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水利基金审计评价的看法

我对水利基金审计评价的看法

一、水利资金审计评价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代欢[1](2021)在《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政扶贫资金是实现脱贫任务的重要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分配方式、预算安排和使用情况、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价是否合理决定了财政资金能否发挥预期效益,也事关贫困地区能否有效防控返贫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速了减贫进度;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财政扶贫资金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反思、检讨和总结。国家审计署官网上每年公布的有关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部分贫困地区长期存在着资金被闲置、挪用、冒领和骗取套取等情况,表明财政扶贫资金违法违规案件呈现屡犯屡审、屡审屡犯的态势,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对财政资金管理的研究通常是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来对财政扶贫资金研究,从审计和财务的视角来系统分析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国家级扶贫重点贫困县C县进行案例研究。本文首先界定了贫困与精准扶贫、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扶贫资金审计与审计结果公告等相关概念;进而又介绍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等相关理论基础;然后,本文基于对国家审计署公布的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结果公告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总体情况;接着,本文介绍了C县的经济发展概况、财政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监管和绩效评价以及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成效。在此基础上,根据调研和材料分析研判,发现目前该县扶贫资金运行管理中存在预算管理不当、资金分配不合理和资金监管效力不足等问题,并深层次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通过系统地分析结果,结合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及放管服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助力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出一些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益经验,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在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文从审计监督、绩效管理、财会监督等方面针对C县提出的建议,助力C县和其他地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彭超[2](2019)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双重压力下,新旧矛盾交织,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被提出要“加力提效”,即在加大减税降费和支出力度的同时,要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然而,实践中财政资金沉淀问题突出,不断揭露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尤其是在财政政策重点发力的领域,政府逐渐形成“无钱发展、依靠举债”和“资金沉淀、无法使用”的矛盾局面。在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中,如何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目标,既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或服务需求的数量,又保障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质量,以免发生财政风险进而引起系统性风险,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以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为研究对象,以机制设计理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为研究基础,围绕当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构建展开讨论。首先,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分别分析了机制设计理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内在联系,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寻找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从基本要素、改革定位、关系处理三个方面给出了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其次,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现状出发,以财政存量资金作为探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的指标,评价统筹取得的效果,并得出在政策不断出台和推进的背景下,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产生了一定效果。但进一步分析发现,统筹空间被压缩、统筹能力被限制的困境制约了统筹效果的产生。随后,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关系,得出统筹效果越好,效率越高的结论,提出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抑制改革效果的背景下,打破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刻不容缓的观点。进而,本文就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进行探究,认为统筹困境主要是因三个方面产生的:一是各主体利益诉求和利益分布的差异性,包括多元利益主体的差异化、利益主体博弈的非合作化、政府行为惯性和制度中的冲突与失衡;二是信息不对称的执行偏差,包括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三是激励机制中的激励相容“缺失”。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利益和信息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影响,得出了与前文理论探讨中一致的结果,即利益格局固化与存量资金的产生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既有的利益格局下,信息公开程度越高,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越好,存量资金越少的结论。基于此,提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构建方法,从目标、原则、路径和基本框架出发,通过强化执行有效性和实现多元共治局面,依托信息互通建立共享机制、依托内部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依托外部监督形成约束机制、依托利益协调实现协同机制,构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最后,提出应从完善的治理结构、匹配的制度改革、科学的预算编制三个方面给予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章:第一章:导论。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现状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经济人”、有限理性等假设,并对文中涉及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利益格局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研究创新等。第二章:相关文献评述。第一,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包括了学者们有关存量资金盘活和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第二,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包括了支出的效率、支出的影响、支出的结构三个方面。第三,总结了机制设计理论的相关文献,包括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和对我国改革中具体问题的探讨。第四,对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当前学者倾向于将财政资金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进行探讨,在对资金统筹使用方面倾向于就表面问题提出短期政策建议,并且没有上升至理论高度,缺乏向后续统筹机制构建的延伸。因此针对目前文献中的缺陷,本文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出发,以机制设计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打破困境和机制构建为重点,构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第三章: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本章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中涉及理论的内容、模型、框架等进行论述。第一,从机制设计理论内涵出发,提出机制设计理论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具有的指导意义。第二,基于统筹中利益诉求不同的统筹主体间存在博弈关系这一客观事实,对博弈论内涵进行论述,并从博弈论视角下论述博弈论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联系。第三,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中涉及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必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搭建统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给出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理论框架,包括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的基本要素、定位以及应处理好的关系等。第四章: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现状及困境。首先,以财政存量资金作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指标,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其次,从问题出发,得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困境:在政策文件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既存在受支出格局影响导致的统筹空间压缩,难以缓解现阶段财政收支矛盾的困境;又存在着由于管理、政策、制度等原因导致的统筹能力受限,难以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领域保障的困境。最后,利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关系,得出统筹可以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了在当前改革背景下,打破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为后续研究给出定量支持。第五章: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探究。本章主要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进行深层次的原因探究,为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切入点。