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诱导和防治中华金针菇种群功能的初步研究

枣树诱导和防治中华金针菇种群功能的初步研究

一、沙枣树对光肩星天牛种群诱控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炯[1](2022)在《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综述》文中提出光肩星天牛是为害林木的蛀干害虫,属于多食性昆虫,分布广泛,给我国林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失。根据光肩星天牛的习性,可通过合理配置林场植物的方式预防该虫的发生。基于近56年(1964—2020年)文献资料,总结出18个属的树种可成为光肩星天牛的寄主植物。

王志刚,苏智,刘明虎,赵英铭,张格,崔振荣,淡慧丽,陈星明[2](2018)在《新疆杨与北抗杨抗光肩星天牛特性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北抗杨与当前西北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主栽树种新疆杨的抗虫性差异,为在西北绿洲区推广北抗杨提供参考。【方法】199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韩一凡课题组提供北抗杨家系6个优选无性系(16-4、16-8、16-17、16-18、16-22、16-27)。2003―2011年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城区投放北抗杨家系6个优选无性系、新疆杨等共18个杨树品种,进行多品种抗性比选以及观察纯林抗性小区试验,共104株,面积2.72 hm2;2013年在临河区、磴口县、杭锦后旗各投放1 000株北抗杨,以新疆杨为对照树种,开展疫区扩大试验。解剖被害木内光肩星天牛虫道,分析新疆杨和北抗杨上光肩星天牛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发育的差异;调查疫区扩大试验林光肩星天牛产卵和羽化情况,分析新疆杨和北抗杨纯林中虫口演进趋势的差异。【结果】新疆杨树皮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具有较强的选择抗性;光肩星天牛小幼虫很少取食新疆杨的形成层和韧皮部,主要靠取食木质部完成发育。因此,新疆杨树皮破损小、容易愈合,而木质部受害严重,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率达25.8%。北抗杨树皮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的选择抗性较弱;光肩星天牛小幼虫先取食北抗杨的形成层和韧皮部,造成树皮掌状凹陷,产卵刻槽愈合后形成较大的瘢痕,对树皮外观损伤较大;但北抗杨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对光肩星天牛从小幼虫到成虫羽化出孔各个阶段的发育均表现出很强的抗性,最后成虫的羽化率仅为0.25%。【结论】新疆杨具有较强的选择抗性和耐害性,但发育抗性弱,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纯林虫口密度累进增大,抗性不能持久,危害多年后出现枯梢,木质部虫道密布,木材利用价值降低。北抗杨选择抗性较弱,但发育抗性很强,纯林抗性持久稳定,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被害木木质部内虫道很少,木材被害轻,因而木材的利用价值高。北抗杨推广造林时可根据性别、干形和速生性的需求选择不同无性系,如以快速绿化为目标,可选用速生性最好的16-27无性系(即北抗杨1号,雄性);农田防护林可选干形好、高生长最大的16-4无性系(雌性);兼顾干形和不飞絮,可选16-8无性系(雄性)。

