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

一、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通[1](2021)在《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CP/CPPS的方案。方法:本研究病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调查病例标准的连续病例。通过严格的试验纳入、排除、剔除标准,最终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A使用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照组B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组C在桂枝茯苓丸加味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疗法,连续治疗6周。分别搜集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前后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检测研究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分析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1.疗效结果:治疗组C20例,其中治愈2人,显效12人,有效4人,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20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B19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X2检验,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ac=0.028<0.05;(?)Pbc=0.047<0.05)。2.临床相关指标评价:在NIH-CPSI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对比NIH-CPSI评分,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与对照组A、B对比,P分别为Pac=0.042,Pbc=0.049,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三组治疗前后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对比结果P<0.01,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来看,三组治疗前卵磷脂小体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有17例卵磷脂小体计数为+++及以上,对照组A有14例,对照组B有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卵磷脂小体计数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治疗后比较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过程中,对照B组1例脱落,患者回外地探亲;余未见明显不适,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4.2个月后随访结果,对照组A复发率为25.0%;对照组B复发率为16.7%;治疗组复发率为5.5%。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与对照A、B组P均大于0.05,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复发率上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治疗在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时有独特的优势。耳穴贴压疗法对桂枝茯苓丸在该疾病的疗效上有促进提升作用。值得进一步循证医学数据支持和验证。

陈金旭[2](2021)在《古代医籍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的发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对古代医籍中运用经方治疗痛胀类脾胃病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出其主要治法,浅析名家运用经方治疗痛胀类脾胃病的特点,并进行数据挖掘,结合中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组方用药规律,以此为现代临床治疗痛胀类脾胃病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 1.在查阅调研古代医籍中记载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图书为资料来源,广泛收集清末(1911年)以前历代名家关于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的着作,同时参阅大型文献类书《医案类聚》,选取以“胃脘痛”、“痞满”、“腹痛”、“腹胀”相关症状为主症的经方医案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文献整理方法,研读古代医案资料,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议,归纳总结其治法特色及经方应用特点。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处方作数据规范化处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系统,建立治疗痛胀类脾胃病的经方处方数据库,运用该软件集成的频次统计法、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等,借助数据挖掘的结果来分析探讨治疗痛胀类脾胃病的用药规律及选方思路。结果 1.古代医籍中经方治疗痛胀类脾胃病的治法可归纳为调和法、温补法、消导法、通下法、补益法、清宣法等六种。医家在辨证选方及运用经方配伍时各有其特点。2.符合纳入标准的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有323则,处方360首,涉及192味中药。3.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在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数据库中,排名前七的药物均超过100次,分别是甘草、茯苓、人参、半夏、桂枝、干姜、白术。按药物功效分类,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温里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4.药物四气为温热为主,少用寒凉。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为主,与肺关系密切。5.出现频数最高的药对是甘草-人参,12味核心药物中能组成理中丸、桂枝汤、五苓散、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经方和二陈汤、六君子汤等时方。结论 历代名家运用经方治疗痛胀类脾胃病,治法多样,选方多用理中丸、半夏泻心汤、桂枝汤、五苓散等,用药各有特点,有保留原方使用,亦有化裁加减。同时,古代名家在治疗胃脘部和腹部的疼痛胀满症状时,治法用药选方有一些区别,值得现代临床学习借鉴。

黄胜[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文中认为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分析杨文涛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剂,整理、挖掘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和新方,为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用药参考。方法:1.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病例,分析和总结导师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2.将筛选出的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导师杨文涛教授在门诊治疗过慢性列腺炎患者154例,完整有效处方268首。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中录入患者病历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分析”功能,对处方中的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类进行统计,并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法方法、k均值算法+模拟回归算法挖掘常用药物组合、配伍规律、潜在新方等,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纳入154例CP患者发病多以中青年为主,以湿热瘀滞证、湿热蕴结证多见。2.纳入的268首处方中共使用161味中药,四气以寒温平性药为主;五味甘苦辛味药为主;归经肝肾经脾经最多;治疗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为主。3.对161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且居前15位的中药分别是茯苓、萆薢、石菖蒲、黄芪、车前子、蒲公英、生地黄、马鞭草、薏苡仁、菟丝子、牡丹皮、桂枝、泽泻、甘草、续断。4.基于关联规则排在前5的组合分别是“泽泻->茯苓”“石菖蒲,车前子->茯苓”“萆薢,石菖蒲,车前子->茯苓”“萆薢,车前子->茯苓”“茯苓,石菖蒲,车前子->萆薢”。5.基于聚类分析时,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分别是(1)萆薢、石菖蒲、茯苓、车前子、泽泻、菟丝子;(2)白芍、黄芪、甘草、桂枝、石菖蒲、牡蛎;(3)生地黄、牡丹皮、马鞭草、茯苓、薏苡仁、黄芪;(4)茯苓、桂枝、甘草、厚朴、续断、砂仁;(5)红花、夏枯草、路路通、牡丹皮、地龙、车前子。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数据挖掘导师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得出了较全面科学的统计结果。数据挖掘结果展现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色,对推动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弥补总结导师临床用药经验缺乏临床数据支持的不足。

