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人对男人的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郭丹[1](2019)在《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艺节目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脱口秀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综艺节目类型,发挥着强大的娱乐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的优势凸显,具有参与门槛低、自由度高和时效性强等特点。在强大的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系列的传播效果。本文以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依据,归纳了我国比较典型的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并对其传播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进行深度剖析。当下节目的传播主体包括主持人、嘉宾和草根红人等;内容选择紧跟社会热点,开放程度高,娱乐特征明显。在传播语言上,节目的叙事风格多为讽刺,利用情绪化的语言消解主流话语权。在形式设置上,节目利用原创的形式吸引观众;在受众选择上,节目变“大众传播”为“分众传播”,满足特定观众的观看需求;此外节目还会通过微博等线上和线下渠道协助传播,获得了显着的传播效果。笔者通过对我国的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节目在传播中存在很多问题。节目中内容同质化、受众不稳定等问题普遍存在。面对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希望本研究有助于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增强传播力,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获得持续发展。
陈清华[2](2017)在《日日是好日 感念而欢喜——读《红楼梦》和《金刚经》随想(上)》文中研究表明写在前面的话: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A《红楼梦》里面的上等人物,比如凤姐,比如王夫人,个个算盘打得精。结果如何呢?还不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凤姐、王夫人等人,如果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会发现:算盘和马车一样,早被时代淘汰了。年轻人都不知道算盘为何物了。科技改变了很多东西,去年还在讨论"互联网+",今年才知道互联网只是前奏,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人工智能"告诉我们:它们不再是依靠简单命令运作的"机器人",而是可以
张盖[3](2017)在《男性解放:走向无中心的性别文化》文中研究指明父权中心文化在历史的行进过程中形成对于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强制塑造,对于性别模式的文化专制就是对于性别的优劣划分,形成男强女弱的性别差异格局最终实现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和占有。这种格局被人们内化后充斥与社会各个方面,在文学作品以及社会行进中父权模式被不断深化,两性遭受的压抑束缚也渐渐凸显。男性解放可以说是被女性主义运动在反抗父权中心文化下所呼唤出来的,因为男性与女性一样都受到父权中心文化的束缚,都具有反抗父权中心文化的要求。男性解放也是男性自我群体实现个体自由意志解脱的必然选择。有别于女性性别位置,男性的文化压力更加隐秘,文化规范下的男子气概、以及男性被动身份证明所产生的阉割焦虑都将男性意识觉醒和解放释放口把控,要实现性别的自由就要依靠男性解放对于女性运动的接力以及二者的协作,而男性解放首先就要让处于文化压力下的男性觉察到自己遭受的压力。本文主要通过问题研究的方式结合作品举例分析,从而呈现男性解放的必要性,阐明男性解放就是要解体父权中心文化,将男性与女性从中心重压和边缘忽视中解放出来,男性需自省自己被父权中心文化所灌输的性别坏血,认识到其对于男女两性的伤害,最终脱离父权中心文化强加于男性的“菲勒斯中心”思维。对于父权中心文化中心的破除是性别自由的释放,在两性实现自我内心涵养以及构筑现实中两性和谐关系上具有重要作用。
川妮[4](2015)在《暗疾》文中研究指明二女一男,从青春期到中年,扯不开的牵连和纠结。这已经不是心灵鸡汤就可以抚慰的伤痕,这是人性深处的暗疾。信信写在淡蓝色信纸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像刚学写字的小学生吃力写下的。看第一遍,费丽虹心不在焉,习惯性地一目十行,目光一滑而过。有些字词组合的句子似乎很怪,它们绊住了费丽虹的目光,就像滑冰时遇到障碍物,费丽虹不由得打了几个趔趄,但是,速度太快了,没等搞清楚是什么障碍物,已经滑过去了。第二遍,费丽虹是用手指着
黄莺[5](2012)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1946—)是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作品极具个人风格,带有强烈的政治批判性,其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她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现实,要揭露社会不平等现象和生活的阴暗面,她的作品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但在中国学界,对耶利内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耶利内克作品中的性、权力和政治等方面,几乎不太涉及耶利内克作品中的伦理维度。本文以耶利内克的长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理论方法,探究其长篇小说中的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和家庭伦理等问题,揭示其小说的丰富蕴含与世界文学意义。