首先,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存在的利益隔阂进行了阐述,认为财政资金难以统筹的先决条件就是在不同的利益格局下,各统筹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进而形成资金流动桎梏、难以统筹的局面,加之原有利益的路径依赖和改革成本,加深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难度。其次,基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这一客观事实,结合理论基础,得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第六章: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检验。基于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在利益驱动下,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使得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难以发挥最大效果。本章从实证的视角出发,选取政府规模和财政透明度作为衡量利益、信息的指标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利益格局和信息有效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影响。第七章: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的探索。本章是全文的重点,目标是构建具有长期有效性特征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机制。第一,对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进行论述,包括了指导思想、目标、原则等内容,给出了长效机制构建的框架图。第二,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进行具体构建,包括了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个方面。第三,从根本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包括了完善的治理结构、匹配的制度改革、科学的预算编制等内容,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做出贡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构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框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以实现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因此引入机制设计理论,并根据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特征,基于利益诉求和目标函数的差异,结合博弈论、委托代理模型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利益格局形成的不同利益诉求、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息无效、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的激励不相容是统筹困境产生的原因。随后从困境出发,依托理论构建了一个包括信息、激励、约束和利益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框架。在该框架中,应包括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协同机制等机制,并认为要实现上述机制的构建,应依托信息互通、内部制度完善、外部监督、利益协调等方式。第二,为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以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为研究对象,从改革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出发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当前该方面缺乏深层次、系统性的可借鉴文献这一特征,提供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框架,并通过机制的构建,为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具体来说,从文献梳理可知,国内外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存量资金分别展开了探讨,且就我国而言,统筹已渗入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突出表现在对各行业、各领域、各级政府的统筹要求上,相关的理论研究体系也逐渐形成。然而就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这一特定主体的探讨,还相对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存量资金作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效果指标,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中存在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配置效率做出贡献。第三,实现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为研究手段,创新性地引入了实证模型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进行成因检验,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缺乏定量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构建模型,从利益和信息两个方面出发,探索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一是利益格局越复杂、利益固化程度越高,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越差;二是信息透明度越高,统筹效果越好。信息不透明时,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存在困境,在加入其他变量后发现,财政信息透明度对统筹效果不显着,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目前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三是财政资金透明度提高可以抑制利益固化,统筹效果增加,存量资金减少;四是在不同区域中,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城镇化进程程度等影响,利益、信息对统筹效果产生的效果不同。

尚琎[3](2017)在《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作为运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保障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安全和政策效果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在督促和落实国家各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进和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方式、引导和监督各级水库移民资金管理机构更好地为提高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服务、发现和揭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堵塞制度漏洞保障水库移民资金使用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和地方各级移民资金管理机构也对这一新兴的监管手段逐渐重视起来并加以运用和规范。然而作为一项新近才出现的监管方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还面临开展的时间较短,参审机构经验不足,参审人员对移民政策不了解,内部审计涉及的水库移民项目涵盖范围广,缺乏专家支持等困难。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省都开展了一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从内容到流程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创新的地方。本文立足实践,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力争以客观的视角,对一个时期(2012-2015)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审计实践中,分析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现状,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也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初步思索。针对实际问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对该项工作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关于规范和改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对策,以期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机构改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绩效提供有益的思路。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少,既涉及理论方面,也有的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方面,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深入剖析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得失,从而得出研究成果的还很少。考察我国已有的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或者移民资金专项审计的一些实证方面的研究,要么偏重于早期国家移民扶持政策还没有重大调整时期的各地零星的实践经验总结,要么主要关注外部审计的效果或者资金管理机构内控制度的健全,对于当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国家水库移民政策环境下的资金管理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指导性、实践性都有很大的不足。为了从理论上更好的回应现实情况的变化,研究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的方法,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山东省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从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实现资金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廉洁化的视角,把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定位为维护公共资金安全,增进公共利益的监督手段。另外结合数据分析和实际需要,把确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资金来源,开展移民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建立内部审计的成果考核制度、完善内部审计整改落实的督导和奖惩等举措作为改进内部审计的可行措施,这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得出可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结论,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对现有的能够取得的数据进行了长时间的搜集和整理,并进行了核对。但是基于各地分散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各省的数据分散保存,难以取得,而且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至今未对外公布全国统一的内部审计的相关数据。因此本文的各项分析只能依托现有的数据,难免会有偏颇和不足,而且作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一线工作者而非专业审计理论研究者,作者在理论研究的功底上还有很大不足,一些分析和解读缺乏理论深度,种种不足有待今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研究者予以弥补。