朱宁[3](2017)在《两种星天牛的行为特性和引诱剂研究》文中指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是两种林业危害性极大的蛀干害虫,经常混合发生,危害共同的寄主,且共享相同的聚集信息素。本文结合分子方法,通过幼虫前胸背板的典型特征,旨在提供一种简便的鉴定两种星天牛幼虫的方法。通过取食面积法,测定了两种星天牛对复叶槭Acer negundo、青皮垂柳Salix babylonica和苦楝Melia azedarach3种寄主枝条的室内取食偏好性;通过记录产卵个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这3种寄主树干的室内产卵偏好性;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寄主植物枝条和树干挥发物。通过野浙江余姚和慈溪的外诱捕试验,分析了聚集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对两种星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如下:1、两种星天牛幼虫前胸背板特征的鉴别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幼虫前胸背板凸形纹的典型特征,可以简便的区分两种星天牛幼虫,并通过分子鉴定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法。2、两种星天牛取食偏好性的研究室内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取食试验结果都显示,光肩星天牛最喜食的寄主植物是复叶槭,其次是青皮垂柳,最后是苦楝;而星天牛对这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顺序与光肩星天牛相反,最喜食苦楝,其次是青皮垂柳,最后是复叶槭。3、光肩星天牛产卵偏好性的研究有选择性产卵试验和无选择性产卵试验结果都表明,光肩星天牛最喜欢在青皮垂柳上产卵,其次是苦楝,最后是复叶槭;在青皮垂柳上的产卵成功率分别为69.36%和84.44%。4、寄主植物枝条挥发物GC-MS分析寄主植物枝条挥发物成分分析显示,复叶槭、青皮垂柳和苦楝3种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成分分别检测到12种、9种和11种化合物。寄主植物枝条挥发物成分中,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每种寄主挥发物都有几种特有的成分,且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苯乙烯、乙酸叶醇酯和苯乙酮只在复叶槭种检测到;壬醛只在青皮垂柳种检测到;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和β-石竹烯只在苦楝中检测到;3-蒈烯在青皮垂柳和苦楝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复叶槭中的含量。5、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GC-MS分析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成分分析显示,青皮垂柳和苦楝检分别测到16种化合物质,复叶槭检测到11种化合物质。寄主树干挥发物成分中,以烯烃和烷烃类物质居多,醛类次之,不同寄主植物树干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3-蒈烯和2-乙基己醛只在青皮垂柳中检测到,而壬醛、苯乙烯和苯乙酮在青皮垂柳中的含量显着高于苦楝和复叶槭。6、两种星天牛野外诱捕试验野外林间诱捕试验结果显示,聚集信息素与苦楝混合配方MK(4-庚氧基丁醇+4-庚氧基丁醛+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β-石竹烯)、聚集信息素M(4-庚氧基丁醇+4-庚氧基丁醛)、苦楝配方K(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β-石竹烯)和柳树配方L(壬醛)都同时诱捕到了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其中,聚集信息素与苦楝混合配方MK对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诱捕效果最好,都表现出比单独使用信息素或者植物挥发物更高的诱捕效果;聚集信息素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中雌虫比例更高,而植物挥发物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中雄性比例更高。

孙妍,赵红盈,王琪,遇文婧,刘欣[4](2016)在《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以及不同防治方法的总结和研究得出: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手段,同时做到无虫时防虫,有虫时治虫。

罗亚萍[5](2013)在《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行为和植物源引诱剂研究》文中认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一种多寄主的蛀干性害虫,是能给阔叶树种带来毁灭性危害的昆虫。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省市,绿化带、防护林、用材林、农田林等都遍布其足迹。而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种有效的能够完全控制爆发的防治措施。光肩星天牛同其寄主之间、光肩星天牛各大寄主之间、光肩星天牛之间的化学通讯关系仍未有清晰的阐明。通过室内的Y型嗅觉仪、触角电位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分析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同主要寄主之间的选择关系、光肩星天牛的主要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它在自然的扩散中与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以及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植物的某一化学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与其在野外试验诱捕效果的关联,也对雄虫与雌虫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有初步的探讨,并依此研发光肩星天牛诱捕诱芯和对引诱光肩星天牛诱捕器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如下:1、光肩星天牛主要寄主植物的气体挥发物抽提分析结果光肩星天牛最主要的几种寄主植物间存在多种相同的化学成分:(+)-α-蒎烯、D-樟脑、对二氯苯等物质,也存在各种植物所特有的化学成分:柳树中仅有的壬醛、全氟三丁胺、5-甲基-2-庚胺,杨树中仅有的长叶烯、苯甲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苦楝中仅有的β-蒎烯、莰烯,木麻黄中仅有的2,3,4-三甲基戊烷、1,4-二乙基苯。2、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些寄主抽提成分的选择Y型嗅觉仪测定过程中,光肩星天牛对新鲜柳树的偏向性明显高于其他试验寄主植物,而在气味挥发物抽提成分的比较中,光肩星天牛明显趋向于柳树的抽提洗脱物。这可以说明,对于光肩星天牛成虫来说柳树中应该存在一种或几种成分能够引起其趋向反应。3、光肩星天牛对寄主取食行为和产卵行为的偏好型光肩星天牛在无选择条件下所取食以苦楝最多,木麻黄、柳树、黄山栾树依次递减,但取食量苦楝与木麻黄相差甚少。在选择的条件下,苦楝的取食量是远远高出其他几种寄主。光肩星天牛在非选择条件下的尝试产卵行为并无多大差异,成功产卵数目也是相差0-3之间,而在四种寄主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光肩星天牛产卵明显是趋向于柳树,在柳树上成功产卵的数量高出其他寄主的3-4倍。4、通过GC-EAD检测分析出几种寄主的挥发性成分对光肩星天牛有刺激的物质GC-EAD分析最终获得两种光肩星天牛对其有反应的物质为2-乙烯-1-己醇和壬醛。用购买这两种物质纯品检验这两种物质确实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刺激反应。5、野外筛选诱芯,并检验GC-EAD所测得物质是否存在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在慈溪海防林的野外试验结果显示,有三种物质对光肩星天牛存在引诱效果:壬醛、香叶基丙酮、水芹烯。而壬醛是由GC-EAD中检测出柳树中所独有的成分,也是三种物质中引诱天牛效果最好的成分。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光肩星天牛同寄主之间化学通讯机制,补充了光肩星天牛的几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其引诱的共同引诱成分关联性,以及找到光肩星天牛寄主引诱其的关键成分。与此同时,试验过程中改进了野外诱捕器,为接下来高效的光肩星天牛引诱剂研发,光肩星天牛的可控制防治打下基础。

