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

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

一、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玲,高灵俊,陈坚翱[1](2022)在《某市近三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某市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为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和管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方法,以近三年某市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分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比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不同职称、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分达标率情况,了解学分获得来源分布,分析学分未达标的原因。结果某市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分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程学习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某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总体较好。建议加强对各级管理者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关文件和学分达标政策的培训,完善学分管理系统功能。对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适当调整学分达标标准。采取多种激励政策,鼓励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曹艳芳[2](2021)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军医群体研究》文中认为军医群体是西方近现代军事医学与战争的产物。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近代西方医学知识与西方军事制度的不断传入,对于军队中专门的医疗人才——军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晚清时期,袁世凯在新军中设立专门的军医管理机构,这标志着近代军医在制度上得到了发展。1902年北洋军医学堂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开始独立培养专业的军医人才。民国时期,军医制度与军医学堂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随着一系列军医法规的颁布,军医的管理与教育愈加规范化与体系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中央设立军医署为最高管理机构,在各部队中设立军、师军医处。军医的主要来源为国民政府与各省创办的军医学校。抗战时期,政府与民间协力进行军医人员的培养与训练。政府开办军医预备团,并从各地医学院校征调医学人才充当军医。民间则筹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进行军医的短期培训,缓解了当时战争对军医人才的需求。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军医在平时与战时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平时主要进行军队的医疗与卫生管理,在战时负责伤兵救护、伤病统计以及民众救护等工作。此外,军医还担起其医生的责任,负责医学知识的研究与传播等工作。可以说,近代军医群体自出现起,就承担起医学与军事工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当时军队医疗卫生改善、平战时伤病员的保存以及此后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肖雄[3](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李国富[4](2021)在《消化内镜专业互联网平台对临床内镜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国内内镜医师使用消化内镜专业互联网平台的情况,以及其对内镜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此模式下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基于医生圈APP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成功注册于河北省胆胰内镜诊疗联盟互联网平台的全体成员发出问卷,问卷自开始至结束共持续30天,收集并统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到截止时间为止,共收到703份完整填写的调查问卷。注册医师加入此平台后,对自身内镜操作水平影响效果显着的有469人(66.7%),对胆胰相关疾病诊断水平感觉明显提高的有354人(50.3%);注册医师临床从事的专业、加入互联网平台的时长、每次参与平台活动的时间及平台直播课程结束后,是否收看课程回放等因素是影响其继续医学教育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满足了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提升自身综合水平的个体化需求。应不断完善针对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内容及形式的安排,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及反馈机制,使互联网平台更好服务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切实提升临床医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刘豪[5](2020)在《基于任职岗位的海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原第二军医大学转隶海军,为海军军医大学。新的培养和分配方向,要求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重新定位,海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卫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主要任职方向也随之变化。面对新的培养要求,卫管专业本科学员的能力素质需求还不够清晰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国内部分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初步形成海军军医大学卫管专业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内容;通过对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卫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经历、本科教育胜任度与满意度、对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判断的调研,对该专业本科生的能力素质需求内容进行完善建议,并对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出意见与建议。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卫管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情况,系统解析新时期其培养核心能力素养体系概念、内涵与外延,同时形成专家咨询问卷。2.专家咨询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军队人才培养要求和需求现状,制定研究专家咨询问卷,开展问卷咨询,初步确定军队卫管专业本科能力素质基本需求。在初步确定卫管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指标基础上,邀请由军事、卫勤、卫管、教学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访谈,对各类指标进行分级、归类、修正,不断完善能力素质条目,构建卫管专业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内容。3.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电话、纸质问卷发放等方式,通过“配额抽样”,对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1993级-2008级卫管专业本科学员毕业学员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卫管专业本科学员毕业任职经历、本科教育胜任度和满意度评价、不同任职岗位类型人员对的本科学员能力素质需求程度的判断等。