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刊图书特色服务

浅谈报刊图书特色服务

一、报社图书特色服务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英[1](2020)在《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特色服务的立体化嵌入研究——以郑州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分析了特色服务嵌入的基础保障,并以郑州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模式,以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芸[2](202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文中提出移动互联技术的影响,新旧媒介此消彼长,媒介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也在快速转变。媒体融合背景下,建设移动新型主流媒体、重塑主流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成为我国媒体融合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媒体融合进入到深度融合阶段,都市报融媒体建设是我国完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探索具有充满张力的格局意义。研究以信息系统使用理论、关系营销理论、信息素养理论、媒介生态理论为依据,使用了定量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动了数据、模型、访谈、问卷等多重工具和手段,探讨都市报融媒体粘性的要素,以都市报的融媒体发展的视角回应对我国四级媒体融合发展布局的“中部力量”建设的思考。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是都市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维系用户、聚集用户的系统性战略,平台层面的粘性、产品层面的粘性、都市报从业者的融媒体素养、用户粘性是其粘性的构成要素。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反映了都市报融媒主体与用户基于价值连接的互动关系,都市报融媒主体与用户之间双向沟通、对用户需求了解和用户服务,他们为融媒产品的设计、制作、传播协同合作,他们在共生融合之中实现共赢。都市报融媒体以大数据技术驱动,赋能平台价值;平台之间的联动、协同发力和激发多层次的用户互动参与构建了平台粘性。都市报融媒产品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延伸价值和附加价值构建了产品粘性。都市报主体层面的融媒体意识、融媒体能力、融媒体知识、融媒体伦理与道德四个方面构成了都市报融媒主体的融媒体素养,人才的优势及其融媒体素养成为决定都市报融媒体市场竞争力的实质性因素。都市报融媒体的用户粘性是用户在使用都市报的多元融媒体传播平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持续使用行为,建立在用户的采纳开始,经过持续使用到粘性产生的行为演进过程,粘性的强弱反映着都市报和用户关系的强弱。研究以期望确认模型(ECM-ISC)为原型,构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都市报融媒体的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并通过持续使用意向影响粘性。满意度也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持续使用意向、感知转换成本、习惯均正向影响粘性。都市报融媒体可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对都市报融媒体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提升用户满意度,进而逐步形成依存感,形成粘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以深描我国都市报融媒体的运行现状,研究发现我国都市报在融合进程中希冀通过技术、产品、服务三个维度上对都市报的特质、功能形成延伸,给用户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感知,进而增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增强粘性。技术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从平台建设方面实现跨媒体、跨业务的融合,解决内容、用户和连接方面的问题;产品方面,发挥都市报不可替代的专业化生产优势,转型战略从原来的“媒介拓展”调整到优质内容生产的本位上来,将优质内容向移动端迁移;服务方面,整合都市报长期积累的资源,以综合化的媒体创新服务,开拓都市报的市场新空间。都市报的融合行进之路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移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技术、产品、业态、用户、体制机制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系统协调。我国都市报在融合过程中,要在增强自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提升路径,要在都市报融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连接为核心的基础上,确立优质内容生产本位、优化业务流程,社交化传播、激活用户“价值”,技术驱动、与内容传播融通共享,树立融媒体意识、创新管理机制。在国外报纸提升粘性、建立与用户的新型关系策略中,我国的都市报可以借鉴通过创新团队组建、编辑部重组进行高品质的内容生产,实现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探索会员制、付费制等模式,与用户关系强连接;多平台的智能化互动,构建新型关系,增强粘性;跨界融合、延长产业链。

