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无神论,反对伪科学

坚持无神论,反对伪科学

一、坚持无神论 反对伪科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福军,张如旭[1](2021)在《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百年演进:历程、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典宗教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宗教有神论、依靠政策管理与依法管理、外来宗教与宗教中国化等"四大关系"。党的宗教工作百年演进的主题历程,是党处理"四大关系"取得重大成就的创新历程。其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和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领导宗教界开展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和反帝爱国运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党的宗教工作百年演进的历史经验,是党处理"四大关系"的规律反映。其包括:必须把党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宗教工作领域,自觉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必须把党的政治路线贯彻到宗教工作领域,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必须把党的组织路线贯彻到宗教工作领域,大力加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宗教工作领域,全面做好信教群众工作。党的宗教工作百年演进的现实启示,是党进一步处理"四大关系"的实践遵循。其包括:在党的领导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党的宗教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大原则,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善于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全面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

苏新华,方云钦,黄珍华,黄天培[2](2021)在《课程思政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以“微生物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难得机遇。开展无神论的课程思政研究既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前瞻性部署,也是课程思政专题化、精准化的创新尝试。鉴于自然科学与无神论的盟友关系,本文选取"微生物学"作为无神论课程思政的试点,提取"微生物学"课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融入点、开展无神论课程思政的反思与优化,并提出自然科学课程无神论教育资源开发的一般模式,以期为无神论融入自然科学课程提供有益借鉴。

贾依雪[3](2020)在《民国初年的灵学思潮述论》文中指出灵学是一种中国本土迷信思想与西方宗教信仰相混合的产物,灵学家们为其披上一层研究学理的科学外衣,试图通过鬼神仙佛获得挽救社会的济世良方。而另一部分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五四知识分子看透了灵学的迷信本质,对其进行了有力的声讨和批判。在这场迷信与科学、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的较量中,虽然最终获得胜利的必然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反灵学派,但灵学思潮仍是民国思想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青[4](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左鹏,范丽丽[5](2021)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史进程》文中研究说明百年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彰显了无神论底色,积极稳妥地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举无神论大旗,努力探索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明确无神论的地位,在不断发展中持续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调无神论是大原则,确保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刘嫣[6](2021)在《新时代科学无神论思想践行的基本理念与路径》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无神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受多元思想文化和各种有神论思想的影响,科学无神论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出现了部分人不信、不用、不学的现象,其原因则与科学无神论在主流话语中失语,在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中失声,在宣传教育中失位有关。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强化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和宣传是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科学无神论思想,要把正视文化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相统一,把坚持科学无神论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相统一,把坚持全社会普遍教育和突出重点人群教育相统一。同时,还应加强预警、监督、协作和激励等四大机制建设。这样,科学无神论思想才能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真学、真信、真用的锐利思想武器。

刘福军,王诗竹[7](2021)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神论的重要论述探析》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要把握政策和讲求策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等新观点新理念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神论的重要论述,把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论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苏彬[8](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欧阳倩烨[9](2020)在《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思路》文中指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伪科学事件对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等都产生了多重影响,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领域也无法置身事外。虽然伪科学事件具有社会危害性,然而从反面来看,伪科学事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本研究源于对社会与教育关系的思考,旨在探究社会中存在的伪科学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力图从理论上论证伪科学事件作为社会中的教育资源所内蕴的教育价值以及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实践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实现伪科学事件教育价值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来探讨以上问题,具体概括如下: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和主要研究问题,对伪科学事件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为研究后续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也介绍了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论述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从“教育本体作用是满足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的伪科学事件案例,探讨伪科学事件内蕴的“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提升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怜悯心和激发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这四方面教育价值。第三部分,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采访一线教师,试图发现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问题与阻碍因素。首先,提出访谈提纲的设计思路,阐释访谈提纲的内容。其次,根据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思考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阻碍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诸多因素。第四部分,提出有效实现伪科学事件教育价值的基本思路。其中,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基本原则有:人文关怀的目的性原则、多学科审视的融合性原则、内容选择的层次性原则、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原则、教学评价的包容性原则。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对教育内部而言,学校创建伪科学事件资源库,教育工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发探究伪科学事件,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编写伪科学事件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对伪科学事件的认知。此外,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并且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相关课题,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

孙倩[10](2013)在《“沉不下去的橡皮鸭”与科普工作者重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气功"大师"王林浮出水面,各种媒体纷纷报道评论,引发了新一轮对"特异功能"反思和科学精神之理性质疑的讨论,《南方周末》就此还专门采访了老一代"破迷反伪"的科普工作者,回忆了近几十年来破除当代迷信、反对伪科学的历史及其原因。其实,这些问题在"法轮功"取缔之后,一些专家学者就"法轮功"坐大成势的原因——二十多年伪科学与迷信泛滥——进行了分析,科学精神得到了弘扬,同时科普专

二、坚持无神论 反对伪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无神论 反对伪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百年演进:历程、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处理“四大关系”的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百年演进的主题历程
三、处理“四大关系”的规律反映: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百年演进的历史经验
四、处理“四大关系”的实践遵循: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百年演进的现实启示
五、结语

