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调压力安全设计探讨

室内空调压力安全设计探讨

一、房间空调器压力安全设计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韩祥涛[1](2020)在《R290房间空调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变工况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愈加严峻且制冷剂替代已进入“基加利修正案”时间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制冷性能优良的环保工质,R290很可能成为未来房间空调器常用制冷剂,且当前房间空调器主要采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为了推进R290在房间空调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有必要对R290专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展开变工况特性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将R290和目前国内房间空调器常用制冷剂进行热力学性质、经济性和物性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并分析了它们各自在空调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循环性能;同时,对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进行了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最后,搭建了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台,分别研究在压缩机吸气温度15~41℃、压比2.67~3.85、蒸发温度3~12℃、过冷度4.3~12.3℃变工况范围内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越高,功率越低,而压缩机制冷量、COP、排气温度、电效率、综合效率系数的值越大,容积效率基本不随吸气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对于变蒸发温度工况,压缩机制冷量、功率、排气温度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压缩机COP、容积效率、电效率及综合效率系数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变压比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随压比的升高而升高,功率在变冷凝压力工况下随压比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变蒸发压力工况下随压比的升高而缓慢降低,压缩机制冷量、COP、容积效率、电效率以及综合效能系数均随压比的增大而减小;变过冷度工况下,过冷度的增加使制冷量及COP升高而对容积效率、电效率以及综合效率系数等性能参数没有影响。此外,根据实验结果,对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性能优化提出建议并通过压缩机专用设计模拟软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减薄缸盖排气阀座以及降低气缸高度均会使压缩机性能得到提升,而对于排气孔直径大小则需要探寻最优值以使压缩机性能达到最优。

巨福军[2](2019)在《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热泵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鉴于传统的热泵工质HCFCs和HFCs已被禁用或逐步淘汰,寻找合适的零ODP和低GWP的替代工质成为热泵热水器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零ODP和低GWP的R744混合工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混合工质的优选和混合工质热泵热水器系统的稳态与瞬态特性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基于环境性能、安全性能、热力学性能、传输性能和溶油性能等工质特性的综合分析,对备选的混合工质R744/HCs和R744/HFOs进行了初步优选,获得了适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四组R744混合工质及其对应的浓度区间分别为R744/R290(0/10035/65)、R744/R1270(0/10030/70)、R744/R1234yf(0/10040/60)和R744/R1234ze(E)(0/10045/55)。利用构建的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预测模型预测了初步优选出的四组R744混合工质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循环性能,以进一步实现对其理论优选。通过综合比较制热COPth、制热量和冷凝压力等系统循环性能,发现R744/R290在优势浓度区间5/9520/80内是最具潜力的热泵热水器用替代工质,尤其是R744/R290(14/86),其对应的制热COPth和制热量均较R22系统明显占优。基于设备的选型和换热器的设计,设计和搭建了R744/R290直热式热泵热水器实验装置。依托该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充注浓度和热汇温升对R744/R290热泵热水器系统的稳态循环性能和换热器中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和高温工况下,R744/R290的最优充注浓度均为12/88,其制热COPex和制热量均明显优于R22系统,因此,R744/R290(12/88)(本文简称为Mopt)是热泵热水器系统中最合适的替代工质;热汇温升对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制热COPex有显着影响,但对其制热量的影响并不显着;在研究的热汇温升范围内,相较于R22系统,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制热COPex和制热量均显着提升,而其排气温度则显着降低。结果还表明,Mopt替代R22使用时显着提升了热泵热水器的系统能效,其主要归功于冷凝器中换热流体间的温度匹配水平的明显改善导致的冷凝器?损失的显着降低,同时充注浓度和热汇温升均会显着影响冷凝器中换热流体间的温度匹配水平;冷凝器中传热窄点的位置迁移不受充注浓度和热汇温升的影响。对标准工况下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常规启停特性开展了实验探索。结果发现,启动方式对常规启动过程中启动性能参数的启动时间均有显着的影响。常规冷启动和热启动过程中的系统启动时间均较长,尤其是前者。在两种常规启动过程中,启动方式对排气温度、阀前温度和吸气温度的变化趋势均有显着影响,但对其他启动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的影响均不显着。常规冷启动过程中的最低吸气压力较常规热启动过程明显降低。在常规停机过程中,所研究的两个高压侧和两个低压侧的压力呈现出两两相似的变化趋势,而所研究的不同位置的温度则均呈现出显着不同的变化趋势。为了解决常规冷启动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启动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热汇流量阶跃的快速启动方案,并实验研究了热汇流量阶跃对标准工况下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快速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所提出的快速启动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热汇流量阶跃比使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在快速启动过程中获得最短的系统启动时间,且其较常规冷启动过程显着缩短,因此,采用热汇流量阶跃的方法实现系统的快速启动是可行的;相较于常规冷启动过程,热汇流量阶跃比会显着影响快速启动过程中启动性能参数的启动时间。与常规冷启动过程相比,热汇流量阶跃对排气温度和阀前温度的变化趋势的影响均不显着,但对其他快速启动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均有显着影响。快速启动与常规冷启动过程中的最低吸气压力间的差异较小。

