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的观点

改变你的观点

一、换个视角别开生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梦[1](2021)在《乡土与市场,“关系”与“说话”——刘震云论》文中研究指明刘震云是文坛怪杰,不仅创作多变、风格诡异,且能量兼涉文学与影视。他的创作驱动是什么?如何整体把握他的变化,评价他在小说与影视间的跨界书写,特别是那标志性的"幽默"与"喜剧"?其"说话"风格的历史渊源、困境与创新在哪?怎么理解那宛然天书的大部头《故乡面和花朵》?本文将刘的书写置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探索转型的大背景中,通过考察刘的创作活动——包括书写、访谈、演讲,他与冯小刚、王朔等的交往合作等,详细阐述了以上问题。刘氏创作的"始源"触发要归于乡土与"1990年代"的狭路相逢,系乡土"关系"生存与市场私利扩张彼此激发的结果。由是开启了一连串的文化冲撞和驿动,如中原权力哲学、流民文化、"50后"的代际追求与审美、新时期文学的历史记忆与寻根,等等。

朱鸿亮[2](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呼凡[3](2021)在《徐则臣小说的运河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曾文苏[4](2021)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何君[5](2021)在《唐律六赃研究》文中指出六赃是唐律确立的罪名术语,从律学立法的角度,以整体关联及类型比较的角度再深入,重新聚焦和梳理六赃立法的内涵,可以从律意与刑罚等层面更新对唐律六赃的认识。通过典型六赃的比类,六赃与“自外诸条”事实上承担了概括财产类犯罪罪义的功能。唐代以前,“赃”字经过了从依附其他字义到拥有独立字义和独立字形的演变。“赃”字自其诞生,就指向非正当手段取得的财物,即赃物。相比其它律典术语,“赃”在唐以前就已有固定内涵,形成律内固定用法和计算方式。因此,“赃”在唐代律学上的继续进步,是概括与细化的分层分阶,是由一个概念演绎开而再归类的进步。秦汉时期就已将盗罪作为典型,比照用于各涉赃罪名的罚则确定。延至唐代,则有了更多频繁比类的使用,以对六赃的比类最为惯用与纯熟。唐律律文注疏中广泛使用“赃”。各篇中赃字的使用意义可以分为赃物、赃数、赃罪、赃数对应的刑罚轻重和附加赃罪处置等五大类。而“以赃入罪”的赃罚关联理念是赃的核心内涵。即用赃数来确立相应的罚则,由赃入罪,计赃而罚,从而能够保证所有涉赃律条和所有赃数都可以有标准化的相对公平一致的司法判断。因而,唐律内赃的计算有非常普遍的计赃使用和固定的计算方式,并以立法例结合赃数来确立罚则,运用尽量简短的词汇和句式连接赃与罚。赃不仅可以计数,还可以在律文内连接更多的律学观念,延续赃数与罚则之间固定的关联和唯一指向。唐律义疏申明赃之深意,虽言正名,“六赃”的确立却在义疏而不在正律。从律文和义疏的制定时间顺序看,先有律内比类,后有“六赃”之名,说明“六赃”于律学意义上的解释疑难及比类各律的凭准功用要大于其归类本身。结合义疏中计赃为罪的常用语和连接比类立法例的固定用法,计赃和比类确立罚则是义疏解读和创制六赃的主要方向。六赃能够被比类,首先是典型性和经验性的集合。六赃之间,强盗和窃盗的联系更为紧密,盗类二罪自成一类。其余四赃各有差别,但相异的区分更小,更加类似,可作为一类。典型赃罪中的盗类,其类型化的典型特征包括:犯罪意图对计赃的确认;财物取得行为的认定;其他构成盗罪情节的确认和不得财依然成立盗罪的严厉。盗类罪体现了唐律也考虑行为情节论罪、对盗罪社会危害性的确认。从盗类罪的特征中可以识别出,唐律对盗类罪的刑罚设置偏重和价值选择上的古今差异。六赃的其余四赃同样具有非常典型的可比类特点。如犯者身份相类,受财方式一致,受财的缘由分因事或不因事,对于断事、审案之官又分受财枉法与不枉法。此四罪中,除“受财枉法”与“受财不枉法”的罪质较为清楚外,受所监临财物和坐赃致罪的涵盖范围尤其广泛,作为典型赃罪可以在更具体的罪状中被比类。唐律建立了一套确立刑罚轻重的比类刑等序列,可以通过对序列中相关犯罪的比类判断出适合的罚则,从而维持唐律内刑罚的整体一致和轻重平衡。在所有的比类当中,盗类罪的比类,由于其传承的熟练性,使用上显得深入而格外自然,是以、准立法例使用最多的赃罪。脱离魏晋律篇仅称为典型六赃的受财枉法,比类亦有其成熟稳定的使用。而唐律内受财不枉法罪与受所监临财物罪的罚则近似,罪义相近,比类时,常选择更轻的受所监临财物而跳过不枉法,导致受财不枉法无从比类,显得与其他五赃完全不相协调。因此,唐律内实际比类的是五赃。但唐律对此六赃的设立,刑罚结构完整,传承深远,后世律典沿用六赃之名的同时,也延续了六赃比类律条的立法传统,保留了部分刑罚协调的特质,尤其明律改为赃罪四等之后,无受所监临财物罪,则对不枉法的比类逐渐增加,显示出四等赃罪刑阶设置的比类优势及唐明律各自不同的定律智慧。唐律之中,比类频繁使用,比类本身可以有多层关联,一次比类后还可以二次、三次甚至四次比类,超出后世对唐律的想象。唐律及注疏中明比暗引使用六赃罚则和六赃之下的比类亚型,包括各种特殊盗罪对凡盗、常盗的比类等,占唐律全部律条的整三分之一。数量之多,适用之广,体现了唐律对比类立法方式达到自如而纯熟的运用。唐律的立法极其精简概括,且将立法考量都融入到赃数中,表现在尺、疋之间,对应到罚则轻重上。因此,唐律的赃罪表现为绢之一疋一尺,但绝不限于赃数,而是行为、情节要素、社会危害性等多层次全面考量的结果。六赃作为有关财产犯罪的归类之名,是唐律于律篇之外的单独归类,这一归类概括了除不能比类六赃的三条律文外的其余赃律,事实承担了侵犯财产犯罪的罪义归类功能。这一功能是由六罪从比类“自外诸条”来扩展体现和完成的。唐律内的六种赃罪与“自外诸条”比类形成的罪罚系统,恰到好处地在一部律典内得以全面考虑并彼此关照,成为协同的体系,体现了唐律定律修律者运用赃数这一唯一要素概括律内所有论罪要素的老练与精简。唐律通过比类的方式不仅建立了罪与罚之间的赃数连接,还通过比类而继续分类,达到归类更多罪名和分类罪义的实际效果。

