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测定及压实度测试方法

砂石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测定及压实度测试方法

一、砂砾材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及压实度检测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戴仕鹏[1](2021)在《山区高填方梁场稳定与变形控制技术及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制梁场地具有临时性、占地面积大、沉降要求高的工程特征。公路工程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为了保护耕地,降低建设成本,梁场选址沟谷及山地等不平整的地形上;梁场高填方工程采用的填筑材料大多为弃渣,填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质较差,而使用过程中对场地的变形要求较高,同时施工中仅能采用现有的机械设备。本文依托于宜昭高速公路某梁场高填方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一系列研究手段。通过对山区临时高填方中的分析与讨论,得到一系列的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室内试验,弃渣填筑材料属于粗粒土的范畴,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发现泥质粉砂岩为软化岩,砂岩为非软化岩。(2)通过分析讨论集中力作用于龙门吊轨道梁的基底反力分布情况,认为集中力的分布范围为集中力两侧3m,并提出反力分布有集中分布和分散分布区域。(3)针对高扶壁式挡墙顶是否作用大荷载情况,提出一种挡墙扶壁顶加宽的型式,对现场实际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发现监测变形结果与结算结果一致性较好。针对桩基临近高填方的侧移分析与控制措施,提出临近既有桩基的高填方低于8.0m采用反压能够较好的控制临近桩基的侧向位移,但当高填方高度大于8.0m且具有较大使用荷载情况下,结合注浆加固桩周土体使用能够较好的控制桩顶侧移。(4)通过分析与调查,选定压实设备为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指标为压实度或者孔隙率,通过理论分析,拟选择的型号为徐工XS183J,并推导得出其影响深度。

崔添毅[2](2020)在《赤泥基土凝岩固化黄土路用性能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强度高、干缩和温缩小、耐久性好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土凝岩作为一种新型土壤固化剂,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减少对天然砂石料资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目前有关土凝岩固化黄土路用性能的研究尚不多见,其路用经济与技术性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依托甘肃省二车公路芦家湾连接线改移道路土凝岩底基层试验段项目,通过研究土凝岩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性、耐久性,对比分析土凝岩固化土与其他类型固化剂固化土的上述路用性能,初步探究了土凝岩固化土用于公路工程路面结构层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土凝岩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所用的土凝岩属于硅钙系胶凝材料,在硅酸盐词典中属于无熟料水泥。水胶比为0.4时,土凝岩净浆试件3天抗压、抗折强度比水泥净浆试件的相应强度偏低,但3~28天抗折、抗压强度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143%、318%,远大于水泥净浆的49%、88%。土凝岩固化土及对比混合料强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各掺量下土凝岩固化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水泥固化土,也高于水泥、粉煤灰等稳定材料复合固化土。土凝岩稳定土七天无侧限强度可达2.0-5.0MPa,通过调整掺量可满足路面各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土凝岩固化土、水泥固化土和水泥稳定碎石的耐久性试验结果显示,土凝岩固化土的早期水稳定性系数略优于水泥稳定土,后期则刚好相反;水稳定性远低于水稳碎石;土凝岩固化土的抗冻性优于水泥固化土,但显着弱于水泥稳定碎石;土凝岩固化土的冲刷后质量完整度与水泥固化土的冲刷后质量完整度十分接近,土凝岩固化土的抗冲刷性显着弱于水泥稳定碎石;土凝岩固化土干缩性能优于水泥固化土。施工及试验段验证方面,土凝岩固化土施工不推荐使用路拌法,条件允许时尽量选择厂拌法。土凝岩改良土(掺量4%-6%)不推荐代替水泥用于各等级公路路基换填。掺量在10%-12%时,土凝岩固化土代替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用于路面结构层,相对传统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在砂石料匮乏区的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可铺筑试验段进行初步验证,总结施工经验,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补充数据支撑与技术指导。

彭秋玉[3](2020)在《二灰稳定察尔汗干盐湖盐岩基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察尔汗干盐湖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自然气候以及道路修筑情况,秉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提出使用石灰粉煤灰加固盐岩材料作为路面半刚性基层。通过大量室内试验,测试并分析了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温缩性能,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按照相关试验规程,测试了盐岩、饱和卤水、石灰以及粉煤灰各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和组成成分。同时测试了天然状态下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并对盐岩以及二灰稳定盐岩的典型配合比进行了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2)通过五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对二灰稳定盐岩材料进行了27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强度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各因素(卤水含量、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及养护龄期)对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强度影响规律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取养护龄期为7d,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值为标准找出了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最佳配合比(石灰含量为18%,粉煤灰含量为25%,盐岩含量为57%,整个试件卤水含量为6%,初始干密度为1.798g/cm3)。(3)将二灰稳定盐岩材料最佳配合比组与纯盐岩组试件作为对照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对两组配合比试件在三种龄期(7d、14d、120d)下进行间接抗拉强度、弯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各组试件间接抗拉强度、弯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随龄期变化的规律,同时对比分析最佳配合比下的二灰稳定盐岩材料各力学性能的改善情况,并将各项力学性能值与常规二灰稳定类材料相对比。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下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间接抗拉强度、弯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各项力学性能值均接近或高于常规二灰稳定类材料。(4)分别对二灰稳定盐岩材料最优配合比组与纯盐岩组进行温缩性能试验,研究各组材料的温缩性能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规律,并将温缩性能与常规二灰稳定类材料相对比。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下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温缩性能接近于各类常规二灰稳定类材料。以上针对二灰稳定盐岩材料进行的一系列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在饱和卤水的环境下,使用石灰、粉煤灰对盐岩材料进行加固,可较大程度地提高稳定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使得二灰稳定盐岩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更佳。适用于察尔汗干盐湖地区的二灰稳定盐岩基层施工的推荐最佳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盐岩=18:25:57。

