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元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脏血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和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调元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脏血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和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一、调节源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及肝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明[1](2019)在《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组前期应用“谱-效”关系对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清除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抗氧化能力和抗疲劳药效进行研究,得到两个有效组分分别为总苷类和多糖类成分,但两者的药效作用存在差异,而且这两类成分在本课题组较早的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中均发现其口服吸收不良、肠道吸收利用度差,因此,其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本论文通过化学成分定性、定量表征方法,结合药理学的药物代谢和药效学实验及代谢组学、高通量肠道菌群测序技术的应用,对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其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获得了这些成分在调节体力疲劳中的异常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紊乱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体力疲劳异常肠道菌群的正向调控作用,诠释了肉苁蓉抗疲劳的有效组分及药效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开发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1肉苁蓉提取物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采用UHPLC-Q/TOF HRMS技术对肉苁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在线快速鉴定,共鉴定44个化合物;首次综合高效凝胶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仪、离子色谱仪及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对肉苁蓉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单糖组成、部分酸水解成寡糖片段后的聚合度和序列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起其所含大分子多糖成分的表征体系,为后续开展肉苁蓉药材质量评价、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对肉苁蓉70%乙醇提取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基于UPLC-Q/TOF/MS和质量亏损过滤(MDF)策略鉴定代谢物,在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共鉴定出20个原形类成分,32个代谢物,血浆中包括13个入血原形类成分及16个代谢物,尿液中包括18个原形类成分及24个代谢物,粪便当中包括17个原形类成分及17个代谢物,表明其在体内经历了广泛地代谢,其代谢类型以水解、甲基化、磺酸化以及葡萄糖醛酸化等形式存在。体内代谢特征分析发现,粪便中检测到了大部分的苯乙醇苷类的原形类化合物以及包括母体化合物和水解产物在内的还原、甲基化及磺酸化等代谢产物,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口服吸收利用度低,与被肠道菌群代谢造成其低的肠道生物利用度有关。肉苁蓉中的主要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活化后共同起效,次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也是被代谢成苷元后吸收入血,初步阐明了肉苁蓉的体内代谢情况,为筛选其药效物质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和体外肠道菌群培养方法,进一步分别研究肉苁蓉中4个代表性苯乙醇苷化合物的体外菌群代谢情况,发现此类化合物极易发生糖苷键及酯键水解代谢,最终水解成其苷元羟基酪醇和咖啡酸。生成的降解代谢物会继续发生Ⅰ相、Ⅱ相代谢反应生成新代谢物,代谢位点主要在酚羟基结构单元上。证实了肠道菌群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此外,采用体外DPPH抗氧化实验对9个原形苷类化合物及代谢后生成的12个特征代谢物进行活性评价,进一步明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结构与邻二酚羟基结构有关。体内、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都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被肠道菌群代谢,产生了与原形成分相似活性的代谢产物苷元羟基酪醇和咖啡酸等酚酸类似物,吸收入血后协同发挥相应的药理效应。此外,应用UPLC-Q/Trap-MS/MS技术的多反应检测(MRM)模式,采用内标法建立了肉苁蓉中10个化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表明建立的定量方法灵敏、快速、可靠,结合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可更全面的用于肉苁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2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抗氧化作用的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多种药效学评价指标和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长期负重游泳导致体力疲劳模型的小鼠以及分别给予总苷、多糖以及总苷-多糖联合用药的药物治疗组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条件对不同极性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共鉴定27个与体力疲劳疾病最为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体内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及嘌呤、嘧啶核苷酸代谢途径紊乱,经研究总苷、多糖及两者合用用药治疗对机体疲劳的代谢组学产生的影响时发现,机体代谢轮廓上治疗后不同程度的偏离模型组趋于正常组,联合用药可回调的代谢物最多,其次为总苷和多糖组分,改善其相关代谢途径的紊乱,并结合抗疲劳相关的药效指标对肉苁蓉抗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3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及总有效组分的调控研究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体力疲劳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体力疲劳小鼠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门和属水平的结构组成均出现差异,表明这些肠道菌群可能在体力疲劳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总有效组分对体力疲劳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及绝大部分相关菌属紊乱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表明肉苁蓉总有效组分可对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行调控,从而发挥药效作用,但是仅限于菌群测序的初步研究结果还需要结合其它方法进一步深入验证。综上所述,本论文应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结合药效学、体内、外代谢及代谢组、肠道菌群调控,多层次、多角度地阐释了各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这些口服后低生物利用度、吸收不良但是具有显着活性的成分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的转化被活化发挥药效,还能够作用于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达到对机体产生调节的作用。

王秋新[2](2018)在《金线莲多糖提取物对NAFLD调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金线莲多糖提取物(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polysaccharides,ARP)对LO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ARP对NAFLD的调脂保肝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该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含5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诱导人肝LO2细胞,以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中脂滴积聚情况并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检测ARP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然后设正常组,模型组,ARP高、中、低剂组。药物作用24 h后,检测肝细胞内TG,细胞培养上清液肝酶(ALT、AST)及细胞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取48只雌性SPF级(Sprague-Dawla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8 mg/kg),ARP高、中、低剂量组(238、119、59.5 mg/kg)。早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均以1 m L/100 g灌服高脂乳剂复制大鼠NAFLD模型,下午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药物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ARP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给药8周。