朱晓宇[6](202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援鄂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提出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援鄂医护人员身处抗疫一线,近距离接触未知的病毒和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承受着比非一线医护人员更大的精神压力。新的工作环境、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和缺乏来自亲友面对面的支持等因素都会导致援鄂医护人员出现抑郁情绪问题。因此,对存在抑郁情绪问题的援鄂医护人员进行介入,不仅可以改善援鄂医护人员的抑郁情绪,还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援鄂任务,对疫情防控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以援鄂护士A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非结构式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案主的抑郁情绪问题,发现工作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等因素造成了案主的抑郁情绪问题。因此,笔者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案主的抑郁情绪问题进行个案介入,改善案主的情绪状态。具体的介入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情绪疏导阶段、认知改善阶段、家庭支持获得阶段和巩固提高阶段。其中,准备阶段主要是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并从生理、心理和家庭方面对案主的问题进行预估;情绪疏导阶段主要对案主进行抑郁情绪的宣泄和改善;认知改善阶段主要对案主开展了两次服务,帮助案主重新审视自身的信念,运用角色扮演技术调整案主糟糕的非理性信念;家庭支持阶段主要对案主父母及其丈夫开展三次间接服务,加强案主的家庭支持。最后,对案主的改变和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预期目标已经达成,服务成效也得到了巩固。本研究发现,个案工作在介入援鄂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介入模式、介入策略和介入效果维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加强社会工作者关于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方面的学习、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发挥社会工作在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专业价值等。本研究希望能够帮助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线医护人员解决情绪问题,丰富社会工作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实务研究。