阮建高[3](2019)在《基于降膜冷凝技术的R290房间空调器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明确世界各国对HFCs削减的时间表后,制冷剂替代工作迫在眉睫。R290制冷剂由于优越的环保性,成为了房间空调制冷剂的热点替代物,但因其易燃易爆,存在制冷剂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为保证使用安全,需对空调器进行重新设计,减少R290的充灌量。研究发现,冷凝器中的制冷剂积存量在整个空调系统中占比最大,对冷凝器进行优化是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建立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积存量模型,分析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积存特性,提出了采用降膜冷凝技术以减少制冷剂充灌量,并针对1 HP房间空调器展开应用研究。首先对竖管降膜冷凝器的热分布性、换热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冷凝器存在的缺陷。优化竖管降膜冷凝器的管程结构,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性能,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最后设计加工1 HP降膜冷凝空调器,在焓差实验室中对降膜冷凝空调器、普通空调器的充灌量及制冷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竖管降膜冷凝器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效果显着,R290制冷剂充灌量由400 g降到了290 g,减少了27.5%,满足安全要求;在额定制冷工况下,降膜冷凝空调器的制冷量为2690 W,COP为3.55,较原空调器分别提高了0.98%和5.97%,达到了国家二级能效。因此,采用降膜冷凝技术的R290房间空调器能同时满足安全要求和能效要求,为R290在房间空调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唐唯尔[4](2018)在《R290在房间空调器和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使得绿色环保的R290(丙烷)制冷剂逐渐成为制冷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R290拥有着优良的热力学特性,但是易燃易爆的缺点却成为了推广的主要障碍,因此亟需解决在R290替代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文以中国房间空调器和热泵行业的R290替代为背景,分析讨论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对R290在1-3HP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和5HP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中应用的性能以及发生泄漏后的浓度分布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系统内的温度压力、泄漏口的形状面积、环境风速等参数对R290发生管道泄漏后浓度分布的影响。使用一种全新的QLNM方法,对不同工况下R290在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各组件中的质量分布规律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空调开机时约62%70%的R290制冷剂分布在冷凝器中,停机后制冷剂则会向蒸发器中进行迁移,此时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质量分布占到了充灌量的66%73%。以此为基础,论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实际情况下1-3HP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发生泄漏后的室内R290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发生制冷剂泄漏事故后,房间内R290浓度超过LFL的区域只会集中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正下方,空调器内的充灌量以及泄漏孔的直径对室内浓度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制冷剂质量分布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在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室内机和室外机液体连接管处安装常闭型电磁阀的方法,有效地延缓了制冷剂在停机后向室内机的迁移,降低了R290的泄漏速度以及发生泄漏事故后的火灾隐患。通过对5HP风冷热泵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测试,使热泵系统的最佳充灌量降低至了1.3kg,满足了EN 378等国际相关标准的要求。针对1.3kg R290在热泵系统中发生泄漏后机组内外浓度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热泵周围区域只有在贴近地面处会出现浓度超过LFL的情况,热泵的摆放位置和泄漏孔高度对R290的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热泵内部的电控柜内,则会长时间出现R290浓度超过LFL的情况。

黄文宇[5](2017)在《基于压缩机热平衡的房间空调器现场性能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间空调器是典型的直接膨胀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其实际运行性能一直受到用户、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关注,然而至今国际上尚无成本合理、操作简便、精度良好的现场性能检测设备,导致难以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进行大量监测评估。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房间空调器现场性能测试的实现方法并研发其测量装置,对于把控房间空调器等直接膨胀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推动其节能控制和故障诊断的技术进步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空气源热泵性能测量原理和现场测试技术要求的综合分析,阐明压缩机热平衡法是实现房间空调器现场性能测试的可行方法,分析指出空调器现场性能测量仪可采用“功率+温度+压力+含油率”(WTPO)、“功率+温度+压力”(WTP)和“功率+温度”(WT)三个层次的传感器设计方案,据此可研发针对既有空调器的第三方性能测量仪和内置在线性能检测功能的房间空调器;(2)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给定精度下房间空调器WTPO、WTP、WT三个层次性能测量仪的传感器精度分布和成本代价。重点讨论了在WT方案中,单级压缩循环变速空调器在制冷与制热、高频与低频等条件下,含油率的估测、采用温度传感器替代压力传感器时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对空调器性能测量精度的影响程度和提高测量精度的技术途径;(3)在焓差实验室内考察性能测量仪测量单级变速空调器的稳态和动态性能的精度。通过实验,研究WTPO、WTP、WT三种层次的性能测量仪对单级压缩房间空调器制冷(热)量的测量精度,并分析在实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结合实测结果,进一步探讨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减少温度传感器数量的可行性;(4)根据压缩机热平衡法测量原理,开发出空调器现场性能检测仪软件,并与企业合作研发出采用2个功率传感器和13个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单级压缩循环房间空调器的第三方性能测量仪。在焓差实验室内对一台单级压缩分体壁挂式变速空调器在不同频率以及不同室内外温度共40个制冷与制热工况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性能测量仪在95%的工况下其精度可达到±11%以内。

邢利[6](2017)在《R410A变频房间空调器优化设计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房间空调器在现代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中的普及率逐年提升,其能耗在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值也不断提高。高效节能空调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但同时会增加购买费用。目前,能效等级不同的房间空调器之间的价格相差一两千元,消费者单纯的通过节省电费很难回收“价差成本”。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空调器在安全使用年限内的总成本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房间空调器的设计时以高效能为优化目标有时并不是最可取的方案,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房间空调器在市场上才是最受消费者所欢迎的。本文首先根据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然后对房间空调器进行设计计算。在相同的额定冷负荷下,空调器在不同的设计参数下有着不同的结构尺寸,因此厂家所需支出的初投资也是不相同的。同时,每台房间空调器并不是一直处于额定工况下运行。当室内外温度和风速发生变化时,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参数也会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建立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得到并分析了非设计工况下空调器制冷量、制热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运行功率、电子膨胀阀开度、制冷制热性能系数等参数随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室内风速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最小生命周期成本为优化目标。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初投资由房间空调器的结构尺寸决定,运行费用由房间空调器的运行能耗决定。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不限于成本定价法而引入了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2)应用了新型制冷剂R410A和小管径换热管来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设计计算;3)针对各部分负荷工况而不仅仅限于额定负荷工况来计算空调系统在制冷和供热时的运行能耗,进一步精确了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在本文所设计的130台房间空调器中取得的最小生命周期成本为31123元,此时对应的房间空调器的额定蒸发温度为9℃,额定冷凝温度为50℃,室外换热器换热面积为5.88m2,室内换热器换热面积为8.92 m2。本次研究为空调器的优化设计和成本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数依据和理论基础。

