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富士苹果双套袋的效果

红富士苹果双套袋的效果

一、红富士苹果两次套袋的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任艺华[1](2020)在《苹果霉心病菌侵染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霉心病是普遍发生的苹果果实病害。霉心病可造成采收前落果、心室霉变腐烂和贮藏期烂果等,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与质量。明确病害侵染规律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基础。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果实结构关系密切,心室开放品种的苹果霉心病发生更为严重。粉红聚端孢和链格孢是引起我国苹果霉心病主要病原菌。前期本实验室明确了心室半开放品种富士的侵染特性,本研究拟借助粉红聚端孢荧光标记菌株开展心室开放品种红星的侵染通路研究,同时构建链格孢荧光标记菌株进行花期侵染特性观察;基于侵染特征,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并开展田间试验评价防治效果,以期为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利用带荧光标记的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TR45在花期接种红星花器组织,解剖观察分析其侵染通路,结果显示:粉红聚端孢可以侵染苹果花瓣、雄蕊、雌蕊等花器;落花后10-15 d,大部分花器残体被萼片包拢到萼筒内;粉红聚端孢从离生花柱间孔口侵入合生花柱,沿多细胞毛状体从花柱缝扩展至花柱基部;花后约30 d,萼心间和心室壁组织逐渐开裂,形成一条贯通心室与花柱的通道—萼窦,萼窦随果实膨大逐渐扩大;花后约60 d,菌丝沿着开放的萼窦扩展进入心室腔,从心皮裂缝侵入果肉组织引起腐烂。这些结果表明,在幼果期花柱缝为侵染的主要通道,该侵染特性与富士品种一样,但红星品种萼窦开放明显早于富士,菌丝可以更早进入心室,这可能是红星品种发病率更高的一个原因。2.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是苹果霉心病主要病原菌之一,为明确链格孢侵入苹果心室的侵染特征,本论文开展了链格孢荧光菌株构建及花期侵染特性研究。鉴于链格孢菌细胞壁较厚、色素沉积较大,可能影响标记菌株的荧光观察,本研究将GFP基因与几丁质结合蛋白(CBP)基因连接构建质粒。遗传转化获得了表现较强荧光的链格孢CBP-GFP标记菌株ZQ65,其分生孢子、菌丝、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显着差异。将ZQ65孢子悬浮液在花期接种苹果花器组织,48 h后花药、花丝、花柱、花瓣等组织发生病变。这些结果显示,链格孢可以在苹果花器组织上萌发并侵染引起发病,荧光菌株ZQ65可用于研究链格孢侵染苹果组织过程。3.对苹果心室螨类的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心室伴生的螨虫可取食链格孢和粉红聚端孢菌丝和孢子,并在PDA培养基菌落上繁殖。初步鉴定螨虫为具有食真菌特性的乱跗线螨Tarsonemuz confocus Ewing和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田间实验显示,螨类可以携带粉红聚端孢孢子和菌丝体;统计显示,苹果霉心病的发生和心室出现螨虫有显着相关性(P<0.05)。这些结果表明,心室螨虫可携带苹果霉心病病菌,作为传播介体有可能在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4.2018和2019年在陕西白水、甘肃天水、河南三门峡进行了苹果霉心病防治试验。试验共设计了5个防治处理:花后和套袋前喷施2次多抗霉素+杀螨剂以及套袋后-成熟期3-5次杀螨剂;花后-套袋前喷4次多抗霉素;花后-套袋前喷3次多抗霉素+杀螨剂;花后-套袋前喷2次多抗霉素+释放3次捕食螨;落花期-套袋前喷4次生防菌剂。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花后与套袋前喷施2次多抗霉素),这些处理的防效均低于40%,对心室伴生的螨虫也没有明显防治效果。

王军林[2](2017)在《宁夏引黄灌区富士苹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套袋是调控果实着色的重要技术,但套袋在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同时对果实内在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试验以富士苹果为试材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从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贮藏性能和质量安全四个方面就苹果套袋栽培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全面评价果实套袋效果、切实提高富士苹果综合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套袋显着提高了苹果果实的果皮光洁度和着色指数,显着降低了伤残果率;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影响不明显,但有降低单果重和提高果形指数的趋势。套袋可显着提高苹果果实外观品质。(2)套袋可显着降低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套袋对苹果果实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有提高果实有机酸含量的趋势。套袋可显着提高苹果果实含水量,并显着降低苹果果实内在品质。(3)套袋果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失重(水)率、硬度变化幅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幅度、固酸比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果,有机酸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果;套袋果贮藏过程中各内在指标始终低于对照果。套袋果贮藏性能稍好于对照果。(4)对照果农药残留是套袋果的2倍以上,套袋可显着降低苹果果实农药残留;宁夏引黄灌区由于干旱少雨,病虫害相对较轻,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量较少,虽然套袋果和对照果农药残留均符合国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及无公害苹果标准,但套袋可以极大的提升苹果果实的质量安全。

孙艳[3](2013)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红富士苹果果实表皮结构的差异及与裂纹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红富士果实果皮结构,并观察了红富士苹果果实裂纹的形态发生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盛花后48-186d,红富士果实胴部角质层厚度大于梗洼部、萼洼部角质层厚度,且差异显着;胴部表皮细胞大于梗洼部和萼洼部。2.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发育过程中,表皮细胞均会疏松,前者出现时间晚于后者,表皮细胞之间出现空隙,空隙处被角质层填满,套袋果实空隙少于不套袋果实。3.不套袋果实角质层厚度大于套袋果实,表皮细胞大小和果皮厚度均小于套袋果实。4.套袋和不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分别于盛花后121d和138d出现裂纹,套袋果实裂纹出现时间早于不套袋果实,且裂纹率高于不套袋果实。盛花后121d-186d,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梗洼部、胴部、萼洼部裂纹率均高于同时期不套袋果实,且梗洼部、胴部裂纹率均高于萼洼部。5.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日均温较高,日最高温≥35.0℃天数较多的果园(赵蔡庄、北章、西城)果实裂纹率较高。6.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日均温较高的果园果实角质层较厚,表皮细胞较小。7.红富士苹果果皮裂纹是一个渐变而非突发的过程,并且裂纹发生源于果面角质层。

杜研[4](2013)在《阿克苏富士苹果果形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克苏富士苹果因其果肉细腻、口感甘甜等特点驰名中外,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但是目前,阿克苏富士苹果种植过程中出现偏斜度大,“卖相”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基于大田试验及室内试验,从授粉受精、种子发育状况、内源激素等方面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喷外源激素、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进行了果形调控,研究结论如下:1、在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上,富士苹果在幼果初期时纵径生长略大于横径,之后横径生长大于纵径生长直至成熟,表现单“S”生长曲线。偏斜果发生规律的研究动态表明,富士苹果偏斜现象自幼果初期就已经发生,偏斜果大量存在。盛花后10d左右测量计算平均果形偏斜率为22.4%,在之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偏斜率略有降低,但整体变化起伏不明显。着生在树体西、南两个方向的果实果形偏斜率略低于东、北方向,着生在树体主干顶端的果实果形偏斜率比树体内膛中、内膛下高。2、正常果与畸形果大果面果皮解剖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畸形果小果面果肉细胞78.828μm2,大约只有正常果果肉细胞面积的一半,由此说明畸形果小果面发育不良是因为细胞伸长膨大不够,导致的细胞面积较小。