胡佳蕾[7](2021)在《《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以“《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为核心展开的,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的分析,具体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材特征以及教学方法等四个层面进行剖析。在教学理念方面主要从以钢琴为载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主张动手实践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以开阔的视野学习本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教材内容方面从整体布局、入门方式、乐理知识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针对教材特征的总结方面主要从鲜明的时代感、别开生面的趣味性、选曲多样性、优美的歌唱性四个层面着手;在针对教学的研究方面则从科学的入门方法和良好的渐进性两个层面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针对《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学实践应用分析,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着重就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喜爱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展开深入分析;其中问卷主要分为学生和教师问卷两部分,其中学生问卷118份,有效问卷109份,教师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具体调查内容主要就教师及学生对于《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展开调查。第三部分是针对《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学思路及实施策略,具体主要从五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指导性与有效性的全面融合,具体主要从组织集体课和一对二等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和声编配能力和移调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正确使用辅助教材补充《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四个层面深入剖析;二是创造性与多元性的共同体现,具体主要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钢琴教学中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三是科学性与启发性的集中呈现,具体主要从激发幼儿边唱边弹与合作式学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音乐本能需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四是在致力于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方面,具体主要从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尝试开发新的课程三个层面实施;五是打造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具体则从研读教材并合理安排、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教育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提高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提升沟通能力,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四个层面展开分析。笔者通过针对《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及教学实践应用的具体分析,形成了对于《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和教学实践应用的系统化认知,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字小学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从而也能够实现针对《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应用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在研究结论反面笔者主要就《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在实际课堂中使用时所具备的优势和自身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形成了自己就教材系统化的整体认知。希望可以为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理论方面的指导。

乔丽华[8](2020)在《海派文艺的前世今生——鲁迅对《海上花列传》的评价与戏仿》文中提出清末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19世纪末的上海为背景,如实描述了租界妓院的种种情形,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在"五四"一代学者中,鲁迅最早在他的小说史着作中肯定了这部小说的价值,指出它的好处是"平淡而近自然"。①在鲁迅的推荐下引发胡适、刘半农等对这部吴语小说浓厚的考证兴趣,1926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刊印汪原放标点本,使这朵晚清诞生的"海上花"在诸多旧小说中脱颖而出,再放光彩。但鲁迅对《海上花列传》这一类洋场艳情小说的评价也暗含褒贬,

匡义[9](2020)在《跨语境视角下泰国高中生国产动画电影汉语视听教学研究 ——以《大鱼海棠》为例》文中提出步入信息时代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教育科技的促进下实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MOOC(慕课)和抖音等国内自媒体网络平台和软件的流行,也让许多汉语教学工作者找到了新的汉语教学手段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除了自媒体网络平台外,国内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与海外PC和手机等客户端的合作也为汉语视听教学实践拓宽了渠道,海外观众可以无限制地同步观看国内热播影视剧。而且字幕翻译和配音转换等技术的提高催生出多种语音和字幕搭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和年龄段的观众在影视资源理解层面的需求。然而,以视听手段进行汉语教学与娱乐性观影最大区别之处就在于视听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通过试听教学材料达到汉语习得的目的,而后者则对视听材料语言无要求。能否找到适合学习者观看的影视资源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汉语视听教学的选材环节尤为重要。国产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新兴影视资源,其在海外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真人影视剧。而且其在适龄性和标准化层面完全符合汉语视听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从国产动画电影作为汉语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国产动画电影基本可适用于各类汉语课堂。尽管国产动画电影在汉语教学当中应用的优势十分明显,但鉴于当前国内动画电影市场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国产动画电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筛选和调整才能正式投入到教学当中。对国产动画电影进行筛选的标准就是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而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则取决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前大多数文献依然停留在对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和课堂表现等表层现象的研究上,对于语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深层次影响因素的探究则呈现数量较少且程度较浅的态势。因此对外汉语视听教学研究亟需转变观察角度和研究思维,从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提取出一般的教学规律,为之后的实践铺垫理论基础。本文以泰国高中生为教学对象,以魔幻类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汉语视听教学材料,深入探讨在泰语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地使学习者实现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笔者通过对具体教学实践案例的反思,以及对原有跨语境汉语视听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在跨语境汉语视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在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的教学实践,以求寻找到跨语境汉语视听教学,尤其是在泰语语境下的国产动画电影汉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同时以此为基点,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进与提升。