4.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9.4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和结论1.海军军医大学卫管专业本科学员能力素质的需求可以划分为5个方面、39条内容。2.该专业本科学员毕业后的任职单位类型基本可以分为基层部队、院校或研究所、医院或疗养院、机关四种类型。3.本科教育胜任度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科阶段教育对今后工作有一定及以上帮助的为大多数,占90.06%,主要体现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掌握学习技能两个方面;认为本科实习对今后工作有一定及以上帮助的为大多数,占92.40%。大部份人对本科阶段教育总体较为满意,且对于军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身心素质培养对岗位的适应性评价最高。4.对本科教育能力素质需求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学员对经过专家论证后得出的5大类、39条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内容的重要性程度评价趋于一致,均主要集中于“需要完全掌握/完全具备/非常必要/完全理解”“较好掌握/较好具备/比较必要/理解”两个层次。

许翔杰[6](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肖健[7](2016)在《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军事医学是维护、恢复和促进军人健康,从而实现保护、再生和提高战斗力目的的特种医学。军事医学起源于战争的需求,以一般医学为基础,将其科学技术运用于军事活动。随着科技进步和生物医学的发展,新兴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同时,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又不断提出医学保障新问题和卫生勤务新需要,使得军事医学学科发展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具特殊性。军事医学以一般医学学科为基础,其包含的关于生命、健康、疾病、损伤等领域的生理、病理基础理论是军事医学知识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损伤修复机制、作业生理和调控因子以及卫生勤务理论是军事医学的坚实基础。军事医学知识除了沿着医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探索外,还向着军事科学知识横向拓展,军事医学领域的特殊需求使得军事医学展现出不同于一般医学的某些特征,从而丰富了军事医学知识体系。军事医学知识系统是一个要素多元、属性多维、形态多态、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并存的复杂系统。传统的知识组织方式如分类法、主题词表等多是一维的,难以揭示军事医学多维复杂的知识体系。因此需要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和更先进的技术组织军事医学信息,并实现计算机获取和理解,实现知识表示,再从中提取人们所需要的军事医学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本体(ontology)起源于哲学,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知识工程领域。它包含领域的核心知识,从语义和知识层面对领域概念进行描述,建立概念模型框架。本体能够发掘领域内隐含的或不明确的知识,促进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因此本体作为一种知识组织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本体方法,根据军事医学学科知识特点,设计知识的分类体系,准确刻画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充分展示军事医学包含的知识点及其内在关联关系,支持多维度、可视化、动态地组织军事医学知识和信息资源,促进军事医学知识交互和分析利用。本研究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本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本体相关概念、方法、语言和工具,梳理并选取了适合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方法和工具。调研了国内外典型通用本体和生物医学本体,为军事医学本体构建提供了借鉴。根据军事医学的医学知识属性,经过分析比较选取了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MLS)作为可以复用的本体,提高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效率。详细分析并理清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军事医学本体构建技术路径,最后以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构建为落脚点,对军事医学本体构建进行了示范研究及论证。本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结论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体研究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情报调研。重点梳理了本体的起源、概念内涵及分类,比较了7种本体构建方法,3种本体表示语言,分析了本体构建工具的使用标准,为军事医学本体构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探析了3种典型通用顶层本体、4种国外典型生物医学本体和2种国内典型生物医学本体,比较并分析了它们的成功经验,为本体复用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探讨。首先比较了通用顶层本体、一般医学本体和军事医学本体之间的关系,理清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相关概念。然后阐述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必要性,并详细分析了目前军事医学术语标准的现状,对比分析了4类术语标准,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军事医学学科知识复杂性、军事医学概念复杂性、概念之间语义关系复杂性三方面剖析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难点问题。第三部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军事医学知识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指出了其必须满足本体构建的一般性原则、医学本体构建的通则以及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特殊性原则。然后探讨了军事医学本体的构建方法,从军事医学知识组织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需要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本体论方法、文献计量法、语义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第四部分,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示范研究。本部分在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基础上,以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构建为实例,设计并构建了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模型框架及概念间的语义关系。首先提出了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构建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复用现有本体、核心概念集的选取、建立顶层本体模型框架、定义顶层框架的语义关系、顶层本体框架的公理表示6个步骤。然后复用了UMLS语义网络。选取了《军用医学主题词表》族首词、军事医学文献关键词作为军事医学核心概念集,设计了军事医学顶层模型框架的语义类型及其上下级逻辑关系。在继承了UMLS全部56种语义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了军队卫生装备学和防原医学两个子学科对军事医学顶层本体语义关系的建立进行了示范。选取了军事医学论着、军事医学文献作为两个子学科顶层语义关系建立的文本集,通过文本分析提取了其中包含的概念间关系,以此建立了军事医学特有的语义关系。最后从军事医学顶层框架的合理性和语义关系的适用性两方面,对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构建的结果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评价。一是采用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验证了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模型框架是否覆盖了全部实验数据,同时也补充了顶层模型框架包含的概念种类及语义类型之间的语义关系。二是采用了专家调查法对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方法及顶层本体构建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依据专家意见修正了部分顶层本体模型框架。