论文主要由五个大部分组成,引论着重对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从伦理的角度分析耶利内克小说的可行性,以及梳理耶利内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论述耶利内克小说所反映的生存伦理,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存关系,耶利内克的小说很好地揭露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观以及以“理性”为主导的伦理观对自然和人类世界本身的危害。第二章主要解析耶利内克小说中的性爱伦理。其小说中的性爱伦理主要反映的是男女间的不对等的伦理关系,以及微妙复杂的错位变异,揭露了男权制下女人的悲惨命运和批判了女人对男人制定的伦理关系的麻木遵从和有限反抗。第三章则解读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其小说中的家庭伦理所反映的夫妻关系呈现出黑格尔式的主奴关系,母女之间呈现出畸形共生体伦理关系,以及男权制下的父子间的继承式的伦理关系。通过对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家庭伦理的探讨,能让我们更容易更深刻地认识到耶利内克笔下的男权制的罪恶和家庭伦理关系模式。结语认为: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来看,文学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文学研究同样也要从各种维度来进行,伦理维度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维度,而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耶利内克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视野,能使我们重新审视耶利内克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王廉明[6](2012)在《支架》文中指出(一)"你怎么回事?"科技医疗器械销售公司华东大区经理荣安策拍拍手中的业绩统计表问何欢瑜,语气之中十分不满,"公司让你开发海城区域的业务已经三个月了吧,为何丝毫没有进展?"虽然荣安策并没有到严厉斥责,但此刻给何欢瑜的
陈启文[7](2010)在《南方经验》文中指出一如果世间真有过或存在过这样一个女子,你也许会在某时某处看见过她。她的出现与门有关。在门廊的暗影里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异常清晰的身影,她的衣着光鲜闪亮,一双正在这个季节的女人中广为流行的鹿皮长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一个年轻女性的高挑和身体的美妙曲线。她
王向贤[8](2008)在《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以1035名大学生调查为例》文中认为本文在尽可能广泛地浏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对1035名大学生的调查为案例,从现象描述、原因解释和研究方法三方面讨论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1、亲密关系中的暴力相当普遍。2、在配偶暴力中,主要探讨了丈夫施暴与妻子施暴。在前者中,发现不同类型的男权(如,公共层面男权、个体层面男权、文化男权、物质男权)及其组合影响着丈夫向妻子施加暴力的程度和性质。并特别探讨了一般夫妻暴力与男权恐怖暴力之间的关系、表现、区别与不同的干预原则。在比较夫对妻、妻对夫的暴力中,发现两者在表现、原因均有同有异,且不同国家、文化中配偶暴力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3、恋爱期间的暴力与婚姻中的暴力在性别分布上可能差异较大。文章初步讨论了女性暴力角色与女性在两种异性亲密关系中地位的关系。4、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中,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暴力比子女对父母的暴力普遍得多。暴力会在代际之间传递,并在传递的方向性、程度、性别分布、态度与行为等方面存在复杂表现。5、暴力的建构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除性侵害外,男性比女性遭受并施加了更多的暴力。6、目前国外使用最普遍的暴力量表The Conflict Tactics Scale在本调查中信度与效度较高,但性别敏感度不足。另外,报告者的身份及其在暴力中的角色、暴力类型、调查方式等都会影响暴力报告。
简宁[9](2007)在《请你温柔地对待他》文中研究指明在这个行色匆匆的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论男女,都同样渴望安慰和鼓励。只要拥有了这些重要的支持,压力再大,也可以无声地化解。女人的温柔能疗伤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是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然而,女性特有的温柔对于男人来说还是一剂疗伤的良药。
王俊[10](2005)在《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 ——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阐释。本研究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用“知识与性别”这条线索来关照高等教育,是将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不平等归之于哲学认识论意义中知识的性别等级图式。通过对高等教育四个核心概念(高深学问、学科、课程、教学)的社会性别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中性别歧视的认识论根源。高深学问作为构建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材料,它在观念、建构主体、建构原则、建构逻辑、论述主题及研究方法上,都与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女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绝大部分被称为“知识”的领域实际上都是以男性的视角出发建构的,这无疑带有男性的趣味与偏见,而不利于女性的认知与发展。