王峥杰[10](2020)在《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研究 ——以十种白话报刊为研究语料》文中提出同素异序成语是指构成语素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成语。清末民初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社会迅速发展变革,推动了词汇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词语,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同素异序成语。本文以清末民初时期白话报中的同素异序成语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类型、特点、形成动因及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第一章从形式上,我们可以将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分为两大类:整体异序成语和局部异序成语。整体异序成语是指把同素异序成语ABCD分为前后两个部分AB和CD,前后两部分位置互换变为CDAB且成语义保持不变或相近的成语。从语法角度对整体异序成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同构异序成语和异构异序成语两类。同构异序成语是指前后两个同素异序成语的结构类型是相同的,主要是并列式。异构异序成语是指前后两部分互换位置后,二者之间的语法结构发生变化,主要为主谓和动宾、主谓和定中、状中和中补之间的转换。局部异序成语是指成语内部语素之间变换位置且成语义保持不变或相近的成语。第一类ABCD—ABDC式;第二类ABCD—ADCB式异序成语;第三类ABCD—BACD式异序成语;第四类ABCD—BADC式异序成语;第五类ABCD—CBAD式异序成语。局部异序成语可两语素之间互相易位,可四语素间全部易位,其语法结构也更加复杂。第二章至第三章通过对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进行详细的分类描写,把握其共时面貌和历时特点。第四章论述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特点。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复杂,具有繁复性特点。同素异序成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换不是毫无章法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具有规律性特点。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有的源自古代汉语,有的产生于清末,有的延续到现代汉语,有的则迅速消亡,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点。第五章阐释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成因。从语言内部因素来看,词汇因素尤其是复音词和同素异序词的大量涌现,为同素异序成语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词汇支撑。从外部因素看,第一,晚清时“文言合一”被大力提倡,白话文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第二,在清末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求俗”“求异”的语言风尚为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第三,汉民族对称性思维方式与类似联想及对比联想为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大量产生提供了重要基础。第六章为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与《汉语大词典》编纂修订。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在《汉语大词典》的收录可分为四种类型:两序皆收、一序收录、一序未收、两序未收。另外,还存在《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同素异序成语,大多为其中一序。“结论”部分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从现代汉语史的角度来看,同素异序成语呈现出由多到少,由不规范到逐渐规范的发展趋势。

二、换个视角别开生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个视角别开生面(论文提纲范文)