李真[4](2020)在《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填土压实度试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无粘性土与其他工程填土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一般来说无粘性土的压实效果较好,其最佳含水量较小、最大干密度较大;在静力作用下,压缩性较小;在动力作用下,特别是在振动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实。由于其出色的性质,无粘性土已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填土领域。然而,准确、快速测定无粘性填土的压实状况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技术难题。目前,施工人员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有损检测方法对无粘性填土进行测定,传统方法存在破坏性大、耗时费力、数据代表性不足等诸多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无粘性填土压实状况测定的精度与效率,本文以砂土及河砂两种典型的无粘性土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最先进的土壤密度测定仪器—SDG无核密度仪,建立了一套完整的SDG测定无粘性土时的操作流程。之后,通过反复分析室内试验数据,对SDG密度仪在无粘性土材料检测领域的适用情况做出了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SDG密度仪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无粘性土压实状况的测定工作中。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比SDG密度仪测定粘性土时的测试过程,指出测定无粘性土与粘性土时的不同之处,建立了测定无粘性土时的完整操作规程。(2)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砂土与河砂在不同状态下多组单点的重复测试数据,探究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土时的稳定性。(3)根据分析砂土与河砂处于不同状态时,SDG密度仪与灌水法所测各项指标的对照数据,判断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土材料时各数据指标与真实值的偏差情况。之后,通过建立SDG与灌水法所测各数据的拟合方程,寻找SDG测试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拟合关系,结合二者方程之间的拟合程度,对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土压实状况的适用性做出综合评价。(4)采用单一分析法,对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土时所需输入的前置参数进行了反复研究。通过观察改变某一前置参数后,SDG测定的干密度与含水率值的变化情况,判断各前置参数对SDG测定无粘性土结果的影响。

王岩涛[5](2020)在《戈壁区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和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交通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一些已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这些高速公路迫切地需要进行改扩建。在对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路基病害,而其中最主要的路基病害是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如果不加处治,轻则影响路基质量和行车安全,重则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特征和处治措施进行研究。虽然拓宽路基的已有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特殊地区或特殊工况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文依托新疆连霍高速中小草湖到乌鲁木齐段的改扩建项目,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拓宽路基沉降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最后通过对比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处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筛分试验和其它基本土工试验,研究了天然砂砾在不同含石量下的级配、含水率与干密度等特征关系。利用颗粒流软件PFC2D,介绍CBR数值仿真试验的基本步骤,并结合CBR室内试验,提出了一套针对天然砂砾的实用的参数确定方法。2.结合连霍高速扩建项目的实际工况,选取典型路段利用确定好的参数建立模型,并从沉降、水平位移等方面分析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拓宽路基的差异沉降特性。3.针对拓宽路基中软弱夹层引起的沉降突变问题,选择典型断面并设置不同的处治方案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不同高度路基中针对软弱夹层的最佳处治方案。4.为了减少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路基的整体差异沉降,从路基填料与压实、台阶开挖和内倾角、土工格栅加筋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数值计算及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最后通过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处治措施的有效性。然后根据容许最大差异沉降和容许变坡率确定差异沉降等级。本依托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规范的编制提供借鉴经验。同时,连霍高速也是连接西北部地区和内地的大动脉,它的改扩建质量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王朝相[6](2020)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及改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量急速增长。建筑垃圾如何进行高效科学的资源化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成为了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建筑垃圾具有水稳性好、透水性强、材料强度满足筑路需求等特点,通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后是一种良好的路基填料。本论文依托于《荆州市建筑垃圾路用性能及环保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着手于建筑垃圾填筑路堤水稳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荆州市城北快速路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现场运回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指标试验研究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其是否满足作为路基、路床填料的要求。