3、人工辅助授粉对果形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坐果率、果形指数分别比自然授粉提高了255.8%、6.52%,而偏斜率降低了35.98%。人工授粉后幼果果肉内IAA、GA3、ZT均比自然授粉高,尤其在幼果期激素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幼果期是果肉细胞伸长和分裂的关键时期,人工授粉对富士苹果果肉内源激素水平产生影响,最终表现在果实性状上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形指数的提高和偏斜率的降低。这说明授粉受精不良是果实发生偏斜的根本原因。4、种子发育状况与富士苹果果形密切相关。种子数、种子在心室中的分布与果形偏斜率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果实中种子数越多,在心室中分布越均匀,果实偏斜率越低。畸形果的种子大多发育不良,表现为2个以上心室内种子败育。坐果率与柱头数目的多少没有相关关系,只要授粉充足,就可完成受精。5、对正常果、畸形果的种子和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动态研究表明,内源激素水平是导致果形偏斜的内在原因。正常果、畸形果的种子和果肉内IAA、ZT、GA3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主要的变化趋势是幼果期时含量迅猛增加并出现峰值,在缓慢生长期逐渐降低的过程,种子内IAA、ZT、GA3出现峰值较果肉内晚,但是含量远高于果肉内。畸形果在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种子内与果肉中IAA、ZT、GA3、IAA+GA3+ZT/ABA含量均低于正常果,尤其在幼果期表现明显。在幼果期时IAA、GA3、ZT含量高有助于果肉发育,因此畸形果形成的内在原因是发育的初期内源激素含量不足造成的。6、植物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形有一定的影响。在盛花期喷GA3对富士苹果的坐果率影响效果最好,比清水对照提高49%,比无处理提高79.45%。喷外源激素能降低富士苹果偏斜率,混合激素BA100ppm+GA3300ppm+IAA20ppm效果最好。激素喷药的效果盛花期﹥盛花期+幼果期﹥幼果期。花期、花期+幼果期、幼果期喷6-BA和在花期喷GA3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混合激素能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7、喷外源激素后会对内源激素产生一定的影响。盛花期喷IAA、6-BA、GA3、混合激素对内源激素IAA和GA3的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不同处理下IAA、GA3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明显。喷6-BA、GA3、混合激素对内源激素ZT含量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果实幼果期和膨大期与对照相比效果明显,但是喷IAA在幼果期内源激素ZT含量低于对照;喷GA-3、混合激素在幼果期与对照相比内源激素ABA含量明显降低,喷IAA在幼果期ABA的含量高于对照,膨大期之后差异逐渐消失。8、花序留果量的多少对果形偏斜率有显着影响,留果量越多偏斜率越高;套袋对富士苹果发育中果形指数没有影响,但是能降低果形偏斜率,花袋效果最好;施不同的肥料对果形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天物公司生产的生物肥效果最好,其次为天海腾惠公司生物肥和福州钧鼎公司生物肥。

王娜[5](2012)在《套袋和喷施叶面肥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11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套袋、喷施叶面肥两种栽培调控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袋时间越早,苹果果面光洁度、着色度、鲜艳度等外观品质指标越好且均优于对照,而总糖、还原糖、蔗糖、总酸含量越低,且均显着低于对照果。综合外观指标和内在品质来看,阿克苏地区红富十苹果套袋时间选抒在6月9日左右较为理想。(2)摘袋时间的推迟,苹果的光洁度下降。总糖、还原糖、蔗糖具有同不套袋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所以,摘袋时间选择在10月6日左右较为理想,且短时间完成摘袋。确定摘袋时间还可通过观察果皮的颜色,果皮色泽发白时,摘袋后着色较好,果皮色泽为绿色或黄色时摘袋都不易着色。(3)喷施叶面肥可提高幼果期红富士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膳食纤维的含量和果型指数,增加单果重,并且抑制蔗糖的合成,以喷施有机肥的效果最好。复合肥、钾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而有机肥、钙肥降低Vc含量:有机肥和钾肥促进果实纵横径生长,复合肥抑制其生长。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幼果期喷施有机肥是钾肥。(4)喷施叶面肥提高膨大期富士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膳食纤维、蛋白质和Vc的含量,其中钾肥、复合肥、钙肥促进果实中蔗糖的积累。综合各项指标,建议膨大期喷施钙肥或复合肥。(5)喷施叶面肥可提高着色期富士果实单果重、纵横径、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酸和蛋白质,其中钾肥、有机肥处理的效果较为显着。钙肥、钾肥提高了总糖、还原糖含量,但降低Vc含量;而复合肥、有机肥处理降低还原糖含量,但提高Vc的含量。除钙肥外,钾肥、有机肥、复合肥均提高了富士果实中膳食纤维含量。综合各项指标,建议着色期喷施有机肥。(6)喷施叶面肥可提高成熟期富士果实中的总糖、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Vc和蛋白质含量,但对果实纵横径影响较小,且降低果型指数和抑制总酸的合成。综合各项指标,成熟期喷施钾肥、有机肥的效果较好。(7)喷施叶面肥可改变红富士苹果的光合特性。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树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其中,钾肥效果极显着;有机肥处理对蒸腾速率具有抑制作用,且提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最为明显。对Pn、Tr、Gs、WUE各时段的数据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2:00各处理的差异最显着。叶面肥(除钾肥外)降低了果树的补偿点和光下呼吸速率,提高了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产额。

江道伟[6](2011)在《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富士是我国苹果的主栽品种,不同产地其品质差异较大。为了探讨不同产地红富士果实品质、果实和叶片在不同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变化及影响糖类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为陕西产区红富士苹果适地栽培与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陕西关中产区的礼泉县新时乡、渭北南部产区的凤翔县范家寨乡和渭北北部产区的长武县昭仁镇盛果期苹果园,从花后30d-180d,每15d采果实和叶样一次,对不同产地红富士果实品质、果实和叶片的蔗糖代谢与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于2009年9月至11月在渭北南部产区的凤翔县范家寨乡盛果期苹果园,从9月30日-11月14日,每5d采果一次,对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品质、果实糖积累与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研究。试验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不同产地的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差异较大,综合各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凤翔试验园果实品质稍优于长武试验园,凤翔和长武试验园果实品质明显优于礼泉试验园;礼泉试验园红富士苹果10月中旬以后采收品质好,凤翔和长武试验园红富士苹果10月下旬后采收品质好;渭北南部产区套袋红富士苹果最适采收期,礼泉短富为10月20日-10月30日、长富2号为10月25-10月30日。2、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的糖分含量不同,同一产地不同时期果实的糖分含量也不同。不同产地苹果果实的果糖、葡萄糖、蔗糖与山梨醇含量在花后30d较低,之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直至成熟,各糖含量迅速增加,在花后165d-180d达到峰值,在成熟后期,各糖分有降低的趋势;凤翔试验园果实的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两试验园,礼泉试验园果实总糖含量最低。3、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且在不同时期的代谢过程中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也不相同。比较三个产地叶片的各种糖含量,凤翔试验园>长武试验园>礼泉试验园;各种糖分含量在花后135-150d达到最大值,且山梨醇和蔗糖含量较高。4、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蔗糖代谢过程中,同一时期不同产地的代谢酶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同一时期不同红富士品种的变化趋势也一致。通过果实和叶片中各糖含量与糖代谢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果实中,SS、SPS和AI活性与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主要调控果实的蔗糖代谢, SDH、SOX活性与山梨醇含量呈显着相关性,主要调控果实的山梨醇代谢;在叶片中,SS活性与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SPS主要控制葡萄糖和果糖的合成,NI和AI活性与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SDH、SOX活性与山梨醇含量呈显着相关性。