姚远[8](2014)在《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今人类探索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所有数据都说明,全球慢性病管理的形势非常严峻,人类在慢性病管理、治疗和控制的科研路途上依然布满荆棘。由于慢性病是我国医改和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军队医院亟待解决的卫生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军人慢性病患病率更高、更加年轻化的特点,如何有效预防、控制、治疗军人慢性病,开展促进军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水平能力提升的研究,是我军卫生事业和军队医院发展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和攻关性课题。本论文运用了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借鉴国内外互联网信息集成与服务经验,针对军人慢性病预防控制、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对诊疗数据的需求,综合应用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文献调研与经验参照法、专家咨询与头脑风暴法、医学统计与数理计算法等方法,对军人慢性病诊疗信息实施网络化集成和信息化服务。本研究的主旨是体现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共享理念,构建集军队卫生指挥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及病员的“四维一体”的疾病服务模式。本研究的重点是解决我军慢性病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五大问题,实现了五项服务任务的总目标。一是面向军队卫生指挥部门提供疾病谱管理、疾病负担与慢性病防控的科学依据,拟解决军队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分布不均,人力、技术和经济资源受限的问题;二是面向军队医院的临床医师提供循证诊疗与科研教学指导,拟解决军队医院临床医师传统经验性诊疗模式与科学研究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三是面向军队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疾病诊疗参照与诊疗知识技术信息支撑服务,拟解决军队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疾病诊疗知识、医学技术信息和病员诊疗信息不足的问题;四是面向军队伤病员提供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案、健康指导与健康宣教,拟解决军队病员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对疾病知识不足和医疗知识缺乏的院外治疗难以持续的问题;五是实现军队综合医院海量优质诊疗信息资源的充分应用和利用,拟解决军队综合医院慢性病诊疗优势信息资源的严重闲置与严重浪费的问题。以上内容的研究,为我军提高各级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与信息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样例示范。概括起来,本文课题是基于我军军事综合信息网互联互通的基础性研究。论文共包含了六章,逐层解析了军队慢性病诊疗系统研究的课题起源、设计理念、功能结构和成果论点。主要研究内容是两章:一是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研究与功能设计。二是基于在职军人胃癌诊疗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实证展现。其中对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研究与功能设计方面主要完成了:①对疾病诊疗数据的集成模式进行研究,包括对数据集成与服务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疾病诊疗数据的信息资源集成模式、各类服务应用的支撑方式、数据和技术标准、应用系统的总体需求和应用系统展示的研究;给军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学决策、合理诊疗、科研教学与健康保健等内容,提供巨大的数据支持与信息服务。②军队慢性病诊疗信息用户采集系统研究,包括用户采集系统设计、制定采集诊疗数据的标准化、建立手动诊疗信息用户采集系统和自动诊疗信息用户采集系统并予以应用。③军队慢性病诊疗信息专家审核系统研究,包括专家评审系统设计、专家评审系统的应用和专家审核系统的页面功能展现。以上研究,弥补了既往军队慢性病系统设计与研发上的不足。在病例数据的实例展现方面:利用2003-2011年期间,六家军队综合医院收治的在职军人男性胃癌患者诊疗的相关数据,通过应用统计学计算分析,展现了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功能展现内容。包括对六家医院9年期间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军兵种、职务等级、年龄、驻地等疾病谱相关内容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以及对胃癌手术方式、手术技术操作、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等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综合各类差别因素逐项分解,比较了六家军队综合医院在服务质量上的区别,从而达到为各级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的部分功能展现。该研究产出了四项成果:一是建立军队慢性病临床诊疗系统与服务平台;二是建立军队慢性病诊疗知识平台;三是构建军队慢性病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四是构建军队慢性病病员诊疗专案管理系统。本方案在创新上,主要是对军队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整合共享。为军队卫生指挥机构及时掌握部队人群的疾病发病特点;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疾病的合理诊疗信息;军人病员实时掌握自身诊疗方案的持续跟进以及军队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规范临床医师医疗行为等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的创新,形成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疾病管理、诊疗、教育、培训和院外治疗追踪延伸的新模式。该系统如果继续深入研发,将是军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军队慢性病管理服务的能力;能够控制军队慢性病伤病员数量增长;能够节约军队慢性病经费的投入;能够加强军队慢性病医疗机构的循证诊疗和科研教学等综合能力。

