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渴望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民渴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农民渴盼农机社会化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缪丽春,王红梅[1](2022)在《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后的农机化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从澄江市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深入的分析了澄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全面、切合本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

赵钦羿[2](2017)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发展问题是摆在我国经济发展面前一道巨大的屏障。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而言,农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只有发展好农业,才能够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当农业增速较快的时候,必然会刺激经济的扩张,而当农业出现衰退的时候,就会制约和影响到经济扩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循序渐进的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文认为,农业机械化的道路充满了崎岖和坎坷,并且这个过程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具有动态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在农业中应用与之相匹配的农业机械,使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够充分的保护好其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而只有实现高度的农业机械化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的发展出现质的提升,逐步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市场当中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民增收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本文全面的总结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认为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有助于学者们更好对我国农机化发展历程进行更好的研究。

阚言华[3](2014)在《我国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为参照标的,以安徽省为例预测本地区谷物生产体系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提出我国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参考标准,探讨本模式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对策。

孙慧伟[4](2012)在《基于肇源县农机化现状对发展机遇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水平。但相对于全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相当滞后,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宋骥[5](2011)在《加快农业机械化 助推眉山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机械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笔者就加快农业机械化,助推眉山农业现化代跨越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思考。1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助推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1.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业机

张茜[6](2011)在《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提出2006年1月1日,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从此走出历史,也宣布我国正式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基层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职能转变的压力。取消农业税之后,对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乡镇政府职能仍不明晰,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服务职能尚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公众需求。因此,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对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省会新区的长清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谋划完善了一条符合地域实际的发展路子,引领长清逐步向更高层次、更好水平发展。但是成绩面前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财政保障能力仍然较弱;各街道乡镇各有其发展特点但其发展仍然不均衡,靠近济南市区和长清城区的街镇发展相对较快,各个街镇三大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拉动经济增长的好项目、大项目、强项目不多的问题仍然突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欠帐较多的现实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针对长清区的乡镇现状,结合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和现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论述长清区乡镇政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从政府自身、公务员制度、农村基层三方面提出对策。希望能对长清区乃至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戴志华[7](2010)在《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剖析了湖南省娄底市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总结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向效应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提高流转效益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民科技素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娄底市这样的后发展地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能有效地整合农业资源、吸引社会投资、培育专业经济组织,是一条促进农村、农业加速发展的可行途径。实践表明,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产业环境和就业环境作为支持,而这些条件的创造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动作为。研究表明,政府在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也是农村土地流转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对于娄底市而言,政府要把执法管理作为抓手,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监管,保障农村土地流有序流转;要着眼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统筹农村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的有机结合;要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不断降低流转成本;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强土地流转的驱动力;要积极扩大农民就业,促进“人地分离”,不断扩大农村土地流转的“供应端”。