所以,本论文提出:高深学问作为整个知识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并非性别中立或性别无涉的,它实际代表着一种男性形象,从本质上与女性/女性气质是相悖论的,而这个“本质”又与社会性别制度一样,是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高深学问通过所谓知识的“客观性”、“中立性”、“普遍性”为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性别制度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实际上也就是为实现社会现存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霸权提供了知识论上的解释。学科作为高等教育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非价值中立,就像高深学问是被建构的一样,学科也是被建构的。所以,对于隐含其中的权力、利益基础以及意识形态则不容忽视。本研究认为,在学科制度的进程中,只有男性才是学科化知识的局内人,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局外人。女性创造的知识和关于女性的知识,已被有意识地遗忘和无意识地扭曲,从学科上划分为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并对其进行等级分层,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符号系统中劳动的性别分工在学术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体现,它反映和延续的依然是一种男性中心(或优越)的社会文化。要想消解学科的性别隐喻,打破学科间的等级划分,并把女性创造的知识和关于女性的知识纳入学科的视阈,就必须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坚持学科建构主体的多元性和学科内涵的发展性与开放性。
二、女人对男人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人对男人的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吐槽文化”在我国盛行 |
2.网站自制内容迅猛发展 |
3.互联网环境不断革新 |
(二)文献综述 |
1.脱口秀节目研究 |
2.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归纳研究法 |
3.内容分析法 |
一、综艺3.0时代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状况及动因 |
(一)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播出特点 |
1.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界定 |
2.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分类 |
3.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特点 |
(二)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发展的外部动因 |
1.吐槽文化在我国社会的盛行 |
2.广电总局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
3.技术发展促进脱口秀的发展 |
(三)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发展的内部动因 |
1.节目自身差异竞争的产物 |
2.精准定位受众的“窄播”路线 |
3.内容选择紧跟网络热潮 |
二、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特色 |
(一)传播者:名人效应与草根红人的参与 |
1.风格突出的主持人 |
2.热点明星的参与 |
3.草根红人成嘉宾 |
(二)传播内容:内容网络化与娱乐化的结合 |
1.节目话题选择的特点 |
2.节目语言使用的特点 |
3.节目形式设计的特点 |
(三)传播受众:年轻受众定位及其窥探心理的满足 |
1.深耕青年亚文化 |
2.坚守草根路线 |
3.满足窥探心理 |
(四)传播渠道:线上和线下多渠道的互动与传播 |
1.线上传播 |
2.线下传播 |
(五)传播效果:节目层面与观众层面效益的统一 |
1.观众个人层面效益 |
2.节目本身层面效益 |
三、当下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传播中的问题 |
(一)节目的审核宽松,专业性难以保障 |
1.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
2.现存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
3.节目缺少严格分级标准 |
(二)节目多为段子秀,娱乐化现象明显 |
1.节目过度娱乐化 |
2.主流价值观缺失 |
3.话题探讨较浅显 |
(三)互动模式固化,观看受众不稳定 |
1.观众面对面反馈少 |
2.分类刊播意识薄弱 |
3.线下互动形式较少 |
(四)节目特色同质化,网络优势未充分发挥 |
1.节目制作原创性低 |
2.缺少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
3.数据技术未被充分利用 |
(五)营销手段单一,盈利渠道不够完善 |
1.植入广告质量不高 |
2.付费模式尚未形成 |
3.粉丝经济开发不足 |
四、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现存问题的改进策略 |
(一)加强节目监管,提升节目专业性 |
1.提升参与者专业素养 |
2.制定严格的法律政策 |
3.建立节目分级播出制度 |
(二)通过寓教于乐,传递社会正能量 |
1.规范内容,杜绝过度娱乐化 |
2.把握尺度,弘扬主流价值观 |
3.明晰话题,增加深度的讨论 |
(三)结合多互动平台,增加受众黏度 |
1.开放节目现场直播 |
2.多屏终端联合播出 |
3.线下零距离接触活动 |
(四)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网络资源 |
1.创新思维作为根本指导 |
2.融合思维作为必要条件 |
3.数据思维作为全新方式 |
(五)升级商业运作模式,发展多样经济 |
1.解构广告融于节目内容 |
2.增加节目付费版权盈利 |
3.拓宽渠道培养IP经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男性解放:走向无中心的性别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男性解放的背景与发展 |
1.1 父权中心文化 |
1.2 女权主义与男性解放 |
1.2.1 女权主义性别文化发展 |
