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想画工笔 专访何嘉颖

我还想画工笔 专访何嘉颖

一、我还是想画工笔 何家英访谈(论文文献综述)

秦悦琪[1](2021)在《异质同构视角下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明孕育艺术,艺术与文化思想、人文思潮紧密相连。对中国画而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智慧与文明,是文化观念、时代符号的创造物,并不是人类对自然之物简单的本能反应的摹,而是以心灵去塑造的形象,借助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趣,正是因为如此,这逐步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精神文明体系的根基所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早已与古人那种诗情画意的情景和语境完全不同了,这使得当代中国画家的创作观念也有所改变。中国画人物创作朝着多元化的趋势进行发展,但仍然存在创作风格雷同、创作形式模式化、创作语言过分注重笔墨技巧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古代就已经有所存在,但如今随着展览与艺术馆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国画的关注度也随之升,所以这些问题容易使观者造成审美疲劳或是产生歧义,而且越来越与时代、社会、文化等产生一定的距离,使得观者没有办法很好的与之产生共情。所以怎么去改良这一问题是当代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在传统的儒、释、道哲学思想下相对于西方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性质。它强调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下,构建一种情与理、直觉与理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创作语境,这种语境中包含着深刻的审美意象,注重画家在作品中抒发以“罗万象于胸中”的心源情感和对意境自身的追求与表达。这与20世纪西方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论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本篇论文以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的发展为主线,首先以中国画传统美学思想为研究基础,对中国画人物创作本身以及其创作语境进行分析,对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历程的归纳总结可以更好的分析语境的继承与演变。由此认识到意象的创造与意境的表达是决定一幅画是否能传递美感的关键,同时也是贯穿始终的一个核心。尝试以异质同构论分析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中审美意象产生、意态化过程、物态化过程与组织原则。从心理学与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进行拓展,同时规避异质同构忽略过去经验对人的影响。认为当代中国人物创作语境的发展应该突破国际语境、陈旧语境与盲从语境的束缚,本着坚持传统画意的基础上尝试为当代中国画人物创作发展供一个新的创作思路。

张楠[2](2020)在《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以何家英的作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领域中,何家英作为新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以崭新的视角审视平凡的生活,借助画笔传达内心的朴素之情。他秉承东西相融的美学理念,将画面元素与生活物象完美结合,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趣,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秦悦琪,郑淼[3](2020)在《从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谈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文中指出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作为格式塔心里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他所提出的"异质同构"原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工笔人物画发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画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尝试运用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来重新解读工笔人物画中的意象思维,对探讨当代工笔画写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陈林[4](2019)在《融入生活 感知时代——新中国70年工笔画发展回顾》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笔画坛一扫元代以来的萎靡之势,呈现出此前所没有的勃勃生机。画家融入自然、深入生活、感知时代的脉动,创作了许多情绪饱满、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质鲜明的作品。70年来的工笔画创作,大体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初至7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新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工笔画创作,既有不同又有彼此间的关联。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关作品的解读,对70年来工笔画的发展作一番梳理和回顾。

赖辉[5](2013)在《高校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指导刍议》文中提出又是四年一届的全国高校美术学本科专业毕业创作即将拉开序幕,笔者通过近年美术学本科工笔画毕业创作指导教学工作,归纳梳理出来当代工笔人物画常见的问题,期望我们学生在毕业创作时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出现,进而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来,为自己四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牛国栋[6](2012)在《探析中国传统阴柔审美文化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中国古典美学提倡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但在实际上,中国的主体审美趋向自先秦起一直到当代,走的是一条以阴柔美逐渐替代阳刚美的线路,或者说是一种重阴柔轻阳刚的审美心理。虽然在民族存亡的历史时期也会出现以阳刚壮美为主的审美追求,有着“如鼓万勇士而战之”的壮志豪情,但很快又会进入温柔敦厚、清淡柔美的审美理想。本文以当代工笔人物画为出发点,以当代着名工笔人物创作者的代表作品和近几年全国各大美展中入选或获奖的工笔人物画为主要依据,通过对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表情、神态、动态所表现出的阴柔特征和作品表现语言的分析以及对男性形象女性化现象的研究,整理出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趋向于阴柔美的一些特征。通过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阴柔审美取向的论述,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中的阴柔偏向和中国传统美学中阴柔审美思想的历史依存,以及工笔画种造型语言本身的阴柔倾向和当代文化语境等多方面找出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走向阴柔美的深层文化根源和现实因素。