徐睿达[8](2010)在《建国以来我国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研究 ——基于对河北省曲周县的考察》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文化哲学作为最宏观的理论视野,考察乡镇社会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机制。由于篇幅所限,这里选择了乡镇社会生产文化中的一部分即农业生产文化展开研究,农业生产文化是乡镇社会的存在和运行的基础,因而这个研究具有基础性,可以对乡镇社会的存在和运行机制有相当的解释力。本文在具体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政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的一些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它们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以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宏观背景条件、生产过程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文化运行的各种因素和内在矛盾,探索乡镇社会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并努力觅求解决三农问题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办法和路径。在纵向的时间段划分上,本研究把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变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改革开放前作为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阶段。之所以这样划分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处于短缺经济时期,实行的主要是以统购统销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改革开放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农业生产文化赖以存在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而从农业生产方式来说,改革开放前主要实行的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制,尤其是以人民公社为主要特征的集体制。而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逐渐解体,农业生产方式演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特征的个体小农经济,所以从农业生产文化的运行机制来说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在叙述上本文作了横向的安排,文章的第一部分着力考察与分析了建国以来影响乡镇社会农业生产文化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对象,这是农业生产文化存在和运行的宏观背景条件,一定的农业生产文化总是在一定的宏观背景中进行的,它是乡镇社会农业生产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只有对生产文化的宏观背景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认识与理解农业生产文化。第二部分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考察,这是农业生产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是我们认识农业生产文化的全部感性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农业生产文化的具体运作有一个切实的比较符合实际的理解,理论研究应该有明确的实践基础和实践指向,否则往往容易与现实脱节。第三部分深入考察与分析了农业生产文化的运行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是合作的还是分散的。二是农业生产的动力系统,主要是两个积极性的问题即农民的个体生产积极性和集体生产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问题是农业生产运行机制的重要因素,充分调动和协调好两个积极性是保证农业生产文化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农业生产文化发展的好与坏、改革的成功与否都集中体现在对这两个积极性的发挥和协调上。三是农业生产中人的状态,马克思说在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他的社会性。人是这些关系的体现,也是人营造了这些关系,这些关系主要的是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而政治本身就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人在经济结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分配,社会关系也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因此经济关系是核心问题。所以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的运行不仅制约和规定着这些关系,这些关系也还对社会经济的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问题的核心在于两个积极性的调动与协调,改革开放前我们有过一段非常成功的时期,就是1955年之前,在合作化运动中,我们比较好地处理了农民的两个积极性问题,生产发展很快。而此后由于忽略和低估了农民的个体生产积极性,加快推进高级社并进而发展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农业生产进入了长期的低增长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同样是遇到了这个问题,在1979年到1984年之间,由于在集体经济条件下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又比较好地解决了两个积极性的协调问题,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人民公社以来积累的生产潜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可惜的是农村改革没有沿着合理的逻辑向前推进,1984年之后,政社分离,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随之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集体经济也退出了农村社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事实上使农民重新沦为汪洋大海一般的个体小农经济。集体经济只在所有权层面上才有意义,成了一条腿的合作社。问题的可怕之处在于这一改革形成了两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是脆弱的小农经济与庞大的市场的矛盾,一是农民与基层政权的矛盾。这两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是此后农业增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等一系列包含着“三农”问题在内的社会问题总根源。这些问题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努力解决,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的体制性根源,没有在这一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国家所做的努力在事实上往往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缝缝补补,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问题依然是问题。学术界也从各个层面对三农诸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是大多由于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经济社会结构的体制性根源,或者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有深刻的见解,甚至有些人受西方私有化思潮的影响而在理论研究上走向歧途。不能不说中央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视野狭隘、思想偏颇的学术研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它们的影子。文章的第四部分首先简要总结了建国以来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的重要启示,总结了农村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目前学术界解决三农诸社会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方向,指出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其次对三农等社会问题作了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思考,这里主要是想从根本上找到一点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路。最后指出解决三农诸社会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充分调动农民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两个积极性、壮大和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体制性矛盾,这样其它的一切社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文章最后的结论部分做了总结性的论述,并再次指出解决三农等诸社会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在党的领导下逐步重建集体经济,并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这里特别声明一点,一些批判性的分析是基于要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负责,基于对诸位学者和思想家的思想成果的充分肯定和尊重,决没有任何针对个人的成分。相反,我对诸位学者和思想家怀有十分的谢意和百分之百的尊敬,设若没有你们的宝贵研究和思想财富,没有你们宽厚脊梁的支撑,我个人恐怕难以有任何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丁琛[9](2008)在《调整 创新 活力》文中研究指明南方温暖的初冬,本刊"水稻上台阶、特色创一流"调研进入制造业名城——东莞市,车从广深高速公路进入东莞,麻涌镇连片的蕉田跃然眼前,生机勃勃,在一片工业气象的东莞展现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成蜚声于世的"世界工厂",同时不断调整优化

王红晓,韦相[10](2008)在《云南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探析——对云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文中认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选取云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其所处政策环境的调研,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二、农民渴盼农机社会化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民渴盼农机社会化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后的农机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澄江市概况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
    (三)农业机械化现状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
        2.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
        3.农机作业情况。
二、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机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急需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三)购置成本及使用成本较高
    (四)培训及推广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五)农机社会化服务急需健全
    (六)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薄弱
        1.基层农机管理机构职能弱化。
        2.农机人才队伍专业知识弱化。
三、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一)农业机械化战略性调整
    (二)发挥推广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2.加强推广适宜澄江坝区农作物耕种收的大型农业机械。
        3.迈出创新示范新步伐,拓展农机化发展新空间。
    (三)建立新投入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多渠道整合可利用资源,加强培训推广效果
        1.积极向财政争取农业机械培训、推广的专项资金。
        2.整合利用农业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共同完成农机实用技术培训。
        3.引导农机从业人员自觉自愿参加农机技术培训、知识更新。
    (五)加强监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逐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
    (六)加强和创新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农机化管理、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机化事业稳步发展。
        2.大力加强基层农机实用人才精准培育。
        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人员及农艺人才队伍建设。