实验期间每天记录大鼠的生长状况,每周定期称重。实验结束末,取血并及时摘除肝脏称取肝湿重。肉眼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变化并评分;测定各组血脂,血糖,肝功能,肝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CYP2E1基因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ARP对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研究50%胎牛血清诱导LO2细胞24 h后,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橘红色脂滴存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TG含量显着增加(P<0.01),表明NAFLD脂肪变性体外模型成功复制。ARP可改善脂肪变性LO2细胞内的脂质沉积、显着降低细胞内TG含量(P<0.01),显着降低细胞上清液ALT、AST含量(P<0.01),显着升高细胞内SOD、GSH-Px(P<0.01)活性。第二部分ARP对NAFLD大鼠实验研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TC、LDL-C、FFA、FBG、ALT、AST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0.01),血清HDL-C明显降低(P<0.05),肝指数及肝TC、TG、MDA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肝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NAFLD活动度积分(NAS)明显升高(P<0.01),肝CYP2E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肝小叶界限模糊,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明显增大、呈肿胀态,并可见大泡样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ARP可显着降低血清TG、TC、LDL-C、FFA水平(P<0.05或0.01),明显升高HDL-C水平(P<0.05),显着降低血清ALT、AST含量(P<0.01),明显降低肝脂质TC、TG水平(P<0.05或0.01),显着升高SOD活性(P<0.01),显着降低MDA水平(P<0.05或0.01),明显降低NAFLD活动度积分(P<0.05),改善NAFLD大鼠脂肪变性程度,明显下调CYP2E1基因表达(P<0.05)。结论:1.50%胎牛血清和8周高脂乳剂灌胃分别能成功诱发符合人类NAFLD病程的肝细胞LO2脂肪变性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2.ARP能降低脂肪变性LO2细胞内的TG含量及NAFLD大鼠血清TG、TC、LDL-C,增加HDL-C,减少血清FFA含量,缓解血脂代谢紊乱,降低肝脏脂质TC、TG水平,降低NAS,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及肝脂肪变。3.ARP能降低脂肪变性LO2细胞肝酶活性及NAFLD大鼠模型的血清肝酶活性,修复NAFLD病程内由脂质积聚而导致的肝损伤。4.ARP能下调NAFLD大鼠肝组织CYP2E1 m RNA表达,并能改善体内、体外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肝细胞FFA的摄入,降低了肝内TG的合成,减轻了过量FFA的毒性作用及肝脏脂肪蓄积,从而改善线粒体β氧化,有效的清除ROS及自由基,保护肝线粒体,改善肝功能及肝脏脂肪变性,使肝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的损伤,有效逆转NAFLD。

徐嫣然[3](2018)在《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且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意在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门诊就诊,且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对30例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疏肝健脾中药口服,每日一剂,每次200ml,早、晚饭后服用,疗程为3个月,从临床疗效、症候积分、体质指数(BMI)、肝功能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腹部CT、SF-36生活质量量表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本文无西医对照组,仅对3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患者证候疗效: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治疗前后患者症候积分与体质指数对照:治疗后患者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患者体质指数(BMI)较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C、TG、HDL-C、LDL-C)指标比较:治疗后患者ALT、AST水平较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ALT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患者TC、TG指标较前下降(P<0.01),虽然LDL-C指标较前下降、HDL-C指标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患者影像学变化情况:治疗后经CT检查发现脂肪肝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5治疗前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治疗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较前改善,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且生活质量的总分也有所上升,差异显着(P<0.01);对于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对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该组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调节患者的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C、TG、LDL-C、HDL-C),还能显着改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此外,在本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患者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说明治疗的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

陈丰[4](2018)在《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导致A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目前主要从戒酒、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治疗酒精性肝损伤,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仍然存在作用较局限,难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不足。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国地广物博,中药资源产量丰富,并且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疗效佳、价格亲民,备受青睐,在现代解酒保肝产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追求大健康和治未病的时代背景下,中药类保健食品的研发也日益增多。因此,运用软件对CFDA网站公布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保健食品配方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此外,本人所在的课题组在已结题的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四个课题的基础上选择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名单中的中药,遵守“从脾论治”的原则,组成枳葛解酒保肝方,且以枳椇子、葛根为主药,研究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的作用机理。研究目的:通过对化学性肝损伤保健食品配方特点的归纳总结;以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为模型探讨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从加速乙醇代谢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角度,研究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损伤提供用药依据,并为保健食品的研发打下基础。研究方法:1.我国已批准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特点分析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网站“数据查询”栏目已公布的保健食品信息为数据来源,并以“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为关键词进行我国已批准的保健食品数据收集。对保健食品配方类型、剂型、保健功能、功效成分分别进行统计,将所得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频次分析。将组方中含中药原料的保健食品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分析用药规律。2.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选择属于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名单中的中药,组成枳葛解酒保肝方。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以浓度为50%的无水乙醇(蒸馏水稀释)灌胃6周,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阳性药为东宝肝泰片,其余三组分别给予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应剂量。