盖辛[7](2010)在《论何家英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衡中西以相融》文中指出何家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很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作品继承传统,融汇中西思想,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本文从“中西方绘画传统的结合”、“以自然为第一性”、“对人性的关注”三个方面分析何家英工笔画的艺术特色。其中主要论述第一个方面——中西方绘画传统的结合。通过比较分析何家英和顾恺之、张萱理论和绘画的相通之处来体现何对晋唐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分析何家英绘画的成功之处得出“中国画创作,应立足本民族绘画传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坚持优秀传统,又能不固步自封”。“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是何家英绘画不变的追求,也是中国画最优秀的传统之一。中国画不仅要讲“形”,更注重“神”,只有通过外在的形体把内在的神态表现出来才能算是好的中国画。何家英的把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与西方文化中对自己有利的优势结合起来,丰富了现代工笔画的内涵,堪称中西相融的典范。

顾迎庆[8](2010)在《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文中认为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是一个具体而又实在的问题,传统画论特别是宋以前的画论,常常是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等作为最重要的标准,以此评判人物画作的品位高低。从古代到现代,对中国人物画造型“形”与“神”的关系阐述一脉相承,是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成为中国人物画造型的重要准则,也得到了不断的延续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本论文前期的准备阶段,花费了很多时间,用于摘录和整理历代画论中涉及人物画造型问题的描述性言论和主要观点,这些传统精髓是值得反复体悟的,特意作为附录,成为全文的观照。文稿总体上按照历史的脉络,选择了古代人物绘画资料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人物造型分析,以对应当时的社会风尚、绘画理念、技法运用方面的特征。中国二十世纪初,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融合中西法来改造中国画的主张,成为当时的主流,以至于涌现出不少杰出的人物画家,他们对人物造型的探索意义重大。而对现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风格的归类,主要选择既秉承传统,又创造性借鉴各种现代绘画技法的一些代表画家和作品。全文以文献整理、理论着录、作品分析、风格研究,并结合本人的创作实践、感想和认识,来铺展中国人物画造型问题的理性思考,试图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观念的演变作一些梳理。

宋晓霞[9](2008)在《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关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画是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转型这一蕴含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已有一些论者从艺术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加以讨论,却还鲜有研究者从中国画价值本体的角度给予回应。中国传统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这个在数千年里代代相承、不断演变的体系就肇始于以线勾勒、设色渲染的绘画样式,它奠定了中国绘画语言的特质和中国绘画造型观念的基础,是中国画独特的认识方式和观察方法形成的起点。元以前的中国画史,数风流画体还看工笔:工笔画不仅代表着中国绘画本体的发展,体现中国绘画的价值品味,也涵盖了院体画、画工画和文人画不同的审美诉求。元明以来,虽有赵孟頫之倡“古意”、陈洪绶之冀“大成”、恽南田之崇“静深”,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却日趋边缘。随着纸本水墨画的风行,笔墨皴法渐渐取代了勾勒积染,成为推动中国绘画本体发展的主力。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也从绘画性转向了书法性的表达,并建构起以笔墨韵致为中心的理论框架。20世纪的“现代”语境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为工笔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科学的写实主义”力矫明清以来的空疏萎靡之风和文人画澹远超世之旨趣,引进西方写实主义并复兴宋画“精于体物”的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主流,百年来中国画家的实践也大多是在重建入世精神方向上的努力。工笔画的现代之变,是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一道风景。五六十年代,作为古代经典的工笔重彩画,与代表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之价值理想的民间绘画传统,融会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的年画、连环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工笔画的古法与“西学东渐”的西法亦多有融合。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工笔画现代复兴之路,承载着现实与历史的碰撞、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矛盾,呈现出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和图式形态向现代转型的多种可能性及其不同的价值意义。纵观百年间的历史,工笔画在不同的时代和场合、不同的文化层次上,有着不同的意味,不同的主体,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却是同一个寻求奠定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过程。20世纪工笔画的现代发展,既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发展中化育创造的。在这个历史变化过程中,是哪些西学东渐的力量如何参与了工笔画的现代重构过程?中国画价值本体中的哪些价值和形式的因子,在工笔画的现代之变中发挥了文化的创造力?本文以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为切入点,以花鸟、山水、人物分论,具体研究工笔画在中国画学体系里历数千年积累形成的艺术传统,试图从中国画价值本体探讨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尝试以中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去看世界,在中国艺术的连续发展中认识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与一般论述工笔画发展的研究不同,本文的研究重点不是构成画史的一个个人,也不是一件件作品,而是内在于画史的人与作品、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在延续至今的历史性演进中分析这个不断嬗变着的关系。本文以重新认识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内在连续性,重新认识整个传统中国的历史文明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奠基性为内在理路,力求拉长时间和历史的维度来强化中国现代文化的厚度和深度。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从工笔画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境遇出发,提出自觉地从中国历史文明中发掘文明的潜力和文化创造力的问题。

