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某科技大楼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技术比较

南昌某科技大楼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技术比较

一、南昌某科技大厦冰蓄冷空调经济技术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高周[1](2020)在《基于CFD的某印钞厂库房恒温恒湿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来源于某印钞厂实际工程项目,该厂立体库房集中仓储造币原纸、半成品及成品,是其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一个重要场所,目前该厂立体库房存在气流组织分布不均匀,造成储存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损坏等情况,因其内部货架堆积排列紧密,纵长高,属于内部阻碍物较多的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设计关键在于保持恒温恒湿环境以满足货物储存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利用CFD软件技术模拟仿真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已成为现实。本文利用Fluent旗下的Airpak软件对其恒温恒湿立体库房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实地测量气流组织温湿度、风速等参数后,对比模拟结果确定了模型的可靠性,接着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与原有方案实际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立体库房采用复合型侧送顶送侧回的送风方式效果比较理想,在改进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了更加适宜的送风速度,送风温差等参数,并分析了在外界有扰动情况下,空调系统保持平稳运行的对策,最后针对库房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能耗进行分析,采用全热新风交换器,经过理论计算后,得出相比原方案可节省17.39%制冷量。利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库房通风方式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工程要求。通过本文研究,对立体库房类似的内部障碍物较大的高大空间气流组织设计与节能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房贤仕[2](2020)在《东北严寒地区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研究》文中提出建筑采暖、空调能耗的不断攀升、化石燃料价格上涨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建筑节能呼声日紧。利用自然能源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是降低对常规能源依赖,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自然能源有能流密度低、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需要结合蓄能手段才能实现连续、稳定供能,研究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对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针对装置的保冷问题提出了保冷层经济厚度的计算方法,使用MATLAB软件对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四个地区的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保冷经济厚度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保冷经济厚度随冷价增大而增大,随蓄冰装置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给定装置直径为2m时,同时保存到6月,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的最佳保冷厚度分别为11cm、10.6cm、11.2cm、11.7cm,冷损失分别为1.089GJ、1.0548GJ、1.1253GJ、1.1675GJ。为不同地区保冷经济厚度提出了一个快速确定的方法。通过对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合理简化,建立了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方程进行了离散与求解,通过对装置内部及表面的传热方程进行微元积分,得到了相变储能模块内部及表面传热方程的离散方程,对边界微元进行分析,得到了换热流体能量方程的离散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相变储能模块内部温度场进行计算求解。得到沈阳地区10天、30天、60天、90天的蓄冰半径。为装置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制冰与蓄冰模型,给出了模拟的边界条件、合理的网格划分。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对测试得到的室外气象参数进行数据拟合,使用FLUENT软件中用户自定义(UDF)把拟合得到的气象参数输入到边界条件中,更加准确的得到模拟数据。改变进口尺寸、进口风速、空气流道尺寸得到这三种因素对制冰过程的影响;改变空气流道尺寸得到对蓄冰过程的影响。并结合试验进行进一步对比验证,通过测试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内温度的变化得到实验数据,均方根误差为0.48K。最后对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结构优化与节能潜力进行分析。使用静态经济回收期的计算方法,得到回收周期为5年时,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高度为1.21m,考虑到蓄冰与使用过程的损失,可以得到每年1.82×106KJ-1.77×106KJ的冷量。在环保效益方面,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也有很好的表现。对于火力发电,1KW·h的电,就需要消耗0.4kg标煤,同时产生0.272kg碳粉尘、0.997kg二氧化碳、0.03kg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可以利用自然冷源来制冰,减少用电制冰,从而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结合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软件中典型年逐时参数(气温极高),给出了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在东北严寒地区的适用性。