(1)乡土与市场,“关系”与“说话”——刘震云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鬼马”怪杰
二流民文化,宋朝文章
三“新写实”的雅俗之辨
四《论语》新解与“找话儿”
五有朋自远方来
六“朋友”“关系”与“结构”
七流民复活、认同的历史契机与表达
八“关系”痴迷与乡土创伤
九三个男人“一台戏”86
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贵族?
十一“两拳空空”:从革命到日常
十二幽默、喜剧的“和平”之道
十三刘震云的文学“开端”与“1990年代”
十四“无头的父亲”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2.2.1 历史背景
        2.2.2 经济社会背景
        2.2.3 国际背景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5.1 文艺论
        5.1.1 文艺的特性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2 宗教论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5.3 网络文化论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8.1.1 文化交往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9.3.1 理论意义
        9.3.2 实践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5)唐律六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古代律学对六赃的解读
        (二)近代学者对唐律六赃的解读
        (三)现当代的唐律六赃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角度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角度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赃”在唐以前的演变
    一、作为律学术语的“赃”
        (一)“臧”代“赃”行
        (二)独立“赃”(赃)字的出现
    二、唐代以前“赃”的固定用法
        (一)直(值)臧(赃)——数量与价值的估算
        (二)“坐臧(赃)为盗”等比照论罪的出现
    三、受赇与盗的篇目分野——篇目或罪类的“赃”之区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律及注疏中的“赃”
    一、唐律中“赃”的涵义归类
    二、律文中“赃”的特殊分类
        (一)赃物的处置——正赃与余赃
        (二)赃罪的区分——彼此俱罪之赃、取与不和之赃、乞索之赃
    三、律注中“赃”的用法
    四、义疏解说“赃”的角度与创制方向
        (一)赃罪——疏文中对“六赃”的创制
        (二)计赃为罪——疏文中赃的计算与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六色正赃
    一、盗类罪
        (一)犯罪意图——盗心的分析确认
        (二)取财的性质与行为
        (三)成盗的确认
        (四)不得财之盗的成立
    二、官典犯赃类罪
        (一)四赃类同——官典
        (二)四赃各异——受财缘由
        (三)受财入己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比类之赃
    一、比类的方式——比而成类
        (一)约罪与比类
        (二)归拢为类
        (三)约之区分
    二、比类上限:强盗赃
        (一)比类强盗之亚型
        (二)因与因缘——犯罪的复杂缘由解读
        (三)共犯与杀伤的类强盗行为
    三、以准典型——窃盗类赃
        (一)比类窃盗概述
        (二)以盗论的比类
        (三)准盗论的比类
        (四)特殊盗罪之比类
    四、比类下限——坐赃论
        (一)坐赃致罪的涵义
        (二)坐赃论与以、准比类之特质
        (三)坐赃论之各比类亚型
    五、官典犯赃之比类
        (一)受财枉法的比类与亚型
        (二)受所监临财物的比类
        (三)受财不枉法的不比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律“赃”之计算使用
    一、赃罚刑等概述
        (一)六赃六等
        (二)赃罚阶梯
    二、以绢计赃之法
    三、妥善计赃之意
        (一)赃之起点刑的数额确定——刑罚之中
        (二)赃数终点——罪止的降低
        (三)赃数衡量之法
    四、涉赃非比类之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唐律“赃”的加减使用
    一、赃意之加等递进
    二、赃意之减等衰减
    三、赃之重轻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6)新冠疫情背景下援鄂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1.2 抑郁情绪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2.2 优势视角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现状研究
        2.3.2 影响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因素研究
        2.3.3 缓解医护人员抑郁情绪的对策研究
        2.3.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现状研究
        2.3.5 社会工作介入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现状研究
        2.3.6 文献述评
第3章 案主抑郁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3.1 个案服务对象的选择
    3.2 案主的基本情况
        3.2.1 案主的个人基本情况
        3.2.2 家庭情况
        3.2.3 人际关系
    3.3 案主抑郁情绪问题的表现
        3.3.1 内心焦虑不安
        3.3.2 情绪脆弱且不稳定
        3.3.3 对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3.3.4 出现躯体问题
    3.4 案主抑郁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
        3.4.1 工作环境改变
        3.4.2 工作压力变大
        3.4.3 个性特征
第4章 个案工作介入援鄂护士抑郁情绪问题的实施过程
    4.1 个案问题预估
        4.1.1 生理方面
        4.1.2 心理方面
        4.1.3 家庭方面
    4.2 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4.2.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4.2.2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4.3 制定服务计划
        4.3.1 服务目标
        4.3.2 介入计划
    4.4 服务过程
        4.4.1 情绪疏导阶段
        4.4.2 认知改善阶段
        4.4.3 家庭支持获得阶段
        4.4.4 巩固提高阶段
    4.5 评估与结案
        4.5.1 过程评估
        4.5.2 结果评估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5.2.1 社工自身的反思
        5.2.2 对介入模式的反思
        5.2.3 对介入策略的反思
        5.2.4 对介入效果维持度的反思
    5.3 建议
        5.3.1 加强社会工作者关于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方面的学习
        5.3.2 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5.3.3 发挥社会工作在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分析
    第一节 教学理念
        一、以钢琴为载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主张动手实践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式
        四、以开阔的视野学习本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第二节 教材内容
        一、整体布局
        二、入门方式
        三、乐理知识
    第三节 教材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感
        二、别开生面的趣味性
        三、选曲多样性
        四、优美的歌唱性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科学的入门方法
        二、良好的渐进性
第二章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学实践应用分析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材的难易程度
        二、教材受欢迎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
        四、教学环节的安排及设计
    第三节 教师访谈结果
第三章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学思路及实施策略
    第一节 指导性与有效性的全面融合
        一、丰富教学模式,组织集体课和一对二等教学模式
        二、培养幼儿的和声编配能力和移调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四、正确使用辅助教材补充《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第二节 创造性与多元性的共同体现
        一、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二、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钢琴教学中
    第三节 科学性与启发性的集中呈现
        一、激发幼儿边唱边弹与合作式学习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音乐本能需要
    第四节 致力于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一、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尝试开发新的课程
    第五节 打造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
        一、研读教材并合理安排
        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教育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三、提高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
        四、提升沟通能力,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三:在学期间发表期刊论文
致谢

(8)海派文艺的前世今生——鲁迅对《海上花列传》的评价与戏仿(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国小说史略》对《海上花列传》的评价
二、 文/图叠印:鲁迅观看洋场的视角
三、 鲁迅作品中的“绵软苏白”