李其峰[6](2011)在《克市农业开发区防护林两种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克拉玛依是典型的荒漠绿洲,生态相对脆弱、稳定性差。杨树、榆树、沙枣不仅是该地区农田防护林的骨架,更是关系到生态脆弱区环境建设中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管理措施和防护林带结构对蛀干害虫的影响,找出增强防护林生态稳定性的方法,使农田防护林主要蛀干害虫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增强农区生态稳定性是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针对克市农业开发区防护林中杨十斑吉丁虫和沙枣暗斑螟这两种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对农业开发区的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带进行发生现状调查,探究其在不同林带危害的差异性,调查表明不同配置的林带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小叶杨纯林中的杨十斑吉丁虫的发生比混交林要严重;在混交林中,杨+柳配置下的杨十斑吉丁发生较白蜡+杨+白蜡配置发生较轻;在纯林中欧美杨的杨十斑吉丁虫发生较小叶杨与新疆杨轻。(2)在5月份对防风林里杨十斑吉丁幼虫进行了氧化乐果、氯胺磷、吡虫啉三种药剂的打孔注药药效试验,药液浓度分为四种,通过观察、对照寻找理想的防治试剂及其合适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氯胺磷的原液进行1:3稀释以后,效果比较好。(3)通过调查沙枣树的死亡率和沙枣暗斑螟的虫口密度可以得出沙枣暗斑螟在当地沙枣林危害很大,严重影响沙枣树的生长成林。针对其危害情况进行了引诱剂的筛选试验和化学药剂防治试验,将室外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结合,表明各配方糖醋液都能诱杀沙枣暗斑螟成虫,其中以配方红糖1份、醋4份、水10份的糖醋液诱杀效果最强。供试的三种药剂中,40%氧化乐果乳油1:5的稀释液的防效最好,1:10的稀释液次之。可为以后实际生产中沙枣暗斑螟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筛选出这两种害虫防治效果较佳的防治措施:在5月份对防风林里杨十斑吉丁幼虫用氯胺磷1:3稀释液效果比较好;而对于沙枣暗斑螟成虫,配方为红糖1份、醋4份、水10份的糖醋液诱杀效果最强。

田润民,桑华,刘丽洁[7](2011)在《抑制光肩星天牛活性药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诱控树种韧皮和木质部组织中提取药剂注入及喷布杨树树干使其产生抗性机制。药剂主要成分为含有强心甙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径粗6~10cm杨树以点滴注入或喷布药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以上。诱控树种提取的活性物质,既有诱导寄主树种伤口迅速愈合产生抗性,又能抑制光肩星天牛幼虫蜕皮、发育。探讨微观诱导与宏观调控之间诱控物质的传递与联系。

桑巴叶,朱玉伟,巴哈提古丽,艾合买提,吉力力[8](2010)在《焉耆地区几种混交林对黄斑星天牛的抗虫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疆焉耆县的黄斑星天牛危害区域营造了4种混交试验林,以观测研究不同混交林(纯林)对黄斑星天牛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树种混交林比纯林对黄斑星天牛危害的抗性强;在几种混交林中新疆杨与箭杆杨混交林抗虫性较好。