李欢[4](2017)在《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研究 ——以C市涉农资金审计调查为例》文中提出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也相应地渗透到了审计的各个角落。随着审计对象财务数据传输过程的改变、审计的范围的扩大以及审计数据来源的变化,原本以财务审计为核心的传统审计面临着来自大数据技术的挑战。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机关也必须积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府审计,走审计信息化道路,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经济时代,更完美的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一如既往,连续七年以中央一号文的形式颁布涉农事项要求,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涉农资金的投入。涉农项目类型越来越复杂,涉农资金涉及面越来越广,涉农资金金额也愈加庞大。针对这些专项涉农资金发生的财务问题、工程质量、招标活动和资金投入后管理等方面事项则必须靠审计人员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其审计的成果可以助推农业发展得更快、农村建设得更好、农民收入更多。而对审计工作而言,如何合理利用各部门提供的有效数据创新审计思路、拓展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需要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打破常规、勇于实践,将掌握的多部门数据加以整合,实际应用到项目的审计过程当中。本文通过研究大量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整理出大数据应用于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必然趋势,并界定了大数据、大数据政府审计、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大数据在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实施及应用现状,探索大数据在政府审计中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C市2013年-2014年的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为例,对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采用大数据方法进行过程分析,整理出本案例中审计机关将大数据和审计相结合实施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提供了多样化的审计方法选择。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两点:一是丰富了审计方法,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政府专项资金审计的要求,因此提出了大数据审计与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相结合研究,具有创新性。二是阐述大数据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时,文章从C市2013-2014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案例入手,结合了大数据实际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解决了大数据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印俊太郎[5](2017)在《基于“4S”角度识别及防范扶贫资金审计风险 ——以重庆市F区扶贫资金审计为例》文中指出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到,国家将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这也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2015年8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5]19号),确定全市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越过贫困标准线,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7月至11月,我在重庆市审计局实习,全程参与了F区2015年扶贫资金试点审计和W县2015年的扶贫资金审计,由于重庆市审计局是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扶贫资金全面审计,审计技巧,审计模式都处于初步试探阶段,导致审计人员走了不少弯路,加大工作量,同时对于一些审计风险不能快速有效的识别。在研究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从制度(s ystem)、结构(structure)、风格(style)和丑闻(scandal)这四个角度(简称“4S”角度)识别及防范扶贫资金审计中的部分风险,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分别论证从这四个角度识别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情况从这四个方面提出防范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的建议,以达到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人力财力浪费的几率,提高审计质量,更好的完成审计目标的目的,使扶贫资金的使用更合理,效率更高,真正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与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黎倩[6](2016)在《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文中指出审计作为一种对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关事项的监督活动,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部分,是审计主体在法定权限内、依照法定程序独立对审计对象的有关自然资源资产事项进行监督的行为。它既有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广泛性,也有自己独特的审计活动的综合性、审计标准的复杂性等特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是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依据、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准则以及法律责任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总称。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有关审计法律制度的一般性规定,有关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的立法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然而,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既体现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是降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的需要,也体现在是保护自然资源、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规范政府绩效考核的需要。同时,我国有关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性规定也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应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体系,坚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独立性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主体包括政府审计主体、内部审计主体和民间审计主体;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包括占有使用、管理自然资源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资金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资产资金占有使用、管理情况,还包括自然资源资产占有使用、管理情况;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行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责任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主体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因违约行为或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金巍[7](2015)在《黑龙江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类型,是我国审计模式创新的成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较早的省份,1985年,齐齐哈尔、肇源等地就已率先开展了企业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审计。随后,政府审计逐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从县处以下领导干部开始,逐渐扩大到地厅级领导干部。本文详细梳理黑龙江省审计厅近5年来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从立项、组织、实施、报送、整改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厅机关内网文件、厅办公室统计数据等各种渠道收集资料,运用对比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介绍了黑龙江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立项依据、规范化建设、审计方法等。归纳出黑龙江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主要是立项上不规律,变动较大,且有临时安排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分散,各业务处室都承担任务;审计方法和审计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评价不规范,主观性比较强;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各项统计数据和审计实践,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模式缺乏独立性,影响审计效果和职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其不同于其他类型审计的特点,包括立项的程序、审计任务安排的特点以及审计的对象、内容等;再次从审计项目实施人员因素分析原因,力量有限、素质不适应需要、缺乏积极性且方式方法不成熟;最后是审计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从众心理和短期行为的影响。本文对黑龙江省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在审计机制上增强独立性,逐步试行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管理,逐步增加审计公告数量;从项目的立项时就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增加同步审计数量,适当推行四责联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结合其他项目一起实施,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创新审计实施过程,加强各级审理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提高能力、提高积极性;推广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调整审计视角,围绕评价确定审计内容,正确认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独立审计与综合监督的关系。