王洪涛[9](2013)在《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师以下部队军医是基层卫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战伤救治、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心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等最广泛的医疗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专业技术干部任职教育制度,完善任职教育培训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这一特定群体构建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力图建立起军医任职教育培训规范,解决当前基层部队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与基层军医能力素质相对低下、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职能不断拓展与基层军医队伍职业热情相对低迷、军医任职教育的无序性与基层军医个人发展的迫切性等矛盾问题。本研究将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纳入到军队院校教育整体,从当前军队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入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和现场调研法、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专家深度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厘清职业生涯发展和任职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军医职业生涯发展、军医职业生涯管理和军医任职教育等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中美军官职业管理模式特点及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特点,摸清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现状、任职教育现状、能力素质现状及主观需求期望;借鉴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基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视角,探索出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路径;遵循分层次、分模块、分阶段和顺次渐进的设计原则,着眼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构建了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将任职教育贯穿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建立从军医任职初期到成长为高级军医整个历程的各级任职教育的培训体系,形成一条完整的军医职业发展链。本研究构建的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着眼职业发展、注重无缝衔接、强化医学特点、突出弹性模式和强调全程培训的构建理念,按照医疗专业技术职称发展路径将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划分为初级军医阶段、中级军医阶段和高级军医阶段,对每一阶段应接受的任职教育培训专业进行了初步规范,并对每一阶段每一专业的承训单位、学制、培养目标、入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师资力量等要素内容逐一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军队卫生系统实际情况,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新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本研究成果能为有效解决基层部队军医知识技术更新问题提供有益方案,也能为总部进一步优化军医管理模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成果将促进军医任职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增强基层部队军医的职业热情,减少其职业高原现象,有利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吸引并留住优秀军医人才,为提高基层部队卫生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刘珺,刘延,陈敏[10](2011)在《发展军事医学继续教育的建议与措施》文中提出主要分析了军事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的现状与新型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所需继续教育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完善军队卫生系统医学继续教育的一系列措施,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网络生物医学资源进行军事医学继续教育,为军事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理论基础。

二、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某市近三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总体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
    2.2 不同职称卫生技术人员达标情况
    2.3 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标情况
    2.4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达标情况
    2.5 Ⅰ、Ⅱ类CME学分获取来源分布情况
    2.6 学分不达标原因分布
3 讨论
    3.1 某市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CME学分管理总体情况较好,达标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3.2 正高和中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分达标率相对较低,应加强督促
    3.3 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较低,应加强引导和帮助
    3.4 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达标率差异较大,应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在提高学分达标率的同时提升学习内涵
    3.5 Ⅱ类学分分值多少和学分录入操作难易程度影响CME学分管理系统中学分获取途径的呈现
    3.6 开放远程CME项目和市级CME项目培训学分的分值上限
    3.7 CME学分管理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军医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及意义
    2.相关概念界定
        2.1 时间界定
        2.2 概念界定
    3.学术史回顾
    4.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1章 近代军医群体形成的背景
    1.1 鸦片战争前军医概况
    1.2 西方医学的传入
    1.3 军队医疗体系近代化的启动
第2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医的培养
    2.1 军医学校
        2.1.1 中央军医学校
        2.1.2 其他军医学校
    2.2 军医预备团
    2.3 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
    2.4 医学院校的培养及征调
第3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军医管理
    3.1 军医的管理机构
        3.1.1 陆军军医的最高领导机构
        3.1.2 陆军各部队中的卫生机构
    3.2 军衔划分
    3.3 军医法规
        3.3.1 陆军卫生人员任免与考核制度
        3.3.2 伤病官兵出入院制度
        3.3.3 残废军人与死亡官兵处置制度
第4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医的职业活动
    4.1 平时、战时医疗服务
        4.1.1 体格检查
        4.1.2 卫生管理
        4.1.3 战时医疗服务
    4.2 医学知识的研究与传播
        4.2.1 医学知识的研究
        4.2.2 医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4.3 军医的统计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4)消化内镜专业互联网平台对临床内镜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研究及其应对措施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任职岗位的海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论文写作思路
    五、概念界定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质量控制
第三章 能力素质需求内容构建
    一、能力素质需求内容初筛及调整
    二、能力素质需求内容的构建
第四章 1993级-2008级毕业学员现状研究