吕胜华[3](2020)在《深圳市某办公建筑冷源蓄冷方案与经济性分析》文中指出我国目前电力供需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一方面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电力系统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晚上用电低谷时段用电量非常少,造成电网的峰谷差与峰值负荷之比达到30%~40%。为减小负荷峰谷差,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蓄冷空调系统具有非要重要的现实意义。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介质主要有水、冰、共晶盐和气体水合物四种基本类型。由于水的热容量较大,冰的相变潜热很高,而且都是易于获得和廉价的物质,是采用最多的蓄冷介质,因此水蓄冷和冰蓄冷是工程中应用最广的两种蓄冷系统。本文以深圳市某办公楼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De ST-c能耗模拟软件,对目标建筑进行了全年空调动态负荷计算。并分析了建筑的冷负荷特点和整个供冷季节的负荷分布情况,由于研究对象在晚上20:00到次日7:00没有空调逐时冷负荷,比较适合采用蓄冷空调系统。根据研究对象当地的能源结构和项目的规模情况,选定常规冷水机组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水蓄冷空调系统作为冷源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详细的计算,选择出各方案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材料。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需要增加蓄冷装置、蓄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根据研究对象的主要设备材料选型情况,计算出各方案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能耗都是最少,但运行费用却是最高。设备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只是经济性的一个方面,他们都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设备全周期寿命等因素。采用动态费用年值法对各方案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到经济性最优的空调系统方案。费用年值主要受市场利率和峰谷电价比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市场利率和峰谷电价比作为变化因素,对选定冷源方案的费用年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市场利率和峰谷电价比两个因素对费用年值的影响程度。通过本文对各方案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和经济性分析,让工程设计人员和业主对不同方案的设计和经济性有一定的理解,使蓄冷空调在电力紧张的地区等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罗东磊[4](2018)在《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蓄冷空调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消峰填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国内盘管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应用最为广泛,蓄冷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蓄冷方式的合理选择问题: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的应用蓄冷规模范围在几百冷吨时至几十万冷吨时,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蓄冷系统,哪一种蓄冷方式更经济缺少相关研究。另外蓄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的问题:蓄水罐斜温层厚度直接影响着蓄冷系统效率,实际运行中的厚度及蓄冷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极少有研究者进行实测研究。蓄冷系统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蓄冷系统的评价标准中,目前还没有一个评价指标能综合有效地反应系统能效和经济俩特性。对于蓄冷方式的选择,笔者从系统经济性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蓄冷项目进行网络、实地调研,理论计算不同蓄冷规模下的盘管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的动态全生命周期总费用,通过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的比较发现,蓄冷规模小于20000RTh左右时,冰蓄冷和水蓄冷系统总费用相差不大,蓄冷规模大于20000RTh左右时,水蓄冷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低于冰蓄冷系统,从而得出结论:蓄冷规模较小时,两种蓄冷方式总费用接近,建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蓄冷方式,蓄冷规模高于20000RTh时,如果项目有足够的占地空间,建议采用更经济的水蓄冷系统。对于蓄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上海地区两个水蓄冷项目以及马来西亚某水蓄冷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尤其是蓄水罐斜温层进行了研究。发现,蓄水罐的斜温层厚度普遍偏厚,一般达2.5m3m;国外优秀水蓄冷项目的蓄水罐斜温层也有1.5m;其中上海某水蓄冷槽由于不合理的运行策略,斜温层厚度达5m。笔者同时对杭州某冰蓄冷项目进行了测试,该项目由于运行时间14年,主机等设备运行良好,但是系统很多传感器不够准确,导致运维人员提前结束制冷,蓄冷量完全达不到设计要求。对于冰蓄冷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现有的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性评价和能效评价,两者相互独立。笔者通过对现有的指标的分析,将系统运行分时电价和系统设备运行逐时能效比进行结合,发展出一种反映能效和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冰蓄冷和常规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证明该方法的可用性。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5](2017)在《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超高层建筑发展速度惊人,作为现代化城市中的地标,已经成为国家、民族以及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虽然超高层建筑节约土地、利用空间,为城市升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其后期运营也存在诸多难题,而其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尚未形成聚集效应,洞悉超高层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行业规范和指引,就更是一个行业空白。

