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宇宙中的“隐形人”

中微子:宇宙中的“隐形人”

一、中微子:宇宙之中的“隐身人”(论文文献综述)

龚少刚[1](2020)在《释意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创新中国》汉英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创新中国》是一部讲述中国最近科学技术成就,弘扬创新精神的纪录片,全片共有六集,其对传播中国先进科学技术和提升国家形象有着积极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而创新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对未来满怀无限热忱与希望。作者选取《创新中国》的第一集《信息》和第六集《潮起》作为口译材料。这次中译英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是作者在释意理论指导下完成的,记录了口译过程的全方面,包括材料选择、理论基础、术语表、记忆训练、听力练习、笔记技能、案例分析、译后反思和质量控制等。除此之外,作者还总结了口译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还就精力的分配、笔记符号系统、四字格、文化负载词和长难句切分等问题在第二章和第四章中做了详尽的剖析。同时,作者依据本次实践,针对纪录片口译提供一些如下有建设性的建议。首先,在做口译时,译员应该要学会如何对听力、笔记和脑记三者进行合理精力分配,克服紧张情绪,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忠实传达源语信息;第二,译员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译前准备,包括术语表的制作、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口译策略的运用,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水平,圆满完成口译实践任务;第三,在中译英口译实践中,译员要有意识领悟到脱离语言外壳并提取源语意义的重要性,这对目的语观众的理解有着重大影响;第四,对于文化负载词或者四字格,译者要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而且,对于隐含的意义理解上的不足需要调动自身认知知识的补充;第五,译者在处理长难句时,可以通过信息阐释、加词、减词、逻辑转换、意译和句子重组等手段,根据中英两种语言差异和特点找到相对的目的语句式。为的就是实现译文简洁、明了和忠实的效果,使其具备连贯的逻辑结构,这样目的语观众更容易从语篇层面理解好源语的真正内涵;最后,作者希望这次报告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口译研究提供参考,而且能够鼓舞更多的人积极地提升中国形象,增进中国和世界的互信、交流与合作。

焦冲[2](2019)在《彼得·潘的麦田(中篇)》文中指出一2030年5月9日,第五届乔目文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白启书。朱晓傲差不多是第一批得知这个消息的(如果不算评委会及其相关人员的话),自从候选名单公布后,她便一直密切关注着评奖进展。作为一份文艺报刊的副主编,这是她的分内事,但往届的评奖活动她只要布置给下属即可,才不会亲自上阵。这一届令她如此上心,只因为白启书去年出的短篇小说集《月

刘向远,程和平,张穗萌,俞鹤,何锐[3](2017)在《物理学家的创新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文中指出从物理学家的创新谈起,概括了物理学家的4种创新方式:把握物理学规律发展的方向,发展创新;突破陈旧观念,开拓创新;立足实践,实验创新;团队合作,协作创新。这些创新方式体现了物理学创新成功的方法和创新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从物理学家的创新方式中得到启示:把握创业方向,发展创新;开辟新的创业领域,开拓创新;勇于创业实践,尝试创新;融入创业团队,合作创新。这些启示将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次仁尼玛,宁长春,陈天禄,张辉杰,汪亚平,刘茂元,高启[4](2017)在《构建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促进大学物理教学》文中认为介绍了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的含义、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大学物理教学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对于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

刘文浩[5](2016)在《超光速中微子的发现对相对论的影响》文中提出物理学家发现中微子的速度超越了光速,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论被否定。光速不可超越的论断在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范围内依然是正确的。一旦超越光速就可穿越宇宙。穿越时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我们所在的宇宙穿越时空,一种是在宇宙与宇宙之间穿越时空。这两种穿越时空有极大的差别。过去与未来只是方向而已,就像东西南北一样。

黄惊涛[6](2016)在《引体向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有的球都受力所节制,宇宙借此维持完美的平衡。唯有个别流动的星体,在做莽撞的俯冲,一如人类的引体向上,脑袋瓜子刚高出单杠,又因臂力不够而堕尘土。——H.哥白尼《论宇宙的力与美》这历程太苦,我必须带一个人上路。——作者第一章警察