(2)课程思政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以“微生物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思政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可行性与切入点探讨
    (一)课程思政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开展提供可行性渠道
    (二)自然科学课程是开展无神论课程思政实践的良好切入点
    (三)“微生物学”课程是实施无神论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
二、“微生物学”课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融入点的挖掘与归类
    (一)提升大学生对有神论的防御意识与抵御能力类
        1.微生物学及发展趋势章节:
        2.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章节:
        3.次级代谢产物章节:
        4.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章节:
        5.微量元素章节:
        6.显微镜和显微技术章节:
        7.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章节:
        8.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章节:
        9.病毒对宿主的影响机制章节:
        10.基因突变的诱因章节:
        11.生物的性状章节:
        12.病毒感染的起始章节:
    (二)提升大学生对有神论多种表现形态和对宗教本质及发展规律的认识类
        1.选择培养章节:
        2.遗传的物质基础章节:
        3.进化章节:
    (三)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思维类
        1.微生物与日常生活章节:
        2.病原微生物章节:
        3.微生物的发现与发展章节:
        4.发酵章节:
        5.真核生物章节:
        6.病毒的分类章节:
        7.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章节:
        8.微生物与生物恐怖章节:
三、无神论课程思政的反思与优化
    (一)实验环节是开展无神论课程思政的薄弱点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习效果的“硬指标”考核缺位
    (三)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不足
四、自然科学课程无神论教育资源开发的一般模式思考
    (一)以科学研究为基本着力点拓展教育渠道资源
    (二)以“三位一体”为基本教学模式开发典型案例教学资源
    (三)以专业实践为基本载体融入无神论教育资源
    (四)以坚定教师的无神论世界观为基本前提促进教师利用无神论教育资源
    (五)以调动学生主体性为基本动力引导学生参与开发无神论教育资源

(4)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史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彰显无神论底色,积极稳妥地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举无神论大旗,努力探索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路
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明确无神论地位,在不断发展中持续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调无神论大原则,确保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6)新时代科学无神论思想践行的基本理念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无神论践行的现实境遇:困境与研判
    1. 现状审视:不信、不用、不学
    2. 成因解析:失语、失声和失位
二、科学无神论践行的基本理念:坚持三个统一
    1. 正视文化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相统一
    2. 坚持科学无神论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相统一
    3. 坚持全社会普遍教育和突出重点人群教育相统一
三、科学无神论践行的路径:强化四个机制建设
    1. 建立预警机制,打击各种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和迷信活动
    2. 落实监督机制,对党员有神论者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理
    3. 构建协作机制,让科学无神论思想真正深入人心
    4. 建立激励机制,把科学无神论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神论的重要论述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二、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要把握政策和讲求策略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8)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伪科学事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伪科学事件和科学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伪科学事件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伪科学事件与教育关系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文献的局限与启示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
    第一节 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
        一、伪科学事件的肇事者提供虚假信息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促进学生求真精神的养成
    第二节 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一、伪科学事件中理性的缺失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第三节 升华学生的怜悯心
        一、伪科学事件的肇事者缺乏怜悯心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升华学生的怜悯心
    第四节 激发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
        一、伪科学事件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激发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
第三章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访谈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半开放式访谈问题的具体内容及分析
    第二节 从访谈资料审视“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问题
        一、教师对伪科学事件辨识模糊
        二、教师对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探究意向不高
        三、教师缺乏关于将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设计能力
    第三节 阻碍“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诸多因素
        一、片面的科学教育观忽视社会中的伪科学事件
        二、学校对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探索缺乏支持力度
        三、教师对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全面
第四章 实现伪科学事件教育价值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合理地选择伪科学事件
        一、选择社会广泛关注的伪科学事件
        二、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伪科学事件
        三、选择已产生连锁反应的伪科学事件
    第二节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人文关怀的目的性原则
        二、多学科审视的融合性原则
        三、内容选择的层次性原则
        四、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原则
        五、教学评价的包容性原则
    第三节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学校创建伪科学事件资源库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探究伪科学事件
        三、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探究伪科学事件
        四、编写伪科学事件的教学案例
        五、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沉不下去的橡皮鸭”与科普工作者重任(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归、挑战与呼唤
    1.1 复归:科学理性复归社会主位的努力 (1999—2002年)
    1.2 挑战:科学理性面临新挑战 (2002—2006年)
    1.3 呼唤:呼唤新启蒙运动 (2006—)
2 何以形成这样的轨迹
3 启示———“沉不下去的橡皮鸭”与科普工作者重任

四、坚持无神论 反对伪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百年演进:历程、经验与启示[J]. 刘福军,张如旭.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1(06)
  • [2]课程思政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以“微生物学”为例[J]. 苏新华,方云钦,黄珍华,黄天培. 科学与无神论, 2021(05)
  • [3]民国初年的灵学思潮述论[J]. 贾依雪. 珞珈史苑, 2020(00)
  • [4]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史进程[J]. 左鹏,范丽丽. 科学与无神论, 2021(03)
  • [6]新时代科学无神论思想践行的基本理念与路径[J]. 刘嫣. 江苏社会科学, 2021(02)
  •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神论的重要论述探析[J]. 刘福军,王诗竹. 传承, 2021(01)
  • [8]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9]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思路[D]. 欧阳倩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沉不下去的橡皮鸭”与科普工作者重任[J]. 孙倩. 科普研究, 2013(05)

标签:;  ;  ;  ;  ;  

坚持无神论,反对伪科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