武亚敬,彭宏嫣,刘满光,李薇薇,陈霞[9](2010)在《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述》文中指出描述了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状况,发生原因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光肩星天牛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曹川健[10](2010)在《柠条绿虎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柠条(Caragana spp.)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的统称,属植物系落叶灌木,为欧—亚草原植被亚区的典型植物。主要包括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中间锦鸡儿(C. intermedia)和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柠条不仅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生态重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植物资源之一;同时还具有具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sp.)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绿虎天牛属(Chlorophorus),主要以幼虫钻蛀柠条枝干部危害,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近年来,在宁夏中卫市、灵武市、盐池县等地大面积发生,对大面积分布的柠条人工林和天然林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任何对该虫研究的报道。本文从柠条绿虎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种群动态变化、受害柠条化学物质的变化以及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植物源引诱剂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室内、室外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宁夏l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部越冬;老熟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6月下旬,终见于8月中旬,7月为羽化高峰期;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羽化孔等处,产卵量为12~21粒。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卵的孵化率达83%,卵期16d;雌虫平均寿命12 d,雄虫9 d。发现两种寄生性天敌:丽凿姬蜂Xorides (Xorides) irrigator (Fabricius,1793)(宁夏首次发现)和赤腹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ostor(Scopoli,1763),寄生率为6.75%。2、对柠条绿虎天牛的危害特性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包括幼虫和成虫在柠条上的分布、危害与柠条树龄和地径的关系,枝条寄生幼虫数量,结果表明:幼虫和成虫主要分布在柠条枝干0~100cm范围内,以0~40cm处居多,其数量由基部至顶部逐渐减少。幼虫主要危害4年生以上的柠条植株,以6~8年生受害最重。随着柠条地径的增加,天牛成虫数量逐渐增加。3、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得出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分布图式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致。建立绿虎天牛幼虫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确定柠条绿虎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最适抽样数。4、利用巴氏罐诱法结合网捕采集柠条林分地表甲虫标本3588号,分属15科,其中拟步甲科3213占总数的88.18%。甲虫的科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在3块样地变化趋势5a生>15a生>25a生,均匀度在3块样地变化趋势15a生>5a生>25a生。甲虫个体数量和均匀度的季节变化在5a生、15a生和25a生相似性很高,而科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15a生和25a生相似性很高。不同林龄柠条林地季节变化是科均匀度在7月最低,个体数量在7月最高,科丰富度变化基本一致,科多样性人工林15年生和25年生样地的变化趋势类似。5、分别测定了健康和受害柠条的木质部、韧皮部和叶部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柠条受害后,①木质部碳水化合物、脂肪、磷元素、锌元素、钾元素、铁元素、精氨酸含量均降低,蛋白质、总氨基酸含量升高,蛋氨酸没变化。②韧皮部蛋白质、磷元素(p<0.05)、锌元素、钾元素降低,铁元素、果糖、葡萄糖、赖氨酸含量升高,碳水化合物、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没有变化;其中,0-40cm处的脂肪和其它16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降低;而40-60cm处的脂肪含量升高,酪氨酸、半胱氨酸升高,甘氨酸、蛋氨酸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其它12种下降。③叶部的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磷元素、铁元素含量均升高,而碳水化合物、锌元素、钾元素、果糖和葡萄糖均降低。6、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柠条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和鉴定。鉴定出包括烷烃、醛、酮、酯、单萜和倍半萜类等物质。确定了全组分中含量较大的5种挥发性物质。复配了25种植物源引诱剂进行田间诱集试验,筛选出引诱效果较好的4种引诱剂,诱虫量最高的达8.65~17.33头/诱捕器,诱集成虫雌雄性比分别为(♀/♂)0.545~0.476之间,持效期达37~50天。引诱效果达63.81%。7、提出了以柠条绿虎天牛种群监测预警技术为辅助,以平茬抚育、植物源引诱剂的开发与应用、寄生天敌资源繁殖与利用等技术为主的生态调控措施,从而建立柠条绿虎天牛灾害综合控制技术体系。

二、沙枣树对光肩星天牛种群诱控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枣树对光肩星天牛种群诱控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光肩星天牛为害现状
2 研究方法
3 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
    3.1 槭属
    3.2 杨属
    3.3 柳属
    3.4 榆属
4 结语

(2)新疆杨与北抗杨抗光肩星天牛特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区多品种 (树种) 抗虫试验
    1.2 疫区扩大试验
    1.3 光肩星天牛受害木的虫道解剖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肩星天牛的虫道特征
    2.2 北抗杨、新疆杨上光肩星天牛发育的差异
    2.3 北抗杨、新疆杨纯林中的光肩星天牛虫口演进
3 讨论
4 结论

