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

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

一、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人激励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密其宝[1](2014)在《基于博弈分析的银行保险金融控股模式共赢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保险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合作模式:协议代理模式、战略联盟模式、股权合作模式和金融控股模式。不论在合作模式下,合作各方的共赢问题是合作的关键,而其中的手续费分配问题是能否达成共赢的核心。西方的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完善,因此,不论在何种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各方基本能够达到共赢局面。国内的银行保险出现较晚,目前主要以协议代理模式为主。由于国内特殊的金融体系特征,目前国内银行保险的手续费恶性竞争问题严重,合作各方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赢。随着国内金融监管混业政策的逐步放宽,2010年前后,国内首家银行系保险公司成立,标志着国内金融控股模式下的银行保险出现,并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鉴于国内银行保险在初级的协议代理模式下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因此,系统性的研究银行保险延伸至更高级的金融控股模式下合作各方共赢机制的构建问题,对于国内保险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的相关要素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金融控股模式下的银行保险在国内的出现、发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详细分析了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的合作形式、合作流程、价值链活动、博弈树、主要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等要素;最后分析了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母公司、银行系保险子公司和传统保险公司间开展银行保险合作的战略层、经济层和非经济层因素。(2)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各方复杂的多委托—代理博弈研究。本文按照银保合作的逻辑顺序为原则,分别研究了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母公司与传统保险公司间的单委托—代理博弈、银行母公司与银行系保险子公司间的单委托—代理博弈和银行母公司同时与银行系保险子公司及其他传统保险公司间的多委托—代理博弈。(3)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柜员的复杂二重委托--代理博弈研究。首先,本文对于银行保险业务中柜员的三种收入方式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于柜员的三种收入方式中银行、保险公司、银行柜员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逐一进行了建立与求解;最后,对三种收入方式中求解得到的博弈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并对三种收入方式的优劣进行了判断。论文基于上述金融控股模式下主要博弈模型研究的结果并对比分析前人所研究的协议代理模式下手续费分配的结果,提出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各方共赢机制构建内容作为本文的结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共赢机制构建的利益分配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合理制定大帐手续费率β的标准、按照合作产能制定透明的努力程度α的分配原则、制定合理的柜员激励机制和明确各方的责任承担机制等。(2)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共赢机制构建的行业制度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包括银行母公司实施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协议”和形成明确的责任追究和惩处机制等。(3)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共赢机制构建的社会制度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从监管、消费者、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团体的角度制定一些完善的社会制度作为保障等。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深入分析了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的形式、流程、价值链活动、博弈树、主要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等要素,以及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的战略层、经济层、非经济层因素,并与协议代理模式下的相关要素进行了比较。(2)通过对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各方复杂的多委托—代理博弈求解结果的分析,界定了博弈各方关于手续费率β分配的最优比例范围和银行母公司的努力程度α的分配原则。(3)通过对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柜员三种收入方式中的复杂二重委托—代理博弈求解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银行保险柜员收入激励方式的选择、激励比例η范围和柜员努力程度α的分配原则。(4)通过对银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主体间的多委托—代理博弈和银行柜员复杂的二重委托--代理博弈的分析,提出了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主体间共赢机制构建的内容。

董祥成[2](2012)在《委托代理在保险代理和薪酬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的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面临着两个现实问题:如何减少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增加保费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利益不一致(一般在代理合同中体现),代理人(特别是人身险、车险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误导或欺瞒消费者投保,导致了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这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保险代理中常常发生。保险公司的发展不仅是保费的增加,赔付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投资收益的增加。本文从这两条线出发,分别对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和投资部员工的激励问题进行了讨论。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消除或减少保险公司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减少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设计合理的薪酬促使员工从自身利益出发,最大化的利用保险投资资金,为保险公司创造更高利润。

贺柳[3](2011)在《审视银保手续费困境——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银行保险保费增速惊人,但也存在着销售误导、手续费混乱等严重违规现象,监管当局多次发文依然难以规制。银保业务账面手续费不断攀升,账外费用屡禁不止,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公约显得单薄无力。本文将从保险公司、银行、银行员工三者角度出发,建立二重委托代理模型,深层次地探索银保手续费的合理标准,并对当今现状做出评析。最后笔者根据模型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手续费的合理化、高效化。