刘毅[4](2021)在《基于提壶揭盖法应用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设定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及全院住院的且符合纳入标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给予宣通方治疗,对照组1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2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疗效观察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结果本研究一共入组85例,研究周期为2个月。治疗组入组35例采用宣通方治疗,对照组1入组25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2入组25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治疗前,三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在改善患者IP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1盐酸坦索罗辛组(P<0.05),其疗效与对照组2应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相近(P>0.05);在改善患者QOL评分上,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优于对照组1盐酸坦索罗辛组(P<0.05),其疗效与对照组2应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相近(P>0.05);在改善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病情评分参考表分值方面,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1盐酸坦索罗辛组以及对照组2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组(P<0.05);但在改善彩超下前列腺体积大小方面,尚未发现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2个月后,体积大小有明显变化(P>0.05)。在安全性评估方面,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安全性更高,其治疗有效率可达88.6%(P<0.05)。结论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在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表、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以及病情评分参考表分值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郝林,王希涛,潘铁军,涂忠,卢子杰,周荣升,夏天,周家合,贺厚光,韩从辉[5](2020)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多中心研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分别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88例,进行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药物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并使用国际前列腺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估,观察并比较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88例患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统计学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I-PSS评分和QOL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4周后各指标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I-PSS评分和QOL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有效率达到73.8%(65/88)。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在长期(大于8周)治疗BPH有效,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下降明显,生活质量和下尿路症状改善,可以作为治疗BPH的一种药物。

梁娟娟[6](2020)在《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刘维忠教授对前列腺增生症诊治领域的经验,丰富其临床治疗方法,传承学术经验。方法:通过长期门诊跟师学习,抄方、整理并归纳导师刘维忠教授日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内容,将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中医理论,治疗大法与用药规律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并举出典型相关案例。系统论述并总结导师对前列腺增生症辨治及用药特点。此外经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处方进行挖掘,总结刘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特色、用药特征。结果:1.刘维忠教授把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病机总结为“本虚标实,即肾虚为本,脏腑功能的紊乱造成的病理产物为标”。2.刘维忠教授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经验可总结为“补肾助阳、化气行水、条畅气血”。3.通过对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药物分析结果显示,与其对前列腺增生症“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病理产物为标”的病机观点相吻合。结论:1.刘维忠教授在诊治前列腺增生症方面采用中西医并重,有着鲜明学术见解,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辨证思维,临床疗效显着。2.通过数据挖掘平台的分析,证明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许玫[7](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赵慧,韩胜,杜凌云,张永升,贺利明,王善龙[8](2019)在《桂枝茯苓胶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坦索罗辛及非那雄胺治疗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BPH患者11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Qmax)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阿斯森失眠量表(AIS)、生活质量(QOLS)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BPH治疗中,与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相比,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坦索罗辛、非那雄胺治疗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可通过降低前列腺平滑肌与尿道内张力、活血化瘀等作用改善BPH各症状,同时促进患者睡眠,提高其生活质量。

李澄[9](2019)在《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及中成药联用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初步探讨真实世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及中医药用药规律,并运用中成药联用方案(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观察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等的改变情况,评价该中成药联用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提取2012-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子宫腺肌病门诊及住院患者妇科彩超信息、基本信息、诊疗信息等,利用EXCEL、SPSS、Oracle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得出患者发病趋势、发病年龄及中药用药规律等;临床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予中成药联用方案(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痛经VAS评分、月经量失血图、中医证候等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效果。结果:1.真实世界研究:(1)发病趋势方面,2012年就诊1607人次,2017年就诊2239人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每年就诊人次也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2)发病年龄方面,40-49岁组就诊人次最多,占总人次的45%,其次为30-39岁组,占总人次的41%,20-29岁组、50-59岁组就诊人次分别占总人次的9%、5%;(3)中药用药方面,全部处方数共8986个,中药信息201242条,使用中药392味;用药核心处方是:醋香附,当归,川芎,醋延胡索,蒲黄,白芍,党参,炙甘草;较常见的药物配伍有8种;40-49岁组AM患者用药频次前20味中药中,按药物功效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滋阴补血药、健脾补气药、理气止痛药、活血止痛药、化瘀止血药、活血调经药、消症散结药、温经通脉药、利水渗湿药、清热凉血药。2.疗效观察:(1)治疗后,痛经VAS评分由5.433±1.5013分降低为3.700±1.5790分,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痛经时间由16.90±7.743小时缩短为12.53±8.178小时,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痛经状况缓解总有效率为70%;(2)经治疗,月经量失血图评分由179.97±49.453分降低为134.00±49.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治疗总有效率为60%;(3)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由13.63±4.327分降低为10.33±4.302分,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60%。结论:真实世界研究初步得出真实世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规律、总体中医药用药特征及不同年龄段中医药用药特征,2012年至2017年其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左右,这与文献中报道的子宫腺肌病流行病学认识基本相符。中医药治疗以化瘀为核心,兼具补肾健脾、行气破血、消症散结、益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凉血、化痰除湿等辨证之法,反映了子宫腺肌病核心病机为瘀阻冲任、胞宫,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肾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等,同时根据各年龄段不同生理变化特点随证施治,这与传统和现代医家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用药基本相符,为进一步研究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及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用药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对核心处方、多层子网配伍规律的挖掘,也可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疗效观察表明中成药联用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着,可明显减轻患者经行腹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月经量,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验证。