白韡[7](2016)在《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及除霜模式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房间空调器2015年产销量达1.2亿套,占全球产量的90,居世界第一。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保有量近5亿台,用电量约占总电量的30%。现今环保、节能已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世界各国对于空调能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产品性能和能效,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引导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各空调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开发更加节能高效的空调器,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有效提升空调能效的研究愈发迫切和重要,对我国房间空调器产业和全球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热泵型空调器产品占比已近80%且在不断增加,我国空调普及率最高的长江流域,冬季低温高湿的环境使得空调制热运行时更易结霜,霜层的加厚会使得空调制热能力衰减,而除霜过程又会造成房间温度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因此,从舒适性和节能角度考虑,热泵结霜和除霜是急需改善和优化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现有机型测试和仿真模拟,寻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效提升能效和除霜舒适度的低成本改进方案:优化室外机换热器冷媒分配,采用R32环保制冷剂,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提升能效;研究制热不停机除霜优化模式。采用合适的方法最高可提升APF 6.02%。蓄热除霜模式实现除霜期间室内空气温度波动从传统四通阀换向除霜的8.1度降到3.1度。

梁志豪[8](2016)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研究对空调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持续长久节能有着深远的意义,课题研究房间空调器的长效性能影响因素,对房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识别,探讨空调器长期运行中的参数设置及控制优化方法,提高空调器在长期运行中的节能潜力。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实验测试的方法收集到大量与房间空调器运行性能相关的数据,用以分析空调器长效性能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长期运行数据是空调器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状态最直接的反映,为此,本文也通过长期监测的方式收集了空调器长期运行数据,用以分析空调器运行的内在规律。在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时,由于数据冗余、存在异常数据等原因,需要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首先,在了解数据挖掘原理及对房间空调器长效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数据挖掘体系,主要包括长效性能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系统。长效性能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充分收集房间空调器生命周期中与其性能相关的数据;而数据挖掘系统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挖掘数据,满足空调器在设计、使用中的不同需求。然后,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空调器长效性能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采用聚类算法对45台空调器样本在长期使用后、清洗换热器后、重新灌注制冷剂后这三种状态下的性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洗空调器后其性能都会提升,而重新灌注制冷剂后部分空调器性能上升、部分空调器性能下降,这与空调器的最佳充灌比发生变化有关。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探究运行环境、用户使用习惯、维护方式对房间空调器结垢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房间空调器结垢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不同参数的搭配、相同参数但取值不同的组合也可能会对空调器结垢程度产生同等的影响。空调器性能发生变化后,已有的优化控制方式可能会失效。为此,对空调器的长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空调器长期节能的方法。通过聚类算法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识别,归纳出三种模式,即上午高负荷模式、下午高负荷模式及低频平稳模式,在制冷季节,上午(下午)高负荷模式在上午(下午)时其室外温度达到峰值,对应的功率及制冷性能系数(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分别达到峰值及谷值,低频平稳模式下由于室外温度并不高,在开机后运行比较稳定,运行参数变化不大。采用统计学及关联规则挖掘对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稳定运行时各运行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采用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基于空调器送风侧参数预测空调器功率及EER的方法,并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方法的预测误差在15%以内,可以通过控制空调器运行时的送风侧参数,达到控制空调器性能的目的。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房间空调器的运行性能优化方案,结合获取到的运行数据,在识别出当前空调器的使用模式后,结合预测模型及优化算法,得出较优的空调器运行参数设置。

张艳清[9](2015)在《蒸发冷却热管复合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间空调器产量急剧上升,随之带来的能耗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选取房间空调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能耗水平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总结现有节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空调系统的构建原则,提出了一种复合蒸发冷却技术、分离式热管技术和蒸气压缩式制冷技术的蒸发冷却式热管复合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以下简称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本文针对该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并与传统房间空调器进行对比,定性分析了该复合空调系统的节能原理。利用DeST软件模拟房间的逐时负荷,并针对房间空调器的负荷特性确定设计工况,以蒸发冷却蒸气压缩式制冷模式为基准,对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各主要部件进行设计计算。