分别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中ALT、AST、ALP、TP、ALB含量,肝组织病理形态,血清、肝组织中TG含量及肝组织脂滴面积,探讨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分别检测血清、肝组织中抗氧化相关指标如SOD、MDA、GSH,血液中乙醇浓度和ADH活性,探讨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我国已批准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特点分析通过检索,共收集到325种保健食品,其中282种(86.8%)保健食品配方中含有中药类原料;具有单一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及两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个数分别是192、133;剂型方面,胶囊剂156,约占总数的一半;最常用的5种功效成分分别是总黄酮、粗多糖、葛根素、总皂苷、牛磺酸;使用频次f ≥18的中药原料有21味,累积使用768次(73%),由高到低分别是:葛根、灵芝、五味子、枳椇子、丹参、枸杞子、茯苍、绞股蓝、黄芪、甘草、山楂、姜黄、陈皮、红景天、人参、栀子、西洋参、白芍、泽泻、三七、银杏叶;常用药物组合前5位有:①葛根、五味子,②葛根、枳椇子,③葛根、丹参,④葛根、灵芝,⑤丹参、五味子;通过软件中的新方分析功能获得9个新处方。2.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ALT、AST、TG、MDA、乙醇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ADH活性、SOD活性、GSH含量显着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形态出现明显病变,由此可知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2.1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大鼠的肝脏指数显着低于模型组,阳性药组、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及枳葛解酒保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血清ALT水平均有降低趋势;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AST水平相比较有降低趋势。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ALP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清TP含量、ALB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与空白组比较,其余五组在肝组织病理形态上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损害。枳葛解酒保肝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病理上均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顺序依次为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优于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血清中TG有降低趋势;而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肝组织中TG含量有降低趋势;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肝组织中TG含量显着降低。阳性药组大鼠血清中TG含量较模型组显着下降,肝组织中TG与模型组相比具有降低趋势。与空白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评分比较,模型组升高;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评分比较,阳性药组、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降低。2.2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药效机制探讨与模型组相比,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能提高大鼠血清GSH含量、提高SOD活力和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能显着降低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及提高GSH含量;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阳性药组大鼠血清中乙醇浓度较模型组降低,而肝组织中ADH活性较模型组升高;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乙醇浓度、ADH活性均较模型组降低,而肝组织中ADH活性较模型组升高;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DH活性较模型组降低,而肝组织中ADH活性较模型组升高,血清中乙醇浓度较模型组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相比,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DH活性降低,肝组织中ADH活性有升高趋势,血中乙醇浓度有降低趋势。研究结论:1.我国已批准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特点分析中药原料在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中应用较为普遍,剂型的选择以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为主。最常用的5种功效成分分别是总黄酮、粗多糖、葛根素、总皂苷、牛磺酸。保健食品在中药原料的选择上与中医药理论治疗化学性肝病的原则基本相符,即解毒、扶正、活血祛瘀、清热、祛湿等。应用较多的是解酒毒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通过软件挖掘的9个新处方还必须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等进一步评判。2.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2.1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从肝脏指数来看,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能够减少肝脏增生、充血、水肿等病变,有效的降低肝脏指数。从血清中ALT、AST可以看出,枳葛解酒保肝方具有缓解酒精引起的血清ALT水平升高的趋势;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具有缓解酒精引起的血清AST水平升高的趋势。从HE病理切片染色情况来看,枳葛解酒保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均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优于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从血清、肝组织TG含量和肝组织脂滴情况可以发现,阳性药组、枳葛解酒保肝方具有一定减轻酒精性肝损伤脂肪变性程度的作用,其中以阳性药及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作用较优。2.2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药效机制探讨从SOD活性及GSH、MDA含量可知,枳葛解酒保肝方具有一定的增强SOD、GSH等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抗氧化能力,减缓氧自由基过多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从乙醇浓度及ADH活性可知,阳性药、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枳葛保肝方低剂量组可能通过增强肝组织ADH活性,加速乙醇的代谢,从而减少肝脏的损害。综合上述指标可知,枳葛解酒保肝方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保护作用较优。枳葛解酒保肝方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主要从加速乙醇代谢和抗氧化两个方面概括。通过增强ADH活性,增强SOD、GSH等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加速乙醇的代谢,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酒精对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的损伤程度,纠正酒精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调节体内脂质代谢,从而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

黄静[5](2016)在《水飞蓟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酒精性肝纤维化(ALF)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应激、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的程度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来探讨水飞蓟宾胶囊的肝脏保护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10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其中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灌胃乙醇混合液的方法复制酒精肝纤维化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飞蓟宾高剂量组(75.6mg/kg)、中剂量组(37.8mg/kg)、低剂量组(18.9mg/kg)、阳性药组(秋水仙碱,0.27m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并取肝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HA、LN、Hyp的含量及肝组织PCⅢ、Ⅳ-C、SOD、MDA、TGF-β1、TIMP-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Wnt、β-catenin、MMP-7蛋白的表达。结果1.HE染色观察病理学特征,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清晰可见,无细胞变性和坏死现象。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坏死等现象,组织结构被严重破坏,肝索排列不整齐,同时可见炎细胞浸润于汇管区和中央静脉,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延伸至小叶内形成假小叶。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水肿、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组织破坏程度得到很大改善,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2.Masson染色观察可见,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汇管区内几乎无胶原沉积。