(9)跨语境视角下泰国高中生国产动画电影汉语视听教学研究 ——以《大鱼海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对外汉语视听教学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泰语语境与国产动画电影教学分析
    第一节 国产动画电影应用理论基础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
        三、教学法理论
    第二节 泰语语境下的对外汉语视听教学
        一、语境相关研究述评
        二、泰语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三、泰语语境下对外汉语教学特点与启示
    第三节 国产动画电影视听教学情况分析
        一、国产动画电影概念与分类
        二、国产动画电影在跨语境汉语视听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分析
        三、泰语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教学现状与策略分析
第二章 《大鱼海棠》动画资源分析
    第一节 《大鱼海棠》作为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鱼海棠》动画题材分析
        二、《大鱼海棠》情节与情境分析
        三、《大鱼海棠》动画语言分析
    第二节 《大鱼海棠》动画资源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汉语教学手段多样化的需要
        二、提高学习者汉语学习兴趣的需要
        三、增加可理解性输入的需要
        四、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
第三章 动画《大鱼海棠》教学实践分析
    第一节 “海底世界成年礼”片段教学
        一、课堂情况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总结与反馈
    第二节 “椿的人间历练”片段教学
        一、课堂情况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总结与反馈
    第三节 “椿与鲲性命相连”片段教学
        一、课堂情况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总结与反馈
    第四节 “椿湫合力抚养鲲”片段教学
        一、课堂情况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总结与反馈
    第五节 “海底世界危机降临”片段教学
        一、课堂情况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总结与反馈
第四章 《大鱼海棠》在泰国高中汉语视听课教学成果分析
    第一节 动画《大鱼海棠》在泰国高中汉语视听课中应用的教学启示
        一、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情况,选取合适的动画教学材料
        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灵活应对课堂状况
        三、语伴互助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四、以游促练,适当降低学习者焦虑水平
        五、转变教师职能,拉近师生关系
    第二节 《大鱼海棠》在泰国高中汉语动画视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画语言艰涩难懂,中心思想偏离主流价值取向
        二、教师语言不够丰富,难以调动课堂气氛
        三、教师对于观影过程中的互动问题认识不清
        四、教师难以把控课堂游戏活动规模
        五、学生课后巩固监督工作缺失,课堂连贯性不够
    第三节 对泰国高中汉语视听课使用动画教学的思考
        一、动画教学资源的选取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
        三、游戏活动组织原则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跨语境视角下泰国高中生国产动画视听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10)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研究 ——以十种白话报刊为研究语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法
    三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概述
    第一节 同素异序成语的界定
    第二节 同素异序成语的分类
    第三节 同素异序成语的分布
第二章 清末民初整体异序成语分析
    第一节 同构异序成语
        一 拼合并列类成语
        二 四元并列类成语
        三 重叠并列类成语
    第二节 异构异序成语
        一 动宾—主谓式
        二 主谓—定中式
        三 状中—中补式
第三章 清末民初局部异序成语分析
    第一节 ABCD—ABDC式
    第二节 ABCD—ADCB式
    第三节 ABCD—BACD式
    第四节 ABCD—BADC式
    第五节 ABCD—CBAD式
第四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特点
    第一节 繁复性特点
    第二节 规律性特点
    第三节 过渡性特点
第五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成因
    一 内部因素
    二 外部因素
第六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与《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修订
    一 《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同素异序成语
    二 《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同素异序成语
    三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同素异序成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一览表
附录二 《汉语大词典》所收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换个视角别开生面(论文参考文献)

  • [1]乡土与市场,“关系”与“说话”——刘震云论[J]. 李丹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10)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徐则臣小说的运河书写研究[D]. 呼凡. 西北大学, 2021
  • [4]互文性理论视域下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D]. 曾文苏.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5]唐律六赃研究[D]. 何君. 吉林大学, 2021(01)
  • [6]新冠疫情背景下援鄂医护人员抑郁情绪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朱晓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7]《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D]. 胡佳蕾.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8]海派文艺的前世今生——鲁迅对《海上花列传》的评价与戏仿[J]. 乔丽华. 上海鲁迅研究, 2020(04)
  • [9]跨语境视角下泰国高中生国产动画电影汉语视听教学研究 ——以《大鱼海棠》为例[D]. 匡义. 广西大学, 2020(07)
  • [10]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研究 ——以十种白话报刊为研究语料[D]. 王峥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改变你的观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