朱海英[7](2014)在《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的发展,通过视频这种视觉方式去接收信息,获取知识,消遣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同时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视频资源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视频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学视频资源是一种重要现代化的课程资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视频资源的开发变得日益重要。本论文是在视觉文化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以视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的研究。主要是说明了现行物理实验视频资源存在的问题;对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的内涵进行界定;在借鉴电视教材基础下,分析了物理实验视频设计的一般过程,同时笔者梳理、总结教学视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物理实验的特点后,提出物理实验视频资源设计原则;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和作用,设计了物理实验视频的类型;从教师常用的获取教学视频资源的手段出发,提出了教师自助拍摄制作视频、网络搜索下载视频、从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库获取视频等三种物理实验视频的开发模式,并初步的系统的探索了开发这三种视频模式的方法,并对这三种不同开发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在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的课堂教学的应用环节中,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1)结合教学案例,侧重分析利用实验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和突破重难点知识;(2)利用经典物理实验和科技前沿知识的视频资源展开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吴敏[8](2013)在《美国经典科幻影片科学文化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幻电影是以建立在符合科学发展逻辑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电影。不同于说教式科教影视形式,科幻电影在继承常见传播形式优势的同时又具有相对活泼的特点。实践证明,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科幻电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科学文化传播形式。本研究以科幻电影评介权威——“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科幻电影评分排行榜、美国电影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获奖名单以及全球票房成绩排行榜为依据,筛选其中榜上有名并在科幻电影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力的经典科幻佳作作为研究样本,对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传播特点、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科学文化传播的要素、传播优势与价值以及对我国发展科幻电影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美国科幻电影经历了成长期、成熟期、繁荣期、平衡期、新科技期五个发展时期。具有传播的大众性、受众的满足性、市场的保证性及“拟态”的影响性等传播特点。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科学文化传播要素包括主题撷取、题材选择、视听表现以及人文关怀四个方面。科学主题,保证影片的科学性与逻辑性;题材精选,完成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伦理的传播;声画协作,加深受众接受程度;人文互动,提升影片的思想性与艺术高度。美国经典科幻电影在传播中具备科学理念创新性强、大众传播受众面广、直观形象寓教于乐、人文关怀触动人心的传播优势,在科学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比报纸、广播、展览等较严肃的形式更好的传播作用。美国经典科幻电影具备良好的市场价值、知识传播价值及激励科技创新价值。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激发公众对科学文化的思考,助推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普及科学知识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方面均有着积极意义。与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相比,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呈现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题材创新性不足、剧本创作科学基础薄弱、特效制作技术水平差距大、市场主导缺乏生长土壤。面对差距,对我国科幻电影事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科学家参与科幻影视创作、努力提升特技制作水准、国家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等。

刘新芳[9](2010)在《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对科普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然而,对科普史的研究,尤其是对建国以来科普史的系统研究,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现有研究成果大多还停留在粗略的描述阶段,缺乏理论的和定量的分析。科普史研究是科普研究的基础。从建国以来我国科普的发展规模与历史积淀来看,科普史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对于科普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和传播学理论,将科普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中进行研究。本文以科普内容的变化为线索,将建国以来我国科普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开创与探索阶段(1949-1976),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1994),反思探索阶段(1995-2001),创新发展阶段(2002-至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与比较研究法、分析归纳法以及口述史方法等,具体分析了每个阶段科普语境、科普观以及科普的发展情况;从科普主体、科普内容、科普对象等方面总结不同历史阶段科普的特点。同时,以科普图书和科普期刊为研究依据,在综合分析基础上,选择典型文本运用计量分析法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科普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以科普内容为依据进行科普史的阶段划分。以往研究对形式关注太多,而内容才是科普的核心要素,一定历史时期的科普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且相对集中。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内容由侧重科技知识到科技知识与科学思想并重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知识(简称“四科”)为主,再到“四科+两能力”为主,“两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决策能力,有着鲜明的历史线索。这种划分方法,更加有利于科普特征的深入分析。二是阶段性案例分析。针对每一历史阶段科普内容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科普期刊和科普图书进行计量分析,从而揭示科普的层次与特点。三是科普与其语境的关联性研究。根据每一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科普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科普政治语境侧重于政策分析,经济语境更多从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论述,文化语境侧重于科普观的分析。四是科普观历史演进研究。在历史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考察了每一阶段科普观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尤其是科普政策语境对科普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王涛[10](2006)在《暗物质密度衰减与非广延参量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非广延统计理论和q-Maxwel速度分布函数的基础上讨论了它在天体物理方面的应用。这是目前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最前沿课题之一,我们利用q-Maxwell速度分布函数对暗物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数值模拟提供的数据,得到了暗物质的速度分布图像,并将其与由非广延统计得出的q-Maxwell速度分布函数图像对比,发现这两组图线极其吻合。这表明了非广延统计在研究自引力系统问题中的正确性。随后,我们又利用多方的概念,推导出非广延参量和密度衰减系数的关系。并由此通过数学软件做出非广延参量和密度衰减系数关系比较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非广延参量的取值范围。并由次出发,对目前非广延理论中有关非广延参量q和多方指数n的关系存在的争议,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二、中微子:宇宙之中的“隐身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微子:宇宙之中的“隐身人”(论文提纲范文)