祝明乐[6](2017)在《蓄冰空调与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空调负荷增大导致电力需求增长。另外,空调负荷增长导致电网峰谷差进一步扩大,有效降低电网高峰负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写字楼和商场等楼宇安装蓄冰空调和分布式光伏系统,既可以转移电网高峰负荷,又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蓄冰空调和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时,涉及到蓄冰空调控制策略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本文考虑到目前楼宇光伏发电量相对较小,不存在消纳问题,因此在光伏满发的情况下研究蓄冰空调控制策略。本文首先从能源、环保和电网负荷特性等方面分析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蓄冰空调和分布式光伏研究现状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并详细介绍了蓄冰空调系统的蓄冷方式、运行工况、拓扑结构、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等内容。然后,分析楼宇冷负荷主要影响因素,以相似日冷负荷值、温度值和预测日温度值等作为输入神经元,建立BP神经网络冷负荷预测模型。并以江苏某综合楼宇数据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冷负荷基本接近,且能较好地跟随冷负荷变化趋势。相对预测误差基本都在±5%之内。同样建立BP神经网络光伏出力预测模型,并提出网络训练样本筛选算法,在预测前预先筛选出与预测日季节和天气最接近的训练样本。用该模型对上述楼宇光伏出力进行预测,晴天和雨天预测误差分别在±10%和±20%以内,阴雨天光伏出力随机性大、波动性强,因此预测误差较大。整体来看,冷负荷和光伏出力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实用性要求。其次,分析蓄冰空调初期投资和投运后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蓄冰空调初期投资主要考虑制冷主机、蓄冰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的设备费用,经济效益主要考虑蓄冰空调将楼宇负荷从高电价时段转移至低电价时段减少的电费支出。根据初期投资和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以蓄冰空调系统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蓄冰空调容量配置模型,并以上述楼宇实际数据为例进行算例分析。最后,基于冷负荷和光伏出力预测模型,以蓄冰空调和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冷平衡、电平衡、制冷机制冷/制冰容量约束、蓄冰容量约束和楼宇对外负荷特性波动约束等约束条件,建立蓄冰空调和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优化控制模型。以上述楼宇数据为例,分别计算工作日和节假日系统协调运行控制策略。分析计算结果知,当制冷机理论开启台数小数部分较大时,制冷机制冷时运行于额定状态,剩余冷需求由融冰提供;当制冷机理论开启台数小数部分较小时,蓄冰槽以最大速率融冰供冷,剩余部分冷量由各台制冷机平均分配。无论何种负荷特性,该模型均能计算出蓄冰空调和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最优控制方案,在不影响用户用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将平时段负荷转移至谷时段,减小电网峰谷差的同时,使用户运行费用降至最低。

高旭聪[7](2015)在《冰蓄冷系统运行策略及电价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蓄冷技术作为一项通过移峰填谷调节供需侧因时间差产生的矛盾的技术,在城市用电负荷差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一项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蓄冷技术的经济效益主要包含社会经济效益和用户经济效益。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对电力负荷进行移峰填谷可减少城市电力增容费用以及提高发电厂的效率,此为蓄冷系统的正外部性;从用户微观角度分析,有许多政策鼓励,诸如峰谷电价,移峰补贴等,可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而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以及电价结构作为主要影响该技术推动的可控变量,如何选取合适的运行策略,以及如何制定电价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某一实际冰蓄冷工程项目,通过模拟该项目的全年逐时动态负荷,构建系统中各个能耗元素的能耗模型,并设计全年运行的冷量分配程序,分析该系统在当前电价的运行策略。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调节电价,分析系统中单位冷量价格以及静态回收期对电价的敏感程度,以此作为调节电价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综合单位冷量价格指标SPE的概念,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就不同运行模式下的SPE值对电价波动敏感性的分析。结论显示不同运行模式下的SPE随电价波动呈线性趋势,通过计算发现峰电价?对双工况主机供冷与基载主机供冷两种模式的SPE的敏感度均为1.00;蓄冰槽融冰供冷模式下峰电价?对SPE的敏感度为0.03;谷电价对SPE的敏感度为0.97。为进行经济性分析,设计了作为参照系统的常规冷源系统,统计汇总了两套系统的初投资,基于全年逐时动态负荷求解出常规冷源系统的运行费用,并利用静态评价指标计算出静态回收期=8.86a。结合静态评价指标和敏感性分析对电价的影响做了综合分析。结论显示,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16%)向上调节峰值电价可以有效地缩短冰蓄冷系统的静态回收期。