马丽娟[4](2011)在《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投资者和筹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资本融通的成本收益和主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商业银行在立足传统存贷差金融服务基础上,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具有扩展性质的资金来源,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保险公司在从事传统风险承保的基础上,逐步将投资业务提升到战略的高度。银行保险这种全新金融形式就是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产生的。银行和保险合作的模式大致经历了销售代理、战略联盟和金融控股集团三个阶段,我国尚处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销售代理阶段,银行保险的参与者—保险公司、代理人、消费者和监管者之间由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必然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就是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信息经济学等学科中的知识原理,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问题的研究上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文章对银行保险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概述;其次,回顾了银行保险的相关理论,并对国内外银行保险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了综述;再次,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内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第四,在结合银行保险发展实务的基础上对银行保险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博弈模型构建和分析,并给出结论;接下来从金融法制环境、监管环境、税收环境、人文环境等角度对西方国家银行保险发展经验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最后,根据模型结果和业务实际,对解决我国银行保险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给予解决方案。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构造的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效果和可行性,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解决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未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金融模式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亚利[5](2011)在《基于数理分析的保险业道德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代理市场出现了种种弊端,如:隐瞒投保人风险、故意做假保险单、误导投保人等。针对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频繁发生的现状,本文运用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主的信息经济学,研究探讨了保险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对保险业道德风险的成因的分析,发现一方面是由于保险人和保险代理人双方信息不对称,利益不一致等系统性原因;另一方面是保险人采用不合理的经营方式等技术性原因。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规避保险业道德风险。第一,将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人置于委托代理框架中,在保险人的产出函数为非线性函数的前提下,且分别在双方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建立了委托—代理数理模型,并分析了最优激励合约的特征。第二,分别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和动态委托—代理模型下,分析了保险人的查处行为和保险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并讨论了保险人防范道德风险的临界查处成本、查处空间和保险代理人的违规行为所得的收益及违规行为空间,最后给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具体措施。

张龙[6](2011)在《A公司渠道激励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环境在不断地改变,这对渠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此同时作为渠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营销渠道成员激励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确立厂商与渠道成员间持续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关系,形成战略同盟至关重要。持续地经常性地采取激励措施,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然而,如何吸引并激励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成为很多供应商渠道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返点、培训、广告支持等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被用来对代理商进行激励。但是,在一些厂商看来,这种针对代理商公司整体的激励措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落实到优秀的销售员。对于渠道成员的有效管理,现代管理更多地强调通过激励来营造整个渠道系统的和谐气氛,通过激励来调动渠道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渠道成员的有效激励,就成了几乎任何厂商渠道管理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IT厂商-A公司的营销渠道激励策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地对市场及渠道进行高效管理和激励成为当前IT行业各厂商的首要之急。而且,基于在当前经济危机环境下的渠道管理研究,希望能对同行业抵御危机起到帮助或启迪作用。

周利武[7](2011)在《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营销渠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保险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已成为银行和保险业提高利润率、开辟新市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最近几年,银行和保险公司逐步洞整经营结构,鼓励发展保障、期缴、长期性保险产品并探索推行传统寿险产品费率改革,强化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的平滑机制,从制度上加快了保障型、期缴产品的进程。本文从战略分析角度出发,运用环境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总结分析了在新的经营环境下、新的战略决策下银保营销渠道的发展现状、发展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力发展期缴业务的前提条件下,分析了银保营销渠道和期缴业务分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境外银保市场有关银保营销渠道建设与期缴业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总结和借鉴。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从银保营销渠道战略选择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分析了期缴业务对于银保渠道选择的重要性。通过对银保营销渠道的市场调研分析,创建了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渠道建设构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保营销渠道系统化运作模式,对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营销渠道作出了现实的选择。