而模型组大鼠的汇管区、中央静脉及肝实质内有大量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胶原沉积,并形成假小叶,说明肝纤维化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3.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HA、LN、Hyp含量增加明显(P<0.01),肝组织Wnt、β-catenin、MMP-7蛋白的表达量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水飞蓟宾胶囊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ST、ALT、HA、LN、Hyp水平(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Wnt、β-catenin、MMP-7蛋白的表达量(P<0.05或P<0.01)。4.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Ⅲ、Ⅳ-C、MDA、TGF-β1、TIMP-1含量明显上升(P<0.01),SOD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水飞蓟宾胶囊能够显着降低肝组织PCⅢ、Ⅳ-C、MDA、TGF-β1、TIMP-1的含量(P<0.05或P<0.01),提高肝组织SOD含量(P<0.01)。5.与正常组大鼠的肝组织比较,模型组大鼠α-SMA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用药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1.水飞蓟宾胶囊能减轻ALF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可有效降低血清AST、ALT、HA、LN、Hyp的含量。2.水飞蓟宾胶囊可有效降低MDA含量同时升高了SOD的活性,提示水飞蓟宾可以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达到对ALF肝损害的保护。3.水飞蓟宾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肝组织PCⅢ、Ⅳ-C、TGF-β1、TIMP-1的含量及α-SMA的表达,并减少肝组织中Wnt、β-catenin、MMP-7蛋白的表达量,有效改善酒精肝纤维化的程度,提示水飞蓟宾胶囊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对ALF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安韵霏[6](2015)在《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探索蚯蚓降脂有效成分对脂代谢的影响,试验以豚鼠为对象,研究其降脂效果,为蚯蚓提取物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蚯蚓有效成分的制备及分离:对洁净的蚯蚓进行匀浆、超声波破碎,然后离心去杂;通过硫酸铵盐析和超滤等方法,截取3KD到100KD分子段的蚯蚓蛋白作为蚯蚓降脂有效制剂。2、动物降脂试验:以30只体重为240g左右雄性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组均进行高脂模型的构建,4周后进行各项血脂及肝功能等指标测定;对肝脏做石蜡组织切片,并进行观察、描述和显微摄影。结果:1、临床表现:试验过程中,阳性对照组豚鼠大多数表现腹围增大、嗜睡、不喜动;试验组豚鼠也有轻微类似表现。试验结束后称重,阳性对照组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低剂量试验组体重显着轻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中、高剂量试验组体重极显着轻于阳性对照组(P<0.01)。2、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豚鼠肝脏体积明显变大,颜色变浅。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试验组豚鼠肝脏大小与颜色逐渐趋于正常;肝脏组织切片镜检,可观察到阳性对照组豚鼠肝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性,且肝细胞分界不明显,低、中、高剂量试验组豚鼠肝脏切片组织脂肪变性逐渐减轻,且从肝小叶边缘至中央静脉区域肝细胞逐渐恢复正常。3、脂代谢及肝功能状况:(1)血脂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豚鼠的TC、TG、LDL-C均显着提高(P<0.01), HDL-C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豚鼠的TC与中剂量试验组豚鼠TG、LDL-C及高剂量组豚鼠TC、TG、LDL-C均极显着下降(P<0.01),而HDL-C均显着升高(P<0.05)。(2)肝功能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豚鼠AST与ALT均极显着升高(P<0.01);其它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蚯蚓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尤其对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2、蚯蚓提取物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对肝组织的损伤;对肝脏脂肪变性有所缓解。

刘益臻,杨钦河,张玉佩,梁荫基[7](2014)在《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以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和单体、中医非药物疗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近年来中医药从抗氧化角度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现阶段研究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靶点。

吴震宇[8](2013)在《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论探讨及三七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理论探讨,并研究常用活血化瘀药物三七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是否能够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起到保护作用,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理论探讨: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总结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理论基础及来源。2、实验研究: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空白模型组(M组,10只)、三七总皂苷大剂量组(C1组,10只)、三七总皂苷小剂量组(C2组,10只)、双环醇组(D组,10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喂养,M组、C1组、C2组、D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并于第11周开始均停止高脂饲料喂养,改为标准饲料喂养,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从第11周开始用三七总皂苷混悬液干预治疗(160mg· kg-1·d-1、80mg·kg-1· d1),双环醇组从第11周开始用双环醇干预治疗(100mg·kg-1·d-1),正常组及空白模型组则用蒸馏水灌胃,持续4周。4周后测Lees指数、体重;处死动物,测肝湿重、计算肝-体重比值:分离附窦脂肪和肾周脂肪,计算内脏脂肪比;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血脂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1、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当属中医积聚范畴,古今医家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2、实验研究:14周后,空白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湿重、内脏脂肪比、肝-体重比值、Lees指数均升高(P<0.05&P<0.001),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与空白模型组比,三七总皂苷及双环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湿重、内脏脂肪比、肝-体重比值、Lees指数(P<0.05&P<0.001);空白模型组ALT、AST、ALP、TG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P<0.001),与空白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大鼠血清ALT、 AST、ALP、TG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P<0.001);空白模型组大鼠血清-OH、 MDA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增高(P<0.05&P<0.001),T-SOD及T-AOC活性降低(P<0.001),FBG、FINS、IR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01),IS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提示模型组大鼠处于严重氧化应激和IR状态。与空白模型组相比,经过三七总皂苷治疗后,-OH、MDA浓度降低(P<0.05&P<0.001),而T-SOD及T-AOC的活性恢复(P<0.05), FINS及IRI有所减低(P<0.05&P<0.001),IR也得到改善。结论:1、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当属中医积聚范畴,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及较好的临床疗效。2、实验研究:三七总皂苷具有改善由高脂饮食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肝功及血脂异常,减少肝脏内脂质沉积的保护作用,其对大鼠模型IR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与其保护作用关系密切。三七总皂苷的改善IR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效应是其达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部分机制。