马玉琦[8](2015)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窗户遮阳系数等能耗影响因子有取值范围要求、对空调系统机组在不同额定制冷量下有性能参数限值规定、对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及水系统输送能效比有计算方法及限值规定。但是对于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未作明确规定,不同设计方案对公共建筑能耗影响的相关文献报道也很少。由于同一公共建筑采用不同形式的空调系统,其能耗差异较大,因此如何选择低能耗、高能效的空调系统形式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其研究对公共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改进版的空调系统设计整体能效比CEERL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如不同的冷源形式、水系统形式和末端形式等)的整体能效水平,为公共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依据。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建立建筑平面为三角形、长方形(长宽比2:1)、长方形(长宽比4:3)、正方形、圆形五类形状且不同建筑面积的围护结构能耗计算物理模型,利用De ST软件对这五类能耗计算模型(35个基础模型)在不同体形系数、朝向窗墙比、建筑朝向、朝向综合遮阳系数时的全年逐时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到这4种能耗影响因子对空调冷热能耗的影响规律。第二,建立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简易评判数学模型,基于Microsoft Excel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评判软件,利用自制软件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评判以及能耗影响因子的耦合分析。第三,从有关文献中收集统计了空调工程案件100多例,通过对空调系统形式及相关数据(包括:建筑信息、冷热源形式、水系统形式、末端形式、冷热负荷指标等)的分析整理及归纳,分析得出空调系统形式与建筑的热工设计分区、建筑类型、建筑高度、空调负荷、房间功能之间的关系;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五类中央空调系统(常规电制冷式、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式、冰蓄冷式、风冷式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及能耗差异。第四,建立空调系统设计整体能效比CEERL数学模型,确定部分负荷下各空调设备能耗的计算方法,并对空调系统中主要的耗能设备(机组、水泵)进行部分负荷工况的能耗分析,以及利用工程实例对不同形式的空调系统进行能效评价分析。

赵巍[9](2013)在《基于PLC的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蓄冷空调是实现电网“移峰填谷”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空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在经济上的差异,给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推动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应用,研究切实可行的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方案成为必需。本文首先通过介绍上位机和下位机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清晰地展现了冰蓄冷中央空调的控制结构。可编程控制器(PLC)使用软件程序代替硬件控制线路,在冰蓄冷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控制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其次通过对建筑物的负荷计算,得出冰蓄冷系统设备选择的目标函数,求解得出最佳的系统设备选择。最后,进行PLC模拟仿真,论证了PLC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作用。

周勤,周琪[10](2013)在《江西电力蓄能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地处中部的江西省可利用的资源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相对来说比较匮乏,但是煤炭发电一直是其主要的发电方式。随着江西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未来5年,江西高峰电力缺口将会呈现扩大趋势,峰谷差逐年拉大。然而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气温变暖效应,全球和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陡增。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鄱阳