江国才[8](2014)在《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农民满意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效率和效果、公共服务质量、社会公平性、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状况、农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农民的民主权利行使情况等因素都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农村政府直接服务于农民,接受委托对农村、农民和农业进行管理,其管理效果必然会影响上述因素从而影响农民满意度。对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发现管理问题或者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正是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村政府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管理者承担的是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其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如何,仅凭财务报表审计显然是不够的。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对农村政府工作进行评价,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重点关注的是财务信息是否按规定的会计准则和适用的财务制度进行编制,以及是否客观公允地反应政府财务收支和财政收支活动,对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管理效率评价不足,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效益性、效率性、环境性、可持续发展性等诸多重要因素没有进行全面评价,而这些正是管理审计的主要功能。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是事后审计,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而管理审计将审计的监督时间提前至事前,并贯通事中和事后,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前规划、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作用。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而管理审计在依赖外部审计的同时强调内部审计,这样就有助于农村政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方法,达成管理目标。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也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只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部分,并且就算对财务报表相关部分也不进行评价,而管理审计要对全部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的这些局限可以通过管理审计进行有效弥补,加强对农村政府的管理审计,可以帮助其改善管理,从而提高农民满意度。因此,从提高农民满意度的视角研究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调查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需求状况,发现农村政府确实需要管理审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原则、审计路径和方法等内容进行探索性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章对管理审计和农民满意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第3章分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满意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并界定了本文使用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农村、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等。第4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理论部分,首先分析了农村政府当前的管理审计现状,调查发现目前的农村政府以管理审计为名进行审计的情况比较少见,一些相关领域以其他审计的方式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履行着管理审计的部分职能,但当前的各种审计不能有效涵盖对农村政府整个管理过程的评价和监督。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审计体系,又缺乏管理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当前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管理审计环境薄弱,审计主体也比较混乱,对管理审计客体缺乏统一认识,管理审计方法和管理审计标准缺失等。然后分析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和农村政府管理之间的互动作用。农村政府受托公共管理责任是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切入点,一方面,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可以促进农村政府改善管理,更好地履行其受托公共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农村政府良好的管理也可以促进管理审计的开展。在实证部分,采用问卷方式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二十三个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有关的问题,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农村政府的确迫切需要实行和加强管理审计。第5章分析了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二十个主要因素作为观测变量对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三个主因子,即“农民对农村公共投资与服务的满意程度”、“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满意程度”和“农民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满意程度”。在第6章的分析中以此三个主因子作为二级潜变量。第6章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是否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农民满意度”和“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不能直接测量,所以把这两个变量作为一级潜变量。本文用第5章分析得出的三个主因子作为“农民满意度”的二级潜变量,对应设置十个观测变量进行观测。同时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一级潜变量细分成了“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财务报表审计”、“乡(镇)政府财务信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和“公共投资及其他专项审计”四个二级潜变量,因为目前对农村政府开展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审计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履行着部分管理审计职能,对于四个二级潜变量,设计了二十六个观测变量进行观测。在整理调查数据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在统计上显着地验证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假设。第7章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进行了构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是对农村政府受托公共管理责任的审计。本文从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结合农村政府实际工作,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进行了构建。对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本文研究认为,不能如传统观念那样将管理审计囿于内部审计范畴,管理审计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主体和政府审计主体,这两种审计主体在管理审计的不同领域发挥各自对农村政府管理受托责任的审计作用。对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客体整体上应该是农村政府的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具体内容本文总结为“3+1”模式,即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加一个“领导干部归口责任评价”。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分别是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和农村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对不同业务循环,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审计路径。第8章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实行和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政策建议,然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把管理审计视为内部审计是不全面的,管理审计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其审计主体应该具有多元性。第三,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客体可以归结为“3+1”模式。第四,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进行整合。第五,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可以从管理决策、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三个方面开展。第六,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第七,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除可以使用一般审计方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审计方法。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管理审计理念的措施建议,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建议,三是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领域的定性研究,本文则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和农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具有显着地正向促进作用。(2)本文构建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该体系包括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原则、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等内容。特别是提出了农村政府“内外向综合型”管理审计主体模式和“3+1”管理审计客体模式,“3+1”管理审计客体模式是指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加一个“农村政府领导干部归口管理责任评价”为内容的审计客体模式。(3)提出了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整合审计思路,重点分析了二者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整合审计流程,研究了整合审计的实施方案,并从“内外向综合型”管理审计的角度建立了一套审计报告体系。审计报告可以合并出具,也可以分别出具。