尹震花[9](2013)在《三白草和猕猴桃保肝降血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共有五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三白草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三白草和猕猴桃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第二章论述了三白草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三章论述了猕猴桃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小鼠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第四章对三白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第五章综述了猕猴桃的生物活性。第一章三白草和猕猴桃体外生物活性研究1.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两种方法评价三白草各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体内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三白草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16.94μg·mL-1)比阳性对照BHT的清除能力(IC50=18.71μg·mL-1)强,而弱于阳性对照PG和BHA的清除能力(IC50=0.89和3.2μg·mL-1);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2.90μg·mL-1)弱于阳性对照PG和BHA的清除能力(IC50=0.81和1.95μg·mL-1),比阳性对照BHT (IC50=7.72μg·mL-1)的清除能力略弱;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PG、BHT和BHA的清除能力弱。结果表明,三白草正丁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研究浓度与清除率的关系发现,3个提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2.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采用96微孔板法对三白草和猕猴桃各提取部位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三白草和猕猴桃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较好的体外α-葡萄糖酶抑制活性,其中三白草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IC50=122.7μg·mL-1),其次为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IC50=203.3和659.9μg·mL-1);猕猴桃石油醚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IC50=57.8μg·mL-1),其次为乙酸乙酯部位(IC50=84.7μg·mL-1)和正丁醇部位(IC50=124.7μg·mL-1),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103.01μg·mL-1),且抑制率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说明其抑制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第二章三白草保肝作用研究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GOT和GPT活力以及肝脏匀浆液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评价三白草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能显着的降低血清中GOT和GPT的活力,提高肝脏匀浆液中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增强机体对抗自由基的能力。可见,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与其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第三章猕猴桃降血糖作用研究通过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测定小鼠血糖水平,肝糖元、血清中TG、TC和MDA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OD活力的变化,评价猕猴桃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糖尿病的影响。结果显示,猕猴桃3个部位均有一定的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和增强抗氧化防御体系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石油醚部位低剂量组和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均能显着性的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乙酸乙酯部位中剂量组和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降低餐后血糖效果较好,正丁醇部位中剂量组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好;石油醚部位高剂量、乙酸乙酯部位三个剂量组和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均能显着性升高肝糖元含量;3个部位均能显着性降低TC的含量,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高低剂量组以及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均能够显着性降低TG含量;3个部位各剂量组均能显着升高SOD水平,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以及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均能显着性降低MDA含量。可见,猕猴桃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与其促进肝糖元合成,抑制肝糖元分解,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和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有关。第四章三白草脂溶性成分研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三白草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从石油醚部位中共鉴定了15个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峰面积的43.77%,主要含有呋喃类(13.51%)、醇(6.42%)、醛(4.54%)、脂肪酸(6.4%)及其甲酯(4.57%)等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脂溶性成分为[2S-(2α,3,4α,5)]-2,5-双(3,4-二甲氧基苯基)四氢-3,4-二甲基-呋喃(10.97%)、1,4-二氢-1-二苯甲烯基-5-羟基-4-氧代萘(6.93%)、棕榈酸(3.51%)和-谷甾醇(3.45%)等。第五章猕猴桃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从抗癌、降血脂、抗突变和畸变、解毒、抗氧化、保肝、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肠道运动等多方面介绍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实的生物活性。

周兴华[10](2013)在《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加味茵陈蒿汤为代表的基本治法—解毒利湿、养阴益气法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急性肝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雌性,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中药加味茵陈蒿汤低剂量组、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组和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所有大鼠均适应性喂养在室温15-20℃,相对湿度60-80%的实验室7天。7天后给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D-Ga1N600mg/kg以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除模型组外余各组立即给予药物灌胃,每日两次,其中阳性(美能)组的日给药量为15.75mg/kg/天,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的日给药量分别为:14.7g/kg,29.4g/kg,58.8g/kg,空白对照组予以0.9%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药体积为10ml/kg/次,一日两次,共灌胃治疗2天。在此期间观察动物一般状况、摄食及饮水等。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股动脉采血,取血浆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BIL);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y)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含量;免疫组化法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TRAF6)、IκB蛋白-α(inhibitory of NF-κB, IkB-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Toll-like-receptor4、TLR4)等指标的含量,处死动物,取肝右叶作常规HE切片,光镜下观察其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LR4mRNA (Toll-like-receptor4)的转录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造模后48h,模型组大鼠ALT、AST及TB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复方甘草酸苷)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ALT、AST、TB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48h,模型组血浆TNF-α、MIP-2、MyD88、TRAF6、IkB-α、p38MAPK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血浆TNF-α、MyD88、TRAF6、IkB-α、 p38MAPK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模后48h,模型组血浆IL-2、IL-4、IFN-y及IL-10含量均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血浆IL-2、IL-4、IFN-y及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LR4mRNA检测结果:模型组TLR4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TLR4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Western blot检测TLR4结果:模型组TLR4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肝组织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清楚,着色均匀,无肿胀、挤压、脆裂,无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脏结构破坏较明显,肝小叶结构欠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溶解坏死、肝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肝细胞呈弥漫性空泡样变。