廖荣君[3](2020)在《基于价值网的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研究 ——以深圳地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创新创业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众创空间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载体,在去过剩产能、盘活城市存量不动产和为创新经济发展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出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全国各地创业热情高涨,陆陆续续建设了一大批众创空间。随着众创空间的深入发展,其中很多众创空间单纯靠“二房东”收租,缺乏可持久运营的商业模式难以维持生计,众创空间领域开始频繁上演“倒闭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利好政策和市场驱动下,也催生了一批知名且能够长期盈利的众创空间,他们能够在市场激烈的环境竞争中长久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内运作成功的众创空间,尤其是深圳地区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力求探索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创新规律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对价值网、商业模式、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的相关资料和研究现状进行必要梳理,阐释众创空间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然后分析了众创空间发展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接下来选取了深圳地区三个众创空间当作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主要从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目标市场、企业价值网结构、收入机制、企业在价值网中的位置和竞合分析这六个方面去研究众创空间,并且将“价值网”这个概念引入到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的研究之中,其中价值主张、企业价值网结构、收入机制和竞合分析这三个要素是本文重点研究部分。通过对实证案例的研究,发现他们通过对价值主张设计、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价值网和选择有利的竞合战略实现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多样化和价值获取的多元化,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最后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对众创空间进行了评估,然后根据众创空间发展的环境和发展现状,结合案例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价值主张设计、构建价值网和竞合战略选择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填补目前学界在众创空间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研究的不足,同时也给深圳及我国其他地方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陈嵩阳[4](2020)在《人民网的产业化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网是由人民日报控股的上市文化企业,是中央党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人民网在20余年的发展中,以长远发展的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和产业布局,通过体制改革,不断应用新技术、科学布局产品线,合理运用资本,使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发挥党媒政治优势,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其它党媒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本文以人民网产业化实践为研究角度,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人民网的产业化实践,为其它党媒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前两部分对人民网产业化实践的外部环境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三、四部分,以宣传和服务为视角,从党政和社会服务两方面,对人民网的核心业务实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内容原创、内容审核、内容代运营、内容聚合分发、领导留言板、人民党建云以及人民体育、人民健康等,同时,从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服务、移动增值服务三方面分析了人民网盈利状况。第五部分,从顶层设计、宣传、服务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为其他党媒提供借鉴。

程大立,吴苏琴[5](2019)在《《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文中研究说明安徽省桐城市(县级市)图书馆是桐城派文献资源产生地、聚集地和保护地,对保护、传承、利用桐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图书馆志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记载,也是县域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缩影,更是爱馆敬业、无私奉献图书馆精神的写照。《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全面、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以县级图书馆职能、作用、贡献为主线,以重大和重要事件为中心,系统展示桐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突出服务"三农"的县域特色、传承优秀文化的地方特色、开展技术创新的时代特色,为县级图书馆和文化事业发展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烨[6](2019)在《颠覆式创新理论视域下的报业转型 ——以新京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字时代,面临颓势的报业正探索多样化的转型路径以实现转型。借用熊澄宇教授(2006)的话:“所有的媒介都将向电子化和数字化靠拢”,我国传统媒体开始依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不断革新信息产品,丰富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但是,纵观我国报业市场,用户群体依然不断被来自社交媒体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巨头所分食,广告面临断崖式地下滑,传统的盈利模式也不再适用。传统媒体纷纷找寻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颠覆式创新理论原是由经济管理学领域的克里斯汀森教授提出,旨在解释上世纪90年代美国硬盘行业内企业跌宕更新的情况,后被引用至新闻传播学界。学者们认为,传统报业可以通过借用颠覆式创新理论中的内在逻辑而完成数字化转型,巩固其市场地位。新京报,自2003年进入北京市场起,短短十六年间,从一个当初并不被看好的媒体企业,快速成长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先锋。新京报是我国都市类报纸的代表,其转型的路径以及其转型背后的逻辑,代表了我国这一类报纸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方向。通过回顾新京报的转型历程,本研究认为新京报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与趋势,符合颠覆式创新理论的整体逻辑。据此,本文将尝试结合颠覆性创新理论,从技术、商业模式和价值网络三个维度出发,以我国报业转型中的北京都市类报纸代表——新京报为个案研究对象,实地调研与分析新京报创刊以来的历史背景、发展理念、操作实践与转型路径等方面的内容,总结新京报在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其他都市类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有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框架、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梳理与总结颠覆式创新理论、都市类报纸面临的困境以及新京报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研究经验。第三章围绕“技术颠覆”这一主题,从新闻生产的三个环节:采集、加工与分发,展现技术驱动下新京报新闻生产的变革,试图勾勒出新京报的技术图谱。第四章为传媒环境转变下的“商业颠覆”,分别从“广告定制与线下活动”、“版权合作”以及“传媒+资本”这三方面阐述新京报经营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第五章围绕新京报“价值网络的更新与扩张”,论述新京报作为媒体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历程与市场表现。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本研究认为颠覆式创新理论贯穿新京报转型全过程,通过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其价值网络地不断更新与发展,新京报已经将自身打造成为极具多元化、本土化、智能化的资源整合商与服务商。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中的创建小型独立机构、塑造企业文化等内容都为我国报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性意见。借助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红利,都市类报纸将再次迎来黄金时代。