(2)干湿循环条件下,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变化的研究及水泥改良、防渗处理后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变化的研究,分析了防渗处理、水泥改良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水稳性的改良效果,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3)对水泥改良试样的微观结构观察和分析,对其宏观上表现出的力学特性、水稳性等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为水泥改良建筑垃圾提供科学依据。(4)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提出四种路基水稳性设计方案,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改良和路基结构的优化设计,增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和路基防、排水功能。修筑试验路段路基,验证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路基施工、工程验收质量评定标准和现场监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和现场施工、监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干湿循环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及改良与应用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王晓飞[7](2019)在《新疆干旱荒漠地区超厚宽幅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新疆地区新建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厚度、宽度逐渐增加,已达30cm40cm、整体平均宽度在10m以上。同时由于其绝大部分区域具有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的干旱荒漠气候特点,极易导致水稳基层出现干缩、温缩裂缝病害,所以对水稳砂砾材料组成结构、基层的裂缝变形机理和超厚宽幅水稳基层不同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宜的水稳砂砾料原材配比和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选取典型路段进行对比研究,对不同级配类型、组成配比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材料的干缩、温缩试验,强度、刚度试验以及CT扫描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新疆干旱荒漠地区的骨架密实型抗裂水稳砂砾级配范围;通过对大厚度水稳基层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作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改善基层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得出大激励振动一次成型厚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比标准静压基层具有更优良性能的结论;最后结合东疆干旱荒漠区某高速公路34cm水稳砂砾基层超厚宽幅一次性摊铺施工和某二级公路34cm水稳砂砾基层并机双层连铺施工实例,证明了一次性整体摊铺、振动压实工艺对超厚宽幅水稳层施工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干旱荒漠地区,水泥剂量、水泥强度等级的增大,将导致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干缩量和温缩量增大;混合料级配组成中粗集料含量越高、细集料越少,水稳材料的变形就越小;相同条件下,混合料干缩、温缩变形量排序为:骨架空隙型﹤骨架密实型﹤悬浮密实型。通过增强层间连续性、降低上下层压实度差异、采用大激振力振动成型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超厚宽幅水稳基层力学性能和施工质量。采取整体一次性施工工艺进行厚层水稳基层施工,不但基层整体性、平整度优于分层并机连铺工艺,而且材料离析现象明显减少,且前者比后者工程进度提高50%,每公里可节约资金3.286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张荣[8](2019)在《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就地取材,大粒径填料的填石路基成为山区公路建设的常见类型。论文分析了填石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稳定和变形规律,对影响填石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填石路基码砌边坡防护的技术要求、碎石填料的选择原则、级配和最大粒径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的确定方法、压实机械组合和参数选择,给出了运用沉降差和施工参数进行压实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分析了填石路基各类压实质量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选用强度大、坚硬类的石料,控制填石不均匀系数、最大粒径和层厚,采用渐进式摊铺法、优化施工碾压组合和压实参数,加强地基处理,做好排水和边坡防护,可以有效提高填石路基施工质量;采用压实沉降差和施工参数“双控指标”,可以节省质量检测工作量、提高填石路基施工进度。通过新疆某山区填石路基施工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林震岳[9](2018)在《落球与传统密度检测法检测压实度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填方工程所用材料可以是碎石类材料、砂质类材料、黏性土质类材料以及其他可以作为填料的废弃物等等。填方工程的回填质量与回填土的材料特性、机械压实程度及其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有关。施工压实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回填材料本身的密实程度、机械压实遍数、压实效率的高低等。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基于回填压实质量的检测方法也不断更新换代,从最初第一代的物理检测方法到现今第三代的强度检测方法,昭示着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也预示着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系统化。本文选用落球式岩土力学特性测试仪(简称:落球仪)作为对比对象,用传统密度检测试验方法与之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填方施工质量的研究背景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对过去填方工程的测试方法和检测指标进行了概括;之后对落球式岩土力学特性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针对传统密度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控制指标及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在不同岩土材料的压实情况下,分别对落球式岩土力学特性测试仪进行现场检测及原状土的传统密度检测。整理试验结果并对测试指标进行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进行规律总结。试验结果表明,落球检测技术指标与传统密度试验检测指标针对不同的填筑材料,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落球检测可以很好地反映碾压的效果,尤其对密度指标不易反映的一些现象(如碾压、侧向流动等),均可以明确的反映。相关性会提升,但不会一直提升,对于比较软弱或者特别坚硬的填方材料,相关性会较差;落球测试技术相对于传统密度试验测试更方便快捷,影响因数也更少,更容易检测传统方法难以测试的部位,特别是对于坚硬的岩土材料采用落球检测技术更适合。而传统密度检测试验对试验环境和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测试结果可能也会存在很大误差,无法精确反应现场实际情况。本实验测试指标进行的相关性拟合可以作为实际工程的参考。