(2)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农业机械化问题概述
    2.1 农业机械化的内涵
    2.2 农业机械化的特征
    2.3 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理论
    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理论
    3.2 列宁关于农业机械化理论
    3.3 毛泽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理论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理论
4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4.1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就
        4.1.1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4.1.2 农机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4.1.3 农业产业改革不断深入
    4.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4.2.2 农业机械化组织服务能力不足
        4.2.3 农业机械化门类品种存在缺陷
        4.2.4 农业机械化农艺融合程度不够
5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的原因
    5.1 农村、农业教育投入力度小
    5.2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5.3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创新不足
    5.4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5.5 土地经营制度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
6 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建议和对策
    6.1 增加农村机械化教育的投入
    6.2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6.3 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6.4 优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6.5 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我国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模型
    1.1条件界定
    1.2代码设定
    1.3本区域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计算公式
2安徽省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
    2.1基本农田数量
    2.2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趋势
    2.3安徽省谷物常规模式生产收入成本核算调查结果
    2.4安徽省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结果
3预测结果分析
    3.1安徽省谷物生产体系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占总人口比例
    3.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3.3不同经营规模的三型职业农民常规 (自然灾害风险除外) 收入分析与对策
4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和政府与市场关系简析
5模型适用范围及相关指标校正

(4)基于肇源县农机化现状对发展机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肇源县农业概况
二、肇源县农业机械保有量及机械化率基本情况
三、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给机械化发展带来的空间
四、社会进步和国家扶植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推动作用
五、肇源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六、肇源农业机械化发展要走区域性发展道路