李微微[8](2010)在《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银保合作、代理销售、监管制约等环节,各行为主体间的信息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导致误导销售问题频发,不仅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更动摇了保险业和银行业诚信经营的基础。本文从介绍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情况入手,阐述了误导销售问题将会带来的严重危害。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模型,研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在银保合作中、销售过程中、监督制约中所涉及的各行为主体彼此之间的博弈活动,结合沈阳银代市场的实际,分析导致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确保方案切实可行,本文对解决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建立了解决方案执行效果评价体系。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1)梳理了目前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总结了误导销售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2)将博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立足于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业务发展实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型,对不同市场行为主体之间在合作、销售、监管过程中的博弈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3)结合国内外银行保险发展经验,从深化银保合作机制、加强销售环节管控和强化监督制约等方面提出解决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的方案。(4)对解决方案的政策可行性、战略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建立方案执行效果评价体系。

刘宇[9](2010)在《偏误与矫正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问题探讨》文中提出我国的银行保险近几年异军突起,其主要合作方式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委托代理的浅层次合作,由于利润和分红水平差强人意,因此是一个低水平低效率高成本的扩张。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对影响银行保险发展的根本症结——手续费恶性竞争问题的深入研究,找出科学的规范措施来削弱银行保险手续费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银行保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银行保险手续费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现状进行考查,分析归纳当前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手续费问题的产生症因,并以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对手续费产生的根本症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国际规范银行保险手续费的经验及成绩,最后提出了规范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对策建议。