刘晓霞[7](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第一所近代图书馆开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上海密切相关。以上海为中心传播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开始新式分类法、卡片目录、巡回文库、邮借服务等新式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的实践。本文在对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按照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阐释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历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公立图书馆和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变化。我国的藏书机构由来已久,但“图书馆”却是一个舶来品,它的产生伴随着古代藏书楼的衰落与近代西方图书馆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本章分析了清末战乱和封建社会解体致使藏书楼的衰落,而西方传教士对近代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传播及在国内的实践、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和创建图书馆的初步尝试所引发的近代图书馆的诞生。主要表现在由藏书楼的重藏轻用到图书馆的公开开放,馆藏也由四书五经的典籍收藏向通俗性、实用性等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内容转变。图书馆不仅保留了藏书楼的文献与文化保存功能,更注重公开、公用。第二章研究初创时期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其中主要有外侨和上海文化精英及官商作为首批创建人的努力,外侨创建了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并在国内传播了西方近代公共图书思想,但其影响有限,仅在外侨社会。而文化精英和官商所创建的图书馆真正为国人服务,在上海产生了较大影响。初创时期的上海近代图书馆服务主要表现为对公众开放,变重藏为重用,从馆藏内容、规章制度、文献组织方式、服务方法等各方面体现图书馆的开放姿态;从藏书楼关注藏书本身转向关注读者,各个类型的图书馆开始从读者角度出发思考图书馆的运作与发展,与读者相关的服务在逐步发展。虽然存在服务内容单一,空间有限等不足,但整体而言,起点较高。第三章论述民国成立至“八·一三”之间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这一阶段是上海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期。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图书馆进行详细统计,得出期间先后创建图书馆330余所。并分阶段对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全面展开,基础到馆借阅服务和延伸至馆外的邮借、巡回文库、分馆、送书上门、续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相互补充,构成图书馆服务网络,并利用馆藏和馆员的专业知识开始开展参考咨询和阅读推广服务。第二是公共文化展览成为图书馆界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展览内容和主题多元化,充分显示展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作用。第三是文化演讲服务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时尚,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地位和图书馆为吸引读者、提升社会知名度而做的努力。第四章,抗战期间和战后上海近代图书馆艰难的公共文化服务。陈述“一·二八”事变对东方图书馆的毁灭,“八·一三”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严重破坏。研究抗战期间图书馆界的抗日救亡及对文献的保护,分析其公共阅览服务与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并研究战后图书馆所形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学术研究服务及为迎接上海解放所作的努力。第五章,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并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以公立图书馆中工部局公共图书馆和上海市图书馆为代表,私立图书馆中的上海通信图书馆和申报流通图书馆为代表,概述其创办和发展过程,详述其服务,并对服务成效作简要评述。最后对四个案例加以比较分析。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百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现今图书馆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启示。本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该过程融合了时代发展特色,具有较为典型的时代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缺失,以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为主。私立图书馆承担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直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方才出现并发挥一定作用,战后才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始终发挥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从图书馆建设方式来看,社会捐助在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来看,上海近代图书馆均各有不同,总体上呈现出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诸多服务理念与服务举措较为先进,是上海图书馆事业繁荣发达的标志,也是图书馆人职业精神的体现和勇于追求的成果。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图书馆界正在热烈探讨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展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展示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变化与进展,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关启示,这对于当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与以往仅关注上海近代个别图书馆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首次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系统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力求全面展示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不但有助于了解和掌握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状况,弥补学术界对于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相关启示,指导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张玉莲[8](2018)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之实践初探——以山东诸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浅述了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是遵循平等原则、保障文化平等权的具体体现,通过实践从图书馆的职责和弱势群体知识需求等方面阐明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开展特色服务的重要性及实效性措施,提出了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思考。