张庆龙[10](2018)在《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填筑施工质量是保证土石方工程安全的关键。目前已有间接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而压实度预测与仿真分析法不具有时效性;已有的压实质量快速评估方法对于粒径分布范围较大(0400mm)的堆石料缺乏研究;已有的碾压施工参数实时监控系统存在相邻作业面间漏碾、交叉、重复碾压等问题,同时在危险作业区或高原极限条件地区无法使用。研发能同时对3种具体控制指标(结果控制指标、料源控制指标和施工参数控制指标)实施监控的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既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研发了一个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其具有同时监控结果控制指标、料源控制指标和施工参数控制指标的功能。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前坪水库建设现场,实现了对大坝填筑施工过程主要环节精细化监控和无人碾压作业,有效确保了施工质量。(2)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集成声波检测技术的压实度检测方法。基于饱和半空间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理论和无限障板活塞辐射声场模型,结合现场碾压试验,建立了连续压实指标(SCV)和填筑材料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方法解决了已有无损检测方法对0400mm的堆石料不适用的问题。(3)提出了一种原创的差分脉冲激励方法(DPEM)。针对饱和半空间表面上受法向简谐荷载作用时竖向位移较难求解的问题,本文在SCV与填筑材料干密度关系模型建立过程中提出了DPEM方法,用于求解土体表面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竖向位移的数值解。(4)建立了一种基于SCV指标值的压实质量评估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快速评估方法。基于SCV与干密度之间的强线性相关性并结合多组现场碾压试验,建立了堆石料(0400mm)的压实回归模型(模型Ⅰ、模型Ⅱ和模型Ⅲ)。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评估方法可用于快速评估碾压过程中填筑材料的压实质量。(5)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碾压施工参数实时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其包含自动碾压系统和料源运输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解决相邻作业面间漏碾、交叉、重复碾压等问题,保证碾压作业在危险环境或极限条件下正常进行,为填筑施工提供快速高效的运料保障。

二、砂砾材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及压实度检测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砂砾材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及压实度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高填方梁场稳定与变形控制技术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公路预制梁场地的基本选址概况
        1.2.1 预制梁选址的基本要求
        1.2.2 国内部分预制梁的选址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隧道及边坡开挖弃渣工程特性及碾压施工工艺现状
        1.3.2 粗粒土高填方的工后沉降分析现状
        1.3.3 梁场设施的分析现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隧道及边坡开挖弃渣的工程特性
    2.1 依托工程的基本概况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梁场工程概况
    2.2 填料的颗粒级配试验
    2.3 填料的力学性质评价
        2.3.1 单轴压缩设备
        2.3.2 泥质粉砂岩在水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2.3.3 砂岩在水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对称加载对临近桩基作用与控制措施
    3.1 有限元模拟分析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梁场支挡结构优化分析与设计
    4.1 龙门吊最不利工况计算
    4.2 轨道梁基底压力分布
    4.3 墙顶作用大荷载的扶壁式挡墙优化
    4.4 梁场挡墙的施工阶段模拟与现场监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填筑评价指标与施工方法
    5.1 压实度评价指标
    5.2 最大干密度试验
        5.2.1 最大干密度测试方法
        5.2.2 击实功计算
        5.2.3 最大干密度
    5.3 弃渣填料的振动压实工艺
        5.3.1 振动压实作用
        5.3.2 压实机械的选择
        5.3.3 压实应力与影响深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2)赤泥基土凝岩固化黄土路用性能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赤泥基类固化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赤泥基类固化剂固化土研究现状
        1.2.3 土凝岩固化剂概述
    1.3 赤泥基固化剂土凝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2.1.1 土
        2.1.2 土凝岩
        2.1.3 水泥
        2.1.4 粉煤灰
        2.1.5 石粉
    2.2 试验方案
        2.2.1 赤泥基土凝岩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
        2.2.2 土凝岩固化土耐久性试验方案
        2.2.3 赤泥基土凝岩固化土底基层现场试验段铺筑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赤泥基土凝岩固化土强度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赤泥基土凝岩固化土耐久性能研究
    4.1 水稳定性
    4.2 抗冻性
    4.3 抗冲刷性
        4.3.1 试验方法
        4.3.2 试验设备介绍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干缩特性
    4.5 外观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凝岩固化土底基层现场验证分析
    5.1 试验段工程概况
    5.2 施工工艺
    5.3 现场检测结果与施工总结
        5.3.1 压实度
        5.3.2 弯沉
        5.3.3 施工总结
    5.4 后期监测研究
    5.5 土凝岩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5.5.1 产品成本分析
        5.5.2 与传统路基路面材料成本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二灰稳定察尔汗干盐湖盐岩基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岩的研究现状
        1.2.2 二灰稳定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案的确定
    2.1 试验原材料的基本性质
        2.1.1 盐岩
        2.1.2 卤水
        2.1.3 石灰
        2.1.4 粉煤灰
    2.2 天然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2.1 试样制备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盐岩的破坏过程
    2.3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击实特性