黄欢[10](2008)在《我国保险代理人欺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保险业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欺诈现象也愈加严重,其中保险代理人欺诈具有更广的危害性和更严重的社会影响。引致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的既有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有效性不足以及保险代理人市场定位不清等一系列现实的市场和制度因素,也有更深层次的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关系本身的因素。本文通过这两大方面因素分析,认为可以从市场和制度建设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委托代理关系本身入手,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结论同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出于既定的研究目的,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有关保险欺诈的研究文献做了梳理,为文章的后续写作做铺垫。第二章首先描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保险欺诈的各种形式,然后分析了保险欺诈的法律和经济学意义,同时从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保险欺诈约束的概念,最后构建了基于成本收益核算的博弈模型,并应用这一模型对保险欺诈现象的一般原因做了解析。第三章以保险代理人欺诈为分析重点,首先总结了我国保险代理人市场和保险代理人制度的相关特点,之后探讨了代理人欺诈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市场和制度以及委托代理关系本身两个方面论述了保险代理人欺诈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承接第三章分析结论,通过传统模型评述以及双重因素下长期动态激励均衡模型的建立对信息不对称下委托代理关系的内涵做了阐释,进一步解释了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最后一章提出了解决保险代理人欺诈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人激励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人激励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博弈分析的银行保险金融控股模式共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博弈分析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理论分析法
    1.5 主要可能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可能创新点
        1.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银行保险相关理论
        2.1.2 金融控股模式相关理论
        2.1.3 博弈论相关理论
        2.1.4 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理论
    2.2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综述
        2.2.1 协议代理模式
        2.2.2 战略联盟模式
        2.2.3 股权合作模式
        2.2.4 金融控股模式
第三章 金融控股模式下国内银行保险发展及相关要素分析
    3.1 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在国内的业务发展
        3.1.1 金融控股模式下的银行保险在国内出现的背景
        3.1.2 国内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
        3.1.3 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特征
        3.1.4 国内银行系保险公司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5 银行系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建议
        3.1.6 国内其他金融控股模式形式下的银行保险发展
    3.2 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合作的相关要素分析
        3.2.1 合作形式
        3.2.2 合作流程
        3.2.3 价值链
        3.2.4 博弈树
        3.2.5 各经济主体行为分析
    3.3 银行保险经济主体间合作因素分析
        3.3.1 银行保险保费产出模型
        3.3.2 银行母公司开展银保业务的战略层因素
        3.3.3 银行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的经济层因素
        3.3.4 银行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的非经济层因素
        3.3.5 监管及社会层因素
    3.4 银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和协议代理模式下银行保险异同比较
        3.4.1 从银行角度
        3.4.2 从保险公司角度
        3.4.3 从银行柜员角度
        3.4.4 从消费者角度
        3.4.5 从整体业务推动角度
        3.4.6 从监管角度
        3.4.7 从合作主体间利益分配角度
第四章 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保险经济主体的博弈分析
    4.1 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母公司与银行系保险公司及多家传统保险公司间的复杂委托—代理博弈分析
        4.1.1 银行母公司与传统保险公司间的单委托—代理博弈分析
        4.1.2 银行母公司与银行系保险子公司间的单委托—代理博弈分析
        4.1.3 银行母公司与银行系保险子公司及多家传统保险公司间的复杂多委托—代理博弈分析
    4.2 银行和保险公司与银行柜员间的二重委托—代理博弈分析
        4.2.1 银行保险业务中银行柜员委托—代理博弈背景分析
        4.2.2 银行保险业务中银行柜员二重委托—代理博弈类型分析
        4.2.3 柜员二重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建立与求解
        4.2.4 银行、保险公司、银行柜员等博弈主体行为讨论
    4.3 相关博弈结果的比较分析
        4.3.1 关于手续费分配问题的讨论
        4.3.2 关于银行母公司努力程度分配问题的讨论
        4.3.3 关于柜员激励问题的讨论
        4.3.4 关于柜员努力程度分配问题的讨论
第五章 银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下银保合作的共赢机制构建
    5.1 银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下银保合作共赢的行业表现形式
    5.2 银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下银保合作共赢机制构建的环境条件
    5.3 银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下银保合作共赢机制的构建
        5.3.1 共赢机制构建的利益分配机制建设
        5.3.2 共赢机制构建的行业制度保障机制建设
        5.3.3 共赢机制构建的社会制度保障机制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主要研究成果
        6.1.2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相关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委托代理在保险代理和薪酬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信息经济学概述
        1.1.1 信息经济学分类
        1.1.2 两类信息经济学在国外的发展
        1.1.3 我国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1.2 委托代理理论
        1.2.1 委托代理产生背景
        1.2.2 委托代理的研究内容
        1.2.3 委托代理的基本框架
        1.2.4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
    1.3 保险中委托代理的发展状况
        1.3.1 保险的发展状况
        1.3.2 保险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1.3.3 中国保险代理人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保险委托人和保险代理人的委托代理研究
    2.1 现行保险代理人的合同的理论分析
    2.2 对现行保险合同的改进
    2.3 引入质量努力变量的现实应用
        2.3.1 现行保险公司的的分配机制
        2.3.2 引入赔付率进入保险代理人的合同
    2.4 多阶段动态道德风险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险投资中投资员工的薪酬设计
    3.1 保险投资现状
    3.2 保险公司内投资部员工的激励
        3.2.1 现行投资部员工薪酬分析
        3.2.2 对员工薪酬的改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审视银保手续费困境——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言
二、模型建立
    (一) 二重委托代理模型
    (二) 模型演算
三、结果分析
    (一) 二重激励
    (二) 和直接激励的比较
四、结论和建议
    (一) 逐步废弃银保行业自律
    (二) 加快促进银保模式升级

(4)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1.2.1 银行保险的定义
        1.2.2 银行保险的特点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回顾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1.3 协同理论
        2.1.4 范围经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关于银行保险的研究
        2.2.2 国内外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2.2.3 我国学者关于保险销售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及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3.1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1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2 我国银行保险的内在特征
        3.1.3 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3.2 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3.2.1 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的成因
        3.2.2 我国银行保险参与主体特征及利益需求
        3.2.3 我国银行保险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的博弈分析
    4.1 模型假设
    4.2 模型构建及博弈分析
        4.2.1 我国银行保险市场的博弈分析
        4.2.2 对银行保险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的博弈分析
        4.2.3 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博弈分析
        4.2.4 对银行保险市场监管行为的博弈分析
第五章 西方国家银行保险的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
    5.1 基于金融法制环境的比较分析
    5.2 基于监管环境的比较分析
    5.3 基于税收环境的比较分析
    5.4 基于人文环境的比较分析
    5.5 西方国家银行保险发展的启示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推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6.2.2 推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学成果
致谢