周明[10](2019)在《桂枝茯苓丸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所着的《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是仲景治疗妇人症瘕疾病的专方,本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明确。本研究旨在于结合历代医家与学者对桂枝茯苓丸的认识与临床运用,来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其证治规律,以便更好的为临床选方用方提供依据。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搜集和整理近5年来对桂枝茯苓丸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的进展,把握桂枝茯苓丸在现代临床当中所应用的主治疾病和临床范围,通过对其药理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扩展本方的应用范围与用药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原文出处、原文分析、用方分析、用药分析、病位分析、病因病机分析、症状分析方面研究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并运用现代统计学和Microsoft Excell工作表格建立桂枝茯苓丸的现代医案数据库,进行归纳、分析、统计,得出桂枝茯苓丸的证治规律。通过对现代医案数据的归纳、分析、统计所得结论:一、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研究所得桂枝茯苓丸证的病因多为外感淫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以致体内脏腑气血阻滞,血瘀内结,其病位在胞宫,其症状表现为停经3个月后出现脐上胎动,若停经的前3个月,月经就不正常,出现下血失调的情况,停经后3个月再次出现下血,并且在病人自觉脐上出现胎动,亦为“症病”。其用方中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桂枝、茯苓温运水湿以化痰散结,芍药养阴和血,共奏祛瘀化痰、消症散结之效。二、通过收集566例现代临床医案总结得出,桂枝茯苓丸证的大部分的发病患者为女性,多发生在在16-30岁的青年和31-45岁的中年患者这两个年龄段,发病的季节冬季的发病率低于春夏秋三季,病程多持续在半年以内但大于1月和超过1年,主要症状是腹痛、经色暗红、腰膝酸痛,其兼证为月经有血块、腹部有肿物、腹部坠胀、月经量多、神疲乏力等症状,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和有瘀点,脉象多以沉涩脉和细弦脉居多,用药配伍方面多在原方的基础上配伍:行气药、利水药、活血药、止痛药、补肾药、清热以及软坚散结药等,桂枝茯苓丸可应用于临床各科,只要辨证准确,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二、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英文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前列腺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研究概况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及分类
        2 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
        3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
        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5 综述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 不良事件处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7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NIH—CPSI评分表
    附录二: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积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古代医籍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的发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古代医籍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治法及特点分析
    (一) 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治法举要
        1. 调和法
        2. 温补法
        3. 消导法
        4. 通下法
        5. 补益法
        6. 清宣法
    (二) 古代医籍经方治疗痛胀类脾胃病的特点
        1. 胃脘痛
        2. 痞满
        3. 腹痛
        4. 腹胀
二、古代医籍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用药规律研究
    (一) 古代医籍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方药数据库的规范及建立
        1. 数据来源
        2. 数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 数据处理
    (二) 处方用药数据统计结果
        1. 高频药物统计结果
        2. 高频药物类别频数统计
        3. 药物四气分布
        4. 药物五味分布
        5. 药物归经分布
        6. 基于关联规则的处方组方规律分析
    (三) 数据分析
        1. 胃脘痛、痞满、腹痛、腹胀高频药物分析
        2. 痛胀类脾胃病高频药物分析
        3. 43味高频药物属性和功效分类及其体现治法
        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结果探讨
        5. 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分析
        6. 核心药物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1.2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研究
        1.3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
        1.4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1.5 总结与展望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2.1 慢性前列腺炎定义及分类
        2.2 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
        2.3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的研究
        2.4 前列腺炎的诱发因素
        2.5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2.6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来源
        2.2 疾病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2.3 门诊病历收集、录入及分析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年龄统计
        3.2 证型统计
        3.3 症状统计
        3.4 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3.5 药物频次统计及类别分析
        3.6 高频中药统计分析
        3.7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结果
        3.8 聚类分析及核心方挖掘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常见证型、症状分析
    3 用药经验分析
        3.1 性味归经分析
        3.2 药物功效分析
        3.3 高频用药分析
        3.4 组方规律分析
    4 聚类及新方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英文词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提壶揭盖法应用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历代古籍文献对提壶揭盖法及癃闭(BPH)的认识和源流总结及当代中医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
        (一)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
        (二)国际前列腺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
        (三)疗效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前列腺相关指标
    二、生活质量
    三、临床效果
讨论