沙万纯[7](2011)在《红富士苹果果袋的筛选及套袋对辽宁营口地区苹果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果袋对辽宁营口地区苹果的单果重、果面光洁指数、果绣指数、着色指数、果形指数等外观品质,以及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等内在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在营口地区进行苹果套袋的果袋种类;同时研究了不同套袋时期对辽宁营口地区红富士苹果的单果重、果实硬度、果皮色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分以及淀粉含量的影响,为辽宁营口地区苹果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套袋提高了果实外观质量,略微降低了果实的内在品质,但总体看来套袋提高了提高经济效益;以双层纸袋效果最好,单层袋次之,塑膜袋优于对照处理。在辽宁营口地区以使用小林袋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精工双层纸袋、青和袋,爱农袋、富康袋、秦林单层纸袋的使用效果居中,塑料袋的使用效果最差。2、套袋与不套袋对果实大小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套袋及套袋时间在早期对红富士苹果果实的硬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采收期对果实硬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3、叶绿素a与叶绿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套袋时间越早其叶绿素含量越低,不套袋处理的果皮中叶绿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套袋处理的果皮;叶绿素b在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变化不明显,不套袋处理的果皮中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套袋处理的果皮。此外,套袋处理有利于果皮中花青苷的形成,并且套袋时间越早其花青苷形成的就越多。4、套袋处理可以降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并且套袋时间越早其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的影响越大;在果实发育的过程中,果实中还原糖、总糖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总糖的含量在各个时期呈现近似的变化趋势,对照果实中总糖的含量总是高于套袋处理的果实,不同套袋时间对果实中总糖含量的影响不规律;果实中蔗糖的含量是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的,在各个时期对照果实中蔗糖的含量均高于套袋处理的果实

陈军[8](2009)在《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发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时期苹果果皮真菌种群结构变化及不同纸袋内苹果果皮发育进程;以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套袋苹果不同气象条件下苹果果皮真菌种群结构变化及套袋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POD和PPO活性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袋微域环境下,果实皮孔、非果实皮孔部位果皮、内果袋中,链格孢霉(Alternaria)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随套袋处理时间延长,相继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在内袋为黑色未涂蜡的“前卫”袋中,真菌种类为链格孢霉(Alternaria)和青霉(Penicillium),未套袋果实上的真菌种群结构与“前卫”袋基本一致,“小林”袋中分离出链格孢霉(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与“彤乐”袋中分离出的真菌基本一致。不同时期和不同果袋种类中真菌种群结构差异显着,不同果实部位真菌种群结构差异不显着。2.套袋后果实发育前期,各处理间温湿度变化差异基本一致,均分离出链格孢霉(Alternaria);但随着果实发育进入中后期,套袋果实的最高温度及处于饱和湿度的时间均高于对照果实,套袋果实中又相继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曲霉(Aspergillus)和木霉(Trichoderma),而对照果实中只分离出链格孢霉(Alternaria)和青霉(Penicillium);高温天气条件下,各处理均分离出链格孢霉(Alternaria)和青霉(Penicillium);而阴雨天气条件下,套袋果实分离出的真菌种类要多于对照,分别为链格孢霉(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曲霉(Aspergillus)和木霉(Trichoderma),而对照果实中仅分离出链格孢霉(Alternaria)和青霉(Penicillium)。3.套袋后果实发育前期,各处理角质层平滑一致,角质层厚度无显着差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形状规则,表皮细胞大小、机械组织厚度差异不显着;果实发育中后期,套“前卫”袋果实角质层厚度显着高于套“小林”袋果实与对照果实;套袋果实角质层不规则,套“小林”袋果实出现较浅“V”型凹陷,套“前卫”袋果实出现的“V”型凹陷极深,而对照果实角质层均匀一致,只出现极少较浅“V”型凹陷,且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出现大量空隙,表皮细胞大小也显着低于套袋果实;机械组织厚度则显着高于套袋果实。4.套袋后,果实表面PPO、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的是,相比对照果实,套袋果实PPO活性在果实发育前期高于对照,而在果实发育中期,对照果实PPO活性迅速上升并超过套袋果实;果实发育后期,套袋果实与对照果实PPO活性变化基本一致;而套袋果实POD活性在果实发育前期则略低于对照,但在发育中期,套袋果实POD活性迅速提高,直到采收前其活性一直高于对照。

夏静[9](2009)在《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形成因子的影响及MYB类转录因子表达》文中认为本研究于2007-2008年在江苏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徐州市丰县进行,试验品中为‘长富2号’红富士苹果,采用了3种双层纸袋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了红富士苹果套袋后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含量及果肉糖、酸含量及摘袋后果皮色素、糖含量及PAL活性等品质形成因子的变化规律;克隆了MYB10d转录调控因子,初步研究了其在摘袋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从生理、分子机制方面研究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呈色调控机理,为筛选出徐州地区适宜的富士苹果套袋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双层纸袋对红富士果实外观品质的提高效果显着,增加了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减少了叶绿素对显色背景的干扰,使果面底色呈黄白或白色,果实着色更鲜艳;套袋还使果面洁净细嫩,果锈指数降低,果面光洁指数显着提高;2红富士苹果套袋后果皮叶绿素含量一直显着低于对照,其中chla降低幅度最大,且与总叶绿素含量呈相同的动态变化;类胡萝卜素降低幅度较小。摘袋前果皮花青苷含量显着低于对照,摘袋后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摘袋后6天超过对照,采收时超过对照一倍以上。3红富士苹果套袋后各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降低,但套袋果实各种糖、酸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4摘袋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但低于对照;果皮PAL活性呈升-降趋势,摘袋后4天活性超过对照,摘袋后6天活性最高,其后活性下降,但摘袋后8天时PAL活性高于摘袋当天活性。5摘袋后,果实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上升,但低于对照,与花青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蔗糖含量摘袋后4天迅速上升,其后下降,但摘袋后8天时含量高于摘袋当天含量。6利用RACE技术从红富士苹果cDNA库中扩增出MYB10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属于MYB转录因子家族,为花青苷合成相关因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摘袋后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MYB10d在摘袋后2天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峰,而此后表达量却急剧地下降,在摘袋后6天时MYB10d几乎不表达。7综合比较3种果袋,山东恒信袋对于提高富士苹果外观品质效果最好,其次为日本小林袋,徐州天正袋效果最差。

