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与电针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牵引与电针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一、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TYPE TREATED BY COMBINED CERVICAL TRAC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论文文献综述)

师月[1](2021)在《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针灸相关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并定性归纳优化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时间截止到2020年10月之前,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来补充获取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基本信息提取,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局指标主要关注有效率、VAS评分和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运用Stata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选用比值比(odd ratios,OR)计算效应值;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均值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计算效应值;并计算SMD及OR的95%可信区间,并绘制网状关系图、不一致性检验图、曲线下面积概率排序图、漏斗图等,得出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排序,进而得到最佳干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44篇文献,其中1篇英文文献,其他均为中文文献,共涉及3291名患者,包含17种治疗措施,纳入的所有文献均报告了治疗的有效率有29篇文献报告了VAS评分情况。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VS针刺、针刺+放血VS针刺、针刺+艾灸VS针刺、电针VS针刺、针刺+耳针VS针刺、温针VS针刺、火针VS针刺、电针+放血VS电针,总共6组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针刺VS针刀、针刀+针刺VS针刺、针刀+银质针VS电针、针刀VS针刺、针刀VS电针、针刺+放血VS针刺、针刺+耳针VS针刺、针刺+艾灸VS针刺、针刺VS西药、长圆针VS针刺、温针VS针刺、火针+针刺VS火针、火针VS针刺、温针VS电针、电针+艾灸VS电针,共15组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看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针灸类方法疗效优于西药,有效率的具体排序为:针刀+银质针、火针+针刺、电针+温针、针刺+艾灸、电针+艾灸、长圆针、针刀+针刺、温针、针刺+放血、针刺+耳针、火针、针刀、耳针、电针、圆利针、针刺、西药。针刀+银质针疗效最佳。纳入的文献有9篇文献提到了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有1篇文献无具体描述、1篇未统计结果,4篇的不良反应人数为0,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处理后都得到改善。对最优方案进行研究发现选穴以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C2~T2项伸肌群附着处两侧,相当于夹脊穴与阿是穴。先采用针刀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一般隔3~5天后再行银质针治疗,针刀与银质针各行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论:1.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网状Meta分析发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的针灸疗法、优于西药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最高的针灸疗法是针刀+银质针;2.描述分析后发现针灸疗法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3.通过定性分析得出,针刀+银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选穴以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C2~T2项伸肌群附着处两侧为主。先采用针刀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一般隔3~5天后再行银质针治疗,针刀与银质针各行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侯文男[2](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系统梳理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领域的相关文献,清晰的展现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准确的把握研究现状,找到学科的领军人物及主要的研究单位,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研究方向信息及数据参考。方法:本研究将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的有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章作为数据来源,共纳入1052篇文献。对中药进行数据规范。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记事本形式保存。将关键词K1逐项记录文献包含的穴位、方剂、中药、配合的治法,分别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并以记事本形式保存。导入citespace软件,以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及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1.该领域发表文献以2010年为界,2010年前每年发文量总体逐年增多,偶有下降,2010年后发文量开始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2.该领域受基金支持较少,国家基金为主导力量。3.该领域形成了三大作者合作网络,各网络均有其核心作者。4.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为河南中医学院,各研究机构间多为独立研究,存在少数合作及跨地域合作,主要集中在北方。5.关键词共现显示,文献关键词涉及了文献的研究方法,如临床观察、多中心研究、线性相关、前瞻性研究等;不同流派的手法如:传统推拿手法、龙氏手法、Mulligan手法、孙氏手法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如: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肝肾亏虚证等;除手法外配合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小针刀、温针灸、低周波、电针等;除手法外配合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牵引、TDP、中频等;除手法外配合的西医治疗方法如:神经根阻滞、仙灵骨葆等;量化指标如VAS评分、CASCS评分等;结论:1.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领域年发文量虽偶有起伏,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仍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领域的热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传统推拿手法、龙氏手法、Mulligan手法为在手法治疗CSR领域内的热点研究手法;神经根阻滞为手法治疗CSR领域内西医辅助治疗方式的研究热点;中药为手法治疗CSR领域内中医辅助治疗方式的研究热点,生物力学研究为热点研究内容,前瞻性研究为热点研究方法。3.针灸配合手法治疗CSR时,首选夹脊穴,其次配穴可多选取位于上肢及头部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4.中药配合手法治疗CSR时,处方可以以葛根汤为基础加减,内服首选葛根,外治首选红花,配伍的药物内服外治均可选归肝经的温性的辛味药物。5.手法治疗CSR领域的研究机构多为独立研究,合作交流较少,河南中医学院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前沿阵地为中医院校及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为手法治疗CSR领域合作最广泛的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为比较活跃机构。6.手法治疗CSR领域形成了三大研究团队,分别是以詹红生为核心的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研究团队、以朱立国为核心的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研究团队、石印玉为代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团队,这些团队有望在未来几年活跃在手法治疗CSR研究领域,继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7.手法治疗CSR相关研究论文受到基金项目支持较少,申请成功率较低,但国家重视其发展。