    一、接受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二、人员任职经历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胜任度和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各类型单位对卫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二、毕业学员对本科教育胜任度评价
    三、毕业学员对本科教育满意度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毕业学员对本科教育能力素质需求的判断与分析
    一、能力素质重要性排序调查结果
    二、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需求调查结果
    三、军事基础能力素质需求的判断
    四、毕业学员对科学文化能力素质需求的判断
    五、毕业学员对专业素养能力素质需求的判断
    六、毕业学员对身体心理能力素质需求的判断
    七、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
    一、对卫管专业本科教育的建议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三、创新与价值
    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文献综述 我军卫生管理军官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6)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模式
        1.4.2 培养模式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1.5 文献回顾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1.5.5 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概念框架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访谈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2.3.4 研究方法反思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5.1.1 两种培养形式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5.2.1 教学方式特点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6.2.1 现行带教特征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7.2.1 质量管理特点
        7.2.2 质量管理不足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7.3 小结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本体研究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情报调研
    2.1 本体的概念及分类
    2.2 本体构建方法
    2.3 本体表示语言
    2.4 本体构建工具
    2.5 国内外典型本体论研究
        2.5.1 典型顶层本体研究
        2.5.1.1 SUMO顶层本体
        2.5.1.2 Cyc顶层本体
        2.5.1.3 DOLCE顶层本体
        2.5.2 国外典型生物医学本体研究
        2.5.2.1 UMLS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
        2.5.2.2 SNOMED CT系统化临床术语集
        2.5.2.3 GALEN医学语言、百科全书和词汇的通用架构
        2.5.2.4 GO基因本体
        2.5.3 国内典型生物医学本体研究
        2.5.3.1 TCMLS中医药学语言系统
        2.5.3.2 CUMLS中文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
        2.5.4 国内外典型本体论研究小结
3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探讨
    3.1 通用顶层本体、一般医学本体与军事医学本体的关系
    3.2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需求分析
        3.2.1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必要性
        3.2.2 目前军事医学术语标准的现状与问题
        3.2.2.1 分类法
        3.2.2.2 叙词表
        3.2.2.3 专业词典和书籍
        3.2.2.4 术语标准
        3.2.2.5 存在的问题
    3.3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复杂性分析
        3.3.1 军事医学学科知识的复杂性
        3.3.2 军事医学概念的复杂性
        3.3.3 军事医学概念之间语义关系的复杂性
4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方法研究
    4.1 构建原则
        4.1.1 本体构建的一般性原则
        4.1.2 医学本体构建的通则
        4.1.3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原则
    4.2 构建方法
        4.2.1 本体论方法
        4.2.2 文献计量法
        4.2.3 语义分析法
        4.2.4 专家调查法
5 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框架构建的示范研究
    5.1 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框架的构建
        5.1.1 确定研究的领域和范围
        5.1.2 复用现有的本体
        5.1.3 核心概念集的选取
        5.1.4 建立顶层模型框架
        5.1.4.1 顶层模型框架的构建依据
        5.1.4.2 顶层模型框架的构建过程
        5.1.4.3 顶层模型框架构建的结果与分析
        5.1.5 定义顶层框架的语义关系
        5.1.5.1 复用现有的语义关系
        5.1.5.2 建立军事医学顶层框架特有的语义关系
        5.1.6 顶层本体框架的公理表示
    5.2 军事医学顶层本体框架的评价
        5.2.1 顶层框架合理性评价
        5.2.2 语义关系适用性评价
        5.2.3 专家调查法评价
6 结果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创新点
    6.3 讨论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立题依据
        二、 目的意义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 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二、 在职军人胃癌诊疗信息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总体思路
        二、 研究路线
        三、 技术路线
        四、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军内外慢性病管理策略
        一、 国外慢性病管理策略
        二、 国内慢性病管理现状
        三、 军队慢性病管理现状
    第二节 国外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 国外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 美国医学数据库在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应用
        三、 荷兰医学数据库在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应用
        四、 国外医学数据挖掘技术在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三节 国内医学慢性病信息系统发展
        一、 健康管理数据库促进慢性病信息系统发展
        二、 中国肿瘤防治数据库促进在慢性病信息系统发展
        三、 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促进慢性病信息系统发展
        四、 医院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 军队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 美军慢性病信息系统