高文胜[10](2009)在《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文中认为苹果生产中,果实套袋栽培可以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降低农药残留率,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已成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苹果和促进苹果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套袋同时也带来了果实内在品质下降、部分病虫害加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有袋栽培是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无公害高档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进一步研究有袋栽培体系下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和栽培技术,并以此提出适宜、量化的技术措施去指导生产,对促进我国苹果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苹果主栽品种红富士等为试材,研究了有袋栽培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果皮发育进程、果实糖代谢及果实内在品质对不同栽培措施(包括育果袋种类、套摘袋时间、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源糖、叶面喷肥、修剪、促色措施等)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育果袋、果实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真菌主要是链格孢霉(Alternaria),且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均可分离到;青霉(Penicillium)为第二大真菌,在7月份后均可分离到,在非皮孔部位的出现要早于内果袋和皮孔部位;8月份后在内袋红色涂蜡的育果袋上分离出了木霉(Trichoderma),其先出现在非皮孔处和内果袋,然后出现在皮孔处;曲霉(Aspergillus)和镰刀菌(Fusarium)仅在内袋红色涂蜡的“小林”袋的非皮孔部位和皮孔部位于摘袋后分离出;在内袋为黑色且未涂蜡的育果袋和未套袋果上仅仅分离出链格孢霉和青霉,且青霉分离出的时期要比套袋果晚45d。高温天气下,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果实表面真菌种群结构并无差异;阴雨条件下,套袋果实表面鉴定出的真菌要多于未套袋处理。有袋栽培下可分离的主要放线菌是烬灰类群(Cinereus),另外还分离出白色类群(Albosporus)、绿色类群(Viridis)和黄色类群(Flavus)等。2.不同种类育果纸袋内果实果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发育中后期,套“小林”袋角质层出现较浅“V”型凹陷,套“前卫”袋出现较深“V”型凹陷,未套袋果实出现极少数“V”型凹陷;果实发育中后期,套袋果实果皮机械组织为1~2层,低于未套袋的2~3层。3.套袋降低了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提高了山梨醇含量。套袋降低了果实山梨醇脱氢酶、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了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均与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套袋后蔗糖含量与葡萄糖相关性略有升高,与果糖相关性降低;套袋后山梨醇含量与葡萄糖相关性降低,与果糖相关性升高。4.不同种类育果袋对果实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综合各项指标,符合《苹果育果纸袋》规定值果袋的应用效果(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病果率、果袋破损率等)明显优于规定值以下的果袋。5.套袋越早,光洁度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越高;套袋晚,果实硬度增加且苦痘病发生程度减轻;早套袋和晚套袋都不利于果实着色:不同套袋时间对单果重影响不大。除袋越早,着色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越高;除袋越晚,果实光洁度越高,果肉硬度、单果重、苦痘病发生情况与除袋时间关系不明显;综合考虑果品质量的主要指标,认为红富士苹果落花后40d左右套袋、采果前14d左右除袋较为适宜。6.GA3处理以除袋后果面喷施100mg·L-1、果柄涂抹100mg·L-1和果台副梢喷施60mg·L-1对套袋果实的增糖效果较好;除袋后果面喷施100mg·L-1IAA、果柄涂抹20mg·L-1的IAA,种子喙变褐时期果台副梢喷施100mg·L-1的IAA对提高果实糖含量效果较为显着;套袋前果面喷施20mg·L-1的6-BA、种子喙变褐时期果台副梢喷施100mg·L-1的6-BA最有利于提高套袋果实的含糖量。7.苹果果面喷施外源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山梨醇喷施浓度以2%为佳,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喷施浓度以5%为佳。8.拉枝、扭梢和摘心处理均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和糖酸比,均降低了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二次摘心处理对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糖酸比和降低淀粉和有机酸含量效果较一次摘心处理明显。9.叶面喷施0.4%~0.5%的KH2PO4、0.4%的Ca(NO3)2和800倍微量元素综合肥对提高果实内在品质的效果显着。10.不同促色措施对红富士果实着色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处理明显优于“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摘叶”、“转果”,各处理均降低了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二、红富士苹果两次套袋的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富士苹果两次套袋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霉心病菌侵染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危害
    1.2 苹果霉心病的症状
    1.3 影响苹果霉心病发生的因素
    1.4 苹果霉心病病原学研究现状
    1.5 苹果霉心病侵染规律研究现状
    1.6 绿色荧光蛋白在病菌侵染研究中的应用
    1.7 苹果霉心病防治研究现状
        1.7.1 化学防治
        1.7.2 生物防治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苹果霉心病侵染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粉红聚端孢侵入红星苹果心室的通道
        2.2.2 链格孢荧光菌株构建及侵染苹果花器组织
        2.2.3 苹果心室螨虫鉴定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苹果霉心病防治技术研究
    3.1 苹果霉心病防治方案
        3.1.1 2018年苹果霉心病防治方案
        3.1.2 2019年苹果霉心病防治方案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苹果霉心病田间防治效果
        3.2.2 食真菌性螨虫田间防治效果
        3.2.3 苹果霉心病与心室出现螨虫的相关性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宁夏引黄灌区富士苹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目的与意义
    1.2 苹果套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2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3 果实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3.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苹果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综合评价
    3.6 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典型相关分析评价
    3.7 套袋对果实贮藏性能的影响
    3.8 套袋对果实农药残留及质量安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不同立地条件下红富士苹果果实表皮结构的差异及与裂纹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果实裂纹的研究现状
        1.1.1 裂纹发生时期
        1.1.2 裂纹发生部位与症状
        1.1.3 发病原因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海拔的测量及温湿度的监测
    2.4 果实裂纹率的调查
    2.5 显微观察样品制备(常规石蜡制片法)
        2.5.1 取材
        2.5.2 固定
        2.5.3 脱水
        2.5.4 透明
        2.5.5 浸蜡
        2.5.6 包埋
        2.5.7 切片
        2.5.8 展片及粘片
        2.5.9 脱蜡
        2.5.10 染色
        2.5.11 封片及观察
    2.6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2.6.1 取材
        2.6.2 固定