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较模型组清楚,只有散在脂肪小滴浸润,肝细胞仅弥漫性轻度水肿。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组肝组织结构较模型组尚清楚,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加味茵陈蒿汤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肝细胞变性、溶解坏死、炎性细胞润较模型组轻,呈中度弥漫性空泡样变。阳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部分破坏,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较模型组略有减轻。结论1.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能显着减轻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的肝细胞损伤,降低血浆中ALT、AST、TB含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同时在病理方面,均能显着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缩小病变的面积,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程度。2.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能显着减轻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的肝细胞损伤,通过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纠正Th1/Th2的免疫失衡状态,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起到保肝作用。3.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TLR4信号转导通路均有一定的影响,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保肝的作用。

二、调节源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及肝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节源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及肝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抗疲劳作用研究及评价现状
    第二节 植物多糖的检测方法及分析应用
    第三节 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肉苁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肉苁蓉提取物中苷类及多糖成分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 肉苁蓉提取物中苷类及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三章 肉苁蓉提取物的药效学及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第一节 肉苁蓉提取物缓解小鼠体力疲劳作用研究
    第二节 肉苁蓉提取物的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第四章 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体力疲劳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第二节 体力疲劳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三节 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五章 肉苁蓉总有效组分与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苯乙醇苷化合物的体外肠道菌群代谢研究及清除DPPH体外抗氧化评价
    第二节 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肉苁蓉总有效组分的调控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金线莲多糖提取物对NAFLD调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NAFLD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
    1.2 发病机制
        1.2.1 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与NAFLD
        1.2.2 CYP2E1与NAFLD
        1.2.3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1)、胰岛素抵抗与NAFLD
        1.2.4 肠道菌群与NAFLD
    1.3 实验模型
        1.3.1 动物模型
        1.3.2 细胞模型
    1.4 NAFLD主要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组织评分系统
    1.5 NAFLD药物研究概况
        1.5.1 胰岛素增敏剂
        1.5.2 抗氧化剂
        1.5.3 调血脂药
        1.5.4 新型药物
    1.6 中医药研究概况
        1.6.1 中医对NAFLD的认识
        1.6.2 中医药防治NAFLD
        1.6.3 金线莲多糖现代药理学研究概况
    1.7 研究意义
第二章 ARP对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研究
    2.1 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实验药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金线莲多糖提取物的制备
        2.2.2 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制备
        2.2.3 MTT法检测ARP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2.4 ARP对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影响
        2.2.5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性LO2细胞内脂滴变化情况
        2.3.2 脂肪变性肝细胞内TG含量的测定
        2.3.3 ARP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3.4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5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内TG含量的影响
        2.3.6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上清液ALT、AST的影响
        2.3.7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内MDA、SOD、GSH-PX的影响
    2.4 讨论
        2.4.1 肝细胞脂肪变细胞模型的评价
        2.4.2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作用的影响
第三章 ARP对NAFLD大鼠实验研究
    3.1 材料
        3.1.1 实验药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动物
        3.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金线莲多糖提取物的制备
        3.2.2 高脂乳剂制备
        3.2.3 动物分组、造模、给药
        3.2.4 标本的采集
        3.2.5 指标观察及测定方法
        3.2.6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一般情况
        3.3.2 对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影响
        3.3.3 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3.3.4 肉眼对肝脏大体形态观察
        3.3.5 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3.3.6 对NAFLD活动度积分的影响
        3.3.7 对肝功能的影响
        3.3.8 对肝匀浆脂质含量的影响
        3.3.9 对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3.3.10 对CYP2E1MRNA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4.1 NAFLD动物模型探讨
        3.4.2 对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
        3.4.3 对肝功能的影响
        3.4.4 对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3.4.5 对CYP2E1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方药组成
        2.3 煎服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观察
        3.3 疗效评定标准
    4 安全性评定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证候疗效
        6.2 症候积分与体质指数比较
        6.3 生化指标比较
        6.4 影像学比较
        6.5 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
        6.6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西医对NAFLD发病机制的认识
    2 NAFLD的基础治疗
    3 中医对NAFLD的认识
    4 中医治疗NAFLD的优势
    5 观察证型及方法分析