由于复合空调系统还能实现蒸发冷却热管模式,在保障供冷需求下,为了使复合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优,结合经济性因素,对复合空调系统建立集中参数法的优化数学模型,确定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最优换热面积。其次,对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的各主要部件建立数学模型,其中,对风冷蒸发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式冷凝器建立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对涡旋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建立集中参数模型,构建复合空调系统各制冷模式的动态运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离散求解。同时,根据对系统的设计结果,搭建了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的性能测试实验台,改变室外空气的干球温度测试系统在不同制冷模式下的性能,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根据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和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供冷期的动态运行数学模型,以沈阳地区为例,对复合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模拟仿真,并与传统空调系统、蒸发冷却复合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无分离式热管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复合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对复合空调系统在我国各典型地区(沈阳、北京、长沙、广州)应用的动态运行性能进行模拟仿真,考察复合空调系统的适用性。本文提出的蒸发冷却式热管复合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充分考虑了服务对象的室内负荷特性及室外冷源的特性,在保障运行可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本文定性分析、模拟仿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空调系统,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不仅能够保障冷却可靠性,而且能兼顾节能性和经济性。

李梦竹[10](2015)在《辐射供暧房间空调器的特性研究及系统优化》文中提出房间空调器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其制冷效果良好,但是在冬季工况下供热具有极强的气候依赖性。为改善房间空调器的供热性能,降低其气候依赖性,本文介绍了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系统,即在传统房间空调器的基础上增设辐射供热末端——地埋冷凝管,以制冷剂作为直接传热热媒通过地板进行辐射供暖。本文建立了稳态工况下辐射供暖房间空调系统模型。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数学模型,用理论计算法建立了压缩机的数学模型,用关联式与分布参数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毛细管数学模型,而对于地埋冷凝管,则是用微分方程建立其换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在二分法的基础上,用MATLAB分别对使用R290、R410作制冷剂的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系统相关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对R290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不同末端供热、不同模式供热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将其与相同工况下R410a系统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地埋冷凝管的进一步优化、R290最佳充注量探究、系统变负荷运行3个方面作优化。得到以下结果:1.R290系统的地埋冷凝管供热优于风机盘管供热。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地埋冷凝管供热的换热量低于风机盘管供热,但室内温度高于风机盘管供热下的室内温度,并且室内温度较为恒定,受环境影响小,系统保持较高的供热COP。R290系统连续运行能够使室内保持良好的热舒适度,分时段连续运行模式亦能满足采暖需求,充分发挥了地板辐射供暖的良好蓄热性,并且这种运行方式更加节能。2.将R290系统与R410a系统供热性能对比得到:相同工况下,R410a的工作压力比R290高出约56%。分别采用R290和R410a作为制冷剂均可以获得舒适的室内温度,达到良好的供热效果。R410a的供热COP仅为R290的85.5%左右。3.系统优化结果为:(1)地埋冷凝管上焊接丝网起到强化传热作用,丝网间距越小,地板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值越大,本文推荐使用60mm丝网间距。铜丝、铝丝、铁丝、钢丝的强化传热效果依次减弱,铜丝价格昂贵,钢丝传热性能差,本文推荐采用铝丝或者铁丝。(2)系统辐射供热时,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着R290充注量的增加而增大,蒸发压力随R290充注量的增加略微下降,供热COP则随着R290充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本系统R290的最佳充注量为390g。(3)R290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在压缩机40%负荷制热,连续采暖稳定运行时,系统的供热COP最高,系统运行效率最好。

二、房间空调器压力安全设计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房间空调器压力安全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R290房间空调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变工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房间空调压缩机用制冷剂研究现状
        1.2.1 中国房间空调制冷剂的替代进程
        1.2.2 中国房间空调制冷剂的相关研究
    1.3 房间空调压缩机的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基础
        1.4.2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R290与当前房间空调器常用制冷剂对比
    2.1 房间空调常用制冷剂的热力性质
        2.1.1 热力学性质方面的对比与分析
        2.1.2 经济性及其它方面的对比
    2.2 空调工况下制冷循环性能对比
        2.2.1 理论循环的假定
        2.2.2 理论循环特性指标的计算
        2.2.3 理论循环计算结果及分析
    2.3 变工况下制冷循环性能对比
        2.3.1 变工况下单位质量制冷量的变化
        2.3.2 变工况下单位容积制冷量的变化
        2.3.3 变工况下压比的变化
        2.3.4 变工况下排气温度的变化
        2.3.5 变工况下比功及COP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3.1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3.2 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主要热力性能参数
        3.2.1 容积效率η_V
        3.2.2 制冷量Q
        3.2.3 电效率η_(el)
        3.2.4 功率
        3.2.5 性能系数COP与循环效率η_(com)
    3.3 动力学分析及R290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特点
        3.3.1 转子的受力分析
        3.3.2 滑片的受力分析
        3.3.3 主要结构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台的搭建
    4.1 压缩机性能测试方法及原理
        4.1.1 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
        4.1.2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及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的原理
    4.2 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工况控制
        4.2.1 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组成
        4.2.2 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主要工况及控制
    4.3 实验所用压缩机性能测试平台的搭建
        4.3.1 本课题用实验台制冷剂循环系统图