        2.6.3 脱水
        2.6.4 干燥
        2.6.5 喷镀金属及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果实生长过程中表皮结构的变化
        3.1.1 套袋果实
        3.1.2 不套袋果实(以胴部表皮结构的变化为例)
    3.2 不同立地条件下果实生长过程中表皮结构的差异(以套袋果实胴部为例)
        3.2.1 不同立地条件下果园温、湿度的差异
        3.2.2 不裂纹处表皮结构的差异
        3.2.3 裂纹处表皮结构的差异
    3.3 果实裂纹发生率的调查
        3.3.1 同一地点套袋与不套袋果实不同部位裂纹率的变化(以北章为例)
        3.3.2 不同地点套袋与不套袋果实不同部位裂纹率的变化
    3.4 同一地点果实生长过程中裂纹的形态发生过程
        3.4.1 蜡质层变化
        3.4.2 果皮解剖结构的变化
        3.4.3 表皮细胞破裂
4 讨论
    4.1 套袋对果皮结构及果实裂纹的影响
    4.2 不同立地条件下温湿度对果实裂纹率的影响
    4.3 不同立地条件下温湿度对果皮结构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图版)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4)阿克苏富士苹果果形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富士苹果生态适应性
        1.2.2 苹果果实的生长与发育
        1.2.3 果实解剖结构的研究
        1.2.4 授粉受精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1.2.5 种子发育状况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1.2.6 内源激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1.2.7 外源激素的研究与应用
        1.2.8 负载量与果形的关系
        1.2.9 树体营养与果形偏斜关系的研究
        1.2.10 套袋对果形的影响
第2章 试验概况、试验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2.1 试验概况
        2.1.1 试验区地理位置
        2.1.2 试验区气候状况
        2.1.3 试验区水资源及土壤理化性质
        2.1.4 试验材料
    2.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2.3 富士苹果的偏斜等级划分
        2.2.4 测定项目与数据统计分析
        2.2.5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突破
    2.3 试验技术路线图
第3章 富士苹果果形发育动态与果皮解剖结构的研究
    3.1 富士苹果果形发育动态研究
        3.1.1 试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1.4 小结
    3.2 富士苹果果皮解剖结构的特征与差异
        3.2.1 试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小结
第4章 授粉受精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4.1 试验处理与方法
        4.1.1 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4.1.2 种子数与心室数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4.1.3 柱头处理对比试验
        4.1.4 人工授粉对富士苹果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4.2.2 种子发育对阿克苏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4.2.3 种子数和心室数与富士苹果果形的关系
        4.2.4 柱头数目对比试验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4.2.5 人工授粉对富士苹果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授粉受精与富士苹果果形之间的关系
        4.3.2 种子发育与富士苹果果形之间的关系
        4.3.3 柱头试验与富士苹果果形之间的关系
        4.3.4 人工授粉对富士苹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内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富士苹果正常果与畸形果生长发育期 IAA 含量动态变化
        5.2.2 富士苹果正常果与畸形果生长发育期 GA3含量动态变化
        5.2.3 富士苹果正常果与畸形果生长发育期 ZT 含量动态变化
        5.2.4 富士苹果正常果与畸形果生长发育期 ABA 含量动态变化
        5.2.5 富士苹果正常果与畸形果生长发育期促进类激素与 ABA 的平衡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6.1.2 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6.1.3 喷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实内源激素的影响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盛花期喷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坐果率的影响
        6.2.2 不同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6.2.3 不同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6.2.4 不同外源激素对富士苹果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不同种类外源激素对果形的影响
        6.3.2 不同激素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6.3.3 外源激素对果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套袋、施肥和花序果量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1 试验材料
        7.1.1 果袋的类型
        7.1.2 不同生物肥的介绍
    7.2 试验方法
        7.2.1 花序留果数量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2.2 不同套袋方式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2.3 不同施肥方式对果形的影响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花序果量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3.2 不同套袋方式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3.3 不同肥料对果形的影响
    7.4 讨论
        7.4.1 花序果量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4.2 套袋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4.3 不同肥料对富士苹果果形的影响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图

(5)套袋和喷施叶面肥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苹果套袋研究现状
    1.3 叶面肥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处理
    2.3 试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3.1 不同套袋时期的比较
    3.2 不同摘袋时期的比较
第4章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幼果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4.2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膨大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4.3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着色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4.4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5章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5.1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5.2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5.3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
    5.4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
    5.5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响应的影响
第6章 讨论
    6.1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6.2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6.3 喷施叶面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的影响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苹果生产现状