李朝磊[3](2021)在《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的方法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和探讨该治疗方法对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在临床上采用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实践提供依据,为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期推广督脉灸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针灸科就诊的患者,同时满足拟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计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组)以及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颈椎夹脊(双)、天柱(双)、大椎、风门、风府、后溪(患侧)、合谷(患侧)、外关(患侧)、曲池(患侧)。两组均一周开展2次治疗,2周为作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NPQ量表及VAS疼痛评分,来系统观察两种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异,进而综合对两种治疗手段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长短和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显示均有效果,计算临床总体疗效显示,前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的有效率达到96.67%,后者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为86.67%,加入督脉灸后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3.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CSR患者的中医证候情况;经过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表明治疗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明显;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更低(P<0.05),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在改善中医证候上效果更好。4.两组治疗前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进一步升高(P<0.05),表明两种治疗均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疗程越长,改善越明显;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更高(P<0.05),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组治疗效果更好。5.两组治疗前NPQ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NPQ评分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NPQ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PQ评分中颈痛与睡眠、每日持续时间、阅读与看电视、工作与家务、社交活动项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PQ评分更低,除颈痛与睡眠、社交活动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颈痛与睡眠和社交活动的其他项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6.针刺联合督脉灸组与常规针刺组在治疗前比较,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疗程和治疗2疗程后,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CSR患者的疼痛情况。且疗程越长,CSR患者的疼痛情况越显着;治疗完成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意义(P<0.05),说明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常规针刺配合督脉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地改善该病疼痛及神经根性放射症状,有效率较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督脉灸疗法可以作为针灸疗法的有益补充,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何炳坤[4](2021)在《不同体位颈牵引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体位颈牵引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短期疗效的差异,为保守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CSR提供个性化牵引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0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门诊或住院部90例明确诊断为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观察组45例(结合颈椎动力位X线片,判断颈椎不稳趋势方向分别采用屈曲位或后伸位牵引组)及B组对照组45例(常规中立位牵引组),随访过程中,A组脱落2例,B组脱落4例,最终A组纳入43例(男17例,女26例),B组纳入41例(男性19例,女性22例),整体年龄范围20-55岁,A组的平均年龄为(38.84±9.73)岁,平均病程为(15.58±4.41)月,平均BMI指数(23.49±2.45);B组的平均年龄为(37.68±10.05)岁,平均病程为(14.61±4.81)月,平均BMI指数(23.66±2.35),有颈椎不稳趋势的节段及例数:A组:C3,10例、C4,16例、C5,15例、C6,6例。B组:C2,1例、C3,9例、C4,15例、C5,14例、C6,7例。结果两组性别、病程、年龄、BM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VAS评分、NDI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天、7天、14天、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NDI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大于治疗前;两组内治疗后3天、7天VAS、NDI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与治疗后14天、1个月、3个月两两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后14天、1个月、3个月的VAS、NDI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VAS、NDI评分最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最高。组间比较:A组治疗前的VAS、NDI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与B组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0.05),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VAS、NDI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组在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VAS、NDI评分比B组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B组高。A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NDI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颈椎动力位X线片指导下进行屈曲位、过伸位及常规中立位颈牵引均能有效改善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2、与常规中立位颈牵引相比,屈曲位或过伸位牵引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3天、7天及14天)更好,患者能更快缓解症状,并快速投入工作及日常生活中。3、治疗14天后,二者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降低。

肖亮星[5](2021)在《牵引锻炼颈托研制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约占60%-70%,颈椎牵引是其重要非手术治疗途径。本文基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康复理论指导,研制牵引锻炼颈托;通过临床试验研究牵引锻炼颈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受试者的作用,分析了牵引干预对受试者颈椎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了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受试者颈椎的生物力学影响。本文通过牵引锻炼颈托的设计研制,及其临床试验研究和生物力学分析,明确其临床适应症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颈椎牵引重量、时间、角度的设计理念,临床安全、有效、良好顺应性的设计原则,历经6次设计构想与方案评估,研制得到牵引锻炼颈托。(2)招募20名神经根型颈椎病志愿者,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进行静力牵引和颈肌抗阻锻炼30分钟,每天2次,疗程4周,整体评价法、JOA评分法、VAS评分法和NDI评分法评价临床症状,Borden和CCI测量法评价颈椎生理曲度,颈椎CT影像资料三维重建测量各椎间孔面积。(3)采集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受试者颈部CT影像资料,三维重建获得颈椎全节段完整有限元模型,在头颈位置前屈20°不同牵引力线方向(前倾20°、10°、中立位0°、后倾10°、15°)进行受力分析。结果:(1)研制成由上托、下托、牵引和锻炼结构组成的牵引锻炼颈托。上托托于下颌骨和枕骨及下托托于肩部进行固定。通过手动牵引和前屈、后伸阻抗自主运动锻炼颈肌肉。其牵引行程改变0-35mm,牵引力线范围是前倾25°至后倾15°,头颈位置改变范围是前屈20°至后伸45°,具颈椎固定和抗阻锻炼功能。(2)临床研究发现牵引锻炼颈托显着降低受试者的整体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后Borden和CCI测量参数分别增加46.54%和36.21%,提示其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治疗主要增加C4-C5和C5-C6椎间孔面积。