二、南昌某科技大厦冰蓄冷空调经济技术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昌某科技大厦冰蓄冷空调经济技术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FD的某印钞厂库房恒温恒湿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立体库房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大空间暖通空调研究概况
        1.4.1 大空间暖通空调发展历史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外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特点
    2.1 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
    2.2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
    2.3 气流组织的研究方法
    2.4 气流组织的选择
    2.5 常见的空气处理过程
        2.5.1 一次回风系统
        2.5.2 新风独立处理的一次回风
        2.5.3 新风独立处理的二次回风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印钞厂库房恒温恒湿空调设计
    3.1 立体库房空调设计计算参数
    3.2 立体库房空调工况参数
    3.3 立体库房空调系统概况
    3.4 负荷计算
    3.5 风量平衡
    3.6 空气龄和换气效率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立体库房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4.1 CFD数值模拟理论及方法
    4.2 Airpak软件介绍
    4.3 控制方程理论及方法
        4.3.1 控制方程
        4.3.2 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4.3.3 FLUENT中湍流模型
    4.4 库房模拟计算
    4.5 网格划分
    4.6 收敛标准和欠松弛系数
    4.7 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气流组织
        4.7.1 立体库房正视图概况
        4.7.2 立体库房侧视图概况
        4.7.3 立体库房俯视图概况
    4.8 测试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对比分析
        4.8.1 现场数据采集
        4.8.2 验证模型可靠性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立体库房数值模拟优化分析
    5.1 库房风口布置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5.1.1 气流组织优化方案一
        5.1.2 气流组织优化方案二
        5.1.3 气流组织优化方案三
    5.2 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5.2.1 不均匀系数
        5.2.2 能量利用系数
    5.3 气流组织布置方案分析
    5.4 送风参数对库房温湿度的影响
        5.4.1 送风速度对库房温度的影响
        5.4.2 送风速度对库房内相对湿度分布的影响
        5.4.3 送风温差对库房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5.4.4 送风温差对库房内相对湿度分布的影响
    5.5 送风温度的波动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恒温恒湿空调库房能耗分析与计算
    6.1 立体库房能耗概况
    6.2 原立体库房空气处理过程
    6.3 改进后库房空气处理过程
    6.4 能耗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东北严寒地区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冰蓄冷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2.2 跨季洁自然冰蓄冷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相变储能问题求解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装置保冷层厚度计算
    2.1 保冷层厚度的计算
        2.1.1 冷价与保冷厚度的关系
        2.1.2 不同地区保冷经济厚度的分析
        2.1.3 不同蓄冷时间与保冷经济厚度之间的关系
    2.2 本章小结
3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简化数学模型及求解分析
    3.1 相变传热的数值模拟软件
        3.1.1 MATLAB软件
        3.1.2 FLUENT软件
    3.2 装置传热过程分析
        3.2.1 相变传热求解方法
        3.2.2 装置模型简化
        3.2.3 制冰数学模型
        3.2.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3.2.5 对流换热系数
    3.3 装置传热过程求解
        3.3.1 离散方程的建立
        3.3.2 离散方程的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模型建立
    4.2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模拟条件
        4.2.1 模拟边界条件
        4.2.2 模拟初始条件
    4.3 求解模型建立
        4.3.1 网格划分
        4.3.2 网格方案
        4.3.3 模型求解
        4.3.4 参数设置
    4.4 制冰过程的模拟分析
        4.4.1 制冰过程模拟工况
        4.4.2 制冰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4.4.3 进口尺寸对制冰过程的影响分析
        4.4.4 空气流道尺寸对制冰过程的影响分析
    4.5 蓄冰过程的模拟分析
        4.5.1 蓄冰过程模拟工况
        4.5.2 蓄冰过程的模拟结果分析
        4.5.3 空气流道对蓄冰过程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实验台建立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设备及材料