张永耀[9](2018)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读者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个案》文中认为目前,全民图书阅读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读书的重要性,而在社会各界都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视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家斥资设置了专供视障人士阅读和休闲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和丰富他们的生活。截止今年,我国视障人士已经达到1732万,还有很多视力受损但没有达到法定残疾标准的人群没有算在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障碍阅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视障人士读者可选择阅读的方式以及工具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只能利用听的阅读方式,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用可触摸的盲文书籍进行阅读,盲用辅助设备的供应对视障人士读者而言更是如虎添翼,曾经因为看不见而影响的学习、出行等都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在视障人士读者足不出户也可以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视障人士读者若想更好的阅读,只依靠自身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论文通过对辽宁省图书馆的视障人士读者所开展的阅读服务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找到现有服务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各大图书馆开展视障人士阅读服务有更好的借鉴作用。论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调研辽宁省图书馆,了解我国辽宁省图书馆对于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活动的状况,分析问题所在,在相关理论及实证基础上,完善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服务,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提出一定的实施策略。论文首先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后,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在对论文的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进行介绍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从描述性统计,视障人士的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需求,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和图书馆阅读推广优化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辽宁省图书馆开展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服务优化的原则和路径,并从提升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地位,加强对视障人士读者的关注,挖掘多元化的推广渠道和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服务的具体实施策略。

李晓妍,徐军华[10](2018)在《基于新闻报道探讨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查阅关于研究新闻媒体对图书馆社会形象报道的文献,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公众和媒体的视角分析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形成和维系。文章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提升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丰富馆藏,打造特色品牌、适应环境,挖掘服务亮点、积极沟通,建立良好合作以及加强培养,创新宣传方式等。

二、报社图书特色服务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报社图书特色服务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特色服务的立体化嵌入研究——以郑州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1.1 时代背景
    1.2 重大意义
2 特色服务嵌入的基础保障
    2.1 大众传播理论
    2.2“使用与满足”理论
    2.3 特色服务嵌入的立体化建构模式
3 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模式创新展望
    3.1 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3.2 构建特色服务空间
    3.3 注重读者需求导向
    3.4 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3.4.1 纸质文献资源。
        3.4.2 电子文献资源。
    3.5 融入现代科技
    3.6 树立特色品牌意识
    3.7 培育特色服务力量
4 结语