        4.3.2 R290压缩机的环境控制系统
        4.3.3 电气测量及控制系统
        4.3.4 计算机及测量软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工况特性测试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案的设计
        5.1.1 变吸气温度的实验工况
        5.1.2 变压比实验工况
        5.1.3 变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实验工况
        5.1.4 变过冷度实验工况
    5.2 实验过程
        5.2.1 实验前的运行准备
        5.2.2 实验台的运行与测试
        5.2.3 制冷剂回收以及压缩机的处理
    5.3 实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5.3.1 本论文考察的压缩机性能参数
        5.3.2 变吸气温度工况下实验结果的分析
        5.3.3 变压比工况下实验结果的分析
        5.3.4 变蒸发温度工况下实验结果分析
        5.3.5 变过冷度工况下性能参数的分析
    5.4 压缩机性能的优化
        5.4.1 缸盖排气阀座减薄对压缩机的性能影响
        5.4.2 排气孔直径变化对压缩机的性能影响
        5.4.3 气缸高度降低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节能减排目标与热水需求增长
        1.1.2 热泵热水器技术
    1.2 工质替代的现状及趋势
    1.3 (近)自然工质的研究现状
        1.3.1 HCs的研究现状
        1.3.2 HFOs的研究现状
        1.3.3 R744 的研究现状
    1.4 R744/(近)自然工质混合工质的研究现状
    1.5 瞬态特性的研究进展
        1.5.1 常规启停特性的研究现状
        1.5.2 启动特性提升的研究现状
    1.6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基于工质特性的R744 混合工质初步优选
    2.1 替代工质的优选标准
    2.2 混合工质的工质特性
        2.2.1 环境性能
        2.2.2 安全性能
        2.2.3 热力学性能
        2.2.4 传输性能
        2.2.5 溶油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循环性能的R744 混合工质理论优选
    3.1 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预测模型
        3.1.1 热力循环与假设条件
        3.1.2 数学模型
        3.1.3 计算流程
        3.1.4 热泵热水器工况
    3.2 系统循环性能
        3.2.1 制热COP_(th)
        3.2.2 制热量
        3.2.3 压缩机运行参数
        3.2.4 传热窄点的位置
        3.2.5 平均传热温差
        3.2.6 (火用)效率和(火用)损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工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
    4.1 实验目的与实验内容
    4.2 实验系统设计
        4.2.1 过冷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4.2.2 实验系统组成与实验原理
        4.2.3 主要设备选型
        4.2.4 换热设备设计计算
        4.2.5 测量与数据采集仪表及测点布置
    4.3 实验方法
        4.3.1 准备工作
        4.3.2 实验工况
        4.3.3 实验流程
    4.4 实验数据处理
    4.5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744/R290 热泵热水器系统稳态特性研究
    5.1 充注浓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5.2 热汇温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5.3 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规律
        5.3.1 M_(opt)和 R22 系统的温度分布对比
        5.3.2 充注浓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5.3.3 热汇温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瞬态特性研究
    6.1 启动方式对常规启动性能的影响
        6.1.1 工质压力和压比
        6.1.2 工质温度
        6.1.3 热汇出口温度和制热量
        6.1.4 制热COP_(tr,ex)和功耗
    6.2 常规启动性能参数的数值拟合
    6.3 常规停机性能
    6.4 快速启动性能
        6.4.1 快速启动方案的提出
        6.4.2 热汇流量阶跃比对快速启动性能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基于降膜冷凝技术的R290房间空调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290制冷剂特性与替代性能
        1.2.2 R290制冷剂的应用风险
        1.2.3 减少R290制冷剂充灌量的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竖管降膜冷凝器理论分析
    2.1 降膜冷凝技术
    2.2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积存量模型
        2.2.1 制冷剂侧换热模型
        2.2.2 空气侧换热模型
        2.2.3 制冷剂积存量计算模型
    2.3 竖管降膜冷凝器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系统及实验流程
    3.1 实验系统
    3.2 实验流程
    3.3 焓差实验室介绍
    3.4 实验误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竖管降膜冷凝器的优化设计
    4.1 冷凝器的热分布性研究
    4.2 冷凝器管程的优化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间空调器的性能实验与分析
    5.1 原空调器的性能实验
    5.2 降膜冷凝器空调器的性能实验
    5.3 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本文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R290在房间空调器和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制冷剂的发展与替代历史
    1.3 下一代制冷剂的替代选择及所面临的问题
    1.4 R290等可燃制冷剂安全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R290泄漏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研究
    2.1 R290泄漏过程的理论分析
    2.2 R290扩散过程的理论分析
    2.3 R290泄漏和扩散过程的模拟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R290在房间空调器中的分布和泄漏速度研究
    3.1 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质量分布测量方法的对比
    3.2 R290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原型机的优化与性能测试
    3.3 制冷剂质量分布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3.4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3.5 充灌量对质量分布的影响
    3.6 开关机状态对质量分布的影响
    3.7 R290泄漏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测量
    3.8 本章小结
4 R290在小功率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内泄漏的实验研究
    4.1 室内泄漏实验原理和步骤
    4.2 充灌量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3 泄漏孔径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4 电磁阀关闭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5 空气扰动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6 R290室内泄漏实验结果汇总
    4.7 R290在室外机内部泄漏时的浓度分布
    4.8 本章小结
5 R290在大功率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内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5.1 原型机的优化与性能测试