(3)两种星天牛的行为特性和引诱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分布与危害
        1.1.1 中国主要天牛的分布与危害
        1.1.2 两种星天牛的分布和危害
    1.2 防治措施
        1.2.1 物理机械防治
        1.2.2 化学农药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2.4 林木管理、养护及诱木设置
    1.3 化学生态学
        1.3.1 天牛化学生态学
        1.3.1.1 信息素物质
        1.3.1.2 植物挥发性气味
        1.3.2 两种星天牛的化学生态学
        1.3.2.1 信息素物质
        1.3.2.2 植物挥发性气味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特色和创新之处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两种星天牛幼虫鉴定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两种星天牛生态位调查
        2.1.2 供试虫源
        2.1.3 幼虫形态鉴定
        2.1.4 幼虫分子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两种星天牛生态位分布
        2.2.2 幼虫前胸背板特征
        2.2.3 基于两种星天牛幼虫COI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的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两种星天牛行为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供试植物
        3.1.3 室内试验
        3.1.3.1 室内取食试验
        3.1.3.2 室内产卵试验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室内取食试验
        3.2.1.1 光肩星天牛室内取食试验
        3.2.1.2 星天牛室内取食试验
        3.2.2 室内产卵试验
        3.2.2.1 无选择性产卵试验
        3.2.2.2 有选择性产卵试验
    3.3 结论与讨论
        3.3.1 室内取食试验
        3.3.2 室内产卵试验
第四章 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植物
        4.1.2 两种星天牛寄主植物枝条和树干挥发物收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两种星天牛寄主植物枝条挥发物的结果与分析
        4.2.2 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的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4.3.1 两种星天牛寄主植物枝条挥发物的结论与讨论
        4.3.2 两种星天牛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的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林间诱捕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野外诱捕试验样地
        5.1.2 试验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余姚野外试验结果与分析
        5.2.2 慈溪野外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2 危害特点
3 光肩星天牛的风险性评价
4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适期和防治阈值
5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控制
6 营林措施
7 物理机械防治
8 药剂防治
9 生物防治
10 趋避剂与引诱剂
11 总结

(5)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行为和植物源引诱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光肩星天牛简介
        1.1.1 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
        1.1.2 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
    1.2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1.2.1 光肩星天牛的分布
        1.2.2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与现状
        1.2.3 光肩星天牛传播特点
    1.3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
        1.3.1 严格加强预防检疫工作
        1.3.2 加强树木养护管理和诱木设置
        1.3.3 物理机械防治
        1.3.4 农药防治
        1.3.5 生物防治
    1.4 光肩星天牛化学生态学
        1.4.1 植物挥发性气味
        1.4.2 信息素物质
    1.5 论文提出及设计思路
        1.5.1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5.2 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 植物源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初探
    第二章 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和产卵趋向性的初探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地点
        2.2.2 取食行为设置方法
        2.2.3 产卵行为设置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
        2.3.1 光肩星天牛的取食行为偏好性
        2.3.2 光肩星天牛对几种寄主植物的产卵行为的偏好性
        2.4 讨论
    第三章 光肩星天牛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倾向性选择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顶空动态抽提寄主植物气味
        3.1.3 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试验选定的几种寄主挥发物的嗅觉反应
        3.2 试验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寄主植物气味挥发物的 GC-MS 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点
        4.1.3 分析方法
        4.2 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抽提成分的 GC-EAD 反应
        5.1 试验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
        5.3 讨论
第二部分 引诱剂的野外筛选和诱捕器的改进
    第六章 光肩星天牛植物源高效引诱剂的初探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试验地点
        6.2.2 诱捕器挂置方法
        6.3 数据采集
        6.4 数据处理
        6.5 试验结果
        6.6 讨论
    第七章 光肩星天牛植物源高效引诱剂的研制
        7.1 试验材料
        7.2 试验方法
        7.2.1 试验地点
        7.2.2 诱捕器挂置方法
        7.3 数据采集
        7.3.1 天牛成虫统计
        7.3.2 雌虫孕卵量统计
        7.4 数据处理
        7.5 试验结果
        7.5.1 五种诱芯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7.5.2 五种诱芯对天牛的雌雄偏好性对比
        7.6 讨论
    第八章 光肩星天牛诱捕器的改良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地点
        8.1.2 诱捕器挂置方法
        8.2 数据统计方法
        8.3 试验结果
        8.4 讨论
    第九章 光肩星天牛植物源高效引诱剂的开发
        9.1 试验材料
        9.2 试验方法
        9.2.1 试验地点
        9.2.2 诱捕器挂置方法
        9.3 数据采集
        9.3.1 天牛成虫统计
        9.3.2 雌虫孕卵量统计
        9.4 数据处理
        9.5 试验结果
        9.5.1 十二种诱芯对光肩星天牛成虫诱捕效果的比较
        9.5.2 八种诱芯中引诱到的天牛雌雄偏好对比
        9.5.3 光肩星天牛的重量
        9.6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克市农业开发区防护林两种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杨十斑吉丁虫发生现状
        1.2.2 沙枣暗斑螟研究现状
        1.2.3 蛀干害虫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杨十斑吉丁的发生环境调查及药剂防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材料
        2.1.3 调查方法
        2.1.4 防治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杨十斑吉丁虫调查样地防护林基本信息
        2.2.2 杨十斑吉丁虫发生环境
        2.2.3 药效试验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沙枣暗斑螟的生物特性观察及危害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危害调查
        3.1.3 观察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沙枣暗斑螟危害调查
        3.2.2 沙枣暗斑螟的生活史
        3.2.3 沙枣暗斑螟的习性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沙枣暗斑螟的防治技术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室内引诱效果对比
        4.2.2 五种糖醋液室外引诱效果对比
        4.2.3 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比较
        4.2.4 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不同杨树配制对于杨十斑吉丁虫发生的影响
    5.2 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5.3 沙枣暗斑螟的生活史及生物特性
    5.4 沙枣暗斑螟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抑制光肩星天牛活性药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椴树内含物微波快速萃取法
    2.3 微波萃取结果
        2.3.1 采用微波提取技术, 处理时间短, 产出率高
        2.3.2 提取物成分分析
3 提取药物药效测试
    3.1 诱控药剂干扰天牛卵和幼虫试验
        3.1.1 试验方法
        3.1.2 试验结果
    3.2 诱导药物处理田间杨树试验
        3.2.1 材料及方法
        3.2.2 试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5 结论