(3)有限元分析发现,牵引可以增加椎间孔的上下径,且随牵引角度增加而提高。牵引提高关节突关节间距,降低钩椎关节间距,牵引提高颈部下段关节突应力。椎间盘前端间距随从前到后牵引力线改变提高,椎间盘后端间距趋势与前端相反。牵引提高椎间盘髓核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结论:研制具有颈部固定、有效牵引和抗阻锻炼三大功能的牵引锻炼颈托,安全性和顺应性良好。该产品可以显着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调整颈椎生理曲度,增加椎间孔面积,调节颈椎应力分布,恢复正常生理弯曲和生物力学特征。本研究基于产品研制、临床试验和生物力学分析,揭示牵引锻炼颈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为其临床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亚洁[6](2021)在《颈椎五步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颈椎五步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CSR保守治疗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联合颈椎五步操。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出院、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并在出院时进行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及临床疗效评定,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的90例患者中,试验组手术脱落1例,失访2例;对照组手术脱落1例,失访3例,共完成83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理疗项目、职业、NDI评分、VAS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ND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时NDI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时VAS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颈椎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倾、后伸、左倾、右倾、左旋、右旋的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组间各方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出院时,组间各方位活动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时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五步操能够缓解CSR患者颈痛和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颈椎关节活动度,同时有助于提高CSR患者临床疗效。本次研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颈椎五步操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刘陆晨[7](2021)在《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口服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活动度依次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以排除差异性。对照组Ⅰ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一天两次,一次一粒,连续服用14天,对照组Ⅱ予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口服,一天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4天。观察组同时予塞来昔布胶囊和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口服,用法及用量同上,连续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结束时:对照组Ⅰ总体有效率76.7%,对照组Ⅱ总体有效率80.0%,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0.0%,对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非参数检验,得出p=0.032<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明显,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对照组Ⅰ总体有效率80.0%;对照组Ⅱ总体有效率83.3%;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3.3%,对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非参数检验,得出p=0.012<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明显,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5);3.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DI指数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ND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N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5);6.颈椎活动度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颈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血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未见明显变化,服药期间均无过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和塞来昔布胶囊均可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者合用在提高患者临床总体疗效、颈椎活动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和NDI指数方面效果更加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海燕,黄沂,蒋菲菲,赵玉玲[8](2020)在《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常见疾病,刮痧疗法治疗CSR具有确切的疗效,临床应用常采用单纯刮痧、刮痧联合针灸、手法、拔罐、物理疗法等进行治疗。但其临床科学研究的设计需要进一步规范,相关实验室机制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

谭慧颖[9](2020)在《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电针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以20分法量表、VAS评定法、疗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证实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痰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组(补母泻子法取穴)、常规电针组(同穴位异时辰)、西药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组30例。每日治疗l次,10次一个疗程,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20分法量表、VAS评定法、疗效进行疗效判定,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三组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治疗后,所有病例完成实验。有效率比较,纳子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7%。在三组间经两两比较,纳子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常规组跟西药组对比,常规组疗效同样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在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上,子午流注纳子法取穴电针的总有效率更显着。在VAS前后及三组间组间评分的对比上,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互对比,在改善疼痛方面,纳子组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常规组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更优。田中靖久20分法量表评分比较,经过治疗后三组症状较前均得到缓解(P<0.0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对比,纳子组评分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常规组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在症状的改善上,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症状改善情况效果显着,优于非时辰同穴位电针和口服止痛药,非时辰同穴位电针的效果又优于口服西药。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疗效优于非时辰常规电针治疗和口服止痛药方法。