(1)释意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创新中国》汉英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Interpretation Procedures
    2.1 Preparations before Interpretation
        2.1.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2.1.2 Features of the Documentary Text
        2.1.3 Glossary Preparation
        2.1.4 Parallel Text Analysis
    2.2 Interpretation Process
        2.2.1 Memory,Listening and Note-Taking
        2.2.2 Information Arrangement
        2.2.3 Information Output
        2.2.4 Emergency Handling
    2.3 Post Interpre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2.3.1 Post Interpretation
        2.3.2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3.2 Major ideas of Domestic Scholars on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3.3 Triangular Mode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Comprehension
        4.1.1 Information Explanation
        4.1.2 Information Supplement
        4.1.3 Information Omission
    4.2 Deverbalization
        4.2.1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4.2.2 Paraphrasing of Culturally-Loaded Words
    4.3 Reformulation
        4.3.1 Processing of Logical Relationship
        4.3.2 Sentence Restructuri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5.2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5.3 Experience Obtain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Interpreting Script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彼得·潘的麦田(中篇)(论文提纲范文)

(3)物理学家的创新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物理学家创新的方式
    2.1 把握物理学规律发展的方向, 发展创新
    2.2 突破陈旧观念, 开拓创新
    2.3 立足实践, 实验创新
    2.4 团队合作, 协作创新
3 物理学家的创新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
    3.1 把握创业方向, 发展创新
    3.2 开辟新的创业领域, 开拓创新
    3.3 勇于创业实践, 尝试创新
    3.4 融入创业团队, 合作创新
4 结论

(4)构建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促进大学物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2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的功能
    2.1 课件的持续更新建设
    2.2 理论和实验的结合
    2.3 教学手段的讨论和确定
    2.4 面对社会的物理教育工作以及物理科普工作的推进
3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价值
    3.1 对于学生的价值
    3.2 对于教师的价值
    3.3 对于一般通识课教学的推广价值
4 小结

(5)超光速中微子的发现对相对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对物理学的影响
2 相对论依然正确但发展了
3 两种时空穿越