    1.2 果实和叶片中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研究进展
        1.2.1 果实和叶片中糖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
        1.2.1.1 果实中糖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
        1.2.1.2 叶片糖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
        1.2.2 代谢相关酶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2.1 蔗糖合成酶(SS)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2.2 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2.3 转化酶(Ivr)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3 山梨醇代谢相关酶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3.1 山梨醇脱氢酶(SDH)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3.2 山梨醇氧化酶(SOX)对果实和叶片糖积累的影响
        1.2.4 环境条件对果实和叶片糖代谢的影响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1.1.不同产地红富士果实和叶片的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2.1.1.1 试验地点
        2.1.1.2 试验材料
        2.1.2.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的糖分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2.1.2.1 试验地点
        2.1.2.2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与试剂
        2.2.1 仪器设备
        2.2.2 化学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果实品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2.3.1.1 单果重量
        2.3.1.2 果形指数
        2.3.1.3 果实着色指数
        2.3.1.4 果面光洁指数
        2.3.1.5 果面果锈指数
        2.3.1.6 果实硬度
        2.3.1.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3.1.8 可滴定酸含量
        2.3.2 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提取和测定
        2.3.2.1 红富士苹果果实中糖和糖醇的测定
        2.3.2.2 红富士苹果叶片中糖和糖醇的测定
        2.3.3 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中糖代谢相关酶的提取与测定
        2.3.3.1 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中糖代谢相关酶的提取
        2.3.3.2 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中糖代谢相关酶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的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3.1.1.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品质变化
        3.1.1.1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外观品质变化
        3.1.1.2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内在品质变化
        3.1.2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3.1.2.1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含量的变化
        3.1.2.2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糖代谢相关酶的变化
        3.1.2.3 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含量与代谢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3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3.1.3.1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叶片糖含量的变化
        3.1.3.2 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叶片糖代谢相关酶的变化
        3.1.3.3 红富士苹果叶片糖含量与代谢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糖分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3.2.1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
        3.2.1.1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外观品质的变化
        3.2.1.2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
        3.2.2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糖分含量的变化
        3.2.3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3.2.3.1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
        3.2.3.2 中性转化酶(NI)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变化
        3.2.4 果实各糖分含量与糖代谢相关酶间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变化
    4.2 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含量的变化
    4.3 红富士苹果叶片糖含量的变化
    4.4 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含量与代谢相关酶之间的关系
    4.5 红富士苹果叶片糖含量与代谢相关酶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7)红富士苹果果袋的筛选及套袋对辽宁营口地区苹果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2.1 国外套袋发展现状
        1.2.2 国内套袋发展现状
        1.2.3 套袋技术的主要应用现状
        1.2.3.1 果袋的类别
        1.2.3.2 套袋的时间和方法
        1.2.3.3 去袋的时间和方法
        1.2.4 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1.2.4.1 认识程度低
        1.2.4.2 果袋质量差
        1.2.4.3 技术不过关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辽宁营口地区套袋红富士苹果果袋种类筛选的试验
        2.1.1 材料
        2.1.2 测定方法
    2.2 辽宁营口地区红富士苹果不同套袋时期效果的试验
        2.2.1 材料
        2.2.2 测定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套袋时期对辽宁营口地区红富士苹果果品质量的影响
        3.3.1 红富士苹果果实单果重的变化
        3.3.2 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的变化
        3.3.3 红富士苹果果皮色素的变化
        3.3.4 红富士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3.3.5 红富士苹果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3.3.6 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分含量的变化
        3.3.7 红富士苹果果实淀粉含量的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 果袋种类的筛选
    4.2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品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套袋栽培简史及现状
        1.1.1 我国苹果套袋概况
    1.2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1.2.1 套袋对果皮结构及果面光洁度的影响
        1.2.2 套袋对果实色泽的影响
        1.2.3 套袋和果实日烧
        1.2.4 套袋对果实大小及硬度的影响
        1.2.5 套袋诱发果实斑点病害