(8)焉耆地区几种混交林对黄斑星天牛的抗虫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免疫树种、抗性树种与诱饵树种混交
    2.2 抗性树种与诱饵树种混交
    2.3 速生杨纯林
    2.4 抗性树种、高抗树种与诱饵树种混交
    2.5 两种诱饵树种混交和诱饵树纯林 (对照)
    2.6 抗性树种纯林 (对照)
3 讨论与结论

(10)柠条绿虎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柠条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1 柠条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1.1.2 柠条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 我国三北地区灌木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1 主要病虫害种类
        1.2.2 灌木林虫灾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3 柠条主要病虫害及其研究进展
        1.3.1 主要病虫害种类
        1.3.2 主要害虫的发生及危害
        1.3.3 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4 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1.4.1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4.2 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5 植物营养物质在昆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5.1 植物营养物质含量与昆虫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5.2 植物受昆虫侵害后营养物质的变化
    1.6 植物挥发物及其在天牛防治中的应用
        1.6.1 植物挥发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1.6.2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与分析鉴定
        1.6.3 天牛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及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7.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柠条绿虎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试验用具
        2.1.3 虫源采集与饲养
        2.1.4 危害程度调查
        2.1.5 生物学特性
        2.1.6 天敌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分布与危害
        2.2.2 形态特征
        2.2.3 世代发育
        2.2.4 生活习性
        2.2.5 越冬
        2.2.6 天敌
    2.3 结论
3 柠条绿虎天牛危害特性与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
    3.1 试验地概况
    3.2 调查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柠条绿虎天牛的危害情况
        3.3.2 天牛幼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3.4 结论和讨论
4 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4.1 试验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方法
        4.2.2 空间分布型测定
        4.2.3 聚集因素分析
        4.2.4 序贯抽样分析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空间分布型
        4.3.2 抽样技术研究
    4.4 讨论
        4.4.1 分布型及聚集原因
        4.4.2 理论抽样数
5 柠条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5.1 试验地概况
    5.2 研究方法
        5.2.1 调查方法
        5.2.2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林龄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
        5.3.2 不同林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
        5.3.3 不同林龄地表甲虫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5.3.4 不同林龄群落相似性比较
        5.3.5 不同季节地表甲虫多样性变化
    5.4 结论与讨论
        5.4.1 物种组成与生境的关系
        5.4.2 群落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
        5.4.3 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地表甲虫多样性