王伟[10](2008)在《浅析当代工笔画之流派及特征》文中认为工笔画作为中国文化母体上的一个子系统,其生存状况必将受到所处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正视当代中国工笔画的艺术现状,研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以及在这种艺术现状下产生的多个绘画流派,并将其置于当代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宏观过程中进行审视是十分必要的。当代中国工笔画已经走出了历史的低谷,并在继承传统文化理念和艺术精神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中西文化并存,各种美术思潮纷呈,中国工笔画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对外来文化艺术的借鉴中,工笔画应有选择性的完成拓展和创新。本文以分析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评述当代工笔画代表画家、艺术理念、绘画作品为对象,对当代工笔画的绘画流派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当代工笔画现状特征。为以后的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可参考资料。

二、我还是想画工笔 何家英访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还是想画工笔 何家英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1)异质同构视角下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解析
        1.4.1 中国画人物创作
        1.4.2 当代语境
        1.4.3 异质同构
        1.4.4 视知觉理论
    1.5 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2 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
    2.1 中国画人物创作的“语言环境”
        2.1.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1.2 妙想迁得的意象说
        2.1.3 以形写神的形神论
    2.2 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的历史变迁
        2.2.1 中国画人物创作的传统形态
        2.2.2 中国画人物创作的近代形态
        2.2.3 中国画人物创作的当代形态
    2.3 中国画语境的当代性思考
3 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分析
    3.1 当代中国画人物创作评诉
        3.1.1 名家学者评说
        3.1.2 调查问卷分析
    3.2 当代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变化分析
        3.2.1 从表象上分析当代语境变化
        3.2.2 从内在上分析当代语境变化
    3.3 中国画人物创作语境的意象分析
        3.3.1 观物以取象
        3.3.2 立象以尽意
        3.3.3 主观之意与客观物象
    3.4 意象与异质同构的关联
4 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的异质同构
    4.1 当代语境审美意象的产生
        4.1.1 主体视知觉的选择
        4.1.2 对客体的简化
    4.2 当代语境审美意象意态化同构过程
        4.2.1 创作主体的心理场
        4.2.2 创作主体的物理场
        4.2.3 在心物场中达成同构
    4.3 当代语境审美意象物态化同构过程
        4.3.1 主体情感的表达
        4.3.2 材料媒介的选择
        4.3.3 语言形式的利用
    4.4 当代语境中审美意象的视知觉组织方式
        4.4.1 表达空间意境的图底关系
        4.4.2 凸显整体张力的邻近性原则
        4.4.3 富有表现性的简化性原则
        4.4.4 留有想象空间的完形性原则
5 异质同构下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拓展与突围
    5.1 中国画人物创作的当代语境拓展
        5.1.1 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的思维观念拓展
        5.1.2 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的形式内容拓展
    5.2 中国画人物创作的当代语境突围
        5.2.1 突围国际语境束缚
        5.2.2 突围陈旧语境感染
        5.2.3 突围盲从语境引诱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以何家英的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家英的美学理念及创作特点
    (一)中西相融
    (二)平凡至美
    (三)诗情画意
二、何家英中国人物画作品赏析
    (一)作品《山地》
    (二)作品《十九秋》
    (三)作品《秋冥》
三、结语

(3)从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谈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异质同构下对意象的陈述
二、视知觉活动下张力的形成
    (一)简化性与似与不似的造型
    (二)平衡性与意境悠远的构图
三、整体论下意境的建构
四、结语

(4)融入生活 感知时代——新中国70年工笔画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中后期的工笔画
二、7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的工笔画
三、新世纪以来的工笔画

(5)高校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指导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绘画作品品评的标准
二、创作工笔人物画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一) 人物塑造表面化
    (二) 画面追求唯美的甜俗化
    (三) 色彩过于柔靡或过于“火气”
    (四) 巨幅作品笔法繁密
    (五) 为出奇而奇
    (六) 技法至上
    (七) 跟风习气
    (八) 继承与创新
三、结语