    6 组方立法依据分析
    7 单味药分析
    8 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9 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酒精性肝损伤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酒精性肝损伤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及中药防治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中篇 我国已批准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特点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实验一 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TG及肝组织脂滴面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药效机制探讨
        实验一 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SOD、GSH、MDA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乙醇浓度及ADH活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展望
附图1
附图2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水飞蓟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ALF模型大鼠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指标检测
        2.3.1 微板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ST、ALT的含量
        2.3.1.1 血清AST活力的测定
        2.3.1.2 血清ALT活力的测定
        2.3.2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
        2.3.3 ELISA法检测血清HA、LN、Hyp的含量
        2.3.4 ELISA法检测肝组织PCⅢ、Ⅳ-C、SOD、MDA、TGF-β_1、TIMP-1 的含量
        2.3.5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SMA的表达情况
        2.3.6 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模型大鼠肝组织中Wnt、β-catenin和MMP-7 的蛋白表达
    2.4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
    3.2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2.1 HE染色对肝组织的观察
        3.2.2 Masson染色对胶原纤维的观察
    3.3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血清HA、LN、Hyp含量的影响
    3.4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肝组织PCⅢ、Ⅳ-C含量的影响
    3.5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肝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3.6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TIMP-1 含量的影响
    3.7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
    3.8 水飞蓟宾对ALF模型大鼠肝组织中Wnt、β-catenin、MMP-7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动物模型和阳性药物的选择
    4.2 改善肝功能指标是水飞蓟宾胶囊发挥ALF肝损伤保护作用的重要证据
    4.3 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可能是水飞蓟宾胶囊治疗ALF的重要途径
    4.4 抑制ALF氧化应激水平是水飞蓟宾胶囊发挥肝脏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
    4.5 影响由Wnt信号介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水飞蓟宾胶囊防治ALF肝损害的重要作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脂血症概述
        1.1.1 高脂血症产生危害
        1.1.2 高脂血症产生机理
        1.1.3 临床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1.4 高脂血症防治
    1.2 蚯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
        1.2.1 蚯蚓活性成分及分离
        1.2.2 蚯蚓活性成分的作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蚯蚓有效成分的制备及分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试验动物
        2.1.1.2 试验试剂
        2.1.1.3 试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1.2 方法
        2.1.2.1 蚯蚓提取物的制备
        2.1.2.2 蚯蚓提取物的分离
        2.1.2.3 蚯蚓有效成分的测定(SDS-PAGE)
        2.1.2.4 蚯蚓提取物蛋白浓度的测定(BCA法)
    2.2 结果
        2.2.1 蚯蚓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测定结果
        2.2.2 蛋白浓度测定
    2.3 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蚯蚓有效成分对高脂模型豚鼠的降脂作用研究
    3.1 材料及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临床表现的影响
        3.2.2 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肝脏的大体解剖与组织形态的影响
        3.2.3 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体重的影响
        3.2.4 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肝指数的影响
        3.2.5 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与分析
        3.3.1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3.3.2 大体解剖与组织形态学
        3.3.3 血清生化指标对蚯蚓有效成分降脂作用评价
        3.3.4 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血脂的影响
        3.3.5 高脂血症豚鼠程度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对照表
致谢

(7)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复方
    1.1 滋补肝肾, 益气活血方药
    1.2 益气活血化痰利湿方药
    1.3 清热活血健脾化痰祛湿方药
    1.4 清热祛痰疏肝方药
    1.5 疏肝健脾方药
    1.6 清热利湿方药
2 中药提取物
    2.1 白藜芦醇
    2.2 银杏叶提取物
    2.3 大黄提取物
    2.4 其它
3 中医非药物疗法
4 结论
5 展望
    5.1 线粒体
    5.2 微粒体
    5.3 解偶联蛋白
    5.4 转录因子

(8)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论探讨及三七治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前言
理论探讨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名
    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3 从"察”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分型
    4 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方案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体重比较
        2 肝脏大体性状观察
        3 Lees指数、肝湿重、肝-体重比值、内脏脂肪比统计结果
        4 肝脏病理观察(见附图)
        5 各组大鼠血生化的比较
        6 各组血清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的比较结果
        7 各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结果
        8 不良事件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三白草和猕猴桃保肝降血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三白草和猕猴桃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节 三白草抗氧化活性研究
        1.1.1 材料与仪器
        1.1.2 实验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1.1.5 结论
    第二节 三白草和猕猴桃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2.1 材料与仪器
        1.2.2 实验方法
        1.2.3 结果
        1.2.4 讨论
        1.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三白草保肝作用研究
    2.1 概述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动物
        2.2.2 样品
        2.2.3 试剂
        2.2.4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造模方法
        2.3.2 分组方法
        2.3.3 指标测定方法
        2.3.4 数据处理
    2.4 结果
        2.4.1 三白草不同部位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GOT 和 GPT 影响
        2.4.2 三白草不同部位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匀浆液中 MDA 和 SOD 影响