如果合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外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三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如果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五种类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四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结果;五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4)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审计依据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不同审计主体分别针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议。本文建议出台相关审计指引等作为审计依据,这些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审计准则(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开展内部审计并对内报告;二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和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农村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对内报告;三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农村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对外报告;四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用以指导国家审计机构等外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外报告。

闫艳[9](2012)在《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涉农重点专项财政资金的来源面广且较为分散,其中占比最重的是来自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长期以来,我国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投入及管理工作一直不够规范,违纪违规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审计部门对涉农重点专项资金合规性的监督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点,并以此作为涉农重点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财务审计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提高审计部门查处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的能力,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扶贫资金两项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财务审计问题。论文首先是从理论角度阐释有关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来自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重点投入县的抽查走访情况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实际分析,总结目前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中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资金两方面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投入及管理环节上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和监督力度;对目前吉林省有关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的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论文在最后部分指出,吉林省审计部门应当在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营教训的基础上,系统提出改善吉林省政府财政资金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配合国家资金管理部门共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对国家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确保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得以高效、合规的执行运作。

刘思汝[10](2007)在《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涉农重点专项资金来源广泛,其中以中央与地方投入的财政资金投入为重,而当前涉农重点专项财政资金涉及面广而分散,资金投入及管理方面存在日趋严重的违纪违规现象,资金的真实合规与否成为审计部门首要关注和监督的问题,是当前涉农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涉农重点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研究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财务审计的理论及现实必要性,探讨进一步提高审计部门查处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违纪违规问题能力的措施,有着极其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扶贫资金两项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财务审计问题,首先从理论上给出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湖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重点投入县的问卷调查和抽查走访情况的分析,揭露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资金投入及管理上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应当加强审计部门监督力度。其次,分析当前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以审计方式效率低、审计方法不全面、对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缺乏力度、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低四方面为重点内容展开论述,分别深入挖掘导致各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推行审计项目负责人委派制,强调全程审计,加大督促整改及惩处力度,完善政府审计公告制度。最后,文章指出审计部门应提出有效的改善资金财务管理审计建议,配合资金管理相关部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并促进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真实合规高效运作。

二、水利资金审计评价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利资金审计评价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和精准扶贫
        2.1.2 财政扶贫资金
        2.1.3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2.1.4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总体状况:基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统计分析
    3.1 我国扶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
        3.1.1 样本来源情况
        3.1.2 分析思路与方法
        3.1.3 审计结果公告文本揭示的典型问题梳理
    3.2 审计公告映射出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困境
4 C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总体情况
    4.1 案例背景
        4.1.1 C县经济发展概况
        4.1.2 贫困原因分析
    4.2 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现状
        4.2.1 C县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
        4.2.2 C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
        4.2.3 C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4.2.4 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绩效评估情况
        4.2.5 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监督
    4.3 C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4.3.1 对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了保障
        4.3.2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4.3.3 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4.4 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取得的经验
        4.4.1 扶贫项目申报流程规范
        4.4.2 公示公告形式多样
        4.4.3 资金拨付程序和报账管理较为规范
        4.4.4 有效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4.4.5 资金运行动态监管程序健全
5 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5.1.1 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金额相差较大
        5.1.2 资金分配方式不完善
        5.1.3 “先建后补”的拨付流程存在“滞后”现象
        5.1.4 部分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挪用和骗取套取
        5.1.5 扶贫资金自我评价指标不健全
    5.2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扶贫项目主管部门上报资金预算需求不合理
        5.2.2 资金分配未建立按需分配机制
        5.2.3 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复杂
        5.2.4 工作人员储备数量不足、资金管理内容公示不够
        5.2.5 过于注重实效问题,忽略长远发展
6 改进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建议
    6.1 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绩效和可行性论证机制
    6.2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优化配置资金
    6.3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资金拨付方式
    6.4 加强储备与培养人才,完善项目公示内容
    6.5 完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假设及概念界定
        一、研究假设
        二、主要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构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四、文章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文献评述
    第一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相关文献综述
        一、存量资金的盘活
        二、财政资金的统筹
    第二节 财政资金使用相关文献综述
        一、财政支出效率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