(6)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理论问题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乡镇政府
        2.1.2 政府职能
        2.1.3 乡镇政府职能
    2.2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现实条件
        2.3.1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必然
        2.3.2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工作新特点的要求
        2.3.3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改变乡镇面貌的途径
第3章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职能转变的定位
    3.1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基层政府的现状
        3.1.1 乡镇政府自身财政压力过大
        3.1.2 乡镇政府工作缺乏自主性
        3.1.3 乡镇政府人才和组织资源缺乏
    3.2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能
        3.2.1 对农村社会进行管理
        3.2.2 发展农村经济
        3.2.3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3.2.4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3 后农业税时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目标
        3.3.1 强化三项职能
        3.3.2 加大对乡镇公共服务的投入
        3.3.3 改革行政体制强化政府责任
        3.3.4 完善乡镇人事管理机制
第4章 长清区乡镇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长清区的乡镇政府职能变迁
        4.1.1 第一阶段:确定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1949—1958)
        4.1.2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0)
        4.1.3 第三阶段:“社改乡”时期(1980—1985)
        4.1.4 第四阶段:实行撤并乡镇和县乡综合改革(1986—1998)
        4.1.5 第五阶段: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1999—2008)
    4.2 后农业税时代长清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
        4.2.1 乡镇政府的实际职能能力弱化
        4.2.2 乡镇干部观念障碍
        4.2.3 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角色转换还不到位
    4.3 后农业税时代长清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5章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
    5.1 乡镇政府自身视角
        5.1.1 增强服务三农意识
        5.1.2 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5.1.3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5.1.4 广辟渠道,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1.5 坚持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强化民生
    5.2 乡镇干部视角
        5.2.1 明晰乡镇干部的责权和事权
        5.2.2 激发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3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5.2.4 丰富为民办事的形式和内容
    5.3 农村工作全局视角
        5.3.1 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5.3.2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5.3.3 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5.3.4 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7)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
        2.2 国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探索与研究
        2.3 国内对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3.3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创新点
        3.4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1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
        1.1 农村土地
        1.2 农村土地流转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理论
        2.1 农地产权理论
        2.2 农地价值理论
        2.3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2.4 制度变迁理论
    3 国内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
    4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4.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
        4.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与出租
        4.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与互换
        4.4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
        4.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4.6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代耕和反租倒包
第三章 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1 娄底市概况及农业发展现状
    2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
        2.1 土地流转已成共识
        2.2 土地流转来势较好
        2.3 土地流转形式多样
    3 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
        3.1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3.2 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3.3 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3.4 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四章 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流转思想难统一
        1.2 流转机制不健全
        1.3 流转行为欠规范
        1.4 流转资金难筹集
    2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分散承包机制制约了土地流转
        2.2 丘陵地区小地块制约了土地流转
        2.3 劳动力转移滞后制约了土地流转
        2.4 龙头企业不强制约了土地流转
        2.5 监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土地流转
        2.6 土地市场建设滞后制约了土地流转
第五章 促进娄底市农村土地科学流转的建议
    1 加强执法管理,保障土地有序流转
    2 注重规划引导,统筹推进土地流转
    3 创新服务手段,积极鼓励土地流转
    4 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流转效益
    5 扩大农民就业,帮助推动土地流转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建国以来我国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研究 ——基于对河北省曲周县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乡镇社会的现实问题
    (二) 文献研究和资料准备
    (三) 农业生产文化与乡镇文化
    (四) 农业生产文化研究的任务
    (五) 对研究对象的简要说明
一、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
    (一) 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的宏观背景条件
        1. 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其主要任务
        2. 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
        3. 农作物的种类
        4. 农业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小水利的建设利用及其特点
    (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宏观背景条件的变化
        1. 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的政治经济环境
        2. 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
        3. 农作物种类的演变:日趋减少并不断地集中到少数几种作物上
二、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内容和过程的变迁
    (一) 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过程的考察
        1. 农业生产的耕作农具与耕作方式
        2. 农业生产中的播种及相关工具
        3. 农田灌溉及灌溉工具
        4. 田间管理及其工具
        5. 农作物收获及收获机具
        6. 粮食储藏与储粮器具
        7. 农民的四季忙闲
    (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过程的考察
        1. 农作物耕作与收获方式及其工具的巨大变迁
        2. 水肥与耕作条件的日益改善
        3. 本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与问题思考
三、农业生产文化运行机制的变迁
    (一) 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文化的运行机制
        1. 农业生产方式及其演变
        2. 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系统
        3. 农业生产中的人
    (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文化的运行机制
        1. 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及其带来的问题
        2. 农业生产的动力系统:一条腿的合作社
        3. 农业生产中的人
四、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的重要启示
    (一)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的特点与规律、经验与教训
        1. 特点与规律
        2. 经验与教训
    (二) 对目前学术界解决三农问题几种观点的分析
        1. 社会结构转型说
        2.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3. 乡村治理
        4. 地权研究方面的建议
        5. 农业产业化或工业化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思考
    (四)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调整 创新 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争取财政投入发挥引导作用
因地制宜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探索土地流转保障集约经营
补贴瓶颈制约亟待突破

(10)云南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探析——对云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现状及所处政策环境
    1.1 发展现状
    1.2 所处政策环境
2 云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对协会的认同度尚低
    2.2 协会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2.3 协会的辐射面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2.4 协会的法律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缺乏组织性
    2.5 政府的政策落实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几点建议
    3.1 提高农民对协会的认同度
    3.2 提高协会的辐射能力,重点支持发展若干潜力较大的协会
    3.3 加强对协会的引导
    3.4 抓好政策落实

四、农民渴盼农机社会化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后的农机化发展[J]. 缪丽春,王红梅. 云南农业, 2022(01)
  • [2]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D]. 赵钦羿. 西安工业大学, 2017(01)
  • [3]我国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模型研究[J]. 阚言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06)
  • [4]基于肇源县农机化现状对发展机遇的探讨[J]. 孙慧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05)
  • [5]加快农业机械化 助推眉山现代农业跨越发展[J]. 宋骥. 四川农机, 2011(03)
  • [6]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 张茜.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7]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D]. 戴志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8]建国以来我国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研究 ——基于对河北省曲周县的考察[D]. 徐睿达. 河北师范大学, 2010(12)
  • [9]调整 创新 活力[J]. 丁琛. 现代农业装备, 2008(12)
  • [10]云南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探析——对云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J]. 王红晓,韦相.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04)

标签:;  ;  ;  ;  ;  

农民渴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