(2)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都市报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融媒体研究
        1.2.4 关于粘性影响因素和粘性机理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阐释
    2.1 融媒体的界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1 融媒体的界定与内涵
        2.1.2 融媒体相关概念辨析
    2.2 粘性的界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2.1 粘性的界定与测量
        2.2.2 粘性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系统使用理论
        2.3.2 关系营销理论
        2.3.3 信息素养理论
        2.3.4 媒介生态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3.1 都市报融媒体的特质及其与资讯类平台差异
        3.1.1 都市报融媒体的特质
        3.1.2 都市报融媒体与资讯类平台的差异
    3.2 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构成要素
        3.2.1 平台层面
        3.2.2 产品层面
        3.2.3 传播主体层面
        3.2.4 用户层面
    3.3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构成要素的结构与相互作用
        3.3.1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构成要素的结构
        3.3.2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都市报融媒体的用户粘性分析
    4.1 相关理论基础
    4.2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2.1 模型构建
        4.2.2 变量构念与假设提出
    4.3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4.4 样本数据及处理
        4.4.1 《钱江晚报》融媒体用户粘性影响因素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4.2 问卷信度、效度
    4.5 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粘性视角下都市报融媒体运营现状与案例考察
    5.1 粘性视角下都市报融媒体运营现状
        5.1.1 都市报融媒产品运营
        5.1.2 都市报融媒平台运营
        5.1.3 都市报及其从业人员的融媒体素养
    5.2 技术驱动型: 《钱江晚报》
        5.2.1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传播和服务平台
        5.2.2 垂直化、精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优质资源整合
        5.2.3 创新管理机制,助力提升产品的自我迭代能力
        5.2.4 个性化推荐、智能化互动,增强用户活跃度
    5.3 创新优质融媒产品型: 成都商报
        5.3.1 借力纸媒,打造区域新媒体集群
        5.3.2 内容为王,重视原创新闻
        5.3.3 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5.3.4 打造社群聚合平台,突出用户互动服务
    5.4 定制化、综合化媒体服务型: 安徽生活网
        5.4.1 综合平台+垂直账号全面布局,构建新媒体集群
        5.4.2 瞄准用户痛点,重点打造精细化、垂直化的城市生活服务
        5.4.3 联合多业态资源,提升品牌效应
        5.4.4 打造互动性的品牌主题活动,建立与用户的持久连接
    5.5 国外报纸融合转型的启示与借鉴
        5.5.1 跨界融合,向入口平台转型
        5.5.2 重组编辑部,深耕高品质内容
        5.5.3 付费制、会员制、订阅制等多种模式,以服务与用户强连接
        5.5.4 多平台的智能化互动,构建新型与用户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提升策略
    6.1 以建设综合智慧平台为支撑,优化业务流程
    6.2 以优质内容生产为本位,提升都市报融媒体品牌影响力
    6.3 以融媒体意识为贯穿,创新管理机制
    6.4 以用户参与为中心,激活用户“价值”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基于价值网的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研究 ——以深圳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一节 价值网相关研究
    第二节 商业模式相关研究
    第三节 创客空间相关研究
    第四节 众创空间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众创空间相关概念阐释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创客
        (二)创客空间
        (三)众创空间
        (四)研究对象界定
    第二节 价值网
    第三节 商业模式
    第四节 基于价值网的商业模式
    第五节 协同创新
第四章 众创空间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现状
    第一节 宏观背景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发展现状
        (一)众创空间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众创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基于价值网的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分析
    第一节 柴火创客空间
        (一)价值主张
        (二)目标市场
        (三)企业价值网结构
        (四)收入机制
        (五)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
        (六)竞合分析
    第二节 开放创新实验室
        (一)价值主张
        (二)目标市场
        (三)企业价值网结构
        (四)收入机制
        (五)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
        (六)竞合分析
    第三节 腾讯众创空间(深圳)
        (一)价值主张
        (二)目标市场
        (三)企业价值网结构
        (四)收入机制
        (五)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
        (六)竞合分析
第六章 众创空间效益评估和发展对策
    第一节 效益评估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价值主张设计
        (二)构建价值网
        (三)选择竞合战略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附件