    第三节 机制设计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二、机制设计理论对我国改革的影响
    第四节 总结与评述
        一、现有文献的贡献
        二、现有文献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内涵
        二、机制设计理论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理论贡献
    第二节 博弈论
        一、博弈论的内涵
        二、博弈论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委托代理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
        二、委托代理理论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理论贡献
    第四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理论框架
        一、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的基本要素
        二、构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定位
        三、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四章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及困境
    第一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果
        一、存量规模逐渐下降,增长率保持负数
        二、存量占比先增后降,统筹不断发力
        三、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力度持续提升
    第二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
        一、统筹空间被压缩,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效果差
        二、统筹效果被限制,支持国家重点保障领域的能力低
        三、以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为例的统筹困境分析
    第三节 基于DEA-Tobit模型的资金统筹效果与使用效率分析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思路
        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及数据分析
        三、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效率的实证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基于利益格局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多元利益主体:资金流动的桎梏
        二、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打破固化的困境
        三、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政府行为惯性:利益藩篱的路径依赖
        四、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制度冲突和失衡:改革的制度成本
    第二节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政策中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表现
        二、基于逆向选择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执行偏差
        三、基于道德风险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执行偏差
    第三节 基于激励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基于动态博弈的激励机制分析
        二、我国现有激励机制的不足
        三、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中的激励不相容——以转移支付为例
第六章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困境的成因检验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选取
        三、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面板回归结果
        三、东中西部差异
        四、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结论
第七章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
        一、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二、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基本理念
        三、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框架
    第二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
        一、依托信息互通建立共享机制
        二、依托内部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三、依托外部监督形成约束机制
        四、依托利益协调实现协同机制
    第三节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根本保障:完善的治理结构
        二、制度保障:匹配的制度改革
        三、技术保障:科学的预算编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水利移民资金监管的研究成果
        1.3.2 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审计的研究成果
        1.3.3 关于水利移民资金内部审计的专门研究成果
        1.3.4 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2章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
    2.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含义、特征和原则
        2.1.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概念的生成过程
        2.1.2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概念的界定
        2.1.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
        2.1.4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
    2.2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理论政策导向
第3章 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措施及成效
    3.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发展进程
        3.1.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萌芽阶段(2010-2011)
        3.1.2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2012-2013)
        3.1.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规范阶段(2014-至今)
    3.2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主要举措
        3.2.1 统一制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工作方案
        3.2.2 持续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培训
        3.2.3 完善规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各项流程
        3.2.4 出台考核制度确保审计效果
    3.3 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主要成效
        3.3.1 提高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项目招投标比例
        3.3.2 推动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项目县级报账制的执行
        3.3.3 实现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监理制的普及
        3.3.4 提高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第4章 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经费不能满足需要
        4.1.2 生产开发类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绩效审计深度不足
        4.1.3 内部审计过程缺乏成熟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
        4.1.4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不足
        4.1.5 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不足
    4.2 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内部审计工作经费的确定不科学
        4.2.2 内部审计没有明确生产开发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4.2.3 内部审计的方法缺乏创新
        4.2.4 缺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核奖惩办法
        4.2.5 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渠道不广
        4.2.6 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整改落实考核机制
第5章 优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经费来源和增长机制
    5.2 制定规范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制度
    5.3 探索建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绩效审计模式
    5.4 出台严格的审计整改督查考核办法
    5.5 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运用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研究 ——以C市涉农资金审计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二、大数据、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二)大数据与政府审计结合的概念及特点
    (三)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相关概念
    (四)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应用
三、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政府专项审计调查发展研究
    (一)大数据发展及应用研究
    (二)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政策导向
    (三)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大数据应用现状分析
四、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大数据应用—以C市2013-2014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审计调查为例
    (一)C市2013-2014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案例介绍