        2.3.1 击实方法
        2.3.2 击实试验
    2.4 试验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回归正交设计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法与步骤
        3.1.1 五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试验设计
        3.1.2 试件成型方法
        3.1.3 试验过程
        3.1.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试验数据整理及回归分析
        3.2.2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3.2.3 最优组合的确定及其7天强度检验
    3.3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3.4 影响二灰稳定盐岩材料强度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1 间接抗拉强度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间接抗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1.3 与常规稳定类材料的间接抗拉强度对比分析
    4.2 弯拉强度试验
        4.2.1 试验方法
        4.2.2 弯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2.3 与常规稳定类材料的弯拉强度对比分析
    4.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4.3.1 试验方法
        4.3.2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与常规稳定类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温缩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温缩性能试验
        5.2.1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温缩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温缩性能试验方法
        5.2.3 二灰稳定盐岩材料的温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5.2.4 与常规稳定类材料的温缩性能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填土压实度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填土压实有损检测法
        1.2.2 填土压实无损检测法
        1.2.3 SDG土壤密度仪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室内试验及仪器参数设置
    2.1 室内土工试验
        2.1.1 无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2.1.2 颗粒分析试验
    2.2 室内检测
        2.2.1 试验土槽准备
        2.2.2 土样准备
        2.2.3 试验操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DG土壤密度仪砂土检测试验分析
    3.1 SDG密度仪检测砂土不同状态数据稳定性分析
    3.2 SDG密度仪检测砂土各状态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3.2.1 SDG密度仪检测砂土状态一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3.2.2 SDG密度仪检测砂土状态二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3.2.3 SDG密度仪检测砂土状态三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DG土壤密度仪河砂检测试验分析
    4.1 SDG密度仪检测河砂不同状态数据稳定性分析
    4.2 SDG密度仪检测河砂各状态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4.2.1 SDG密度仪检测河砂状态一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4.2.2 SDG密度仪检测河砂状态二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4.2.3 SDG密度仪检测河砂状态三数据与灌水法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置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1 前置参数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结果影响分析
        5.1.1 最大干密度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1.2 最优含水率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1.3 不均匀系数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1.4 曲率系数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1.5 砾石含量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1.6 砂含量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1.7 细料含量对河砂状态一测试的影响
    5.2 前置参数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结果影响分析
        5.2.1 最大干密度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2.2 含水率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2.3 不均匀系数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2.4 曲率系数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2.5 砾石含量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2.6 砂含量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2.7 细料含量对河砂状态二测试的影响
    5.3 前置参数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结果影响分析
        5.3.1 最大干密度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3.2 最优含水率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3.3 不均匀系数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3.4 曲率系数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3.5 砾石含量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3.6 砂含量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3.7 细料含量对河砂状态三测试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戈壁区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研究现状
        1.2.2 国内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研究现状
    1.3 颗粒流软件应用现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颗粒流软件的天然砂砾宏细观参数确定
    2.1 颗粒流软件的基本原理
        2.1.1 颗粒流软件简介
        2.1.2 PFC的计算原理
        2.1.3 力—位移法则
        2.1.4 接触模型
        2.1.5 参数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2.2 天然砂砾的基本性质
        2.2.1 天然砂砾级配特征