(6)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历代医家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认识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
    1 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
    2 对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
        2.1 对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经验
        2.2.1 常规化的治疗
        2.2.2 分期、分型辨证治疗
        2.2.3 常用药对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刘维忠教授治疗BPH的用药规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析软件
        1.6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第五部分 结语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2 中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7)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1. 文献研究背景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1.2 少阴病论述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3.1 日本医家方论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4.1 麻黄
        4.2 附子
        4.3 细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1.1 文献收集来源
        1.2 纳入标准
    2. 资料收集项目
    3. 资料整理
    4. 统计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1.3 症状统计分析
        1.4 舌象统计分析
        1.5 脉象统计分析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2.4 症状统计分析
        2.5 体征统计分析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3.4 症状统计分析
        3.5 体征统计分析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4.3 症状统计分析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5.3 症状统计分析
        5.4 舌象统计分析
        5.5 脉象统计分析
        5.6 腹诊统计
第四章: 讨论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1.1 方论
        1.2 方证的概念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2.1 中医病机分析
        2.2 方证病机分析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3.1 主治疾病
        3.2 症状指证
        3.3 体征指征
        3.4 适用人群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4. 类方方证鉴别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4.2 麻黄附子汤
        4.3 麻黄汤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5 附子汤
        4.6 桂枝加附子汤
        4.7 大黄附子汤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4.9 四逆汤
        4.10 真武汤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5.3 注意事项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7. 结论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7.2 创新点
        7.3 展望
        7.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桂枝茯苓胶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及预后
        1.5.1 疗效判断:
        1.5.2 睡眠质量评估:
        1.5.3 生活质量评估:
        1.5.4 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判断
    2.2 临床症状比较
    2.3 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9)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及中成药联用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真实世界研究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一) 建立数据库
        (二) 数据标准化
        (三) 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发病趋势
        (二) 发病年龄
        (三) 中药用药规律
疗效观察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判定标准
        (四) 统计学处理
    三、一般资料
    四、研究结果
        (一) 患者经行腹痛变化
        (二) 患者月经量变化
        (三) 中医证候变化
讨论
    一、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一) 古代中医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 现代中医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西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一) 流行病学认识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认识
    三、子宫腺肌病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一) 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二)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三) 子宫腺肌病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四、中成药联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优势
        (一) 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优势
        (二) 中成药及中成药联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优势
    五、中成药联用治疗子宫腺肌病作用机制探讨
        (一) 药物解析
        (二) 现代药理研究与作用机理探讨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 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分析
        (二) 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七、不足与展望
        (一) 真实世界研究
        (二) 疗效观察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临床观察表
致谢
发表论文着作
已出版、发表的着作及期刊论文扫描件

(10)桂枝茯苓丸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桂枝茯苓丸现代临床应用
    2 桂枝茯苓丸现代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研究
    1 桂枝茯苓丸的出处及古籍所载
    2 桂枝茯苓丸的方证分析
        2.1 原文分析
        2.2 用方分析
        2.3 用药分析
        2.4 病位分析
        2.5 病因病机分析
        2.6 症状分析
第二部分 桂枝茯苓丸现代医案证治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病案资料收集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化
        2.4 数据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2.6.1 发病规律
        2.6.2 辨证规律
        2.6.3 用药规律
        2.6.4 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疾病应用分布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D]. 赵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古代医籍痛胀类脾胃病经方医案的发掘研究[D]. 陈金旭.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D]. 黄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提壶揭盖法应用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毅.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J]. 郝林,王希涛,潘铁军,涂忠,卢子杰,周荣升,夏天,周家合,贺厚光,韩从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0(05)
  • [6]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D]. 梁娟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桂枝茯苓胶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赵慧,韩胜,杜凌云,张永升,贺利明,王善龙.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07)
  • [9]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及中成药联用疗效观察[D]. 李澄.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桂枝茯苓丸证治规律研究[D]. 周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前列腺肥大2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