    2.5 讨论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猕猴桃降血糖作用研究
    3.1 概述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动物
        3.2.2 样品
        3.2.3 试剂
        3.2.4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造模及分组方法
        3.3.2 指标测定方法
        3.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
        3.4.1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3.4.2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元的影响
        3.4.3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4.4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3.5 讨论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白草脂溶性成分研究
    4.1 概述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植物来源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准备
        4.3.2 GC-MS 分析条件
        4.3.3 化合物检索
    4.4 结果
    4.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猕猴桃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5.1 抗癌作用
    5.2 降血脂作用
    5.3 抗突变和畸变作用
    5.4 解毒作用
    5.5 抗氧化和衰老作用
    5.6 保肝作用
    5.7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8 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
    5.9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论文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1 观察一般状况
        2.4.2 大鼠血清ALT、AST及TB活性测定
        2.4.3 肝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过程(组织固定与切片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分级标准)
        2.4.4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4、IL-10、IL-2、IFN-γ、TNF-α、MIP-2的水平
        2.4.5 免疫组化法检测MyD88、TRAF6、IkB-α、P38MAPK、TNF-α、MIP-2及TLR4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2.4.6 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LR4mRNA的转录水平
        2.4.6.1 肝组织总RNA提取与保存(枪头和离心管均经过湿热灭菌,无RNA酶)
        2.4.6.2 RNA逆转录合成cDNA
        2.4.6.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
        2.4.7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
        2.4.7.1 配胶、上样、电泳
        2.4.7.2 转膜
        2.4.7.3 封闭
        2.4.7.4 孵育抗体
        2.4.7.5 显影,定影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的观察
        3.2 对大鼠血清ALT、AST及TB水平的影响(表1、图4-5)
        3.3 肝脏病理实验结果
        3.4 对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指数的影响(表2)
        3.5 对大鼠血清IL-4、IL-10、IL-2、IFN-γ、TNF-α、MIP-2水平的影响
        3.5.1 对大鼠血清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影响(表3、图6)
        3.5.2 各组大鼠IFN-γ/IL-4、IL-2/IL-10水平的变化(表4、图7)
        3.5.3 对大鼠血清TNF-α、MIP-2水平的影响(表5、图8)
        3.6 肝组织TLR-4、TNF-α、MIP-2、MyD88、IkB-α、P38MARK、TRAF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3.6.1 对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表6)
        3.6.2. 对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表7)
        3.6.3 对肝组织MIP-2蛋白表达的影响(表8)
        3.6.4 对肝组织IkB-α蛋白表达的影响(表9)
        3.6.5 对肝组织MyD88蛋白表达的影响(表10)
        3.6.6 对肝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表11)
        3.6.7 对肝组织TRAF6蛋白表达的影响(表12)
        3.7 肝组织β-actin及TLR4溶解曲线情况(图9-10)
        3.7.1 肝脏组织β-actin熔解曲线(图9)
        3.7.2 肝脏组织TLR4熔解曲线(图10)
        3.8 肝组织β-actin和TLR4mRNA RT-PCR扩增曲线情况(图11-12)
        3.9 对大鼠肝组织TLR4mRNA表达的影响(表13)
        3.10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图13-14)
    4 小结
讨论
    1 中医学对急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病名归属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关于茵陈蒿汤的传统理论
        1.3 茵陈蒿汤的现代应用研究
        1.3.1 抗肝损伤作用
        1.3.2 抑制肝纤维化
        1.3.3 保肝利胆作用
        1.3.4 调节血脂、降血糖作用
        1.3.5 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1.3.6 抗炎镇痛作用
        1.3.7 其他作用
    2 现代医学对急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急性肝损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2 急性肝损伤的治疗
    3 关于动物模型的评价
    4 阳性药的选择
    5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中医机理
        5.1 立法及组方原理
        5.2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中医机理探讨
    6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探讨
        6.1 加味茵陈蒿汤对肝脏生化学指标(ALT、AST)的影响
        6.2 加味茵陈蒿汤对总胆红素(TB)的影响
        6.3 加味茵陈蒿汤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MIP-2的影响
        6.4 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TLR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6.5 加味茵陈蒿汤对肝组织IkB-a及TRAF6表达的影响
        6.6 加味茵陈蒿汤对肝组织P38MAPK表达的影响
        6.7 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结论
结语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彩图)
附件一 加味茵陈蒿汤中主要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附件二 Toll样受体与肝脏疾病
附件三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调节源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及肝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小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2]金线莲多糖提取物对NAFLD调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秋新.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3]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D]. 徐嫣然.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4]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D]. 陈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水飞蓟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黄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蚯蚓有效成分对豚鼠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 安韵霏.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7]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 刘益臻,杨钦河,张玉佩,梁荫基. 亚太传统医药, 2014(01)
  • [8]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论探讨及三七治疗的实验研究[D]. 吴震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三白草和猕猴桃保肝降血糖作用研究[D]. 尹震花. 河南大学, 2013(02)
  • [10]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兴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调元口服液对高脂大鼠肝脏血脂、肝细胞膜流动性和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