(6)探析中国传统阴柔审美文化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阴柔特征
    1.1. 工笔人物作品中人物神态的阴柔特征
    1.2. 当代工笔人物作品中人物动态的阴柔特征
    1.3. 作品表现手法中的阴柔倾向
        1.3.1. 画面处理以朦胧清淡为主
        1.3.2. 刻画以追求写实、细腻为潮流
        1.3.3. 工笔作品中阴柔符号的应用
    1.4. 男性形象的阴柔化倾向
2.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倾向于阴柔性的文化根源
    2.1. 中国传统文化性格和思维方式中的阴柔偏向
    2.2. 中国传统美学中阴柔审美思想的历史依存
        2.2.1. 先秦两汉美学中的阴柔美思想
        2.2.2. 魏晋南北朝美学中的阴柔美思想
        2.2.3. 晚唐两宋美学中的阴柔美思想
        2.2.4. 元明清美学中的阴柔美思想
3. 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走向阴柔美的其它因素
    3.1. 都市生活对当代工笔画家的创作心态趋于阴柔化的影响
    3.2. 工笔画种造型语言本身的阴柔倾向
    3.3. 艺术市场、学院教学和各大美展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走向阴柔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7)论何家英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衡中西以相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何家英艺术的主要成就——衡中西以相融
    第一节、对晋唐传统的继承
        一、何家英与顾恺之
        (一) 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二) 人与环境相融
        二、何家英与张萱
    第二节 中西传统的大融合
        一、以自然为第一性
        二、对人性的关注
第三章 何家英主要获奖作品介绍
第四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观
    一 汉魏六朝和唐五代人物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
    二 宋元明清时期人物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
第二章 西方绘画对中国人物画造型影响
第三章 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风格
    一 写实性人物造型
    二 超现实的人物造型
    三 色彩语言的丰富与突破
    四 人物画意象造型
    五 具有构成意识的装饰绘画
第四章 人物造型实践的思考与感悟
    一 古代人物题材创作与意象造型的体悟
    二 以色造型中对传统和现代的再认知
    三 现代女性人物描写追求写实性与装饰性的表达
附录:有关人物造型的古代文献辑评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工笔画释义
    二、重新认识古典
    三、重新认识现代
第一章 当代工笔画的画学传统
    第一节 “丹青”的传统
    第二节 尚意的传统
    第三节 学院的传统
第二章 工笔花鸟画的现代之变
    第一节 “写生”和“寓兴”的传统
    第二节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形态
    第三节 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发展
第三章 工笔山水画的历史境遇与现代发展契机
    第一节 青绿山水之问
    第二节 “古体”青绿山水
第四章 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复兴之路
    第一节 意蕴与线描形体结构
    第二节 写真与传神
    第三节 工笔人物的现代复兴
余论
附录一 近50年来工笔画文献书目(初稿)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鸣谢

(10)浅析当代工笔画之流派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当代中国工笔画现状
    1.1 工笔画的演变
    1.2 工笔画的现状
    1.3 多元化现状的原因
第二章 当代工笔画主要流派分析
    2.1 传统派
        2.1.1 传统派代表人物、艺术理念及代表作品
        2.1.2 传统派的特征
    2.2 重彩派
        2.2.1 重彩派代表人物、艺术理念及代表作品
        2.2.2 重彩派的特征
    2.3 岩彩派
        2.3.1 岩彩派代表人物、艺术理念及代表作品
        2.3.2 岩彩派的特征
    2.4 各流派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及艺术比较
第三章 工笔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3.1 工笔画艺术的继承
    3.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还是想画工笔 何家英访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异质同构视角下中国画人物创作当代语境研究[D]. 秦悦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2]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以何家英的作品为例[J]. 张楠. 今古文创, 2020(20)
  • [3]从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谈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J]. 秦悦琪,郑淼. 艺术品鉴, 2020(09)
  • [4]融入生活 感知时代——新中国70年工笔画发展回顾[J]. 陈林. 美术, 2019(12)
  • [5]高校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指导刍议[J]. 赖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 [6]探析中国传统阴柔审美文化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D]. 牛国栋.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3)
  • [7]论何家英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衡中西以相融[D]. 盖辛. 吉林艺术学院, 2010(06)
  • [8]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D]. 顾迎庆. 中国美术学院, 2010(08)
  • [9]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 中央美术学院, 2008(09)
  • [10]浅析当代工笔画之流派及特征[D]. 王伟. 天津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我还想画工笔 专访何嘉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