    5.2 R290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质量分布
    5.3 R290室内泄漏实验的准备与仪器布置
    5.4 空调尺寸对R290充灌量对室内浓度分布的影响
    5.5 泄漏孔径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5.6 电磁阀的影响以及关阀后R290迁移过程的验证
    5.7 2HP和3HP室内泄漏实验结果汇总
    5.8 本章小结
6 R290在5HP风冷热泵机组中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6.1 系统优化以及最佳充灌量的确定
    6.2 热泵泄漏实验原理和步骤
    6.3 热泵远离墙面放置时的R290浓度分布
    6.4 热泵靠近墙面放置时的R290浓度分布
    6.5 热泵系统内部电控柜内的R290浓度分布
    6.6 热泵机组发生R290泄漏时半空中的浓度分布
    6.7 R290在热泵上半部分发生泄漏时的浓度分布
    6.8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奖励

(5)基于压缩机热平衡的房间空调器现场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空气源热泵的市场规模
        1.1.2 空气源热泵现场性能测试的必要性和技术复杂性
    1.2 文献综述
        1.2.1 空气源热泵现场性能测试技术的分类
        1.2.2 空气源热泵现场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空气源热泵现场性能测试技术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压缩机热平衡法测量原理及其应用分析
    2.1 机组现场性能的评价指标
    2.2 压缩机热平衡法测量机组制冷(热)量的原理
        2.2.1 单级蒸气压缩空气源热泵制冷(热)量的测量原理
        2.2.2 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制冷(热)量的测量原理
    2.3 制冷剂、润滑油的焓值和压缩机壳体漏热量的计算
        2.3.1 制冷剂焓值的计算
        2.3.2 润滑油焓值的计算
        2.3.3 压缩机壳体换热量Q_(loss)的计算
    2.4 压缩机热平衡法的实际应用方式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4.1 压缩机热平衡法的实际应用方式
        2.4.2 研发压缩机热平衡法现场性能检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测量方案的传感器需求和经济性分析
    3.1 测量的最不利工况分析
    3.2 WTPO测量方案的传感器精度计算
        3.2.1 传感器精度的设计方法
        3.2.2 单级压缩房间空调器的传感器精度分析
        3.2.3 (准)双级压缩房间空调器的传感器精度分析
    3.3 WTPO测量方案的简化
        3.3.1 取消光学传感器的可行性分析
        3.3.2 取消压力传感器的可行性分析
        3.3.3 内置在线性能检测的房间空调器传感器方案
    3.4 不同传感器方案的经济性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缩机热平衡法在空调器性能测试中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台简介
    4.2 稳态工况下压缩机热平衡法的实验研究
        4.2.1 实验条件和传感器布置
        4.2.2 不同层次传感器方案的测量精度
        4.2.3 采用WT方案精度更佳的原因分析
        4.2.4 低频工况精度较差的原因分析
        4.2.5 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探讨
    4.3 动态工况下压缩机热平衡法的实验研究
        4.3.1 室内温度不变,室外温度改变
        4.3.2 结霜/除霜过程
    4.4 内置温度传感器数量对空调器性能测量精度的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房间空调器现场性能测量仪的开发
    5.1 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5.1.1 空调器和压缩机的功率测量及其数据采集
        5.1.2 制冷剂的温度测量及其数据采集
        5.1.3 测试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5.2 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5.2.1 运行工况的判断
        5.2.2 冷凝与蒸发温度的确定
        5.2.3 换热器出口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判断
    5.3 现场性能测量仪的实测效果验证
        5.3.1 空调器基本信息和测点布置
        5.3.2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
    6.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R410A变频房间空调器优化设计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房间空调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国内外房间空调器的研究历史
        1.2.2 国内外针对房间空调器的热经济学分析
        1.2.3 部分负荷下的研究现状
    1.3 工质替代问题的分析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空调系统循环分析及热力计算
    2.1 R410A制冷剂热物性计算
        2.1.1 工质选择的标准及要求
        2.1.2 R410A的物理特性
        2.1.3 R410A的热物理性质参数计算模型
    2.2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3 制冷循环参数计算及能量分析
    2.4 制热循环参数计算及能量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空调器的设计计算模型
    3.1 压缩机设计计算模型
        3.1.1 变频压缩机转速计算
        3.1.2 排气温度计算
        3.1.3 功率计算
    3.2 换热器设计计算模型
        3.2.1 空气侧设计计算参数
        3.2.2 结构几何参数计算
        3.2.3 换热系数计算
        3.2.4 管内制冷剂压降计算
        3.2.5 风机功率计算
    3.3 电子膨胀阀设计计算模型
    3.4 额定设计工况下的计算原理与流程
    3.5 部分负荷下的计算原理与流程
    3.6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
        3.6.1 初投资的计算
        3.6.2 年运行费用的计算
        3.6.3 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
    3.7 小结
第4章 房间空调器性能参数变化规律
    4.1 制冷季节房间空调器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4.1.1 室内外温度变化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1.2 室内迎面风速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2 供热季节房间空调器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4.2.1 室内外温度变化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2.2 室内迎面风速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不同设计参数下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5.1 不同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的换热器面积
    5.2 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空调器初投资的影响
    5.3 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风机功耗的影响
    5.4 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压缩机功率的影响
    5.5 最小生命周期成本下的房间空调器参数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空气物性参数表
附录C R410A沸腾状态液体和结露状态气体物性表
致谢

(7)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及除霜模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1.1.1 提升空调能效的意义
        1.1.2 研究空调器不停机除霜的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空调能效提升研究现状