        2.2.2 天然砂砾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
    2.3 数值模拟CBR仿真试验
    2.4 天然砂砾参数确定
        2.4.1 天然砂砾仿真
        2.4.2 细观参数对天然砂砾力学的影响
        2.4.3 CBR试验对比验证
        2.4.4 天然砂砾数值模拟力学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软弱夹层拓宽路基的沉降特性
    3.1 工程概况
    3.2 路基填料及荷载施加
    3.3 不同工况下拓宽路基的沉降特性分析
    3.4 差异沉降曲线变化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4.1 针对软弱夹层的处治措施研究
        4.1.1 处治方案研究
        4.1.2 6m高路基的最佳处治方案分析
        4.1.3 8m高路基的最佳处治方案分析
    4.2 路基压实度控制研究
        4.2.1 路基压实标准
        4.2.2 路基压实数值模拟验证
        4.2.3 路基压实现场施工
    4.3 台阶开挖方式分析
    4.4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分析
        4.4.1 土工格栅加固机理
        4.4.2 土工格栅参数确定
        4.4.3 土工格栅加筋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处治措施效果评价及沉降分级
    5.1 处治措施效果评价
        5.1.1 模型建立
        5.1.2 监测仪器
        5.1.3 效果评价
    5.2 差异沉降等级研究
        5.2.1 研究现状分析
        5.2.2 差异沉降分级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致谢

(6)干湿循环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及改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技术指标的试验研究
    2.1 依托工程及建筑垃圾原材料来源
        2.1.1 工程概况
        2.1.2 建筑垃圾原材料
    2.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作为路基填料的技术指标
    2.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技术指标试验分析
        2.3.1 外观分析
        2.3.2 组分分析
        2.3.3 不均匀系数
        2.3.4 轻质杂物含量
        2.3.5 有机质含量
        2.3.6 易溶盐含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作为路基填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3.1 一般路基填料的性能要求
    3.2 用于室内试验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再加工
    3.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室内试验的级配设计
        3.3.1 级配设计的参考依据
        3.3.2 级配设计的方法
        3.3.3 级配设计方案
    3.4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室内振动压实试验
        3.4.1 试验目的
        3.4.2 试验设备
        3.4.3 试验方法
        3.4.4 试验结果及分析研究
    3.5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CBR试验
        3.5.1 试验目的
        3.5.2 试验方案
        3.5.3 试验步骤
        3.5.4 试验结果及分析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最大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及改良研究
    4.1 试验准备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方案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2 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最大粒径级配的加卸载循环试验
        4.2.1 不同最大粒径级配的加卸载循环曲线
        4.2.2 干湿循环条件下累计塑性应变分析
    4.3 防渗处理后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最大粒径的加卸载循环试验
        4.3.1 防渗处理后不同最大粒径级配的加卸载循环曲线
        4.3.2 防渗处理后干湿循环条件下累计塑性应变分析
    4.4 水泥改良后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最大粒径的加卸载循环试验
        4.4.1 水泥改良后不同最大粒径级配的加卸载循环曲线
        4.4.2 水泥改良后干湿循环条件下累计塑性应变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改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方案
        5.2.1 试样的制备
        5.2.2 试验方法
    5.3 微观结构分析
        5.3.1 整体性微观结构分析
        5.3.2 局部性微观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填筑路堤的水稳性工艺研究
    6.1 工程地质概况
        6.1.1 地形地貌
        6.1.2 地质构造
        6.1.3 区域水文地质
        6.1.4 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评价
    6.2 多雨潮湿地区路基的病害
    6.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填筑路堤的水稳性方案
        6.3.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方案
        6.3.2 水泥改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对路床的影响
        6.3.3 防止地下水、毛细水对路基影响的措施
        6.3.4 防止地表水、雨水对路基影响的措施
    6.4 现场试验段路基填筑方案
        6.4.1 路基填筑试验路段概况
        6.4.2 试验段修筑方案
    6.5 质量控制、验收与监测要求
        6.5.1 试验路段路基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6.5.2 试验路段路基监测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疆干旱荒漠地区超厚宽幅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疆地区水稳砂砾基层变形特性分析
    2.1 新疆地区水稳砂砾基层干缩、温缩情况分析
        2.1.1 新疆气候特点说明
        2.1.2 干缩
        2.1.3 温缩
    2.2 集料特性对水稳砂砾基层变形影响分析
        2.2.1 研究路段筛选
        2.2.2 集料技术指标及特性分析
    2.3 水泥品种和剂量对水稳砂砾基层变形的影响分析
    2.4 材料配合比对水稳砂砾基层混合料变形的影响分析
        2.4.1 混合料结构类型分析
        2.4.2 结构类型划分依据
        2.4.3 不同结构类型混合料的干缩、温缩规律
        2.4.4 水泥与集料的比例对混合料干缩、温缩的影响分析
        2.4.5 水泥与集料的比例对水稳砂砾基层强度的影响分析
    2.5 成型方式对水稳砂砾混合料变形的影响分析
    2.6 不同结构类型水稳砂砾混合料的强度、刚度试验分析
    2.7 不同结构类型水稳砂砾混合料的空隙率分析
    2.8 抗裂型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的提出
    2.9 试验路铺筑验证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地区超厚水稳砂砾基层路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1 层间状态对超厚水稳砂砾基层路用性能的影响