        1.2.5.1 套袋引起果实黑点病
        1.2.5.2 套袋引起果实红点病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纸袋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套袋苹果不同纸袋内真菌种群结构动态变化
        2.3.2 套袋苹果不同气象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变化
        2.3.3 套袋苹果果皮发育进程
        2.3.4 套袋苹果果皮发育相关酶活性变化
    2.4 试验方法
        2.4.1 真菌种群结构鉴定
        2.4.2 石蜡切片制作及组织结构观察
        2.4.3 POD酶活性测定
        2.4.4 PPO酶活性测定
    2.5 统计结果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套袋苹果不同纸袋内真菌种群结构动态变化
        3.1.1 不同套袋处理果实皮孔部位真菌种群结构
        3.1.2 不同套袋处理非果实皮孔部位果皮真菌种群结构
        3.1.3 不同套袋处理内果袋真菌种群结构
    3.2 套袋苹果不同气象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变化
        3.2.1 不同套袋处理正常天气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
        3.2.2 不同套袋处理高温天气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
        3.2.3 不同套袋处理阴雨天气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
    3.3 套袋苹果果皮发育进程
        3.3.1 套袋苹果果实角质层解剖结构特征
        3.3.2 套袋苹果果实表皮细胞解剖结构特征
        3.3.3 套袋苹果果皮机械组织结构特征
        3.3.4 套袋苹果果实近表皮果肉细胞排列特征
    3.4 套袋苹果果皮发育相关酶活性变化
        3.4.1 不同时期套袋苹果果皮PPO活性变化
        3.4.2 不同时期套袋苹果果皮POD活性变化
4 讨论
    4.1 套袋后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变化
    4.2 套袋后不同纸袋内真菌种群结构变化
    4.3 套袋后正常天气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变化
    4.4 套袋后高温及阴雨天气条件下真菌种群结构变化
    4.5 套袋对苹果果皮结构的影响
    4.6 不同纸袋对果皮发育的影响
    4.7 套袋对苹果果皮PPO活性的影响
    4.8 套袋对苹果果皮POD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9)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形成因子的影响及MYB类转录因子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1 苹果套袋栽培的简史及现状
        1.1 国外苹果套袋概况
        1.2 我国苹果套袋概况
        2 套袋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2.1 套袋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2.1.1 套袋对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1.2 套袋对果实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2.1.3 套袋影响果实花青苷合成的机理
        2.1.4 套袋对果皮着色的作用
        2.2 套袋对果面光洁度的影响
        2.3 套袋对果实大小的影响
        3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1 套袋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3.2 套袋对果实糖、酸等内含物的影响
        3.3 套袋对果实芳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4 花青苷代谢的影响因子
        4.1 内因
        4.2 外因
    二 植物中的MYB转录因子
        1 植物转录因子
        1.1 植物转录因子的概念
        1.2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
        1.3 植物转录因子的分类
        2 植物MYB转录因子
        2.1 植物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2.2 植物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
        2.3 MYB转录因子的分类
        2.5 MY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2.5.1 参与植物苯丙烷类次生代谢途径的调节
        2.5.2 控制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模式建成
        2.5.3 参与对植物激素的应答
        2.5.4 参与植物的生物和非生物抗性
        2.6 MYB类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
    三 转录因子对花青素合成的调节
        1 花青素合成中的调节基因
        2 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进化
        3 果树目的基因分离与克隆常见方法
        3.1 PCR扩增方法
        3.2 mRNA差异显示技术
        3.3 图位克隆
        3.4 插入突变分离和克隆目的基因
        3.5 功能基因组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3.6 文库筛选法
第二章 套袋对江苏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材料
        1.2 供试袋
        1.3 试验处理
    2 测定内容及方法
        2.1 不同果袋对红富士果实外观品质动态的影响
        2.1.1 果皮色素的测定
        2.1.2 类胡萝卜素测定
        2.1.3 果皮花青苷的测定
        2.1.4 果面光洁度的测定
        2.1.5 果实着色指数的测定
        2.1.6 果实果锈指数的测定
        2.1.7 果形、果个和单果重的测定
        2.2 不同果袋套袋对红富士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2.1 果实可溶性固性物的测定
        2.2.2 可溶性糖总糖的测定
        2.2.3 还原糖的测定
        2.2.4 果实硬度的测定
        2.2.5 果实可滴定酸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果袋对红富士果皮色素及着色的影响
        3.2 不同果袋对江苏地区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3.3 套袋对红富士果实外观品质动态的影响
        3.3.1 红富士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动态
        3.3.2 红富士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动态
        3.3.3 红富士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动态
        3.4 套袋后果实内在因素的变化动态
        3.4.1 果实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3.4.2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动态
        4 讨论
第三章 红富士苹果摘袋后色素类物质及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材料
        1.2 供试袋
        1.3 试验处理
    2 测定内容及方法
        2.1 果皮色素的测定
        2.1.1 果皮叶绿素的测定
        2.1.2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2.1.3 果皮花青苷的测定
        2.2 果实糖的测定
        2.2.1 可溶性糖总糖的测定
        2.2.2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测定
        2.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果袋摘袋后红富士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
        3.1.1 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动态
        3.1.2 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动态
        3.1.3 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动态
        3.2 不同果袋摘袋后红富士果实糖含量的变化