        1.2.2 除霜模式优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试验计算和仿真软件
    2.1 测试标准
    2.2 试验装置
        2.2.1 测试能力
        2.2.2 测试工况
        2.2.3 测试内容
        2.2.4 控制与测量参数
        2.2.5 主要设备
        2.2.6 测试精度
    2.3 变频热泵APF计算
        2.3.1 制冷量计算
        2.3.2 制热量计算
        2.3.3 制冷季节能源消耗计算
        2.3.4 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计算
        2.3.5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计算
        2.3.4 测试软件
    2.4 仿真软件简介
        2.4.1 CoilDesigner
        2.4.2 VapCyc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准测试及仿真模拟
    3.1 基准样机简况
    3.2 基准样机配置
    3.3 基准测试
        3.3.1 空调过冷度与过热度分析
        3.3.2 换热器压降损失分析
    3.4 基准线仿真模拟
        3.4.1 VapCyc应用
        3.4.2 CoilDesigner应用
    3.5 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比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研究
    4.1 整体思路
    4.2 室外冷凝器制冷剂流路优化
        4.2.1 换热器优化仿真及模拟
        4.2.2 结果比对
    4.3 采用GWP系数更低的R32替代R410A
        4.3.1 制冷剂物性比较
        4.3.2 制冷剂充注量的确认
        4.3.3 试验结果的比较
        4.3.3.1 能效对比
        4.3.3.2 排气温度对比
        4.3.3.3 系统排气压力对比
        4.3.3.4 蒸发压力损失对比
    4.4 室外换热器更换为微通道换热器
        4.4.1 基本形状及关键尺寸
        4.4.2 主要尺寸设计
        4.4.3 回路数设计
        4.4.4 利用CoilDesigner进行微通道冷凝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间空调器除霜模式优化研究
    5.1 背景说明
    5.2 不停机除霜方法的调查与选取
    5.3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方法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
        5.3.1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系统原理
        5.3.2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压焓图
        5.3.3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与传统的四通阀换向除霜(RCD)的试验对比
        5.3.3.1 双热气旁通除霜系统样机管路改造
        5.3.3.2 试验对比及分析
    5.4 PCM蓄热除霜的可行性分析及试验对比
        5.4.1 相变蓄热技术概述
        5.4.1.1 热能储存的方式
        5.4.1.2 相变蓄热材料的分类和选择
        5.4.1.2.1 中低温相变蓄热材料
        5.4.2 PCM蓄热除霜系统原理图
        5.4.3 PCM蓄热除霜压焓图
        5.4.4 PCM需要蓄积的能量计算
        5.4.5 PCM相变温度确定及材料选定
        5.4.6 PCM蓄热除霜试验对比
        5.4.6.1 PCM蓄热除霜系统试验样机结构图
        5.4.6.2 PCM蓄热除霜试验样机系统配置
        5.4.6.3 两种PCM蓄热器对比试验
        5.4.6.3.1 影响条件
        5.4.6.3.2 吸热升温过程对比
        5.4.6.3.3 除霜过程-出风温度对比
        5.4.6.3.4 节能安全性对比
        5.4.6.3.5 压缩机壳体蓄热不同工况对比
        5.4.6.3.6 PCM蓄热除霜过程
        5.4.6.3.7 各工况PCM蓄热除霜期间室内机出风温度对比
        5.4.6.3.8 PCM蓄热除霜期间房间温度波动
        5.4.7 PCM蓄热除霜控制方法
        5.4.8 试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数据挖掘的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1.2.1 数据挖掘技术在空调器产品中的应用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建筑负荷中的应用
        1.2.3 数据挖掘技术在其它制冷设备中的应用
        1.2.4 数据挖掘技术在空调器零部件中的应用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研究现状
        1.3.1 房间空调器整机长效性能研究
        1.3.2 房间空调器压缩机长效性能研究
        1.3.3 房间空调器换热器长效性能研究
        1.3.4 房间空调器其它部件长效性能研究
        1.3.5 研究现状总结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评价模型及数据收集
    2.1 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评价模型
        2.1.1 长效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
        2.1.2 长效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
    2.2 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相关数据收集
        2.2.1 实验数据收集
        2.2.2 调查数据收集
        2.2.3 运行数据收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挖掘在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中的应用
    3.1 数据挖掘的一般流程
    3.2 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相关数据分析
    3.3 基于数据挖掘的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研究方法
        3.3.1 长效性能数据库的搭建
        3.3.2 长效性能数据挖掘体系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分析方法介绍
        4.1.1 聚类算法介绍
        4.1.2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介绍
        4.1.3 数据离散化
    4.2 空调器长效性能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4.3 空调器长效性能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间空调器模式识别及控制优化
    5.1 房间空调器在线数据收集及处理
        5.1.1 当前空调器运行状态的判断
        5.1.2 各天运行参数的时间归一化处理
    5.2 空调器运行模式识别
        5.2.1 空调器全年功率变化模式
        5.2.2 空调器制冷模式下的运行参数变化模式
        5.2.3 空调器模式识别的应用
    5.3 稳定运行时空调器的性能参数与环境参数、运行频率的关系
        5.3.1 基于统计学的运行参数关系分析
        5.3.2 基于关联规则的运行参数关系分析
    5.4 稳定运行状态下空调器的能效预测
    5.5 房间空调器运行性能优化策略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蒸发冷却热管复合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房间空调器的应用背景及发展规模
        1.1.2 当前国内空调器的性能状况
    1.2 房间空调器节能技术现状
        1.2.1 采用高效元器件
        1.2.2 优化系统设计
        1.2.3 先进的节能控制手段在空调器中的应用
        1.2.4 其他方面的节能技术
    1.3 蒸发冷却技术
        1.3.1 蒸发式冷凝器
        1.3.2 直接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1.3.3 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构建及优化设计
    2.1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构建