    3.2 压实度对超厚水稳砂砾基层路用性能的影响
    3.3 成型方式对超厚水稳砂砾基层路用性能的影响
    3.4 大激振力作用下超厚水稳砂砾基层的整体压实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地区超厚宽幅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对比研究
    4.1 分层连续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4.2 整体一次性施工技术概述
        4.2.1 全厚全幅施工机械简介
        4.2.2 整体一次性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4.3 分层连续施工技术在新疆S328 线的应用
    4.4 整体一次性施工技术在G30 吐鲁番-小草湖段公路建设项目上的应用
    4.5 两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
        4.5.1 工程质量对比分析
        4.5.2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碎石填料的工程性质分析
    2.1 碎石填料的分类方法
        2.1.1 国内巨粒土分类概况
        2.1.2 国外粗粒土(巨粒土)分类概况
        2.1.3 国内外分类方法对比分析
    2.2 填石路基的定义
    2.3 碎石填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2.3.1 碎石填料的强度特性
        2.3.2 碎石填料强度试验及结论
        2.3.3 碎石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2.4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
        2.4.1 击实试验及结论
        2.4.2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分析
    2.5 碎石填料的粒径组成
    2.6 碎石填料的破碎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特性
    3.1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分析方法
    3.3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
    4.1 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4.2 碎石填料的开采方式分析
    4.3 填石路基的摊铺与整平
    4.4 填石路基的压实
        4.4.1 填石路基的压实方法
        4.4.2 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分析
        4.4.3 碎石填料粒径组成要求
        4.4.4 最大粒径和松铺厚度的确定
        4.4.5 压实机械选型和组合的选择
        4.4.6 压实过程参数的选择
    4.5 填石路基边坡防护
        4.5.1 边坡防护的主要形式
        4.5.2 码砌边坡的技术要求
        4.5.3 码砌边坡稳定性分析
    4.6 填石路基施工工序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
    5.1 质量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5.2 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和应用建议
        5.2.1 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5.2.2 应用场合建议
    5.3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量检测方法分析
        5.3.1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差检测
        5.3.2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率检测
    5.4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弯沉检测
    5.5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评定
        5.5.1 沉降差评定方法
        5.5.2 沉降率评定方法
        5.5.3 基于孔隙率-沉降率对应关系的评定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6.1 工程简介
    6.2 吉-和项目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及压实质量检测
        6.2.1 施工前期准备
        6.2.2 路基填筑及压实控制
        6.2.3 压实质量检测
        6.2.4 支挡结构施工技术控制
    6.3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9)落球与传统密度检测法检测压实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落球检测在各项目测试过程中的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路基施工质量主要检测项目和要求
    1.3 国内外岩土材料压实质量检测指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落球检测岩土材料力学特性的基本原理
    2.1 落球式岩土力学特性测试仪的发展概况
        2.1.1 基于落球检测的填方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先进性
        2.1.2 测试深度范围
        2.1.3 主要测试指标
        2.1.4 落球式岩土材料强度特性测试
        2.1.5 大粒径材料的误差控制和材料修正
    2.2 基于数值模拟的验证
        2.2.1 概况
        2.2.2 解析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密度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3.1 GYS-2型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
        3.1.1 仪器概况
        3.1.2 试验条件及要求
        3.1.3 操作步骤
        3.1.4 操作规程
        3.1.5 使用注意事项
    3.2 环刀法
        3.2.1 检测工具
    3.3 灌水法
    3.4 室内标准击实试验
        3.4.1 仪器概况
        3.4.2 试验条件及要求
        3.4.3 操作步骤
    3.5 落球检测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的的对比总结
        3.5.1 已知落球检测与贝克曼梁弯沉测试方法的对比
        3.5.2 落球检测技术与Evd的对比
        3.5.3 落球检测与K30平板载荷试验的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及意义
    4.2 试验仪器简介
        4.2.1 落球式岩土力学特性测试仪
        4.2.2 检测设备硬件要求
        4.2.3 分析软件要求
        4.2.4 测试情形说明
    4.3 传统密度检测方法
        4.3.1 环刀法
        4.3.2 灌水法
        4.3.3 GYS-2型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
        4.3.4 室内标准击实试验
    4.4 现场试验概况
        4.4.1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浑南国际医院
        4.4.2 浑河南北两岸滨河路维修改造项目
        4.4.3 沈阳建筑大学园区内检测项目
        4.4.4 现场测点排布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方法测试结果解析
    5.1 落球检测压实度与干密度数据解析
    5.2 液塑限测试的结果
    5.3 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研究的结果