6 柠条绿虎天牛为害对柠条化学成分的影响
    6.1 材料
        6.1.1 植物材料
        6.1.2 样品采集
    6.2 方法
        6.2.1 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测定
        6.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6.2.3 脂肪含量的测定
        6.2.4 可溶性糖的含量的测定
        6.2.5 锌含量的测定
        6.2.6 磷含量的测定
        6.2.7 钾含量的测定
        6.2.8 铁、镁及锰含量的测定
    6.3 分析统计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氨基酸含量
        6.4.2 蛋白质含量
        6.4.3 可溶性糖的含量
        6.4.4 植物必需元素含量
    6.5 结论与讨论
        6.5.1 结论
        6.5.2 讨论
7 柠条挥发性物质对绿虎天牛的诱集效果测定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挥发物的动态顶空采集
        7.1.3 挥发物的动态采集步骤
    7.2 挥发物的测定和成分分析
        7.2.1 挥发物的测定
        7.2.2 柠条挥发性物质种类组分和相对含量
        7.2.3 柠条树干、树叶挥发性物质组分和含量对比
    7.3 植物源引诱剂的复配和效果测试
        7.3.1 植物源引诱剂复配
        7.3.2 引诱剂诱芯制作
        7.3.3 诱捕器的悬挂方法
        7.3.4 引诱效果检查
        7.3.5 调查诱捕区域当年成虫羽化数量
    7.4 结果与分析
        7.4.1 引诱剂对柠条绿虎天牛引诱效果
        7.4.2 引诱剂诱虫数量变化规律
        7.4.3 引诱剂诱集持效时间
        7.4.4 引诱剂对其它昆虫的引诱活性
        7.4.5 引诱剂诱集效果分析
    7.5 结论
        7.5.1 挥发物测定结果
        7.5.2 引诱剂诱集效果
    7.6 讨论
        7.6.1 引诱剂监测绿虎天牛成虫
        7.6.2 成虫引诱数量与气温的关系
        7.6.3 成虫引诱数量与降水的关系
        7.6.4 诱集效果的差异原因
8 柠条绿虎天牛危害管理策略
    8.1 对柠条绿虎天牛灾害的科学认识
    8.2 柠条绿虎天牛灾害形成原因分析
        8.2.1 气候异常,有害生物发生诱因增多
        8.2.2 人工林增加,抗御灾害能力较差
        8.2.3 柠条绿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8.3 柠条绿虎天牛综合控制策略
        8.3.1 建立以人工调查、生物生态学为主的监测体系
        8.3.2 建立以抚育措施为主的营林防治技术体系
        8.3.3 建立以寄生天敌繁育技术为主的生物防治体系
        8.3.4 建立以利用植物源引诱剂诱捕技术为主的防治体系
9 主要结论、评价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评价与展望
        9.2.1 柠条绿虎天牛综合控制技术评价
        9.2.2 柠条绿虎天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一、发表文章情况
    二、国际会议英文摘要
    三、参与编着
    四、获得专利
致谢
附图

四、沙枣树对光肩星天牛种群诱控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综述[J]. 杨炯. 现代园艺, 2022(04)
  • [2]新疆杨与北抗杨抗光肩星天牛特性的比较[J]. 王志刚,苏智,刘明虎,赵英铭,张格,崔振荣,淡慧丽,陈星明. 林业科学, 2018(09)
  • [3]两种星天牛的行为特性和引诱剂研究[D]. 朱宁.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4)
  • [4]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技术研究[J]. 孙妍,赵红盈,王琪,遇文婧,刘欣. 林业科技, 2016(02)
  • [5]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行为和植物源引诱剂研究[D]. 罗亚萍.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6]克市农业开发区防护林两种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研究[D]. 李其峰. 新疆农业大学, 2011(06)
  • [7]抑制光肩星天牛活性药剂研究[J]. 田润民,桑华,刘丽洁.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5)
  • [8]焉耆地区几种混交林对黄斑星天牛的抗虫性研究[J]. 桑巴叶,朱玉伟,巴哈提古丽,艾合买提,吉力力. 防护林科技, 2010(05)
  • [9]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述[J]. 武亚敬,彭宏嫣,刘满光,李薇薇,陈霞. 中国林副特产, 2010(03)
  • [10]柠条绿虎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监测技术研究[D]. 曹川健.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枣树诱导和防治中华金针菇种群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