        2.1.1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1.2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节能原理
        2.1.3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的特点
    2.2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设计
        2.2.1 设计原理
        2.2.2 设计工况的确定
        2.2.3 基于蒸发冷却蒸气压缩式制冷工况的部件基本参数确定
        2.2.4 系统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2.5 基于蒸气压缩式制冷模式的相关部件选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验证
    3.1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的建立
        3.1.1 直接蒸发冷却式冷凝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3.1.2 风冷蒸发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3.1.3 压缩机数学模型
        3.1.4 热力膨胀阀的数学模型
        3.1.5 制冷剂充注量数学模型
    3.2 两种制冷模式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3.2.1 蒸发冷却热管模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2.2 蒸发冷却制冷模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3 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
        3.3.1 实验系统原理
        3.3.2 实验台的搭建及实验测试仪器
        3.3.3 实验步骤
        3.3.4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动态运行特性模拟分析
    4.1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供冷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4.3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在不同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4 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辐射供暧房间空调器的特性研究及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房间空调器的研究现状
        1.3.1 房间空调器供暖的研究现状
        1.3.2 空调系统仿真现状
        1.3.3 绿色替代制冷剂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系统
    2.1 制冷剂R290和R410a
        2.1.1 R290、R410a与R22的基本热力性质比较
        2.1.2 R290、R410a与房间空调器的匹配
        2.1.3 R290、R410a用于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
    2.2 房间空调器主要部件的设计
    2.3 辐射供暖地埋冷凝管的设计
        2.3.1 地埋冷凝管地板结构层
        2.3.2 地埋冷凝管的铺设方式
        2.3.3 地埋冷凝管管材选取
    2.4 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辐射供暖房间空调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冷凝器数学模型
        3.1.1 冷凝器换热计算简化条件
        3.1.2 冷凝器计算方法及微元段选取
        3.1.3 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的计算
        3.1.4 空气侧换热系数的计算
    3.2 地埋冷凝管数学模型
        3.2.1 地埋冷凝管换热简化假设条件
        3.2.2 管内制冷剂至管外壁的换热
        3.2.3 管外壁与地板表面的换热
        3.2.4 地板表面与室内空气的换热
    3.3 蒸发器数学模型
        3.3.1 蒸发器的换热计算简化条件
        3.3.2 蒸发器的计算方法及微元段选取
        3.3.3 制冷剂侧换热计算
        3.3.4 空气侧换热计算
        3.3.5 制冷剂侧压降方程及微元长度方程
    3.4 压缩机数学模型
        3.4.1 压缩机输气量
        3.4.2 压缩机效率
    3.5 毛细管数学模型
        3.5.1 毛细管的长度计算
        3.5.2 毛细管质量流量
        3.5.3 沿程阻力系数与粘度的计算
    3.6 制冷剂充注量数学模型
        3.6.1 冷凝器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6.2 地埋冷凝管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6.3 蒸发器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6.4 压缩机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6.5 毛细管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6.6 系统管路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6.7 系统总的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3.7 物性参数计算
        3.7.1 空气的物性参数计算
        3.7.2 制冷剂R290的物性参数计算
        3.7.3 制冷剂R410a的物性参数计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求解及供热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分析
    4.1 冷凝器模型的仿真算法
    4.2 地埋冷凝管模型的仿真算法
    4.3 蒸发器模型的仿真算法
    4.4 压缩机模型的仿真算法
    4.5 毛细管模型的仿真算法
    4.6 制冷剂充注量模型的仿真算法
    4.7 整机的仿真算法
    4.8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4.8.1 R290系统供热效果分析
        4.8.2 R290系统与R410a系统供热性能对比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优化设计
    5.1 地埋冷凝管的优化
        5.1.1 铁丝网间距的影响
        5.1.2 丝网材质的影响
    5.2 R290充注量分析
        5.2.1 R290最佳充注量分析
        5.2.2 R290的安全性分析
    5.3 机组容量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房间空调器压力安全设计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R290房间空调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变工况特性研究[D]. 韩祥涛. 南昌大学, 2020(01)
  • [2]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D]. 巨福军. 东南大学, 2019(05)
  • [3]基于降膜冷凝技术的R290房间空调器实验研究[D]. 阮建高.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R290在房间空调器和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D]. 唐唯尔.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5]基于压缩机热平衡的房间空调器现场性能测试方法研究[D]. 黄文宇. 清华大学, 2017(03)
  • [6]R410A变频房间空调器优化设计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D]. 邢利. 湖南大学, 2017(07)
  • [7]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及除霜模式优化[D]. 白韡.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8]基于数据挖掘的房间空调器长效性能研究[D]. 梁志豪.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蒸发冷却热管复合蒸气压缩式空调系统性能研究[D]. 张艳清. 东北大学, 2015(07)
  • [10]辐射供暧房间空调器的特性研究及系统优化[D]. 李梦竹. 东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室内空调压力安全设计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