覃镜羽[10](2020)在《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佐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对照组予手法配合枕颌牵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时间节点,通过患者SF-36评分值变化以评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参考VAS、NDI评分改变情况以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SF-36评分比较:(1)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两两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VAS评分比较:(1)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两两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治疗1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NDI评分比较:(1)治疗前与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与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2周与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显愈率为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4%,显愈率为53.4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体有效率及显愈率经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手法配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改善SF-36评分,降低VAS、NDI评分;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在提高轻、中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疼痛方面优于手法配合枕颌牵引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二、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TYPE TREATED BY COMBINED CERVICAL TRAC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TYPE TREATED BY COMBINED CERVICAL TRAC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词缩略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基于citespace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设计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数据
        2.1 数据来源
        2.2 检索方法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数据筛查
        2.6 数据库建立
        2.7 数据的规范化
        2.7.1 数据规范化准则
        2.7.2 数据规范化处理
第二部分 可视化分析及结果
    1 研究总体分析
        1.1 文献的年代分布
        1.2 文献基金资助情况
        1.3 载文期刊情况分析
        1.4 文献的作者分析
        1.5 文献的来源机构分析
        1.6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1.7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领域的研究热点预测分析
    2 配合治法分析
        2.1 针灸选穴分析
        2.2 中药及方剂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文献表述
    2 发文年代及载文期刊分析
    3 基金支持情况
    4 研究机构与作者网络分析
    5 手法种类研究分析
    6 辅助治疗方式研究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中西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Citespace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临床疗效评定的比较
    3.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两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5.两组颈痛量表 NPQ 情况比较
    6.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7.安全性评估
讨论
    1.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与探讨
    2.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与探讨
    3.证型选择依据及针刺取穴依据
    4.督脉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理论探讨
    5.“治未病”思想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6.研究结果分析
    7.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症候积分
附录二 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
附录三 颈痛量表
附录四 VAS疼痛评分
致谢

(4)不同体位颈牵引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概述
        1.1 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1.1 颈椎病的概念及发病率
        1.1.2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与病理生理
        1.1.3 颈椎病的分型
        1.2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2.1 颈椎病的中医辨病分析
        1.2.2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1.2.3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认识
        1.3.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1.3.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治疗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认识
        1.4.1 神经跟型颈椎病的辨病分析
        1.4.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机及辨证分型
        1.4.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来源
        2.3 临床资料
        2.3.1 诊断标准
        2.3.2 纳入标准
        2.3.3 排除标准
        2.3.4 脱落标准
        2.3.5 知情同意
        2.4 研究方法
        2.4.1 一般资料
        2.4.2 治疗方法
        2.4.3 观察指标
        2.4.4 疗效评定
        2.4.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NDI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条件及颈椎不稳发生的机制
        4.2 动力位X线片是早期辨别颈椎不稳趋势的重要依据
        4.3 不同体位颈牵引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CSR的理论依据
        4.4 颈椎动力位X线片指导下进行不同体位颈牵引的疗效分析
    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牵引锻炼颈托研制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生物力学研究
    5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概况
    6 颈椎牵引技术的应用研究概况
    7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颈椎牵引技术的牵引锻炼颈托研制研究
    1 试验方法
    2 试验过程
    3 试验方案评估
    4 试验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牵引锻炼颈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
    1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作用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1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1 结果与讨论
    2 特色与创新
    3 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颈椎五步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非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研究类型
    2.研究对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脱落标准
    3.样本量估算
    4.研究对象分组
    5.干预措施
    6.疗效评定
    7.统计方法
    8.质量控制
    9.研究伦理审批
    10.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病例入选情况
    2.基线资料情况
    3.疗效评价
        3.1 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的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
        3.5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4.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CSR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CSR的认识
    3.本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1.研究结论