(7)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时代的视觉热袭
        1.1.2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基本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程资源的内涵
        2.1.2 视频资源的内涵
        2.1.3 物理实验视频资源
    2.2 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2.2.1 试听教育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心理学基础
3 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的设计
    3.1 物理实验视频设计的一般过程
        3.1.1 设计分析
        3.1.2 选择表达形式
        3.1.3 总体结构设计
        3.1.4 解说词的设计
        3.1.5 写好文字稿本
    3.2 物理实验视频资源设计原则
        3.2.1 视频资源设计的教育性原则
        3.2.2 视频资源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3.2.3 视频资源设计思想性原则
        3.2.4 视频资源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3.2.5 视频资源设计的逼真性原则
        3.2.6 视频资源设计的传播性原则
        3.2.7 视频资源设计的技术性原则
    3.3 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类型设计
        3.3.1 操作演示类
        3.3.2 生活类
        3.3.3 科学知识拓展类
        3.3.4 虚拟实验类
        3.3.5 经典物理实验类
        3.3.6 专题实验探究类
4 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的开发模式
    4.1 物理实验视频的拍摄与制作模式
        4.1.1 摄像前期准备
        4.1.2 实际录制和拍摄
        4.1.3 拍摄后期的编辑处理
    4.2 网络搜索下载模式
        4.2.1 因特网信息检索模式
        4.2.2 直接利用视频门户模式
    4.3 物理教学资源库模式
    4.4 三种视频资源开发模式的比较
5 物理实验视频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5.1 利用物理实验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5.2 利用实验视频突破重难点知识
    5.3 利用实验视频展开对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的培养
        5.3.1 经典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5.3.2 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前沿科技知识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美国经典科幻影片科学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科学文化传播研究概述
        1.3.2 科幻电影研究概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及传播特点
    2.1 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
        2.1.1 科幻电影概念的界定
        2.1.2 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2.2 美国科幻电影的传播特点
        2.2.1 传播的大众性
        2.2.2 受众的满足性
        2.2.3 市场的保证性
        2.2.4 “拟态”的影响性
第3章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科学文化传播的要素
    3.1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的主题撷取
        3.1.1 突出科技发展前沿
        3.1.2 拓展幻想思维空间
        3.1.3 渲染社会发展问题
        3.1.4 反映时代发展背景
    3.2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的题材范畴
        3.2.1 科学知识的传播
        3.2.2 科技伦理的昭示
        3.2.3 科学精神的传扬
    3.3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的视听表现
        3.3.1 画面语言营造视觉奇观
        3.3.2 声音语言传达主题意蕴
    3.4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的人文关怀
        3.4.1 批判与反思发人深省
        3.4.2 颂赞与感恩动人心怀
第4章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科学文化传播的优势与价值
    4.1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科学文化传播的优势
        4.1.1 科学理念创新性强
        4.1.2 大众传播受众面广
        4.1.3 直观形象寓教于乐
        4.1.4 人文关怀触动人心
    4.2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科学文化传播的价值
        4.2.1 良好口碑促进市场繁荣
        4.2.2 知识传播提升科学素养
        4.2.3 自由幻想激励科技创新
第5章 美国科幻电影对我国发展科幻电影的启示
    5.1 我国科幻电影存在的不足
        5.1.1 题材创新性不足
        5.1.2 剧本创作科学基础薄弱
        5.1.3 特效制作技术水平差距大
        5.1.4 市场主导缺乏成长土壤
    5.2 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建议
        5.2.1 突破固有思维模式
        5.2.2 科学家参与科幻影视创作
        5.2.3 努力提升特技制作水准
        5.2.4 国家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新闻作品目录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目录
致谢