    (二)C市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实施过程
    (三)C市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合大数据实践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建设大数据配套设施,推动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二)改善传统审计方法,转变审计队伍固有意识
    (三)加强大数据审计的推广,提高审计数据库的建设
六、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基于“4S”角度识别及防范扶贫资金审计风险 ——以重庆市F区扶贫资金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五)重难点及创新点
二、“4S”概念框架的提出
    (一)制度
    (二)结构
    (三)风格
    (四)丑闻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二)基于“4S”角度进行案例分析
四、风险防范建议
    (一)从制度出发,宏观把握审计风险
    (二)善于比较数据,从结构防范风险
    (三)加强总结与沟通,举一反三防范审计风险
    (四)关注丑闻,精准防范审计风险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界定
        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特征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一、降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之需要
        二、保护自然资源之需要
        三、优化自然资源配置之需要
        四、规范政府绩效考核之需要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一、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有其实践基础
        二、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有其法律依据
        三、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构建有其政策依据
第三章 构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健全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体系
        一、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法律依据不足
        二、在相关法中规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第二节 坚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独立性原则
        一、审计独立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独立性原则的要求
    第三节 明确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主体
        二、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
        三、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
        四、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准则
        五、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黑龙江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
        1.2.2 国内文献研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归纳分析法
        1.3.3 对比分析法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内容
第2章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
    2.1 黑龙江省经济责任审计部门概况
        2.1.1 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情况
        2.1.2 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范围
        2.1.3 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情况
    2.2 经济责任审计近5年完成项目概况
        2.2.1 经济责任审计立项依据及实施
        2.2.2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2.2.3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量特点
    2.3 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情况及问题
        2.3.1 经济责任审计立项方面
        2.3.2 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协调方面
        2.3.3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方面
        2.3.4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面
        2.3.5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3.1 审计机构设置和模式缺乏独立性
        3.1.1 审计机关难以独立于政府各职能部门
        3.1.2 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审计会受到阻力
        3.1.3 地方保护会影响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
        3.1.4 审计机关必需的经费得不到保证
        3.1.5 审计机关执法能力存在不足
    3.2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特点影响因素
        3.2.1 程序复杂使项目出现不规律问题
        3.2.2 离任审计滞后性影响质量和效果
        3.2.3 审计层次高造成评价难
    3.3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人员的因素
        3.3.1 审计人员力量有限
        3.3.2 人员构成及专业素质不能适应需要
        3.3.3 审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3.3.4 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法还不成熟
    3.4 审计工作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
        3.4.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4.2 从众心理和短期行为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4.1 在审计机制上增强审计独立性
        4.1.1 试行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管理
        4.1.2 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数量
    4.2 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考虑各项因素
        4.2.1 与组织部门协商共同制定审计计划
        4.2.2 逐步增加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
        4.2.3 拓展审计实施部门试行四责联审
    4.3 重新整合审计项目和资源
        4.3.1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
        4.3.2 实现审计资源和成果共享
    4.4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
        4.4.1 逐步实现审计全过程规范化
        4.4.2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
    4.5 加快计算机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4.5.1 推广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软件
        4.5.2 系统推进信息化工作
    4.6 以评价为中心认清审计地位
        4.6.1 围绕审计评价确定审计内容
        4.6.2 明确独立审计与综合监督的关系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8)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2. 管理审计与农民满意度相关文献回顾
    2.1 管理审计相关文献回顾
        2.1.1 内部审计文献回顾
        2.1.2 管理审计文献回顾
        2.1.3 政府管理审计文献回顾
    2.2 农民满意度相关文献回顾
        2.2.1 顾客满意度文献回顾
        2.2.2 公众满意度文献回顾
        2.2.3 农民满意度文献回顾
    2.3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3.1 理论基础
        3.1.1 满意度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3.2 本文相关概念范畴界定
        3.2.1 农村与农村政府的概念范畴界定
        3.2.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概念界定
    3.3 本章小结
4.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分析
    4.1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
        4.1.1 当前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现状
        4.1.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农村政府管理和农民满意度的互动作用
    4.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的实证分析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发放与样本选择
        4.2.3 问卷回收情况
        4.2.4 样本结构分析
        4.2.5 问卷信度分析
        4.2.6 单因素方差分析
        4.2.7 调查项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农民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1. 农民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2 农民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2.1 调查问卷
        5.2.2 研究方法
        5.2.3 变量选择
        5.2.4 数据来源
        5.2.5 样本结构分析
        5.2.6 因子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促进作用研究
    6.1 理论分析
    6.2 实证研究
        6.2.1 实证研究思路
        6.2.2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6.2.3 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的理由
        6.2.4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中路径图的图标规则
        6.2.5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指标的选择
        6.2.6 理论模型与假设研究
        6.2.7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6.2.8 数据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构建
    7.1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内涵