    2.研究创新性
    3.研究局限性
    4.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研究热点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7)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资料研究
    1.中医学对CSR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对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解
        1.3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2 解剖基础
        2.3 发病原因
        2.4 发病机制
        2.5 病理改变
        2.6 疼痛机制
        2.7 临床表现
        2.8 现代医学对CSR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试验设计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评价
        2.3 统计学方法
        2.4 临床分组及治疗前数据分析
        2.5 观察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体会
    1.组方依据以及各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2.塞来昔布作用机制
    3.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优势分析
    4.研究结果与结论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循经刮痧治疗
2 刮痧联合手法治疗
3 刮痧联合针灸治疗
    3.1 刮痧联合针灸治疗
    3.2 刮痧联合穴位放血
    3.3 刮痧联合电针
4 刮痧联合多种外治方法
    4.1 刮痧联合中药熏蒸
    4.2 刮痧联合拔火罐
    4.3 刮痧联合牵引
    4.4 刮痧联合离子导入
5 不同刮痧用具及刮痧介质的选择
    5.1 不同刮痧介质
    5.2 不同刮痧用具
6 小结

(9)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辨证标准
    1.3 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1.3.4 脱落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设置
        1.4.2 操作注意事项
        1.4.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5 统计方法
    1.6 结果
        1.6.1 一般资料分析
        1.6.2 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1.6.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20分量表各评分比较
        1.6.4 治疗前后田中靖久20分法量表总分比较
        1.6.5 疗效比较
    1.7 安全性指标
2 讨论
    2.1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2.1.1 颈椎病的定义
        2.1.2 颈椎病流行病学
        2.1.3 颈椎病的分型
        2.1.4 颈椎病发病机制
        2.1.5 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2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2.2.1 颈椎病的病名
        2.2.2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2.2.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2.2.4 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3 电针治疗的机制研究
    2.4 子午流注开穴法
        2.4.1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
        2.4.2 子午流注针法的治疗
    2.5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理论探讨
        2.5.1 湿邪致病
        2.5.2 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病机和治则
        2.5.3 选穴依据
        2.5.4 针刺时间的选择及分组设置
    2.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2.7 不足与展望
    2.8 研究的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中医诊断标准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疗效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资料收集
        3.3 治疗方案
        3.4 不良事件判定
        3.5 安全性评价分级
    4.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5.数据处理、统计和分析
    6.研究结果
        6.1 脱落病例分析
        6.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6.3 观察指标的比较
        6.3.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6.3.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6.3.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6.3.4 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讨论
    1.颈椎病的定义及分型
    2.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分型
    3.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3.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
        3.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4.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4.1 手术治疗
        4.2 保守治疗
        4.2.1 中药治疗
        4.2.2 西药治疗
        4.2.3 针灸治疗
        4.2.4 牵引治疗
        4.2.5 针刀治疗
        4.2.6 手法治疗
        4.2.7 其他疗法
    5.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
    6.选题目的
    7.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8.研究结果分析
        8.1 一般资料
        8.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8.2.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8.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8.2.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8.2.4 对疗效性指标差异的探讨
        8.2.5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8.2.6 不良事件
    9.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9.1 存在的问题
        9.2 解决方法
        9.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TYPE TREATED BY COMBINED CERVICAL TRAC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D]. 师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citespace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知识图谱分析[D]. 侯文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常规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李朝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不同体位颈牵引治疗有颈椎不稳趋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观察[D]. 何炳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牵引锻炼颈托研制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用机理研究[D]. 肖亮星.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6]颈椎五步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D]. 王亚洁.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 刘陆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陈海燕,黄沂,蒋菲菲,赵玉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08)
  • [9]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研究[D]. 谭慧颖.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 覃镜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颈椎牵引与电针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