(9)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现状与思考
    1.3 本文研究范围
        1.3.1 "科普"的概念界定
        1.3.2 本文研究范围
    1.4 研究架构与方法
        1.4.1 研究架构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科普事业的开创与探索阶段(1949-1976)
    2.1 共和国科普事业复兴的新语境
        2.1.1 政治语境
        2.1.2 经济语境
        2.1.3 文化语境
    2.2 科普工作的开创与探索
        2.2.1 科普组织的开拓
        2.2.1.1 科普局的探索
        2.2.1.2 全国科普协会的推动
        2.2.1.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
        2.2.2 科普读物的多样性
        2.2.2.1 科普期刊统计分析
        2.2.2.2 科普图书统计研究
        2.2.2.3 《十万个为什么》个案分析
    2.3 1949-1976中国科普特征分析
        2.3.1 科普内容以基本科学技术知识为主
        2.3.2 科普的受众以工人和农民为主
        2.3.3 科普的主体以政府、中国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为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普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1994)
    3.1 共和国科普语境的转换
        3.1.1 政治语境
        3.1.2 经济语境
        3.1.3 文化语境
    3.2 科普工作的发展
        3.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普及
        3.2.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普及成果统计
        3.2.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影响
        3.2.2 科普读物的繁荣与波折
        3.2.2.1 科普期刊的统计分析
        3.2.2.2 科普图书分析
        3.2.2.3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个案研究
    3.3 1977-1994 科普工作特征分析
        3.3.1 科普内容拓展为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普及
        3.3.2 科普主体以政府、科协和科技工作者为主
        3.3.3 科普受众以农民、干部和青少年为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普事业的反思探索阶段(1995-2001)
    4.1 传统科普向现代科普转型的动因
        4.1.1 党和政府的推动
        4.1.2 传统科普观的转型与创新
        4.1.2.1 传统科普观的特征与现实困境
        4.1.2.2 基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科普观的形成
    4.2 科普工作的创新
        4.2.1 科学精神的宣传与普及
        4.2.2 科普读物的新特点
        4.2.2.1 引进科普期刊的思考
        4.2.2.2 欧美译着的大量出版
        4.2.2.3 "第一推动丛书"案例分析
    4.3 1995-2001科普工作的特点分析
        4.3.1 科普内容拓展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
        4.3.2 科普主体多样化
        4.3.3 科普受众以青少年、农民和领导干部为重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普事业的创新发展阶段(2002-至今)
    5.1 科普创新发展的语境分析
        5.1.1 政治语境:科普法制化
        5.1.2 经济语境:建设创新型国家
        5.1.3 文化语境:基于和谐发展意识科普观
    5.2 科普事业的创新发展
        5.2.1 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普及
        5.2.2 科普读物的创新与不足
        5.2.2.1 科普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5.2.2.2 科普图书现状与特点分析
        5.2.2.3 《万物简史》个案分析
    5.3 2002-至今科普的特征分析
        5.3.1 科普内容强调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的培养
        5.3.2 科普主体呈现多元化与媒体化
        5.3.3 科普受众的两极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大力推进科普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
        6.1.1 科普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6.1.2 科普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建设
    6.2 我国科普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完善科普政策体系
        6.2.2 提高科普创作水平
        6.2.3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6.3 未来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相关成果

(10)暗物质密度衰减与非广延参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Tsallis 熵与非广延统计力学
    1.1 Tsallis 熵
    1.2 正则系综
    1.3 非广延统计的热力学定律
    1.4 非广延统计的应用
第二章 q-Maxwell速度分布
    2.1 Maxwell 速度分布
    2.2 q-Maxwell 速度分布
第三章 自引力系统
    3.1 概述
    3.2 Count-in-cell 法
    3.3 与观测数据的对比
第四章 暗物质密度衰减
    4.1 暗物质
    4.2 非广延统计与暗物质密度衰减
第五章 密度衰减系数γ与非广延参量q 的关系
    5.1 多方的引入
    5.2 密度衰减系数与非广延参量关系的推导
    5.3 q 的取值范围
    5.4 结果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中微子:宇宙之中的“隐身人”(论文参考文献)

  • [1]释意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创新中国》汉英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龚少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2]彼得·潘的麦田(中篇)[J]. 焦冲. 南方文学, 2019(05)
  • [3]物理学家的创新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J]. 刘向远,程和平,张穗萌,俞鹤,何锐. 黄山学院学报, 2017(05)
  • [4]构建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促进大学物理教学[J]. 次仁尼玛,宁长春,陈天禄,张辉杰,汪亚平,刘茂元,高启. 大学物理, 2017(06)
  • [5]超光速中微子的发现对相对论的影响[J]. 刘文浩. 科技视界, 2016(13)
  • [6]引体向上[J]. 黄惊涛. 作家, 2016(03)
  • [7]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D]. 朱海英. 湖南师范大学, 2014(11)
  • [8]美国经典科幻影片科学文化传播研究[D]. 吴敏. 湖南大学, 2013(04)
  • [9]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D]. 刘新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10)
  • [10]暗物质密度衰减与非广延参量关系的研究[D]. 王涛. 天津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中微子:宇宙中的“隐形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