(5)基于数理分析的保险业道德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委托代理理论综述
        1.3.2 我国保险代理人研究的综述
2 基本理论
    2.1 期望效用理论与风险态度
    2.2 委托—代理基本理论
        2.2.1 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
        2.2.2 委托—理论的分类
        2.2.3 道德风险问题的基本模型
    2.3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2.3.1 博弈的基本框架
        2.3.2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3 保险代理业的道德风险
    3.1 道德风险的表现
    3.2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3.3 道德风险加剧的原因
    3.4 道德风险的危害
4 基于非线性产出函数的激励机制模型
    4.1 模型的假设条件
    4.2 委托代理激励模型Ⅰ
    4.3 委托代理激励模型Ⅱ
    4.4 代理成本分析
        4.4.1 风险中性保险人的代理成本分析
        4.4.2 风险规避保险人的代理成本分析
5 保险代理业中道德风险的临界行为
    5.1 查处博弈矩阵
    5.2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下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
    5.3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下保险人查处行为
    5.4 动态委托代理模型下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
    5.5 动态委托代理模型下保险人查处行为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6)A公司渠道激励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研究现状的评析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A 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
    2.1 A 公司简介
        2.1.1 A 公司概况
        2.1.2 A 公司产品概况
    2.2 A 公司的经营环境
        2.2.1 国内行业现状
        2.2.2 A 公司竞争对手状况
        2.2.3 A 公司市场的未来发展及趋势
    2.3 A 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
        2.3.1 A 公司总体营销策略
        2.3.2 A 公司营销策略
        2.3.3 A 公司渠道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 公司营销渠道激励体系分析
    3.1 A 公司渠道管理概述
        3.1.1 渠道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3.1.2 A 公司渠道管理的设计与建立
        3.1.3 A 公司渠道成员的选择
    3.2 A 公司营销渠道激励体系现状
        3.2.1 总代理激励
        3.2.2 金牌代理激励
        3.2.3 经销商激励
    3.3 A 公司营销渠道激励体系诊断
        3.3.1 A 公司渠道激励体系的评估
        3.3.2 A 公司营销渠道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 公司渠道激励体系改进策略
    4.1 A 公司的营销渠道激励体系改进策略
        4.1.1 总代理激励政策
        4.1.2 金牌代理激励政策
        4.1.3 经销商激励政策
        4.1.4 其他形式的激励
    4.2 A 公司渠道激励体系自我评估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营销渠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国银保渠道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我国银保营销渠道概念辨析和界定
        2.1.1 银行保险的定义
        2.1.2 银保营销渠道的定义
    2.2 战略分析的理论基础
        2.2.1 战略分析的过程和内容
        2.2.2 环境分析
        2.2.3 SWOT分析
第3章 我国银保渠道及期缴业务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银保渠道发展的历史进程
    3.2 我国银保渠道发展现状分析
        3.2.1 我国银保渠道发展的现状
        3.2.2 发展现状的宏观环境分析
        3.2.3 SWOT态势分析
    3.3 我国银保期缴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3.4 我国银保渠道发展及期缴业务存在的问题
        3.4.1 银保架道发展存在的问题
        3.4.2 期缴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境外银保渠道发展与期缴业务经营策略借鉴
    4.1 境外银保渠道整合分析
        4.1.1 整合的轨迹
        4.1.2 整合的原则
    4.2 境外银保渠道发展与期缴业务经营的经验借鉴
        4.2.1 欧美国家的分析及借鉴
        4.2.2 香港地区的分析及借鉴
    4.3 境外银保渠道发展与期缴业务经营的启示
第5章 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渠道选择
    5.1 外部环境分析
        5.1.1 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5.1.2 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5.2 内部环境分析
        5.2.1 内部物质环境
        5.2.2 组织文化环境
    5.3 期缴业务对于银保渠道选择的SWOT分析
        5.3.1 优势分析
        5.3.2 劣势分析
        5.3.3 机会分析
        5.3.4 威胁分析
    5.4 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渠道现实选择
        5.4.1 主要目标、内容及原则
        5.4.2 银保渠道的市场调研分析
        5.4.3 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渠道建设构架模型
    5.5 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渠道系统化运作模式
        5.5.1 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渠道运营模式
        5.5.2 以全面转型应对新形势下银保新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2 沈阳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概述
    2.1 表现形式
        2.1.1 隐瞒经营主体
        2.1.2 隐瞒产品性质