1.2.2 男性解放研究以及现实处境 |
第2章 男权文化下的“男性” |
2.1 男性身体压力 |
2.1.1 性的扭曲与异化 |
2.1.2 男性身体被“被看”的压力 |
2.2 地位压力 |
2.2.1 金钱地位的压力 |
2.2.2 政治地位压力 |
2.2.3 男性气概 |
2.3 社会伦理压力 |
2.3.1 女性身体的伦理压力 |
2.3.2 情感的压力和“恐同” |
2.3.3 对于男孩的期待和文化的奖惩 |
第3章 男性解放和性别无中心 |
3.1 男性在父权中心文化下的关键位置和作用 |
3.1.1 父权中心文化下的男性 |
3.1.2 男性与女性的关系 |
3.2 男性解放和无“中心”性别 |
3.2.1 男性解放 |
3.2.2 无“中心”性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暗疾(论文提纲范文)
信 |
手术室 |
荷塘月色 |
(5)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耶利内克小说中的生存伦理 |
(一) 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对立 |
1. 人对自然的占有和剥削 |
2. 自然对人的反抗和报复 |
(二) 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弱肉强食 |
1. 猎手与猎物 |
2. 暴力和隐忍 |
(三) 小说中的人物的生存困境——无意义的追求 |
二、耶利内克小说中的性爱伦理 |
(一) 性与爱的关系——爱的遁位 |
1. 性爱交易 |
2. 愉悦肉体 |
(二) 性伦理与政治的关系——权力的角逐 |
1. 看与被看 |
2. 施虐与受虐 |
三、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家庭伦理 |
(一) 夫妻关系——“主奴关系” |
(二) 母女伦理关系——畸形共生体 |
(三) 父子伦理关系——子承父业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南方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8)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以1035名大学生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国内家庭暴力定量研究现状 |
第一节 2000 年以前 |
第二节 2000 年以后 |
第三章 国外家庭暴力定量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家庭暴力的测量 |
第三节 配偶暴力 |
第四节 父母暴力 |
第四章 配偶暴力 |
第一节 配偶暴力表现 |
第二节 影响配偶暴力的变量 |
第三节 影响丈夫施暴的变量 |
第四节 影响妻子施暴的变量 |
第五节 配偶中各种暴力的比较 |
第六节 一般夫妻暴力与男权恐怖暴力 |
第五章 父母暴力与子女暴力 |
第一节 父母暴力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影响父母暴力的变量 |
第三节 子女暴力与暴力传递 |
第六章 暴力的性别构建 |
第一节 男性对暴力的习得 |
第二节 女性暴力 |
第七章 暴力报告及影响因素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 ——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分析 |
1.4 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
1.5 相关概念的辨析 |
2 作为理论工具的“女性主义认识论” |
2.1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学术 |
2.2 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内涵及其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 |
2.3 重建的策略:女性主义的认识论构想 |
3 高等教育与女性的疏离 |
3.1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状态 |
3.2 男权文化的解释方式 |
3.3 女性主义的解释方式 |
4 高深学问与性别 |
4.1 社会性别制度 |
4.2 女性与高深学问的悖论 |
4.3 经典文本的性别解读:卢梭的《爱弥尔》 |
5 学科与性别 |
5.1 学科制度及其性别立场 |
5.2 女性主义对学科的反思与重构 |
6 课程与性别 |
6.1 作为性别文本的课程 |
6.2 女性主义对课程文化的认识论批判 |
6.3 妇女学与大学课程改革 |
7 教学与性别 |
7.1 传统教学论与性别 |
7.2 女性主义教学论与大学教学改革 |
结语:在路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目录 |
四、女人对男人的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研究[D]. 郭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2]日日是好日 感念而欢喜——读《红楼梦》和《金刚经》随想(上)[J]. 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17(08)
- [3]男性解放:走向无中心的性别文化[D]. 张盖. 河北大学, 2017(01)
- [4]暗疾[J]. 川妮.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5(03)
- [5]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D]. 黄莺. 广西师范大学, 2012(10)
- [6]支架[J]. 王廉明. 文学港, 2012(02)
- [7]南方经验[J]. 陈启文. 山花, 2010(23)
- [8]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以1035名大学生调查为例[D]. 王向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11)
- [9]请你温柔地对待他[J]. 简宁. 医药保健杂志, 2007(14)
- [10]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 ——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D]. 王俊.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