(4)人民网的产业化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核心概念阐释
        0.2.1 党媒
        0.2.2 网络新闻媒体
        0.2.3 产业化
        0.2.4 盈利模式
    0.3 人民网简介
        0.3.1 人民网基本情况
        0.3.2 人民网产业发展历程
    0.4 相关研究
    0.5 研究方法
1 人民网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1.1 政治环境
    1.2 经济环境
    1.3 社会环境
    1.4 技术环境
2 人民网产业化实践的可行性
    2.1 人民网具有的价值
        2.1.1 政治价值
        2.1.2 品牌价值
        2.1.3 平台价值和传播价值
        2.1.4 资本价值
    2.2 人民网具有的优势
3 党政服务:人民网产业化的核心业务
    3.1 以服务为核心,为党政企提供多层次的内容业务服务
        3.1.1 内容原创业务
        3.1.2 内容代运营业务
        3.1.3 内容风控业务
        3.1.4 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3.2 根据自身特点,打造核心业务产品
        3.2.1 打造“领导留言板”,提供政务服务
        3.2.2 打造“人民党建云”,提供党务服务
        3.2.3 打造舆情研究平台,为政企提供舆情分析服务
4 社会服务:人民网产业化重要盈利模式
    4.1 深度融入其它行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4.1.1 进军体育行业—人民体育
        4.1.2 进军医疗行业—人民健康
    4.2 人民网主要盈利分析
        4.2.1 信息服务
        4.2.2 广告及宣传服务
        4.2.3 移动增值服务
5 结语:人民网的产业化实践经验及对其他党媒的借鉴
参考文献
致谢

(5)《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县级图书馆志编写现状
2《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意义
    2.1 揭示规律,资政辅治
    2.2 凝炼精神,发展创新
    2.3 传承文化,增强自信
3《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思想与原则
    3.1 人民中心,时代主题
    3.2 尊重史实,全面客观
    3.3 述而不论,意蕴其中
4《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内容与方法
    4.1 体例安排,内容设计
    4.2 事以类聚,横排竖写
    4.3 隐时显事,详今略古
    4.4 广集材料,精心剪裁
    4.5 重点展示,特色彰显
        4.5.1 县域特色:服务“三农”文化建设
        4.5.2 地方特色:传承优秀地域文化
        4.5.3 时代特色:积极开展技术革新

(6)颠覆式创新理论视域下的报业转型 ——以新京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颠覆式创新理论:技术、商业模式与价值网络
    第二节 都市类报纸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新京报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章 技术“颠覆”:新京报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新闻采集方式的技术改进
    第二节 新闻加工模式的技术变革
    第三节 新闻分发渠道的技术开拓
第四章 商业“颠覆”:新京报经营模式的创新
    第一节 广告定制与线下活动
    第二节 版权合作
    第三节 创客活动
第五章 价值主张“颠覆”:新京报价值网络的演变
    第一节 竞争进入市场:精英化、高端化、专业化
    第二节 产品迭代更新:数字化、深度化、社交化
    第三节 合作拓展融合:移动化、平台化、共享化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颠覆式创新理论贯穿新京报转型全过程
    第二节 新京报转型实践具有普遍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五、概念说明
第一章 从藏书楼向图书馆的变迁
    第一节 藏书楼的衰落
        一、战争对藏书楼的破坏
        二、封建社会解体对藏书楼的冲击
    第二节 近代图书馆的诞生
        一、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二、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
        三、国人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初期尝试
    第三节 从重藏轻用到公开开放
        一、重藏轻用
        二、从封闭到开放
        三、从服务精英到服务公众
第二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初创
    第一节 外侨创立的图书馆
        一、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二、“上海图书馆”
        三、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
        四、圣约翰大学图书馆
    第二节 文化精英和官商创建的图书馆
        一、文化精英创建的图书馆
        二、官商创办的图书馆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的早期公共文化服务
        一、面向公众
        二、拓展服务
第三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
    第一节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一、图书馆建设的有利条件
        二、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三、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一、公共阅览的全面展开
        二、公共文化展览遍地开花
        三、文化演讲服务盛行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上海的图书馆事业
    第一节 日军侵略对图书馆的破坏
        一、“一·二八”事变与东方图书馆的损毁
        二、抗日战争中图书馆的破产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一、积极开展阅览服务
        二、举办各种文化及学术活动
        三、收集保存文献、保护传承文化
    第三节 战后(1945-1949 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兴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学术研究服务
        三、迎接服务新转型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特色个案研究
    第一节 公立图书馆
        一、专为英美外侨服务的工部局公共图书馆
        二、为上海公众服务的上海市图书馆
    第二节 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
        一、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上海通信图书馆
        二、为平民服务的申报流通图书馆
    第三节 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之实践初探——以山东诸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
2. 图书馆对社会弱势群体开展特色服务的重要性
    2.1 为弱势群体服务体现图书馆平等原则
    2.2 为弱势群体服务保障文化平等权,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2.3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图书馆的职责
    2.4. 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
3. 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几项实效性措施
    3.1 开展盲人弱视群体服务
        3.1.1. 市图书馆“盲人有声读物室”服务
        3.1.2智能阅读器深入到社区服务
    3.2 针对青少年开展服务
    3.3 针对老年人开展服务
    3.4 针对农民工开展服务
4. 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思考
    4.1加大经费力度, 扩大宣传
    4.2提升服务水平, 吸引更多弱势群体积极到图书馆
    4.3加强馆员培训, 提高馆员服务水平