        2.1.3 未如实说明保险合同事项
    2.2 主要危害
        2.2.1 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2.2 制约保险业稳健经营
        2.2.3 引发信任危机
3 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成因分析
    3.1 博弈主体及其行为假设
    3.2 银保合作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3.2.1 委托代理制
        3.2.2 考核激励机制
        3.2.3 约束机制
    3.3 代理销售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3.3.1 基于保险消费者层面的原因分析
        3.3.2 基于银行层面的原因分析
        3.3.3 基于保险公司的原因分析
    3.4 监管博弈分析
        3.4.1 基于保监局与保险公司间的监管博弈分析
        3.4.2 基于保监局与银行间的监管博弈分析
4 误导销售问题的解决方案
    4.1 完善银保合作机制
        4.1.1 深化银保合作
        4.1.2 改进考核激励机制
        4.1.3 完善约束机制
    4.2 加强销售环节管控
        4.2.1 培养理性的保险消费者
        4.2.2 规范银行销售行为
        4.2.3 强化保险公司内控
    4.3 强化监督制约
        4.3.1 加大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
        4.3.2 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5 方案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
    5.1 可行性分析
        5.1.1 政策可行性
        5.1.2 战略可行性
        5.1.3 经济可行性
        5.1.4 社会可行性
    5.2 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解决措施
        5.2.1 可能遇到的障碍
        5.2.2 解决措施
    5.3 建立方案执行效果评价体系
        5.3.1 基本原则
        5.3.2 评价体系的建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偏误与矫正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第1章 银行保险手续费一般概述
    1.1 银行保险手续费概念解读
    1.2 银行保险手续费的由来
    1.3 银行保险手续费的原则规定
    1.4 银行保险手续费的机制效应
第2章 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现状分析
    2.1 状况简介
    2.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3 症因索解
    2.4 根本症因的经济学分析
第3章 规范银行保险手续费的国际经验借鉴
    3.1 突破法规瓶颈
    3.2 优化合作模式
    3.3 丰富销售方式
    3.4 实施混业监管
第4章 规范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对策
    4.1 推动银行保险向深层次发展
    4.2 建立科学的经营机制
    4.3 强化银行保险监管措施
    4.4 加强保险同业自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0)我国保险代理人欺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文研究框架及不足
第二章 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与保险欺诈概述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
    第二节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保险欺诈形式
    第三节 保险欺诈解析
第三章 我国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险代理市场及保险代理人制度
    第二节 我国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
    第三节 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原因探析
第四章 双重因素下长期动态激励均衡模型
    第一节 前提假设
    第二节 保险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型和既有扩展模型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重因素激励模型
    第四节 双重因素下长期动态激励均衡模型分析
第五章 防范我国保险代理人欺诈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保险代理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加强各方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
    第三节 加强保险信用管理,提高失信成本
    第四节 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建立信息共享渠道
    第五节 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人激励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博弈分析的银行保险金融控股模式共赢机制研究[D]. 密其宝. 昆明理工大学, 2014(12)
  • [2]委托代理在保险代理和薪酬设计中的应用[D]. 董祥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3]审视银保手续费困境——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J]. 贺柳.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1(04)
  • [4]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 马丽娟. 西北大学, 2011(05)
  • [5]基于数理分析的保险业道德风险研究[D]. 高亚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1)
  • [6]A公司渠道激励策略分析[D]. 张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7]基于期缴业务的银保营销渠道研究[D]. 周利武. 湖南大学, 2011(05)
  • [8]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研究[D]. 李微微.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5)
  • [9]偏误与矫正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手续费的问题探讨[D]. 刘宇. 吉林大学, 2010(09)
  • [10]我国保险代理人欺诈问题研究[D]. 黄欢. 厦门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银行保险中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