        二、 我军慢性病信息系统
        三、 军队慢性病信息系统发展的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设计与应用功能展现研究
    第一节 数据集成与服务体系架构的需求设计
        一、 疾病业务架构设计
        二、 信息内容架构设计
        三、 系统功能架构
        四、 关键技术路径
        五、 物理部署模式
    第二节 疾病诊疗信息资源集成模式研究
        一、 集成模式研究
        二、 模式设计内容
    第三节 疾病诊疗数据对各类服务应用的支撑方式研究
        一、 疾病诊疗数据服务内容
        二、 服务质量研究
        三、 服务方式研究
    第四节 数据和技术标准研究
        一、 数据抽取系统标准
        二、 数据存储系统标准
        三、 数据交换标准
        四、 数据服务系统标准
        五、 数据集成管理系统标准
    第五节 军队慢性病系统的需求设计
        一、 用户业务流设计
        二、 服务内容设计
        三、 服务方式设计
    第六节 应用系统功能展现
        一、 军队慢性病临床诊疗信息系统与服务平台
        二、 军队慢性病临床诊疗信息知识平台
        三、 军队慢性病疾病管理信息系统
        四、 军队慢性病病员诊疗专案管理系统
        五、 胃癌病种的医院评价系统功能展现
第四章 数据的采集与评审
    第一节 用户采集系统设计
    第二节 制定采集诊疗数据的标准化研究
        一、 建立了数据字典映射方式
        二、 建立了数据字典
    第三节 数据采集系统
        一、 数据采集系统
        二、 数据同步服务
    第四节 专家审核系统
        一、 专家评审系统设计
        二、 专家评审系统应用
        三、 专家审核系统展现
第五章 军人胃癌诊疗信息的统计分析与展现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胃癌对军人的影响
        二、 术前风险评估对胃癌预后效果的影响
        三、 手术方式对胃癌预后效果的影响
        四、 术后回顾性分析胃癌治疗风险
        五、 小结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设置
        三、 统计方法
    第四节 具体计算内容
        一、 总体数据
        二、 统计指标
        三、 数据分析
        四、 结论
第六章 讨论与总结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 军队医院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的机遇
        二、 能够应对军人慢性病发病率持续升高的挑战
        三、 拟解决我军在军人健康管理摸索阶段的众多难点
        四、 探索信息化管理疾病诊疗服务与管理的新途径
    第二节 本课题的主要成果
        一、 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
        二、 构建了数据的采集系统与评审系统
        三、 军人胃癌诊疗信息的实证展现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一、 对军队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整合共享,提高军队卫生指挥能力
        二、 规范临床医疗行为、提高疾病诊疗质量
        三、 为临床科研和教学培训提供信息化优质条件
        四、 利于军队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诊疗指导
        五、 建立疾病“三级”互通管理模式
        六、 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成果推广条件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与结论
        一、 为我军健康管理体系搭建了军人慢性病管理区域协同信息平台
        二、 为创建循证诊疗模式建立了军人慢性病辅助决策信息平台
        三、 为疾病院前干预和院后疗效追踪提供了健康数据采集平台
        四、 为医务人员对军人慢性病科研、教学数据的获取提供便利
    第四节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一、 数据获取上,医院和病种过少
        二、 系统设计上,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三、 疾病管理上,未能形成规范路径
        四、 慢性病管理理论研究,还有显着差距
参考文献
致谢
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的数据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六家部队医院军人胃癌诊疗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9)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概述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职业生涯
    3.2 任职教育
    3.3 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章 比较研究
    4.1 中美军官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的比较研究
    4.2 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4.3 启示
第五章 现状及需求调研
    5.1 师以下部队军医基本情况分析
    5.2 基层部队官兵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5.3 师以下部队军医现状和需求调查
    5.4 对师以下部队用人单位关于军医需求的调查
第六章 模式初建及论证
    6.1 现代卫勤保障特点与部队卫生工作建设规划
    6.2 师以下部队军医的职业发展与教育路径
    6.3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初步构建
    6.4 初建模式的专家深度访谈
    6.5 初建模式的专家咨询
第七章 模式确定与策略构想
    7.1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总体架构
    7.2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内容诠释
    7.3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实施策略构想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市近三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分析[J]. 张晓玲,高灵俊,陈坚翱. 现代医院, 2022(01)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军医群体研究[D]. 曹艳芳. 河北大学, 2021(02)
  • [3]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消化内镜专业互联网平台对临床内镜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应用效果[D]. 李国富.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任职岗位的海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素质需求研究[D]. 刘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6]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7]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肖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8]军队医院慢性病诊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姚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9]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D]. 王洪涛.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 [10]发展军事医学继续教育的建议与措施[J]. 刘珺,刘延,陈敏. 医疗卫生装备, 2011(09)

标签:;  

军队卫生技术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与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