        5.1.1 蓄冰装置装置组成部分
        5.1.2 实验测试设备
    5.2 相变材料的灌装
    5.3 保冷材料的添加
    5.4 测点的布置
    5.5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实验结果分析
        5.5.1 制冰过程结果分析
        5.5.2 蓄冰过程结果分析
    5.6 实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5.6.1 制冰过程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5.6.2 蓄冰过程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结构优化及应用潜力分析
    6.1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结构优化分析
        6.1.1 结构优化方案
        6.1.2 结构优化模拟结果
    6.2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应用潜力分析
        6.2.1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节能经济性性分析
        6.2.2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环保效益分析
        6.2.3 圆柱型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的适用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深圳市某办公建筑冷源蓄冷方案与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能源现状
        1.1.2 我国电力现状
    1.2 蓄冷空调系统的概述
        1.2.1 蓄冷原理和系统分类
        1.2.2 冰蓄冷空调系统分类和特点
        1.2.3 水蓄冷空调系统分类和特点
    1.3 国内外蓄冷空调系统的应用状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办公楼的负荷计算及结果分析
    2.1 建筑物基本参数的选取
        2.1.1 工程概况
        2.1.2 室内外空气设计参数
        2.1.3 建筑外围护结构材料选取
    2.2 建筑物DEST模型建立
    2.3 建筑动态负荷结果分析
        2.3.1 全年逐时动态空调冷负荷
        2.3.2 设计日逐时冷负荷
        2.3.3 系统负荷率的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冷源方案
    3.1 空调冷源能源的选择
        3.1.1 能源的种类
        3.1.2 能源的选择
    3.2 空调系统的冷源方案
    3.3 蓄冷空调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3.3.1 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3.3.2 水蓄冷空调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3.4 各种冷源方案的设备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能耗及费用分析
    4.1 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计算
    4.2 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
    4.3 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1 动态费用年值法
        5.1.1 年运营成本
        5.1.2 设备的初投资折算
        5.1.3 动态费用年值
    5.2 敏感性分析
        5.2.1 市场利率的影响
        5.2.2 峰谷电价比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现状
        1.1.2 蓄冷空调系统的国内应用现状
        1.1.3 蓄冷空调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方法
2 蓄冷空调系统
    2.1 蓄冷空调系统分类
    2.2 冰蓄冷空调系统
        2.2.1 基本特性
        2.2.2 蓄冷设备
        2.2.3 供冷形式
    2.3 水蓄冷空调系统
        2.3.1 基本特性
        2.3.2 蓄冷设备
        2.3.3 供冷形式
3 系统应用经济性分析研究
    3.1 经济性分析方法
        3.1.1 静态评价方法
        3.1.2 动态评价方法
    3.2 蓄冷项目信息搜集
    3.3 系统初投资分析
        3.3.1 主要设备初投资分析
        3.3.2 系统初投资分析
    3.4 系统运行电费分析
        3.4.1 运行电费计算方法
        3.4.2 蓄冷系统年运行费用计算实例
        3.4.3 运行电费计算分析
    3.5 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分析
        3.5.1 全生命周期总费用计算方法
        3.5.2 计算结果汇总
        3.5.3 全生命周期总费用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应用运行测试分析研究
    4.1 测试目的及测试方法
        4.1.1 测试目的
        4.1.2 测试方法及仪器
    4.2 水蓄冷项目实测分析
        4.2.1 项目概况
        4.2.2 系统电耗分析
        4.2.3 设备能效分析
        4.2.4 优化建议
    4.3 冰蓄冷项目实测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能效分析
        4.3.3 优化建议
    4.4 蓄水装置调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评价分析研究
    5.1 现有评价指标研究
        5.1.1 冰蓄冷系统评价指标研究
        5.1.2 评价指标的思考
    5.2 综合性能系数计算模型
        5.2.1 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5.2.2 设备综合性能系数
    5.3 综合性能系数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专利
致谢