        3.2.1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3.2.2 果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3.2.3 蔗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3.2.4 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3.3 不同果袋摘袋后红富士果实PAL活性的变化
    4 讨论
第四章 红富士苹果中MYB类转录因子MYB10d片段的克隆及表达
    1 实验材料
        1.1 细菌菌株和质粒
        1.2 酶和试剂
        1.3 植物材料
        1.4 培养基及溶液
        1.5 引物
    2 方法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红富士苹果果实总RNA的提取
        2.3 总RNA中DNA的消化
        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5 目的cDNA 3’端序列的扩增
        2.6 目的片段回收,克隆,鉴定及测序
        2.7 半定量RT-PCR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富士苹果果皮总RNA的抽提
        3.2 MYB10d 3’端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3 MYB10d 3’端cDNA核苷酸及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3.4 MYB10d同源性分析
        3.5 MYB10d二级结构分析
        3.6 MYB10d表达模式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有袋栽培的背景
        1.1.1 我国苹果生产发展
        1.1.2 国内外套袋技术发展
        1.1.3 有袋栽培的提出
    1.2 育果袋种类研究
        1.2.1 发展历程
        1.2.2 育果袋类型
        1.2.3 纸种类及加工工艺
        1.2.4 袋加工工艺
    1.3 有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1.3.1 果实着色
        1.3.2 果面光洁度
        1.3.3 果皮结构
        1.3.4 果实大小与果形指数
    1.4 有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4.1 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
        1.4.2 芳香物质
        1.4.3 矿质元素
        1.4.4 果实硬度和耐贮性
        1.4.5 果实安全性
    1.5 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1.6 套袋技术研究
        1.6.1 套袋时期及技术
        1.6.2 摘袋时期及技术
        1.6.3 配套栽培技术
    1.7 有袋栽培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1.7.1 生长期病害
        1.7.2 生长期虫害
        1.7.3 贮藏期病虫害
        1.7.4 对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影响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有袋栽培下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及果皮发育进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培养基配制和培养条件
        2.1.4 鉴定内容及方法
        2.1.5 果皮结构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有袋栽培对果实真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2.2.2 有袋栽培对果实不同部位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2.2.3 有袋栽培对不同时期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2.2.4 不同种类育果袋内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2.2.5 有袋栽培对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袋内温度、湿度及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2.2.6 有袋栽培对果实果皮发育进程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种类育果袋对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2.3.2 有袋栽培下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
        2.3.3 不同气象条件对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2.3.4 有袋栽培下微生物对果实安全性的影响
        2.3.5 有袋栽培与果实果皮发育进程
    2.4 小结
第三章 有袋栽培下苹果果实中主要糖代谢及相关酶的活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3.1.4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苹果果实糖含量的变化
        3.2.2 苹果果实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3.2.3 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有袋栽培体系下育果袋对苹果果实糖代谢的调控机制
        3.3.2 有袋栽培体系下提高苹果果实糖含量的措施
    3.4 小结
第四章 有袋栽培下果实品质发育调控技术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类育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4.2.2 不同套(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4.2.3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4.2.4 外源糖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4.2.5 叶面喷肥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4.2.6 修剪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4.2.7 不同促色措施对套袋红富士苹果品质影响
    4.3 讨论
        4.3.1 有袋栽培育果袋种类的选择
        4.3.2 适宜的套(摘)袋时期
        4.3.3 外源物质对套袋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4.3.4 修剪对套袋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4.3.5 有袋栽培体系的建立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下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红富士苹果两次套袋的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霉心病菌侵染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D]. 任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宁夏引黄灌区富士苹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D]. 王军林. 宁夏大学, 2017(02)
  • [3]不同立地条件下红富士苹果果实表皮结构的差异及与裂纹的关系[D]. 孙艳.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4]阿克苏富士苹果果形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D]. 杜研. 新疆农业大学, 2013(11)
  • [5]套袋和喷施叶面肥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 王娜.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5)
  • [6]不同产地红富士苹果果实和叶片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D]. 江道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7]红富士苹果果袋的筛选及套袋对辽宁营口地区苹果品质影响的研究[D]. 沙万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 [8]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发育研究[D]. 陈军.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0)
  • [9]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形成因子的影响及MYB类转录因子表达[D]. 夏静.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3)
  • [10]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D]. 高文胜.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红富士苹果双套袋的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