(9)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读者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本文的启发
    1.4 论文思路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1.4.1 论文思路
        1.4.2 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与难点
第2章 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服务概述
    2.1 主要概念
        2.1.1 公共图书馆的界定
        2.1.2 视障人士的界定
        2.1.3 阅读推广及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概念
        2.1.4 视障人士与阅读推广服务的关系
    2.2 相关理论及其必要性
        2.2.1 阅读推广相关理念
        2.2.2 图书馆开展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2.3 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服务
        2.3.1 多元化的服务以及阅读的能力
        2.3.2 服务体系
        2.3.3 视障人士阅读推广保障服务
第3章 辽宁省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调查
    3.1 问卷设计
    3.2 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问卷发放
    3.3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视障人士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需求分析
        3.3.3 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分析
        3.3.4 图书馆阅读推广设备和信息资源分析
    3.4 小结
    3.5 辽宁省图书馆开展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不足
        3.5.1 服务理念有待提高
        3.5.2 经费不足制约服务革新
        3.5.3 图书馆服务缺乏一定的层次性
        3.5.4 与外界的合作交流不足
        3.5.5 阅读推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第4章 辽宁省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服务优化
    4.1 服务优化的原则
    4.2 服务优化的路径
        4.2.1 丰富视障人士阅读资源,奠定阅读推广基础
        4.2.2 创新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服务措施
    4.3 辽宁省图书馆视障人士阅读推广服务的实施策略
        4.3.1 提升视障人士阅读推广的地位
        4.3.2 加强对视障人士读者的关注
        4.3.3 挖掘多元化的推广渠道
        4.3.4 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价体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新闻报道探讨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
2 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
    3.1 样本计量分析
    3.2 基于关键词频次的主题分析
4 讨论与建议
    4.1 丰富馆藏, 打造特色品牌
    4.2 适应环境, 挖掘服务亮点
    4.3 积极沟通, 建立良好合作
    4.4 加强培养, 创新宣传方式

四、报社图书特色服务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特色服务的立体化嵌入研究——以郑州图书馆为例[J]. 王海英.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11)
  • [2]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D]. 李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3]基于价值网的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研究 ——以深圳地区为例[D]. 廖荣君. 深圳大学, 2020(10)
  • [4]人民网的产业化实践研究[D]. 陈嵩阳. 辽宁大学, 2020(01)
  • [5]《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J]. 程大立,吴苏琴.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04)
  • [6]颠覆式创新理论视域下的报业转型 ——以新京报为例[D]. 王烨. 深圳大学, 2019(09)
  • [7]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D]. 刘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8]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之实践初探——以山东诸城为例[A]. 张玉莲.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论文集, 2018
  • [9]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人士读者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个案[D]. 张永耀.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基于新闻报道探讨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J]. 李晓妍,徐军华.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报刊图书特色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