(5)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超高层建筑的背景及发展
第二章超高层建筑设计与物业管理
第三章超高层建筑的管理与运营
第四章超高层建筑物业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

(6)蓄冰空调与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蓄冰空调发展现状
        1.2.2 楼宇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
        1.2.3 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蓄冰空调系统简介
    2.1 蓄能系统简介
    2.2 蓄冰方式、介质及设备
    2.3 蓄冰空调运行工况和拓扑结构
        2.3.1 运行工况
        2.3.2 拓扑结构
    2.4 蓄冰空调运行策略
        2.4.1 建筑物冷负荷特点
        2.4.2 运行策略
    2.5 蓄冰空调控制策略
    2.6 小结
第三章 冷负荷和光伏出力预测及蓄冷容量配置研究
    3.1 楼宇冷负荷预测
        3.1.1 负荷预测简介
        3.1.2 神经网络理论简介
        3.1.3 楼宇冷负荷预测模型
    3.2 光伏出力预测模型
        3.2.1 光伏出力预测简介
        3.2.2 光伏出力预测模型
    3.3 蓄冰空调蓄冰容量配置研究
        3.3.1 蓄冰空调的初期投资和经济效益
        3.3.2 蓄冰空调的容量配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蓄冰空调与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控制策略
    4.1 蓄冰空调与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简介
    4.2 控制策略优化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优化模型
    4.3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4.3.1 工作日优化结果
        4.3.2 节假日优化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冰蓄冷系统运行策略及电价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介绍
    1.3 蓄冷空调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3.1 关于运行策略优化方面的研究
        1.3.2 关于评价方法及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
        1.3.3 关于系统设备的研究
        1.3.4 关于结合了区域供冷系统的冰蓄冷技术研究
        1.3.5 关于蓄冷率和优化设计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全年逐时动态负荷模拟
    2.1 项目概况
    2.2 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2.3 模型建立
    2.4 边界条件的设定
        2.4.1 室外气象条件
        2.4.2 围护结构参数
        2.4.3 室内负荷计算参数
        2.4.4 办公、24h、后勤类型房间人员、照明、设备使用时间表
    2.5 计算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备能耗模型及冷量损失模型的建立
    3.1 系统简介
    3.2 能耗及损失环节的能耗模型建立思路
    3.3 冷水机组的优化冷量配置能耗模型建立
        3.3.1 影响冷水机组特性的因素
        3.3.2 冷水机组的特性曲线
        3.3.3 机组模型优化算法
        3.3.4 冷水机组的优化冷量配置能耗模型
    3.4 泵能耗
        3.4.1 乙二醇泵
        3.4.2 板换侧冷冻水泵
        3.4.3 基载主机冷冻水泵
        3.4.4 双工况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能耗
        3.4.5 基载主机冷却水泵
    3.5 冷却塔能耗
    3.6 冷量损失模型
        3.6.1 泵的冷量损失模型
        3.6.2 管网的冷量损失模型
        3.6.3 其他损失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年运行模拟程序设计
    4.1 典型日的运行策略
    4.2 全年的运行策略规划程序设计思路
    4.3 全年运行策略规划程序的编制
        4.3.1 程序流程框图参数命名法
        4.3.2 程序流程框图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收敛分析
        4.4.2 全年计算结果分析
        4.4.3 负荷最大周计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价敏感性及经济性分析研究
    5.1 单位冷量价格模型及简要分析
        5.1.1 双工况主机供冷
        5.1.2 基载主机供冷
        5.1.3 融冰供冷(包含蓄冰能耗)
        5.1.4 结论比较分析
    5.2 单位冷量价格敏感性分析
        5.2.1 敏感性分析方法
        5.2.2 敏感性分析计算
    5.3 经济性分析
        5.3.1 经济性分析的方法
        5.3.2 初投资统计
        5.3.3 年运行费用计算
        5.3.4 计算静态回收期
    5.4 静态评价指标的敏感性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
2 建筑外围护结构能耗分析研究
    2.1 概述
    2.2 围护结构对空调冷热能耗的影响
    2.3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评判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分析
    3.1 既有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形式分析
    3.2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形式选择分析
    3.3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经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价
    4.1 空调系统能效评价方法
    4.2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4.3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效分析工程实例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PLC的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冰蓄冷空调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冰蓄冷技术在国外发展
        1.2.2 冰蓄冷技术在国内发展
        1.2.3 冰蓄冷中央空调的运行模式
    1.3 应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的意义
第2章 可编程控制器(PLC)
    2.1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定义
    2.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2.2.1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发展阶段
        2.2.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发展趋势
    2.3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2.3.1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
        2.3.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结构
    2.4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冰蓄冷中央空调中的应用
第3章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
    3.1 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结构
        3.1.1 下位机系统
        3.1.2 上位机系统
    3.2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控制方案
    3.3 冰蓄冷中央空调冰蓄冷系统的主要结构
    3.4 负荷计算
        3.4.1 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3.4.2 外玻璃窗引起的负荷变化
        3.4.3 内墙的冷负荷
        3.4.4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3.4.5 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3.4.6 新风负荷
        3.4.7 人体散湿量
        3.4.8 冬季热负荷
    3.5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选型以及运行模式
        3.5.1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以及计算
        3.5.2 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
        3.5.3 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
        3.5.4 全空气设备的选择
        3.5.5 制冷机房设备选型
        3.5.6 实际运行控制
        3.5.7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回路
    3.6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控制回路的控制方式
        3.6.1 冷却水回路控制方式
        3.6.2 制冷板式换热器前乙二醇制冰供冷回路控制方式
        3.6.3 制冷板式换热器后乙二醇供冷回路控制方式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4.1 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1 PLC与通讯系统的选型
        4.1.2 PT100温度传感器
        4.1.3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电路设计
        4.1.4 PLC的外部接线设计
    4.2 冰蓄冷中央空调软件设计及仿真
        4.2.1 可编程控制器(PLC)主程序的设计
        4.2.2 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运行仿真图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江西电力蓄能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西省电力蓄能技术的发展
    1.1 电蓄能技术
        1.1.1 蓄冷技术
        1.1.2 蓄热技术
    1.2 江西省电力蓄能与热泵技术工作
        1.2.1 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设立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
        1.2.2 江西蓄能装置优惠电价
        1.2.3 加大蓄能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推广蓄能用电设备,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1.2.4 建立电力蓄能项目档案
2 江西省电力蓄能装置应用分析
    2.1 冰蓄冷
    2.2 蓄热
        2.2.1 空气源热泵
        2.2.2 蓄热电锅炉

四、南昌某科技大厦冰蓄冷空调经济技术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FD的某印钞厂库房恒温恒湿数值模拟研究[D]. 高周. 南昌大学, 2020(01)
  • [2]东北严寒地区跨季节自然蓄冰装置研究[D]. 房贤仕. 沈阳建筑大学, 2020
  • [3]深圳市某办公建筑冷源蓄冷方案与经济性分析[D]. 吕胜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D]. 罗东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5]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A].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7
  • [6]蓄冰空调与分布式光伏协调运行关键技术研究[D]. 祝明乐. 东南大学, 2017(04)
  • [7]冰蓄冷系统运行策略及电价结构研究[D]. 高旭聪. 广州大学, 2015(06)
  • [8]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效分析[D]. 马玉琦.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3)
  • [9]基于PLC的冰蓄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 赵巍. 南昌大学, 2013(06)
  • [10]江西电力蓄能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J]. 周勤,周琪.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3(01)

标签:;  ;  ;  ;  ;  

南昌某科技大楼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技术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