        5.3.1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浑南国际医院标准击实试验
        5.3.2 浑河南北两岸滨河路维修改造工程标准击实试验
        5.3.3 沈阳建筑大学园区内7-5-01标准击实试验
        5.3.4 沈阳建筑大学园区内7-5-02/03标准击实试验
    5.4 传统密度检测试验的各项测试指标结果
        5.4.1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浑南国际医院试验段检测结果
        5.4.2 浑河南北两岸滨河路维修改造工程检测结果
        5.4.3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园区内检测段检测结果
    5.5 落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5.5.1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浑南国际医院试验段检测结果
        5.5.2 浑河南北两岸滨河路维修改造工程检测结果
        5.5.3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园区内检测段检测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方法测试结果对比研究
    6.1 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法测试变形模量与干密度对数曲线
    6.2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浑南国际医院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6.2.1 浑南国际医院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6.2.2 浑南国际医院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指标相关性统计表
    6.3 浑河南北两岸滨河路维修改造工程试验结果对比
        6.3.1 滨河路维修改造工程落球检测与传统密度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6.3.2 滨河路维修改造工程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统计表
    6.4 沈阳建筑大学园区内检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6.4.1 沈阳建筑大学园区内落球检测与传统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6.4.2 沈阳建筑大学园区内落球检测与传统检测指标相关性统计表
    6.5 影响因素分析
        6.5.1 落球检测的影响因素
        6.5.2 环刀法检测的影响因素
        6.5.3 土的液塑限测试的影响因素
        6.5.4 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影响因素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结论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1 压实度检测方法
        1.2.2 压实质量模型及评估方法
        1.2.3 碾压施工参数实时监控系统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框架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于集成声波检测技术的压实度检测方法研究
    2.1 本章引言
    2.2 集成声波检测技术的理论分析
        2.2.1 Lamb问题中土体在简谐荷载作用下表面垂直位移求解分析
        2.2.2 无限障板上活塞式辐射声场模型
        2.2.3 A-model建立
        2.2.4 数值算例
    2.3 集成声波检测技术的实现
    2.4 SCV(Sound Compaction Value)
    2.5 案例研究
        2.5.1 试验场地和材料
        2.5.2 试验方案
        2.5.3 试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石方填筑材料压实质量全工作面快速评估方法
    3.1 本章引言
    3.2 土石方填筑材料压实质量快速评估模型建立
        3.2.1 基于施工现场填筑工作面的多组现场碾压试验
        3.2.2 堆石料的干密度与SCV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堆石料的回归模型建立
    3.3 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
    3.4 土石方填筑材料压实质量全工作面快速评估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碾压施工参数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基于闭环反馈控制和RTK-GPS的自动碾压系统研究
        4.2.1 自动碾压系统
        4.2.2 工程场地路径规划
        4.2.3 导航定位
        4.2.4 系统初步运行结果
    4.3 料源运输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应用
    5.1 工程简介
    5.2 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现场建设
        5.2.1 堆石料填筑质量机载声波检测系统
        5.2.2 自动碾压系统
        5.2.3 料源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
        5.2.4 远程监控平台
    5.3 土石方压实质量的快速评估与结果分析
    5.4 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运行成果
        5.4.1 工作面碾压轨迹及碾压遍数结果分析
        5.4.2 具有机载自动控制系统的碾压机上坝强度统计与分析
        5.4.3 具有机载自动控制系统的碾压机故障情况统计与分析
        5.4.4 碾压高程结果统计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砂砾材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及压实度检测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高填方梁场稳定与变形控制技术及理论研究[D]. 戴仕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2]赤泥基土凝岩固化黄土路用性能初步研究[D]. 崔添毅. 长安大学, 2020(06)
  • [3]二灰稳定察尔汗干盐湖盐岩基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彭秋玉. 长安大学, 2020(06)
  • [4]SDG密度仪测定无粘性填土压实度试验分析[D]. 李真.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戈壁区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特征研究[D]. 王岩涛. 长安大学, 2020(06)
  • [6]干湿循环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水稳性及改良与应用研究[D]. 王朝相. 长安大学, 2020(06)
  • [7]新疆干旱荒漠地区超厚宽幅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研究[D]. 王晓飞. 长安大学, 2019(01)
  • [8]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张荣. 长安大学, 2019(01)
  • [9]落球与传统密度检测法检测压实度对比研究[D]. 林震岳.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10]土石方压实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 张庆龙. 清华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砂石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测定及压实度测试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