    3.3 高中生理性思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 高中生理性思维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 高中生物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策略
    4.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4.2 高中生物课外活动中理性思维培养策略
5 基于理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5.1 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活性的影响
    5.2 基因在染色体上
6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8)基于“ADI教学模型”的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1.1.2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ADI教学模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DI教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
        1.2.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观察法
    1.6 研究路线
    1.7 创新点
        1.7.1 研究角度的创新
        1.7.2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科学思维
        2.1.3 ADI教学模型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构建基于“ADI教学模型”的教学设计
    3.1 ADI教学模型的步骤
    3.2 ADI教学内容的梳理
    3.3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DI教学设计
第四章 教学实践
    4.1 教学实施的对象与方法
    4.2 活动时间安排
    4.3 教学实验变量
    4.4 教学实验测量工具
    4.5 ADI活动教学实施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5.1 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变化
        5.1.1 前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1.2 后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2 学生课堂表现的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七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测试卷一
附录B 七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测试卷二
附录C 科学思维能力评价标准(测试卷一)
附录D 科学思维能力评价标准(测试卷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施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1.1.2 解决生物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1.1.3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需要
    1.2 问题链教学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问题链
        2.1.2 问题链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PBL教学模型
    2.3 问题链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4.1 教师提问的目的与类型
        3.4.2 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思
    3.5 调查结论
    3.6 对问题链设计的启发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4.1 必修—《分子与细胞》主要知识点梳理
    4.2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的知识类型划分
        4.2.1 生物学知识类型的划分依据
        4.2.2 人教版必修—《分子与细胞》知识点类型分析
        4.2.3 必修—主要知识点的整理分类
    4.3 不同知识类型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4.3.1 事实性知识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4.3.2 概念性知识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4.3.3 程序性知识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第五章 问题链设计策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对象
    5.3 教材材料与实验方法
        5.3.1 教学材料
        5.3.2 检测材料
        5.3.3 实验方法
    5.4 实验过程
        5.4.1 前测
        5.4.2 实施实验
        5.4.3 后测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问题解决能力问卷调查前后测结果分析
        5.5.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生物学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5.6 讨论
第六章 小结
    6.1 结论
    6.2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0)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和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阐释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阐释
        二、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运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第一节 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内容结构
        四、调查过程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教师访谈及分析
        一、教师访谈
        二、访谈分析
    第三节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学生实际、忽略学生能力发展
        二、忽视了教师的反思成长
        三、忽略了学科课程特点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体验
        二、重视学生能力发展
        三、注重教师的反思成长
        四、关注学科课程特点
    第二节 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探讨
        一、激发动机——注意生活体验
        二、感知历史——注意真实感知
        三、理解历史——注意知识的建构
        四、运用知识——注意思维的激发
        五、巩固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六、评估反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教学课例实践
    第一节 课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预期
    第二节 课例的课堂实施
        一、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
        二、讲授新课的问题设计
        三、课堂小结的问题设计
        四、课后作业的问题设计
    第三节 课例教学实践的反思
        一、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 陶苑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我国中学生物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D]. 李婷婷. 青岛大学, 2020(02)
  • [3]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D]. 邱艳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D]. 李美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案例研究[D]. 李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8所中学为例[D]. 刘春秀. 西南大学, 2020(01)
  • [7]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研究[D]. 梁玲玲. 华中科技大学, 2019(12)
  • [8]基于“ADI教学模型”的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实践研究[D]. 王梦珂.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9]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D]. 马艳明. 扬州大学, 2019(02)
  • [10]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和对策探究[D]. 陈丽玲.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论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