    7.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的主要内容
    7.3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主体
    7.4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客体
    7.5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原则
    7.6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思路
        7.6.1 农村政府内外型管理审计框架
        7.6.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业务循环一: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
        7.6.3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业务循环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
        7.6.4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业务循环三: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
        7.6.5 农村干部管理责任归口评价
    7.7 管理审计方法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强化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理念的措施建议
        8.2.2 建立健全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议
        8.2.3 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8.3 本文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8.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8.3.2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2:农民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3: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促进关系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4: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不同数量下的因子分析结果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9)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涉农资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2 关于涉农资金财务审计的内容及任务
        1.2.3 关于涉农资金财务审计的现实问题
        1.2.4 关于涉农资金财务审计对策研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解析
    2.1 经济人理论
        2.1.1 理论概述
        2.1.2 对涉农资金财务审计的解释
    2.2 委托代理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对涉农资金财务审计的解释
    2.3 相关概念解析
        2.3.1 涉农资金的研究范围
        2.3.2 涉农资金财务审计的涵义
第3章 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现状
        3.1.1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审计情况
        3.1.2 扶贫资金财务审计情况
    3.2 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现存问题分析
        3.2.1 审计方法效率低下
        3.2.2 事后审计作用有限
        3.2.3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高
        3.2.4 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低
        3.2.5 审计人员培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第4章 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改进措施
    4.1 优化审计工作方式
        4.1.1 在审计工作推行“负责人委派制”
        4.1.2 实行“负责人委派制”的具体内容
    4.2 实行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机制
        4.2.1 实行审计工作的过程监督机制的前提保障
        4.2.2 实行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基本内容
    4.3 加大审计人员培训教育工作
        4.3.1 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和规划
        4.3.2 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和考核方式
        4.3.3 加强对审计人员文化道德及综合素质的培训
    4.4 加强审计公告制度的完善工作
        4.4.1 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4.4.2 规范审计小组对外公开工作
        4.4.3 提升审计结果公开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5 加强对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
        4.5.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要求
        4.5.2 严格执行违纪违规处罚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2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内容及任务
        1.2.3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现实问题
        1.2.4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对策研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基本约定
        1.4.1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的范围
        1.4.2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涵义
    1.5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人理论
        2.1.1 理论概述
        2.1.2 经济人理论对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解释
    2.2 委托代理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委托代理理论对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解释
    2.3 公共财政理论
        2.3.1 理论概述
        2.3.2 公共财政理论对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解释
第3章 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现实必要性
    3.1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界定
        3.1.1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
        3.1.2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
    3.2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必须开展财务审计
    3.3 扶贫资金必须开展财务审计
    3.4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基础是财务审计
    3.5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是相关责任审计的必然手段
第4章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现状分析
    4.1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审计方式效率低
        4.1.1 现状综述
        4.1.2 原因分析
    4.2 事后账面审计方法作用有限及原因分析
        4.2.1 现状综述
        4.2.2 原因分析
    4.3 审计对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缺乏力度
        4.3.1 现状综述
        4.3.2 原因分析
    4.4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低
        4.4.1 现状综述
        4.4.2 原因分析
第5章 改进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对策研究
    5.1 推行审计项目负责人委派制
    5.2 强调全程审计
    5.3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力度
        5.3.1 深入落实审计整改情况
        5.3.2 完善相关财经法规
        5.3.3 改革行政型审计体制
    5.4 进一步完善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5.5 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5.5.1 完善县级报账制
        5.5.2 完善有偿资金与无偿资金投入制度规定
        5.5.3 完善中央与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制度规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水利资金审计评价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C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案例研究[D]. 代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2]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 彭超.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3]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研究[D]. 尚琎. 山东大学, 2017(09)
  • [4]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研究 ——以C市涉农资金审计调查为例[D]. 李欢. 西南政法大学, 2017(10)
  • [5]基于“4S”角度识别及防范扶贫资金审计风险 ——以重庆市F区扶贫资金审计为例[D]. 印俊太郎. 西南政法大学, 2017(10)
  • [6]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D]. 黎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黑龙江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金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8]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D]. 江国才.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9]吉林省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D]. 闫艳. 吉林大学, 2012(03)
  • [10]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问题研究[D]. 刘思汝. 湖南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我对水利基金审计评价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